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撤诉权不可滥用

2004-12-3 0:0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笔者发现,在当前的民事诉讼中,有些当事人因不了解撤诉的法律后果,为了规避法律、逃避制裁而滥用申请撤诉权,以致于陷入撤诉的误区,造成了不应有的财产损失。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一百三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在民事诉讼中享有撤诉权。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申请撤诉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提出撤诉申请的人必须是原告或者经过原告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对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提出。

(2)申请撤诉必须自愿。

(3)申请撤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即撤诉不得侵犯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公序良俗或规避法律企图逃避法律制裁。

(4)申请撤诉须在人民法院宣判前提出。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撤诉具有以下法律后果:

(1)原告起诉后在民事诉状送达被告前撤诉的视为没有提起诉讼,不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2)原告享有再次起诉权。即原告撤诉后,在诉讼时效内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但是原告撤诉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对继承权纠纷,自继承之日起超过20年的起诉,在受理后经审查发现时效已届满,且原告不撤诉,被裁定驳回起诉后,原告不得再次起诉。

(3)撤诉的案件,案件受理费由原告负担,减半收取。当前,有些原告正是对撤诉的法律后果不明白而滥用申请撤诉权,以致于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当事人滥用撤诉权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一、以与对方当事人自行和解为由申请撤诉。因当事人双方所达成的和解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能否履行协议全凭义务人的诚实信用,一旦义务人背信弃义,拒不履行和解协议,则权利人虽然可以向法院再行起诉,但却面临着因撤回诉讼诉讼时效不中断而丧失胜诉权的风险,即再行起诉因已超过法定的诉讼时效而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二、债务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诈害债权人。即债权人起诉后,债务人千方百计地拖延履行债务,采取托上级领导说情、胁迫利诱等方式、方法与债权人达成庭下和解协议,开出“空头支票”,动员原告撤诉。然后,债务人不是积极地履行义务,而是于债务履行期满前隐匿、转移、变卖财产或者向当地法院申请宣告破产等,致使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落空。

三、以规避法律、逃避法律制裁为目的的申请撤诉。如企业之间相互借贷案件,出借方诉至法院后意识到双方借贷行为的非法性,为避免受经济制裁,便主动撤回诉讼或者与借款方协商由其承担案件受理费而申请撤诉,借款方也往往乐意以此为代价换取延期还款,并可避免与出借方“两败俱伤”。受案法院因审查不严或为了及时结案等而准许原告撤诉。这一方面使违规者逃避了经济制裁,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仍然存续;另一方面,原告的撤诉因有的起诉状未送达给被告而视为没有起诉,原告所借出款项的偿还缺乏法律的有力保障,导致出借资金流失的风险加大。

四、债权人以债务人下落不明为由申请撤诉。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审查立案后被告下落不明的,可以公告送达民事诉讼,公告期满被告仍无下落而能够查清案件事实的,法院可以依法缺席判决,不能查清案件事实的,可以作出中止审理的裁定,待被告出现后再恢复诉讼。债权人起诉后以债务人下落不明而申请撤诉,不但使自己承担了案件受理费而且在被告出现后再行起诉时也因超出法定的诉讼时效而致使自己的合法实体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综上,笔者建议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要切实提高诉讼法律意识,谨慎行使撤诉权,以防陷入撤诉的误区,造成不应有的合法权益损失。

刘京柱

2004-12-3 0:0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笔者发现,在当前的民事诉讼中,有些当事人因不了解撤诉的法律后果,为了规避法律、逃避制裁而滥用申请撤诉权,以致于陷入撤诉的误区,造成了不应有的财产损失。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一百三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在民事诉讼中享有撤诉权。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申请撤诉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提出撤诉申请的人必须是原告或者经过原告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对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提出。

(2)申请撤诉必须自愿。

(3)申请撤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即撤诉不得侵犯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公序良俗或规避法律企图逃避法律制裁。

(4)申请撤诉须在人民法院宣判前提出。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撤诉具有以下法律后果:

(1)原告起诉后在民事诉状送达被告前撤诉的视为没有提起诉讼,不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2)原告享有再次起诉权。即原告撤诉后,在诉讼时效内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但是原告撤诉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对继承权纠纷,自继承之日起超过20年的起诉,在受理后经审查发现时效已届满,且原告不撤诉,被裁定驳回起诉后,原告不得再次起诉。

