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得春风育桃李
倾将深爱铸师魂
——记麻城市夫子河中心学校麻坳教学点教师尹成辉
麻南重镇夫子河边陲的大山深处,群峰夹峙的十里长冲尽头,与罗田接壤的黄麻坳教学点,有一位人尽皆知的“哈主任”。“哈主任”其实并不哈,是因为他曾在本村小学当过教导主任,做事又舍命卖力,有时卖力到人们所说的“苕”,所以人们叫他“哈主任”。随着布局调整,原来的山村小学不复存在,教导主任自然也卸任了。但因为他从教35年来,几乎年年担任班主任,一个人“包班”的时间竟连续长达十年之久,即便不是教导主任,也是班主任,反正都是主任,所以这个称呼便一直延续至今,由于叫习惯了,就是学生,有时也有叫他“哈主任”的。
“哈主任”真实姓名叫尹成辉,今年54岁,也许是出生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也许是长期满负荷的工作,他那精瘦的身躯,佝偻得令人担忧,瘦削的脸庞,两腮突然凹进去许多,目光也显得有些浑浊,脸上的褶皱纵横,像揉搓过的稿纸,咋一看与实际年龄老了不少。这个听似有些诙谐的称呼,却蕴含着山里人对他的由衷钦佩与质朴的褒奖,因为这个“哈”字源于他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狂热,对校园的眷恋,对讲坛的痴迷。殊不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执着,对工作的狂热,全由一个“爱”字之使然。纵观尹成辉同志35年的工作经历,探求他在班主任工作中付出的心血,不难发现唯有对学生的“哈爱”方能诠释其真正的内涵。
一、心系孩子,是爱的选择
1978年,尹成辉同志因高考5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回到了大山
深处的家——夫子河镇熊家沟村。经历了几天闭门不出的落榜沮丧之后,他随村民一起参加集体的生产劳动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始了他对社会的涉足,对生活的体验,也渐渐萌生了他对人生的第一次选择。
田间劳作时,邮递员徒步送来了一周来的报纸,有人提议:让我们高中生“秀才”给大家读读,看看国家有啥新的政策,今后的报纸都别拿去包东西了,让大伙了解一下国家大事。毫不夸张,那年代的穷乡僻壤,像他这样正儿八经经过“文革”后恢复高考的读书娃的确是凤毛麟角。和他同龄的人大多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更不要说老辈了。
午间歇荫,左邻右舍时不时有人拿着远方寄来的信件求他帮忙念念,他开始体会到山村文化的落后。夏夜纳凉,他喜欢到村头大枫树下跟孩子们逗乐,给他们讲故事,出一些数字题考考他们。他一到,孩子们便围上来,有的满脸稚气地问天上的飞机是哪儿来的,山外里还有人家吗?也有的拿出学校的课本,要他教不认识的字,算不出的数学题,有的则拉着他的手要他讲故事教唱歌,他反正是有求必应。
日子长了,那些孩子对他格外亲近,一天没去,他们便找上门来,前呼后拥,在他眼里,这些孩子越来越可爱,一天不见也觉得像缺少点什么。一天,他给孩子们讲完牛郎织女的故事后,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冲着他神气十足地说:“辉哥真了不起,什么都知道,我长大了也要去考大学。”一个小女孩有点胆怯地说:“辉哥,你别去考大学了,就留在学校教我们,好吗?”“对,辉叔(哥),给我们当老师吧!”一群孩子齐声附和。望着他们那一双双天真无邪而又充满渴求的眼神,他答应了孩子们的请求。“好,下学期开学,我就去当你们的老师。”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时任村干部的父亲,父亲有些吃惊,说什么也不同意:“当孩子王有啥出息?你们毕业班班主任来信了,让你下学期去复读!”可是,他的确有些舍不得那群山里娃。父亲拗不过他,只得作出让步,“不去复读也行,山里的织布厂,要个会计,我已经请示了领导,你明天就去报到。”
“不!”一个简单而坚定的回答,让父亲无奈地摇摇头说:“你真哈!” 第二天,他卷起铺盖,怀着对那些山里娃的挚爱,到村小学去报到了。
因为爱,才选择了一个需要爱的特殊职业,从事这样的职业,必将是用爱来描绘人生的轨迹。
二、情结讲台,是爱的奉献
35年的教师生涯,尹成辉同志几经调动,足迹几乎踏遍了夫子河镇,而每一次调动都是因为学校师资紧缺,35年几乎年年担任班主任,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其间连续一个人包班的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地域跨熊沟、静山、芦河、麻坳、土库等多所小学。主观上是他为人忠厚,工作负责,对学生充满无微不至的爱。正所谓“听话的耕牛活儿多”,他无论走到哪里,总也改变不了他“听话耕牛”的角色和“活儿多”的现实。他深知每一次调动都意味着一个别人挑剩下的烂班在等着他去接受,但他无怨无悔、欣然服从。因为他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倾注自己全部的爱。爱,像春风,可以让悲观的学生扬起奋进的风帆;爱,像冬天的炭火,可以温暖学生孤独的心灵;爱,如磁石,可以收敛学生无羁的行为。爱,似轻柔的泉流涓涓流淌在班主任与每个学生的心田之间,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无论什么样的差班,在他爱心的感召下都会迅速地
