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建筑现象及其意义

ISSUE 4 AUG.2011/INTERIOR DESIGN / 14

锥形建筑现象及其意义

The Cone-shaped Building and Its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李啸川,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李啸川 LI Xiaochuan

摘 要:当前国际上出现的锥形建筑现象,是一批新兴建筑师创新性解决当前主流城市问题的产物。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建筑案例,论述了锥形建筑在物质能源、气候环境、城市空间景观等方面的积极意义,探索锥形建筑现象的本质,希望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课题有所补充。关键词:锥形建筑,能源和物质生产,气候环境,空间景观,城市,生态

Abstract: The cone-shaped building, which appears in the world recently, is innovative solutions proposed by a group of outstanding architects for the current mainstream urban problems. By analyzing these architectural ca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itive aspects of cone-shaped building including the energy and material production, climate, urban space and landscape, exploring the essence of the phenomenon of cone-shaped building, and hoping it is helpful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ecological urban development.Keywords: Cone-shaped Building, Energy and Material Production, Climate, Space and Landscape, Urban, Ecology

1. 关于锥形建筑

锥形建筑的原型其实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文明的金字塔。金子塔建筑是锥形建筑的高度抽象和简化的形式,但绝对不是锥形建筑的全部。近年来, 国外建筑师设计出不少的锥形建筑。这些建筑立面或倾斜或退台,形似锥体,如BIG 事务所在丹麦的“Little Denmark ”城市超级综合体以及“Faste Batteri”

城市综合体项目, 以及MVRDV 最近的名叫“China Hills:version of future city”的概念展示方案。它们都是这些建筑师创新性的解决城市问题或者设想未来城市发展图景的优

秀产物,尽管有些设计还是概念方案或者还是一个乌托邦的设想。

2. 锥形建筑现象

锥形建筑快速涌现是为了解决城市快速大量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城市的快速大量发展给自然带来的是巨大的能源和物质消耗,大量的土地和自然环境消失、拥堵的交通、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自然采光通风日照不好的居住环境和缺失的公共空间和景观。因此,根据各个锥形建筑设计所针对的不同问题,笔者将锥形建筑进行分类,分别选取典型案例来论述锥形建筑在物质能源生产、气候环境、城市空间景观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2.1 针对能源和物质生产问题的锥形建筑2.1.1 案例:“小丹麦”城市综合体(Little Denmark )

锥形体量的斜面具有较大的对空面积,是为了最大化获取太阳能的一种优化建筑形式。 仔细分析,我们不难知道:在相同面积、相同的太阳光线角度情况下,倾斜立面比竖直立面能够接收更多的光通量和光辐射。因此,为了优化太阳能利用,BIG 事务所设计的“小丹麦”城市综合体根据哥本哈根的太阳辐射与方位角的关系图表,得出不同方位朝向的建筑立面的倾斜角度:朝南立面,由于太阳的高度角较高,倾斜角度设计为45度;东西朝向的立面由于太阳高度角的降低,倾斜角度随之增大,变得相对“垂直”一些;北面由于没有阳光,因此采用完全垂直的立面(图1-3) 。通过锥体之间的阴影分析,去除会被阴影遮挡的部分表面,其余的表面就是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理想位置(图4) 。在实现了能源生产的同时,BIG 还探索了能源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最终的方案由六个锥体构成,分别为一个混合了图书馆和停车场的锥体;一个温室住宅锥体;一个氢燃料汽车的补给锥体;一个植物根系锥体;一个拥有工作和居住混

