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对健全中国老年照顾体系的启示

6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年3月第22卷第1期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对健全中国老年照顾体系的启示

谢红 孟开

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疗经济学系

  摘要 20世纪70年代, 日本进入高龄化社会后引发的医疗及长期照护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通过对日本现行的介护保险制度产生的背景、现状和实施效果的介绍, 旨在对我国政策的修订起借鉴作用, 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务实的措施解决中国老年人长期照顾的难题。

关键词 介护保险 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照顾

[3]

  老龄化社会是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大于7%或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的社会。中国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8811万人, 占总人口的7%

[1]

人口2431万人, 占总人口数的19%。20

世纪90年代后受经济和人口急剧老龄化的影响, 使老龄照护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2000年全国有280万老年人需他人护理, 以后还将以每年3. 5%的比例增加, 到2025年将达到530万人

[4]

, 预计今后还

将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 到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可达2. 8亿, 占总人口的18. 4%左右

[2]

, 中国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少子化的后果使独居老年人的家庭不断增加, 家庭护理者的年龄结构偏大, 很多是老年人照料老年人, 能力和水平均有限; 同时, 由于文化的影响, 日本老年人喜欢居家

护理, 但社会的进步使承担家庭护理绝对主力的女性进入社会的机会增大, 老年人在家已很难找到合适的照顾者[5]。社会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如何通过社会间互助, 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 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高效与公平。

1. 2 老龄介护保险制度实施的经纬

1963年日本建立老年人福利制度, 对低收入老年人提供免费收容和照顾。其他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的费用需部分或全部自理。20世纪70年代日本医疗保险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 但不属低保对象的老年人在机构养老的费用却需部分自理, 造成当时医院中滞留了大量不愿出院的老年人, “社会性入院”造成医疗费的剧增, 1982年老年人保健法规定老年人医疗中自付的比例, 并开始设立日间照护、短期收容和老年人保

“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及其快速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

十几年前日本就进入高龄化社会, 该国很早就开始重视老年人照顾问题, 2000年4月开始实行的介护保险制度, 在照顾对象的

全社会覆盖, 资金的运用, 介护程度的认定、评价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老年人照顾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工作极富战略性和挑战性, 我国应该借鉴介护保险方面的成功经验, 结合国情, 尽早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以健全的制度和有效的体制来保障我国老年人享有公平、合理的照顾服务。

1 日本介护制度的现状和效果分析

1. 1 日本老龄化社会现状

日本人口总数1. 28亿, 平均寿命男性78. 32岁, 女性84. 23岁, 其中65岁以上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年3月第22卷第1期

7

不同程度。老年人按照被判定的等级可自主选择介护保险提供的服务。

介护保险服务包括:第一类居家护理, 包括来访护理、来访沐浴服务、来访看护、来访康复训练、日间托老与照护、居家康复训练、护理设备的租借、短期入院介护、短期入院疗养、痴呆老年人的生活护理指导、入住特定收费的老人之家、居家疗养指导和住宅改装共13种。第二类设施护理, 包括[7,8]

健设施, 提供医疗与护理一体化的照顾, 费用由医疗保险支付。90年代后受泡沫经济的影响, 虽经过1989年和1997年两次提高消费税, 但无法从根本上弥补老年人医疗保险中的赤字, 90年代中后期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残障老年人日增, 2000年65岁以上人口达2200万人, 相当6人中有1位老年人, 预计到2025年约达3300万人, 相当于4人中有1位老年人

[6]

。家庭护理能

力的衰弱, 加上持续经济不景气, 长期护理费用的赤字已无法单纯通过增税和提高保险费来维持, 只有将长期照顾制度从社会福利转变为社会保险, 动用更多的社会资源, 通过市场调节来解决老年人长期照顾的难题。1997年12月日本通过“介护保险法”, 2000年4月开始实施。

1. 3 介护保险制度概要

介护保险将居住在日本的40岁以上者(包括外国人) 纳为对象, 其中65岁以上为第一被保险者, 40~65岁为第二被保险者。

介护保险费50%由国家负担, 其余40%依靠各地上缴的介护保险承担, 使用者自付10%。个人上缴的费用根据收入分为5个等级, 确保收入和投保水平的均衡。保险费上缴国家后, 根据各地区老龄人口的比率和照顾需求情况, 被分配到各地方政府调配使用。

