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矛盾与自我和谐

2009年3月第28卷第3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Mar.2009Vol.28No.3

论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矛盾与自我和谐

韩金华

(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哈尔滨150025)

  摘 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党中央出于战略考虑而作出的伟大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和谐社会除了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外,还应该包含人的自我和谐这一方面,毕竟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而在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已成为突出的问题,这种分裂和矛盾在我国现阶段又有其特殊表现。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面对现阶段还存在“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的现实,追究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寻求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的方式,使人的内心不断趋向完整、统一、和谐,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关键词:异化;马克思主义;自我和谐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9)03-0020-03

神世界的虚无最终导致深刻的精神危机、情感危机乃至道德危机。安东尼

吉登斯更是指出,在晚期现代性的背景下,

个人的无意义感已经成为根本性的心理问题。人成了不是自己的自己[3]。

对于人在现代社会中的这种“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一些理论家已经意识到并作出了自己独特的阐释。如马克斯

韦伯就认为,现代化是社会不断被理性化的过程,它的全部成就和问题都来自于价值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的紧张与对立。目的合理性的无限扩张使得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被淡漠了,人们的一切行动都为利益和功效所驱动,成为

[4]

“没有灵魂的专家,没有情感的享乐者”。另一位重要的

在人学理论研究当中,对于人的自我分化和矛盾的分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维度,而在现当代的时代背景下,继续思考人学研究的这一维度,又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客观地讲,自从人类自我意识产生之后,就开始出现了自我分化乃至自我矛盾,我们此处所讨论的只是这种分化和矛盾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

现代制度把人从传统与宗教的思想专制中解放出来,现代化不仅给人们带来充裕的物质享受,也带来了选择和创造的环境、能力和自由,并且通过把理性运用到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以及思想文化等领域而使社会获得了空前的进步。但现代化又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它也给人们带来生活意义和价值观念的迷失,即人的异化。简单地说,异化就是“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转过来反对主体本身”。也就是说,异化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颠倒,是人的发展的不全面以及不自由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异己力量总是在不断地被刺激、被开发,使人们日益被欲望所主宰、奴役,而被权力、金钱、名誉所异化就会失去自我。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会感到痛苦,得到满足时又会感到空虚,灵魂到处流浪而无所归依,精神也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这正像弗洛姆所说,这种异化中的人,“并不是一个创造者。他不是处在生活进程中,只是由外界的、异己的环

[2]

境所决定而被动性地活动”。事实上,人的欲望是无限

[1]

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继续了韦伯的研究,他认为现代化危机的重要表现之一是“系统对生活世界的强制”,它使得商品和权力关系成为交往的基本媒介。而法国思想家福柯则认为,人将自身当成“他者”进行驱逐必然导致一种“自我的分裂”,导致人类离自身越来越远,自我也只能依靠外在的社会机构和秩序来构成并生成自我的存在。于是,外部现实促使自我做一个非真实的“非我”,而内心的真实湮灭于对威胁的想象和对外部现实的接纳之中。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人的自我分裂也出现了新的情况。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社会,以往我们习惯的空间结构、地理结构被虚拟空间所补充。网络媒体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快捷和高速起来,我们借助网络能够参与全球范围的社会生活,文明的每一个进步都可以成为全人类的财富。然而,这种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不真实的。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一定的满足或享受,但这种满足或享受却往往

的,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满足,因而人的心灵始终躁动不安,精  收稿日期:2008-11-20

作者简介:韩金华(1977-),女,黑龙江绥化人,2007级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文化哲学研究。

—20—

是抽象的、不真实的,人们还常常通过网上生活来躲避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努力(或矛盾)。这种“网络异化”,疏离了人与现实的直接联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往,带来一种虚幻感、无常感、迷失感,从而加深了人的内心分裂。很显然,人们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产生心灵的动荡和自我的分裂、矛盾,面对多种可能的选择往往不知所措,行动也往往失去了合理的根据。