2011年第4期 / 室内设计 / 15

合功能的锥体;一个带泳池的酒店和超市锥体。

一方面,太阳能带来的电力用于氢气工厂生产H 2,其副产品是O 2和热量,热量可以用于加热生活用水。另一方面,收集的雨水可以转化成大部分的生活用水。生活废水和人的粪肥一起进入沼气池,沼气池产生电力用于日常生活,将粪肥转变成肥沃的土壤,同时排出多余的废水。这些废水通过植物根系净化,回到氢气工厂产生氢气。再一方面,垃圾焚烧场将生活垃圾焚烧,排出的CO 2被绿色植物吸收,而产生的电力供给大型超市,超市的废热又可以加热公共泳池。最后,汽车使用氢气工厂生产的H 2,排出的产物是水,这些水有一部分又转变成收集的雨水。

2.1.2 案例:中国山概念展示方案(China Hills :version of future city)

随着中国经济近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说的上是剧烈的。城市人口的骤然增加,给我国的土地使用带来很大的压力。MVRDV 事务所最近的关于未来中国城市概念设计China Hill (图5),就是对这一问题的积极思考。将农业生产和能源制造功能同城市建筑相结合,既能减少城市土地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城市本身也扮演了生产者的角色。城市China Hill项目中的锥形体量推导过程十分简单:首先,低矮建筑体系的表面覆盖着农业和自然绿地。然后运用自然地壳互相挤压造山的原理,将这两层表面向上挤压,直到500m 的高度。这时相比之前,容纳同样的人口,城市占用的土地急剧减少。MVRDV 设计在1km ×1km ×0.5km 的空间内,容纳100,000居住人口。MVRDV 计算,按照这个密度,中国的城市建设可用土地刚好可以容纳中国的人口(图6、7) 。

2.2 针对气候环境问题的锥形建筑 2.2.1 案例:互惠城市(Recipro city)互惠城市方案旨在研究一种城市建筑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发展成为通用的原则推行,优化城市各个单位之间的太阳能利用、自然采光通风等,形成良好的邻居环境,实现邻居之间的互惠。其锥形体量由太阳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确定,在使建筑容纳更多的功能和面积的同时,也保证不遮挡北面其他建筑的日照和不影响南面其他建筑足够的自然采光(图8、9) ;锥形建筑的倾斜立面可以增加日光进入室内的深度(图10) ;锥形建筑内部的功能混合布置,根据不同功能对日照采光的要求,实现最优化的配置,如需要直接日照的居住

图10

功能和只需要自然光线的办公功能;锥形体量不宜居住人的内部大进深空间被“掏空”,形成对空的中庭。通过中庭,可以实现穿堂风、热压通风等,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然光线和更好的太阳能采暖(图11、12) 。

2.2.2 案例:重庆江北CBD 新概念设计在常年静风的条件下如何更好的实现通风除湿降温,对于重庆这座城市是至关重要的。针对重庆山水城市的特点,利用自然两江的河谷风。根据重庆河谷风的走向,将风引入城市山谷。同时城市山形建筑群也回起到自然山谷的作用,形成山谷风,将热气流向上引导,带走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热量(图13、14) 。

2.3 针对城市空间景观问题的锥形建筑2.3.1 案例:Faste Batteri综合项目

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Faste Batteri综合项目是一个“城市融合”的项目(图15、16) 。首先,这个项目作为城市活动中心,使得市区内三个彼此分离的城区整合在一起;其次,这个项目融合了城市生活的各个功能,包括公寓、体育设施、办公室、商店、幼儿园、文化机构,甚至还包含了一座清真寺。这是一个高密度的开发项目,首先从密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通过测量所有周围建筑的距离,得到一个虚拟的满足建筑间距的最大建筑体量;然后根据周边的出入口要求,在用地内连接临近的出入口,将之前的建筑体量划分成一个个单独的山峰;接着在山峰的内部挖出洞穴,设置公共空间;最后形成的是一个山峰式城市空间、山谷式景观、洞穴式公共空间以及梯田式城市住宅结合的综合体(图17) 。

2.3.2 案例:重庆江北CBD 新概念设计山城重庆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人多地少”的矛盾,集约化利用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然方向。方案设计将山地城市的景观意象延伸到重庆城市核心地带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将每个“5分钟城市”设计成一个高度集约化的建筑簇群(图18) 。建筑簇群形态取“群山”