转化为好班;无论什么样的差生,在他爱心的震撼下,都会服服帖帖。即便不能成才,也能成为一个方方正正的人。
每一个孩子他都视为己出,每一个学生的困难他都视为自己的困难。在那教育高收费的年代,即使两三百元的学费,也会难倒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也会导致一个学生失血。为了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他不知为班上多少学生垫付过学费。也不知垫付过多少学费,记了帐的和未记账的,还了的和未还的,反正那本发黄的账本他都几年没翻过。2010年的教师节,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800元的汇款单,上面附言道:“尹老师,教师节快乐!20年前,你给我垫付了400元学费,至今未还,今我的孩子又成了你的学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寄上800元,请笑纳。”其实每年年关总会遇到主动上门道歉的已为人父的学生,看着那一双双充满歉意的眼睛,他总是真诚地说“看着你们出息了,我就高兴,当年垫点钱也值。”
1990年秋季学期,他任四年级班主任,班上一名叫夏峰的学生,因成绩不好而厌学,常常不到校,他每次都利用晚上的时间摸黑走山路上门做工作,但这个孩子性格倔强,每次去他都碍于老师一片苦心,当面答应下来,不几天又不来上学,后来当他得知尹老师冒着刺骨寒风,踩着冻硬了的积雪去邀他,让自己6岁的儿子一个人睡在半山腰上的学校那空荡荡冷冰冰的房子里时,他声泪俱下的说:“尹老师我以后绝不辍学,不让老师再为我操心!”
2011年秋,在芦家河小学任五年级班主任时,班上的一名学生邹良元成绩优秀1234567,但父母都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他一人,每天早晨起来煮好一天的饭,炒好一天的菜,吃完上学自习,中午、下午回家吃
剩饭、剩菜,有时菜也没有就拌点生盐吃,久而久之,他发现孩子脸部、脚背浮肿,便把孩子带到医院一查是急性肾炎,医生嘱咐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上注意改善调节,更不能吃食盐,他二话不说,每天陪孩子回家,帮他弄饭,调配菜食,有时晚上就和孩子睡在一起。其父母得知消息后赶回家哽咽着对尹老师说:“你真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啊!”
2012年秋,尹成辉同志再次调现在所处的麻坳教学点,全点32个学生,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个年级,两个教学班,只有他和另一名代课教师两个人,于是点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生活教师、保育员具栓一身,每天除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还要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早上第一个到校为学生开门,放学后等最后一个学生被接走才离开,且不说为学生打扫卫生,烧开水、打营养餐,就是帮学生上厕所擦屁股他也没少干。尽管工作负荷重、压力大,但他始终没有放松班主任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素质的提高,给教师、班主任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不能有丝毫懈怠,他除了全力照顾学生的生活,同时更加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及时走访与家长沟通。有一天,班上的一名小女生上学后一直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听讲心不在焉,经了解才知道,孩子今天过生日,在外打工的父母走时承诺过生日一定带个大蛋糕回来祝贺,可现在还不见人影。尹老师二话不说,自己掏钱买来几个鸡蛋,吩咐厨房用大盘子蒸上,开饭时他把热气腾腾的蒸鸡蛋糕端上了餐桌,并作了个简短的致词:“同学们,今天是尹彤同学的生日,大伙儿祝她生日快乐吧!”同学们欢呼雀跃,唱起了生日歌,然后一起分鸡蛋糕,尹彤同学脸上立刻由阴转晴,灿烂地笑了,看着孩子们开心,他无限快慰。事后家长亲自到学校对尹老师感激的说:“尹老师,谢谢你为孩子过生日,你比我这个做父亲的还尽职啊!”
