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人文精神觉醒的自由抒写

从“魏晋风度”到“晋书尚韵”一中古人文精神觉醒的自由抒写 艺术中国 魏晋南北朝书法的人文觉醒集中表现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创精神。 这个时代的人们得天独 厚,最贴近揭开“有意为书”序幕的先辈,拥有汉代留下的最丰厚的遗产和最新鲜酌记忆, 但他们没有跟在前人后面亦步亦趋, 而是以天才的睿智直接把握书法审美精神的本质一以汉 字线条载体表现生命的脉冲与旋律, 创造了仅仅属于他们自己那个时代因而也属于未来的审 美理念、创作方法、风格流派,建构了以书圣王羲之及王献之为代表的主流体系。这个主流 体系左右了后来的 1600 多年书法的历史走向,以至于可以毫不夸张地论断:没有魏晋南北 朝的书艺成就,就没有中国书法的历史,没有书法这个世界唯一、世界之最的艺术。 这个时代, 书法理念出现了一次飞跃和升华, 由注重汉字形体结构之美上升到追求书法作品 的神韵以表现书家的精神面貌、个人的情趣。历史上有所谓“魏晋风度”之说,这不仅是对 魏晋文人风神举止的概括, 而且是对从三国至南北朝近 400 年间我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时代 精神的总体概括,涵盖了学术、思想、文学、艺术以及社会习尚各个方面。它表现了当时的 社会精英阶层以审美的态度对待黑暗的现实和苦难的人生, 以求得超凡脱俗的心态平衡。 魏 晋风度是个模糊的范畴,它的表层形态是玄虚清朗,狂放不羁,潇洒出尘,风流儒雅,而深 层的内质却潜流着忧生忧国的愤懑、悲痛和烦乱,是“进不能辟昏匡乱,退不能屏迹全身” 的生不能、死不能的生死两难的绝望。而要摆脱这深层的绝望;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 愿纸醉金迷,那只有把这一切深藏起来,采取审美的超现实的生存态势。这就是在那荒野苍 茫、暴力与死神主宰的大背景下,出现那么多对美男俊女风神容止的赞赏、那么多美轮美奂 的文章、诗篇、绘画与书法的原因。书法作为生命脉冲和旋律的审美形态,它通过线条运动 能表现人的内在情绪。魏晋南北朝的书家们率先发现了这个“密码” ,于是他们希望通过书 写活动, 去表露自己那种为时代所崇尚的风流儒雅和潇洒飘逸等脱俗的风度和气质, 以实现 自我,复写自我,因而有意识去追求作品的韵律美、流动美及笔墨的高雅清趣。后人把这表 述为“晋书尚韵” 。所谓“晋书尚韵” ,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魏晋风度在书法领域的体现。这种 追求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以至于通过书法作品能感受到书者的人格风神。 转载时请注明:来自艺术中国

中国明清历史

http://www.artx.cn/artx/lishi/list_10_1.html

编辑:hdncbw

从“魏晋风度”到“晋书尚韵”一中古人文精神觉醒的自由抒写 艺术中国 魏晋南北朝书法的人文觉醒集中表现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创精神。 这个时代的人们得天独 厚,最贴近揭开“有意为书”序幕的先辈,拥有汉代留下的最丰厚的遗产和最新鲜酌记忆, 但他们没有跟在前人后面亦步亦趋, 而是以天才的睿智直接把握书法审美精神的本质一以汉 字线条载体表现生命的脉冲与旋律, 创造了仅仅属于他们自己那个时代因而也属于未来的审 美理念、创作方法、风格流派,建构了以书圣王羲之及王献之为代表的主流体系。这个主流 体系左右了后来的 1600 多年书法的历史走向,以至于可以毫不夸张地论断:没有魏晋南北 朝的书艺成就,就没有中国书法的历史,没有书法这个世界唯一、世界之最的艺术。 这个时代, 书法理念出现了一次飞跃和升华, 由注重汉字形体结构之美上升到追求书法作品 的神韵以表现书家的精神面貌、个人的情趣。历史上有所谓“魏晋风度”之说,这不仅是对 魏晋文人风神举止的概括, 而且是对从三国至南北朝近 400 年间我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时代 精神的总体概括,涵盖了学术、思想、文学、艺术以及社会习尚各个方面。它表现了当时的 社会精英阶层以审美的态度对待黑暗的现实和苦难的人生, 以求得超凡脱俗的心态平衡。 魏 晋风度是个模糊的范畴,它的表层形态是玄虚清朗,狂放不羁,潇洒出尘,风流儒雅,而深 层的内质却潜流着忧生忧国的愤懑、悲痛和烦乱,是“进不能辟昏匡乱,退不能屏迹全身” 的生不能、死不能的生死两难的绝望。而要摆脱这深层的绝望;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 愿纸醉金迷,那只有把这一切深藏起来,采取审美的超现实的生存态势。这就是在那荒野苍 茫、暴力与死神主宰的大背景下,出现那么多对美男俊女风神容止的赞赏、那么多美轮美奂 的文章、诗篇、绘画与书法的原因。书法作为生命脉冲和旋律的审美形态,它通过线条运动 能表现人的内在情绪。魏晋南北朝的书家们率先发现了这个“密码” ,于是他们希望通过书 写活动, 去表露自己那种为时代所崇尚的风流儒雅和潇洒飘逸等脱俗的风度和气质, 以实现 自我,复写自我,因而有意识去追求作品的韵律美、流动美及笔墨的高雅清趣。后人把这表 述为“晋书尚韵” 。所谓“晋书尚韵” ,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魏晋风度在书法领域的体现。这种 追求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以至于通过书法作品能感受到书者的人格风神。 转载时请注明:来自艺术中国

中国明清历史

http://www.artx.cn/artx/lishi/list_10_1.html

编辑:hdncbw


相关文章

  • 真名士自风流
  • 摘 要:魏晋文人崇尚山水自然审美,留下了许多吟咏山水自然的佳作.王羲之的传世作品<兰亭集序>,带有时代和个人的双重烙印,通过对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考察和分析,挖掘其中体现的山水情怀和名士精神,揭示其自然审美观,并探讨 ...查看


  • 浅析魏晋审美特征
  • 综述 自然科学 2015年7期 ·297· 浅析魏晋审美特征 苏卫校 蒋会娟 1. 河北省迁安市首钢矿业实业公司,河北 迁安 064404 2. 河北省迁安市首钢矿业公司烧结厂,河北 迁安 064404 摘要:魏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战乱 ...查看


  • 高一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教版)
  •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 ...查看


  • 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_袁行霈版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 ...查看


  • 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
  • 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 (一) 其一,"士"人的自我觉醒,是忧患意识产生的主体因素.忧患意识是殷未周初政 治家们对人事作为的最初肯定的结果,也是对殷人宗教天命观作修正的产物.而新的天命观,认为"永保天命''思想的产 ...查看


  • 从_世说新语_看魏晋风度及文化意蕴
  • 第22卷 第4期 Vol.22 No.4广东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GuangdongEducationInstitute2002年11月 Nov.2002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及文化意蕴 熊国华 (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 ...查看


  •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_全
  • 历史必修三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 ...查看


  • 人民版历史考纲复习要点归纳:必修三
  • 人民版历史考纲要求详解:必修三 (附会考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 行)整理) 学习文化史的原理 (1)社会根源:经济 政治 (2)所处的阶级立场 (3)文化的继承.借鉴 所涉及的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 ...查看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 1. ①"仁" 仁者爱人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