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书为侣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充满了人文情怀。文章紧密围绕教材本单元的专题“我爱阅读”编排,短小精致,角度新颖,比喻、假设、反问等独特灵活的表达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设计理念:

崔峦老师强调: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悟、积累与运用的实践中学习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重视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以读促写。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整个与课内外的融合,努力让学生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作者“爱书、爱读书”的热情,体悟读书的方法,享受读的乐趣,让学生对读书充满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回顾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阅读经历与方法。

2、教师整理部分读书名言与读书方法,课件出示生字,一些重点句子及训练的句式。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文本的开篇就是一个很好的情境创设,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营造一种宽松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生有了自己的选择后,再去领悟文中的选择时,或许更能感悟作者爱书的人文情怀。]

二、释题明意,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2、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设计意图:就题质疑的方式似乎陈旧,但并不落后、过时,语文教学应讲追求扎实、有效。只要能服务教学,有益于学生语文学习,就是好方法。本文围绕课题质疑,很容易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旨:作者只选一本书旅行的原因。]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1、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把生字新词画下来,标下段落序号。

2、认字读词。

①教师呈现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去掉拼音,指名领读;读对了大家跟读。

②教师呈现文中带有生字新词的重点句子,请学生读句。

③指导写字。

师:你们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两个字最难写?谁来教老师写。(着重指导“豫”、“趟”的写法,学生可能认为其它字难写,可以顺势指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田字方格中指导书写。) ④读通课文。

师:大家已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同桌之间合作读书,每人一段轮流读,互相听评,帮助对方把书读得更通顺,更好。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中,继续关注识字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避免常规教学中受公开课的影响,尤其是进入高年级后忽视学生生字学习和第一课时的学习,特别强调第二课时学习,以致第二课时,任务重,头绪多,走马观花,无法落实。]

四、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自读自悟。

师: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能否把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弄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读文,并结合课文,交流感悟,教师注意评价多样性的引导。作者把书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次,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有新的发现。说明“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板书:常读常新)

3、感悟方法,拓展小练笔。

①感悟方法。

师: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她在读书过程中是怎样读的?(生读第7自然段。)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方法吗?(体会: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小结收获、想象)

(板书:思考、品味、小结„„)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一定顺序吗?(体会“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这一过程,简单理解,重点读中感悟。)

②关注练笔。

师:读了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一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平时也读了许多书,你是怎样读书的呢?请大家拿出习作本,写一写,注意用上“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③展示练笔。选择几篇学生习作,请学生上台朗读交流。

④小结。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知道了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读书的方法。参照作者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去实践、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过程中,抓住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落。同时,让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对话,交流自己读书经历与方法,让学生展示自我阅读的成功,激发学生动脑、动口的表达欲望。读中学写,既整合了教学内容,又体现了扎实的语文实践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感知情感。

1、了解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了作者带一本书旅行的理由和作者的读书方法。 (板书:以书为侣:原因方法)

2、了解了作者的选择,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你对作者有什么印象?(作者特别爱书,而且很会阅读。)

3、既然作者如此热爱书,爱读书,我们应该怎么读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由内容的把握到情感的感知、体会,是阅读教学中质的飞跃与提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定好阅读教学的“调”(情感),更难得的是这种情感得自于学生自主的畅所欲言与感悟。]

二、体悟方法,品味情感。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爱书、爱读书的深厚情感,画上记号,想一想作者怎样具体地表达这种情感呢?可以在一旁写上批注。

2、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师:你发现了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深爱书籍?说说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指名读相应的句子、段落交流感受,指导朗读。

(根据学情安排教学,下面为预设顺序,注意体会以比喻的表达方式为主。)

(1)假设。(第一、四、七自然段)

①学生谈体会。(作者怎么表达自己爱书的情感的?怎么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的?) ②指导朗读。(如:第一自然段中,可供选择的事物应读出疑问的语气,以突出作者对书的钟爱。)

(2)比喻。(重点研读。)

a.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c.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①引导学生体会把书当作朋友时的珍爱与亲密;把书比作家时的温馨和留恋;把书比作故地时的方便与依恋。

②把这三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比喻对表达爱书之情的妙处。

③拓展练习。

师:根据你自己的读书感受,填一填,读一读,尊重学生个性化见解。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3)设问(第三自然段)

①理解“毫不犹豫”。

②体会朗读,体会回答果断、爱书之切的情感。

(4)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①学生交流体会。(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作者爱书的情感更进一层。)