就这样他时刻想着学校,时刻想着班上的孩子,却很少想到自己,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身体日惭消瘦,经常咳嗽及喘不过气来,隔壁的同事常常在半夜里被他剧烈而又压抑的咳嗽声惊醒,学校领导多次劝他去医院检查治疗,并聘请教师为他代课,但每次他不是婉言谢绝就是借故往后拖。无奈之下,下个学期不安排他任何课程,几乎是勒令他休息治病,这一招确实受用,他总不至于去跟别的老师抢课了,他才极不情愿地回家治疗休息了一个学期。可新学期开始他听说曾经工作过的麻坳要设教学点,又主动请缨并以“那儿曾工作了几年,情况熟,派个生手去,不如我去!”为理由返回工作岗位。
不料,去年岁末的一天,天气寒冷,气温陡降。由于感冒又咳嗽不止。实在支撑不住,趁周末放假,在妻子的陪同下,到市人民医院检查。结果是感冒引发的双肺感染性病变,双侧慢支管并引发肺气肿。医生建议立即住院治疗,妻子刚准备办手续。他却不同意,妻子责怪道:“住院费可以报销,又不要你掏钱,向学校请个假,又不扣你工资。为什么不住院?”
“我住院,那点上十几个学生怎么办?他一方面说服妻子,一方面恳求医生给他开药回家,慢慢治疗。”望着妻子埋怨声中渐渐远去的身影。想出是此案不少人为了早点休息小病大养,
无病呻吟,医生无不感慨地摇摇头:“这人是不是有点哈。”
“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这是尹成辉同志几十年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真实写照。撒向学生都是爱则是他班主任工作的主弦律,质朴中蕴含着真情,平凡中彰显伟大。
三、誉载一方,是爱的收获
35年,粉笔染白了他的头发,当年的矛头小子,变成了憔悴的额
老头。交出的雪上一拨又一拨,角尺的学生大多出人头地,腰缠万贯,而他依然家徒四壁,两袖清风。就连惟一的儿子,虽然幼时聪明伶俐,但由于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顾及,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但尹老师无怨无悔。
能行春风,必得秋实。他得到的不是自己的物质财富,而是社会的广泛赞誉。桃丰李硕的精神财富。在十里长冲的村村寨寨,“哈主任”的名字童叟皆知。如今都改口称“好主任”了。
“这位尹老师,对学生很关爱,心细的想个老妈子,孩子放在他班里,放心! ”——这是老爷爷老奶奶的称赞。
“这位尹老师,为人谦和,厚道,没架子,每次为了孩子,总是他先给我打电话,我孩子进步多了。”——这是年轻父母的夸奖。
“我们尹老师从不达纳训斥我们,一点也不像我爸爸,只知道发脾气。我喜欢他当班主任。”这是天真无邪孩子的心声。
“麻坳的那位尹老师多耐烦,照顾班上的孩子这周到。下学期把孩子转到他们那儿去!”——这是临近外线村民的愿望。
是啊!“人图名,树图影,”用自己的拳拳爱心换来社会的众口皆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然更令他欣慰满足自豪的是如今桃李满天下,走在路上总有熟悉的面孔向他投来感激的微笑。乘坐在车上,不是有似曾相识的小伙毕恭毕敬地为他让座。当年那个逃学的孩子,如今是北京一家公司的经历,不管多忙,每年春节都得亲自开着小车道他家里拜年;当年那个患病的少年以优异的成绩从麻城一中口入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毕业后成为某间断科技研究所的领头人,每逢教师节,必定打来电话,诚挚祝贺;当年那个因打架而
差点被劝其退学的玩童。如今成为某武警部队智勇双全的指挥员,在一次见面中半开玩笑的说“尹老师,要不是您的谆谆教导让我迷途知返,现在我恐怕是一粒社会的渣滓了。”回忆一张张当年的志气未脱的面孔,看着现在一个个踌躇满志的英姿,他不禁带着调侃的语气对自己说:“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是啊,爱人者,人恒爱之,有什么比的上莘莘学子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更让人陶醉的呢?
