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的诗情.画意和禅趣

王维诗歌的诗情、画意和禅趣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他睿智早慧,十五岁离家游学长安、洛阳,十七岁即写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样名烁千古的篇章。王维曾一度刻意功名,追求进取,其边塞类诗作大多洋溢着青春活力和壮志雄心。然而,宦途的坎坷波折又使他深感现实残酷,世态炎凉,一生几度隐居,诗作笔锋更多地转向现实。加之王维崇尚佛学,广交僧侣,

一、诗中有情

王维是个重情谊且善写情的人。在其诗作中,生活小品和赠别之作甚多,内容多述及相思别离和朋友间关怀、慰勉之情,在数量上几乎与其山水田园诗平分秋色。而他写景之时,也往往是为了寓情。在《淇上送赵仙舟》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才逢又别,倍感黯然神伤。

在王维的诗歌中,有不少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且往往显得自然流畅,蕴藉含蓄。如《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曾被后人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此诗用口语化问答,却也言浅意深,余味不绝。朋友言称不得意,诗人坚决支持其归隐--

王维写情之妙处,还在于对现实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写中,蕴含深沉婉约的绵绵情思。其《相思》一篇,托小小红豆,咏相思情愫,堪称陶醉千古相思心的经典之作。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先是用平直的话语写出了节日思亲的大众感受--

王维写情,又多见隐喻比兴。上述数诗,已可略见其风。又如《杂诗三首》: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全篇不著

王维歌咏从军、边塞等内容的诗篇,也同样善于写情。在这类诗作中,刻画出诸如将军、战士、豪侠等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并通过写人,抒发了诗人自己的豪情壮志。如《观猎》通过日常的狩猎活动来刻画将军的精神面貌: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其中

二、诗中有画

古语有云:

王维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中流光音色浑然一体--山泉叮咚映照明月无声,莲叶沙沙点缀着浣纱女的软语轻笑,每一句都是一幅鲜活流畅、富有生气的图画,毫不夸张地说,通篇就是一部充满诗意的风光影片。 王维诗中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个性特征,这一点,完全可以在他对夕阳、明月、空山、深林、清泉、远村、白云、孤烟等景物的渲染中感受得到,如《竹里馆》云: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藉竹林、明月寓情,王维道出了一个隐者的孤寂悲愤。

在诗人笔下,点睛之笔的妙用、虚实浓淡的构架、气韵渲染的铺排,都有其独到之处。其《鸟鸣涧》云: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全篇虚实变幻,开阖大气。终南山的奇峰广脉、深壑云烟,因此诗而显得神韵流转,读之如身临其境,牵人荡气回肠。

神韵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

摩诘诗到神境处,真是景即意、意即景,不造境而景得,不说意而意完

三、诗中有禅

王维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

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

这是诗人最早谈到个人佛教信仰的作品,

王维对奸臣专政的黑暗政治颇感不满,不愿同流合污,加上宦途受挫,于是产生了逃避现实的想法,企图走隐遁的道路。然而,他又不甘心过清贫的日子,在隐逸的同时幻想着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如是睹阴界,何方臵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此诗大意是说,一旦滋生微小的尘念,便忽然感到生命的短促有如朝露,觉得世上难以容身。然而只是洗濯邪恶之心并不能从生死中解脱出来,在

莫惊宠辱空忧喜,莫计恩仇浪苦辛。

黄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

上诗,可品出佛家的

诗中寄寓禅意,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中也多有表现。如《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关于此诗的禅意,陈仲奇先生曾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

王维诗歌多具清淡自然之风而又意境深远,其以动写静、以静寓禅的高超手法,为历代诗评家所赞赏。从他那清新淡雅的诗作当中,不难感受到诗人那颗淡泊、平和、恬静的心。每阅其卷,都仿佛是诗人带着我们在空山赏月、在远村小憩、到溪畔汲泉、于窗前看花......览诗如赏画,阅文如读禅,投身于诗人为我们创造的空灵境界中,尘世的纷纷扰扰、物欲浮躁都渐渐挥散,真的是身世两忘,万念俱寂了。

参考文献:

(1)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

(2)《唐诗归》卷八,转引自陈铁民《王维新论》

(3)张谦宜《纟见斋诗谈》卷五

(4)王夫之评语,转引自葛杰《王维孟浩然诗选注》

(5)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转引自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

(6)《唐诗选脉通评林》转引自葛杰《王维孟浩然诗选注》

(7)《旧唐书〃王维传》

(8)《因花悟道物我两忘》

(9)转引自《关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和思想价值》

王维诗歌的诗情、画意和禅趣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他睿智早慧,十五岁离家游学长安、洛阳,十七岁即写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样名烁千古的篇章。王维曾一度刻意功名,追求进取,其边塞类诗作大多洋溢着青春活力和壮志雄心。然而,宦途的坎坷波折又使他深感现实残酷,世态炎凉,一生几度隐居,诗作笔锋更多地转向现实。加之王维崇尚佛学,广交僧侣,

一、诗中有情

王维是个重情谊且善写情的人。在其诗作中,生活小品和赠别之作甚多,内容多述及相思别离和朋友间关怀、慰勉之情,在数量上几乎与其山水田园诗平分秋色。而他写景之时,也往往是为了寓情。在《淇上送赵仙舟》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才逢又别,倍感黯然神伤。

在王维的诗歌中,有不少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且往往显得自然流畅,蕴藉含蓄。如《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曾被后人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此诗用口语化问答,却也言浅意深,余味不绝。朋友言称不得意,诗人坚决支持其归隐--

