奥康鞋业:王氏家族的"吸血场"

  自诩为国内男鞋第一股的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康鞋业”)前不久成功“闯关”沪市主板,计划募资超过10亿。   奥康鞋业光鲜的包装难以掩盖其背后的藏污纳垢。我们研究后发现,自始至终,奥康鞋业只不过是实际控制人王振滔家族手中的一颗棋子,扮演的是“吸血场”的角色。而上市前夕保荐人国信证券的关联方红岭创投等机构突击入股,则让奥康鞋业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造富机器,投资者极有可能沦为王氏家族和“国信系”的玩物。      大股东“打白条”出资时限一拖再拖   与多数上市公司上市前一两年才股份制不同的是,奥康鞋业2001年成立之初便选择了股份制,注册资本为7000万元,发起人是温州商人王振滔、其弟王进权、其舅缪彦枢、其妹夫潘长忠及王振滔控制之下的奥康集团。   而与多数上市公司更不同的是,作为原始控股股东的奥康集团是以“空头支票”的形式进行出资,并且一拖就是近四年,将空手套白狼的手法演绎到了极致。   奥康集团原本计划将旗下位于千石工业园区的生产厂房和设备作为对奥康鞋业的实物出资,该两项资产合计估价4578.98万元,而奥康集团仅需出资3500万元,多出的1078.98万元将作为奥康鞋业对奥康集团的负债处理。但是,奥康集团既没有及时与奥康鞋业办理厂房所有权的过户手续,还以部分制鞋设备系免税进口为由也未将相关资产过户给奥康鞋业。最终,奥康集团实际仅出资503.76万元(制鞋设备中的国产设备)。   直到两年后的2003年11月,奥康集团才正式将生产厂房移交给奥康鞋业,加上2001年投入的503.76万元,奥康集团对奥康鞋业的实际出资为3388.42万元,还差111.58万元。可就是这区区的111.58万,奥康集团依然故伎重演,硬生生的拖了一年半,2005年4月才将余款缴齐。奥康鞋业成立10年,奥康集团却花了4年的时间才履行完出资手续,不可谓不漫长。   这里还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奥康集团在奥康鞋业成立两年之后才将生产厂房移交给奥康鞋业,该项资产作价2884.66万元,与2001年的评估价相同。也就是说,生产厂房两年之内产生的折旧等费用,奥康集团并未考虑。但是,接下来奥康集团在2005年将同样这批资产与奥康鞋业进行的资产置换交易中却是另一套逻辑。      高卖低买王氏家族抽血记   严格来讲,奥康鞋业的发展历程只有6年,此前的2001-2005年可以抹去,因为在这四年间,王振滔家族将奥康鞋业晾在一边了。当王氏家族觉得奥康鞋业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奥康鞋业便无需重点经营。   奥康鞋业的招股资料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描述:“公司2001 年成立后,由于受到非典及皮鞋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公司未开展实际经营活动,公司在千石工业园的经营性资产由奥康集团使用。”千石工业园的经营性资产包括生产厂房、制鞋设备等,这些资产原本是奥康集团以打白条的形式对奥康鞋业的实物出资,但奥康集团并没有闲置这些资产,而是堂而皇之的免费享用。   与此同时,奥康集团从2002年开始,在同处温州永嘉县瓯北镇的东瓯工业园投资新建皮鞋生产基地,于2004年底正式投产。对于该基地,招股资料不吝溢美之词,表示该基地定位高端,是国内最先进的鞋业制造基地之一,主要为欧洲及北美等地的知名皮鞋品牌做贴牌加工业务。   疑问随即产生了,2001-2004年,奥康鞋业在干什么?在此期间,奥康集团一刻不闲,奥康鞋业却处于“无产”阶段,既没有用来进行实质经营的固定资产(2003年才获得经营性资产),也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王氏家族对奥康鞋业视而不见,却另起炉灶,经营与奥康鞋业初期计划相同的业务。