介护保险使用的程序:①老年人向所在地方政府提出申请。②专门的调查员到申请者家中进行初次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四肢麻痹、关节萎缩、行动能力、复杂动作的水平; 日常生活自理程度; 精神情况; 行为能力; 特殊医疗需要共8类85项。评估项目及标准由厚生省统一制定。③专门医生对申请人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 做出健康诊断。④护理认定委员会根据上述资料做出认定, 结果包括不需护理和需护理两类, 不需护理者不能使用介护保险; 需护理者根据自理程度又分为要支援和1~5级的要护理共6个

特别护理的老人院、老年人保健设施和疗养型病床设施共3种[9]。

介护保险的从业者包括介护保险管理师和介护士, 前者是介护保险的“枢纽”, 需根据使用者的情况拟定计划, 承担认定的访视和介护费用的核算与管理, 具有医疗、保健、福利等工作经验的人员经过国家统一培训和认证考试后承担; 介护士具体承担老年人照顾工作, 1987年制定的《社会福祉士及介护士福祉法》规定介护士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到指定机构临床实践, 通过国家资格认证考试[10,11]。1. 4 介护保险的特点

在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上日本与中国有相似之处, 都涉及到医疗及社会福利等多个部门, 该制度将服务对象扩大到所有老年人, 以居家照护为主, 机构照护为辅; 通过介护保险制度将老年人福利与医疗服务等有机结合, 避免制度间的矛盾和漏洞, 实现有限资源的共享与利用[12]。

介护制度开放长期照顾服务市场, 允许民间盈利企业的参与, 将老年人长期护理引入市场化运作, 扩大服务的提供量。同时, 介护服务采取保险方式运行, 平衡了市场的供给、需求和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既培育了老年人护理市场, 又增加了介护服务使用中的透明性与公平性。1. 5 介护保险存在的问题

(1) 介护保险市场的供需平衡问题

介护保险中对自理程度的认定多为主观

8

评估, 尽管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但公平性仍受到广泛质疑。据2001年以来的大量调查发现, 46%的被访者认为:单凭调查员的目测和提问很难真实反映老年人家庭照顾的困难程度, 特别是对痴呆老年人自理程度的评估, 自理水平认定偏高, 使痴呆老年人通常只能得到日间护理, 对于大多数希望将痴呆老人送进机构彻底解决护理难题的家庭往往不能如愿, 从另一方面也反应了介护机构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年3月第22卷第1期

1. 6. 3 医疗费用的影响

在过去的10年中, 老年人医疗费每年都以5%~10%的速度增长, 2000年老年人医疗费占总医疗费的39%, 介护保险实施1年后老年人医疗费比1999年减少了2%。

减少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为老年人护理机构数量不足, 使很多本应该转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继续滞留在医院, 造成医疗费的控制不明显。

[17]

数量的不足[13]。

(2) 服务品质问题

介护服务质量受从业者自身素质、工作熟练程度和身心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 研究者发现:介护保险初期由于非营利性机构步入此领域比营利性机构有较长的经营期, 从业人员经验相对丰富。1. 5年后的研究发现, 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服务质量上已无明显差别, 非营利性机构人员的经验和素质略胜一筹, 但营利性机构服务方式的灵活和便捷, 弥补了人员经验上的不足[14]。

(3) 介护服务价格问题

日本银行2002年的调查指出:介护保险中个别项目价格制定不合理, 造成利用者因价格因素选择服务项目, 影响了企业收益, 造成部分企业放弃全职介护, 而更多使用兼职, 从而影响了介护质量[15]

1. 6 介护保险的评价

1. 6. 1 个人和家庭的满意度

2001年调查发现:80%~90%的老年人感到满意, 对老年人家庭而言, 介护服务

确实可以减轻家属护理老年人的身心负担, 特别是重度不能自理者和痴呆老年人家属的负担。

1. 6. 2 家庭的经济负担

介护保险制度实施前后家庭负担研究显示[16]:入住机构的中重度老年人负担最轻, 低收入者由介护政策实施前的免费到需自付一定比例, 负担有所增加, 为此政府采取优惠政策, 希望帮助低收入老年人过渡。

