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

***第30卷第5期

Vol.30No.5

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10月

Oct.2010

JournalofSuihuaUniversity

也谈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

陈大远

(哈尔滨师范大学

王玉珍王义祥

150025)

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刘备之得诸葛亮如鱼得水,在《隆中对》战略思想指引下,刘备联吴抗曹,西取益州,建立蜀汉,以诸葛亮为丞相,临

终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人和衷共济,为后世的君臣关系树立了楷模,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任何怀疑二人鱼水关系的看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关键词:刘备;诸葛亮;鱼水关系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99(2010)05-0085-02

关于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本来是一个早有定论的问题。刘备自己曾经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1](P913)陈寿也说过:“及其举国托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2](P892)

法取得益州而又失去了荆州,刘备将重新陷于“东奔西走恨无家”的狼狈处境。为了确保荆州万无一失,刘备不但留下了诸葛亮,还留下了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只带去了法正和庞统西进益州。及至庞统在围攻雒县的战斗中中箭身亡,荆州形势渐趋稳定而成都又志在必得,刘备才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入川,终于一举拿下了成都,占领了整个益州,从而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基础。从刘备在西进益州前后的战略安排中,我们看到了刘备对荆州的重视和对诸葛亮的倚重。这种安排,恰巧说明刘备和诸葛亮关系非同一般。

第二,天行健认为“夺取汉中的战争,以法正为谋士,诸葛亮却留在后方做后勤工作”,这也是刘备与诸葛亮并非鱼水关系的一条重要证据。在我看来,刘备攻下成都后,以“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2](P882),自此以后,“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1](P916),恰巧说明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与倚重,好比刘邦与项羽争天下,将萧何留在关中,既保证了后方根据地的巩固,又保证了前线的兵员与粮草的供应,实在是英明不过的安排,怎能以此作为刘备与诸葛亮并非是鱼水关系的证据呢?由于《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而故意贬低刘备,使有些读者误认为刘备在军事上一无所长,凡事必须依赖诸葛亮出谋划策,一旦刘备在大的军事行动中不把诸葛亮带在身边,就是对诸葛亮的不信任,这实在是一种

也就是说,刘备与诸葛亮之间是鱼水关

系,是古今君臣关系的楷模。然而,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怀疑,如天行健在其所著《正品三国》中专列一条,论证刘备与诸葛亮并非是鱼水关系,只不过夷陵之战后有了微妙的变化,并列出了四条论据。自己的看法。

第一,天行健认为“赤壁之战后,刘备西进益州,并没有把诸葛亮带在身边,而是带去了法正和庞统作为主要谋士。后期才调诸葛亮率兵入川,和刘备在成都城下会师,这时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参谋作用”(见天行健在其所著《正品三国》,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凡是引天行健的观点均出自此书,不再另行注明),这是刘备与诸葛亮并非鱼水关系的一条重要证据。岂不知,这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密切的表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赤壁之战后,刘备好不容易得到了荆州这样一块落脚之地,立足未稳,必须保证荆州万无一失,以作为西进益州的根据地。而当时,刘备集团与东吴已经由赤壁之战中的合作关系变成了争夺关系,孙权虎视眈眈,时刻想夺回荆州。而刘备西取益州并无多少胜算,一旦无

[3](P211-212)

笔者对天行健的观点不敢苟同,特提出

*[收稿日期]2010-05-22

**[作者简介]陈大远(1979—),女,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0552104)成果。

85

误解。

第三,天行健认为“刘备非常信任关羽,把镇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了他,终于导致了惨败的结局。如果当时刘备调关羽入川,而把诸葛亮和赵云留在荆州,后果可能不会如此”,这也是刘备与诸葛亮并非鱼水关系的一条重要证据。其实,这涉及到镇守荆州和西进益州哪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当刘备刚入川时,能否取得益州尚未可知,为了保住荆州这块唯一的根据地,刘备必须依赖诸葛亮来镇守荆州,而当荆州形势稳定下来而益州的战事吃紧,夺取益州变得比镇守荆州更重要时,刘备又马上调诸葛亮入川,这些都只能说明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与倚重,证明二人的确是鱼水关系。刘备固然信任关羽,但在刘备集团中,关羽只是一介武夫,可以镇守一方,却难以担当统领全局的重任。试问,如果留下诸葛亮镇守荆州,关羽能胜任蜀汉丞相的重任吗?

