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谓之贼"什么意思?

方士的知识乐园 前起点中文网编辑 上海方士影视CEO 05-23 12:54 472赞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这句原话是出于论语,宪问。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孔子有个老朋友叫原壤,为人没个正经,一天孔子见到他他蹲着和孔子说话没个样子。孔子就说:“你这人,年轻时就无大无小,无老无少,长大了,也没个成个正经事儿,老了还腆着脸活着,真是个祸害也。”

这段话连着看起来,更像是孔子和老朋友开玩笑。所以最后笑骂玩,拿竹杖戳对方小腿。

但是后来大家就如很多夫子的话一样,把他前后语境抛弃,只截取其中一段来说。

老而不死谓之贼,演变为,说老人已经没有贡献,只是依靠年轻人供养,就如盗取年轻人一般,所以是老而不死谓之贼。这个思想,到现在依然还有。比如日本著名的大嘴巴漫画首相麻生,2013年,日本副首相兼财政大臣麻生太郎(Taro Aso)就曾建议:日本的老年人应该“赶紧去死”,因为“当你想到自己花的是政府的钱,你就会睡不好觉。”

在中国,老而不死谓之贼,后来逐渐演变成,指责一些为老不尊不要廉耻的老人的话语,和最初夫子所说的,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317评论

益鸣讲道家 05-23 20:32 49赞

要理解《论语》中孔子这句话的关键,在于“贼”字。“贼”不是指“盗贼”,而是指它的本义“害”。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解释得很清楚:“贼,败也。臣锴曰:‘败犹害也。’”“老而不死是为贼”是指那种为老不尊的人。这种人老而不死,就变成了祸害。这句话的含义一直没有变化,到现在依然适用。比如昨天新闻报道,有个老人在高铁上嗑瓜子,被保洁员劝阻后非但不听,反而起身赌气地将瓜子扔向几乎整节车厢。像这样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的人,就可以用“老而不死是为贼”来形容。

《论语》中的“贼”一律作“害”解,全没有“盗贼”的意思。大概孔子那时候,“贼”作为“盗贼”的含义尚未形成。比如《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叫子羔去当费县县长,孔子说:“这是害了别人的儿子!”

“老而不死是为贼”,如果把“贼”解释为“盗贼”,逻辑上也说不通。许多人连基本的字义都没有搞清楚,却在那里强行解答,误导众生,真是无语。

1评论

軍歌响亮 05-25 15:20 34赞

这句话的出处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其意义确各抒其见,没有标准答案。

″老而不死谓之贼"?本人的见解是,在以前,人老了后,一但失去劳动能力,都要靠子女们来奉养,不象现在的老人,大多都有生活保障,不依靠子女们供养。

虽然中国是一个讲礼仪孝道的国家,但由于老后没有社会为其提供生话保障,为了活着,为了不被子女们嫌弃,又不想给子女们增添麻烦,只好忍气吞声,象做贼一样偷摸着活着,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就是几干年来中国老人为之奉献的伟大精神!

如今社会发展进步,政府在各方面都为老年人着想,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让如今的老年人不再生活在″老而不死谓之贼"的惊恐之中。

评论

ssx726 05-23 07:33 105赞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3),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译文: 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 从小到大没什么贡献,活着就是害虫一样;

