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日内瓦会议

中国与日内瓦会议

1954年初,朝鲜战争刚刚落下帷幕,而整个印度支那为争取民族独立而与法国殖民者的斗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缓和国际关系中的紧张局势,苏、美、英、法于1954年2月在柏林召开了四国外长会议并达成共识,决定于1954年4月26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国际会议,具体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的停战问题。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国际性会议上,与会各国围绕朝鲜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其中包含着中国、苏联对朝鲜和印支和平的努力追求,也包含着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对会议进展的破坏。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亮相国际舞台,在周恩来外长的率领下,中国代表团凭借卓越的外交能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争取朝鲜和平的有所进展尽了最大的努力,为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中国人民赢得了荣誉和友谊。最终,关于朝鲜和平问题,由于美国的从中阻挠,未达成任何协议;但在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上,经过与会各国代表团的共同努力,达成了日内瓦协定,结束了第一次印支战争,为印度支那赢得了暂时的和平。

学者们对日内瓦会议有着不同方向的研究,主要从参会大国对日内瓦会议的态度,会议期间的国与国关系,以及中国对会议的准备和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的表现等角度。学界普遍认为:中苏对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持积极的态度,英法两国则持观望态度,而美国则是坚决反对在会议中进行缓和;会议期间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较为稳定,西方国家由于自身利益影响,出现一些分歧;中国积极准备了日内瓦会议,并且在会议中有着积极良好的表现;这次会议对中国有着积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本案例将详细介绍本次会议的进程,并且突出介绍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外交表现和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及日内瓦会议对于新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为了很好地了解本次会议,我们将从日内瓦会议召开前的国际背景着手,具体阐述本次会议的召开。

一、 日内瓦会议进程

(一) 日内瓦会议召开前的国际背景

1. 美国破坏朝鲜停战协定,阻挠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1953年7月27日,随着《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字生效,长达三年半的朝鲜战争宣告结

束。根据停战协议第60款的规定,应该在三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以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并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朝中方面坚决要求召开政治会议,但美国非但不准备撤军,反而想把军队长期停留在朝鲜,使其侵略合法化。8月8日,停战协议签订后不到两周,美国就和南朝鲜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草案)》,10月1日,双方正式签订此条约。该条约规定,南朝鲜给予美国“在双方共同商定的大韩民国领土以内及其周围部署美国陆、空、海军部队的权利”,不仅使美国得以无限期在南朝鲜驻军,还使美国可以和南朝鲜在“遭受进攻”的借口下发动战争。此外,从1953 年8 月份起,就采取各种办法阻挠政治会议的召开,这些都是对停战协议的公然破坏。

1953年8月17日,第七届联合国大会举行特别会议讨论关于政治会议的问题。由于美国的策动,一些参加过朝鲜战争的国家提出“15国提案”,认为政治会议只应有朝鲜交战双方组成,而像苏联和其他亚洲国家则没有资格参与。并且,政治会议只是板门店停战谈判的延续,参加国可以宣布不参加某项决定或协议而不受其约束,这实质上是要取消政治会议①。由于美国的一再阻挠,联合国大会关于朝鲜问题的会议最终并未举行,从而使《朝鲜停战协议》规定的要召开的高一级政治会议始终未能召开。

此外,关于战俘的释放与遣返问题,《朝鲜停战协定》有明确规定:“在本停战协定生效后60天内,各方应将其收容下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分批直接遣返,交给他们被俘时所属的一方,不得加以任何阻难。”“各方应将未予直接遣返的其余战俘,从其军事控制与收容下释放出来统交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予以处理②。朝中方面严格遵循停战协定要求,遣返相关人员。但是,与此相反,美国方面从战争停止后就开始阻挠和破坏朝中被俘人员行使被遣返权利,派出了大量南朝鲜和台湾特务在朝中被俘人员中进行残暴的恐怖活动,制造了众多骇人听闻的惨案,企图控制这些人员。因此导致双方在被俘人员遣返上存在很大矛盾。

朝鲜半岛和平问题在停战后,美国从自身利益考虑,一直对召开政治会议多番阻挠,不愿其他国家(如苏联等)参与进来,朝鲜半岛和平问题因而一直悬而未决,这也构成了后来日内瓦会议上的两大主要议题之一。

2. 第一次印支战争中,越南等国家抗法斗争的胜利发展;

位于印支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原是法国的殖民地,太平洋战争后沦入日本法西斯之手。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了恢复对印支的殖民统治,法国不顾三国人民追求独立的行动,再次发动了殖民入侵,在越南南部登陆,逐步向北推进,先后占领了西贡、海防、①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八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100页。

河内等大城市,控制各交通要道和重要经济区域。战火逐渐蔓延到整个印度支那地区。

1945年9月2日,在胡志明的领导下,越南人民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但法国对其拒不承认,也不承认老挝和柬埔寨的抗法民主力量成立的抗战政府,并把他们当作交战的对象。印度支那三国因而组成了印支联军,对法国殖民者进行顽强的抵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给予了越南人民的独立战争以有力的支持,向其提供了巨大的物资援助,并对越南人民的抗争提供指导,参与规划了越南人民抗法斗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帮助越南人民实现了一系列的战争胜利。

至1954年,越南人民在胡志明主席的领导下,已经进行了八年多的抗法战争,但仍然胜负未定。长期的印支战争不仅使印支各国人民陷入战争的苦难中,也使法国深陷战争泥潭,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困难。因而,法国已经准备从印支脱身。但是,出于对社会主义的遏制目的,美国却想乘机介入,取法国而代之,从而使印支局势变得极为复杂。

基于当时印支的局势,周恩来做出了以下分析:“停止这场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并且正在增长。”经过八年多的战争,法国远征军已遭到沉重的打击,国力也难以支持。越来越多的法国人认为战争已经没有前途,主张停战。一直主战的法国总理拉尼埃和外长皮杜尔也开始动摇。①

1954年日内瓦会议讨论印支和平问题前夕,在中国的支持下,越军发动了奠边府战役。进过多日的激战,击毙法军5000余人,俘虏1.1万余人,缴获众多武器弹药,宣告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奠边府的失败沉重打击了法国政府,使法国在日内瓦会议上讨价还价的地位大大降低,同时也增加了中国在会议上争取印支和平的希望有所加大。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成为一次实现印支和平的好机会。

3. 有关国家对日内瓦会议召开与否的斗争。

朝鲜战争后,美国竭力阻挠政治会议召开;在印支战场,法国已无法独自取得胜利,但战争仍在继续。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式,1953年9月28日,苏联政府照会法、美、英三国政府,提议召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五大国外长会议,审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措施;10月,在伦敦外长会议上,苏联代表又建议召开五大国会议讨论远东局势,朝鲜和印支问题的解决,实现亚洲的和平已成为各国所关注的事情。1954年1月9日,周恩来外长发表声明:“我们认为,由将在柏林召开的四国外长会议导向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五大国会议,来促进迫切的国际问题解决,将会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及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② ①

解力夫:《国门红地毯——新中国外交50年》上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297页。

(MY)1954年1月25日至2月18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在柏林举行。根据苏联外长莫洛托夫1月25日的建议,会议讨论了关于缓和国际关系中的紧张局势的一些措施和召开法、英、美、苏、中五国外长会议的问题。经过连续和多次秘密会谈,西方国家同意就解决朝鲜和印支问题进行谈判。但是,美国代表坚决反对召开包括中国参加的五国外长会议,表示:“美国不同意参加有中共侵略者在内的五大国会议来一般地讨论世界和平问题”。这反映了美国政府不希望和平解决朝鲜和印支问题以及敌视中国的顽固立场。英法出自自身利益的考虑,倾向于召开五国外长会议,特别是讨论印支问题。当美国拒绝苏联的建议后,英国建议召开七国会议,即加上南北朝鲜与五大国共同讨论朝鲜问题,并为讨论印支问题铺平道路。

在这种情形下,美国被迫改变了立场,作出让步,同意召开讨论亚洲问题的会议。但对同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在一张桌子上讨论问题,并不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同时,苏联代表也做出让步,同意将会议由五大国外长讨论“一切成熟了的国际问题”改为除五大国外还接纳其他国家参加的只讨论朝鲜和印支问题的会议。最终,在四国外长柏林会议上,四国达成将于1954年4月26日,在日内瓦召开有中国参加的会议,讨论朝鲜和印支问题,就此日内瓦会议提上日程安排。3月3日,中国政府答复苏联政府,同意派全权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开始积极准备。

四国外长柏林会议上,美国之所以同意召开日内瓦会议,是迫于形式,而不得不做出的决定。会后,为了阻止中国参加会议,美国又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手段。1954年3月29日至4月7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游说多国,号召采取“联合行动”,威胁如果中国不停止对“越盟”的援助,就要“对中国海岸采取海空军行动,对印度支那进行积极干涉”,从而使这场战争“美国化”,但英法都表示明确反对。一直到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美国仍采取多种方式威胁、利诱英法同意其方案,英法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直拒绝该提议。美国破坏日内瓦会议的种种举动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日内瓦会议得以如期举行。

(二) 日内瓦会议的议题

1. 对朝鲜问题的讨论;

1954年4月26日在瑞士日内瓦的国联大厦,日内瓦会议隆重开幕。27日开始,首先讨论的是朝鲜问题,参加国有:中、苏、美、英、法五大国和与朝鲜问题直接相关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以及参加“联合国军”的一些国家——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

大、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希腊、卢森堡、荷兰、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土耳其等①。