意象,图10 R eciprocity 日照优

化分析

ISSUE 4 AUG.2011/INTERIOR DESIGN / 16

“山”的最高点与高密度、

集约化的中心区相对应,形成“5分钟城市”的中心,内设轻轨车站及交通转换点,建筑高度逐渐向外围降低,形成低密度聚集区域,“山谷”

是绿色开放空间[1]。3. 锥形建筑现象的本质意义

3.1“生态系统”角度——强调城市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转变

在“小丹麦”城市综合体和中国山概念展示方案中,锥形建筑形态的背后推动力来源于对新能源和物质生产的迫切需要,来源于城市建筑有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的迫切需要。一方面,今天的城市消耗世界总能量的3/4,并且造成3/4的全球污染。如果一定要说城市在地球生态链中是什么角色的话,城市这个巨大的消费体和污染源只能被称为大地上的寄生虫,一个汲取营养和消耗能量的巨大有机体,残忍的消费者和残忍的污染者[2]。另一方面,由于拥有众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城市化,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城市对土地的侵占日益加剧,城市的发展使得耕地和其他生产用地快速减少。以上两方面逼迫城市自身必须从单一消费者向生产者的角色转变,同时城市还必须转变污染者的角色。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废物这一概念的,没有废物也就没有了污染。因此,城市必须停止当前线性的资源消耗模式,转变成循环利用的“无废”

利用模式。3.2“生态美学”角度——强调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城市生态美的创造

随着人类的发展,世界从机械时代迈向了生命时代,世界的思想也从机械时代的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逐渐转变为生命时代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锥形建筑的产生打破了以崇尚机器的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现代城市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然的存在价值。

在Faste Batteri综合项目和重庆CBD 新概念设计中,锥形建筑对自然地形(梯田、山体等)的模拟挑战了传统的城市建筑形式,突破了以往的美学标准,通过对功能和意境两方面的再现,实现“诗意的栖居”。一方面,作为被使用的建筑,锥形建筑通过锥形体量的巧妙设计,利用被动技术,满足日照、采暖、通风、遮阳、蓄水、蒸发、降温等气候调节需求,创造自然、舒适的建筑和城市环境。另一方面,作为被体验的环境,锥形建筑又满足了“天人和一”的生态美学和精神需求,实现自然融入城市,城市就是自然的生态美学境界。

3.3“生态脚印”角度——强调“紧凑,密集,混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城市的高速无序发展导致城市生态脚印的急剧扩张,不停的侵占农田、海洋和雨林,因此控制城市的生态脚印就必须限制城市的无序蔓延和对资源的浪费。紧凑密集的城市设计可以避免城市的蔓延,减少土地的占用和对自然的不断侵蚀,如在中国山概念展示方案中的超高密度设计,又如重庆CBD 新概念设计,集约化的簇群设计可以更好的鼓励绿色交通,减少交通需求、能源和污染。紧凑混合的城市设计可以增加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及污染。如在“小丹麦”城市综合体中,紧凑混合的功能布局是实现能源和物质的有效循环利用的基础之一,因为长距离的能源和物质输送会产生大量的耗损。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城市的生态意义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深入思考是当今锥形建筑现象出现的根本内因。在当今城市的快速大量发展尤其是中国巨大的城市化需求背景之下,传统的城市建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长远发展需求,锥形建筑现象的出现也许为我们展现了一条新的道路。

(本文图片除图10外,

其余均见彩页第31-33页)

参考文献:

[1] 赵万民,王纪武. 现代都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的新概念探索——重庆江北CBD 新概念设计研究解析[J].建筑学报,2008,(01):

40页[2] Richard Rogers,Philip Gumuchdjian.小小地球上的城市[M].仲德ā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7页

