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德[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主题;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积累词语,了解故事情节;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通过对关键语句的探讨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主题;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教学课时:共二课时,第一课时是让学生读课文,弄懂生词词语意思;第二课时,把握小说内容分析小佛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艺术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谁言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心。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在这一单元中整体向我们展示的呢,都是一些爱国文人的作品和一些爱国事迹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板书课题) 1、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法国赔偿50亿法郎,在赔款付清之前,德军留驻巴黎及法国北部诸省,占领军费由法国负担。《最后一课》这一短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2、介绍小说常识 :

A 、属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 、小说要素:

人物(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 )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3.检查预习:

郝叟 哽 懊悔 祈祷 二、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哪些人?主要写谁?

(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 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三、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

1、提示:小说的副标题是“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作者从一个儿童的精神世界出发,用孩子稚气的目光去观察,用孩子单纯的口吻去描述“最后一课”中的人和事。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用笔勾画出每一阶段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思考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把学生分成小组。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3、然后各组代表发言,展开竞赛,学生互动,合作探究。 4、这篇文章,可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分为三部分。

开端:课前(1—6)———发展:上课(7—23)———高潮结局:下课(24—29)

5、小弗郎士上课前后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 课前,怕提问,幼稚。

上课,见到教室气氛肃静,感到吃惊-诧异-难过-懊悔。 韩麦尔先生宣布下课,悲愤,懂事。

6、什么原因使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由于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深深眷念。

由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和爱国氛围的感染、影响。 7、归纳小弗郎士的形象及意义: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他的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升华过程。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吃惊、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四、小结: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春天的特色只有在冬天才能认清,在火炉背后,才能吟出最好的五月诗篇。

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比如阳光,比如水„„可是我们不懂得珍惜,试想,明天我们就将失去,心里会有怎样的滋味?

爱国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从每一个人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如知法守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五、布置作业

1、在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爱国情感。

2、根据课文结尾,展开合理想象,假如你是小弗郎士,请以《散学以后》为题续写一段话,不少于350字。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都德

课前(1—6) 开端 小 弗 上课(7—23)发展 郎 士

下课(24—29)高潮结局

怕提问 吃惊 诧异 难过 懊悔 悲愤 幼稚 爱 祖 悔悟 国 恨 敌 人 懂事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主题;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积累词语,了解故事情节;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通过对关键语句的探讨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主题;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教学课时:共二课时,第一课时是让学生读课文,弄懂生词词语意思;第二课时,把握小说内容分析小佛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艺术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谁言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心。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在这一单元中整体向我们展示的呢,都是一些爱国文人的作品和一些爱国事迹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板书课题) 1、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法国赔偿50亿法郎,在赔款付清之前,德军留驻巴黎及法国北部诸省,占领军费由法国负担。《最后一课》这一短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2、介绍小说常识 :

A 、属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 、小说要素:

人物(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 )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3.检查预习:

郝叟 哽 懊悔 祈祷 二、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哪些人?主要写谁?

(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 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三、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

1、提示:小说的副标题是“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作者从一个儿童的精神世界出发,用孩子稚气的目光去观察,用孩子单纯的口吻去描述“最后一课”中的人和事。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用笔勾画出每一阶段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思考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把学生分成小组。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3、然后各组代表发言,展开竞赛,学生互动,合作探究。 4、这篇文章,可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分为三部分。

开端:课前(1—6)———发展:上课(7—23)———高潮结局:下课(24—29)

5、小弗郎士上课前后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 课前,怕提问,幼稚。

上课,见到教室气氛肃静,感到吃惊-诧异-难过-懊悔。 韩麦尔先生宣布下课,悲愤,懂事。

6、什么原因使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由于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深深眷念。

由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和爱国氛围的感染、影响。 7、归纳小弗郎士的形象及意义: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他的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升华过程。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吃惊、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四、小结: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春天的特色只有在冬天才能认清,在火炉背后,才能吟出最好的五月诗篇。

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比如阳光,比如水„„可是我们不懂得珍惜,试想,明天我们就将失去,心里会有怎样的滋味?

爱国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从每一个人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如知法守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五、布置作业

1、在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爱国情感。

2、根据课文结尾,展开合理想象,假如你是小弗郎士,请以《散学以后》为题续写一段话,不少于350字。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都德

课前(1—6) 开端 小 弗 上课(7—23)发展 郎 士

下课(24—29)高潮结局

怕提问 吃惊 诧异 难过 懊悔 悲愤 幼稚 爱 祖 悔悟 国 恨 敌 人 懂事


相关文章

  • 如果都德还活着
  • 范若丁 南方网讯 " 那天早上上学,我去得很晚,-- "这是都德<最后一课>的开头两句.几十年来,这两句话常常不期然地在我脑际闪现,特别是听过姚锡娟的朗诵,这两句话以至于整篇<最后一课>就象金子浇 ...查看


  • 都德小说[最后一课]读后感
  • <最后一课>读后感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比丧权辱国更令人悲痛欲绝的事了.19世纪下半叶,普鲁士这个德意志城邦继战胜了丹麦和奥地利后,便把战争的矛头指向了法国.普法战争,法国惨败,被迫割地赔款,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割让给普鲁 ...查看


  • 最后一课----都德
  • 最后一课 都德 整体构想:<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赞歌,创造了短篇小说的艺术典范,为世界人民传诵 ...查看


  • 福楼拜简介
  • 福楼拜简介: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生于法国西北部鲁昂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父亲是鲁昂市立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医院里度过的.因此,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明显带有医生的细致观察与剖析的痕迹.福楼拜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 ...查看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山前学校 单欣鑫 这个单元是名人单元. 据有关部门调查,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初中生是小说.人物传记,高中生是人物传记.小说.可见人物传记在中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而人物传记,大都是名人传记.这些名人, ...查看


  • 六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作者简介
  • 光未然(1913-2002.1.28 )中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30年代起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 ...查看


  • 都德繁星阅读答案
  • 篇一:都德繁星阅读答案 [法]都德 ①在吕贝龙山上看守羊群的那些日子里,我常常一连好几个星期一个人也看不到.每隔十五天,当我们田庄上小伙计骑着驴子给我驮来半个月的粮食的时候,我一听到在上山的路上响起了那牲口的铃铛声,我真是快活极了.我总是要 ...查看


  •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说课.反思
  • 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说课及教后反思 [核心素养解读] 1.通过对<最后一课>情感内涵的体验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了学生个性朗读和分析能力,培养创新 ...查看


  •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 6* 黄河颂 [目标导航] 一.知识目标: 积累词语,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洗星海:了解黄河的有关历史与文化. 二.能力目标: 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爱国情感: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