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外务相南日提出了《关于恢复朝鲜的国家统一和举行全朝鲜自由选举的方案》。该方案主张,举行全朝鲜的国民议会选举以组成统一政府,一切外国军队必须在六个月内撤出朝鲜,有关国家保证朝鲜的和平发展。这个方案得到中苏两国的大力支持。与此相对,南朝鲜代表卞荣泰则主张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单独在北朝鲜进行自由选举,以补选南朝鲜议会中留给北朝鲜代表的约100个席位。他还主张,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撤离朝鲜,但是美军可以继续驻扎。南朝鲜的提议显然无法得到中、苏和北朝鲜的同意。27日的发言,主要是南北朝鲜阐述自己观点,双方处理意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8日,有关国家开始对朝鲜南北双方的方案发表意见。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是以反共著称的美国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外交家。他对南朝鲜提出的方案大加赞赏,相反,对于南日的主张竭力反对。他认为,南日的建议要求朝鲜举行的选举不受联合国监督,目的在于“摧毁南朝鲜政权”,他仍然坚持根据联合国大会1950年10月7日决议来解决朝鲜问题。②美国和南朝鲜的目的在于,企图在联合国非法决议的基础上,继续干涉朝鲜内政。他们反对美军撤出朝鲜,反对举行全朝鲜自由选举,特别反对有南北双方组成全朝鲜委员会。随后,周恩来上台发言。他首先对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等在朝鲜战争中的中立国家未能被邀请与会表示遗憾。随后,他指出:联合国是朝鲜战争中交战一方,无权监督朝鲜选举,一切外国军队必须撤出,这是选举不受外来干涉的先决条件。③他进一步指出:美国在亚洲的侵略行动是亚洲局势紧张和不安的根源,美国的这种侵略行动应当制止,亚洲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应当受到尊重,亚洲人民的民族权力和自由应当得到保障,而亚洲国家彼此之间要进行协商,以共同努力维护亚洲的和平。④周恩来还强调,中国人民对朝鲜问题的解决极为重视,中国代表团完全支持南日的三项建议,希望与会代表郑重考虑这个公平合理的建议,使之成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协议的基础。⑤

5月1日,举行了只有五大国和朝鲜南北方参加的限制性会议。会上,与会国家对这两个对立的方案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焦点在于:是否所有外国军队都要从朝鲜半岛撤军;是否在朝鲜全国范围内选举;以及是否该由联合国监督。首先,撤军是美国所最不愿意看到的。① 宋恩繁,黎家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记》第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34页。

②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八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117页。

③ 解力夫:《国门红地毯——新中国外交50年》上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287-288页。 ④ 任向群:《冷战对峙(20世纪外交大写实)》,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186页。 ⑤ 宋恩繁,黎家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记》第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35

相比于北朝鲜的军力,南朝鲜不堪一击,如果美军撤走,南朝鲜的李承晚政权很难维持下去。其次,“自由选举”向来为美国所推崇,但美李不愿在全朝鲜进行自由选举。因为他们明白,如果真正开放民主,在全国进行自由选举,将难有李承晚的立足之地。因而,他们提出只在北朝鲜进行选举的主张。最后,由于联合国当时完全由美国所操纵,美国当然愿意在联合国的监督下进行选举。而正如周恩来在之前所提到的,联合国是交战方,是无权行使中立的“监督”的。

此后,由于美国和南朝鲜的竭力坚持,会议始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这样的僵局持续了近一个月。为了打破僵局,周恩来于5月22日提出成立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协助朝鲜选举的提案;南日表示赞同,并提出全朝鲜国会按人口比例选举代表的原则,以照顾南朝鲜人口较多的实际情况。此举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英法甚至在会外私下表示中朝的建议具有吸引力,值得注意,但在会议上迫于美国的压力,对此不置可否。南朝鲜代表在当天的会议上又提出了一个反建议,主要内容是:按照南朝鲜宪法手续在全朝鲜举行选举;选举前一个月,中国军队必须全部撤出北朝鲜,而“联合国军”要在选举并完成统一后才撤出。①这个建议完全没有任何新东西,是对会议取得进展的变相阻挠。苏联代表也于6月5日,提出了五项原则建议:协议缔约后六个月内在全朝鲜进行自由选举;南北双方组成全朝鲜机构,外国军队从全朝鲜分期撤出;成立适当机构监督选举;有关国家承担义务,保证朝鲜的和平发展等。

对于中、苏、朝的合理建议,美国的态度没有一丝松动,反而积极策划以参加朝鲜战争的16个国家的名义发表《联合宣言》,破坏日内瓦会议对朝鲜问题的讨论。中、苏、朝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紧急磋商,决定在6月15日的会议上做最后的努力。北朝鲜方提出具体的六项建议,最大程度上考虑了南朝鲜方的情况,做出了最大的让步。随后,中方表示支持,苏方提出与会代表发表一个共同宣言,并且在等待朝鲜问题最终解决期间,与会各国不得采取任何足以对维持朝鲜和平构成威胁的行为。

眼见中、苏、朝提出的建议有可能为美国的一些盟国所接受,美国代表要求休会,并利用休会时间与盟国进行了40分钟的紧急磋商,要求盟国不惜一切代价使会议破裂。复会后,美国代表避开中、苏、朝建议,拒绝讨论共同宣言,转而让其盟国代表宣读事先拟定的《十六国宣言》,公然破坏日内瓦会议对于朝鲜问题的讨论。自此,中、苏、朝三国意识到,再讨论下去已无任何意义。6月15日的会议结束后,日内瓦会议对于朝鲜半岛和平问题的

讨论无果而终。

2. 对印度支那问题的讨论

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胡志明在北京与中国领导人商议,毛泽东和周恩来都认为,要争取和平必须先在战场上打胜战。因而决定发动奠边府战役,为解放河内提供条件,为谈判桌上增添筹码。在中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越军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是役,越军缴获了守敌的全部武器弹药和车辆,击落飞机62架,击毙法军5000余人,俘虏1.1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法国入侵者。

奠边府战役虽然使法国讨价还价的地位大大降低,但美国出兵干涉的阴影却依然威胁着会议的进程。法国内部主张承认现状与主张继续战争的两派争论不休。法国政府因此举棋不定,对会议采取拖延策略,幻想以美国出兵为压力从中获得利益。英国则对印支的和平谈判持支持态度,以便保住其在东南亚的权利,并且不愿美国渗入印支,因而与中国有所合作。美国为了能进入印支,对和平解决印支问题百般阻挠。中国和苏联则展开密切合作,坚决维护印支三国人民的利益,做了大量的会外工作,积极促进印支和平进程。

5月8日,关于印支问题的第一次会议召开。根据会前商议的决定,讨论印支问题时,由五大国、越南民主共和国、南越、老挝和柬埔寨九国参加,苏联和英国轮流担任会议主席。法国外交部长皮杜尔提出法方的停战方案:在越南,双方正规军在指定区域集结,不属于陆军或保安部队的其他部队解除武装,由国际委员会监督停战协定的实施;在老挝和柬埔寨,撤出越南独立同盟的一切军队,不属于陆军或保安部队的其他部队解除武装,由国际委员会监督停战协定的实施;停战协定由日内瓦会议的参加国提供保证,当发生违反停战协定的情况时,这些国家应该立即磋商,以便个别或集体采取适当的措施。①

5月10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代理外交部长范文同提出恢复印支和平建议:交战双方一切武装部队在印支领土上同时实行彻底的停火;法国承认越南在越南整个领土上的主权与独立,并承认高棉和寮国的主权和独立;一切外国军队撤出越南、高棉和寮国;越南、高棉与寮国通过举行自由选举在个该国建立统一政府;越南、高棉与寮国承认法国现有的经济与文化利益,并就加入法兰西联邦的问题发表声明;由交战双方代表组成联合委员会监督停战协定的执行。越方的停战协定与法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短期内难以达到和解的目的。②

5月17日,进入限制性会议(对外不发表消息的会议)。西方三国坚持军事和政治分开,只讨论军事问题而不讨论政治问题。而越南则坚持政治、军事一起讨论,并得到了中国和苏①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八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138页。

联的支持。为了打破僵局,中国代表团在5月27日提出了《关于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建议》,建议在印支三国全境停火,交战双方就占领区和军事集结区开始谈判。根据三国的不同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此方案得到法国的支持,从而推动了会议的进程。5月29日,会议达成了谈判以来的第一个实质性协议,接受了中方坚持的三国同时完全停火的原则。在此前提下,法越开始双方军事代表的直接谈判。

5月29日的协议将越南问题交给双方军事代表去谈,外长会议继续讨论老挝和柬埔寨的问题。由于双方在是否承认越盟的军队进入了老挝和柬埔寨问题上存在分歧,谈判再次陷入僵局,而越盟军队在两国的准确情报也为法方所掌握。双方继续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

1954年6月12日,法国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主战的拉尼埃政府倒台。美国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企图利用法国政局的混乱于6月14日中断会议,但由于苏联的反对,才未能得逞。但此举仍然给印支问题的讨论蒙上了阴影,一般舆论都认为会议已经难以进行下去。各种迹象表明,美国将在16日的会议上继续破坏印支问题谈判。15日晚,在会议成败与否的关键时刻,中、苏、越三国代表进行了紧急磋商。周恩来提出为了使会议能够进行下去,应当承认过去有越南志愿军在老挝和柬埔寨,但有的已经撤出;没有撤出的,也按照撤出一切外国军队的方法撤出。在周恩来和莫洛托夫的劝说下,越南代表范文同经过反复权衡,最终表示同意,并由周恩来在会外向英法表示。

6月16日,周恩来提出,在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同时停火,交战双方在日内瓦和当地同时谈判和谈事宜。同时提出,“在老挝和柬埔寨停止敌对活动包括这两个国家本国的敌对军事部署和一切外国军队的撤退问题,停战后任何外国军队不应在印支三国中任何一国境内建立军事基地”①。周恩来还在私下对英国外相艾登和法国外长皮杜尔解释了建议的内在意义,即与越南所商谈的内容,此举得到了英法的支持。周恩来的建议打断了美国妄图破坏谈判的用心,连美国代表团团长史密斯也私下表示:“中国代表团的建议是值得考虑的。”但会后在华盛顿的杜勒斯对此很不满意,指令美国代表团继续对会议进行破坏。但周恩来的建议使印支问题的谈判能够继续下去,也为后来达成协议奠定了基础。