那么,如何才能使人彻底摆脱自我分裂与矛盾而达到内心的“和谐”呢?现代哲学家们对此作出了各自的回答。比如说,哈贝马斯认为出路在于将个人置于无限制的交往共同体中,个体只有在这种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才能稳定地存在下来。任何根据道德进行判断和行动的人,都必然期待在无限制的交往共同体中得到认可;任何在被认真接受的生活历史中自我实现的人,都必然期待在无限的共同体中得到承认。他说:“如果我作为一个人格获得承认,那么,我的认同,即我的自我理解,不管是作为自律行动还是作为个体存在,也才能稳定下来。”[5]

与此不同,福柯寻求自我和谐统一的路径则是:将个人的出路放在自身孤独的改造方面,将个体同社会的整合机制和交往机制分离开来,个体永远被外在的权力孤立和封闭起来。福柯于是放弃了自我意志,主张自我不需要承认,不需要和他人的交往与整合,自我依然是个孤独的单个原子

[6]

。我们认为,哈贝马斯与福柯的具有代表性

的理论,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但终究不能真正而现实地解决“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的问题。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和谐“是表示事物发展的协调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这一界定揭示了和谐是反映事物发展状态的本质内涵”,即“相异者或对立者之相济相

成的结聚”[7]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甚至认为,和谐的

最高境界是灵魂的和谐。也就是说,人的自我和谐是心与身、理智与情感、知与行乃至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济相成。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是和谐的基本层次,在更高层次上它是一种生存智慧和道德状态,是一种自由。人的内心和谐给人以宁静和归属感,但它决不是保守退避,与之相反,恰是奋发向上,是一种主动的、自由的选择,一种面向未来的创造精神。这一点恰恰是对现代化的积极方面的张扬。

在追寻人的自我和谐和消除异化的时候,我们需要求助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人的内心和谐,只有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过程中才会变成现实。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根本宗旨是要解放全人类,让每个人都能有“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其思想体系中,人内心的最佳的和谐状态具有一种终极的目标性地位。当然,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最彻底的实现,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在于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私有制的消灭”。因为只有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的前提下,才能使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达到完美的统一,人也才可

能达到圆满的自我和谐。但马克思又一再强调,不能离开人的现实关系和过程来理解人的发展问题,要用历史的原则和方法来思考,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和谐都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相对性。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不仅向我们提出了这一任务,也提供了实现的现实机缘。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正体现着对异化的克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三个方面最基本的和谐关系:一是人自身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三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在不断趋近这些基本特征所导向的目标———人的异化情况的减少———中达成的。“人的本质的发展就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一切社会关系实践的和谐发展中,并且,人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和谐统一的。”[8]

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既是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也是从操作的角度来讲可以成为克服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的基本手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实质上是人在与自然、社会和自身发生关系的实践过程中作为整体所表现出的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意识属性,人性系统就是这些属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统一体[9]。现实是自我本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任何意义上与现实的分离、分裂,最终都必然导致自我内部的分裂。因而,人不可能在封闭的精神中,而只有在与现实的统一中才能寻求自我和谐,只有在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才能实现自我和谐。

这里首先强调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灵与肉的统一,或者说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如前所述,从人自身的因素看,当今阻碍人实现自我和谐的主要是占有物质财富的贪欲。人首先是一个自然的存在物,人的自然属性的最基本表现,就是以人的生理结构为物质前提的食欲、性欲、自我保存等机能,没有这些机能人类就无法生存和繁衍后代,因而欲望对于人来说是生命的需要。恩格斯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

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10]

但人不同于动物,人有着自

己的社会本质,有自己的自我意识和精神追求,正是这种内在尺度使人有可能把自己从自我世界中提升出来,成为真正的人。人的欲望中无疑包含着正当的需要,可是欲望又不能等同于需要。人的“自然属性”中还不可避免地潜在着“贪欲”———就像恩格斯所说的,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其兽性———而自我和谐的人是身心和谐发展的,决不能听凭欲望的支配,更不能让贪欲毁灭了自己的人,这就需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用“理”来引导“欲”,来提升“欲”,使二者真正实现相生相济、和谐互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的心灵归于宁静,并进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从而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马克思深刻地指出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是只有在社会

