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定位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知道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到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与通过呼吸运动获得的氧气相结合,从而释放能量,并且产生废物,故安排了人体废物排出相关知识,起到一个延伸和完善知识结构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理解排泄的概念,

2.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型、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点

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难点

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法与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习者已学习了血液循环的知识,为学习尿的形成做好了铺垫。

(二) 教法学法

教法: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法,讲授法等。

学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法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体的特征之一是“生物体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进入新课】

1、排泄、排遗

人也是一种生物,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哪些废物呢?这些废物是以什么方式排出体外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0页第一二自然段。(1分钟)

教师归纳总结:其中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都是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因此我们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的方式叫做排泄;但粪便是食物消化后没被吸收的残渣形成的,他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其中排泄主要是以尿的形式来进行的,学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2、泌尿系统的组成

尿液到底是在哪里形成的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完成这一整套生理过程的系统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0页观察和思考。(1分钟)

(1)请学生回答组成泌尿系统的器官的名称,教师用课件辅助讲解各个器官的

功能(1分钟)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2)让学生继续观察图片,描述出肾脏的位置——腹后壁脊柱两旁,左右各一

个(1分钟)

(3)展示人体肾脏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和颜色。(1分钟)

3、肾脏的结构

(1)学生观察第81页的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根据课本相关内容,分组讨论如

下问题并做出回答:(2分钟)

A 、形成尿液的结构单位是什么?(肾单位)

B、一个肾单位主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2)PPT 展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

肾小球:肾动脉分出一支血管——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许多毛细

血管,这些毛细血管相互缠绕形成一个球状结构,这就是肾小球。

而这里毛细血管是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我们以前学过这种由单层

上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有什么功能?

学生回答:方便某些物质的进出。(1分钟)

教师总结:回答非常好,肾小球中一部分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

跑出来,但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所以在这里肾小球就相

当于一个漏勺,一部分小于漏勺孔径的就可以漏出来,而其余的

则留在漏勺里面,我们把肾小球的这种作用叫做过滤。这些毛细

血管最终汇集在一起形成了出球小动脉。

设 问:为什么这里进入的是动脉出来的也是动脉,以前我们学的是毛

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呀?

教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老师换个问题问大家,动脉为什么会变成

静脉呢?

学生回答:在毛细血管处发生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

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一些

废物可以进入毛细血管,从而使动脉变成静脉。(2分钟)

教 师:回答非常好。那这里为什么动脉经毛细血管后没有变成静脉呢? 学生回答:没有发生物质交换。(30秒)

教师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入球动脉进来分支形成肾小球,在肾小

球这里发生了过滤作用,而在过滤的过程中,肾小球只是滤过

一些物质,没有发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也没有发生营养

物质和废物的交换,都是动脉血,所以出球的血管我们仍然叫

做动脉。在这里肾小球到底过滤出了哪些物质呢?请同学们一

起阅读教材82页第一自然段。(1分钟)

肾小囊:设问:肾小球滤过的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等物质

到哪儿去了呢?大家看在肾小球外面有一个漏斗状的结构,他叫

肾小囊。

讲解:肾小囊是紧贴肾小球外壁的一个囊腔,专门负责收集肾小

球过滤出来的液体。PPT 展示肾小囊中的液体成分。

肾小管:设问:根据科学家研究,我们人体每天在肾小囊中产生的液体约

有150升,相当于300瓶矿泉水,那我们人体每天有排出这么多

的尿液吗?

学生回答:没有。(30秒)所以我们把肾小囊中的液体叫做原尿。

设问:那么这么多液体去哪儿了呢?PPT 展示肾小管。讲解大家看:肾小

囊下面是不是连接了一条长长的管子,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

管。据科学家研究人的一个肾单位中肾小管长度达到了14米。这

么长的肾小管有什么功能呢?他的功能就只有一个:把原尿中的对

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吸收回来,我们把这个功能叫重吸收。讲解:

当肾小囊中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原尿中大部分水,全部

葡萄糖、蛋白质,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

因此我们每天才不用排300瓶矿泉水那么多的尿液。

设问:当原尿经过肾小管后还剩下些什么呢?学生回答:水、无机盐、尿

素。PPT 展示原尿经过肾小管后形成的液体的成分,得出尿液的概

念。

血液、原尿、尿液的区别:同学们再看82页资料分析,结合刚才我们讲的

内容讨论下面问题(5分钟):

1、血液与原尿有什么区别?这个差别是哪个结构的功能的体现?

