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译文

公孙丑问道:“如果让夫子您担任齐国的卿相,能够实行您的主张了,那么即使因此而建立了霸业或王业,也不必感到奇怪的了。如果这样,您动心不动心呢?”

孟子说:“不,我四十岁起就不动心了。”

公孙丑说:“如果这样,老师就远远超过孟贲了。”

孟子说:“做到这点不难,告子在我之前就做到不动心了。”

公孙丑问:“做到不动心有什么方法吗?”

孟子说:“有。北宫黝这样培养勇气:肌肤被刺不退缩,双目被刺不转睛;但他觉得,受了他人一点小委屈,就像在大庭广众之中被人鞭打了一般;既不受平民百姓的羞辱,也不受大国君主的羞辱;把行刺大国君主看得跟行刺普通百姓一样;毫不畏惧诸侯,听了恶言,一定回击。孟施舍这样培养勇气,他说:‘把不能取胜看作能够取胜;估量了势力相当才前进,考虑到能够取胜再交战,这是畏惧强大的敌人。我哪能做到必胜呢?能无所畏惧罢了。’(培养勇气的方法,)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这两人的勇气,不知道谁强些,但孟施舍是把握住了要领。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在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也不去恐吓;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孟施舍的保持勇气,又不如曾子能把握住要领。”

公孙丑说:“请问,您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告子曾说:‘言论上有所不通,心里不必去寻求道理;心里有所不安,不必求助于意气。’心里有所不安,不必求助意气,这是可以的;言论上有所不通,心里不寻求道理,这不可以。心志是意气的主帅,意气是充满体内的。心志关注到哪里,意气就停留到哪里。所以说:‘要把握住心志,不要妄动意气。’”

(公孙丑问:)“既说‘心志关注到哪里,意气就停留到哪里’,又说:‘要把握住心志,不要妄动意气’,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心志专一就能调动意气,意气专一也能触动心志。譬如跌倒和奔跑,这是意气专注的结果,反过来也使他的心志受到触动。”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您擅长于哪方面?”

孟子说:“我善于透彻地分析别人的言语,也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这很难说清楚啊。这种气极为浩大,极为刚强。用正义培养而不损害它,他就能够冲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气,必须与义和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软弱无力了。这种气是正义的日积月累所产生的,不是一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的。行为有一点愧欠之处,气就软弱无力了。„„修养浩然之气,一定要从积累道义开始,不要预期一下子就达到目的;心里不可

忘记它,也不要硬做而助其成长。不要像那个宋国人一样。有一宋国人忧虑他种的禾苗长得太慢,于是把苗拔高一些,昏昏沉沉地回家对家里人说:‘我今天疲困极了,我已经帮助禾苗很快长起来了。’他的儿子急忙到田里去视看,苗已枯槁了。天下不拔苗助长的人很少。以为养气无益,因而放弃的,是不耘苗的人;过急去养气,是拔苗的人,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害了它。”

公孙丑又问:“什么叫做善于知悉别人的言辞呢?”

孟子回答说:“偏颇片面的话,我知道它的偏颇片面之处,言过其实的话,我知道它的缺失之处,邪曲的话,我知道它离开正义之处,躲躲闪闪的话,我知道它理屈词穷之处。这四种言辞。”

公孙丑问道:“如果让夫子您担任齐国的卿相,能够实行您的主张了,那么即使因此而建立了霸业或王业,也不必感到奇怪的了。如果这样,您动心不动心呢?”

孟子说:“不,我四十岁起就不动心了。”

公孙丑说:“如果这样,老师就远远超过孟贲了。”

孟子说:“做到这点不难,告子在我之前就做到不动心了。”

公孙丑问:“做到不动心有什么方法吗?”

