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我最喜欢的一堂思想政治课

时间荏苒,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我的大学生涯已经走过三年了。大学,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人生梦想启航之地,大学赋予我的人生全新的意义,从而使我们的人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长辈的期望、历史的重担、未来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发展兴衰。大学生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它对于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力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这一系列人生话题,既需要我们自己观察思索,进行实践选择,同时也需要思想上的教育与引导。而思想政治课正是帮助我们作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以至于我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深深地喜欢上了思想政治课!

说实话,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能够牵引我的情绪,活跃我的思维,是能让我全身心投入两个小时而不感到困倦的一门课。在我的大学生涯中,我们循序渐进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四门思想政治课程。从第一门课开始的老师领进门,到后面的师生共同协作,我不断地提高着政治思想觉悟,同事也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知识,甚至也促进了我专业课程的学习。

恰逢最近处于高考结束与填报志愿的时间段,不禁令我想起了这学期课上讨论的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话题。

众所周知,自1970年代恢复高考,教育走出政治笼罩的阴霾,成为社会进步的方向。然而经过30余年的“发展”,高考制度似乎不再是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风向标,反而演化成普遍的应试教育制度,站在曾经自己的对立面。即便如日,它却仍在众多质疑声中无限扩张,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在台上的同学给我们阐述了如今中国冗长的考试链,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本科、硕士直至博士,其时间跨度长达25年以上,纠缠着多少读书人的三分之一岁月;不仅如此,在这条考试链周围,还环绕着儿童乐器考级、外语考级、计算机考级、以及各种成人的职业考试、职称考试和行业证书考试等等,由此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庞大的考试网络。但这并非是巨大的荣誉,恰恰相反,它是必须加以反思的恶弊。应试教育的基本逻辑是:1、放弃那些更为重要的价值标准,而把考试成绩作为升级、应聘、录用等 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唯一标准;2、考试形成连续而漫长的链索,大规模消耗国民精力、财力和时间力;3、从考试收费本身,形成畸形的考试经济体系,制造了教育产业化的严酷现实。

对此,厉尽国老师在后来给出了一个中肯的评价,应试教育在过去三十年中大幅拉低中国文盲率,为国家的发展建设需求迅速地培养出了大部可用、急需之才,满足了改革开放后国家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历史上有其积极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简单粗暴的应试教育制造出来的缺少了想象、创新和探寻真理的能力的“人才产品”,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反而成为国家持续稳定发展的阻碍。应试教育确实应该素质教育过渡。

对于如何扭转局势,改革应试教育台上同学也给出了他们的思考。

要想有效地改革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还是要从体制上改革。1、要建立正确的课程观。课程的本质、属性、功能、目的、规律、结构、原理和法则所持的基本态度,是人们对课程的价值取向。国家的教育制度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课程观。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就决定了我们要教给孩子们什么,余下的是老师们积极地探索怎样去教,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结

果。用个不恰当的例:老板告诉了部门要什么,部门就会告诉员工去做什么,员工就会考虑如何去做。2、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教育教学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它以传道为形式和载体,而渗透给学生的是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显式体现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隐式地渗透了道德、情感和态度目标。这些因素,正是素质教育中特有的、也是非常可贵的要素。然而在应试教育中,它们都被忽视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综合衡量。要考虑这样几个方面:(1)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2)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形成;(3)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形成;(4)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形成;(5)有利于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形成;(6)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育教学的评价是检测一个教育部门、单位、个体在执行教育方针和政策,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方面的总体质量情况的有效手段。要想改革应试教育,就要首先改革“试”,他才无所“应”。试什么?如何试?按照人的综合素质分析要求,结合国家对人才的总体要求,加强相应素质要求,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规定相应的选拔方式,创造性地改革,才会有效地改革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也会给广大师生一个全新的教和学的理念和环境。

此外,台上的同学还给我们列举的多个地区的教育现状。经过对比发现,在传统教育强势的北方地区,应试教育的烙印更加深刻,且势不可挡;而长期处于弱势的“南蛮”地区,或许是由于应试教育底子薄,以至于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大有却而代之之势。对于这样的趋势,我相信,在不远的一天,应试教育虽不死亡,也会放在历史的展台上。

听完了这节课,我陷入了无限的遐想和沉思中。曾经我们也许或多或少也是的“帮凶”,这样的过去还能延续吗?不能!我希望,当我融入社会大潮之中,可以为这改革贡献绵薄之力,为建设创新智慧之中国!