②体会朗读,体会反问、质问的语气。

(5)列举交流学生自己搜集到的读书的名言资料。

(6)朗读全文,回归整体。(可指名接读。)

师:让我们带着对书的热爱,再次体会作者假设、比喻、反问的表达方法!(完善板书:热爱读书)

理由:常读常新

以书为侣热爱读书

方法:思考、品味、小结„„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交流品读中的思维碰撞,感悟、习得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感悟、学习比喻的表达方式并读好课文。在这一环节中,作者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但教师心中不可不分轻重,满盘皆抓。教师应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上(对表达的方式并不了解,更不知道一些俗语。)对教学重点放在比喻的表达方式上,不仅让学生学习体会,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模拟表达,各抒己见,积累内化。除比喻的表达方式外,其它如假设、设问、反问等的表达方式,学生有所感悟,教师点到即可,把重点放在指导品读上,让学生读出滋味来。]

三、阅读链接,升华情感

师:请大家放声朗读《神奇的书》

1、画出书神奇的地方。

2、想一想作者怎么表达的。

3、学习了课文,读了这首诗,谈谈你对书、对读书的感受,诵读这首诗歌。

[设计意图:在学生阅读感悟有所沉淀内化时,顺势引导拓展新的阅读内容,让学生有喧泄、展现自己情感与能力的空间,实现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最后的畅谈感受,更是实现学生对阅读兴趣与价值观的新的提升,让学生心中铭记“走遍天下书为侣”。]

附教学资料:

1、教学案例片段一:领悟表达方法,http://www.pep.com.cn/xy_jcjx/index.htm 2、书比人长寿(徐鲁)

3、名人读书名言,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688758.html

4、名人读书名言,http://www.cuanyi.com/read.php?tid=3690

5、名人读书名言,http://www.2008red.com/member_pic_123/files/wsytsg/html/article_413_1.shtm

6、名人读书故事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毛主席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

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拾贝壳的孩子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滥读书。

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结果,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

卢梭对此很看不惯,就在他著的《爱弥尔》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可是有一个人却很坚定地说出他的选择,想知道他选择的是什么吗?

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指名学生读课题,正音并理解“侣”的意思。

③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

③你发现了哪个生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④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⑤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①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

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②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探究答案,品味语言

①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过渡语:就因为这样,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③汇报交流怎样一遍又一遍的读?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④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诵读语言,积累语言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阅读链接 ①课件出示:课后的《神奇的书》 ②自由朗读,把书比作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我采用联系比较策略,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朋友”“家”,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书,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只有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的道理。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学生会理解的更快,体会的更深刻。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而舒适,书,让这个世界充满真善美,当学生真正感悟到这一点时,读书的欲望是从心底迸发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号召他们加入读书的行列。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书像什么”这个问题时,学生不知从何说起,这时教师的铺垫显得尤为重要。我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素材,一首诗歌打开了学生的想像空间,通过反复地朗读分析,让学生理解这样比喻的依据,在二者之间找到联系。有了这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再想像书像什么就显得简单多了。“清茶、咖啡、春雨、隐形的翅膀„„”学生带着我走进无尽的想像世界。

本课的教学如果能将课外的拓展延伸和本单元的综合活动结合起来会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如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书籍的名言、格言、谚语等,设立一个“书籍佳话荟萃”小册子。也可以课下阅读一些有关讴歌书的诗歌或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向同学介绍。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充满了人文情怀。文章紧密围绕教材本单元的专题“我爱阅读”编排,短小精致,角度新颖,比喻、假设、反问等独特灵活的表达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设计理念:

崔峦老师强调: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悟、积累与运用的实践中学习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重视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以读促写。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整个与课内外的融合,努力让学生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作者“爱书、爱读书”的热情,体悟读书的方法,享受读的乐趣,让学生对读书充满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回顾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阅读经历与方法。

2、教师整理部分读书名言与读书方法,课件出示生字,一些重点句子及训练的句式。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文本的开篇就是一个很好的情境创设,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营造一种宽松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生有了自己的选择后,再去领悟文中的选择时,或许更能感悟作者爱书的人文情怀。]

二、释题明意,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2、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设计意图:就题质疑的方式似乎陈旧,但并不落后、过时,语文教学应讲追求扎实、有效。只要能服务教学,有益于学生语文学习,就是好方法。本文围绕课题质疑,很容易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旨:作者只选一本书旅行的原因。]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1、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把生字新词画下来,标下段落序号。

