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领域最重要但最易被忽视的问题

Robert L. Carraway 2016年03月21日

在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下,许多高管往往需要依赖直觉判断来制定决策。这本身没有错,但问题在于,一些高管将自身直觉所依附的假设条件视为事实,哪怕分析模型生成的见解多么深刻,他们也初心不改,依然坚守最初的决定。是时候改变这个不良习惯了。

从塞尔基因到联合科技,再到玛氏,所有公司都在狂热地谈论创新的必要性。不论是开发新的颠覆性产品还是持续完善运营流程,创新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竞技场。

因此,高管们(和组织内部的其他许多人)经常需要在不明确、不确定但又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情形下作出决策。这些决策很少接受过全面的整体性分析模型的检验,高管们只是依靠自己的经验、直觉和信息不全面的判断来作出决定。但这通常并不会阻止高管们投入大量的资源,对他们所面临的情况进行“分析”。

可悲的是,大多数分析从一开始便注定失败,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说它失败,并不是因为它最终没有改变高管的想法,而是因为,它从最开始便没有这样的机会。高管们面临的情况太过复杂,很难去应用某种能带来明确指导的综合分析模型。高管们会以“但这个模型忽略了(这种情况中某个支持其直觉的方面)”为理由,拒绝考虑任何模型生成的深刻见解。分析并未成为一个有效的工具,防止高管出现影响其直觉的各种认知偏差,而是变成了“样板文件”,用来证明高管们已经进行了尽责调查,或者支持他们早已做出的决定。即使采用更开放的分析方式,它也很少能够改变高管的想法。

高管们不妨采用一种更有建设性的替代方法。它允许进行支持直觉与判断的有用分析。对于某项行动方案,高管首先需要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直觉。放弃“保持客观”的古训——此时已为时已晚。当你听到或考虑一种行动方案的时候,虽然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但你内心早已得出结论。试图忽视自己的直觉,只不过是将它压制了下来。它随后又会以潜意识的形式再次出现,比如寻找各种理由,质疑与之相反的分析结果。

通过公开自己的直觉判断,高管可以针对能够真正实现某些目的的事情进行分析。直觉源于高管(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各种假设,其中许多为潜意识。这些假设则主要来自经验。虽然一般而言,经验是好事,但也可能带来反面的效果。

可惜的是,高管并不认为假设是假设;他们认为假设便是事实,因此不需要对它们有任何质疑。这种替代方法的第二步,是将一个人直觉背后的假设具体化。然而,由于人们通常认为假设便是事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有许多技巧可以帮助人们区分事实与假设,这些技巧往往涉及对客户的看法,内部执行能力或行动方案的可维护性。

在确定直觉背后的假设之后,下一步便是找出最有可能被证明无效的假设。方法之一是问自己:“如果我现在知道,尽管我有不同的直觉,但这个行动方案还是注定要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最关键的假设可以成为分析的驱动因素,目标是验证或反驳那些决定行动方案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假设。

在确定了需要进行分析的关键假设后,挑战并未结束。正是在这个环节,商业领域最重要但最常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才会变得至关重要。不论采用数据采集还是前瞻性试点或者试验的方式,分析不仅要指向正确的问题,而且必须能够让人改变主意。在这方面,如果分析结果的消费者——即决策者——不接受分析的适当性和阐述,即便再成熟、再“正确”的分析也毫无用处。要实现这一结果,需要高管配合一线的分析师,保证分析对最终决策者的意义,也就是说,可以使他们改变主意。其中一种颇为有效的方法是,高管愿意在分析开始之前便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果你进行这项分析发现了这种结果,我会愿意承认我的直觉可能是错误的,并考虑改变主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分析是有意义且有影响力的,还可以让高管不失脸面,更容易改变主意。

如果这听起来有点像“科学方法”或“假设验证”,那是因为从根本上而言,它们是相通的。但由于数学模型很难完全捕获社会现象(比如商业)的总体性,因此,直觉/经验/判断将始终发挥重要作用,填补数学模型的空白。我们必须对“科学方法”进行修改,使其适应一个直觉与判断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

那么,什么可以改变你的想法?(财富中文网)

译者:刘进龙/汪皓

审校:任文科

Robert L. Carraway 2016年03月21日

在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下,许多高管往往需要依赖直觉判断来制定决策。这本身没有错,但问题在于,一些高管将自身直觉所依附的假设条件视为事实,哪怕分析模型生成的见解多么深刻,他们也初心不改,依然坚守最初的决定。是时候改变这个不良习惯了。

从塞尔基因到联合科技,再到玛氏,所有公司都在狂热地谈论创新的必要性。不论是开发新的颠覆性产品还是持续完善运营流程,创新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竞技场。

因此,高管们(和组织内部的其他许多人)经常需要在不明确、不确定但又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情形下作出决策。这些决策很少接受过全面的整体性分析模型的检验,高管们只是依靠自己的经验、直觉和信息不全面的判断来作出决定。但这通常并不会阻止高管们投入大量的资源,对他们所面临的情况进行“分析”。