第四,天行健认为“关羽失荆州后,刘备大举伐吴,也没有把诸葛亮带在身边,似乎也没有理会他的意见。所以在火烧连营、一败涂地之后,诸葛亮感叹地说:若是法正活着就好了。足见刘备和法正的关系才称得起是言听计从,诸葛亮算了什么?”关于刘备伐吴,没有把诸葛亮带在身边的问题,我们想这和刘备取汉中没有把诸葛亮带在身边,而是让他“镇守成都,足兵足食”道理是一样的。至于刘备伐吴,似乎也没有理会诸葛亮的意见的问题,我们认为根据诸葛亮一贯的战略思想,他是不赞成伐吴的,但是,刘备在盛怒之下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去,即使法正在世,也未必阻止得了,诸葛亮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裴松之在这段话下注曰:“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4](P962)据此看来,是法正善于劝谏而诸葛亮自叹弗如,并不能证明刘备与法正关系密切的程度超过了诸葛亮,说“刘备和法正的关系才称得起是言听计从,诸葛亮算了什么?”是毫无道理的!

综上所述,否认刘备与诸葛亮是鱼水关系的“论据”是站不住脚的。我们说,刘备与诸葛亮是鱼水关系,是古今君臣关系的楷模,基于以下的事实:

第一,刘备未得到诸葛亮之前缺乏明确的战略思想和远大的战略目标,辗转流离,到处碰壁,得到诸葛亮、听了诸葛亮的《隆中对》以后,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有了明确的战略思想和远大的战略目标,和诸葛亮的关系也“情好日密”,以至于引起关羽、张飞的不满。要知道刘备原来与关、张二人是“寝则

同床,恩若兄弟”[5](P939)。现在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超过了与关、张的关系,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是对两人鱼水关系的明确认识,也是为后来的实践所证明了的。

第二,刘备败于长坂坡,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东吴,促成了孙刘联合,借助东吴的力量,一举击溃了曹操的进攻,使刘备转危为安。以后刘备西进益州基本上是落实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方针。史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1](P916)。可以说,诸葛亮在刘备创立基业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而使二人的关系愈益亲密。

第三,章武元年夏四月,刘备即皇帝位,以诸葛亮为丞相。我们知道,丞相为帝王的辅佐,其权力仅次于皇帝。每当说到太平治世,总是以明君善于择相、贤相能竭诚事君,作为主要因素。而明君择相除了因才器使外,总是选择与自己关系最为密切的大臣任用之,这是不言而喻的。刘备做了皇帝而以诸葛亮为丞相,这是二人鱼水关系最有力的证明。

第四,章武三年春,刘备在永安病重,托孤于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1](P918)。虽然后世学者对刘备托孤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认为陈寿所说“及其举国托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刘备临终托孤於诸葛亮,充分说明其对诸葛亮的信任,也是二人亲密无间的鱼水关系的最好说明。

总之,由于刘备是一代英主,诸葛亮是一代贤臣,圣贤相逢,如鱼得水,彼此融合无间,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终于创立了蜀汉大业,期间,在东吴袭取荆州后是否伐吴的问题上,二人也产生过不同意见,但刘备很快就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临终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人和衷共济,为后世的君臣关系树立了楷模,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任何怀疑二人鱼水关系的看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2]陈寿.三国志·先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3]天行健.正品三国[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2006.[4]陈寿.三国志·庞统法正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5]陈寿.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责任编辑

高文利]

86

***第30卷第5期

Vol.30No.5

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10月

Oct.2010

JournalofSuihuaUniversity

也谈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

陈大远

(哈尔滨师范大学

王玉珍王义祥

150025)

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刘备之得诸葛亮如鱼得水,在《隆中对》战略思想指引下,刘备联吴抗曹,西取益州,建立蜀汉,以诸葛亮为丞相,临

终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人和衷共济,为后世的君臣关系树立了楷模,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任何怀疑二人鱼水关系的看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关键词:刘备;诸葛亮;鱼水关系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99(2010)05-0085-02

关于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本来是一个早有定论的问题。刘备自己曾经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1](P913)陈寿也说过:“及其举国托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2](P892)

法取得益州而又失去了荆州,刘备将重新陷于“东奔西走恨无家”的狼狈处境。为了确保荆州万无一失,刘备不但留下了诸葛亮,还留下了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只带去了法正和庞统西进益州。及至庞统在围攻雒县的战斗中中箭身亡,荆州形势渐趋稳定而成都又志在必得,刘备才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入川,终于一举拿下了成都,占领了整个益州,从而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基础。从刘备在西进益州前后的战略安排中,我们看到了刘备对荆州的重视和对诸葛亮的倚重。这种安排,恰巧说明刘备和诸葛亮关系非同一般。