2、认字读词。

①教师呈现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去掉拼音,指名领读;读对了大家跟读。

②教师呈现文中带有生字新词的重点句子,请学生读句。

③指导写字。

师:你们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两个字最难写?谁来教老师写。(着重指导“豫”、“趟”的写法,学生可能认为其它字难写,可以顺势指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田字方格中指导书写。) ④读通课文。

师:大家已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同桌之间合作读书,每人一段轮流读,互相听评,帮助对方把书读得更通顺,更好。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中,继续关注识字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避免常规教学中受公开课的影响,尤其是进入高年级后忽视学生生字学习和第一课时的学习,特别强调第二课时学习,以致第二课时,任务重,头绪多,走马观花,无法落实。]

四、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自读自悟。

师: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能否把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弄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读文,并结合课文,交流感悟,教师注意评价多样性的引导。作者把书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次,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有新的发现。说明“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板书:常读常新)

3、感悟方法,拓展小练笔。

①感悟方法。

师: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她在读书过程中是怎样读的?(生读第7自然段。)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方法吗?(体会: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小结收获、想象)

(板书:思考、品味、小结„„)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一定顺序吗?(体会“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这一过程,简单理解,重点读中感悟。)

②关注练笔。

师:读了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一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平时也读了许多书,你是怎样读书的呢?请大家拿出习作本,写一写,注意用上“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③展示练笔。选择几篇学生习作,请学生上台朗读交流。

④小结。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知道了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读书的方法。参照作者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去实践、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过程中,抓住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落。同时,让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对话,交流自己读书经历与方法,让学生展示自我阅读的成功,激发学生动脑、动口的表达欲望。读中学写,既整合了教学内容,又体现了扎实的语文实践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感知情感。

1、了解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了作者带一本书旅行的理由和作者的读书方法。 (板书:以书为侣:原因方法)

2、了解了作者的选择,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你对作者有什么印象?(作者特别爱书,而且很会阅读。)

3、既然作者如此热爱书,爱读书,我们应该怎么读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由内容的把握到情感的感知、体会,是阅读教学中质的飞跃与提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定好阅读教学的“调”(情感),更难得的是这种情感得自于学生自主的畅所欲言与感悟。]

二、体悟方法,品味情感。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爱书、爱读书的深厚情感,画上记号,想一想作者怎样具体地表达这种情感呢?可以在一旁写上批注。

2、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师:你发现了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深爱书籍?说说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指名读相应的句子、段落交流感受,指导朗读。

(根据学情安排教学,下面为预设顺序,注意体会以比喻的表达方式为主。)

(1)假设。(第一、四、七自然段)

①学生谈体会。(作者怎么表达自己爱书的情感的?怎么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的?) ②指导朗读。(如:第一自然段中,可供选择的事物应读出疑问的语气,以突出作者对书的钟爱。)

(2)比喻。(重点研读。)

a.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c.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①引导学生体会把书当作朋友时的珍爱与亲密;把书比作家时的温馨和留恋;把书比作故地时的方便与依恋。

②把这三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比喻对表达爱书之情的妙处。

③拓展练习。

师:根据你自己的读书感受,填一填,读一读,尊重学生个性化见解。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3)设问(第三自然段)

①理解“毫不犹豫”。

②体会朗读,体会回答果断、爱书之切的情感。

(4)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①学生交流体会。(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作者爱书的情感更进一层。)

②体会朗读,体会反问、质问的语气。

(5)列举交流学生自己搜集到的读书的名言资料。

(6)朗读全文,回归整体。(可指名接读。)

师:让我们带着对书的热爱,再次体会作者假设、比喻、反问的表达方法!(完善板书:热爱读书)

理由:常读常新

以书为侣热爱读书

方法:思考、品味、小结„„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交流品读中的思维碰撞,感悟、习得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感悟、学习比喻的表达方式并读好课文。在这一环节中,作者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但教师心中不可不分轻重,满盘皆抓。教师应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上(对表达的方式并不了解,更不知道一些俗语。)对教学重点放在比喻的表达方式上,不仅让学生学习体会,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模拟表达,各抒己见,积累内化。除比喻的表达方式外,其它如假设、设问、反问等的表达方式,学生有所感悟,教师点到即可,把重点放在指导品读上,让学生读出滋味来。]

