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读后感

感悟幸福

——《幸福心理学》读后感

最近在读由复旦大学出版的《幸福心理学》这本书,该书分别从幸福是什么、实现幸福、拥抱幸福三个角度,就影响幸福感的各个因素,如人格、心态、情商、逆商、爱情、目标和时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上的阐述,并详细介绍了许多提高幸福感的实用策略。对活在当下,幸福感严重缺失的人们起到了警醒和指导的作用,本人也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幸福是什么

辞海对于幸福的解释是“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新华字典所给出的定义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可见幸福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类对他所处的境遇和生活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幸福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样,人们由于经历、追求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对幸福的感受必然千差万别,对幸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尼采认为:幸福就是随着权力的增加,阻力被克服了的那种感觉;卢梭认为:幸福是银行有丰厚存款,家中有美食佳肴,加上良好的胃口;罗素认为幸福存在于心灵的宁静与淡泊;而罗兰则认为一无所有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 对于生活大众来说,幸福更加简单和具体。老师觉得:幸福就是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工人认为: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加班的时间再少一点;一位农民,他的庄稼大丰收,这可能就是他的幸福;学生希望多一点自由支配和玩耍的时间;而一位家庭主妇的幸福则是:一家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哲学家费尔巴哈在《幸福论》中有句非常著名的话:“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可见,幸福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是每个人毕生都在追求的东西。但在当今社会,谈幸福好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抱怨不幸福者众。钱勒在其自传中说过:“当你自问自己是否幸福时,幸福就离开了你。”作家埃里克·贺佛也说过:“思索什么是幸福正是许多人不幸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自己不够幸福,而是缺乏一颗对幸福去感知的心灵。其实想要幸福很简单,幸福是对自我的一个评价,是对现状的一种接受和肯定。它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的周围,它

发生在许许多多个瞬间,只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感受,你会发现幸福一直在你身边。

二、实现幸福

电影《求求你表扬我》,男主角是这样给幸福下的定义: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一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别人穿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在那里就比我幸福。这个回答有一定的道理,幸福一定意义上是我们比较出来的,跟别人作比较,跟过去作比较,幸福不幸福立马可知。

现在社会,人们普遍认为钱是衡量幸福的标准,有钱就是幸福,没钱就不幸福。虽然幸福跟钱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不完全正相关,有钱人未必幸福,而没钱人也未必不幸福。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就发现,没有钱是不行的,但是钱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往上增长,幸福感并不见得会增加,心理学上称为“幸福收入之迷”——人民变得更富有,但人民的平均幸福水平却没有增加。最近中国评出的最有幸福感的城市,排在前面的并不都是收入高的城市,一些相对落后的西部城市也排在了前列。所以说“没有钱是不行的,但钱不是万能的”。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许多,比如收入、学历、婚姻、青春、人际关系,甚至日照时间的长短都能影响到幸福感。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会让我们的幸福感流失,主要是攀比、忧愁、郁闷、焦虑、怨恨、嫉妒等负面情绪在作祟。幸福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实际行动来阻止幸福感的流失。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能够留住幸福呢?曹操发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借助外物,用外在的力量来化解内心的忧愁,但君不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真正的幸福根源在于自己,来源于内心。幸福心理学中有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自己,也就是自我。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会得到幸福,而且还一定会失去幸福。”所以说人们要有完善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去定义幸福,去感知幸福。

三、拥抱幸福

人类不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单独的自我,而是活在群体当中。这就要求人们要学会沟通,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在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中创造幸福,寻找幸福。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一生致力于人性问题的研究,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对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进行了探索和分析,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他在人际关系方面提出了六条建议:第一真诚地关心他人;第二微笑的爱人;第三牢记他人的名字;第四学会倾

听他人讲话;第五迎合他人的兴趣;第六让他们感到自己重要。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要像对待自我那样对待他人,能够做到推已及人,将心比心。

