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施工方案11

DK475+855.28~DK479+672段

接长涵洞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DK475+855.28~DK479+672段接长涵洞共计9座,均是出口与有线涵洞相接。施工时拆除既有涵上游铺砌及入口翼墙,新建涵节与既有涵节相接,相接处涵节基础利用原有翼墙基础。本段地质为表层砂质黄土下为细圆砾土,涵基底置于细圆砾土层。涵洞的结构及用途见表1。

表1 接长涵洞明细表

二、主要工程量

本工程的主要工程量见表2。

表2 接长涵洞主要工程数量表

三、施工准备

1.人员及机械设备准备

考虑工点位置及工期要求,此段涵洞安排桥涵二队进行施工。该队伍在桥涵施工方面经验丰富,在人员、设备、技术方面都足以胜任该段涵洞施工。主要人员及施工机械设备详见表3、表4。

2.现场三通一平规划

施工便道:施工便道现在已经通到该段涵洞施工工地,能满足材料、设备、人员到达现场需要。

施工用电:现场主要采用当地电网,并备用150Kw发电机一台,能满足施工用电需求。施工用水: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从附近村庄中拉取,属于村民的饮用水,水质能满足施工要求。

场地平整:堆料场地的硬化已完成,能够保证材料施工质量。

表3 主要进场的机械设备表

表4 主要进场人员表

3.施工材料准备

涵洞开工前项目部工程部做详细的材料供应计划以确保施工需求。材料由项目部的保障部提供,工程部在开工前一周向保障部提供

材料供应计划,保障部负责合格的料场进料,进料后试验室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4.技术准备

我项目部对图纸已进行认真审核,已能满足现场开工要求。现场已设置好各种护桩,同时编制了详细的技术交底。现场加强技术指导,安排我项目部工程部工程师陈世阁具体主管该段涵洞技术质检工作,技术工程师许志刚具体负责本段涵洞的现场技术指导工作,确保该段涵洞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四、施工方案方法及工期安排

盖板箱涵基础采用机械开挖,机械开挖到距基坑底设计标高30cm用人工开挖,以确保基坑不超挖。基础,翼墙墙身、涵身混凝土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灌车运输至现场。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捣固。涵洞盖板采用预制厂预制,自卸车运输,人工配合吊车安装。

框架箱涵基础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涵身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灌车运输至现场。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捣固。

1.施工方法及工艺 1.1既有涵洞拆除及防护

既有涵洞拆除及防护是接长施工安全的重中之重。施工时严禁进行爆破拆除。在拆除施工前,必须对既有线路进行加固和防护,本工程采用钢管挡土板加固防护,钢管直径采用¢5cm,从涵洞外侧起间距0.8m布置,每侧布置4-5根,打入原地面以下至少1.0米,上部采用地锚加固。钢管后布置挡土板挡土。

1.2基础施工

涵洞基础施工,应采取突击开挖,快速下基,及时封闭的办法。 1.2.1基坑开挖

采用明挖施工。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按适当比例放坡。挖机开挖距设计基底高程10cm时由人工清除。基坑开挖不能间断,达到设计高程后及时验基,基坑不能暴露太久。为防止雨水流入基坑,开挖时在其边坡以外周边挖一条水沟,并经常清理保持排水畅通。若开挖基坑较深,要布设挡板,且须分层开挖,严禁从底层向四周掏土。开挖采取自下游端开始,逐节开挖,逐节下基,逐节封闭的办法,以避免基坑暴露时间过长。

基底标高必须按照技术交底要求严格控制,一切松散浮土必须清除,若有局部超挖之处,不能用松土填补,用低标号砂浆调平。如基底不够密实,可进行原地面打夯,或夯填一层卵、碎石或3:7灰土。基坑开挖后,如发现土质与设计资料不符或有疑问时,应在基底标高取土样作土工试验。

1.2.2地基处理

DK477+823.51孔4m钢筋砼盖板箱涵及DK478+081.112孔3m钢筋砼盖板箱涵地基处理采用1:2砂石换填,其余盖板涵地基处理采用人工清基整平。框架涵地基处理采用人工清基整平后,铺一层砂加碎石垫层。

换填工艺流程:检验砂石料→实验确定施工参数→技术交底→准备机具设备→基底清理→分层铺砂石→洒水→分层夯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换填施工注意事项:

1.2.2.1填土前应将基底地坪上的杂物、浮土清理干净 。检验砂石料的质量,有无杂质,粒径是否符合要求,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

范围内,级配是否符合要求;

1.2.2.2铺筑砂石应分层摊铺,每层铺土厚度应通过压实实验确定,一般为150~200mm,不宜超过300 mm。每层摊铺后,随之摊平;

1.2.2.3砂石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应在夯实碾压前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

1.2.2.4每层的夯压遍数,根据压实实验确定。作业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打夯应不少于3遍,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应不少于4遍,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1.3.钢筋工程 1.3.1钢筋加工

钢筋在加工弯制前应调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3.1.1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

1.3.1.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

1.3.1.3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1.3.1.4当利用冷拉法矫直钢筋时,钢筋的矫直伸长率为:I级钢筋不得大于2%;Ⅱ级钢筋不得大于1%。

1.3.1.5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曲率半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

1.3.1.6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1.3.1.7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加工,不宜加热。弯制钢筋宜从中

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应一次弯成。

1.3.2钢筋接头

1.3.2.1钢筋的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热轧钢筋均采用双面焊缝搭接焊。

1.3.2.2焊缝高度应等于或大于0.3d(d为钢筋的直径),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应等于或大于0.7d,并不得小于8mm。进行搭接焊时,搭接长度应等于或大于钢筋直径的4倍(I级钢筋)或5倍(II级钢筋)。