三、阅读链接,升华情感

师:请大家放声朗读《神奇的书》

1、画出书神奇的地方。

2、想一想作者怎么表达的。

3、学习了课文,读了这首诗,谈谈你对书、对读书的感受,诵读这首诗歌。

[设计意图:在学生阅读感悟有所沉淀内化时,顺势引导拓展新的阅读内容,让学生有喧泄、展现自己情感与能力的空间,实现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最后的畅谈感受,更是实现学生对阅读兴趣与价值观的新的提升,让学生心中铭记“走遍天下书为侣”。]

附教学资料:

1、教学案例片段一:领悟表达方法,http://www.pep.com.cn/xy_jcjx/index.htm 2、书比人长寿(徐鲁)

3、名人读书名言,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688758.html

4、名人读书名言,http://www.cuanyi.com/read.php?tid=3690

5、名人读书名言,http://www.2008red.com/member_pic_123/files/wsytsg/html/article_413_1.shtm

6、名人读书故事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毛主席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

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拾贝壳的孩子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滥读书。

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结果,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

卢梭对此很看不惯,就在他著的《爱弥尔》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可是有一个人却很坚定地说出他的选择,想知道他选择的是什么吗?

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指名学生读课题,正音并理解“侣”的意思。

③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

③你发现了哪个生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④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⑤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①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

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②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探究答案,品味语言

①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过渡语:就因为这样,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③汇报交流怎样一遍又一遍的读?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④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诵读语言,积累语言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阅读链接 ①课件出示:课后的《神奇的书》 ②自由朗读,把书比作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我采用联系比较策略,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朋友”“家”,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书,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只有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的道理。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学生会理解的更快,体会的更深刻。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而舒适,书,让这个世界充满真善美,当学生真正感悟到这一点时,读书的欲望是从心底迸发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号召他们加入读书的行列。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书像什么”这个问题时,学生不知从何说起,这时教师的铺垫显得尤为重要。我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素材,一首诗歌打开了学生的想像空间,通过反复地朗读分析,让学生理解这样比喻的依据,在二者之间找到联系。有了这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再想像书像什么就显得简单多了。“清茶、咖啡、春雨、隐形的翅膀„„”学生带着我走进无尽的想像世界。

本课的教学如果能将课外的拓展延伸和本单元的综合活动结合起来会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如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书籍的名言、格言、谚语等,设立一个“书籍佳话荟萃”小册子。也可以课下阅读一些有关讴歌书的诗歌或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向同学介绍。


相关文章

  • 3.走遍天下书为侣导学稿
  • 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语文日导学稿 班级: 姓名: 编制人: 五年级语文组 编号: 004 日期: 9月10日 自学促能力形成! 展示让魅力飞扬! 课题: <走遍天下书为侣> [自研课导学] 晨读课:(30分钟) 目标: 1.字词认 ...查看


  • 3走遍天下书为侣导学案1
  • 执笔人:王红丽 年级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 难 点 知识 链接 五 学科 五年级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导学案 备课组长: 审核人: 班级: 语文 教师 课型 预习课 授课时间 学生姓名: 课时 1 3.走遍天下书为侣 1.会读. ...查看


  • 读[走遍天下书为侣]有感
  •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是<走遍天下书为侣>里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课文讲的是环游世界时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百音盒.扑克牌.一幅图画 ...查看


  • 走遍天下书为侣反思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奎洋中心所在校 林丽芬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它用比较的手法阐述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 文章中有这样几个地方学生开始很难理解:"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 ...查看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1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学习目标 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查看


  • 演讲稿-走遍天下书为侣
  •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走遍天下书为侣" 众所周知,书是人类的灵魂,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在书中,我们可以读李白的潇洒飘逸,读苏轼的洒脱豪放,悟鲁迅的冷峻深邃,悟冰心的意切情长.历经苦难的高尔基说:&q ...查看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 ...查看


  • [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读后感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从我读了<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本书时,我被深深吸引住了,我连续读了几遍,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副生动的画面:一个小女孩把一本书抱在手上,坐在小船上,蓝蓝的天空,海鸥在蓝天飞翔,多美啊?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听课评课记录
  • <走遍天下书为侣> 评课记录 一.王玉伟老师:本文的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课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以及反复读书的方法."通过本节课,基本上达成了目标 ...查看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1
  •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并爱到启发.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