[3] B j a r k e I n g e l s.Ye s I s M o r e : A n Archicomic on Architectural Evolution[M].Denmark: Evergreen,2009

[4] 伊恩•伦洛克斯•麦克哈格. 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5] 黑川纪章. 共生思想[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图片来源:

图1-4、15-17:引自:http://www.big.dk图5-7:引自:http://www.archifield.net/vb/

2011年第4期 / 室内设计 / 17

showthread.php?t=6423

图8-12:引自:ht t p://ww w.low2no.org /competition/

图13、14、18:引自: 重庆大学赵万民教授学科

团队与丹麦COBE 建筑师事务所,重庆江北CBD 新概念设计

收稿日期:2011-06-05

ISSUE 4 AUG.2011/INTERIOR DESIGN / 14

锥形建筑现象及其意义

The Cone-shaped Building and Its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李啸川,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李啸川 LI Xiaochuan

摘 要:当前国际上出现的锥形建筑现象,是一批新兴建筑师创新性解决当前主流城市问题的产物。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建筑案例,论述了锥形建筑在物质能源、气候环境、城市空间景观等方面的积极意义,探索锥形建筑现象的本质,希望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课题有所补充。关键词:锥形建筑,能源和物质生产,气候环境,空间景观,城市,生态

Abstract: The cone-shaped building, which appears in the world recently, is innovative solutions proposed by a group of outstanding architects for the current mainstream urban problems. By analyzing these architectural ca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itive aspects of cone-shaped building including the energy and material production, climate, urban space and landscape, exploring the essence of the phenomenon of cone-shaped building, and hoping it is helpful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ecological urban development.Keywords: Cone-shaped Building, Energy and Material Production, Climate, Space and Landscape, Urban, Ecology

1. 关于锥形建筑

锥形建筑的原型其实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文明的金字塔。金子塔建筑是锥形建筑的高度抽象和简化的形式,但绝对不是锥形建筑的全部。近年来, 国外建筑师设计出不少的锥形建筑。这些建筑立面或倾斜或退台,形似锥体,如BIG 事务所在丹麦的“Little Denmark ”城市超级综合体以及“Faste Batteri”

城市综合体项目, 以及MVRDV 最近的名叫“China Hills:version of future city”的概念展示方案。它们都是这些建筑师创新性的解决城市问题或者设想未来城市发展图景的优

秀产物,尽管有些设计还是概念方案或者还是一个乌托邦的设想。

2. 锥形建筑现象

锥形建筑快速涌现是为了解决城市快速大量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城市的快速大量发展给自然带来的是巨大的能源和物质消耗,大量的土地和自然环境消失、拥堵的交通、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自然采光通风日照不好的居住环境和缺失的公共空间和景观。因此,根据各个锥形建筑设计所针对的不同问题,笔者将锥形建筑进行分类,分别选取典型案例来论述锥形建筑在物质能源生产、气候环境、城市空间景观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2.1 针对能源和物质生产问题的锥形建筑2.1.1 案例:“小丹麦”城市综合体(Little Denmark )

锥形体量的斜面具有较大的对空面积,是为了最大化获取太阳能的一种优化建筑形式。 仔细分析,我们不难知道:在相同面积、相同的太阳光线角度情况下,倾斜立面比竖直立面能够接收更多的光通量和光辐射。因此,为了优化太阳能利用,BIG 事务所设计的“小丹麦”城市综合体根据哥本哈根的太阳辐射与方位角的关系图表,得出不同方位朝向的建筑立面的倾斜角度:朝南立面,由于太阳的高度角较高,倾斜角度设计为45度;东西朝向的立面由于太阳高度角的降低,倾斜角度随之增大,变得相对“垂直”一些;北面由于没有阳光,因此采用完全垂直的立面(图1-3) 。通过锥体之间的阴影分析,去除会被阴影遮挡的部分表面,其余的表面就是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理想位置(图4) 。在实现了能源生产的同时,BIG 还探索了能源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最终的方案由六个锥体构成,分别为一个混合了图书馆和停车场的锥体;一个温室住宅锥体;一个氢燃料汽车的补给锥体;一个植物根系锥体;一个拥有工作和居住混