1评论

连化草 05-23 21:43 12赞

老而不死谓之贼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提出时为分水岭,以前暗合不孝心理,实不可取。(废话一句。)以后呢?弊人有话说。老而不死,就老字来看,说的是年龄。就年龄而言,平常,人35岁后,骨胳开始钙化,亦向老发展。孔老夫子有,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而顺,70古稀,80耄耋。后面我也不知。就从60、70、80后说吧!老而不死,眼前,由于人们认知的断层(40至60岁人有同感),对老的理解有所偏差。日常生活中,40岁的人找理由说压力大经常丢三落四,实在是生理机能自然老化。同时40岁的人的孩子基本上大多懂事,40岁的人和十几岁的青少年的反应能力已有别,父辈倚老卖老压伏孩子,实则是能力(生理机能)在往下走,若不调整,必被后辈甩八条街,就埋怨孩子叛逆,难教不孝。其实40岁的不惑尚需升级。若升级完成尚可,便可享受孩子的成长喜悦而享天命。但目前有多少人明白其中深意。其实,跟下一辈人比,上辈人真的老了。违背自然规律,给晚辈不应有的压制。年青人是向上进取是总趋势,天之道也。当50岁后,有心无力之时,若多不解或愤懑,应学会隐忍,为上策。否则,人心是面镜子,最直接得得到的是语言上的说辞,若不耳顺,又能怎样?若能,心中窃喜,我还好。看,窃自已蹦出来。70,自古稀少,哎!活70啦,贪天之功。一贪明偷暗抢,对象是天啊!说这么多,总结一句,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可是被拍呀!35岁后,就应准备着被拍在沙滩上!让路后生,死了妄念,必竟生理机能规律不饶人。这就是老而不死是为贼。说白点是,违背客观规律而苟且。这就是我理解的"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意思。分水岭上的碑上写着"违背客观规律而苟且”或形象点"老之苟且"!望笑纳。

3评论

彭牛75469078 05-23 20:20 59赞

又想回答,又不想回答,何也?看了一些回答,将老人比做贼,痛心疾首,人都会要老的,现在的社会怎么了?怪不得有忙多人不想生育,就是怕老了被人比作贼。自私。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就不怕屋檐水滴到现眼里。今天的别人,明天的自已。尊老爱幼中华美德。不要让那些极极少数,为老不尊的人所绑架。

老而不死谓之贼,这"贼"不是偷东西的贼。中华文化几千年,是各种地方文化大熔炉熔合的。这个"贼"字的其它意义还是能够找到蛛丝马迹的。人们干活特别累谓之"累得贼死"。这个"贼"字应该就是"最"的意思。不难理解,人老不死,谓之贼。就是人老不死,谓之"最",就好理解了。

人老不死,渭之最也。

13评论

欧阳大拙 05-24 10:58 3赞

"老而不死谓之贼",这是《论语》里孔子见好友的一句话。原文: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老而不死谓之贼”从表面意思看就是老了还不死就是个盗贼,强盗,占用社会资源,白白浪费水和粮食。可真是这样吗? 其实现代人很难理解2000多年前古人所说的话。其实这里的贼和现在我们理解的意思完全不同。这从另一部巨著《道德经》上就可以找到答案。第六十五章[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可见"贼"和"福"是相反的或说相对立的。贼即不幸也就是当灾难或祸患讲。这就好理解了:年少时不懂孝悌之礼,成年后也无所建树,老了还是叉开双腿吊儿郎当见好友,还不死真是个祸害啊 ! 这自然是孔圣人的戏言而已。

评论

二哥醉了 05-23 22:17 40赞

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宪问篇,整句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是孔子和他老朋友原壤的一段玩笑话。其实孔子当时和原壤对话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

而后人断章取义用来指60岁老年人吃干儿女,象贼一样消耗儿女生活来源,是大大的错误,也是不可取的。

中国是礼仪之帮,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我们要尊老敬老爱老,让老年人在为抚养儿女付出自已青春后,也有一个安静祥和的晚年!

4评论

一笑一尘缘85131146 05-24 08:47 10赞

阴符经说过,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 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地万物之道,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能够觉察宇宙规律,运用于心用了一个盗字,也有一个贼字,这并不是贬义词而是巧妙的运用,所以老而不死为之贼应该解释为能够保持长寿的人一定是运用好了宇宙的规律。