(3)撤诉的案件,案件受理费由原告负担,减半收取。当前,有些原告正是对撤诉的法律后果不明白而滥用申请撤诉权,以致于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当事人滥用撤诉权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一、以与对方当事人自行和解为由申请撤诉。因当事人双方所达成的和解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能否履行协议全凭义务人的诚实信用,一旦义务人背信弃义,拒不履行和解协议,则权利人虽然可以向法院再行起诉,但却面临着因撤回诉讼诉讼时效不中断而丧失胜诉权的风险,即再行起诉因已超过法定的诉讼时效而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二、债务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诈害债权人。即债权人起诉后,债务人千方百计地拖延履行债务,采取托上级领导说情、胁迫利诱等方式、方法与债权人达成庭下和解协议,开出“空头支票”,动员原告撤诉。然后,债务人不是积极地履行义务,而是于债务履行期满前隐匿、转移、变卖财产或者向当地法院申请宣告破产等,致使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落空。

三、以规避法律、逃避法律制裁为目的的申请撤诉。如企业之间相互借贷案件,出借方诉至法院后意识到双方借贷行为的非法性,为避免受经济制裁,便主动撤回诉讼或者与借款方协商由其承担案件受理费而申请撤诉,借款方也往往乐意以此为代价换取延期还款,并可避免与出借方“两败俱伤”。受案法院因审查不严或为了及时结案等而准许原告撤诉。这一方面使违规者逃避了经济制裁,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仍然存续;另一方面,原告的撤诉因有的起诉状未送达给被告而视为没有起诉,原告所借出款项的偿还缺乏法律的有力保障,导致出借资金流失的风险加大。

四、债权人以债务人下落不明为由申请撤诉。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审查立案后被告下落不明的,可以公告送达民事诉讼,公告期满被告仍无下落而能够查清案件事实的,法院可以依法缺席判决,不能查清案件事实的,可以作出中止审理的裁定,待被告出现后再恢复诉讼。债权人起诉后以债务人下落不明而申请撤诉,不但使自己承担了案件受理费而且在被告出现后再行起诉时也因超出法定的诉讼时效而致使自己的合法实体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综上,笔者建议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要切实提高诉讼法律意识,谨慎行使撤诉权,以防陷入撤诉的误区,造成不应有的合法权益损失。

刘京柱


相关文章

  • 杜睿哲: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撤诉制度的完善
  • 撤诉在民事诉讼中,是决定结束诉讼程序的诉讼行为,也是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在审判实践中,撤诉是人民法院审结案件的一种方式,也是当事人处分自己权利的有效手段.科学合理的撤诉制度,不仅对保障当事人具体诉讼权利的实施,保障人民法院公正快捷地审结案件 ...查看


  • 试论行政诉讼中的驳回起诉
  • 试论行政诉讼中的驳回起诉 2008-03-26 11:12:13 按:听说江北区法院会将华新都市花园其他近三百位业主诉重庆市规划局案件"驳回起诉".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些案件都是同时起诉并立案受理的,而且中止了长达一年 ...查看


  • 法制日报:适用法律错误成行政机关败诉主因
  •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 适用法律错误成行政机关败诉主因 ( 2016-05-20 ) 稿件来源: 法制日报案件 □ 本报记者 吴晓锋 今天上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了2015年重庆法院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 ...查看


  • 中央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论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姓 名: 学 校: 学 号: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2014年3月10日 内容提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我国法律和立法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中华人民 ...查看


  • 各地政府信息公开典型案例汇总
  • [导读]河南省高院2015年度八大典型行政诉讼案例,其中第八个案例涉及政府信息公开,选登于此. 案例八:张冬亮等人诉开封市金明区人民政府行政信息公开一案 金明区人民政府对张冬亮等人邮寄的信息公开申请进行审查后,作出<金明区政府信息公开 ...查看


  • 浅谈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 摘要: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政权,它便如同衍生物一样始终与其相伴.特别是进入世纪年代以来,职务犯罪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职务犯罪在各种类型的犯罪中是危害最大的一类犯罪.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威胁到国家的 ...查看


  • 新行政诉讼法 1
  • 一.判断题 (一)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一般只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行政机关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 √ ) 3.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 的证据和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 ...查看


  • 一稿--论文论行政诉讼中的调解
  • 论行政诉讼中的调解 摘要 在行政诉讼中,由于公共利益不可出让.公权力不可处分.司法权与行政权分工的不同.行政诉讼的主要任务以及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不平等地位和调解制度本身具有一些弊端等原因,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第 50 条明确规 ...查看


  • 行政诉讼业务基本技能
  • 第二章 律师在行政诉讼中代理原告和第三人 第一节 能否接受原告的代理请求 决定律师是否接受原告委托的因素除下述一.二外,就是法律技术层面的问题了. 一.审查看是否被禁止,有时司法局发文件要求本地律师一律不得代理的案件.[青岛即墨案] 二.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