1.3.2.3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不应小于10d。

1.3.3钢筋安装

1.3.3.1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多排钢筋之间,必要时可垫入短钢筋头或其他适当的钢垫,但短钢筋头或钢垫的端头不得伸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1.3.3.2当设计中未注明保护层厚度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从钢筋外侧到混凝土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30mm,亦不应大于50mm;对于厚度在300mm以内的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箍筋或不计算应力的次要钢筋,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对于环境介质的分外侵蚀性的工程或大体积基础工程,保护层厚度宜增加。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可用水泥砂浆垫块支垫,其强度不应小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垫块应互相错开,分散布置,并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

1.3.3.3绑扎和焊接的钢筋骨(网)架,在运输、安装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有变形、开焊或松脱现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钢筋的交叉点处,应用直径0.7-2.0mm的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形)方式扎结。

除设计有要求外,钢筋骨架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围紧;箍筋与主筋交叉点处应以铁丝绑扎;构件拐角处的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平直部分的交叉点,可交错扎结。

根据安装需要可配以必要数量的架立钢筋。

1.3.3.4钢筋骨(网)架宜先行预制,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必要时可补入辅助钢筋或在钢筋的某些交叉点处焊牢,但不得在主筋上起弧。

1.3.3.5安装钢筋骨(网)架时,应保证其在模型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扭曲,也不得变更保护层的规定厚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装钢筋骨(网)架时,不应妨碍浇筑工作正常进行,并不应造成施工接缝。

1.3.3.6钢筋骨(网)架经预制、安装就位后,应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并妥加保护,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

1.4.混凝土工程 1.4.1混凝土拌制

1.4.1.1混凝土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拌制,砼中所用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等必须采用保障部或试验室提供的原材料,不可擅自使用未交底的材料。

1.4.1.2混凝土的拌制采用搅拌机现场拌制与拌和站集中拌和相结合,搅拌前各种原材料应根据施工配合比准确计量。

1.4.1.3混凝土搅拌时,自投料完成算起,搅拌时间:强制式搅拌机不得少于1.5分钟;自落式搅拌机不得少于2分钟。当掺用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1~2分钟。

1.4.2混凝土运输

1.4.2.1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当运至浇筑地点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浇筑

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

1.4.2.2用手推车运输混凝土时,道路的纵坡不宜大于15%。 1.4.2.3混凝土在倒装、分配或倾注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或漏斗等金属器具。当采用木制器具时,应内衬铁皮。

1.4.3混凝土浇筑

1.4.3.1浇筑混凝土前以及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支架、钢筋骨架等加以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作记录。

1.4.3.2浇注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应予堵塞,不得漏浆。

1.4.3.3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浇筑。

1.4.3.4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以300mm为宜,梅花型布置。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10cm。

机械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部件。

振捣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分层厚度宜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1.4.3.5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间歇时间宜缩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超出规定时间时设置施工缝。

1.4.3.6当混凝土表面出现析水时,应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不得扰动已浇筑的混凝土。

1.4.4混凝土养护

1.4.4.1混凝土浇筑后,12h内即应覆盖和洒水,直至规定的养护时间。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养护措施,并不得对混凝土洒水养护。

1.4.4.2混凝土养护时间根据水泥的种类及外部相对湿度现场施工时确定。

1.4.4.3当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时,应将刚浇完的混凝土表面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塑料布内应具有凝结水,并应经常检查。

1.4.4.4当新浇筑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表面行走或架设上层结构用的支撑和模板等设施。

2.工期安排:

本段涵洞自2008年7月10日开工至2008年9月30日完工,总工期82天。具体安排如下:

2008年7月10日-2008年7月20日:DK475+855.28、DK475+ 855.28、DK476+192、DK476+513.4涵洞既有圬工拆除;

2008年7月21日-2008年7月31日:DK476+729.19、DK476+ 947.3、DK477+823.5、DK478+081.11、DK478+558.65涵洞既有圬工拆除;DK475+855.28、DK475+855.28、DK476+192、DK476+513.4涵洞基础施工;

2008年8月1日-2008年8月20日:DK476+729.19、DK476+947.3、DK477+823.5、DK478+081.11、DK478+558.65涵洞基础施工。

2008年8月21日-2008年9月30日:本段接长涵洞涵身及出入口施工。 五、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 1.1管理措施

1.1.1推行质量标准,建立质保体系

全面推行ISO9002系列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体系内各

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分工。建立起从项目长、施工队长到操作人员的岗位质量责任制,各级主管领导亲自抓质量,充分发挥各级质量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使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和自我完善机制;认真执行集团公司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项目质量计划,实行程序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

项目部设质量检查中心,负责整个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对施工全过程及时进行质量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检测等级分别实施检测任务。

1.1.2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以制度保质量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铁道部有关加强质量管理的法规性文件及西工指有关质量的管理办法,编制项目系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实行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在正式投入施工以前,根据质量目标制订详细的质量计划和一整套完整的工作程序性管理制度及专项质量检验、验收制度,建立工程质量自检体系(详见图1《工程质量自检体系图》),把一些对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工作程序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做到质量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相协调,使质量工作纳入标准化体系。

1.1.2.1落实项目经理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级各岗位的质量责任制。

对各级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质量检验工程师、专兼职质量检验员等均明确其质量责任和岗位职责,责任落实到人。项目部与队、队与班组、班组与职工个人实行层层质量承包,将项目质量责任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一职工,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

1.1.2.2严格按照“三按五不”施工,即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

图1 工程质量自检体系框图

施工;按施工工艺操作;按检验验收标准检查。开工报告未经批复不施工;原材料未经检验合格不施工;桩橛尺寸不清楚不施工;未经技术交底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检验签证不施工。

