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定理定律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定理定律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A )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参考系(A )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三、路程和位移(A )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2-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四、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v =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五、匀速直线运动(A )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8、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不变,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六、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A )

(1)位移图象(s-t 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

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

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 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

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七、加速度(A )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

V t -V 0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定义式:a=t

(2)加速度是矢量, 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八、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 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 细绳跨过定滑轮, 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 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先接通电源, 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 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

AB +BC BC +CD ,υC = 2T 2T

υ-υB CD -BC (2)a =C =T T 2(1)υB =九、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 图2-5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o +at(减速:v t =vo -at ) v t +v o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

2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 t+at/2(减速:s=vo t-at /2) 2. v =

4位移推论公式:S =υt 2-υ02

2a (减速:S =υt 2-υ02

-2a )

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Δ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A ) 十一、自由落体运动(A ) 1、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 因此, 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 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 =10m/s2

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 t =gt.H=gt/2,vt =2gh

第二章 相互作用力

一、力

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二、重力

1.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 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 重力的大小:G=mg

三、弹力

1. 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 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22

3. 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形变越大, 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4. 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

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 不易觉察, 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四、摩擦力

(1 ) 滑动摩擦力: f =μF N

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 共点力的合成

⑴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F 1和F 2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F 1 、F 2同向:合力F =F 1+F 2方向与F 1、F 2的方向一致

F 2②F 1 、F 2反向:合力F =F 1-F 2,方向与F 1、F 2这两个力

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F 1、F 2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 图1-5-1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公式:F =F 12+F 22-2F 1F 2COS θ(θ为F 1、F 2的夹角)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 F 1 +F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六、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 合=0

(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 合x = F1x + F2x + + Fnx =0

F 合y = F1y + F2y + Fny =0 (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定理定律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A )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参考系(A )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三、路程和位移(A )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2-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四、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v =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五、匀速直线运动(A )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8、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不变,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六、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A )

(1)位移图象(s-t 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

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

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 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

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七、加速度(A )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

V t -V 0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定义式:a=t

(2)加速度是矢量, 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八、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 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 细绳跨过定滑轮, 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 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先接通电源, 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 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

AB +BC BC +CD ,υC = 2T 2T

υ-υB CD -BC (2)a =C =T T 2(1)υB =九、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 图2-5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o +at(减速:v t =vo -at ) v t +v o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

2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 t+at/2(减速:s=vo t-at /2) 2. v =

4位移推论公式:S =υt 2-υ02

2a (减速:S =υt 2-υ02

-2a )

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Δ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A ) 十一、自由落体运动(A ) 1、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 因此, 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 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 =10m/s2

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 t =gt.H=gt/2,vt =2gh

第二章 相互作用力

一、力

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二、重力

1.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 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 重力的大小:G=mg

三、弹力

1. 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 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22

3. 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形变越大, 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4. 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

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 不易觉察, 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四、摩擦力

(1 ) 滑动摩擦力: f =μF N

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 共点力的合成

⑴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F 1和F 2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F 1 、F 2同向:合力F =F 1+F 2方向与F 1、F 2的方向一致

F 2②F 1 、F 2反向:合力F =F 1-F 2,方向与F 1、F 2这两个力

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F 1、F 2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 图1-5-1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公式:F =F 12+F 22-2F 1F 2COS θ(θ为F 1、F 2的夹角)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 F 1 +F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六、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 合=0

(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 合x = F1x + F2x + + Fnx =0

F 合y = F1y + F2y + Fny =0 (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相关文章

  •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的总结和解题方法
  • [建议收藏保存]高中物理常考题型的总结和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无非包括以下16种, 祥龙教育的老师们总结整理了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还介绍了高考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供各类试题的答题模版,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力 ...查看


  • 高中物理目录与考点分布(沪科版)
  • 高中物理教科书目录与考点分布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本套教材咸阳市大部分学校使用,与人教版内容基本相同,知识的安排顺序有部分区别.本目录为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选修3-2.选修3-4.选修3-5,其中必修1与必修2高一学习,选修3- ...查看


  • 高中物理必记公式
  • 高中物理必记公式 力学部分 受力分析 口诀"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它" 重力:弹簧弹力:滑动摩擦力:万有引力:力的合成:正交分解法 力矩: ,或 , , 为合外力 为力矩代数和 其中,重力加速度=9.8N/kg 其中, ...查看


  • 高中物理常见物理量
  • 高中物理物理量总结 一.力学公式 1.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2.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F N 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 ...查看


  • [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说明
  •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说 明 为贯彻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帮助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我们组织编写了<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 ...查看


  •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说明 为贯彻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帮助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我们组织编写了<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 ...查看


  • 高中物理 动能 动能定理
  • 动能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是高中教学重点内容,也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由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提起高度重视.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 (1)知道什么是动能. 制中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 (3)正确理解和运用动能 ...查看


  • 学好高中物理的5大策略
  • 物理其实很简单 李桃军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 ...查看


  •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的推导
  • 中学物理・教材研究・ V01.29No.03 2011年2月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的推导 曹铁岭鲁建全 (郑州外国语学校河南郑州450001)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由什么决定?人教版新教材这样说明:理论分析表明,当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是真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