我最喜欢的一堂思想政治课

时间荏苒,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我的大学生涯已经走过三年了。大学,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人生梦想启航之地,大学赋予我的人生全新的意义,从而使我们的人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长辈的期望、历史的重担、未来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发展兴衰。大学生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它对于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力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这一系列人生话题,既需要我们自己观察思索,进行实践选择,同时也需要思想上的教育与引导。而思想政治课正是帮助我们作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以至于我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深深地喜欢上了思想政治课!

说实话,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能够牵引我的情绪,活跃我的思维,是能让我全身心投入两个小时而不感到困倦的一门课。在我的大学生涯中,我们循序渐进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四门思想政治课程。从第一门课开始的老师领进门,到后面的师生共同协作,我不断地提高着政治思想觉悟,同事也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知识,甚至也促进了我专业课程的学习。

恰逢最近处于高考结束与填报志愿的时间段,不禁令我想起了这学期课上讨论的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话题。

众所周知,自1970年代恢复高考,教育走出政治笼罩的阴霾,成为社会进步的方向。然而经过30余年的“发展”,高考制度似乎不再是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风向标,反而演化成普遍的应试教育制度,站在曾经自己的对立面。即便如日,它却仍在众多质疑声中无限扩张,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在台上的同学给我们阐述了如今中国冗长的考试链,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本科、硕士直至博士,其时间跨度长达25年以上,纠缠着多少读书人的三分之一岁月;不仅如此,在这条考试链周围,还环绕着儿童乐器考级、外语考级、计算机考级、以及各种成人的职业考试、职称考试和行业证书考试等等,由此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庞大的考试网络。但这并非是巨大的荣誉,恰恰相反,它是必须加以反思的恶弊。应试教育的基本逻辑是:1、放弃那些更为重要的价值标准,而把考试成绩作为升级、应聘、录用等 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唯一标准;2、考试形成连续而漫长的链索,大规模消耗国民精力、财力和时间力;3、从考试收费本身,形成畸形的考试经济体系,制造了教育产业化的严酷现实。

对此,厉尽国老师在后来给出了一个中肯的评价,应试教育在过去三十年中大幅拉低中国文盲率,为国家的发展建设需求迅速地培养出了大部可用、急需之才,满足了改革开放后国家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历史上有其积极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简单粗暴的应试教育制造出来的缺少了想象、创新和探寻真理的能力的“人才产品”,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反而成为国家持续稳定发展的阻碍。应试教育确实应该素质教育过渡。

对于如何扭转局势,改革应试教育台上同学也给出了他们的思考。

要想有效地改革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还是要从体制上改革。1、要建立正确的课程观。课程的本质、属性、功能、目的、规律、结构、原理和法则所持的基本态度,是人们对课程的价值取向。国家的教育制度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课程观。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就决定了我们要教给孩子们什么,余下的是老师们积极地探索怎样去教,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结

果。用个不恰当的例:老板告诉了部门要什么,部门就会告诉员工去做什么,员工就会考虑如何去做。2、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教育教学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它以传道为形式和载体,而渗透给学生的是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显式体现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隐式地渗透了道德、情感和态度目标。这些因素,正是素质教育中特有的、也是非常可贵的要素。然而在应试教育中,它们都被忽视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综合衡量。要考虑这样几个方面:(1)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2)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形成;(3)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形成;(4)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形成;(5)有利于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形成;(6)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育教学的评价是检测一个教育部门、单位、个体在执行教育方针和政策,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方面的总体质量情况的有效手段。要想改革应试教育,就要首先改革“试”,他才无所“应”。试什么?如何试?按照人的综合素质分析要求,结合国家对人才的总体要求,加强相应素质要求,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规定相应的选拔方式,创造性地改革,才会有效地改革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也会给广大师生一个全新的教和学的理念和环境。