我们无从得知背后王氏家族的全部意图,却不难窥得一丝端倪。   2005年初,王氏家族玩起了“左手倒右手”的游戏,撮合奥康鞋业与奥康集团签订资产置换协议。核心内容是奥康鞋业将位于千石工业园区价值3046.35万元的固定资产与上述奥康集团新建的东瓯工业园区价值6294.81万元的固定资产进行置换,其中,奥康鞋业须以3248.48万元的现金补足资产置换产生的差价。   随着资产置换的展开,各种猫腻逐渐浮出水面,露出原形。   首先,奥康鞋业2004年以前一直未有实质性经营,除了原始的账面资产之外,奥康鞋业一无所有。此次资产置换要求奥康鞋业拿出3248.48万元的现金,等于是强行让奥康鞋业对奥康集团负债,王氏家族便可源源不断的从奥康鞋业获取现金流。   其次,奥康集团本来可以在2001-2004年间重点发展奥康鞋业,但却另投生产基地,待其增值后再与奥康鞋业进行置换,整个过程相当于是奥康鞋业在溢价收购资产。   再者,在此次资产置换的作价中,对于奥康鞋业置出资产并没有进行重新评估,只是以几年前的账面价值作为定价。与奥康集团置入时不同,对奥康鞋业置出的房屋建筑物计提了折旧。也就是说,奥康鞋业同一批资产,置入与转出完全是两套评估标准。   最后,在资产置换中,一个关键的要素是没有被提到的,即土地。奥康鞋业在8年多的时间里接受的资产,一直都只是获得了奥康集团的设备及建筑物,而没有获得这些建筑物上的土地使用权。对于土地的处理,奥康集团发扬了一贯的“吸血作风”。2009年12月24日,奥康鞋业以2.08亿元收购了奥康集团位于千石工业园及东瓯工业园的土地使用权及千石工业园的房产。其中,两个园区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仅为1634.69万元,评估价却高达17107.69万元,增值率达940.81%。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虽然奥康集团从奥康鞋业身上捞了好几笔,但奥康集团的盈利能力却仍让人大跌眼镜,今年上半年竟然亏损711.45万元。此外,王氏旗下其它的公司也普遍亏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准备上市的奥康鞋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则高达2.16亿元,左手是大面积亏损的企业,右手是相对优质的上市公司,王氏家族未来是否又会延续风格,将资本腾挪的游戏玩到底?      突击入股 国信系潜伏   2009年12月,奥康集团从奥康鞋业的股东席位中撤出,王氏家族接安排成立于2009年10月的奥康投资(王振滔持股90%)整体接盘。2010年6月,红岭创投、长霆创投两个“外人”闯进奥康鞋业股东席位,分别出资1亿元、5000万元获得3.33%、1.67%的股份。通过随后的转增股本、分红,两家创投的每股成本降至9.38元。业内人士预计,奥康鞋业发行动态市盈率不会低于20倍,参照上半年每股收益0.67元,奥康鞋业的发行价有望达到27元左右。届时,红岭创投、长霆创投将分别获利1.88亿元、9400万元。两家机构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收益率将高达187.85%。这样的收益绝对是可观的,因为红岭创投与长霆创投今年上半年分别亏损483.53万元、0.14万元。   奥康鞋业本来是一家100%控股的家族企业,那么红岭创投等机构是如何染指的呢?深入探究发现,红岭创投与奥康鞋业的保荐人国信证券存在关联关系,因此,某种程度上,红岭创投算是奥康鞋业的“自己人”。仔细查看红岭创投的情况,十足一个“深圳富豪俱乐部”,其核心股东都是与国信证券股东华润深国投等有着重大关联关系的“内部人”。对于红岭创投的详细情况,我们将做更深入的后续报道。