幸福不仅体现在工作关系上,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婚姻是否幸福对人生的幸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样才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是每个人都想了解也需要了解的。夫妻双方在脾气、爱好、家庭观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以及在金钱、孩子、家务、姻亲等方面的不一致性,都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影响着婚姻的稳定和幸福。维持幸福婚姻的秘密就在于,如何巧妙地化解矛盾、渡过难关,保持婚姻的稳定,能够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么幸福的婚姻生活将一直伴随着你。

幸福是可以创造的,要幸福停留在身边,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的赐予,感谢同事的支持,感谢朋友的帮助,感谢爱人的陪伴。幸福是多样的,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 幸福,关键在于自己的感知和体会。人人都要用一种积极正确的心态,去感知身边的点点滴滴,去积极寻求,不要设立过高的幸福点,不要追求过多,古诗“不知足歌”尚云“欲壑未满梦未醒,一棺长盖抱憾归!”所以人要知足,知足常乐。

感悟幸福

——《幸福心理学》读后感

最近在读由复旦大学出版的《幸福心理学》这本书,该书分别从幸福是什么、实现幸福、拥抱幸福三个角度,就影响幸福感的各个因素,如人格、心态、情商、逆商、爱情、目标和时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上的阐述,并详细介绍了许多提高幸福感的实用策略。对活在当下,幸福感严重缺失的人们起到了警醒和指导的作用,本人也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幸福是什么

辞海对于幸福的解释是“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新华字典所给出的定义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可见幸福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类对他所处的境遇和生活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幸福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样,人们由于经历、追求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对幸福的感受必然千差万别,对幸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尼采认为:幸福就是随着权力的增加,阻力被克服了的那种感觉;卢梭认为:幸福是银行有丰厚存款,家中有美食佳肴,加上良好的胃口;罗素认为幸福存在于心灵的宁静与淡泊;而罗兰则认为一无所有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 对于生活大众来说,幸福更加简单和具体。老师觉得:幸福就是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工人认为: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加班的时间再少一点;一位农民,他的庄稼大丰收,这可能就是他的幸福;学生希望多一点自由支配和玩耍的时间;而一位家庭主妇的幸福则是:一家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哲学家费尔巴哈在《幸福论》中有句非常著名的话:“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可见,幸福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是每个人毕生都在追求的东西。但在当今社会,谈幸福好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抱怨不幸福者众。钱勒在其自传中说过:“当你自问自己是否幸福时,幸福就离开了你。”作家埃里克·贺佛也说过:“思索什么是幸福正是许多人不幸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自己不够幸福,而是缺乏一颗对幸福去感知的心灵。其实想要幸福很简单,幸福是对自我的一个评价,是对现状的一种接受和肯定。它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的周围,它

发生在许许多多个瞬间,只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感受,你会发现幸福一直在你身边。

二、实现幸福

电影《求求你表扬我》,男主角是这样给幸福下的定义: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一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别人穿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在那里就比我幸福。这个回答有一定的道理,幸福一定意义上是我们比较出来的,跟别人作比较,跟过去作比较,幸福不幸福立马可知。

现在社会,人们普遍认为钱是衡量幸福的标准,有钱就是幸福,没钱就不幸福。虽然幸福跟钱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不完全正相关,有钱人未必幸福,而没钱人也未必不幸福。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就发现,没有钱是不行的,但是钱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往上增长,幸福感并不见得会增加,心理学上称为“幸福收入之迷”——人民变得更富有,但人民的平均幸福水平却没有增加。最近中国评出的最有幸福感的城市,排在前面的并不都是收入高的城市,一些相对落后的西部城市也排在了前列。所以说“没有钱是不行的,但钱不是万能的”。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许多,比如收入、学历、婚姻、青春、人际关系,甚至日照时间的长短都能影响到幸福感。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会让我们的幸福感流失,主要是攀比、忧愁、郁闷、焦虑、怨恨、嫉妒等负面情绪在作祟。幸福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实际行动来阻止幸福感的流失。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能够留住幸福呢?曹操发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借助外物,用外在的力量来化解内心的忧愁,但君不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真正的幸福根源在于自己,来源于内心。幸福心理学中有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自己,也就是自我。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会得到幸福,而且还一定会失去幸福。”所以说人们要有完善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去定义幸福,去感知幸福。

