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4课[晏子使楚]学案(鄂教版七年级上)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课文全解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对:应答,回答。

臣:古人自称,这里是臣对君的自称。

缚f”:捆绑。

而:连词,表顺承,不译。

吏:古代对官员的通称。

视:看着。

耶y„:语气助词,表示反问,可译为\'吗\'。

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寡人者,言已是寡德之人。”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晏子(?-公元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景公时为相,以节俭力行,危行危言显名于诸侯。

今本《晏子春秋》共8篇,分为215章,每章记述一件事。以晏子即事劝谏景公治国利民,贤明为政的内容为主。晏子或犯颜直谏,析义明理,或婉言讽刺劝,发人自省,表现了晏子

忠心耿耿地辅弼君主的思想。文章以记言为主,略于记事。书中较有文学意味的,是记述有关晏子行事的一些传说故事,这些故事突出表现了晏子临危不惧、忧国忧民、廉洁奉公、善于辞令的品格和特点。章末多有“君子曰”,或者标举“仲尼”“墨翟”的言论,以表明编者对晏子言行的评赞。

2、相关知识:

⑴“传记之祖”全书以晏婴为中心,每篇记述一段事迹,独立成章,二百多章辑在一起,完整生动地反映了他从从政到去世的几十年间的生平。这种系列的短篇传记故事,在此书之前是没有的。它与简单记述语录的《论语》不同,也与汇编文章的其他“子书”不同。《孟子》中虽有人物问答,但一般缺少完整的故事结构。史传散文如《左传》、《战国策》,中间虽有生动的情节记述,然而非专为一人立传。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晏子春秋》为“传记之祖”。

⑵对晏子形象的塑造

《晏子春秋》中的晏子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闪耀着理想光辉的不朽艺术形象。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所塑造的众多的艺术形象中,晏子具有引入注目的地位,二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普遍的喜爱。晏子的形象是政治家和智者的和谐的统一。做为一个政治家,他忠君爱民,诚笃地身体力行自己信奉的“礼”,他抓住一切时机直言谏净,为民请命;做为一个智者,他博学多识,辞锋锐利?机智幽默。作者塑造晏子这个形象,并不是靠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情节,使晏子这个人物在读者面前站了起来,活了起来,取得了人们对这个形象的承认。在作者那个时代,塑造像“晏子”这样一个丰满的艺术形象,还是绝无仅有的。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写晏子与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晏子过人的机智和卓越的辩才。

二、文章脉络

全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曰,坐盗。)写楚王与左右定计侮辱晏子。

第二层,写晏子用巧妙的辞令给楚王以反击,使楚王屈服。

三、写作方法

1.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机智善辩,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2.本文展示了高度的语言艺术。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辞严而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四、参考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人你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想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练习解答】

第一题:楚王听说晏子是善于辞令的人,想借机刁难他,楚王君臣商议,通过诬蔑齐人为盗,进而诬蔑“齐人善盗”。这些贬损与侮辱,表面上是冲着晏子个人,实则矛头直指齐国。而对楚国君臣的挑衅,晏子临阵不乱,巧施辩辞,应付裕如。针对楚王诬蔑齐人“善盗”,晏子引用橘化为枳的故事,采用类比推理,指出齐人在齐不盗,人楚则盗,正是楚之水土、地气,即社会环境使然,让楚王“反取病焉”。

第二题:晏子面对楚王的刁蛮与诬蔑,从容应对。巧在不强辩,不争执所缚之人是否齐人,所指之罪是否成立,而是“避席对曰”,归谬楚王之言,使其“反取病焉”;妙在采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类比说理,让楚王不但未从交锋中讨到便宜,反而自取其辱。

第三题:

1.熟练,擅长。

2.缚:绑缚,捆绑;诣:到„„面前去。

3.犯罪。

4.徒:仅,只;实:果实。

【类文品读】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延:请)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傧者: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临淄:古代齐国的都城)三百闾(三百闾:人口众多),张袂(袂:衣裳的袖子)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踵:脚后跟)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而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命:派道)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不肖:没有德才的人)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1.解释加点的多义词。

①使:其贤者使使贤主(使: 使: )

②子:晏子使楚( )

使子为使( )

③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为: )

使子为使( )

2.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齐命使各有所主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B.其贤者使使贤主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C.何为无人 然而何为使子

D.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齐之临淄

3.这则故事表现了晏子怎样的性格?

(参考答案:1.①派遣出使派使者②先生你③开;做身份,又维护了国家尊严。)

2.A 3.善于辞令,既不失国使的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课文全解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对:应答,回答。

臣:古人自称,这里是臣对君的自称。

缚f”:捆绑。

而:连词,表顺承,不译。

吏:古代对官员的通称。

视:看着。

耶y„:语气助词,表示反问,可译为\'吗\'。

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寡人者,言已是寡德之人。”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晏子(?-公元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景公时为相,以节俭力行,危行危言显名于诸侯。

今本《晏子春秋》共8篇,分为215章,每章记述一件事。以晏子即事劝谏景公治国利民,贤明为政的内容为主。晏子或犯颜直谏,析义明理,或婉言讽刺劝,发人自省,表现了晏子

忠心耿耿地辅弼君主的思想。文章以记言为主,略于记事。书中较有文学意味的,是记述有关晏子行事的一些传说故事,这些故事突出表现了晏子临危不惧、忧国忧民、廉洁奉公、善于辞令的品格和特点。章末多有“君子曰”,或者标举“仲尼”“墨翟”的言论,以表明编者对晏子言行的评赞。