爱有不同的方式,爱有不同的内涵。而对学生的爱则决定了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方法和热情。“没有爱的教育史不成功的而教育。”尹成辉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始终以爱为出发点,一爱卡为凝聚力。以付出爱为快乐,是一个普通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践行。折射出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可谓:“唤得春风育桃李,倾将深爱铸师魂。”
唤得春风育桃李
倾将深爱铸师魂
——记麻城市夫子河中心学校麻坳教学点教师尹成辉
麻南重镇夫子河边陲的大山深处,群峰夹峙的十里长冲尽头,与罗田接壤的黄麻坳教学点,有一位人尽皆知的“哈主任”。“哈主任”其实并不哈,是因为他曾在本村小学当过教导主任,做事又舍命卖力,有时卖力到人们所说的“苕”,所以人们叫他“哈主任”。随着布局调整,原来的山村小学不复存在,教导主任自然也卸任了。但因为他从教35年来,几乎年年担任班主任,一个人“包班”的时间竟连续长达十年之久,即便不是教导主任,也是班主任,反正都是主任,所以这个称呼便一直延续至今,由于叫习惯了,就是学生,有时也有叫他“哈主任”的。
“哈主任”真实姓名叫尹成辉,今年54岁,也许是出生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也许是长期满负荷的工作,他那精瘦的身躯,佝偻得令人担忧,瘦削的脸庞,两腮突然凹进去许多,目光也显得有些浑浊,脸上的褶皱纵横,像揉搓过的稿纸,咋一看与实际年龄老了不少。这个听似有些诙谐的称呼,却蕴含着山里人对他的由衷钦佩与质朴的褒奖,因为这个“哈”字源于他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狂热,对校园的眷恋,对讲坛的痴迷。殊不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执着,对工作的狂热,全由一个“爱”字之使然。纵观尹成辉同志35年的工作经历,探求他在班主任工作中付出的心血,不难发现唯有对学生的“哈爱”方能诠释其真正的内涵。
一、心系孩子,是爱的选择
1978年,尹成辉同志因高考5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回到了大山
深处的家——夫子河镇熊家沟村。经历了几天闭门不出的落榜沮丧之后,他随村民一起参加集体的生产劳动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始了他对社会的涉足,对生活的体验,也渐渐萌生了他对人生的第一次选择。
田间劳作时,邮递员徒步送来了一周来的报纸,有人提议:让我们高中生“秀才”给大家读读,看看国家有啥新的政策,今后的报纸都别拿去包东西了,让大伙了解一下国家大事。毫不夸张,那年代的穷乡僻壤,像他这样正儿八经经过“文革”后恢复高考的读书娃的确是凤毛麟角。和他同龄的人大多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更不要说老辈了。
午间歇荫,左邻右舍时不时有人拿着远方寄来的信件求他帮忙念念,他开始体会到山村文化的落后。夏夜纳凉,他喜欢到村头大枫树下跟孩子们逗乐,给他们讲故事,出一些数字题考考他们。他一到,孩子们便围上来,有的满脸稚气地问天上的飞机是哪儿来的,山外里还有人家吗?也有的拿出学校的课本,要他教不认识的字,算不出的数学题,有的则拉着他的手要他讲故事教唱歌,他反正是有求必应。
日子长了,那些孩子对他格外亲近,一天没去,他们便找上门来,前呼后拥,在他眼里,这些孩子越来越可爱,一天不见也觉得像缺少点什么。一天,他给孩子们讲完牛郎织女的故事后,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冲着他神气十足地说:“辉哥真了不起,什么都知道,我长大了也要去考大学。”一个小女孩有点胆怯地说:“辉哥,你别去考大学了,就留在学校教我们,好吗?”“对,辉叔(哥),给我们当老师吧!”一群孩子齐声附和。望着他们那一双双天真无邪而又充满渴求的眼神,他答应了孩子们的请求。“好,下学期开学,我就去当你们的老师。”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时任村干部的父亲,父亲有些吃惊,说什么也不同意:“当孩子王有啥出息?你们毕业班班主任来信了,让你下学期去复读!”可是,他的确有些舍不得那群山里娃。父亲拗不过他,只得作出让步,“不去复读也行,山里的织布厂,要个会计,我已经请示了领导,你明天就去报到。”
“不!”一个简单而坚定的回答,让父亲无奈地摇摇头说:“你真哈!” 第二天,他卷起铺盖,怀着对那些山里娃的挚爱,到村小学去报到了。
因为爱,才选择了一个需要爱的特殊职业,从事这样的职业,必将是用爱来描绘人生的轨迹。
二、情结讲台,是爱的奉献