三、拥抱幸福

人类不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单独的自我,而是活在群体当中。这就要求人们要学会沟通,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在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中创造幸福,寻找幸福。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一生致力于人性问题的研究,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对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进行了探索和分析,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他在人际关系方面提出了六条建议:第一真诚地关心他人;第二微笑的爱人;第三牢记他人的名字;第四学会倾

听他人讲话;第五迎合他人的兴趣;第六让他们感到自己重要。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要像对待自我那样对待他人,能够做到推已及人,将心比心。

幸福不仅体现在工作关系上,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婚姻是否幸福对人生的幸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样才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是每个人都想了解也需要了解的。夫妻双方在脾气、爱好、家庭观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以及在金钱、孩子、家务、姻亲等方面的不一致性,都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影响着婚姻的稳定和幸福。维持幸福婚姻的秘密就在于,如何巧妙地化解矛盾、渡过难关,保持婚姻的稳定,能够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么幸福的婚姻生活将一直伴随着你。

幸福是可以创造的,要幸福停留在身边,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的赐予,感谢同事的支持,感谢朋友的帮助,感谢爱人的陪伴。幸福是多样的,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 幸福,关键在于自己的感知和体会。人人都要用一种积极正确的心态,去感知身边的点点滴滴,去积极寻求,不要设立过高的幸福点,不要追求过多,古诗“不知足歌”尚云“欲壑未满梦未醒,一棺长盖抱憾归!”所以人要知足,知足常乐。


相关文章

  •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江海小学 任慧 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他是哈佛排名第一课程"积极心理学"和排名第三课程"领袖心理学"的讲师.他所讲授的&qu ...查看


  • [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后感(何炳文)
  • 原来幸福就在身边 --<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后感 何炳文 增城市增江街初溪小学 暑假期间,学校推荐给我们一本书--雷岭编著的<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现在教师的幸福在哪里?一种寻找教育幸福的动力推 ...查看


  • 读后感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
  • 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致教师>读后感 我曾经读过一篇短文<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内容虽短却很精彩.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我开始问自己" ...查看


  • [哈佛幸福课:献给奋斗中的你]读后感
  • <哈佛幸福课:献给奋斗中的你>读后感 "我们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想功成名就,但,多少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证明,在通向人生巅峰的道路上,始终要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题记 问这样的问题:&q ...查看


  • [哈佛幸福课:献给奋斗中的你]读后感 1
  • <哈佛幸福课:献给奋斗中的你>读后感 "我们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想功成名就,但,多少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证明,在通向人生巅峰的道路上,始终要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题记 问这样的问题:&q ...查看


  • 培养积极情绪,踏上幸福人生--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读后感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e809d01019n2v.html 培养积极情绪,踏上幸福人生--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读后感 (2012-08-25 22:30:30) 三年前偶然读到张 ...查看


  •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读后感
  •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读后感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是一部以全面提升中国家庭教育水平和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为目标,从赏识,呵护孩子的梦想,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引导孩子求知好学,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给孩子一个健康 ...查看


  • 心态决定一切读后感
  •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式,即:如果令A.B.C.D--X.Y.Z这26个英文字母,分别等于百分这1,2,3,4--24,25,26这26个数值,那么,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Attitude(心态),它在我们生命中占到了100%.读到这里,我想到了 ...查看


  • 做自己的健康天使读后感1
  • <做自己的健康天使>读后感 通过认真阅读高莉敏教授与张世琨司长主编的< 做自己的健康天使 >一书,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书中详细地讲述了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充足睡眠.穿着打扮.美容瘦身.心理健康和中医养生等内容,对广大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