2、原尿与尿液有什么区别?这个区别是哪个结构的功能的体现?

3、血液流经肾小球、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点评、补充完善。

4、学生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点评。

(1) 尿液形成过程中伴随的血液循环

(2) 尿液形成过程。

5、教师播放flash 演示尿液形成过程

6、作业处理。(3分钟)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一、

排泄-----概念的内容 排遗-----概念的内容 尿的形成和排出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三、尿的形成

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血细胞、蛋

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肾脏----肾单位 肾小囊----收集作用(原尿:水、葡萄糖

小分子蛋白质、无机盐、尿素)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水、

无机盐、尿素)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定位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知道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到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与通过呼吸运动获得的氧气相结合,从而释放能量,并且产生废物,故安排了人体废物排出相关知识,起到一个延伸和完善知识结构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理解排泄的概念,

2.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型、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点

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难点

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法与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习者已学习了血液循环的知识,为学习尿的形成做好了铺垫。

(二) 教法学法

教法: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法,讲授法等。

学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法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体的特征之一是“生物体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进入新课】

1、排泄、排遗

人也是一种生物,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哪些废物呢?这些废物是以什么方式排出体外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0页第一二自然段。(1分钟)

教师归纳总结:其中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都是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因此我们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的方式叫做排泄;但粪便是食物消化后没被吸收的残渣形成的,他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其中排泄主要是以尿的形式来进行的,学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2、泌尿系统的组成

尿液到底是在哪里形成的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完成这一整套生理过程的系统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0页观察和思考。(1分钟)

(1)请学生回答组成泌尿系统的器官的名称,教师用课件辅助讲解各个器官的

功能(1分钟)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2)让学生继续观察图片,描述出肾脏的位置——腹后壁脊柱两旁,左右各一

个(1分钟)

(3)展示人体肾脏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和颜色。(1分钟)

3、肾脏的结构

(1)学生观察第81页的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根据课本相关内容,分组讨论如

下问题并做出回答:(2分钟)

A 、形成尿液的结构单位是什么?(肾单位)

B、一个肾单位主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2)PPT 展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

肾小球:肾动脉分出一支血管——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许多毛细

血管,这些毛细血管相互缠绕形成一个球状结构,这就是肾小球。

而这里毛细血管是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我们以前学过这种由单层

上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有什么功能?

学生回答:方便某些物质的进出。(1分钟)

教师总结:回答非常好,肾小球中一部分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

跑出来,但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所以在这里肾小球就相

当于一个漏勺,一部分小于漏勺孔径的就可以漏出来,而其余的

则留在漏勺里面,我们把肾小球的这种作用叫做过滤。这些毛细

血管最终汇集在一起形成了出球小动脉。

设 问:为什么这里进入的是动脉出来的也是动脉,以前我们学的是毛

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呀?

教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老师换个问题问大家,动脉为什么会变成

静脉呢?

学生回答:在毛细血管处发生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

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一些

废物可以进入毛细血管,从而使动脉变成静脉。(2分钟)

教 师:回答非常好。那这里为什么动脉经毛细血管后没有变成静脉呢? 学生回答:没有发生物质交换。(30秒)

教师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入球动脉进来分支形成肾小球,在肾小

球这里发生了过滤作用,而在过滤的过程中,肾小球只是滤过

一些物质,没有发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也没有发生营养

物质和废物的交换,都是动脉血,所以出球的血管我们仍然叫

做动脉。在这里肾小球到底过滤出了哪些物质呢?请同学们一

起阅读教材82页第一自然段。(1分钟)

肾小囊:设问:肾小球滤过的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等物质

到哪儿去了呢?大家看在肾小球外面有一个漏斗状的结构,他叫

肾小囊。

讲解:肾小囊是紧贴肾小球外壁的一个囊腔,专门负责收集肾小

球过滤出来的液体。PPT 展示肾小囊中的液体成分。

肾小管:设问:根据科学家研究,我们人体每天在肾小囊中产生的液体约

有150升,相当于300瓶矿泉水,那我们人体每天有排出这么多

的尿液吗?