6月17日,法国主和派孟戴斯-弗朗斯受命组阁,出任总理兼外长。他承诺将在4 周内实现印支和平,否则将自动辞职,因而他对日内瓦会议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态度。但孟戴斯的主张使美国非常失望和恼火,在加上中越提出的条件较为合理,美国破坏印支问题讨论的方针严重受挫。因而,18日的会议上,美国代表团团长史密斯借故离开日内瓦,改由对顽

固的反共反华分子罗伯逊代替。罗伯逊在19日的会议上发言,抨击中国的建议,他说:“中国代表团的建议没有丝毫考虑的价值”。此番言论与几天前截然相反,可以看出美国对本次会议赤裸裸地破坏。美国的发言受到了周恩来的强烈反对,在周恩来的质疑之下,罗伯逊支支吾吾。但会上的其他代表并为受美国发言的影响,终于就老挝、柬埔寨问题的协议取得一致意见,达成《关于柬埔寨和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决议》。此后印支问题的关键点就是法国与越南的和谈问题,会议主要以交战双方的直接讨论和与会国的会外磋商。

法越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南北停战的分界线问题。起初,越方代表范文同主张以北纬15度为分界线,而法国则要求分界线为北纬18度,双方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与此同时,法国新内阁的主和态度使美国极为恼火,而下野的主战派也就此抨击新内阁政府对外软弱,孟戴斯-弗朗斯政府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为了防止主和的法国新内阁倒台,周恩来回到广西柳州,与正在那里修养的胡志明主席商谈此事。经过多次磋商,越方接受了中方的建议,争取以北纬16度为界,考虑16度北边的9号公路是老挝的出海必经之地,对方可能不会让步,所以再做出小调整。然而广西会议的决定不能得到范文同的理解,因而迟迟未能实行。7月12日,周恩来回到日内瓦后,与范文同进行了彻夜长谈,最终成功说服范文同。此后,周恩来又与孟戴斯会谈,提出越方的意见,最终使越南和法国都作出让步,同意将分界线定在北纬17度略南,9号公路以北处。自此,印支问题最大的障碍也在中国的促进下圆满商定。

经过长期的讨论和磋商,会议终于就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达成了全部协议。协议包括最后宣言,法、老、柬三个国家的声明,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停止敌对行动协定。1954年7月21日,三个停战协定分别签字。同一天,日内瓦会议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与会各国代表通过并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54年7月21日的最后宣言》。美国代表拒绝在宣言上签字,并单独发表声明说:“美国将不使用威胁或武力妨害这些协定和条款,”但“美国将充分关切地注视违反上述协定的任何侵略的再起,并认为这是严重威胁国际和平和安全的”。①在中国的不懈努力下,通过日内瓦会议,终于达成了印度支那的和平局面,维护了印支人民的利益。

历时三个月,举世瞩目的日内瓦会议就此结束。在这三个月的会议期间里,中国和苏联在朝鲜问题的讨论上,与北朝鲜代表积极沟通、交流,面对来自美国的阻挠和破坏,没有退缩,而是很坚定地面对。虽然最终未能就朝鲜问题达成任何协定,但本次会议也让世界清

晰得看到了一贯以民主自由标榜自己的美国,对于世界和平的破坏与阻挠,为后来的谈判赢得舆论支持。

在印支问题上,中国的表现格外突出。从初期提出合理的建议,到后来积极说服越方争取和平,直至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协议,中国所起的作用是与会各国有目共睹的。印支问题的和平解决也是本次大会的最大亮点,是本次大会取得的最大成果。达成的协议无论是对印度支那,还是对法国,乃至世界和平事业,都是一项来之不易的胜利。

二、 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风采

(一) 会前积极准备

1954年2月,在柏林举行的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上,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提议召开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经过激烈的斗争和谈判,这个提议得以实现。中国与苏、美、英、法并列,作为五大国之一出席会议。

实际上,在四国外长柏林会议之前,中国政府就已经提议召开有中国参加的五大国会议,但一直遭到美国的反对。中国政府在接到与会通知后,周恩来总理立即做出积极的反应。2月27日,在接见印度驻华大使赖嘉文时说:“柏林会议有一点收获,就是日内瓦会议,从远东的具体问题来解决一些国际上迫切的问题,尤其是远东的和平问题。这就是一个成就。还有,用协商的方法来解决国际纠纷的原则也被推进了一步„„中国人民是支持这个会议的。它可以推进国际和平,首先是朝鲜和越南和平。”①

由于这将是新中国第一次出现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中央领导对此十分重视。2月底到3月,周恩来亲自组织相关工作,开始系统地准备日内瓦会议的相关事宜:指导有关人员收集、熟悉和研究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情况;阅读召开日内瓦会议的相关文件;商谈和确定中国代表团成员人选等问题,组织模拟会议,练习翻译;主持拟定出席日内瓦会议的方针、原则等问题的各项文件,研究配合日内瓦会议的国际宣传问题。根据周恩来的部署,外交部情报司协同部门内各业务司,以及中央军委有关部门和外贸部等10个单位,编写了12种共计1700多万字的专题材料。同时,还撰写了29份备用的发言稿。

3月3日,中国政府答复苏联政府,接受其根据四国外长柏林会议协议于2月26日发出的邀请,正式确认参加4月26日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此后,周恩来还起草了《关于日内瓦会议的估计及其准备工作的意见》,认为:“我们应该采取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并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帝的封锁、禁运、扩军、备战政策,以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缓

和。”①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一方针,并在4月19日正式任命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为我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副外长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为代表。还包括雷任民、乔冠华、陈家康、柯柏年、宦乡、黄华、龚澎、吴冷西、雷英夫等著名的外交家为顾问。中国代表团的阵容可以说是十分强大的,包括了各方面的额人才,为后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灵活机动的表现,奠定了基础。代表团成立后,所有成员按着各自分工都在进行着认真的准备。周恩来也深感自己的责任之大,在出行前多次与毛泽东会面,商谈日内瓦会议相关事宜。

中国政府为了准备日内瓦会议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全身心投入到会议的准备中去。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的精心准备,才有了后来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卓越表现。1954年4月20日,庞大的中国代表团在周恩来的带领下,带着精心的准备,满怀着信心踏上了日内瓦会议的征程。在那里,中国代表团将为朝鲜和印度支那的和平而奋斗。

(二) 中国的外交斡旋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国间的明争暗斗。在刚开始的朝鲜问题上,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排斥和仇视中、苏、朝三国,对中方提出的合理建议大加贬斥,一味地推行不合理政策,并对会议进行破坏和阻挠。对于自己内部成员的不同意见,又往往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威逼利诱。在后来的印支和平问题讨论上,又是美国的破坏,使会议的进展一直缓慢,甚至有可能导致会议的流产。面对来自美国的强大敌人,中国代表团在周恩来的领导下,采取多方斡旋的策略,在会内和会外两种场合同时发力,最终灵活地运用了自己有限的外交资源,有力地推进了日内瓦会议的进展,为朝鲜和印支的和平停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同盟内部的沟通与交流

首先,中国能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苏联在四国外长柏林会议上坚决要求的。因而,在参加日内瓦会议之前,中国就多次与苏方进行交流,及时了解苏方的态度和要求,以便中苏两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基础能够在日内瓦会议上保持高度密切的联系。基本上,在整个日内瓦会议期间,中苏两方在作出相关决定时,都能及时通知对方,使双方能够有效地沟通,减少了分歧和矛盾的产生。因而,中苏之间对于两大议题的态度基本一致。

其次,在讨论朝鲜问题时,面对来自美国等的强大压力,单独一个朝鲜是难以承受的。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中苏两方及时给予了北朝鲜以强大的支持,使得朝鲜得以坚持自己合理的提议,而不至于在美国强大的压力前屈服。尽管,最终未就朝鲜问题达成任何协议,但使① 同上,第282页。

世界看到了美国对朝鲜和平问题赤裸裸地破坏,使得朝鲜得以有其他机会取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最后,在讨论印支和平的问题上,中国代表团的表现也是极其机智和负责的,尤其在处理和越南的关系上。1954年5月奠边府战役胜利后,越南代表团对全国统一的信心大增,对印支问题的解决抱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提出越南问题应以就地停战、稍加调整、等待普选的方案为主,以便一举统一越南。周恩来则认为,如果就地停战,那么尚在对方手中的红河三角洲以及河内、海防等大城市就无调整可能,而且对西方同意通过普选统一全越南也不应抱过高期望,即使将来形势好转能实现普选,也应该首先站稳北越和中越的根据地,不然南越的游击区和根据地为对方挤压,北越和中越的根据地又未能在交换中得到加强,对越南民主共和国是不利的。最终,中苏越依照周恩来的意见确定了停火和区域调整的具体方案,推动了会议的进展。①7月3日至5日,周恩来利用日内瓦会议休会之机,飞赴广西柳州同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等举行了8次会谈,就当时亚洲形势以及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充分交换了看法,认为只有和平谈判才能使越南问题得以妥善解决。胡志明同意周恩来的看法,力争在划分集结区的问题上达成妥协,以便迅速停战。7月5日,越南劳动党中央急电留在日内瓦的越南代表团团长范文同,要求他采取积极推动的方针,不应消极等待,并明确规定了具体谈判方案。但是范文同在接到方案时,并未马上付诸实行。7月12日,周恩来回到日内瓦后,与范文同进行了彻夜长谈,最终成功说服范文同。此后,周恩来又与孟戴斯会谈,提出越方的意见,最终使越南和法国都做出让步,为最终印支问题的和平解决创下了基础。