1评论

鸣沙飞雪 05-23 18:04 14赞

所谓贼,就是当时社会祸害家人,族人,朋友,社会的笼统称呼,为什么把活了一辈子的人,老了给个这一个略带鄙视的称呼,表面上有违背中国敬老爱幼的传统,对辛苦一辈子的老人是不公平的,但是在实际中大家又不约而同遵守这个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定律,这和我们国家在古代作为一个农业社会为主要的国家形式,生产力低下,战乱频繁,医疗护理水平根本的过于原始,农民自身的生存都十分困难,如果遇到灾荒年月,战乱,地主的兼并土地,岢杂捐税数目众多,一个健康的人一辈子不被饿死就已经是天佑护己了,你说一个老人,俗话说70古来稀,说明古代能70都是很少的,大部分可能在50岁就已经离世,一个家庭没有更多的粮食来养活干不了活,而且要吃饭,看病要钱,还是指手画脚干扰家庭事物的暮年老人,对年轻一代来讲是十分痛苦和无赖的事情,也就希望一个人在对社会家庭再没有贡献的时候,不要再有拖累,这句话这就是直接或者间接向其传达了后人的态度,本身这就是无可奈何的顺其自然,当然了现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句话就代表了其他意思

评论

方士的知识乐园 前起点中文网编辑 上海方士影视CEO 05-23 12:54 472赞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这句原话是出于论语,宪问。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孔子有个老朋友叫原壤,为人没个正经,一天孔子见到他他蹲着和孔子说话没个样子。孔子就说:“你这人,年轻时就无大无小,无老无少,长大了,也没个成个正经事儿,老了还腆着脸活着,真是个祸害也。”

这段话连着看起来,更像是孔子和老朋友开玩笑。所以最后笑骂玩,拿竹杖戳对方小腿。

但是后来大家就如很多夫子的话一样,把他前后语境抛弃,只截取其中一段来说。

老而不死谓之贼,演变为,说老人已经没有贡献,只是依靠年轻人供养,就如盗取年轻人一般,所以是老而不死谓之贼。这个思想,到现在依然还有。比如日本著名的大嘴巴漫画首相麻生,2013年,日本副首相兼财政大臣麻生太郎(Taro Aso)就曾建议:日本的老年人应该“赶紧去死”,因为“当你想到自己花的是政府的钱,你就会睡不好觉。”

在中国,老而不死谓之贼,后来逐渐演变成,指责一些为老不尊不要廉耻的老人的话语,和最初夫子所说的,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317评论

益鸣讲道家 05-23 20:32 49赞

要理解《论语》中孔子这句话的关键,在于“贼”字。“贼”不是指“盗贼”,而是指它的本义“害”。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解释得很清楚:“贼,败也。臣锴曰:‘败犹害也。’”“老而不死是为贼”是指那种为老不尊的人。这种人老而不死,就变成了祸害。这句话的含义一直没有变化,到现在依然适用。比如昨天新闻报道,有个老人在高铁上嗑瓜子,被保洁员劝阻后非但不听,反而起身赌气地将瓜子扔向几乎整节车厢。像这样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的人,就可以用“老而不死是为贼”来形容。

《论语》中的“贼”一律作“害”解,全没有“盗贼”的意思。大概孔子那时候,“贼”作为“盗贼”的含义尚未形成。比如《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叫子羔去当费县县长,孔子说:“这是害了别人的儿子!”

“老而不死是为贼”,如果把“贼”解释为“盗贼”,逻辑上也说不通。许多人连基本的字义都没有搞清楚,却在那里强行解答,误导众生,真是无语。

1评论

軍歌响亮 05-25 15:20 34赞

这句话的出处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其意义确各抒其见,没有标准答案。

″老而不死谓之贼"?本人的见解是,在以前,人老了后,一但失去劳动能力,都要靠子女们来奉养,不象现在的老人,大多都有生活保障,不依靠子女们供养。

虽然中国是一个讲礼仪孝道的国家,但由于老后没有社会为其提供生话保障,为了活着,为了不被子女们嫌弃,又不想给子女们增添麻烦,只好忍气吞声,象做贼一样偷摸着活着,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就是几干年来中国老人为之奉献的伟大精神!