第二,天行健认为“夺取汉中的战争,以法正为谋士,诸葛亮却留在后方做后勤工作”,这也是刘备与诸葛亮并非鱼水关系的一条重要证据。在我看来,刘备攻下成都后,以“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2](P882),自此以后,“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1](P916),恰巧说明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与倚重,好比刘邦与项羽争天下,将萧何留在关中,既保证了后方根据地的巩固,又保证了前线的兵员与粮草的供应,实在是英明不过的安排,怎能以此作为刘备与诸葛亮并非是鱼水关系的证据呢?由于《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而故意贬低刘备,使有些读者误认为刘备在军事上一无所长,凡事必须依赖诸葛亮出谋划策,一旦刘备在大的军事行动中不把诸葛亮带在身边,就是对诸葛亮的不信任,这实在是一种

也就是说,刘备与诸葛亮之间是鱼水关

系,是古今君臣关系的楷模。然而,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怀疑,如天行健在其所著《正品三国》中专列一条,论证刘备与诸葛亮并非是鱼水关系,只不过夷陵之战后有了微妙的变化,并列出了四条论据。自己的看法。

第一,天行健认为“赤壁之战后,刘备西进益州,并没有把诸葛亮带在身边,而是带去了法正和庞统作为主要谋士。后期才调诸葛亮率兵入川,和刘备在成都城下会师,这时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参谋作用”(见天行健在其所著《正品三国》,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凡是引天行健的观点均出自此书,不再另行注明),这是刘备与诸葛亮并非鱼水关系的一条重要证据。岂不知,这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密切的表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赤壁之战后,刘备好不容易得到了荆州这样一块落脚之地,立足未稳,必须保证荆州万无一失,以作为西进益州的根据地。而当时,刘备集团与东吴已经由赤壁之战中的合作关系变成了争夺关系,孙权虎视眈眈,时刻想夺回荆州。而刘备西取益州并无多少胜算,一旦无

[3](P211-212)

笔者对天行健的观点不敢苟同,特提出

*[收稿日期]2010-05-22

**[作者简介]陈大远(1979—),女,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0552104)成果。

85

误解。

第三,天行健认为“刘备非常信任关羽,把镇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了他,终于导致了惨败的结局。如果当时刘备调关羽入川,而把诸葛亮和赵云留在荆州,后果可能不会如此”,这也是刘备与诸葛亮并非鱼水关系的一条重要证据。其实,这涉及到镇守荆州和西进益州哪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当刘备刚入川时,能否取得益州尚未可知,为了保住荆州这块唯一的根据地,刘备必须依赖诸葛亮来镇守荆州,而当荆州形势稳定下来而益州的战事吃紧,夺取益州变得比镇守荆州更重要时,刘备又马上调诸葛亮入川,这些都只能说明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与倚重,证明二人的确是鱼水关系。刘备固然信任关羽,但在刘备集团中,关羽只是一介武夫,可以镇守一方,却难以担当统领全局的重任。试问,如果留下诸葛亮镇守荆州,关羽能胜任蜀汉丞相的重任吗?

第四,天行健认为“关羽失荆州后,刘备大举伐吴,也没有把诸葛亮带在身边,似乎也没有理会他的意见。所以在火烧连营、一败涂地之后,诸葛亮感叹地说:若是法正活着就好了。足见刘备和法正的关系才称得起是言听计从,诸葛亮算了什么?”关于刘备伐吴,没有把诸葛亮带在身边的问题,我们想这和刘备取汉中没有把诸葛亮带在身边,而是让他“镇守成都,足兵足食”道理是一样的。至于刘备伐吴,似乎也没有理会诸葛亮的意见的问题,我们认为根据诸葛亮一贯的战略思想,他是不赞成伐吴的,但是,刘备在盛怒之下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去,即使法正在世,也未必阻止得了,诸葛亮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裴松之在这段话下注曰:“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4](P962)据此看来,是法正善于劝谏而诸葛亮自叹弗如,并不能证明刘备与法正关系密切的程度超过了诸葛亮,说“刘备和法正的关系才称得起是言听计从,诸葛亮算了什么?”是毫无道理的!