2. 巧妙利用英法和美国的矛盾,分别交往

日内瓦会议上,美、英、法三国表面上看上铁板一块,同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而且,英法两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对美国都有较大的依赖。但是,深入研究三国的关系可以发现,英法与美国还是有着一定的矛盾的。

英国是日内瓦会议上西方大国中唯一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周恩来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接触较早,磋商次数也较多。英国在二战后,战略上处于收缩状态,对朝鲜问题持消极态度。而英国在印支和平问题上不希望战争扩大,担心一旦美英联合对印度支那进行军事干涉,会引起同中国的战争,危及其在香港和马来西亚的利益。所以其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基本态度是希望东南亚局势保持稳定,以维护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这同美国企图扩大印支战争从中渔利的方针是不相同的。会前,英国拒绝了杜勒斯“联合行动”的建议,也不对美国组① 赵学功:《中国与第一次日内瓦会议》,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85页。

织东南亚集团的计划作出承诺。英国打算依靠亚洲的中立国家来维护东南亚的和平,不参加包括台湾和南朝鲜在内的集团。中国代表团在得知英国对此次会议的态度之后,积极与英国代表进行交流,周恩来更是多次与英国代表艾登进行了多次的会下交流,艾登更是成为到访中国代表团驻地——花山别墅次数最多的外国代表。保持同英国的良好关系,使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促进印支和平的努力有了更好的效果。不仅于此,中英也因为此次会议,建立了更为深入的经济和政治联系,为两国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法国作为印支战争的交战国,在日内瓦会议关于印支和平问题的讨论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经过八年多的战争,法国已被这场战争所拖累,国内的经济和政治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因而,法国急于从印支战争中脱身,实现印支和平是有利于法国的利益的。但是,美国想要将印支问题复杂化,从而出兵印支,以攫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对法国施加压力,逼迫法国不让其撤军。同时,美国政府加紧策划对印度支那进行军事干涉,军方甚至建议动用核武器以挽救被困在奠边府的法军,美法在印支问题上还是存在相当的矛盾的。奠边府战役,法军大败,法国再也无法单独进行这场印支战争。在此后法美秘密会谈中,法方表示:“如果日内瓦会议失败,法国就将同意美方条件。美国可以派兵直接介入印度支那战争”。因此,美国竭力阻挠日内瓦会议就印支问题达成协议。当法越双方在划分停战线问题上僵持不下时,会议进入僵局,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进程可能逆转。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中国代表团采取了联法的策略,积极同法国代表皮杜尔等商谈。孟戴斯内阁上台后,周恩来外长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措施,又多次与孟戴斯会谈,为他开出了众多优惠条件。中方还积极促成法越的直接会谈,在法国和越南之间进行多次调停,最终促使法越达成停战协议,为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巨大的贡献。

(三) 中国的文化外交运用

文化外交一词最早见于1934 年的《牛津词典》:英国议会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外交手段,就是致力于海外英语教学。文化外交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它指以文化为手段促进政治关系的外交活动,围绕国家对外关系的工作格局与部署,为达到特定的目的,以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和手段,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国家或国际间公关活动;另一方面,它也指那些以保护文化为目的的外交活动①。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很好地运用了这种外交手法,并且采用的是前者,此举也为中国在此次会议上的出色表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① 梁晓君:《塑造新中国形象——试论周恩来的文化外交》,外交评论,2008年4月,第102期,第20页

在出征日内瓦之前,周恩来就意识到了此次会议是一个宣传自己,增进了解的好机会,因而十分注意此次出行对中国文化的宣传。在出征前夕,中国代表团向故宫博物院借用12件陈列文物,用来布置代表团的会客室等重要场所。在当时的条件下,国际上对中国的正面报道和宣传很少,很多人不仅对新中国缺乏了解,而且对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知之甚少,甚至怀有很深的偏见。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登上国际多边舞台,也是宣传自己的大好机会。周恩来特意指示选择这些国宝级文物万里迢迢运往日内瓦,就是要让这些工艺精湛、寓意深刻的稀世珍品,展现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及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基于这一目的,周恩来在“花山别墅”会客室的布置可谓独具匠心,大到国宝级文物,中国的宫灯、屏风,小至茶几上摆放的飞天神话造型的烟灰缸,整个客厅充满了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气息,向来宾昭示着古老而厚重的中华文明,以及中国人民向往幸福、和平的深邃内涵。

整个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在这里会见、宴请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法国总理孟戴斯-弗朗斯、电影明星卓别林等几十位外国客人。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多次到“花山别墅”做客,他在回忆录中特别提到了这些文物。他说,当他就某一问题跟周恩来争执不下的时候,周恩来就会请他来到陈列文物的古董架前,边欣赏这些稀世珍品边交谈。在艾登看来,周恩来此举寓意深刻,他通过这些文物所传递出的是主人深深的自信,让人感到,一个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国家和人民是不容被忽视的。

中国这种文化外交的行动虽然并不能对日内瓦会议的决议产生太大的帮助,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上就备受瞩目,周恩来的文化外交功不可没。

(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推行

朝鲜战争中,由于美国所打的旗号是“联合国军”,代表的是联合国的决定,所以中国的参战给世界留下的映像就成了,“中国是一个好战的国家”。中国带着这种国际形象,甚至为一些极为弱小的国家所不齿。因而,如何修复这一国际形象,让世界认识到朝鲜战争的真实原因,成为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目标。而修复这一形象的主要手段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印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1949年12月30日)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4月1日)的国家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友好邻邦。中印两国有着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共同基础,但是两国关系中也有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如西藏问题。1953年12月31日,为了解决西藏问题,中印两国政府代表正式在北京举行会谈。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说:“„„从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都可以拿出来谈。”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度代表团则对此完全同意。中印双方经过四个月的反复谈判和协商,于1954年4月29日发表了联合公报,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在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协定上明确表明:基于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缔结本协定。该协定经过双方政府合法批准后成为了正式的国际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在国际条约上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合法原则。1954年6月,利用日内瓦会议的休会期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与中缅分别于28日和29日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了中印达成的上述协议,只是将原则中的“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至此,和品共处五项原则最终确定。

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对已经成型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行了大力的推广,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大力支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尤其是中国对朝鲜半岛和印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积极推进,使很多国家重新认识了中国,使中国的影响力大幅提高。

三、日内瓦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有着及其重大的意义。从中国的角度来看,首先,这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的身份亮相大型国际会议,是新中国外交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从此,中国的外交开始走向世界,通过这次会议,我们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为后来同亚非拉美等国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共举行了20多次记者招待会,接待外国记者来访400多次,发布新闻公报、发言人声明、有关消息稿近40件。介绍并评论会议的进展,阐明我方立场,宣传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当前重要问题的主张,揭露美国阻挠解决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的政策和言行。还介绍了新中国的情况,给西方记者以深刻的印象,扩大了新中国的影响。再次,中国代表团还在会下,大力宣扬中国文化,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消除外界对中国的文化偏见,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软实力。最后,日内瓦会议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大力接触提供了机会。会议期间,中英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英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也越来越密切,政治互动也有所改善。同时,本次会议还使中美接触程度有所提高,为后来的中美大使级会谈打下了一定基础。总之,新中国通过日内瓦会议,实现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从此,中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绽放自己的能量,开启了对世界和平的推进与维护。

从国际角度来看,日内瓦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长期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些亚洲国家第一次以平等的地位同西方国家就同它们切身有关的问题进行直接的谈判。在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支持下,经过中国的不懈努力,会议达成了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对

国际形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根据会议达成的协议,结束了持续八年多的法国侵略印支战争。这是继朝鲜战争之后,西方国家势力在亚洲的又一次重大失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其次,对印支三国人民来说,日内瓦协定是他们长期坚定反对外来侵略的直接结果,协定维护了三国的领土、主权完整,是印支人民的一项重大胜利。再次,日内瓦会议的胜利召开,也是美国企图扩大亚洲战场的侵略政策的失败。特别是印支问题的和平解决,严重打乱了美国的战争计划。最后,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胜利,为进而协商解决其他重大国际问题开辟了道路。

总之,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推动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实现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世界人民需要和平。

阅读文献

[1] 代兵:《大国对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态度》,史学集刊,2007年9月第5期,第66页

[2] 李智:《试论文化外交》,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第83页

[3] 宋晓芹:《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多边外交的初步尝试》,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11月,第11卷第6期,第64页

[4] 路本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外交》,

中国与日内瓦会议

1954年初,朝鲜战争刚刚落下帷幕,而整个印度支那为争取民族独立而与法国殖民者的斗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缓和国际关系中的紧张局势,苏、美、英、法于1954年2月在柏林召开了四国外长会议并达成共识,决定于1954年4月26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国际会议,具体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的停战问题。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国际性会议上,与会各国围绕朝鲜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其中包含着中国、苏联对朝鲜和印支和平的努力追求,也包含着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对会议进展的破坏。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亮相国际舞台,在周恩来外长的率领下,中国代表团凭借卓越的外交能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争取朝鲜和平的有所进展尽了最大的努力,为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中国人民赢得了荣誉和友谊。最终,关于朝鲜和平问题,由于美国的从中阻挠,未达成任何协议;但在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上,经过与会各国代表团的共同努力,达成了日内瓦协定,结束了第一次印支战争,为印度支那赢得了暂时的和平。