2011年第4期 / 室内设计 / 15

合功能的锥体;一个带泳池的酒店和超市锥体。

一方面,太阳能带来的电力用于氢气工厂生产H 2,其副产品是O 2和热量,热量可以用于加热生活用水。另一方面,收集的雨水可以转化成大部分的生活用水。生活废水和人的粪肥一起进入沼气池,沼气池产生电力用于日常生活,将粪肥转变成肥沃的土壤,同时排出多余的废水。这些废水通过植物根系净化,回到氢气工厂产生氢气。再一方面,垃圾焚烧场将生活垃圾焚烧,排出的CO 2被绿色植物吸收,而产生的电力供给大型超市,超市的废热又可以加热公共泳池。最后,汽车使用氢气工厂生产的H 2,排出的产物是水,这些水有一部分又转变成收集的雨水。

2.1.2 案例:中国山概念展示方案(China Hills :version of future city)

随着中国经济近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说的上是剧烈的。城市人口的骤然增加,给我国的土地使用带来很大的压力。MVRDV 事务所最近的关于未来中国城市概念设计China Hill (图5),就是对这一问题的积极思考。将农业生产和能源制造功能同城市建筑相结合,既能减少城市土地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城市本身也扮演了生产者的角色。城市China Hill项目中的锥形体量推导过程十分简单:首先,低矮建筑体系的表面覆盖着农业和自然绿地。然后运用自然地壳互相挤压造山的原理,将这两层表面向上挤压,直到500m 的高度。这时相比之前,容纳同样的人口,城市占用的土地急剧减少。MVRDV 设计在1km ×1km ×0.5km 的空间内,容纳100,000居住人口。MVRDV 计算,按照这个密度,中国的城市建设可用土地刚好可以容纳中国的人口(图6、7) 。

2.2 针对气候环境问题的锥形建筑 2.2.1 案例:互惠城市(Recipro city)互惠城市方案旨在研究一种城市建筑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发展成为通用的原则推行,优化城市各个单位之间的太阳能利用、自然采光通风等,形成良好的邻居环境,实现邻居之间的互惠。其锥形体量由太阳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确定,在使建筑容纳更多的功能和面积的同时,也保证不遮挡北面其他建筑的日照和不影响南面其他建筑足够的自然采光(图8、9) ;锥形建筑的倾斜立面可以增加日光进入室内的深度(图10) ;锥形建筑内部的功能混合布置,根据不同功能对日照采光的要求,实现最优化的配置,如需要直接日照的居住

图10

功能和只需要自然光线的办公功能;锥形体量不宜居住人的内部大进深空间被“掏空”,形成对空的中庭。通过中庭,可以实现穿堂风、热压通风等,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然光线和更好的太阳能采暖(图11、12) 。

2.2.2 案例:重庆江北CBD 新概念设计在常年静风的条件下如何更好的实现通风除湿降温,对于重庆这座城市是至关重要的。针对重庆山水城市的特点,利用自然两江的河谷风。根据重庆河谷风的走向,将风引入城市山谷。同时城市山形建筑群也回起到自然山谷的作用,形成山谷风,将热气流向上引导,带走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热量(图13、14) 。

2.3 针对城市空间景观问题的锥形建筑2.3.1 案例:Faste Batteri综合项目

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Faste Batteri综合项目是一个“城市融合”的项目(图15、16) 。首先,这个项目作为城市活动中心,使得市区内三个彼此分离的城区整合在一起;其次,这个项目融合了城市生活的各个功能,包括公寓、体育设施、办公室、商店、幼儿园、文化机构,甚至还包含了一座清真寺。这是一个高密度的开发项目,首先从密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通过测量所有周围建筑的距离,得到一个虚拟的满足建筑间距的最大建筑体量;然后根据周边的出入口要求,在用地内连接临近的出入口,将之前的建筑体量划分成一个个单独的山峰;接着在山峰的内部挖出洞穴,设置公共空间;最后形成的是一个山峰式城市空间、山谷式景观、洞穴式公共空间以及梯田式城市住宅结合的综合体(图17) 。