35年的教师生涯,尹成辉同志几经调动,足迹几乎踏遍了夫子河镇,而每一次调动都是因为学校师资紧缺,35年几乎年年担任班主任,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其间连续一个人包班的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地域跨熊沟、静山、芦河、麻坳、土库等多所小学。主观上是他为人忠厚,工作负责,对学生充满无微不至的爱。正所谓“听话的耕牛活儿多”,他无论走到哪里,总也改变不了他“听话耕牛”的角色和“活儿多”的现实。他深知每一次调动都意味着一个别人挑剩下的烂班在等着他去接受,但他无怨无悔、欣然服从。因为他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倾注自己全部的爱。爱,像春风,可以让悲观的学生扬起奋进的风帆;爱,像冬天的炭火,可以温暖学生孤独的心灵;爱,如磁石,可以收敛学生无羁的行为。爱,似轻柔的泉流涓涓流淌在班主任与每个学生的心田之间,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无论什么样的差班,在他爱心的感召下都会迅速地
转化为好班;无论什么样的差生,在他爱心的震撼下,都会服服帖帖。即便不能成才,也能成为一个方方正正的人。
每一个孩子他都视为己出,每一个学生的困难他都视为自己的困难。在那教育高收费的年代,即使两三百元的学费,也会难倒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也会导致一个学生失血。为了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他不知为班上多少学生垫付过学费。也不知垫付过多少学费,记了帐的和未记账的,还了的和未还的,反正那本发黄的账本他都几年没翻过。2010年的教师节,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800元的汇款单,上面附言道:“尹老师,教师节快乐!20年前,你给我垫付了400元学费,至今未还,今我的孩子又成了你的学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寄上800元,请笑纳。”其实每年年关总会遇到主动上门道歉的已为人父的学生,看着那一双双充满歉意的眼睛,他总是真诚地说“看着你们出息了,我就高兴,当年垫点钱也值。”
1990年秋季学期,他任四年级班主任,班上一名叫夏峰的学生,因成绩不好而厌学,常常不到校,他每次都利用晚上的时间摸黑走山路上门做工作,但这个孩子性格倔强,每次去他都碍于老师一片苦心,当面答应下来,不几天又不来上学,后来当他得知尹老师冒着刺骨寒风,踩着冻硬了的积雪去邀他,让自己6岁的儿子一个人睡在半山腰上的学校那空荡荡冷冰冰的房子里时,他声泪俱下的说:“尹老师我以后绝不辍学,不让老师再为我操心!”
2011年秋,在芦家河小学任五年级班主任时,班上的一名学生邹良元成绩优秀1234567,但父母都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他一人,每天早晨起来煮好一天的饭,炒好一天的菜,吃完上学自习,中午、下午回家吃
剩饭、剩菜,有时菜也没有就拌点生盐吃,久而久之,他发现孩子脸部、脚背浮肿,便把孩子带到医院一查是急性肾炎,医生嘱咐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上注意改善调节,更不能吃食盐,他二话不说,每天陪孩子回家,帮他弄饭,调配菜食,有时晚上就和孩子睡在一起。其父母得知消息后赶回家哽咽着对尹老师说:“你真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啊!”
2012年秋,尹成辉同志再次调现在所处的麻坳教学点,全点32个学生,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个年级,两个教学班,只有他和另一名代课教师两个人,于是点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生活教师、保育员具栓一身,每天除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还要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早上第一个到校为学生开门,放学后等最后一个学生被接走才离开,且不说为学生打扫卫生,烧开水、打营养餐,就是帮学生上厕所擦屁股他也没少干。尽管工作负荷重、压力大,但他始终没有放松班主任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素质的提高,给教师、班主任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不能有丝毫懈怠,他除了全力照顾学生的生活,同时更加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及时走访与家长沟通。有一天,班上的一名小女生上学后一直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听讲心不在焉,经了解才知道,孩子今天过生日,在外打工的父母走时承诺过生日一定带个大蛋糕回来祝贺,可现在还不见人影。尹老师二话不说,自己掏钱买来几个鸡蛋,吩咐厨房用大盘子蒸上,开饭时他把热气腾腾的蒸鸡蛋糕端上了餐桌,并作了个简短的致词:“同学们,今天是尹彤同学的生日,大伙儿祝她生日快乐吧!”同学们欢呼雀跃,唱起了生日歌,然后一起分鸡蛋糕,尹彤同学脸上立刻由阴转晴,灿烂地笑了,看着孩子们开心,他无限快慰。事后家长亲自到学校对尹老师感激的说:“尹老师,谢谢你为孩子过生日,你比我这个做父亲的还尽职啊!”