学者们对日内瓦会议有着不同方向的研究,主要从参会大国对日内瓦会议的态度,会议期间的国与国关系,以及中国对会议的准备和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的表现等角度。学界普遍认为:中苏对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持积极的态度,英法两国则持观望态度,而美国则是坚决反对在会议中进行缓和;会议期间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较为稳定,西方国家由于自身利益影响,出现一些分歧;中国积极准备了日内瓦会议,并且在会议中有着积极良好的表现;这次会议对中国有着积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本案例将详细介绍本次会议的进程,并且突出介绍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外交表现和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及日内瓦会议对于新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为了很好地了解本次会议,我们将从日内瓦会议召开前的国际背景着手,具体阐述本次会议的召开。

一、 日内瓦会议进程

(一) 日内瓦会议召开前的国际背景

1. 美国破坏朝鲜停战协定,阻挠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1953年7月27日,随着《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字生效,长达三年半的朝鲜战争宣告结

束。根据停战协议第60款的规定,应该在三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以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并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朝中方面坚决要求召开政治会议,但美国非但不准备撤军,反而想把军队长期停留在朝鲜,使其侵略合法化。8月8日,停战协议签订后不到两周,美国就和南朝鲜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草案)》,10月1日,双方正式签订此条约。该条约规定,南朝鲜给予美国“在双方共同商定的大韩民国领土以内及其周围部署美国陆、空、海军部队的权利”,不仅使美国得以无限期在南朝鲜驻军,还使美国可以和南朝鲜在“遭受进攻”的借口下发动战争。此外,从1953 年8 月份起,就采取各种办法阻挠政治会议的召开,这些都是对停战协议的公然破坏。

1953年8月17日,第七届联合国大会举行特别会议讨论关于政治会议的问题。由于美国的策动,一些参加过朝鲜战争的国家提出“15国提案”,认为政治会议只应有朝鲜交战双方组成,而像苏联和其他亚洲国家则没有资格参与。并且,政治会议只是板门店停战谈判的延续,参加国可以宣布不参加某项决定或协议而不受其约束,这实质上是要取消政治会议①。由于美国的一再阻挠,联合国大会关于朝鲜问题的会议最终并未举行,从而使《朝鲜停战协议》规定的要召开的高一级政治会议始终未能召开。

此外,关于战俘的释放与遣返问题,《朝鲜停战协定》有明确规定:“在本停战协定生效后60天内,各方应将其收容下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分批直接遣返,交给他们被俘时所属的一方,不得加以任何阻难。”“各方应将未予直接遣返的其余战俘,从其军事控制与收容下释放出来统交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予以处理②。朝中方面严格遵循停战协定要求,遣返相关人员。但是,与此相反,美国方面从战争停止后就开始阻挠和破坏朝中被俘人员行使被遣返权利,派出了大量南朝鲜和台湾特务在朝中被俘人员中进行残暴的恐怖活动,制造了众多骇人听闻的惨案,企图控制这些人员。因此导致双方在被俘人员遣返上存在很大矛盾。

朝鲜半岛和平问题在停战后,美国从自身利益考虑,一直对召开政治会议多番阻挠,不愿其他国家(如苏联等)参与进来,朝鲜半岛和平问题因而一直悬而未决,这也构成了后来日内瓦会议上的两大主要议题之一。

2. 第一次印支战争中,越南等国家抗法斗争的胜利发展;

位于印支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原是法国的殖民地,太平洋战争后沦入日本法西斯之手。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了恢复对印支的殖民统治,法国不顾三国人民追求独立的行动,再次发动了殖民入侵,在越南南部登陆,逐步向北推进,先后占领了西贡、海防、①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八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100页。

河内等大城市,控制各交通要道和重要经济区域。战火逐渐蔓延到整个印度支那地区。

1945年9月2日,在胡志明的领导下,越南人民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但法国对其拒不承认,也不承认老挝和柬埔寨的抗法民主力量成立的抗战政府,并把他们当作交战的对象。印度支那三国因而组成了印支联军,对法国殖民者进行顽强的抵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给予了越南人民的独立战争以有力的支持,向其提供了巨大的物资援助,并对越南人民的抗争提供指导,参与规划了越南人民抗法斗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帮助越南人民实现了一系列的战争胜利。

至1954年,越南人民在胡志明主席的领导下,已经进行了八年多的抗法战争,但仍然胜负未定。长期的印支战争不仅使印支各国人民陷入战争的苦难中,也使法国深陷战争泥潭,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困难。因而,法国已经准备从印支脱身。但是,出于对社会主义的遏制目的,美国却想乘机介入,取法国而代之,从而使印支局势变得极为复杂。

基于当时印支的局势,周恩来做出了以下分析:“停止这场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并且正在增长。”经过八年多的战争,法国远征军已遭到沉重的打击,国力也难以支持。越来越多的法国人认为战争已经没有前途,主张停战。一直主战的法国总理拉尼埃和外长皮杜尔也开始动摇。①

1954年日内瓦会议讨论印支和平问题前夕,在中国的支持下,越军发动了奠边府战役。进过多日的激战,击毙法军5000余人,俘虏1.1万余人,缴获众多武器弹药,宣告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奠边府的失败沉重打击了法国政府,使法国在日内瓦会议上讨价还价的地位大大降低,同时也增加了中国在会议上争取印支和平的希望有所加大。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成为一次实现印支和平的好机会。

3. 有关国家对日内瓦会议召开与否的斗争。

朝鲜战争后,美国竭力阻挠政治会议召开;在印支战场,法国已无法独自取得胜利,但战争仍在继续。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式,1953年9月28日,苏联政府照会法、美、英三国政府,提议召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五大国外长会议,审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措施;10月,在伦敦外长会议上,苏联代表又建议召开五大国会议讨论远东局势,朝鲜和印支问题的解决,实现亚洲的和平已成为各国所关注的事情。1954年1月9日,周恩来外长发表声明:“我们认为,由将在柏林召开的四国外长会议导向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五大国会议,来促进迫切的国际问题解决,将会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及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② ①

解力夫:《国门红地毯——新中国外交50年》上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297页。

(MY)1954年1月25日至2月18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在柏林举行。根据苏联外长莫洛托夫1月25日的建议,会议讨论了关于缓和国际关系中的紧张局势的一些措施和召开法、英、美、苏、中五国外长会议的问题。经过连续和多次秘密会谈,西方国家同意就解决朝鲜和印支问题进行谈判。但是,美国代表坚决反对召开包括中国参加的五国外长会议,表示:“美国不同意参加有中共侵略者在内的五大国会议来一般地讨论世界和平问题”。这反映了美国政府不希望和平解决朝鲜和印支问题以及敌视中国的顽固立场。英法出自自身利益的考虑,倾向于召开五国外长会议,特别是讨论印支问题。当美国拒绝苏联的建议后,英国建议召开七国会议,即加上南北朝鲜与五大国共同讨论朝鲜问题,并为讨论印支问题铺平道路。

在这种情形下,美国被迫改变了立场,作出让步,同意召开讨论亚洲问题的会议。但对同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在一张桌子上讨论问题,并不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同时,苏联代表也做出让步,同意将会议由五大国外长讨论“一切成熟了的国际问题”改为除五大国外还接纳其他国家参加的只讨论朝鲜和印支问题的会议。最终,在四国外长柏林会议上,四国达成将于1954年4月26日,在日内瓦召开有中国参加的会议,讨论朝鲜和印支问题,就此日内瓦会议提上日程安排。3月3日,中国政府答复苏联政府,同意派全权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开始积极准备。

四国外长柏林会议上,美国之所以同意召开日内瓦会议,是迫于形式,而不得不做出的决定。会后,为了阻止中国参加会议,美国又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手段。1954年3月29日至4月7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游说多国,号召采取“联合行动”,威胁如果中国不停止对“越盟”的援助,就要“对中国海岸采取海空军行动,对印度支那进行积极干涉”,从而使这场战争“美国化”,但英法都表示明确反对。一直到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美国仍采取多种方式威胁、利诱英法同意其方案,英法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直拒绝该提议。美国破坏日内瓦会议的种种举动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日内瓦会议得以如期举行。

(二) 日内瓦会议的议题

1. 对朝鲜问题的讨论;

1954年4月26日在瑞士日内瓦的国联大厦,日内瓦会议隆重开幕。27日开始,首先讨论的是朝鲜问题,参加国有:中、苏、美、英、法五大国和与朝鲜问题直接相关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以及参加“联合国军”的一些国家——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

大、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希腊、卢森堡、荷兰、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土耳其等①。

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外务相南日提出了《关于恢复朝鲜的国家统一和举行全朝鲜自由选举的方案》。该方案主张,举行全朝鲜的国民议会选举以组成统一政府,一切外国军队必须在六个月内撤出朝鲜,有关国家保证朝鲜的和平发展。这个方案得到中苏两国的大力支持。与此相对,南朝鲜代表卞荣泰则主张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单独在北朝鲜进行自由选举,以补选南朝鲜议会中留给北朝鲜代表的约100个席位。他还主张,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撤离朝鲜,但是美军可以继续驻扎。南朝鲜的提议显然无法得到中、苏和北朝鲜的同意。27日的发言,主要是南北朝鲜阐述自己观点,双方处理意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8日,有关国家开始对朝鲜南北双方的方案发表意见。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是以反共著称的美国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外交家。他对南朝鲜提出的方案大加赞赏,相反,对于南日的主张竭力反对。他认为,南日的建议要求朝鲜举行的选举不受联合国监督,目的在于“摧毁南朝鲜政权”,他仍然坚持根据联合国大会1950年10月7日决议来解决朝鲜问题。②美国和南朝鲜的目的在于,企图在联合国非法决议的基础上,继续干涉朝鲜内政。他们反对美军撤出朝鲜,反对举行全朝鲜自由选举,特别反对有南北双方组成全朝鲜委员会。随后,周恩来上台发言。他首先对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等在朝鲜战争中的中立国家未能被邀请与会表示遗憾。随后,他指出:联合国是朝鲜战争中交战一方,无权监督朝鲜选举,一切外国军队必须撤出,这是选举不受外来干涉的先决条件。③他进一步指出:美国在亚洲的侵略行动是亚洲局势紧张和不安的根源,美国的这种侵略行动应当制止,亚洲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应当受到尊重,亚洲人民的民族权力和自由应当得到保障,而亚洲国家彼此之间要进行协商,以共同努力维护亚洲的和平。④周恩来还强调,中国人民对朝鲜问题的解决极为重视,中国代表团完全支持南日的三项建议,希望与会代表郑重考虑这个公平合理的建议,使之成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协议的基础。⑤