2 日本介护保险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现有人口总数12. 6亿人, 平均寿命男性69. 9岁, 女性73. 3岁, 我国在1997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18], 2010年以后, 我国20世纪50、60年代两次生育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 将是我国老龄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 4亿, 届时中国将成为严重的老龄化国家[19]。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些非传染病、慢性病成为主要病因和死因。1998年全国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较差和很差的比例为28. 9%, 残疾比例为14. 9%, 说明大约有20%的老年人需要不同程度的长期照顾, 存在大量照护需求[20]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会养老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识低的特点

[21]

。一方面家庭

规模的缩小、空巢家庭的增加及倒金字塔型的家庭结构使家庭养老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另一方面政策的不健全, 使老年人照顾费用主要依靠多年积蓄和子女的收入解决, 抗风险能力低。高龄老年人对社会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 对社会福利事业造成巨大的压力, 存在着社会老年人照顾机构数量严重不足、条件有限、收费不合理、服务质量没有保障等问题。

日本1970年成为老龄社会时人均收入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年3月第22卷第1期

9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21

世纪人口与发展. h ttp://www . genaco . com . cn /index . 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3年中国卫生统计

年鉴. 3 八代尚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等. 介护保险经济分析、政策研究

2003:279-289

为1689美元, 而我国2003年人均收入才约为1000美元,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我国的

老年人照顾政策无法完全实行由政府包办。收入的结构和特点, 使绝大多数老年人无力支付社会照顾的成本费用, 因此, 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 从国情出发, 实事求是通过宏观调整, 培育中国养老照顾市场, 引入竞争和市场的机制, 构建符合国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体制应是目前面临的紧迫课题。具体来视点(日本经济企划厅经济研究所) , 2002, 说具有以下意义:

(1) 借鉴介护保险的征收办法, 调整现有的城镇职工保险政策, 实现老年人照顾政策的全民覆盖;

(2) 借鉴介护保险的管理办法, 实现养老照顾基金的市场化管理;

(3) 借鉴介护保险的运行方式, 采取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办法, 为社会投资老年照顾事业创造条件;

(4) 借鉴介护保险的服务方式, 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有机地结合;

(5) 借鉴介护保险的认定制度和服务标准, 按需提供社会照顾服务, 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照顾中的不公平;

(6) 借鉴介护服务中人员管理的办法, 积极培养长期照顾的专业人才。

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照顾需求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日本的介护保险政策使我国在某种意义上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和希望。虽然日本介护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 有诸多细节需要调整, 但这种中央统筹规划, 各地具体执行, 开放老年人护理市场, 将医疗保险与社会福利的政策协调统一, 用市场规律调节老年人照顾市场的构想, 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面对中国老龄化日益严峻的现实和将来, 未雨绸缪, 早期规划, 学习和借鉴介护保险服务的长处,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老龄照顾模式,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人类进步的必然。

(12) :26-35

4 日本厚生劳动省. 2000年厚生白书. 东京:日

本厚生劳动省出版, 2001:172

5 高桥邦彰. 介护保险基础. h ttp://www. 16.

big . or . jp/-kuniaki/base/

6 金子腾. 介护医疗. 东京:东洋经济, 2002:

112

7 井手. 介护保险的思考. h ttp://www . jsdi .

or . jp/-y -ide/961kaigo . htm

8 日本厚生劳动省. 介护保险法实施细则. 东

京:日本厚生劳动省出版, 1998:8

9 李光廷. 台湾社会福利学刊, 2001, (3) :145

-197

10 经济广报中心. 关于高龄者介护问题的调查报

告. http://www . kkc . or . jp /japanese/release/1999/re10617. html

11 日本厚生劳动省. 2002年介护服务设施事业所

调查的概况. 东京:日本厚生劳动省出版, 2002:27

12 庄司洋子等. 介护保险者利用介护保险和保

健福利设施相关的分析. http ://www . city . se -tagaya . tokyo . jp/kaigo /da tabase /2000repor t /2000repor t -05. pdf

13 经济广报中心. 有关高龄者介护问题的调查问

卷的结果报告书. ht tp ://www . kkc . or . jp /japanese/release/1999/re10617. html

14 岩田正美等. 在宅介护费用的问题. 东京:

东京中央法院, 1997:65

15 川村匡. 年金和介护保险的基础常识. 东京:

事业日本社, 2000:111-112

16 简井孝子. 介护服务论. 东京:东京有斐阁,

2001:50

17 清水谷裕等. 介护市场的实证研究. 东京:

10

东京内阁府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 2001:5618 日本厚生劳动省. 介护给付费实态的调查报

告. 东京:日本厚生劳动省出版, 2003:15319 刘明辉. 21世纪我国养老的现状与思考.

http://women . sohu . com/07/09/column 215349907. shtm l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年3月第22卷第1期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8年国家卫生服务

总调查分析报告. http://www . moh . gov . cn /tjsj /tjgb

21 徐林. 宁夏社会科学, 1999, (6) :59-62

(收稿:2004-09-15)

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状况及预防控制策略

王红 左俊英 陈世蓉 梅乔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社会医学系(武汉, 430030)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世界各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比例不断增加, 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全球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展趋势、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对策作一综合性描述。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心血管病 糖尿病 癌症 预防控制

  目前世界各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迅速增加, 这对全球公共卫生提出了一项重大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第57届大会及2004年世界卫生报告:2002年全球死亡达5702. 9万人, 其中以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占总死亡的58. 8%, 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6. 8%, 并预计到2020年将分别上升到73%和6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有66%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并且受影响的人群的平均年龄比发达国家的人群更为年轻。目前在全世界, 慢性病是死亡和丧失劳动力的主要原因。

[1,2]

球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为1670万, 占全球总死亡比例的29. 2%, 其中720万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 550万人死于脑血管性疾病, 另外还有390万人死于高血压和其他的心脏病。如此说来, 每年至少有2000万人罹患心脏病和脑卒中, 其中的绝大多数需要昂贵的临床治疗, 长期治疗给卫生资源运作带来了巨大负担。每年由心脏病和脑卒中引起的死亡和失去体能者人数达1200多万人, 如果采取国家和个人相结合的简单的、低成本高效益的健康行动, 如控制高血压、高血胆固醇、肥胖和吸烟等主要危险因素, 那么, 在这些人群中, 50%以上的人都可以避免这种结局。心脏病的发生没有地理上的、政治制度上的或社会、经济方面的边界

[3~5]

1 心血管疾病

1. 1 全球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

展趋势

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①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 ; ②脑血管性疾病(脑卒中) ; ③高血压; ④心脏衰竭; ⑤风湿性心脏病。根据W H O 2003年的报告, 每年全

发达国家中较低社会经济群体内较大规

模通行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疾病和死亡率, 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同样流行着。心血管疾病已不再仅限于在发达国家中发生, 8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发生在一些发展中的

6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年3月第22卷第1期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对健全中国老年照顾体系的启示

谢红 孟开

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疗经济学系

  摘要 20世纪70年代, 日本进入高龄化社会后引发的医疗及长期照护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通过对日本现行的介护保险制度产生的背景、现状和实施效果的介绍, 旨在对我国政策的修订起借鉴作用, 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务实的措施解决中国老年人长期照顾的难题。

关键词 介护保险 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照顾

[3]

  老龄化社会是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大于7%或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的社会。中国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8811万人, 占总人口的7%

[1]

人口2431万人, 占总人口数的19%。20

世纪90年代后受经济和人口急剧老龄化的影响, 使老龄照护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2000年全国有280万老年人需他人护理, 以后还将以每年3. 5%的比例增加, 到2025年将达到530万人

[4]

, 预计今后还

将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 到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可达2. 8亿, 占总人口的18. 4%左右

[2]

, 中国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少子化的后果使独居老年人的家庭不断增加, 家庭护理者的年龄结构偏大, 很多是老年人照料老年人, 能力和水平均有限; 同时, 由于文化的影响, 日本老年人喜欢居家

护理, 但社会的进步使承担家庭护理绝对主力的女性进入社会的机会增大, 老年人在家已很难找到合适的照顾者[5]。社会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如何通过社会间互助, 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 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高效与公平。

1. 2 老龄介护保险制度实施的经纬

1963年日本建立老年人福利制度, 对低收入老年人提供免费收容和照顾。其他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的费用需部分或全部自理。20世纪70年代日本医疗保险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 但不属低保对象的老年人在机构养老的费用却需部分自理, 造成当时医院中滞留了大量不愿出院的老年人, “社会性入院”造成医疗费的剧增, 1982年老年人保健法规定老年人医疗中自付的比例, 并开始设立日间照护、短期收容和老年人保