1.1.2.3隐蔽工程检查制度

隐蔽工程必须经队质检工程师自检后,报项目安质部质检工程师检验合格,然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签证后方可隐蔽。

发现现场与设计不符时,及时上报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隐蔽工程检查证应做到填写及时、书写工整、数据准确、描述详细。

1.1.2.4坚持工序质量三检制

每道工序完成后,先由工班进行自检,合格后,交由下工班检查(互检),最后由施工队专职质量工程师、项目部安质部检测,并报

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做好质量记录。每道工序合格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1.1.2.5坚持材料及成品半成品挂牌制。

入场材料,成品、半成品应有标识牌,标明产地、型号、规格、尺寸大小等,确保施工时不被错用。

1.1.2.6坚持质量定期检查制、质量检查评定制度、工程例会制,定期组织质量检查和质量分析会,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整改措施,并在施工中认真贯彻执行。

1.1.2.7制订严格的质量奖惩制度,奖优罚劣,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使每个班组和每个人员均有压力,从根本上提高质量意识。

2、质量控制措施

2.1工艺控制措施

2.1.1对分部分项工程和关键工序编制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科学组织施工。

2.1.2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落实情况,以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2.2材料控制措施

工程材料和辅助材料(包括构件、成品、半成品),都将构成建筑工程的实体,保证工程材料按质、按量、按时、安全地供应到工地是提高和保证质量的前提。因此,对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材料,一定要建立健全进场前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杜绝不合

格材料进入现场。

2.2.1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全线统一材料规格,由业主选择质量、信誉良好的钢筋、水泥及伸缩缝等工程主要材料的供应商统一供货。

2.2.2所有材料到场后,都必须按规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样

复试,复试合格之前,任何材料均不得使用。

2.2.3工程材料的抽样人员、见证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必须取得单位的授权。

2.3施工操作控制措施

施工操作者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工程质量如何,单就工序质量而言,施工操作者是关键,是决定因素。

2.3.1施工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种,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必须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3.2施工操作中,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所有工序坚持样板制;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工序不放行。

2.3.3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持牌制,促进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

2.3.4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规范化,实行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

2.4测试控制措施

2.4.1建立健全测试机构和制度,由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负责,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

2.4.2按照《质量手册》和《质量计划》中的检验和试验程序做好进货检验和试验、过程检验和试验、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实施与记录。

2.4.3针对工程特点,配备具有一定资格和受过专门训练,能规范、熟练操作仪器的测量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测量规范对测量控制点的总平面坐标和高程的正确性进行复核,满足精度要求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并对测量标志进行保护。

2.5技术控制措施

2.5.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首先熟悉掌握设计资料并进行现场核对,认真进行现场施工调查,充分了解该桥的地质、地下水情况及施工所需水、电、通讯、交通道路、气象特征等情况,编制作业指导书。

2.5.2做好测量资料及桩点的交接、复测、核对工作。对中线、高程从交接桩复测开始一直到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始终要实行测量专人负责制和换手复测制,每一工序未经复测检查,不准进行下一工序,确保结构各部位符合设计规定。

2.5.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每一分项、分部工程开工前,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全面交底,内容为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及步骤,各工序操作要求、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要求、技术措施和有关安全规定。并附草图进行书面交底。

2.5.4建立复核制度,对设计文件、测量及其计算资料、技术交底资料等要严格复核,防止错误。

2.5.5强化施工过程控制。坚持技术干部跟班作业,实行“三按五不”施工制度,即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施工;按施工工艺操作;按检验验收标准检验。开工报告未经批复不施工;原材料未经检验合格不施工;桩橛尺寸不清楚不施工;未经技术交底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检验签证不施工。

2.5.6坚持质量定期检查制度、工程例会制,总工程师定期组织质量检查和质量分析会,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整改措施,提出技术方案并在施工中认真贯彻执行。

2.5.7隐蔽工程严格按甲方的要求和规定执行,但在通知甲方、监理工程师前,先进行班组自检、工程队和项目经理部监察人员检查。

2.5.8做好原始资料的记载、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严格按质量计划执行。开工前,按《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进行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划分,在上报业

主和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执行。现场质量检查、质量验收资料按划分的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归纳收集,现场质检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可靠,不追记、不复印。

2.5.9分项工程施工实行现场标示牌管理,标示牌上注明分项作业内容,简要工艺和质量要求、施工及质量负责人姓名等。

2.5.10施工中按规定随时将对材料及工程质量的检验与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并采取质量动态管理方法,随时将检测结果、取样地点、试验项目、试验方法、试验员姓名、试验结果及合格与否的评定意见输入计算机,建立工程质量数据库,并绘制工程质量指标管理图、施工质量直方图、正态分布曲线。

六、施工安全

1.保证既有线施工安全

1.1涵洞施工前,了解清楚地下管线的位置、深度、走向,禁止有破坏管线事故的发生。

1.2施工时,设专人防护。靠近既有线作业时设隔离措施。

1.3既有线涵洞改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改建施工中应随时观测既有线路与涵洞状态的变化。当需要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时,不得影响原有建筑物的稳定。