  自诩为国内男鞋第一股的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康鞋业”)前不久成功“闯关”沪市主板,计划募资超过10亿。   奥康鞋业光鲜的包装难以掩盖其背后的藏污纳垢。我们研究后发现,自始至终,奥康鞋业只不过是实际控制人王振滔家族手中的一颗棋子,扮演的是“吸血场”的角色。而上市前夕保荐人国信证券的关联方红岭创投等机构突击入股,则让奥康鞋业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造富机器,投资者极有可能沦为王氏家族和“国信系”的玩物。      大股东“打白条”出资时限一拖再拖   与多数上市公司上市前一两年才股份制不同的是,奥康鞋业2001年成立之初便选择了股份制,注册资本为7000万元,发起人是温州商人王振滔、其弟王进权、其舅缪彦枢、其妹夫潘长忠及王振滔控制之下的奥康集团。   而与多数上市公司更不同的是,作为原始控股股东的奥康集团是以“空头支票”的形式进行出资,并且一拖就是近四年,将空手套白狼的手法演绎到了极致。   奥康集团原本计划将旗下位于千石工业园区的生产厂房和设备作为对奥康鞋业的实物出资,该两项资产合计估价4578.98万元,而奥康集团仅需出资3500万元,多出的1078.98万元将作为奥康鞋业对奥康集团的负债处理。但是,奥康集团既没有及时与奥康鞋业办理厂房所有权的过户手续,还以部分制鞋设备系免税进口为由也未将相关资产过户给奥康鞋业。最终,奥康集团实际仅出资503.76万元(制鞋设备中的国产设备)。   直到两年后的2003年11月,奥康集团才正式将生产厂房移交给奥康鞋业,加上2001年投入的503.76万元,奥康集团对奥康鞋业的实际出资为3388.42万元,还差111.58万元。可就是这区区的111.58万,奥康集团依然故伎重演,硬生生的拖了一年半,2005年4月才将余款缴齐。奥康鞋业成立10年,奥康集团却花了4年的时间才履行完出资手续,不可谓不漫长。   这里还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奥康集团在奥康鞋业成立两年之后才将生产厂房移交给奥康鞋业,该项资产作价2884.66万元,与2001年的评估价相同。也就是说,生产厂房两年之内产生的折旧等费用,奥康集团并未考虑。但是,接下来奥康集团在2005年将同样这批资产与奥康鞋业进行的资产置换交易中却是另一套逻辑。      高卖低买王氏家族抽血记   严格来讲,奥康鞋业的发展历程只有6年,此前的2001-2005年可以抹去,因为在这四年间,王振滔家族将奥康鞋业晾在一边了。当王氏家族觉得奥康鞋业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奥康鞋业便无需重点经营。   奥康鞋业的招股资料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描述:“公司2001 年成立后,由于受到非典及皮鞋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公司未开展实际经营活动,公司在千石工业园的经营性资产由奥康集团使用。”千石工业园的经营性资产包括生产厂房、制鞋设备等,这些资产原本是奥康集团以打白条的形式对奥康鞋业的实物出资,但奥康集团并没有闲置这些资产,而是堂而皇之的免费享用。   与此同时,奥康集团从2002年开始,在同处温州永嘉县瓯北镇的东瓯工业园投资新建皮鞋生产基地,于2004年底正式投产。对于该基地,招股资料不吝溢美之词,表示该基地定位高端,是国内最先进的鞋业制造基地之一,主要为欧洲及北美等地的知名皮鞋品牌做贴牌加工业务。   疑问随即产生了,2001-2004年,奥康鞋业在干什么?在此期间,奥康集团一刻不闲,奥康鞋业却处于“无产”阶段,既没有用来进行实质经营的固定资产(2003年才获得经营性资产),也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王氏家族对奥康鞋业视而不见,却另起炉灶,经营与奥康鞋业初期计划相同的业务。我们无从得知背后王氏家族的全部意图,却不难窥得一丝端倪。   2005年初,王氏家族玩起了“左手倒右手”的游戏,撮合奥康鞋业与奥康集团签订资产置换协议。核心内容是奥康鞋业将位于千石工业园区价值3046.35万元的固定资产与上述奥康集团新建的东瓯工业园区价值6294.81万元的固定资产进行置换,其中,奥康鞋业须以3248.48万元的现金补足资产置换产生的差价。   随着资产置换的展开,各种猫腻逐渐浮出水面,露出原形。   首先,奥康鞋业2004年以前一直未有实质性经营,除了原始的账面资产之外,奥康鞋业一无所有。此次资产置换要求奥康鞋业拿出3248.48万元的现金,等于是强行让奥康鞋业对奥康集团负债,王氏家族便可源源不断的从奥康鞋业获取现金流。   其次,奥康集团本来可以在2001-2004年间重点发展奥康鞋业,但却另投生产基地,待其增值后再与奥康鞋业进行置换,整个过程相当于是奥康鞋业在溢价收购资产。   再者,在此次资产置换的作价中,对于奥康鞋业置出资产并没有进行重新评估,只是以几年前的账面价值作为定价。与奥康集团置入时不同,对奥康鞋业置出的房屋建筑物计提了折旧。也就是说,奥康鞋业同一批资产,置入与转出完全是两套评估标准。   最后,在资产置换中,一个关键的要素是没有被提到的,即土地。奥康鞋业在8年多的时间里接受的资产,一直都只是获得了奥康集团的设备及建筑物,而没有获得这些建筑物上的土地使用权。对于土地的处理,奥康集团发扬了一贯的“吸血作风”。2009年12月24日,奥康鞋业以2.08亿元收购了奥康集团位于千石工业园及东瓯工业园的土地使用权及千石工业园的房产。其中,两个园区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仅为1634.69万元,评估价却高达17107.69万元,增值率达940.81%。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虽然奥康集团从奥康鞋业身上捞了好几笔,但奥康集团的盈利能力却仍让人大跌眼镜,今年上半年竟然亏损711.45万元。此外,王氏旗下其它的公司也普遍亏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准备上市的奥康鞋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则高达2.16亿元,左手是大面积亏损的企业,右手是相对优质的上市公司,王氏家族未来是否又会延续风格,将资本腾挪的游戏玩到底?      突击入股 国信系潜伏   2009年12月,奥康集团从奥康鞋业的股东席位中撤出,王氏家族接安排成立于2009年10月的奥康投资(王振滔持股90%)整体接盘。2010年6月,红岭创投、长霆创投两个“外人”闯进奥康鞋业股东席位,分别出资1亿元、5000万元获得3.33%、1.67%的股份。通过随后的转增股本、分红,两家创投的每股成本降至9.38元。业内人士预计,奥康鞋业发行动态市盈率不会低于20倍,参照上半年每股收益0.67元,奥康鞋业的发行价有望达到27元左右。届时,红岭创投、长霆创投将分别获利1.88亿元、9400万元。两家机构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收益率将高达187.85%。这样的收益绝对是可观的,因为红岭创投与长霆创投今年上半年分别亏损483.53万元、0.14万元。   奥康鞋业本来是一家100%控股的家族企业,那么红岭创投等机构是如何染指的呢?深入探究发现,红岭创投与奥康鞋业的保荐人国信证券存在关联关系,因此,某种程度上,红岭创投算是奥康鞋业的“自己人”。仔细查看红岭创投的情况,十足一个“深圳富豪俱乐部”,其核心股东都是与国信证券股东华润深国投等有着重大关联关系的“内部人”。对于红岭创投的详细情况,我们将做更深入的后续报道。