王维写情之妙处,还在于对现实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写中,蕴含深沉婉约的绵绵情思。其《相思》一篇,托小小红豆,咏相思情愫,堪称陶醉千古相思心的经典之作。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先是用平直的话语写出了节日思亲的大众感受--

王维写情,又多见隐喻比兴。上述数诗,已可略见其风。又如《杂诗三首》: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全篇不著

王维歌咏从军、边塞等内容的诗篇,也同样善于写情。在这类诗作中,刻画出诸如将军、战士、豪侠等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并通过写人,抒发了诗人自己的豪情壮志。如《观猎》通过日常的狩猎活动来刻画将军的精神面貌: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其中

二、诗中有画

古语有云:

王维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中流光音色浑然一体--山泉叮咚映照明月无声,莲叶沙沙点缀着浣纱女的软语轻笑,每一句都是一幅鲜活流畅、富有生气的图画,毫不夸张地说,通篇就是一部充满诗意的风光影片。 王维诗中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个性特征,这一点,完全可以在他对夕阳、明月、空山、深林、清泉、远村、白云、孤烟等景物的渲染中感受得到,如《竹里馆》云: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藉竹林、明月寓情,王维道出了一个隐者的孤寂悲愤。

在诗人笔下,点睛之笔的妙用、虚实浓淡的构架、气韵渲染的铺排,都有其独到之处。其《鸟鸣涧》云: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全篇虚实变幻,开阖大气。终南山的奇峰广脉、深壑云烟,因此诗而显得神韵流转,读之如身临其境,牵人荡气回肠。

神韵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

摩诘诗到神境处,真是景即意、意即景,不造境而景得,不说意而意完

三、诗中有禅

王维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

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

这是诗人最早谈到个人佛教信仰的作品,

王维对奸臣专政的黑暗政治颇感不满,不愿同流合污,加上宦途受挫,于是产生了逃避现实的想法,企图走隐遁的道路。然而,他又不甘心过清贫的日子,在隐逸的同时幻想着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如是睹阴界,何方臵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此诗大意是说,一旦滋生微小的尘念,便忽然感到生命的短促有如朝露,觉得世上难以容身。然而只是洗濯邪恶之心并不能从生死中解脱出来,在

莫惊宠辱空忧喜,莫计恩仇浪苦辛。

黄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

上诗,可品出佛家的

诗中寄寓禅意,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中也多有表现。如《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关于此诗的禅意,陈仲奇先生曾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

王维诗歌多具清淡自然之风而又意境深远,其以动写静、以静寓禅的高超手法,为历代诗评家所赞赏。从他那清新淡雅的诗作当中,不难感受到诗人那颗淡泊、平和、恬静的心。每阅其卷,都仿佛是诗人带着我们在空山赏月、在远村小憩、到溪畔汲泉、于窗前看花......览诗如赏画,阅文如读禅,投身于诗人为我们创造的空灵境界中,尘世的纷纷扰扰、物欲浮躁都渐渐挥散,真的是身世两忘,万念俱寂了。

参考文献:

(1)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

(2)《唐诗归》卷八,转引自陈铁民《王维新论》

(3)张谦宜《纟见斋诗谈》卷五

(4)王夫之评语,转引自葛杰《王维孟浩然诗选注》

(5)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转引自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

(6)《唐诗选脉通评林》转引自葛杰《王维孟浩然诗选注》

(7)《旧唐书〃王维传》

(8)《因花悟道物我两忘》

(9)转引自《关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和思想价值》


相关文章

  • 山水与诗歌
  • 山水与诗歌 山水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解之源.山水养育了文化,文化增添了山水的灵性.没有山水的养育,文化便缺少了根基与源泉:没有文化的滋润,山水便缺少了精神和韵味.山水与文化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诗文使山水变得灵气飞动,绘画使山水变得形象传神,宗 ...查看


  •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画意
  • 第22卷第1期2008年2月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Da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01.22NO.1Feb.2008 孟浩然山水田园俦中的画意 马莉英 (湘南学院中 ...查看


  • 浅论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 [摘 要]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诗歌分前后期.前期创作显得蓬勃遒劲,振奋昂扬,笔锋犀利,语言铿锵,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形成雄浑壮阔的诗境,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后期是他艺术上的成熟期,他以娴熟的艺术手法,以精工典雅的辞章 ...查看


  • 诗中有画意更深
  • 诗中有画意更深 葛黎明 (河南商丘476100) 唐代诗人王维用画家的眼光.技法来观察.捕捉.表现大自然的气象万千风云变化,摘要: 诗和画的融会贯通就形成了王维山水诗的独特艺术风格. 关键词:色彩美.构图美.意境美绘画美.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 ...查看


  • 唐诗五首--[山居秋暝〉学案
  • 唐诗五首--<山居秋暝〉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格律. 2.体会每首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3.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了解每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 ...查看


  •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色
  • 浓浓禅意 宋代文学评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 ...查看


  • 试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 试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1)王维.孟浩然都以写自然山水而齐名.孟浩然生卒年均早于王维,但成名却在王维之后. (2)王.孟年轻时,均有建功立业以扬名不朽的思想,中年以后,均以山水田园诗名世.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他的诗境是& ...查看


  • 李白山水诗
  • <论李白诗歌中的山水意象>的文献综述 摘要: 李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并不陌生,我们读着他的诗长大,他那不平凡的 经历给后代留下了深深的疑问与探秘.北宋郭熙曾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而古希腊诗人西摩尼 ...查看


  • 重阳节手抄报: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株儒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注释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