1.4涵洞接长需在对接口处处理原有混凝土和砌体时,严禁采用爆破法施工。

1.5雨季施工作好防洪排水措施:疏通排水沟、渠;必要时砌截水墙挡水或挖集水井排水。

1.6涵洞端、翼墙拆除时如对路基边坡有影响,在路基边坡上打入钢管桩并加横板防护。

1.7开挖基坑前预先和工务部门商定,并请派人对线路进行监护,必须备有各种信号设备及抢修工具,以防万一。另外设好防护,边缘

2米内禁放重物,闲杂人员不准逗留。

2.现场作业安全

2.1高空作业要严格按照规范和安全作业规则配戴安全帽、安全带、设置安全网,大风、大雨等不良气候条件下不得进行高空作业。

2.2工地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项宣传栏。

2.3严格用电制度。工地用电应设安全措施及危险标志。

2.4作业附近有高压线时,先拆除或采取防护措施。

2.5拆除模板、支架时禁止随手从高空扔下,上部作业人员所用工具要拿好放稳,以防坠落砸伤下部作业人员。

2.6工作坑应设置防护围栏和警示标志,工作坑靠基础一侧应用挡土板顶好支牢,如有松动变形,立即加固;列车通过时,应暂停作业,人员撤出避让。

七、环保措施

1.环境保护目标及方针

环保目标:坚持做到“少破环、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对破坏部分采取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使环境保护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教育培训率100%,贯彻执行率和覆盖率达100%。

环保方针:以人为本,遵纪守法,节能降耗,预防污染,持续改进,造福人类。

2.环境保护体系及管理机构

从思想、组织、目标、过程、检查、经济六个方面,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根据施工对环境的特殊要求,项目经理部设安质部,负责本涵施工中的施工环保、生态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项目经理部、队分级管理,负责检查、监督各工点各项环保工作的落实;并加强对施工人员

的环保意识培训,使人人明确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工作,自觉遵守环保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此,建立健全环保及水土保持组织机构,以确保制度能贯彻执行。

3.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3.1保护生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实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水土保持的教育管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条例。建立水土保持管理机构,配置专职水土保持员,建立健全水保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规划”原则,抓住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水源、植被不被污染和破坏。

3.2施工前邀请地方政府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共同对金强河水文、地质、植被情况进行调查,共同研究制定出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制定出详细的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3.3施工中严格按设计方案施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废弃的砂、石、土必须运至规定的地点堆放。施工产生的泥浆流入泥浆池沉淀,施工结束后用砂砾将泥浆池填平,防止泥浆污染河流。做好挡护和绿化。工程竣工后,对弃土场、取土场、生活、生产用地及施工便道等,按照当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复耕或绿化,同时修建好排水系统,防止水土流失。

4.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4.1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使施工人员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及地方政府有关法规、条例,严格按设计施工。

4.2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环保员。

4.3施工中按照上级要求做好防汛排洪工作,防止洪水淹没、毁

坏农田及建筑物,排水系统及早建立完善。

4.4生活垃圾定点堆放,掩埋覆盖,严禁四处乱扔。杜绝焚烧有毒废料(废机油、废塑料等)。从当地地表及地下水抽取水源时,盛水和抽水器具保持清洁,避免污染水源,并且注意节约用水。

4.5施工期间的废水、泥浆不得随意排放,须经沉淀处理后,弃至指定弃碴位置。

4.6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低噪声设备,对可能造成粉尘污染的设备安装污染控制系统。

4.7遵守乡规民约、民族、宗教习惯,做好防病治病。

八、文明施工

文明施工是涉及工程沿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又是企业取信于民、维护企业声誉的大事,一旦在文明施工方面掉以轻心,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无法弥补的,我们将严格按照“集中施工、快速施工、文明施工”的十二字方针,总结我单位在复线施工中取得的经验,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1.文明施工方案

1.1建立创建“文明工地”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做到“两通三无五必须”,即:施工现场人行道畅道;施工工地沿线单位和居民出入口畅通;施工中无管线高放,施工现场排水畅通无积水,施工工地道路平整无坑塘;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必须严格分隔,施工现场必须挂牌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佩卡上岗;工地现场施工材料必须堆放整齐,工地生活设施必须文明,工地现场开展以创文明工地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

1.2健全以指挥长和项目经理具体领导、文明施工员具体指导、各施工队具体落实的管理网络,增加管理力量。

1.3加强施工人员文明施工意识,组织学习文明施工条例及有关

常识,进行上岗教育,讲职业道德、扬行业新风。

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1实行挂牌施工,标明工程项目名称、范围、开竣工期限、工地负责人,设立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2.2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生产、生活废水,不得超标排放。在多雨季节应配备应急的抽水设备与突击人员。

2.3现场布局合理,材料、物品、机具、土方堆放符合要求。

2.4创建美好环境。在工地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每天清扫处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2.5生活垃圾要集中堆放,统一搬运到指定地点废弃。

2.6施工期间,经常对施工道路进行维修,确保晴雨畅通。

2.7车辆在运料过程中,对易飞扬的物料用篷布覆盖严密,且装料适中,不得超载。

DK475+855.28~DK479+672段

接长涵洞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DK475+855.28~DK479+672段接长涵洞共计9座,均是出口与有线涵洞相接。施工时拆除既有涵上游铺砌及入口翼墙,新建涵节与既有涵节相接,相接处涵节基础利用原有翼墙基础。本段地质为表层砂质黄土下为细圆砾土,涵基底置于细圆砾土层。涵洞的结构及用途见表1。

表1 接长涵洞明细表

二、主要工程量

本工程的主要工程量见表2。

表2 接长涵洞主要工程数量表

三、施工准备

1.人员及机械设备准备

考虑工点位置及工期要求,此段涵洞安排桥涵二队进行施工。该队伍在桥涵施工方面经验丰富,在人员、设备、技术方面都足以胜任该段涵洞施工。主要人员及施工机械设备详见表3、表4。

2.现场三通一平规划

施工便道:施工便道现在已经通到该段涵洞施工工地,能满足材料、设备、人员到达现场需要。

施工用电:现场主要采用当地电网,并备用150Kw发电机一台,能满足施工用电需求。施工用水: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从附近村庄中拉取,属于村民的饮用水,水质能满足施工要求。