如今社会发展进步,政府在各方面都为老年人着想,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让如今的老年人不再生活在″老而不死谓之贼"的惊恐之中。

评论

ssx726 05-23 07:33 105赞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3),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译文: 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 从小到大没什么贡献,活着就是害虫一样;

1评论

连化草 05-23 21:43 12赞

老而不死谓之贼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提出时为分水岭,以前暗合不孝心理,实不可取。(废话一句。)以后呢?弊人有话说。老而不死,就老字来看,说的是年龄。就年龄而言,平常,人35岁后,骨胳开始钙化,亦向老发展。孔老夫子有,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而顺,70古稀,80耄耋。后面我也不知。就从60、70、80后说吧!老而不死,眼前,由于人们认知的断层(40至60岁人有同感),对老的理解有所偏差。日常生活中,40岁的人找理由说压力大经常丢三落四,实在是生理机能自然老化。同时40岁的人的孩子基本上大多懂事,40岁的人和十几岁的青少年的反应能力已有别,父辈倚老卖老压伏孩子,实则是能力(生理机能)在往下走,若不调整,必被后辈甩八条街,就埋怨孩子叛逆,难教不孝。其实40岁的不惑尚需升级。若升级完成尚可,便可享受孩子的成长喜悦而享天命。但目前有多少人明白其中深意。其实,跟下一辈人比,上辈人真的老了。违背自然规律,给晚辈不应有的压制。年青人是向上进取是总趋势,天之道也。当50岁后,有心无力之时,若多不解或愤懑,应学会隐忍,为上策。否则,人心是面镜子,最直接得得到的是语言上的说辞,若不耳顺,又能怎样?若能,心中窃喜,我还好。看,窃自已蹦出来。70,自古稀少,哎!活70啦,贪天之功。一贪明偷暗抢,对象是天啊!说这么多,总结一句,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可是被拍呀!35岁后,就应准备着被拍在沙滩上!让路后生,死了妄念,必竟生理机能规律不饶人。这就是老而不死是为贼。说白点是,违背客观规律而苟且。这就是我理解的"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意思。分水岭上的碑上写着"违背客观规律而苟且”或形象点"老之苟且"!望笑纳。

3评论

彭牛75469078 05-23 20:20 59赞

又想回答,又不想回答,何也?看了一些回答,将老人比做贼,痛心疾首,人都会要老的,现在的社会怎么了?怪不得有忙多人不想生育,就是怕老了被人比作贼。自私。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就不怕屋檐水滴到现眼里。今天的别人,明天的自已。尊老爱幼中华美德。不要让那些极极少数,为老不尊的人所绑架。

老而不死谓之贼,这"贼"不是偷东西的贼。中华文化几千年,是各种地方文化大熔炉熔合的。这个"贼"字的其它意义还是能够找到蛛丝马迹的。人们干活特别累谓之"累得贼死"。这个"贼"字应该就是"最"的意思。不难理解,人老不死,谓之贼。就是人老不死,谓之"最",就好理解了。

人老不死,渭之最也。

13评论

欧阳大拙 05-24 10:58 3赞

"老而不死谓之贼",这是《论语》里孔子见好友的一句话。原文: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老而不死谓之贼”从表面意思看就是老了还不死就是个盗贼,强盗,占用社会资源,白白浪费水和粮食。可真是这样吗? 其实现代人很难理解2000多年前古人所说的话。其实这里的贼和现在我们理解的意思完全不同。这从另一部巨著《道德经》上就可以找到答案。第六十五章[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可见"贼"和"福"是相反的或说相对立的。贼即不幸也就是当灾难或祸患讲。这就好理解了:年少时不懂孝悌之礼,成年后也无所建树,老了还是叉开双腿吊儿郎当见好友,还不死真是个祸害啊 ! 这自然是孔圣人的戏言而已。

评论

二哥醉了 05-23 22:17 40赞

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宪问篇,整句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是孔子和他老朋友原壤的一段玩笑话。其实孔子当时和原壤对话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

而后人断章取义用来指60岁老年人吃干儿女,象贼一样消耗儿女生活来源,是大大的错误,也是不可取的。

中国是礼仪之帮,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我们要尊老敬老爱老,让老年人在为抚养儿女付出自已青春后,也有一个安静祥和的晚年!