5月1日,举行了只有五大国和朝鲜南北方参加的限制性会议。会上,与会国家对这两个对立的方案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焦点在于:是否所有外国军队都要从朝鲜半岛撤军;是否在朝鲜全国范围内选举;以及是否该由联合国监督。首先,撤军是美国所最不愿意看到的。① 宋恩繁,黎家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记》第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34页。

②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八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117页。

③ 解力夫:《国门红地毯——新中国外交50年》上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287-288页。 ④ 任向群:《冷战对峙(20世纪外交大写实)》,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186页。 ⑤ 宋恩繁,黎家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记》第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35

相比于北朝鲜的军力,南朝鲜不堪一击,如果美军撤走,南朝鲜的李承晚政权很难维持下去。其次,“自由选举”向来为美国所推崇,但美李不愿在全朝鲜进行自由选举。因为他们明白,如果真正开放民主,在全国进行自由选举,将难有李承晚的立足之地。因而,他们提出只在北朝鲜进行选举的主张。最后,由于联合国当时完全由美国所操纵,美国当然愿意在联合国的监督下进行选举。而正如周恩来在之前所提到的,联合国是交战方,是无权行使中立的“监督”的。

此后,由于美国和南朝鲜的竭力坚持,会议始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这样的僵局持续了近一个月。为了打破僵局,周恩来于5月22日提出成立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协助朝鲜选举的提案;南日表示赞同,并提出全朝鲜国会按人口比例选举代表的原则,以照顾南朝鲜人口较多的实际情况。此举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英法甚至在会外私下表示中朝的建议具有吸引力,值得注意,但在会议上迫于美国的压力,对此不置可否。南朝鲜代表在当天的会议上又提出了一个反建议,主要内容是:按照南朝鲜宪法手续在全朝鲜举行选举;选举前一个月,中国军队必须全部撤出北朝鲜,而“联合国军”要在选举并完成统一后才撤出。①这个建议完全没有任何新东西,是对会议取得进展的变相阻挠。苏联代表也于6月5日,提出了五项原则建议:协议缔约后六个月内在全朝鲜进行自由选举;南北双方组成全朝鲜机构,外国军队从全朝鲜分期撤出;成立适当机构监督选举;有关国家承担义务,保证朝鲜的和平发展等。

对于中、苏、朝的合理建议,美国的态度没有一丝松动,反而积极策划以参加朝鲜战争的16个国家的名义发表《联合宣言》,破坏日内瓦会议对朝鲜问题的讨论。中、苏、朝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紧急磋商,决定在6月15日的会议上做最后的努力。北朝鲜方提出具体的六项建议,最大程度上考虑了南朝鲜方的情况,做出了最大的让步。随后,中方表示支持,苏方提出与会代表发表一个共同宣言,并且在等待朝鲜问题最终解决期间,与会各国不得采取任何足以对维持朝鲜和平构成威胁的行为。

眼见中、苏、朝提出的建议有可能为美国的一些盟国所接受,美国代表要求休会,并利用休会时间与盟国进行了40分钟的紧急磋商,要求盟国不惜一切代价使会议破裂。复会后,美国代表避开中、苏、朝建议,拒绝讨论共同宣言,转而让其盟国代表宣读事先拟定的《十六国宣言》,公然破坏日内瓦会议对于朝鲜问题的讨论。自此,中、苏、朝三国意识到,再讨论下去已无任何意义。6月15日的会议结束后,日内瓦会议对于朝鲜半岛和平问题的

讨论无果而终。

2. 对印度支那问题的讨论

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胡志明在北京与中国领导人商议,毛泽东和周恩来都认为,要争取和平必须先在战场上打胜战。因而决定发动奠边府战役,为解放河内提供条件,为谈判桌上增添筹码。在中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越军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是役,越军缴获了守敌的全部武器弹药和车辆,击落飞机62架,击毙法军5000余人,俘虏1.1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法国入侵者。

奠边府战役虽然使法国讨价还价的地位大大降低,但美国出兵干涉的阴影却依然威胁着会议的进程。法国内部主张承认现状与主张继续战争的两派争论不休。法国政府因此举棋不定,对会议采取拖延策略,幻想以美国出兵为压力从中获得利益。英国则对印支的和平谈判持支持态度,以便保住其在东南亚的权利,并且不愿美国渗入印支,因而与中国有所合作。美国为了能进入印支,对和平解决印支问题百般阻挠。中国和苏联则展开密切合作,坚决维护印支三国人民的利益,做了大量的会外工作,积极促进印支和平进程。

5月8日,关于印支问题的第一次会议召开。根据会前商议的决定,讨论印支问题时,由五大国、越南民主共和国、南越、老挝和柬埔寨九国参加,苏联和英国轮流担任会议主席。法国外交部长皮杜尔提出法方的停战方案:在越南,双方正规军在指定区域集结,不属于陆军或保安部队的其他部队解除武装,由国际委员会监督停战协定的实施;在老挝和柬埔寨,撤出越南独立同盟的一切军队,不属于陆军或保安部队的其他部队解除武装,由国际委员会监督停战协定的实施;停战协定由日内瓦会议的参加国提供保证,当发生违反停战协定的情况时,这些国家应该立即磋商,以便个别或集体采取适当的措施。①

5月10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代理外交部长范文同提出恢复印支和平建议:交战双方一切武装部队在印支领土上同时实行彻底的停火;法国承认越南在越南整个领土上的主权与独立,并承认高棉和寮国的主权和独立;一切外国军队撤出越南、高棉和寮国;越南、高棉与寮国通过举行自由选举在个该国建立统一政府;越南、高棉与寮国承认法国现有的经济与文化利益,并就加入法兰西联邦的问题发表声明;由交战双方代表组成联合委员会监督停战协定的执行。越方的停战协定与法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短期内难以达到和解的目的。②

5月17日,进入限制性会议(对外不发表消息的会议)。西方三国坚持军事和政治分开,只讨论军事问题而不讨论政治问题。而越南则坚持政治、军事一起讨论,并得到了中国和苏①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八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138页。

联的支持。为了打破僵局,中国代表团在5月27日提出了《关于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建议》,建议在印支三国全境停火,交战双方就占领区和军事集结区开始谈判。根据三国的不同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此方案得到法国的支持,从而推动了会议的进程。5月29日,会议达成了谈判以来的第一个实质性协议,接受了中方坚持的三国同时完全停火的原则。在此前提下,法越开始双方军事代表的直接谈判。

5月29日的协议将越南问题交给双方军事代表去谈,外长会议继续讨论老挝和柬埔寨的问题。由于双方在是否承认越盟的军队进入了老挝和柬埔寨问题上存在分歧,谈判再次陷入僵局,而越盟军队在两国的准确情报也为法方所掌握。双方继续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

1954年6月12日,法国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主战的拉尼埃政府倒台。美国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企图利用法国政局的混乱于6月14日中断会议,但由于苏联的反对,才未能得逞。但此举仍然给印支问题的讨论蒙上了阴影,一般舆论都认为会议已经难以进行下去。各种迹象表明,美国将在16日的会议上继续破坏印支问题谈判。15日晚,在会议成败与否的关键时刻,中、苏、越三国代表进行了紧急磋商。周恩来提出为了使会议能够进行下去,应当承认过去有越南志愿军在老挝和柬埔寨,但有的已经撤出;没有撤出的,也按照撤出一切外国军队的方法撤出。在周恩来和莫洛托夫的劝说下,越南代表范文同经过反复权衡,最终表示同意,并由周恩来在会外向英法表示。

6月16日,周恩来提出,在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同时停火,交战双方在日内瓦和当地同时谈判和谈事宜。同时提出,“在老挝和柬埔寨停止敌对活动包括这两个国家本国的敌对军事部署和一切外国军队的撤退问题,停战后任何外国军队不应在印支三国中任何一国境内建立军事基地”①。周恩来还在私下对英国外相艾登和法国外长皮杜尔解释了建议的内在意义,即与越南所商谈的内容,此举得到了英法的支持。周恩来的建议打断了美国妄图破坏谈判的用心,连美国代表团团长史密斯也私下表示:“中国代表团的建议是值得考虑的。”但会后在华盛顿的杜勒斯对此很不满意,指令美国代表团继续对会议进行破坏。但周恩来的建议使印支问题的谈判能够继续下去,也为后来达成协议奠定了基础。

6月17日,法国主和派孟戴斯-弗朗斯受命组阁,出任总理兼外长。他承诺将在4 周内实现印支和平,否则将自动辞职,因而他对日内瓦会议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态度。但孟戴斯的主张使美国非常失望和恼火,在加上中越提出的条件较为合理,美国破坏印支问题讨论的方针严重受挫。因而,18日的会议上,美国代表团团长史密斯借故离开日内瓦,改由对顽

固的反共反华分子罗伯逊代替。罗伯逊在19日的会议上发言,抨击中国的建议,他说:“中国代表团的建议没有丝毫考虑的价值”。此番言论与几天前截然相反,可以看出美国对本次会议赤裸裸地破坏。美国的发言受到了周恩来的强烈反对,在周恩来的质疑之下,罗伯逊支支吾吾。但会上的其他代表并为受美国发言的影响,终于就老挝、柬埔寨问题的协议取得一致意见,达成《关于柬埔寨和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决议》。此后印支问题的关键点就是法国与越南的和谈问题,会议主要以交战双方的直接讨论和与会国的会外磋商。