学生回答:没有。(30秒)所以我们把肾小囊中的液体叫做原尿。

设问:那么这么多液体去哪儿了呢?PPT 展示肾小管。讲解大家看:肾小

囊下面是不是连接了一条长长的管子,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

管。据科学家研究人的一个肾单位中肾小管长度达到了14米。这

么长的肾小管有什么功能呢?他的功能就只有一个:把原尿中的对

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吸收回来,我们把这个功能叫重吸收。讲解:

当肾小囊中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原尿中大部分水,全部

葡萄糖、蛋白质,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

因此我们每天才不用排300瓶矿泉水那么多的尿液。

设问:当原尿经过肾小管后还剩下些什么呢?学生回答:水、无机盐、尿

素。PPT 展示原尿经过肾小管后形成的液体的成分,得出尿液的概

念。

血液、原尿、尿液的区别:同学们再看82页资料分析,结合刚才我们讲的

内容讨论下面问题(5分钟):

1、血液与原尿有什么区别?这个差别是哪个结构的功能的体现?

2、原尿与尿液有什么区别?这个区别是哪个结构的功能的体现?

3、血液流经肾小球、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点评、补充完善。

4、学生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点评。

(1) 尿液形成过程中伴随的血液循环

(2) 尿液形成过程。

5、教师播放flash 演示尿液形成过程

6、作业处理。(3分钟)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一、

排泄-----概念的内容 排遗-----概念的内容 尿的形成和排出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三、尿的形成

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血细胞、蛋

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肾脏----肾单位 肾小囊----收集作用(原尿:水、葡萄糖

小分子蛋白质、无机盐、尿素)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水、

无机盐、尿素)


相关文章

  • 尿的形成与排出
  • 第二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一.教学目的: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形成有关的结构特点: 3.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1.肾脏的结构: 2.尿液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查看


  • 教案示例--(5-1尿的形成和排出)
  • 示范教案一(5.1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区分排泄和排遗. 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4.明白排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查看


  •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测试题解析
  • >测试题解析: 1. 下列现象不属于排泄的是 ( ) A.通过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 B.通过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C.通过汗腺将多余水分排出体外 D.通过呼吸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解析]选A.本题考查排泄与排遗的区别.排泄是指将体内的代谢 ...查看


  •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王涛
  • 专题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复习要点: 1. 排遗与排泄的区别: 排遗: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这些物质未进入循环系统,不参与细胞的代谢,它们排出体外的过程是排遗. 排泄:人体将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2. ...查看


  • 尿的形成和排出 1
  • <尿的形成和排出>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排泄的概念,知道人体的排泄途径. 2.清楚肾脏的结构和位置,明确肾单位的结构组成. 3.明确肾单位的血液循环特点. 4.确立肾单位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5.通过观察图 ...查看


  • 汗液的形成
  •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一节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继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完成以后,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必 须及时排出体外,人体废物的排出途径有三条,本节所讲的为其中之一,故本章内容与前 三 ...查看


  •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除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2.能简单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对应的功能: 3.能综述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二.技能目标: 1.通过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对应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 ...查看


  • 泌尿(排泄)系统
  • 泌尿(排泄)系统发展简述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无泌尿(排泄)系统.水分随食物泡的形成进入原生动物体内,或通过体表渗透作用进入.多余的水分由伸缩泡排出.每个伸缩泡周围有数条收集管与内质网相通,细胞通过内质网收集细胞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产物(包括呼 ...查看


  •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教材分析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就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同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