4评论

一笑一尘缘85131146 05-24 08:47 10赞

阴符经说过,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 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地万物之道,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能够觉察宇宙规律,运用于心用了一个盗字,也有一个贼字,这并不是贬义词而是巧妙的运用,所以老而不死为之贼应该解释为能够保持长寿的人一定是运用好了宇宙的规律。

1评论

鸣沙飞雪 05-23 18:04 14赞

所谓贼,就是当时社会祸害家人,族人,朋友,社会的笼统称呼,为什么把活了一辈子的人,老了给个这一个略带鄙视的称呼,表面上有违背中国敬老爱幼的传统,对辛苦一辈子的老人是不公平的,但是在实际中大家又不约而同遵守这个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定律,这和我们国家在古代作为一个农业社会为主要的国家形式,生产力低下,战乱频繁,医疗护理水平根本的过于原始,农民自身的生存都十分困难,如果遇到灾荒年月,战乱,地主的兼并土地,岢杂捐税数目众多,一个健康的人一辈子不被饿死就已经是天佑护己了,你说一个老人,俗话说70古来稀,说明古代能70都是很少的,大部分可能在50岁就已经离世,一个家庭没有更多的粮食来养活干不了活,而且要吃饭,看病要钱,还是指手画脚干扰家庭事物的暮年老人,对年轻一代来讲是十分痛苦和无赖的事情,也就希望一个人在对社会家庭再没有贡献的时候,不要再有拖累,这句话这就是直接或者间接向其传达了后人的态度,本身这就是无可奈何的顺其自然,当然了现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句话就代表了其他意思

评论


相关文章

  • 龙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龙章麟角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比喻珍希,不凡. 龙章秀骨是什么意思 ,喻文章秀逸遒劲. 龙章凤彩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不凡的仪表风采. 龙章凤姿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 龙章凤函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 ...查看


  • 四字成语:龙字开头的成语
  • 龙章麟角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比喻珍希,不凡. 龙章秀骨是什么意思 ,喻文章秀逸遒劲. 龙章凤彩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不凡的仪表风采. 龙章凤姿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 龙章凤函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 ...查看


  • 龙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
  • 龙章麟角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比喻珍希,不凡. 龙章秀骨是什么意思 ,喻文章秀逸遒劲. 龙章凤彩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不凡的仪表风采. 龙章凤姿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 龙章凤函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 ...查看


  • 四字成语:有关花字的四字成语
  • 开花结实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见"开华结果". 年登花甲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花甲:用干支纪年,指六十岁.年纪已到六十岁. 巧语花言的意思 ,同"花言巧语". 尤花殢雪的意思 ,犹尤云殢雨. 寻花问柳的意 ...查看


  • 四字成语:关于怒的成语
  • 鲸波怒浪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犹言惊涛骇浪. 鲜车怒马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怒:气势强盛.崭新的车,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鲜衣怒马的意思 ,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 雷嗔电怒的意思及近义词 ,暴怒貌. 金刚怒目是什么意思 ,金刚: ...查看


  • 描写霜的四字成语
  • 鹤骨霜髯的意思 ,瘦骨白须.形容年老. 鸿飞霜降的意思及近义词 ,鸿雁为候鸟,每年深秋归飞,其时开始霜降,因用以指时序的变化和年岁的更换. 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饱经:充分经历过;风霜:指艰苦的生活.形容经历过种种的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练 ...查看


  • 形容热的四字成语
  • 面红耳热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见"面红耳赤". 附炎趋热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比喻趋附时贵权势. 酒酣耳热是什么意思 ,酣:酒喝得痛快.酒喝得正痛快;耳朵发热.形容酒兴正浓. 趋炎附热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趋:奔走;热:比 ...查看


  • 四字成语:关于鱼的四字成语
  • 龙阳泣鱼的意思 ,<战国策 - 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 ...查看


  • 描写海的四字成语
  • 鲁连蹈海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鲁连蹈海"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 飘洋过海是什么意思 ,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飘洋航海的意 ...查看


  • 四字成语:进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进退可度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见"进退有度". 进退可否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谓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进退双难的意思 ,见"进退两难". 进退出处是什么意思 ,指仕途的升迁和降职,出仕和退隐 进退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