就这样他时刻想着学校,时刻想着班上的孩子,却很少想到自己,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身体日惭消瘦,经常咳嗽及喘不过气来,隔壁的同事常常在半夜里被他剧烈而又压抑的咳嗽声惊醒,学校领导多次劝他去医院检查治疗,并聘请教师为他代课,但每次他不是婉言谢绝就是借故往后拖。无奈之下,下个学期不安排他任何课程,几乎是勒令他休息治病,这一招确实受用,他总不至于去跟别的老师抢课了,他才极不情愿地回家治疗休息了一个学期。可新学期开始他听说曾经工作过的麻坳要设教学点,又主动请缨并以“那儿曾工作了几年,情况熟,派个生手去,不如我去!”为理由返回工作岗位。
不料,去年岁末的一天,天气寒冷,气温陡降。由于感冒又咳嗽不止。实在支撑不住,趁周末放假,在妻子的陪同下,到市人民医院检查。结果是感冒引发的双肺感染性病变,双侧慢支管并引发肺气肿。医生建议立即住院治疗,妻子刚准备办手续。他却不同意,妻子责怪道:“住院费可以报销,又不要你掏钱,向学校请个假,又不扣你工资。为什么不住院?”
“我住院,那点上十几个学生怎么办?他一方面说服妻子,一方面恳求医生给他开药回家,慢慢治疗。”望着妻子埋怨声中渐渐远去的身影。想出是此案不少人为了早点休息小病大养,
无病呻吟,医生无不感慨地摇摇头:“这人是不是有点哈。”
“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这是尹成辉同志几十年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真实写照。撒向学生都是爱则是他班主任工作的主弦律,质朴中蕴含着真情,平凡中彰显伟大。
三、誉载一方,是爱的收获
35年,粉笔染白了他的头发,当年的矛头小子,变成了憔悴的额
老头。交出的雪上一拨又一拨,角尺的学生大多出人头地,腰缠万贯,而他依然家徒四壁,两袖清风。就连惟一的儿子,虽然幼时聪明伶俐,但由于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顾及,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但尹老师无怨无悔。
能行春风,必得秋实。他得到的不是自己的物质财富,而是社会的广泛赞誉。桃丰李硕的精神财富。在十里长冲的村村寨寨,“哈主任”的名字童叟皆知。如今都改口称“好主任”了。
“这位尹老师,对学生很关爱,心细的想个老妈子,孩子放在他班里,放心! ”——这是老爷爷老奶奶的称赞。
“这位尹老师,为人谦和,厚道,没架子,每次为了孩子,总是他先给我打电话,我孩子进步多了。”——这是年轻父母的夸奖。
“我们尹老师从不达纳训斥我们,一点也不像我爸爸,只知道发脾气。我喜欢他当班主任。”这是天真无邪孩子的心声。
“麻坳的那位尹老师多耐烦,照顾班上的孩子这周到。下学期把孩子转到他们那儿去!”——这是临近外线村民的愿望。
是啊!“人图名,树图影,”用自己的拳拳爱心换来社会的众口皆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然更令他欣慰满足自豪的是如今桃李满天下,走在路上总有熟悉的面孔向他投来感激的微笑。乘坐在车上,不是有似曾相识的小伙毕恭毕敬地为他让座。当年那个逃学的孩子,如今是北京一家公司的经历,不管多忙,每年春节都得亲自开着小车道他家里拜年;当年那个患病的少年以优异的成绩从麻城一中口入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毕业后成为某间断科技研究所的领头人,每逢教师节,必定打来电话,诚挚祝贺;当年那个因打架而
差点被劝其退学的玩童。如今成为某武警部队智勇双全的指挥员,在一次见面中半开玩笑的说“尹老师,要不是您的谆谆教导让我迷途知返,现在我恐怕是一粒社会的渣滓了。”回忆一张张当年的志气未脱的面孔,看着现在一个个踌躇满志的英姿,他不禁带着调侃的语气对自己说:“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是啊,爱人者,人恒爱之,有什么比的上莘莘学子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更让人陶醉的呢?
爱有不同的方式,爱有不同的内涵。而对学生的爱则决定了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方法和热情。“没有爱的教育史不成功的而教育。”尹成辉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始终以爱为出发点,一爱卡为凝聚力。以付出爱为快乐,是一个普通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践行。折射出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可谓:“唤得春风育桃李,倾将深爱铸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