—21—

中才能独立的动物,人的社会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并使人的生命运动升华为社会的实践活动。共同的劳动和交往把自我与他人联系起来,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人与人的其他各种社会关系,而现代性的思维方式则将个人完全“原子化”,强调单个人的绝对独立与自由,并将每个这样的“原子”放逐到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益关系场中,把自我之外的一切都当做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从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离、相互争斗乃至奴役,这不仅导致了社会危机和道德危机,也使自我的和谐成为不可能。自我是存在于各种关系中的自我,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中,一个人才能最终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只有在与他人的和谐共处中———进而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心灵和谐。正如每一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其他人的自由为前提一样,要实现自我和谐就必须以宽容、友善、诚信、公正、合作的方式对待他人,并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也只有做到自我身心的和谐,才会给他人创造一个宽容、和谐的人际环境,才能善待他人,奉献社会。

人存在于自然之中,自然环境对人来说不是一种简单的

与生态问题的深层联结,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地担负起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责任,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如果没有自我的和谐,就不会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会有人与社会的和谐,可以说,每一个体的自我身心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的基础。反过来讲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没有良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也不会有个人的自我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相辅相成的。参考文献:

[1]王若水.在哲学战线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69.

[2]弗洛姆.人的希望[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44:38.[3]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生活

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1998:9.

[4]马克斯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生

客体,而是一种包裹着人、决定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的有机系统。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样关系到人的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可以使人科学、合理地运用自身的能力,还可以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因而,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就是使人的生存系统处于有机的协调状态。相反,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造成生态危机和环境危机,就会威胁自我“和谐”。资本主义大工业和现代技术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从地球上连根拔起,资源与环境危机显示了新的以及日益增强的全球化系统的相互依赖,并且也具体地要求每一个人都来考虑个人活动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43.

[5]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213.

[6]福柯.后现代性[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7]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198.

[8]田伟宏.异化和谐———论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J].济

南大学学报,2004,14(1):4-24.

[9]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6:58.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776.

HumanSelf2contradictoryandSelf2harmonyinModernSociety

HANJin2hua

(SchoolofPoliticsandLaw,HarbinNormalUniversity,Harbin150025,China)

Abstract:TheFourthmeetingofthe16thPlenarySessionputsforward“buildingasocialistharmonioussociety”,whichisoutoftheCPCCentralCommitteetoconsiderstrategiestomakethegreatdecision2makingasanextremely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Inadditiontotherequirementsofbuildingaharmonioussocietybetweenmanandnature,people,harmonybetweenmanandsociety,itshouldalsobeincludedintheself2harmony.Afterall,theultimategoalofdevelopmentisinhumandevelopment.Therefore,itisnec2essarytobuildaharmonioussociety,weπrefacingwithatthisstage“self2contradictoryandself2split”therealityofthisphenomenon,pursuethesourceofitandseekinthecurrenthistoricalconditionsthewaytomakepeopletendtokeeptheinnerintegrity,unity,har2mony,soastopromotetherealizationofaharmonioussociety.

Keywords:alienation;Marxism;self2harmony

(责任编辑:郑龙云)

—22—

2009年3月第28卷第3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Mar.2009Vol.28No.3

论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矛盾与自我和谐

韩金华

(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哈尔滨150025)

  摘 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党中央出于战略考虑而作出的伟大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和谐社会除了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外,还应该包含人的自我和谐这一方面,毕竟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而在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已成为突出的问题,这种分裂和矛盾在我国现阶段又有其特殊表现。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面对现阶段还存在“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的现实,追究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寻求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的方式,使人的内心不断趋向完整、统一、和谐,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关键词:异化;马克思主义;自我和谐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9)03-0020-03

神世界的虚无最终导致深刻的精神危机、情感危机乃至道德危机。安东尼

吉登斯更是指出,在晚期现代性的背景下,

个人的无意义感已经成为根本性的心理问题。人成了不是自己的自己[3]。

对于人在现代社会中的这种“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一些理论家已经意识到并作出了自己独特的阐释。如马克斯

韦伯就认为,现代化是社会不断被理性化的过程,它的全部成就和问题都来自于价值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的紧张与对立。目的合理性的无限扩张使得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被淡漠了,人们的一切行动都为利益和功效所驱动,成为