2.3.2 案例:重庆江北CBD 新概念设计山城重庆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人多地少”的矛盾,集约化利用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然方向。方案设计将山地城市的景观意象延伸到重庆城市核心地带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将每个“5分钟城市”设计成一个高度集约化的建筑簇群(图18) 。建筑簇群形态取“群山”

意象,图10 R eciprocity 日照优

化分析

ISSUE 4 AUG.2011/INTERIOR DESIGN / 16

“山”的最高点与高密度、

集约化的中心区相对应,形成“5分钟城市”的中心,内设轻轨车站及交通转换点,建筑高度逐渐向外围降低,形成低密度聚集区域,“山谷”

是绿色开放空间[1]。3. 锥形建筑现象的本质意义

3.1“生态系统”角度——强调城市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转变

在“小丹麦”城市综合体和中国山概念展示方案中,锥形建筑形态的背后推动力来源于对新能源和物质生产的迫切需要,来源于城市建筑有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的迫切需要。一方面,今天的城市消耗世界总能量的3/4,并且造成3/4的全球污染。如果一定要说城市在地球生态链中是什么角色的话,城市这个巨大的消费体和污染源只能被称为大地上的寄生虫,一个汲取营养和消耗能量的巨大有机体,残忍的消费者和残忍的污染者[2]。另一方面,由于拥有众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城市化,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城市对土地的侵占日益加剧,城市的发展使得耕地和其他生产用地快速减少。以上两方面逼迫城市自身必须从单一消费者向生产者的角色转变,同时城市还必须转变污染者的角色。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废物这一概念的,没有废物也就没有了污染。因此,城市必须停止当前线性的资源消耗模式,转变成循环利用的“无废”

利用模式。3.2“生态美学”角度——强调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城市生态美的创造

随着人类的发展,世界从机械时代迈向了生命时代,世界的思想也从机械时代的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逐渐转变为生命时代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锥形建筑的产生打破了以崇尚机器的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现代城市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然的存在价值。

在Faste Batteri综合项目和重庆CBD 新概念设计中,锥形建筑对自然地形(梯田、山体等)的模拟挑战了传统的城市建筑形式,突破了以往的美学标准,通过对功能和意境两方面的再现,实现“诗意的栖居”。一方面,作为被使用的建筑,锥形建筑通过锥形体量的巧妙设计,利用被动技术,满足日照、采暖、通风、遮阳、蓄水、蒸发、降温等气候调节需求,创造自然、舒适的建筑和城市环境。另一方面,作为被体验的环境,锥形建筑又满足了“天人和一”的生态美学和精神需求,实现自然融入城市,城市就是自然的生态美学境界。

3.3“生态脚印”角度——强调“紧凑,密集,混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城市的高速无序发展导致城市生态脚印的急剧扩张,不停的侵占农田、海洋和雨林,因此控制城市的生态脚印就必须限制城市的无序蔓延和对资源的浪费。紧凑密集的城市设计可以避免城市的蔓延,减少土地的占用和对自然的不断侵蚀,如在中国山概念展示方案中的超高密度设计,又如重庆CBD 新概念设计,集约化的簇群设计可以更好的鼓励绿色交通,减少交通需求、能源和污染。紧凑混合的城市设计可以增加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及污染。如在“小丹麦”城市综合体中,紧凑混合的功能布局是实现能源和物质的有效循环利用的基础之一,因为长距离的能源和物质输送会产生大量的耗损。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城市的生态意义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深入思考是当今锥形建筑现象出现的根本内因。在当今城市的快速大量发展尤其是中国巨大的城市化需求背景之下,传统的城市建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长远发展需求,锥形建筑现象的出现也许为我们展现了一条新的道路。