此外,台上的同学还给我们列举的多个地区的教育现状。经过对比发现,在传统教育强势的北方地区,应试教育的烙印更加深刻,且势不可挡;而长期处于弱势的“南蛮”地区,或许是由于应试教育底子薄,以至于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大有却而代之之势。对于这样的趋势,我相信,在不远的一天,应试教育虽不死亡,也会放在历史的展台上。

听完了这节课,我陷入了无限的遐想和沉思中。曾经我们也许或多或少也是的“帮凶”,这样的过去还能延续吗?不能!我希望,当我融入社会大潮之中,可以为这改革贡献绵薄之力,为建设创新智慧之中国!


相关文章

  •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1.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 只要学生喜欢上的课就是好课.学生喜欢的语文课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一.能体现较强的人文性.二.能凸现鲜明的教学个性.三.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培养合作与竞 争精神.(<语文建设>2003年 ...查看


  • 我喜欢的一堂课(作文课)600字
  • 我喜欢的一堂课(作文课)600字 我最喜欢的一堂课就是贾老师的作文课了,她那次带我们去人民公园写生,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我们来到了人民公园,只见那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草地茂密无比.青翠欲滴,松树枝繁叶茂.枝干粗壮.我们来到了人民公园老爷 ...查看


  • 我最喜欢的一堂作文课 1
  • 我最喜欢的一堂作文课 李一 "哎,快举手,三组的人呀!"我们三组积分最少,四组的积分都是我们的二倍了.组长也是火烧眉毛般焦急,眼睁睁看着别的组"人才辈出",接二连三的加分. 语文老师利用作文课搞了个赛 ...查看


  • 一堂课引发的思考
  • 一堂课引发的思考 在<立体图形涂色问题>一课中,下面两个精彩片段令我至今难忘. 片段一:把2×2×2,3×3×3,4×4×4三个立方体表面涂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制表格研究.统计小立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 ...查看


  • 如何上好开学的第一堂课
  • 如何上好开学的第一堂课 新接手一个班,或者刚刚参加工作,第一次和学生近距离接触,的确是非常关键的.老师的这一个亮相要是博得了满堂彩,下面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要是讲砸了,当然还有弥补的机会,但是,实际弥补起来却是很困难的.打个不很恰当的 ...查看


  • 教师结构化面试试题
  • 有一天你上课的时候,有个学生提了一个你也不会的题目,你怎么办? 我会把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同学,问同学对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有什么看法,如果同学大都沉默,我会再问班上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又有什么看法,等学生回答后,我会反问这个提问题的学生,问他为什么 ...查看


  • 我最喜欢的一堂作文课_550字
  • "哈哈哈--哈哈哈--!"教室里传来一阵又一阵的欢笑声.咦?这明明是一节作文课啊!到底怎么一回事?原来我们在做游戏呢!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她没有像往常那样发文稿纸让我们写作文,而是带 ...查看


  • 我最喜欢的一堂作文课
  • 我上过许多课,它们就像沙滩里的细沙,走过便淡忘了,唯独那节作文课像是沙滩上最美的贝壳,让我珍藏在记忆的宝箱里. 那天,史老师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对大家说:"今天,让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吧!"听到"游戏"这两 ...查看


  • 初一的第一堂语文课
  • 初一的第一堂语文课 程序: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的是第一节语文课,我不准备学习新课.要带领同学们来认识语文.在认识语文之前,我要教给同学们一句话--让人们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自己.(长相调侃,兴趣爱好,特长,黑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