2、相关知识:

⑴“传记之祖”全书以晏婴为中心,每篇记述一段事迹,独立成章,二百多章辑在一起,完整生动地反映了他从从政到去世的几十年间的生平。这种系列的短篇传记故事,在此书之前是没有的。它与简单记述语录的《论语》不同,也与汇编文章的其他“子书”不同。《孟子》中虽有人物问答,但一般缺少完整的故事结构。史传散文如《左传》、《战国策》,中间虽有生动的情节记述,然而非专为一人立传。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晏子春秋》为“传记之祖”。

⑵对晏子形象的塑造

《晏子春秋》中的晏子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闪耀着理想光辉的不朽艺术形象。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所塑造的众多的艺术形象中,晏子具有引入注目的地位,二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普遍的喜爱。晏子的形象是政治家和智者的和谐的统一。做为一个政治家,他忠君爱民,诚笃地身体力行自己信奉的“礼”,他抓住一切时机直言谏净,为民请命;做为一个智者,他博学多识,辞锋锐利?机智幽默。作者塑造晏子这个形象,并不是靠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情节,使晏子这个人物在读者面前站了起来,活了起来,取得了人们对这个形象的承认。在作者那个时代,塑造像“晏子”这样一个丰满的艺术形象,还是绝无仅有的。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写晏子与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晏子过人的机智和卓越的辩才。

二、文章脉络

全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曰,坐盗。)写楚王与左右定计侮辱晏子。

第二层,写晏子用巧妙的辞令给楚王以反击,使楚王屈服。

三、写作方法

1.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机智善辩,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2.本文展示了高度的语言艺术。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辞严而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四、参考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人你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想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练习解答】

第一题:楚王听说晏子是善于辞令的人,想借机刁难他,楚王君臣商议,通过诬蔑齐人为盗,进而诬蔑“齐人善盗”。这些贬损与侮辱,表面上是冲着晏子个人,实则矛头直指齐国。而对楚国君臣的挑衅,晏子临阵不乱,巧施辩辞,应付裕如。针对楚王诬蔑齐人“善盗”,晏子引用橘化为枳的故事,采用类比推理,指出齐人在齐不盗,人楚则盗,正是楚之水土、地气,即社会环境使然,让楚王“反取病焉”。

第二题:晏子面对楚王的刁蛮与诬蔑,从容应对。巧在不强辩,不争执所缚之人是否齐人,所指之罪是否成立,而是“避席对曰”,归谬楚王之言,使其“反取病焉”;妙在采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类比说理,让楚王不但未从交锋中讨到便宜,反而自取其辱。

第三题:

1.熟练,擅长。

2.缚:绑缚,捆绑;诣:到„„面前去。

3.犯罪。

4.徒:仅,只;实:果实。

【类文品读】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延:请)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傧者: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临淄:古代齐国的都城)三百闾(三百闾:人口众多),张袂(袂:衣裳的袖子)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踵:脚后跟)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而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命:派道)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不肖:没有德才的人)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1.解释加点的多义词。

①使:其贤者使使贤主(使: 使: )

②子:晏子使楚( )

使子为使( )

③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为: )

使子为使( )

2.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齐命使各有所主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B.其贤者使使贤主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C.何为无人 然而何为使子

D.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齐之临淄

3.这则故事表现了晏子怎样的性格?

(参考答案:1.①派遣出使派使者②先生你③开;做身份,又维护了国家尊严。)

2.A 3.善于辞令,既不失国使的


相关文章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WPS转)_部分2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91 / 258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92 / 258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93 / 258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94 / 258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95 / 258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查看


  • 小学一年级语文优质课视频简介
  • 小学一年级语文优质课视频简介体育作文 __写游戏活动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课展示 课执教: 年级:三年级 科目:体育与健康 星级: 课程简介:体育作文__ 写游戏活动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课展示课课堂实录 体育作文__ 写游戏活动 小学语文优质 ...查看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
  • 全国站 首页 小升初 杯赛竞赛 重点中学 奥数题库 教学资源 小学试题 趣味乐园 小学数学 小学语文 小学英语 小学作文 家庭教育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展开 全国站 小升初 资讯 政策 择校 备考 经验 面试 简 ...查看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查看


  • 五年级下册语文预习单
  •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查看


  •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
  • 与"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相关的推广 一年级语文学习,题不会做?学而思网校来帮你! 思维培养,第一讲免费,与100万学生一起学习!提供海量习题集,复习直播课,立即免费注册! http://www.xueersi.com 初 ...查看


  • 专辑:[小学二年级类] 大全集[视频集系列]2
  • [二年级类][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 [二年级类]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朗读第四册 [二年级类]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朗读第三册 [二年级类]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文朗读第四册 [二年级类]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文朗读第三册 [二年级类]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朗 ...查看


  • 四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汇总 人教新课标
  • zip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观潮 人教新课标 5.7 M zip四年级上册语文 雅鲁藏布江 课件 人教新课标 8.4 M zip四年级上册语文 鸟的天堂 课件 人教新课标 20.4 M zip四年级上册语文 火烧云 课件 人教新课标 3.2 ...查看


  • 广东省梅州市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手机版)
  •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人民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沪科版 鲁科版 城市列表 电子课本网 > 切换城市 > 广东省梅州市教材版本 广 ...查看


  • 1-12册古诗归类整理
  • 1-12册古诗归类整理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 1.春 晓 (唐.孟浩然) (北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绝句 (唐•杜甫) (北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用书)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