法越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南北停战的分界线问题。起初,越方代表范文同主张以北纬15度为分界线,而法国则要求分界线为北纬18度,双方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与此同时,法国新内阁的主和态度使美国极为恼火,而下野的主战派也就此抨击新内阁政府对外软弱,孟戴斯-弗朗斯政府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为了防止主和的法国新内阁倒台,周恩来回到广西柳州,与正在那里修养的胡志明主席商谈此事。经过多次磋商,越方接受了中方的建议,争取以北纬16度为界,考虑16度北边的9号公路是老挝的出海必经之地,对方可能不会让步,所以再做出小调整。然而广西会议的决定不能得到范文同的理解,因而迟迟未能实行。7月12日,周恩来回到日内瓦后,与范文同进行了彻夜长谈,最终成功说服范文同。此后,周恩来又与孟戴斯会谈,提出越方的意见,最终使越南和法国都作出让步,同意将分界线定在北纬17度略南,9号公路以北处。自此,印支问题最大的障碍也在中国的促进下圆满商定。

经过长期的讨论和磋商,会议终于就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达成了全部协议。协议包括最后宣言,法、老、柬三个国家的声明,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停止敌对行动协定。1954年7月21日,三个停战协定分别签字。同一天,日内瓦会议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与会各国代表通过并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54年7月21日的最后宣言》。美国代表拒绝在宣言上签字,并单独发表声明说:“美国将不使用威胁或武力妨害这些协定和条款,”但“美国将充分关切地注视违反上述协定的任何侵略的再起,并认为这是严重威胁国际和平和安全的”。①在中国的不懈努力下,通过日内瓦会议,终于达成了印度支那的和平局面,维护了印支人民的利益。

历时三个月,举世瞩目的日内瓦会议就此结束。在这三个月的会议期间里,中国和苏联在朝鲜问题的讨论上,与北朝鲜代表积极沟通、交流,面对来自美国的阻挠和破坏,没有退缩,而是很坚定地面对。虽然最终未能就朝鲜问题达成任何协定,但本次会议也让世界清

晰得看到了一贯以民主自由标榜自己的美国,对于世界和平的破坏与阻挠,为后来的谈判赢得舆论支持。

在印支问题上,中国的表现格外突出。从初期提出合理的建议,到后来积极说服越方争取和平,直至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协议,中国所起的作用是与会各国有目共睹的。印支问题的和平解决也是本次大会的最大亮点,是本次大会取得的最大成果。达成的协议无论是对印度支那,还是对法国,乃至世界和平事业,都是一项来之不易的胜利。

二、 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风采

(一) 会前积极准备

1954年2月,在柏林举行的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上,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提议召开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经过激烈的斗争和谈判,这个提议得以实现。中国与苏、美、英、法并列,作为五大国之一出席会议。

实际上,在四国外长柏林会议之前,中国政府就已经提议召开有中国参加的五大国会议,但一直遭到美国的反对。中国政府在接到与会通知后,周恩来总理立即做出积极的反应。2月27日,在接见印度驻华大使赖嘉文时说:“柏林会议有一点收获,就是日内瓦会议,从远东的具体问题来解决一些国际上迫切的问题,尤其是远东的和平问题。这就是一个成就。还有,用协商的方法来解决国际纠纷的原则也被推进了一步„„中国人民是支持这个会议的。它可以推进国际和平,首先是朝鲜和越南和平。”①

由于这将是新中国第一次出现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中央领导对此十分重视。2月底到3月,周恩来亲自组织相关工作,开始系统地准备日内瓦会议的相关事宜:指导有关人员收集、熟悉和研究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情况;阅读召开日内瓦会议的相关文件;商谈和确定中国代表团成员人选等问题,组织模拟会议,练习翻译;主持拟定出席日内瓦会议的方针、原则等问题的各项文件,研究配合日内瓦会议的国际宣传问题。根据周恩来的部署,外交部情报司协同部门内各业务司,以及中央军委有关部门和外贸部等10个单位,编写了12种共计1700多万字的专题材料。同时,还撰写了29份备用的发言稿。

3月3日,中国政府答复苏联政府,接受其根据四国外长柏林会议协议于2月26日发出的邀请,正式确认参加4月26日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此后,周恩来还起草了《关于日内瓦会议的估计及其准备工作的意见》,认为:“我们应该采取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并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帝的封锁、禁运、扩军、备战政策,以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缓

和。”①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一方针,并在4月19日正式任命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为我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副外长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为代表。还包括雷任民、乔冠华、陈家康、柯柏年、宦乡、黄华、龚澎、吴冷西、雷英夫等著名的外交家为顾问。中国代表团的阵容可以说是十分强大的,包括了各方面的额人才,为后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灵活机动的表现,奠定了基础。代表团成立后,所有成员按着各自分工都在进行着认真的准备。周恩来也深感自己的责任之大,在出行前多次与毛泽东会面,商谈日内瓦会议相关事宜。

中国政府为了准备日内瓦会议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全身心投入到会议的准备中去。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的精心准备,才有了后来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卓越表现。1954年4月20日,庞大的中国代表团在周恩来的带领下,带着精心的准备,满怀着信心踏上了日内瓦会议的征程。在那里,中国代表团将为朝鲜和印度支那的和平而奋斗。

(二) 中国的外交斡旋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国间的明争暗斗。在刚开始的朝鲜问题上,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排斥和仇视中、苏、朝三国,对中方提出的合理建议大加贬斥,一味地推行不合理政策,并对会议进行破坏和阻挠。对于自己内部成员的不同意见,又往往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威逼利诱。在后来的印支和平问题讨论上,又是美国的破坏,使会议的进展一直缓慢,甚至有可能导致会议的流产。面对来自美国的强大敌人,中国代表团在周恩来的领导下,采取多方斡旋的策略,在会内和会外两种场合同时发力,最终灵活地运用了自己有限的外交资源,有力地推进了日内瓦会议的进展,为朝鲜和印支的和平停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同盟内部的沟通与交流

首先,中国能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苏联在四国外长柏林会议上坚决要求的。因而,在参加日内瓦会议之前,中国就多次与苏方进行交流,及时了解苏方的态度和要求,以便中苏两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基础能够在日内瓦会议上保持高度密切的联系。基本上,在整个日内瓦会议期间,中苏两方在作出相关决定时,都能及时通知对方,使双方能够有效地沟通,减少了分歧和矛盾的产生。因而,中苏之间对于两大议题的态度基本一致。

其次,在讨论朝鲜问题时,面对来自美国等的强大压力,单独一个朝鲜是难以承受的。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中苏两方及时给予了北朝鲜以强大的支持,使得朝鲜得以坚持自己合理的提议,而不至于在美国强大的压力前屈服。尽管,最终未就朝鲜问题达成任何协议,但使① 同上,第282页。

世界看到了美国对朝鲜和平问题赤裸裸地破坏,使得朝鲜得以有其他机会取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最后,在讨论印支和平的问题上,中国代表团的表现也是极其机智和负责的,尤其在处理和越南的关系上。1954年5月奠边府战役胜利后,越南代表团对全国统一的信心大增,对印支问题的解决抱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提出越南问题应以就地停战、稍加调整、等待普选的方案为主,以便一举统一越南。周恩来则认为,如果就地停战,那么尚在对方手中的红河三角洲以及河内、海防等大城市就无调整可能,而且对西方同意通过普选统一全越南也不应抱过高期望,即使将来形势好转能实现普选,也应该首先站稳北越和中越的根据地,不然南越的游击区和根据地为对方挤压,北越和中越的根据地又未能在交换中得到加强,对越南民主共和国是不利的。最终,中苏越依照周恩来的意见确定了停火和区域调整的具体方案,推动了会议的进展。①7月3日至5日,周恩来利用日内瓦会议休会之机,飞赴广西柳州同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等举行了8次会谈,就当时亚洲形势以及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充分交换了看法,认为只有和平谈判才能使越南问题得以妥善解决。胡志明同意周恩来的看法,力争在划分集结区的问题上达成妥协,以便迅速停战。7月5日,越南劳动党中央急电留在日内瓦的越南代表团团长范文同,要求他采取积极推动的方针,不应消极等待,并明确规定了具体谈判方案。但是范文同在接到方案时,并未马上付诸实行。7月12日,周恩来回到日内瓦后,与范文同进行了彻夜长谈,最终成功说服范文同。此后,周恩来又与孟戴斯会谈,提出越方的意见,最终使越南和法国都做出让步,为最终印支问题的和平解决创下了基础。

2. 巧妙利用英法和美国的矛盾,分别交往

日内瓦会议上,美、英、法三国表面上看上铁板一块,同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而且,英法两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对美国都有较大的依赖。但是,深入研究三国的关系可以发现,英法与美国还是有着一定的矛盾的。

英国是日内瓦会议上西方大国中唯一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周恩来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接触较早,磋商次数也较多。英国在二战后,战略上处于收缩状态,对朝鲜问题持消极态度。而英国在印支和平问题上不希望战争扩大,担心一旦美英联合对印度支那进行军事干涉,会引起同中国的战争,危及其在香港和马来西亚的利益。所以其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基本态度是希望东南亚局势保持稳定,以维护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这同美国企图扩大印支战争从中渔利的方针是不相同的。会前,英国拒绝了杜勒斯“联合行动”的建议,也不对美国组① 赵学功:《中国与第一次日内瓦会议》,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85页。