[4]

“没有灵魂的专家,没有情感的享乐者”。另一位重要的

在人学理论研究当中,对于人的自我分化和矛盾的分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维度,而在现当代的时代背景下,继续思考人学研究的这一维度,又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客观地讲,自从人类自我意识产生之后,就开始出现了自我分化乃至自我矛盾,我们此处所讨论的只是这种分化和矛盾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

现代制度把人从传统与宗教的思想专制中解放出来,现代化不仅给人们带来充裕的物质享受,也带来了选择和创造的环境、能力和自由,并且通过把理性运用到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以及思想文化等领域而使社会获得了空前的进步。但现代化又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它也给人们带来生活意义和价值观念的迷失,即人的异化。简单地说,异化就是“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转过来反对主体本身”。也就是说,异化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颠倒,是人的发展的不全面以及不自由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异己力量总是在不断地被刺激、被开发,使人们日益被欲望所主宰、奴役,而被权力、金钱、名誉所异化就会失去自我。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会感到痛苦,得到满足时又会感到空虚,灵魂到处流浪而无所归依,精神也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这正像弗洛姆所说,这种异化中的人,“并不是一个创造者。他不是处在生活进程中,只是由外界的、异己的环

[2]

境所决定而被动性地活动”。事实上,人的欲望是无限

[1]

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继续了韦伯的研究,他认为现代化危机的重要表现之一是“系统对生活世界的强制”,它使得商品和权力关系成为交往的基本媒介。而法国思想家福柯则认为,人将自身当成“他者”进行驱逐必然导致一种“自我的分裂”,导致人类离自身越来越远,自我也只能依靠外在的社会机构和秩序来构成并生成自我的存在。于是,外部现实促使自我做一个非真实的“非我”,而内心的真实湮灭于对威胁的想象和对外部现实的接纳之中。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人的自我分裂也出现了新的情况。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社会,以往我们习惯的空间结构、地理结构被虚拟空间所补充。网络媒体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快捷和高速起来,我们借助网络能够参与全球范围的社会生活,文明的每一个进步都可以成为全人类的财富。然而,这种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不真实的。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一定的满足或享受,但这种满足或享受却往往

的,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满足,因而人的心灵始终躁动不安,精  收稿日期:2008-11-20

作者简介:韩金华(1977-),女,黑龙江绥化人,2007级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文化哲学研究。

—20—

是抽象的、不真实的,人们还常常通过网上生活来躲避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努力(或矛盾)。这种“网络异化”,疏离了人与现实的直接联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往,带来一种虚幻感、无常感、迷失感,从而加深了人的内心分裂。很显然,人们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产生心灵的动荡和自我的分裂、矛盾,面对多种可能的选择往往不知所措,行动也往往失去了合理的根据。

那么,如何才能使人彻底摆脱自我分裂与矛盾而达到内心的“和谐”呢?现代哲学家们对此作出了各自的回答。比如说,哈贝马斯认为出路在于将个人置于无限制的交往共同体中,个体只有在这种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才能稳定地存在下来。任何根据道德进行判断和行动的人,都必然期待在无限制的交往共同体中得到认可;任何在被认真接受的生活历史中自我实现的人,都必然期待在无限的共同体中得到承认。他说:“如果我作为一个人格获得承认,那么,我的认同,即我的自我理解,不管是作为自律行动还是作为个体存在,也才能稳定下来。”[5]

与此不同,福柯寻求自我和谐统一的路径则是:将个人的出路放在自身孤独的改造方面,将个体同社会的整合机制和交往机制分离开来,个体永远被外在的权力孤立和封闭起来。福柯于是放弃了自我意志,主张自我不需要承认,不需要和他人的交往与整合,自我依然是个孤独的单个原子

[6]

。我们认为,哈贝马斯与福柯的具有代表性

的理论,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但终究不能真正而现实地解决“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的问题。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和谐“是表示事物发展的协调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这一界定揭示了和谐是反映事物发展状态的本质内涵”,即“相异者或对立者之相济相