场地平整:堆料场地的硬化已完成,能够保证材料施工质量。

表3 主要进场的机械设备表

表4 主要进场人员表

3.施工材料准备

涵洞开工前项目部工程部做详细的材料供应计划以确保施工需求。材料由项目部的保障部提供,工程部在开工前一周向保障部提供

材料供应计划,保障部负责合格的料场进料,进料后试验室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4.技术准备

我项目部对图纸已进行认真审核,已能满足现场开工要求。现场已设置好各种护桩,同时编制了详细的技术交底。现场加强技术指导,安排我项目部工程部工程师陈世阁具体主管该段涵洞技术质检工作,技术工程师许志刚具体负责本段涵洞的现场技术指导工作,确保该段涵洞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四、施工方案方法及工期安排

盖板箱涵基础采用机械开挖,机械开挖到距基坑底设计标高30cm用人工开挖,以确保基坑不超挖。基础,翼墙墙身、涵身混凝土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灌车运输至现场。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捣固。涵洞盖板采用预制厂预制,自卸车运输,人工配合吊车安装。

框架箱涵基础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涵身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灌车运输至现场。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捣固。

1.施工方法及工艺 1.1既有涵洞拆除及防护

既有涵洞拆除及防护是接长施工安全的重中之重。施工时严禁进行爆破拆除。在拆除施工前,必须对既有线路进行加固和防护,本工程采用钢管挡土板加固防护,钢管直径采用¢5cm,从涵洞外侧起间距0.8m布置,每侧布置4-5根,打入原地面以下至少1.0米,上部采用地锚加固。钢管后布置挡土板挡土。

1.2基础施工

涵洞基础施工,应采取突击开挖,快速下基,及时封闭的办法。 1.2.1基坑开挖

采用明挖施工。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按适当比例放坡。挖机开挖距设计基底高程10cm时由人工清除。基坑开挖不能间断,达到设计高程后及时验基,基坑不能暴露太久。为防止雨水流入基坑,开挖时在其边坡以外周边挖一条水沟,并经常清理保持排水畅通。若开挖基坑较深,要布设挡板,且须分层开挖,严禁从底层向四周掏土。开挖采取自下游端开始,逐节开挖,逐节下基,逐节封闭的办法,以避免基坑暴露时间过长。

基底标高必须按照技术交底要求严格控制,一切松散浮土必须清除,若有局部超挖之处,不能用松土填补,用低标号砂浆调平。如基底不够密实,可进行原地面打夯,或夯填一层卵、碎石或3:7灰土。基坑开挖后,如发现土质与设计资料不符或有疑问时,应在基底标高取土样作土工试验。

1.2.2地基处理

DK477+823.51孔4m钢筋砼盖板箱涵及DK478+081.112孔3m钢筋砼盖板箱涵地基处理采用1:2砂石换填,其余盖板涵地基处理采用人工清基整平。框架涵地基处理采用人工清基整平后,铺一层砂加碎石垫层。

换填工艺流程:检验砂石料→实验确定施工参数→技术交底→准备机具设备→基底清理→分层铺砂石→洒水→分层夯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换填施工注意事项:

1.2.2.1填土前应将基底地坪上的杂物、浮土清理干净 。检验砂石料的质量,有无杂质,粒径是否符合要求,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

范围内,级配是否符合要求;

1.2.2.2铺筑砂石应分层摊铺,每层铺土厚度应通过压实实验确定,一般为150~200mm,不宜超过300 mm。每层摊铺后,随之摊平;

1.2.2.3砂石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应在夯实碾压前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

1.2.2.4每层的夯压遍数,根据压实实验确定。作业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打夯应不少于3遍,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应不少于4遍,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1.3.钢筋工程 1.3.1钢筋加工

钢筋在加工弯制前应调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3.1.1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

1.3.1.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

1.3.1.3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1.3.1.4当利用冷拉法矫直钢筋时,钢筋的矫直伸长率为:I级钢筋不得大于2%;Ⅱ级钢筋不得大于1%。

1.3.1.5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曲率半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

1.3.1.6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1.3.1.7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加工,不宜加热。弯制钢筋宜从中

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应一次弯成。

1.3.2钢筋接头

1.3.2.1钢筋的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热轧钢筋均采用双面焊缝搭接焊。

1.3.2.2焊缝高度应等于或大于0.3d(d为钢筋的直径),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应等于或大于0.7d,并不得小于8mm。进行搭接焊时,搭接长度应等于或大于钢筋直径的4倍(I级钢筋)或5倍(II级钢筋)。

1.3.2.3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不应小于10d。

1.3.3钢筋安装

1.3.3.1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多排钢筋之间,必要时可垫入短钢筋头或其他适当的钢垫,但短钢筋头或钢垫的端头不得伸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1.3.3.2当设计中未注明保护层厚度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从钢筋外侧到混凝土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30mm,亦不应大于50mm;对于厚度在300mm以内的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箍筋或不计算应力的次要钢筋,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对于环境介质的分外侵蚀性的工程或大体积基础工程,保护层厚度宜增加。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可用水泥砂浆垫块支垫,其强度不应小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垫块应互相错开,分散布置,并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

1.3.3.3绑扎和焊接的钢筋骨(网)架,在运输、安装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有变形、开焊或松脱现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钢筋的交叉点处,应用直径0.7-2.0mm的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形)方式扎结。

除设计有要求外,钢筋骨架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围紧;箍筋与主筋交叉点处应以铁丝绑扎;构件拐角处的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平直部分的交叉点,可交错扎结。

根据安装需要可配以必要数量的架立钢筋。

1.3.3.4钢筋骨(网)架宜先行预制,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必要时可补入辅助钢筋或在钢筋的某些交叉点处焊牢,但不得在主筋上起弧。

1.3.3.5安装钢筋骨(网)架时,应保证其在模型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扭曲,也不得变更保护层的规定厚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装钢筋骨(网)架时,不应妨碍浇筑工作正常进行,并不应造成施工接缝。