(本文图片除图10外,

其余均见彩页第31-33页)

参考文献:

[1] 赵万民,王纪武. 现代都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的新概念探索——重庆江北CBD 新概念设计研究解析[J].建筑学报,2008,(01):

40页[2] Richard Rogers,Philip Gumuchdjian.小小地球上的城市[M].仲德ā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7页

[3] B j a r k e I n g e l s.Ye s I s M o r e : A n Archicomic on Architectural Evolution[M].Denmark: Evergreen,2009

[4] 伊恩•伦洛克斯•麦克哈格. 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5] 黑川纪章. 共生思想[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图片来源:

图1-4、15-17:引自:http://www.big.dk图5-7:引自:http://www.archifield.net/vb/

2011年第4期 / 室内设计 / 17

showthread.php?t=6423

图8-12:引自:ht t p://ww w.low2no.org /competition/

图13、14、18:引自: 重庆大学赵万民教授学科

团队与丹麦COBE 建筑师事务所,重庆江北CBD 新概念设计

收稿日期:2011-06-05


相关文章

  • 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与张拉锚固体系
  • 浅谈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与张拉锚固体系 张志强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 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技术不同于单个构件,它是集技术先进性.综合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高效预应力结构技术,代表了现代建筑业的工业化发展方向.它与其它许多先进技术相结合,具有一 ...查看


  • 薄壁不锈钢管连接技术
  • 薄壁不锈钢管连接技术 简介: 任何一种管材的开发与推广,都应以连接技术(管件与连接方式)为基础.建筑给水薄壁不锈钢管(以下简称薄壁不锈管或不锈管),之所以能适应不同档次建筑的需要,就是因为它拥有多种型式的管件和连接方式.本文着重介绍国内外不 ...查看


  • 华裔建筑师欲建终极塔楼 500层3200米高(图)
  • 2008-04-06 11:13:19 来源: 扬子晚报 网友评论 355 条 点击查看 核心提示:美籍华裔建筑大师崔悦君正打算在人口密集的旧金山市建造一座高达3200米的"终极塔楼".这座圆锥形的塔楼将有500层高,底 ...查看


  • 不同形式软钢阻尼器的研究
  • 第30卷第1期 防灾减灾学报 Vol.30No.1Mar. 2014 2014年3月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不同形式软钢阻尼器的研究 王桂萱,孙晓艳,赵 (大连大学土木工程技 ...查看


  • 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探析
  • [摘 要]清水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较为常用的施工技术手段.在清水混凝土应用中模板工程施工处于十分重要地位,其施工质量对于清水混凝土工程整体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探讨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对于促进现代建筑面层清水混凝土施工取 ...查看


  • 小学科学目录
  • 教科版小学科学2008年上册下册教材目录 三-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2.校园的树木3.大树和小草4.水生植物5.植物的叶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7.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第二单元<动物 ...查看


  • 止水螺栓工艺方法
  • 组合式加固止水螺栓施工工法 RJGF(闽)-7-2009 完成单位: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 主要完成人:林怀志 苏俊华 陈洪 1 前言 在以往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有防水要求的钢筋混凝土墙采用传统的塑料或钢筋止水螺栓定位加固,螺栓材料无法重复利用 ...查看


  • 安全教育培训试卷问答
  • 焊工入场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卷 班组: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36%(每空1.5%) 1.焊接是借助于 原子 的结合把两个 分离 的物体联结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2.手工电弧焊接电源分 交流 和 直接 两类. 3.乙炔发生器是利用 电面 与 ...查看


  • 探讨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及方法
  • 摘要:基础工程是建筑物底层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安全及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着重探讨了建筑物浅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其方法,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旨在提高浅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