织东南亚集团的计划作出承诺。英国打算依靠亚洲的中立国家来维护东南亚的和平,不参加包括台湾和南朝鲜在内的集团。中国代表团在得知英国对此次会议的态度之后,积极与英国代表进行交流,周恩来更是多次与英国代表艾登进行了多次的会下交流,艾登更是成为到访中国代表团驻地——花山别墅次数最多的外国代表。保持同英国的良好关系,使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促进印支和平的努力有了更好的效果。不仅于此,中英也因为此次会议,建立了更为深入的经济和政治联系,为两国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法国作为印支战争的交战国,在日内瓦会议关于印支和平问题的讨论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经过八年多的战争,法国已被这场战争所拖累,国内的经济和政治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因而,法国急于从印支战争中脱身,实现印支和平是有利于法国的利益的。但是,美国想要将印支问题复杂化,从而出兵印支,以攫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对法国施加压力,逼迫法国不让其撤军。同时,美国政府加紧策划对印度支那进行军事干涉,军方甚至建议动用核武器以挽救被困在奠边府的法军,美法在印支问题上还是存在相当的矛盾的。奠边府战役,法军大败,法国再也无法单独进行这场印支战争。在此后法美秘密会谈中,法方表示:“如果日内瓦会议失败,法国就将同意美方条件。美国可以派兵直接介入印度支那战争”。因此,美国竭力阻挠日内瓦会议就印支问题达成协议。当法越双方在划分停战线问题上僵持不下时,会议进入僵局,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进程可能逆转。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中国代表团采取了联法的策略,积极同法国代表皮杜尔等商谈。孟戴斯内阁上台后,周恩来外长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措施,又多次与孟戴斯会谈,为他开出了众多优惠条件。中方还积极促成法越的直接会谈,在法国和越南之间进行多次调停,最终促使法越达成停战协议,为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巨大的贡献。

(三) 中国的文化外交运用

文化外交一词最早见于1934 年的《牛津词典》:英国议会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外交手段,就是致力于海外英语教学。文化外交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它指以文化为手段促进政治关系的外交活动,围绕国家对外关系的工作格局与部署,为达到特定的目的,以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和手段,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国家或国际间公关活动;另一方面,它也指那些以保护文化为目的的外交活动①。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很好地运用了这种外交手法,并且采用的是前者,此举也为中国在此次会议上的出色表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① 梁晓君:《塑造新中国形象——试论周恩来的文化外交》,外交评论,2008年4月,第102期,第20页

在出征日内瓦之前,周恩来就意识到了此次会议是一个宣传自己,增进了解的好机会,因而十分注意此次出行对中国文化的宣传。在出征前夕,中国代表团向故宫博物院借用12件陈列文物,用来布置代表团的会客室等重要场所。在当时的条件下,国际上对中国的正面报道和宣传很少,很多人不仅对新中国缺乏了解,而且对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知之甚少,甚至怀有很深的偏见。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登上国际多边舞台,也是宣传自己的大好机会。周恩来特意指示选择这些国宝级文物万里迢迢运往日内瓦,就是要让这些工艺精湛、寓意深刻的稀世珍品,展现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及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基于这一目的,周恩来在“花山别墅”会客室的布置可谓独具匠心,大到国宝级文物,中国的宫灯、屏风,小至茶几上摆放的飞天神话造型的烟灰缸,整个客厅充满了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气息,向来宾昭示着古老而厚重的中华文明,以及中国人民向往幸福、和平的深邃内涵。

整个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在这里会见、宴请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法国总理孟戴斯-弗朗斯、电影明星卓别林等几十位外国客人。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多次到“花山别墅”做客,他在回忆录中特别提到了这些文物。他说,当他就某一问题跟周恩来争执不下的时候,周恩来就会请他来到陈列文物的古董架前,边欣赏这些稀世珍品边交谈。在艾登看来,周恩来此举寓意深刻,他通过这些文物所传递出的是主人深深的自信,让人感到,一个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国家和人民是不容被忽视的。

中国这种文化外交的行动虽然并不能对日内瓦会议的决议产生太大的帮助,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上就备受瞩目,周恩来的文化外交功不可没。

(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推行

朝鲜战争中,由于美国所打的旗号是“联合国军”,代表的是联合国的决定,所以中国的参战给世界留下的映像就成了,“中国是一个好战的国家”。中国带着这种国际形象,甚至为一些极为弱小的国家所不齿。因而,如何修复这一国际形象,让世界认识到朝鲜战争的真实原因,成为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目标。而修复这一形象的主要手段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印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1949年12月30日)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4月1日)的国家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友好邻邦。中印两国有着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共同基础,但是两国关系中也有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如西藏问题。1953年12月31日,为了解决西藏问题,中印两国政府代表正式在北京举行会谈。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说:“„„从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都可以拿出来谈。”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度代表团则对此完全同意。中印双方经过四个月的反复谈判和协商,于1954年4月29日发表了联合公报,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在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协定上明确表明:基于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缔结本协定。该协定经过双方政府合法批准后成为了正式的国际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在国际条约上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合法原则。1954年6月,利用日内瓦会议的休会期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与中缅分别于28日和29日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了中印达成的上述协议,只是将原则中的“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至此,和品共处五项原则最终确定。

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对已经成型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行了大力的推广,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大力支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尤其是中国对朝鲜半岛和印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积极推进,使很多国家重新认识了中国,使中国的影响力大幅提高。

三、日内瓦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有着及其重大的意义。从中国的角度来看,首先,这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的身份亮相大型国际会议,是新中国外交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从此,中国的外交开始走向世界,通过这次会议,我们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为后来同亚非拉美等国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共举行了20多次记者招待会,接待外国记者来访400多次,发布新闻公报、发言人声明、有关消息稿近40件。介绍并评论会议的进展,阐明我方立场,宣传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当前重要问题的主张,揭露美国阻挠解决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的政策和言行。还介绍了新中国的情况,给西方记者以深刻的印象,扩大了新中国的影响。再次,中国代表团还在会下,大力宣扬中国文化,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消除外界对中国的文化偏见,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软实力。最后,日内瓦会议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大力接触提供了机会。会议期间,中英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英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也越来越密切,政治互动也有所改善。同时,本次会议还使中美接触程度有所提高,为后来的中美大使级会谈打下了一定基础。总之,新中国通过日内瓦会议,实现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从此,中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绽放自己的能量,开启了对世界和平的推进与维护。

从国际角度来看,日内瓦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长期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些亚洲国家第一次以平等的地位同西方国家就同它们切身有关的问题进行直接的谈判。在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支持下,经过中国的不懈努力,会议达成了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对

国际形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根据会议达成的协议,结束了持续八年多的法国侵略印支战争。这是继朝鲜战争之后,西方国家势力在亚洲的又一次重大失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其次,对印支三国人民来说,日内瓦协定是他们长期坚定反对外来侵略的直接结果,协定维护了三国的领土、主权完整,是印支人民的一项重大胜利。再次,日内瓦会议的胜利召开,也是美国企图扩大亚洲战场的侵略政策的失败。特别是印支问题的和平解决,严重打乱了美国的战争计划。最后,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胜利,为进而协商解决其他重大国际问题开辟了道路。

总之,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推动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实现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世界人民需要和平。

阅读文献

[1] 代兵:《大国对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态度》,史学集刊,2007年9月第5期,第66页

[2] 李智:《试论文化外交》,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第83页

[3] 宋晓芹:《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多边外交的初步尝试》,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11月,第11卷第6期,第64页

[4] 路本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外交》,


相关文章

  • 我国票据法与国际票据法的比较研究
  •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总第40期) 我国票据法 与国际票据法的比较研究 胡晓红邱磊 摘要:本文从票据地的国内.国际立法的历史背景出发, 对我国<票据法>与日内瓦公约<.联合国国际汇票和国际本票公约(草案) ...查看


  • 日内瓦公约
  • 日内瓦公约 <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内瓦缔结的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1862年瑞士人亨利·杜南在<沙斐利洛的回忆>中描写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中沙斐利洛战役的惨状, ...查看


  • _九一八_事变后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鸦片毒化政策
  • 118 " 九一八" 事变后日本在我国 东北地区的鸦片毒化政策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郑 敏 鸦片毒化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侵略扩张中所实 施的一种毒辣政策. 其目的是用鸦片来毒害中国人民的身体, 销 蚀中国 ...查看


  • 1954年日内瓦会议风云际会
  • 外交部档案馆>档案解密开放>档案文摘-风云际会莱蒙湖--纪念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50周年-朱开宪 五十年前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领导中国 ...查看


  • "国际会议之都"日内瓦
  • 作者:周定国 日内瓦是瑞士联邦第三大城市,日内瓦州首府.它濒临碧波荡漾的莱芒湖南岸,位于群山环抱的盆地,是一座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世界上对瑞士不知道苏黎世.伯尔尼的大有人在,但不知道日内瓦的人恐怕不多,甚至常有人误以为日内瓦是瑞士的首都. ...查看


  • 周恩来被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握手的真相
  • 王贵成/文 周总理是颇得老百姓敬仰的一位总理,在民间流传着不少他在外交上为中国人民争得尊严的传说.我小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周总理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一次会议休会时不期而遇,当周总理伸出手想与杜勒斯握手时,杜勒斯勉强与周总理握了一 ...查看


  • 国际红十字
  • 国际红十字会 摘要: 红十字会是世界性卫生救护和社会福利团体,由瑞士银行家亨利•杜南(HenryDunant)创立,其前身为1863年成立的"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80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正式命名,红十字会将亨利•杜 ...查看


  • 第23课_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教案 1
  •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湖南省桂东县第二中学 李益成 搜集整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查看


  • 有张有弛:1954-1958年的中美关系
  • 作者:陶文钊 社会科学研究 1997年01期 [(内容提要)] 从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印支问题的和平解决到1954年至1955年春的台海危机,从1955年4月的亚非会议及随后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到1958年下半年的第二次台海危机,中美关系经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