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二章复习要点归纳

《老子》二章复习要点归纳

一、作者与出处及实词(见教材上的注释和课后积累二)

二、中心把握:

第一章讲述了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道理,重在治国。具体来说由事物间的相互对立、互相转化的规律给人的启示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切顺应自然的发展,而不加入自己的意志和私欲。只有“不辞”、“不有”、“不恃”、“不居”,才能得到“不去”的结果。这种“成功不居”的不争思想,有利于治国。

第二章论述的是个人品行修养,重在身。有自知之明,自胜之强,就成为更高的修养标准。这是很大的挑战,也是成熟人格的表现。

三、文本探究“”

1、读第一章时,是否发现这一章的规律?

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都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

2、它们之间除了完全对立之外,还有什么内在联系?

在相互对立中互相依赖,二者又可以相互转化。

3、这种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规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一切顺其自然,不居功自傲。

4、课文中的哪几句话可以做它的佐证?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论语》的“君子”是孔子赞美的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老子》中提及到“圣人”,何谓“圣人”呢?

指的是悟“道”者,以“道”作为立身处世原则的人,也有人认为“圣人”指的是统治者。

6、“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不是。指的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就是“我不特别想怎么样”。然后实行不言的教化,不发号施令。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少私寡欲,不要肆意妄为,让百姓自化、自正、自富,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否则,就会招致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7、第一章对你的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

抛弃私欲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8、第二章主要谈的是修身和自我发展的问题。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一谈自己的思想收获。

如“自知之明”,要了解自己,必须静下心来,,因为当局者迷,能对自己做出客观估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一个人心中的自己,跟别人所看到的自己,常常有差距。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扬并没有得意忘形,亲见徐公后他幡然醒悟,他就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智者。

9、古人认为“死而不亡”这与老子的“死而不亡者寿”的观点是否一致?

不一致。老子主张的“死而不亡者寿”指的是身虽死而精神犹存

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死而不亡”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精神长存,足够后人敬仰和效法;二是回归于“道”,也就是永不消逝。这与古人祭拜祖先灵魂是不同的。

10、“知足者富”中的“富”有何深刻含义?

道家的“富”不是拥有优越的物质生活和万贯家财,它指的是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抛弃私心杂念。真正能抛弃私欲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头脑中不去妄想得到什么,无所谓得到和失去,自然我们就无所有也无所不有,也就是真正的“富”了。

《老子》二章复习要点归纳

一、作者与出处及实词(见教材上的注释和课后积累二)

二、中心把握:

第一章讲述了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道理,重在治国。具体来说由事物间的相互对立、互相转化的规律给人的启示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切顺应自然的发展,而不加入自己的意志和私欲。只有“不辞”、“不有”、“不恃”、“不居”,才能得到“不去”的结果。这种“成功不居”的不争思想,有利于治国。

第二章论述的是个人品行修养,重在身。有自知之明,自胜之强,就成为更高的修养标准。这是很大的挑战,也是成熟人格的表现。

三、文本探究“”

1、读第一章时,是否发现这一章的规律?

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都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

2、它们之间除了完全对立之外,还有什么内在联系?

在相互对立中互相依赖,二者又可以相互转化。

3、这种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规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一切顺其自然,不居功自傲。

4、课文中的哪几句话可以做它的佐证?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论语》的“君子”是孔子赞美的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老子》中提及到“圣人”,何谓“圣人”呢?

指的是悟“道”者,以“道”作为立身处世原则的人,也有人认为“圣人”指的是统治者。

6、“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不是。指的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就是“我不特别想怎么样”。然后实行不言的教化,不发号施令。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少私寡欲,不要肆意妄为,让百姓自化、自正、自富,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否则,就会招致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7、第一章对你的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

抛弃私欲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8、第二章主要谈的是修身和自我发展的问题。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一谈自己的思想收获。

如“自知之明”,要了解自己,必须静下心来,,因为当局者迷,能对自己做出客观估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一个人心中的自己,跟别人所看到的自己,常常有差距。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扬并没有得意忘形,亲见徐公后他幡然醒悟,他就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智者。

9、古人认为“死而不亡”这与老子的“死而不亡者寿”的观点是否一致?

不一致。老子主张的“死而不亡者寿”指的是身虽死而精神犹存

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死而不亡”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精神长存,足够后人敬仰和效法;二是回归于“道”,也就是永不消逝。这与古人祭拜祖先灵魂是不同的。

10、“知足者富”中的“富”有何深刻含义?

道家的“富”不是拥有优越的物质生活和万贯家财,它指的是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抛弃私心杂念。真正能抛弃私欲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头脑中不去妄想得到什么,无所谓得到和失去,自然我们就无所有也无所不有,也就是真正的“富”了。


相关文章

  • 第9课_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 ...查看


  • 新东方历史高考必备
  • 高中历史 (以北京地区人教版历史为例) 一. 全国:人教.岳麓.人民和大象四个版本: 北京:2007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全面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自主命题:京 沪 津 渝 鲁 苏 湘 闽 川 赣 皖 浙 陕 宁 辽 鄂 粤 琼 统一命题: 冀 ...查看


  • 其他教案-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年级:初一  执笔:朱达成  审核:汤新意.官同云  讲学时间:04/9/27 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学习能力. 3.学 ...查看


  • 生态系统的组成
  •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复习指导 一. 复习目标 1.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2.懂得食物保存的一般方法. 3.通过复习活动,培养观察.记录.收集资料的能力. 二. ...查看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知识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 3.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查看


  • 知识体系构建
  • 知识体系构建的N 种模式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312353) 王国芳 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政治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加以梳理,使之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这既有利 ...查看


  • 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
  • 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 2011-11-27 | 分类: 学法指导 | 标签:学法指导 |字号 订阅 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312353) 王国芳 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 ...查看


  • 英语怎样复习(1)
  • 小学英语毕业班复习策略 2010-11-28 21:36:04| 分类: 今年我接了两个毕业班英语教学,很担心到了下学期的英语教学任务如何去完成.最近,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了复习的现状和复习的方法.复习课是梳理知识.总结规律. ...查看


  • 小学英语语法复习要点归纳教案
  • 小学英语语法复习要点归纳教案 第一课时 一.名词复数规则 1.一般情况下,直接加-s,如:book-books, bag-bags, cat-cats, bed-beds 2.以s. x. sh. ch结尾,加-es,如:bus-buses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