1.3.3.6钢筋骨(网)架经预制、安装就位后,应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并妥加保护,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

1.4.混凝土工程 1.4.1混凝土拌制

1.4.1.1混凝土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拌制,砼中所用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等必须采用保障部或试验室提供的原材料,不可擅自使用未交底的材料。

1.4.1.2混凝土的拌制采用搅拌机现场拌制与拌和站集中拌和相结合,搅拌前各种原材料应根据施工配合比准确计量。

1.4.1.3混凝土搅拌时,自投料完成算起,搅拌时间:强制式搅拌机不得少于1.5分钟;自落式搅拌机不得少于2分钟。当掺用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1~2分钟。

1.4.2混凝土运输

1.4.2.1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当运至浇筑地点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浇筑

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

1.4.2.2用手推车运输混凝土时,道路的纵坡不宜大于15%。 1.4.2.3混凝土在倒装、分配或倾注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或漏斗等金属器具。当采用木制器具时,应内衬铁皮。

1.4.3混凝土浇筑

1.4.3.1浇筑混凝土前以及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支架、钢筋骨架等加以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作记录。

1.4.3.2浇注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应予堵塞,不得漏浆。

1.4.3.3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浇筑。

1.4.3.4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以300mm为宜,梅花型布置。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10cm。

机械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部件。

振捣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分层厚度宜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1.4.3.5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间歇时间宜缩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超出规定时间时设置施工缝。

1.4.3.6当混凝土表面出现析水时,应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不得扰动已浇筑的混凝土。

1.4.4混凝土养护

1.4.4.1混凝土浇筑后,12h内即应覆盖和洒水,直至规定的养护时间。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养护措施,并不得对混凝土洒水养护。

1.4.4.2混凝土养护时间根据水泥的种类及外部相对湿度现场施工时确定。

1.4.4.3当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时,应将刚浇完的混凝土表面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塑料布内应具有凝结水,并应经常检查。

1.4.4.4当新浇筑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表面行走或架设上层结构用的支撑和模板等设施。

2.工期安排:

本段涵洞自2008年7月10日开工至2008年9月30日完工,总工期82天。具体安排如下:

2008年7月10日-2008年7月20日:DK475+855.28、DK475+ 855.28、DK476+192、DK476+513.4涵洞既有圬工拆除;

2008年7月21日-2008年7月31日:DK476+729.19、DK476+ 947.3、DK477+823.5、DK478+081.11、DK478+558.65涵洞既有圬工拆除;DK475+855.28、DK475+855.28、DK476+192、DK476+513.4涵洞基础施工;

2008年8月1日-2008年8月20日:DK476+729.19、DK476+947.3、DK477+823.5、DK478+081.11、DK478+558.65涵洞基础施工。

2008年8月21日-2008年9月30日:本段接长涵洞涵身及出入口施工。 五、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 1.1管理措施

1.1.1推行质量标准,建立质保体系

全面推行ISO9002系列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体系内各

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分工。建立起从项目长、施工队长到操作人员的岗位质量责任制,各级主管领导亲自抓质量,充分发挥各级质量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使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和自我完善机制;认真执行集团公司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项目质量计划,实行程序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

项目部设质量检查中心,负责整个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对施工全过程及时进行质量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检测等级分别实施检测任务。

1.1.2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以制度保质量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铁道部有关加强质量管理的法规性文件及西工指有关质量的管理办法,编制项目系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实行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在正式投入施工以前,根据质量目标制订详细的质量计划和一整套完整的工作程序性管理制度及专项质量检验、验收制度,建立工程质量自检体系(详见图1《工程质量自检体系图》),把一些对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工作程序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做到质量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相协调,使质量工作纳入标准化体系。

1.1.2.1落实项目经理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级各岗位的质量责任制。

对各级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质量检验工程师、专兼职质量检验员等均明确其质量责任和岗位职责,责任落实到人。项目部与队、队与班组、班组与职工个人实行层层质量承包,将项目质量责任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一职工,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

1.1.2.2严格按照“三按五不”施工,即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

图1 工程质量自检体系框图

施工;按施工工艺操作;按检验验收标准检查。开工报告未经批复不施工;原材料未经检验合格不施工;桩橛尺寸不清楚不施工;未经技术交底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检验签证不施工。

1.1.2.3隐蔽工程检查制度

隐蔽工程必须经队质检工程师自检后,报项目安质部质检工程师检验合格,然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签证后方可隐蔽。

发现现场与设计不符时,及时上报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隐蔽工程检查证应做到填写及时、书写工整、数据准确、描述详细。

1.1.2.4坚持工序质量三检制

每道工序完成后,先由工班进行自检,合格后,交由下工班检查(互检),最后由施工队专职质量工程师、项目部安质部检测,并报

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做好质量记录。每道工序合格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1.1.2.5坚持材料及成品半成品挂牌制。

入场材料,成品、半成品应有标识牌,标明产地、型号、规格、尺寸大小等,确保施工时不被错用。

1.1.2.6坚持质量定期检查制、质量检查评定制度、工程例会制,定期组织质量检查和质量分析会,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整改措施,并在施工中认真贯彻执行。

1.1.2.7制订严格的质量奖惩制度,奖优罚劣,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使每个班组和每个人员均有压力,从根本上提高质量意识。

2、质量控制措施

2.1工艺控制措施

2.1.1对分部分项工程和关键工序编制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科学组织施工。

2.1.2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落实情况,以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2.2材料控制措施

工程材料和辅助材料(包括构件、成品、半成品),都将构成建筑工程的实体,保证工程材料按质、按量、按时、安全地供应到工地是提高和保证质量的前提。因此,对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材料,一定要建立健全进场前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杜绝不合