综上所述,否认刘备与诸葛亮是鱼水关系的“论据”是站不住脚的。我们说,刘备与诸葛亮是鱼水关系,是古今君臣关系的楷模,基于以下的事实:

第一,刘备未得到诸葛亮之前缺乏明确的战略思想和远大的战略目标,辗转流离,到处碰壁,得到诸葛亮、听了诸葛亮的《隆中对》以后,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有了明确的战略思想和远大的战略目标,和诸葛亮的关系也“情好日密”,以至于引起关羽、张飞的不满。要知道刘备原来与关、张二人是“寝则

同床,恩若兄弟”[5](P939)。现在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超过了与关、张的关系,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是对两人鱼水关系的明确认识,也是为后来的实践所证明了的。

第二,刘备败于长坂坡,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东吴,促成了孙刘联合,借助东吴的力量,一举击溃了曹操的进攻,使刘备转危为安。以后刘备西进益州基本上是落实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方针。史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1](P916)。可以说,诸葛亮在刘备创立基业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而使二人的关系愈益亲密。

第三,章武元年夏四月,刘备即皇帝位,以诸葛亮为丞相。我们知道,丞相为帝王的辅佐,其权力仅次于皇帝。每当说到太平治世,总是以明君善于择相、贤相能竭诚事君,作为主要因素。而明君择相除了因才器使外,总是选择与自己关系最为密切的大臣任用之,这是不言而喻的。刘备做了皇帝而以诸葛亮为丞相,这是二人鱼水关系最有力的证明。

第四,章武三年春,刘备在永安病重,托孤于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1](P918)。虽然后世学者对刘备托孤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认为陈寿所说“及其举国托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刘备临终托孤於诸葛亮,充分说明其对诸葛亮的信任,也是二人亲密无间的鱼水关系的最好说明。

总之,由于刘备是一代英主,诸葛亮是一代贤臣,圣贤相逢,如鱼得水,彼此融合无间,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终于创立了蜀汉大业,期间,在东吴袭取荆州后是否伐吴的问题上,二人也产生过不同意见,但刘备很快就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临终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人和衷共济,为后世的君臣关系树立了楷模,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任何怀疑二人鱼水关系的看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2]陈寿.三国志·先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3]天行健.正品三国[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2006.[4]陈寿.三国志·庞统法正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5]陈寿.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责任编辑

高文利]

86


相关文章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刘备故意下的套?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刘备故意下的套? 中新网11月27日电 近期,学者汪宏华在北京大学等高校巡讲时指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刘.关.张三位同国异姓的兄弟之外,还对应存在诸葛四位能力更强大,思想更先进的同姓 ...查看


  • 诸葛亮_周瑜_司马懿与君主的关系及其才智的发挥_曾良
  • 第15卷第1期 (2000) 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NEIJIANGTEACHERSCOLLEGE NO111Vol115 (2000) 诸葛亮.周瑜.司马懿与君主 的关系及其才智的发挥 曾 良12 四川内江 6410 ...查看


  • 诸葛亮_周瑜_司马懿与君主的关系及其才智的发挥
  • 第15卷第1期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1.Vol.15 (2000)JOURNALOFNEIJIANGTEACHERSCOLLEGE(2000) 诸葛亮.周瑜.司马懿与君主 的关系及其才智的发挥 曾 良 陈让先12 (1.内江师范高等 ...查看


  •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摘 要 三国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无数卓越人物在这个舞台上逞才驰智,创功立业.其中的刘备以仁义著于天下,这与作者罗贯中思想中根深蒂固的" 拥刘贬曹" 立场密不可分. 作者笔下的他 ...查看


  • [三顾茅庐]教案
  •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一个经典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默写本,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上一课的学习情况. 1.请写出故事的名字.(<三顾茅庐>) 2.请写出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刘备 诸葛亮 ...查看


  • 三国众谋士
  • <破解赤壁之战三方谋士的攻守同盟! 作者:汪宏华 编者按:今年上半年中国网发表了学者汪宏华在北师大等高校的演讲稿--<破解之"三国五方"结构>.<诸葛亮再度显圣 展示时空三层次的美>,顿时引 ...查看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与反思
  • 教材分析: 课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会"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 ...查看


  • 也说-三顾茅庐-中的-礼贤下士-与-平等
  • 中擎语文教雩2016.2 也说"三顾茅庐"中的"礼贤下士"与"平等" <"三顾茅庐"里读不出"平等">④(下称"谭文")一文,对<三 ...查看


  • 浅论[三国演义]的悲剧性
  • 浅论<三国演义>的悲剧性 --以蜀汉主要人物为例 作 者:冯 盼 指导老师:周全田 摘要:<三国演义>中蜀汉集团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刘备.关羽,各自演绎出人生的命运悲剧.追溯其悲剧之因,既有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也有人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