可悲的是,大多数分析从一开始便注定失败,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说它失败,并不是因为它最终没有改变高管的想法,而是因为,它从最开始便没有这样的机会。高管们面临的情况太过复杂,很难去应用某种能带来明确指导的综合分析模型。高管们会以“但这个模型忽略了(这种情况中某个支持其直觉的方面)”为理由,拒绝考虑任何模型生成的深刻见解。分析并未成为一个有效的工具,防止高管出现影响其直觉的各种认知偏差,而是变成了“样板文件”,用来证明高管们已经进行了尽责调查,或者支持他们早已做出的决定。即使采用更开放的分析方式,它也很少能够改变高管的想法。

高管们不妨采用一种更有建设性的替代方法。它允许进行支持直觉与判断的有用分析。对于某项行动方案,高管首先需要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直觉。放弃“保持客观”的古训——此时已为时已晚。当你听到或考虑一种行动方案的时候,虽然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但你内心早已得出结论。试图忽视自己的直觉,只不过是将它压制了下来。它随后又会以潜意识的形式再次出现,比如寻找各种理由,质疑与之相反的分析结果。

通过公开自己的直觉判断,高管可以针对能够真正实现某些目的的事情进行分析。直觉源于高管(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各种假设,其中许多为潜意识。这些假设则主要来自经验。虽然一般而言,经验是好事,但也可能带来反面的效果。

可惜的是,高管并不认为假设是假设;他们认为假设便是事实,因此不需要对它们有任何质疑。这种替代方法的第二步,是将一个人直觉背后的假设具体化。然而,由于人们通常认为假设便是事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有许多技巧可以帮助人们区分事实与假设,这些技巧往往涉及对客户的看法,内部执行能力或行动方案的可维护性。

在确定直觉背后的假设之后,下一步便是找出最有可能被证明无效的假设。方法之一是问自己:“如果我现在知道,尽管我有不同的直觉,但这个行动方案还是注定要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最关键的假设可以成为分析的驱动因素,目标是验证或反驳那些决定行动方案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假设。

在确定了需要进行分析的关键假设后,挑战并未结束。正是在这个环节,商业领域最重要但最常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才会变得至关重要。不论采用数据采集还是前瞻性试点或者试验的方式,分析不仅要指向正确的问题,而且必须能够让人改变主意。在这方面,如果分析结果的消费者——即决策者——不接受分析的适当性和阐述,即便再成熟、再“正确”的分析也毫无用处。要实现这一结果,需要高管配合一线的分析师,保证分析对最终决策者的意义,也就是说,可以使他们改变主意。其中一种颇为有效的方法是,高管愿意在分析开始之前便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果你进行这项分析发现了这种结果,我会愿意承认我的直觉可能是错误的,并考虑改变主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分析是有意义且有影响力的,还可以让高管不失脸面,更容易改变主意。

如果这听起来有点像“科学方法”或“假设验证”,那是因为从根本上而言,它们是相通的。但由于数学模型很难完全捕获社会现象(比如商业)的总体性,因此,直觉/经验/判断将始终发挥重要作用,填补数学模型的空白。我们必须对“科学方法”进行修改,使其适应一个直觉与判断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

那么,什么可以改变你的想法?(财富中文网)

译者:刘进龙/汪皓

审校:任文科


相关文章

  • 醒醒吧-90后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自我麻痹"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主题下,大学生创业者日益涌现.根据麦可思调查研究,2016年毕业生大学自主创业比例达到3%,约有22.7万人.其中从事科技和互联网创业的占到3成以上,但3年后存活下来的不到1%. 调查显示有54%的科技和互联网行业的 ...查看


  • 聚焦银行中间业务转型
  •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解除对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的保护,使银行的利率决策权逐渐加大,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的判断来调节利率水平. ...查看


  • 论金融机构风险的类型与构成因素
  • 作者:李诗白刘金章 现代财经 1999年03期 所谓金融机构风险,是指在金融市场上由于各类机构投资者自身控制与管理上的原因,导致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出现巨额的或不能承受的损失.90年代中期,国际金融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便是少数银行.跨 ...查看


  •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易云英 刘 畅 郭 敏 摘 要: 金融创新作为现代银行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本文在总结近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七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 ...查看


  • 消费社会的文学现象
  • 作者:张永清 文艺报 2003年11期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降,随着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后,人们惊呼文学处于边缘化状态:进入90年代后,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确立,文学市场化.商业化特征的凸现,人们又一次断言,文学边 ...查看


  • 新时期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方法
  •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方面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紧紧把握二者的协同性就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二者在协调配 ...查看


  • 调味料市场营销现状及营销策略探讨
  • 调味料市场营销现状及营销策略探讨的调查报告 "民以食为天"应该是对食品的最好评价,"食以味在先"由此 可见调味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油.盐.酱.醋等调味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物质,随着人们 ...查看


  • 反商业贿赂最新心得体会
  • 精选范文:反商业贿赂最新心得体会(共2篇)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贿赂的存在及其蔓延, 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碍了公平竞争,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毒化了社会风气,滋生了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一大 ...查看


  •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分类与分流_钱津
  •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 经济纵横·2016年第1期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分类与分流 钱 津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摘要:由于缺少应有的理论指导,到目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