格材料进入现场。

2.2.1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全线统一材料规格,由业主选择质量、信誉良好的钢筋、水泥及伸缩缝等工程主要材料的供应商统一供货。

2.2.2所有材料到场后,都必须按规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样

复试,复试合格之前,任何材料均不得使用。

2.2.3工程材料的抽样人员、见证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必须取得单位的授权。

2.3施工操作控制措施

施工操作者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工程质量如何,单就工序质量而言,施工操作者是关键,是决定因素。

2.3.1施工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种,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必须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3.2施工操作中,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所有工序坚持样板制;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工序不放行。

2.3.3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持牌制,促进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

2.3.4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规范化,实行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

2.4测试控制措施

2.4.1建立健全测试机构和制度,由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负责,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

2.4.2按照《质量手册》和《质量计划》中的检验和试验程序做好进货检验和试验、过程检验和试验、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实施与记录。

2.4.3针对工程特点,配备具有一定资格和受过专门训练,能规范、熟练操作仪器的测量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测量规范对测量控制点的总平面坐标和高程的正确性进行复核,满足精度要求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并对测量标志进行保护。

2.5技术控制措施

2.5.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首先熟悉掌握设计资料并进行现场核对,认真进行现场施工调查,充分了解该桥的地质、地下水情况及施工所需水、电、通讯、交通道路、气象特征等情况,编制作业指导书。

2.5.2做好测量资料及桩点的交接、复测、核对工作。对中线、高程从交接桩复测开始一直到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始终要实行测量专人负责制和换手复测制,每一工序未经复测检查,不准进行下一工序,确保结构各部位符合设计规定。

2.5.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每一分项、分部工程开工前,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全面交底,内容为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及步骤,各工序操作要求、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要求、技术措施和有关安全规定。并附草图进行书面交底。

2.5.4建立复核制度,对设计文件、测量及其计算资料、技术交底资料等要严格复核,防止错误。

2.5.5强化施工过程控制。坚持技术干部跟班作业,实行“三按五不”施工制度,即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施工;按施工工艺操作;按检验验收标准检验。开工报告未经批复不施工;原材料未经检验合格不施工;桩橛尺寸不清楚不施工;未经技术交底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检验签证不施工。

2.5.6坚持质量定期检查制度、工程例会制,总工程师定期组织质量检查和质量分析会,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整改措施,提出技术方案并在施工中认真贯彻执行。

2.5.7隐蔽工程严格按甲方的要求和规定执行,但在通知甲方、监理工程师前,先进行班组自检、工程队和项目经理部监察人员检查。

2.5.8做好原始资料的记载、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严格按质量计划执行。开工前,按《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进行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划分,在上报业

主和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执行。现场质量检查、质量验收资料按划分的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归纳收集,现场质检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可靠,不追记、不复印。

2.5.9分项工程施工实行现场标示牌管理,标示牌上注明分项作业内容,简要工艺和质量要求、施工及质量负责人姓名等。

2.5.10施工中按规定随时将对材料及工程质量的检验与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并采取质量动态管理方法,随时将检测结果、取样地点、试验项目、试验方法、试验员姓名、试验结果及合格与否的评定意见输入计算机,建立工程质量数据库,并绘制工程质量指标管理图、施工质量直方图、正态分布曲线。

六、施工安全

1.保证既有线施工安全

1.1涵洞施工前,了解清楚地下管线的位置、深度、走向,禁止有破坏管线事故的发生。

1.2施工时,设专人防护。靠近既有线作业时设隔离措施。

1.3既有线涵洞改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改建施工中应随时观测既有线路与涵洞状态的变化。当需要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时,不得影响原有建筑物的稳定。

1.4涵洞接长需在对接口处处理原有混凝土和砌体时,严禁采用爆破法施工。

1.5雨季施工作好防洪排水措施:疏通排水沟、渠;必要时砌截水墙挡水或挖集水井排水。

1.6涵洞端、翼墙拆除时如对路基边坡有影响,在路基边坡上打入钢管桩并加横板防护。

1.7开挖基坑前预先和工务部门商定,并请派人对线路进行监护,必须备有各种信号设备及抢修工具,以防万一。另外设好防护,边缘

2米内禁放重物,闲杂人员不准逗留。

2.现场作业安全

2.1高空作业要严格按照规范和安全作业规则配戴安全帽、安全带、设置安全网,大风、大雨等不良气候条件下不得进行高空作业。

2.2工地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项宣传栏。

2.3严格用电制度。工地用电应设安全措施及危险标志。

2.4作业附近有高压线时,先拆除或采取防护措施。

2.5拆除模板、支架时禁止随手从高空扔下,上部作业人员所用工具要拿好放稳,以防坠落砸伤下部作业人员。

2.6工作坑应设置防护围栏和警示标志,工作坑靠基础一侧应用挡土板顶好支牢,如有松动变形,立即加固;列车通过时,应暂停作业,人员撤出避让。

七、环保措施

1.环境保护目标及方针

环保目标:坚持做到“少破环、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对破坏部分采取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使环境保护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教育培训率100%,贯彻执行率和覆盖率达100%。

环保方针:以人为本,遵纪守法,节能降耗,预防污染,持续改进,造福人类。

2.环境保护体系及管理机构

从思想、组织、目标、过程、检查、经济六个方面,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根据施工对环境的特殊要求,项目经理部设安质部,负责本涵施工中的施工环保、生态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项目经理部、队分级管理,负责检查、监督各工点各项环保工作的落实;并加强对施工人员

的环保意识培训,使人人明确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工作,自觉遵守环保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此,建立健全环保及水土保持组织机构,以确保制度能贯彻执行。