成的结聚”[7]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甚至认为,和谐的

最高境界是灵魂的和谐。也就是说,人的自我和谐是心与身、理智与情感、知与行乃至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济相成。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是和谐的基本层次,在更高层次上它是一种生存智慧和道德状态,是一种自由。人的内心和谐给人以宁静和归属感,但它决不是保守退避,与之相反,恰是奋发向上,是一种主动的、自由的选择,一种面向未来的创造精神。这一点恰恰是对现代化的积极方面的张扬。

在追寻人的自我和谐和消除异化的时候,我们需要求助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人的内心和谐,只有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过程中才会变成现实。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根本宗旨是要解放全人类,让每个人都能有“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其思想体系中,人内心的最佳的和谐状态具有一种终极的目标性地位。当然,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最彻底的实现,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在于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私有制的消灭”。因为只有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的前提下,才能使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达到完美的统一,人也才可

能达到圆满的自我和谐。但马克思又一再强调,不能离开人的现实关系和过程来理解人的发展问题,要用历史的原则和方法来思考,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和谐都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相对性。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不仅向我们提出了这一任务,也提供了实现的现实机缘。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正体现着对异化的克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三个方面最基本的和谐关系:一是人自身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三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在不断趋近这些基本特征所导向的目标———人的异化情况的减少———中达成的。“人的本质的发展就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一切社会关系实践的和谐发展中,并且,人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和谐统一的。”[8]

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既是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也是从操作的角度来讲可以成为克服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的基本手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实质上是人在与自然、社会和自身发生关系的实践过程中作为整体所表现出的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意识属性,人性系统就是这些属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统一体[9]。现实是自我本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任何意义上与现实的分离、分裂,最终都必然导致自我内部的分裂。因而,人不可能在封闭的精神中,而只有在与现实的统一中才能寻求自我和谐,只有在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才能实现自我和谐。

这里首先强调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灵与肉的统一,或者说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如前所述,从人自身的因素看,当今阻碍人实现自我和谐的主要是占有物质财富的贪欲。人首先是一个自然的存在物,人的自然属性的最基本表现,就是以人的生理结构为物质前提的食欲、性欲、自我保存等机能,没有这些机能人类就无法生存和繁衍后代,因而欲望对于人来说是生命的需要。恩格斯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

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10]

但人不同于动物,人有着自

己的社会本质,有自己的自我意识和精神追求,正是这种内在尺度使人有可能把自己从自我世界中提升出来,成为真正的人。人的欲望中无疑包含着正当的需要,可是欲望又不能等同于需要。人的“自然属性”中还不可避免地潜在着“贪欲”———就像恩格斯所说的,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其兽性———而自我和谐的人是身心和谐发展的,决不能听凭欲望的支配,更不能让贪欲毁灭了自己的人,这就需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用“理”来引导“欲”,来提升“欲”,使二者真正实现相生相济、和谐互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的心灵归于宁静,并进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从而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马克思深刻地指出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是只有在社会

—21—

中才能独立的动物,人的社会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并使人的生命运动升华为社会的实践活动。共同的劳动和交往把自我与他人联系起来,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人与人的其他各种社会关系,而现代性的思维方式则将个人完全“原子化”,强调单个人的绝对独立与自由,并将每个这样的“原子”放逐到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益关系场中,把自我之外的一切都当做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从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离、相互争斗乃至奴役,这不仅导致了社会危机和道德危机,也使自我的和谐成为不可能。自我是存在于各种关系中的自我,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中,一个人才能最终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只有在与他人的和谐共处中———进而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心灵和谐。正如每一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其他人的自由为前提一样,要实现自我和谐就必须以宽容、友善、诚信、公正、合作的方式对待他人,并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也只有做到自我身心的和谐,才会给他人创造一个宽容、和谐的人际环境,才能善待他人,奉献社会。

人存在于自然之中,自然环境对人来说不是一种简单的

与生态问题的深层联结,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地担负起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责任,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如果没有自我的和谐,就不会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会有人与社会的和谐,可以说,每一个体的自我身心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的基础。反过来讲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没有良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也不会有个人的自我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相辅相成的。参考文献:

[1]王若水.在哲学战线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69.