孟子说:“有。北宫黝这样培养勇气:肌肤被刺不退缩,双目被刺不转睛;但他觉得,受了他人一点小委屈,就像在大庭广众之中被人鞭打了一般;既不受平民百姓的羞辱,也不受大国君主的羞辱;把行刺大国君主看得跟行刺普通百姓一样;毫不畏惧诸侯,听了恶言,一定回击。孟施舍这样培养勇气,他说:‘把不能取胜看作能够取胜;估量了势力相当才前进,考虑到能够取胜再交战,这是畏惧强大的敌人。我哪能做到必胜呢?能无所畏惧罢了。’(培养勇气的方法,)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这两人的勇气,不知道谁强些,但孟施舍是把握住了要领。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在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也不去恐吓;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孟施舍的保持勇气,又不如曾子能把握住要领。”

公孙丑说:“请问,您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告子曾说:‘言论上有所不通,心里不必去寻求道理;心里有所不安,不必求助于意气。’心里有所不安,不必求助意气,这是可以的;言论上有所不通,心里不寻求道理,这不可以。心志是意气的主帅,意气是充满体内的。心志关注到哪里,意气就停留到哪里。所以说:‘要把握住心志,不要妄动意气。’”

(公孙丑问:)“既说‘心志关注到哪里,意气就停留到哪里’,又说:‘要把握住心志,不要妄动意气’,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心志专一就能调动意气,意气专一也能触动心志。譬如跌倒和奔跑,这是意气专注的结果,反过来也使他的心志受到触动。”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您擅长于哪方面?”

孟子说:“我善于透彻地分析别人的言语,也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这很难说清楚啊。这种气极为浩大,极为刚强。用正义培养而不损害它,他就能够冲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气,必须与义和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软弱无力了。这种气是正义的日积月累所产生的,不是一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的。行为有一点愧欠之处,气就软弱无力了。„„修养浩然之气,一定要从积累道义开始,不要预期一下子就达到目的;心里不可

忘记它,也不要硬做而助其成长。不要像那个宋国人一样。有一宋国人忧虑他种的禾苗长得太慢,于是把苗拔高一些,昏昏沉沉地回家对家里人说:‘我今天疲困极了,我已经帮助禾苗很快长起来了。’他的儿子急忙到田里去视看,苗已枯槁了。天下不拔苗助长的人很少。以为养气无益,因而放弃的,是不耘苗的人;过急去养气,是拔苗的人,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害了它。”

公孙丑又问:“什么叫做善于知悉别人的言辞呢?”

孟子回答说:“偏颇片面的话,我知道它的偏颇片面之处,言过其实的话,我知道它的缺失之处,邪曲的话,我知道它离开正义之处,躲躲闪闪的话,我知道它理屈词穷之处。这四种言辞。”


相关文章

  • 四圣心源译文
  • 四圣心源 二郎中译文 [原文] 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 慨自越人.仲景而后,秘典弗著,至教无传.叹帝宰之杳茫,怅民义之 ...查看


  • 上卷 素问篇 六微旨大论
  • [原文]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于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组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 ...查看


  •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选自<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原文] 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 [译文] 耳朵不把听力用到极限,眼睛不长时间地观看,坐不坐得很久,睡不睡到身体感到疲倦. [原文] 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 ...查看


  • 孟子 [公孙丑上]译文
  • "敢问夫子恶乎长?" [译]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译] 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查看


  • 中国文化中的德育内容
  • 二.德育内容: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没有讲求仁德的人会遗弃他的父母,没有讲求义行的人会怠慢他的君主.大王只要谈论仁德与义行就够了. ...查看


  • 正气歌译文及注释
  • 作者:佚名 译文 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屋 ...查看


  • 从"春晓"英译谈诗歌译文赏析
  • 从"春晓"英译谈诗歌译文赏析 摘要 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古诗英译也是传递文化.研究语言的必由之路.许渊冲的"美化之艺术"观点是对诗歌翻译和赏析方法的核心概括,其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 ...查看


  • 小学阶段古诗词大全
  • 1-6年级古诗汇编 [小学一年级] 上册:<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 ...查看


  • 伤寒论--伤寒例
  • 伤寒例[原文]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立春正月节斗指艮雨水正月中指寅惊蛰二月节指甲春分二月中指卯清明三月节指乙谷雨三月中指辰立夏四月节指巽小满四月中指巳芒种五月节指丙夏至五月中指午小暑六月节指丁大暑六月中指未立秋七月节指坤处暑七月中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