3.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3.1保护生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实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水土保持的教育管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条例。建立水土保持管理机构,配置专职水土保持员,建立健全水保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规划”原则,抓住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水源、植被不被污染和破坏。

3.2施工前邀请地方政府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共同对金强河水文、地质、植被情况进行调查,共同研究制定出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制定出详细的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3.3施工中严格按设计方案施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废弃的砂、石、土必须运至规定的地点堆放。施工产生的泥浆流入泥浆池沉淀,施工结束后用砂砾将泥浆池填平,防止泥浆污染河流。做好挡护和绿化。工程竣工后,对弃土场、取土场、生活、生产用地及施工便道等,按照当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复耕或绿化,同时修建好排水系统,防止水土流失。

4.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4.1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使施工人员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及地方政府有关法规、条例,严格按设计施工。

4.2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环保员。

4.3施工中按照上级要求做好防汛排洪工作,防止洪水淹没、毁

坏农田及建筑物,排水系统及早建立完善。

4.4生活垃圾定点堆放,掩埋覆盖,严禁四处乱扔。杜绝焚烧有毒废料(废机油、废塑料等)。从当地地表及地下水抽取水源时,盛水和抽水器具保持清洁,避免污染水源,并且注意节约用水。

4.5施工期间的废水、泥浆不得随意排放,须经沉淀处理后,弃至指定弃碴位置。

4.6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低噪声设备,对可能造成粉尘污染的设备安装污染控制系统。

4.7遵守乡规民约、民族、宗教习惯,做好防病治病。

八、文明施工

文明施工是涉及工程沿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又是企业取信于民、维护企业声誉的大事,一旦在文明施工方面掉以轻心,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无法弥补的,我们将严格按照“集中施工、快速施工、文明施工”的十二字方针,总结我单位在复线施工中取得的经验,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1.文明施工方案

1.1建立创建“文明工地”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做到“两通三无五必须”,即:施工现场人行道畅道;施工工地沿线单位和居民出入口畅通;施工中无管线高放,施工现场排水畅通无积水,施工工地道路平整无坑塘;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必须严格分隔,施工现场必须挂牌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佩卡上岗;工地现场施工材料必须堆放整齐,工地生活设施必须文明,工地现场开展以创文明工地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

1.2健全以指挥长和项目经理具体领导、文明施工员具体指导、各施工队具体落实的管理网络,增加管理力量。

1.3加强施工人员文明施工意识,组织学习文明施工条例及有关

常识,进行上岗教育,讲职业道德、扬行业新风。

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1实行挂牌施工,标明工程项目名称、范围、开竣工期限、工地负责人,设立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2.2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生产、生活废水,不得超标排放。在多雨季节应配备应急的抽水设备与突击人员。

2.3现场布局合理,材料、物品、机具、土方堆放符合要求。

2.4创建美好环境。在工地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每天清扫处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2.5生活垃圾要集中堆放,统一搬运到指定地点废弃。

2.6施工期间,经常对施工道路进行维修,确保晴雨畅通。

2.7车辆在运料过程中,对易飞扬的物料用篷布覆盖严密,且装料适中,不得超载。


相关文章

  • 涵洞专项施工方案
  • 广元市西二环一段道路工程 涵 洞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 制:______________ 审 核:______________ 四川川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四年十月 目 录 1.方案目的 ..................... ...查看


  • 临近既有线方案涵洞
  • 阳平关至安康铁路 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YAZQ-8标 DzK321+157.81涵洞工程临近营业线专项 施工方案 (梅子铺站至恒口站段) 编制: 复核: 审查: 中铁六局阳安二线指挥部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三日 中铁六局阳安二线指挥部 涵洞工程 ...查看


  • 公路涵洞施工方案
  • S367马鞍山段(北部通道)改建工程 涵洞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安徽省新路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编制日期: 二0一六年八月四日 涵洞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一).S367马鞍山段(北部通道)改建工程的投标 ...查看


  • 路基冬季施工专项方案
  • 兰新铁路LXS-2标段 (DK50+402-DK104+066) 冬季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八局集团兰新铁路甘青段 项目经理部四工区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三日 冬季施工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依据"甘青公司下 ...查看


  • 天然气管道盖板涵施工方案
  • 天然气管道盖板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本涵为1-1.60*1.25米盖板涵,涵轴线与线路交角为90度.长度为45米,涵洞填土高度0.85米,地基设计承载力≥250KPa . 涵洞盖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预制盖板,涵洞台身为 ...查看


  • K120+029涵洞施工方案
  • 中国中铁 贵州公路建设项目毕节至都格公路BD-T5合同段 K119+029涵洞施工方案 编 制: 复 核: 批 准: 中铁三局集团毕节至都格高速公路BD-T5合同段项目部 二〇一三年三月 目 录 1.工程概况 ............... ...查看


  • 涵洞.通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
  • 施工技术方案(总体)报审表 (编号: ) A-JL-02 合同号:YW2 项目名称:省道310原阳至武陟界改建工程 施工单位:河南省恒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由承包商呈报三份,审批后监理代表处的工程技术部和驻地监理工程师办公室各留一份,退承包商 ...查看


  • 赶工方案与保障措施
  • 中朝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TJSG-1标段 赶工方案与保障措施 中交二航局中朝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 TJSG-1标段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三年八月 中朝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TJSG-1标段 赶工方案与保障措施 一.工程简介 中朝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及接 ...查看


  • K53+300涵洞台背回填首件施工方案
  • S101线霍林郭勒至阿力得尔一级公路工程项目 结构物台背回填首件开工报告 (ZXK53+300 1-2.0×2.5m涵洞) 浙江八咏公路工程有限公司霍阿路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四年九月八日 首件工程施工许可证 致:浙江八咏公路工程建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