[2]弗洛姆.人的希望[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44:38.[3]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生活

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1998:9.

[4]马克斯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生

客体,而是一种包裹着人、决定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的有机系统。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样关系到人的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可以使人科学、合理地运用自身的能力,还可以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因而,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就是使人的生存系统处于有机的协调状态。相反,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造成生态危机和环境危机,就会威胁自我“和谐”。资本主义大工业和现代技术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从地球上连根拔起,资源与环境危机显示了新的以及日益增强的全球化系统的相互依赖,并且也具体地要求每一个人都来考虑个人活动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43.

[5]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213.

[6]福柯.后现代性[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7]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198.

[8]田伟宏.异化和谐———论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J].济

南大学学报,2004,14(1):4-24.

[9]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6:58.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776.

HumanSelf2contradictoryandSelf2harmonyinModernSociety

HANJin2hua

(SchoolofPoliticsandLaw,HarbinNormalUniversity,Harbin150025,China)

Abstract:TheFourthmeetingofthe16thPlenarySessionputsforward“buildingasocialistharmonioussociety”,whichisoutoftheCPCCentralCommitteetoconsiderstrategiestomakethegreatdecision2makingasanextremely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Inadditiontotherequirementsofbuildingaharmonioussocietybetweenmanandnature,people,harmonybetweenmanandsociety,itshouldalsobeincludedintheself2harmony.Afterall,theultimategoalofdevelopmentisinhumandevelopment.Therefore,itisnec2essarytobuildaharmonioussociety,weπrefacingwithatthisstage“self2contradictoryandself2split”therealityofthisphenomenon,pursuethesourceofitandseekinthecurrenthistoricalconditionsthewaytomakepeopletendtokeeptheinnerintegrity,unity,har2mony,soastopromotetherealizationofaharmonioussociety.

Keywords:alienation;Marxism;self2harmony

(责任编辑:郑龙云)

—22—


相关文章

  • 生态危机的现代性根源
  • 生态危机的现代性根源 作者:张彭松 关键字:生态危机,现代性,文化 生态危机已成为当前人类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这不仅体现在学术层面,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解决生态危机已成为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内在的基本要求. 一 生态危 ...查看


  • 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
  • 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选项缺失)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指的是? 2.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传统教育代表人物的教育家是? 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 4. ...查看


  • 论述当代家庭功能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 论述当代家庭功能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家庭是一种社会集团,以共同的住处,经济合作和繁衍后代为其特征.家庭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种社会组织,是通过男女结合而成的一种生活组织和血缘组织,这是家庭的自然属性.然而,由于家庭而引发的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 ...查看


  • [西方文论]悲剧理论各时代归纳
  • 古代文论 一.古希腊时期: 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祀,题材大都取自神话.⑴古希腊最有名的悲剧诗人有三位: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⑵希腊悲剧的主题常涉及命运,"诗人们往往以命运来解释他们无法理解和解决的矛盾和困难" ...查看


  • 机关工作中人际关系和谐的必要性分析
  • 内容提要:"和谐"思想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物,是最具东方智慧的标志性理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作为机关工作人员,要将"和谐"思想的精髓贯穿到工作中,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在机关内创造一种和谐因素 ...查看


  • 人文主义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
  • 首页  名人堂  拍卖场  展览厅  艺术馆  精品赏析  书画流派  书画论坛  画廊在线  美院采风 邵 大 箴 简介: 中国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江苏丹徒人.1955年赴苏联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美术史系学习, 1960年7月毕业后回 ...查看


  • 博弈论的理论精华及其现实意义
  • 第–卷第'期'??'年?月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JournalofthePartloftheCentralCommitteeoftheC.P.C.ySchoo Ž–???Ž'??ìŽ-á博弈论的理论精华及其现实意义 胡希宁'贾小立' ?'ŽŽ ...查看


  •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 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列宁 ...查看


  • 咬文嚼字读张岱
  • 咬文嚼字读张岱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注:该课为2007年12月23日在重庆天宝实验中学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大会的研究课.学生为重庆外国语学校初2009级2班学生) [教学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