相关文章

  • 温州市纳税百强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2009年,我市广大企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挑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并涌现出一大批守法经营.主动纳税,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纳税大户和先 ...查看


  • 关于鬼谷子
  • 关于鬼谷子> 周积明 在中国文化深邃阔大的天幕上,曾经影响过甚或继续影响着我们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人物,其文化著作犹如灿烂星汉,光芒眩目.在这中间,有一团扑朔迷离却又投影深长的星云,这就是鬼谷子其人其书. 一.多重文化角色的鬼谷子 对于中 ...查看


  • 我国制鞋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我国制鞋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制鞋企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一些国际知名鞋企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本文将围绕我国制鞋行业发展状况,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 ...查看


  • 杨皮匠的生产经营状况浅谈
  • 对雅安市杨皮匠鞋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的总结 杨皮匠全称为雅安杨皮匠鞋业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坐落在有中国魅力城市之称的雅安市.在雅安市雨城区的城后路就有其总厂,现我们对其总厂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如下总结: 1.荣誉类:杨皮匠为雅安第一品 ...查看


  • 2011奥康全国质量奖评审结果整改报告
  • 关于2011全国质量奖现场评审意见的反馈 从2011年3月起,为评选全国和省政府质量奖,公司在原有基础之上,加大力度持续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2011年7月26日至31日,中质协质量奖专家组完成了现场评审,公司在创 ...查看


  • 十大品牌鞋,男鞋十大品牌,帆布鞋十大品牌,休闲鞋十大品牌,板鞋品牌排名
  • 品牌网首页 品牌数据研究 品牌大全 行业分类 招商-加盟-求购 经销商-专卖店-网店 产品导购 信息发布 资料提交 精英名人堂 购买知识课堂 返回首页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中国品牌网> 中国十大品牌网> 十大品牌页 (品牌鞋/男鞋 ...查看


  • 2009中国年度最受关注十大皮鞋品牌
  • 2009中国年度最受关注十大皮鞋品牌 根据<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认定下列10个鞋子品牌为:2009中国年度最受关注十大皮鞋品牌 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识知晓程度: 2.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3.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 ...查看


  • 温州市百强企业
  • 首届温州市百强企业名单 (2006年02月24日公布) 1 正泰集团 2 德力西集团 3 天正集团 4 人民电器集团 5 长城电器集团 6 环宇集团 7 兴乐集团 8 华峰集团有限公司 9 浙江中油华电能源有限公司 10 华通机电集团有限公 ...查看


  • 人民币与美元利差收窄 国内部分企业开始囤美元
  • http://www.eastmoney.com/2012年07月08日 08:46重庆商报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 我有话说 7月5日晚间,中国央行再次决定降息,这是一个月内的第二次降息.对汇率市场最直接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