“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及其快速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

十几年前日本就进入高龄化社会, 该国很早就开始重视老年人照顾问题, 2000年4月开始实行的介护保险制度, 在照顾对象的

全社会覆盖, 资金的运用, 介护程度的认定、评价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老年人照顾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工作极富战略性和挑战性, 我国应该借鉴介护保险方面的成功经验, 结合国情, 尽早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以健全的制度和有效的体制来保障我国老年人享有公平、合理的照顾服务。

1 日本介护制度的现状和效果分析

1. 1 日本老龄化社会现状

日本人口总数1. 28亿, 平均寿命男性78. 32岁, 女性84. 23岁, 其中65岁以上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年3月第22卷第1期

7

不同程度。老年人按照被判定的等级可自主选择介护保险提供的服务。

介护保险服务包括:第一类居家护理, 包括来访护理、来访沐浴服务、来访看护、来访康复训练、日间托老与照护、居家康复训练、护理设备的租借、短期入院介护、短期入院疗养、痴呆老年人的生活护理指导、入住特定收费的老人之家、居家疗养指导和住宅改装共13种。第二类设施护理, 包括[7,8]

健设施, 提供医疗与护理一体化的照顾, 费用由医疗保险支付。90年代后受泡沫经济的影响, 虽经过1989年和1997年两次提高消费税, 但无法从根本上弥补老年人医疗保险中的赤字, 90年代中后期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残障老年人日增, 2000年65岁以上人口达2200万人, 相当6人中有1位老年人, 预计到2025年约达3300万人, 相当于4人中有1位老年人

[6]

。家庭护理能

力的衰弱, 加上持续经济不景气, 长期护理费用的赤字已无法单纯通过增税和提高保险费来维持, 只有将长期照顾制度从社会福利转变为社会保险, 动用更多的社会资源, 通过市场调节来解决老年人长期照顾的难题。1997年12月日本通过“介护保险法”, 2000年4月开始实施。

1. 3 介护保险制度概要

介护保险将居住在日本的40岁以上者(包括外国人) 纳为对象, 其中65岁以上为第一被保险者, 40~65岁为第二被保险者。

介护保险费50%由国家负担, 其余40%依靠各地上缴的介护保险承担, 使用者自付10%。个人上缴的费用根据收入分为5个等级, 确保收入和投保水平的均衡。保险费上缴国家后, 根据各地区老龄人口的比率和照顾需求情况, 被分配到各地方政府调配使用。

介护保险使用的程序:①老年人向所在地方政府提出申请。②专门的调查员到申请者家中进行初次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四肢麻痹、关节萎缩、行动能力、复杂动作的水平; 日常生活自理程度; 精神情况; 行为能力; 特殊医疗需要共8类85项。评估项目及标准由厚生省统一制定。③专门医生对申请人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 做出健康诊断。④护理认定委员会根据上述资料做出认定, 结果包括不需护理和需护理两类, 不需护理者不能使用介护保险; 需护理者根据自理程度又分为要支援和1~5级的要护理共6个

特别护理的老人院、老年人保健设施和疗养型病床设施共3种[9]。

介护保险的从业者包括介护保险管理师和介护士, 前者是介护保险的“枢纽”, 需根据使用者的情况拟定计划, 承担认定的访视和介护费用的核算与管理, 具有医疗、保健、福利等工作经验的人员经过国家统一培训和认证考试后承担; 介护士具体承担老年人照顾工作, 1987年制定的《社会福祉士及介护士福祉法》规定介护士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到指定机构临床实践, 通过国家资格认证考试[10,11]。1. 4 介护保险的特点

在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上日本与中国有相似之处, 都涉及到医疗及社会福利等多个部门, 该制度将服务对象扩大到所有老年人, 以居家照护为主, 机构照护为辅; 通过介护保险制度将老年人福利与医疗服务等有机结合, 避免制度间的矛盾和漏洞, 实现有限资源的共享与利用[12]。

介护制度开放长期照顾服务市场, 允许民间盈利企业的参与, 将老年人长期护理引入市场化运作, 扩大服务的提供量。同时, 介护服务采取保险方式运行, 平衡了市场的供给、需求和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既培育了老年人护理市场, 又增加了介护服务使用中的透明性与公平性。1. 5 介护保险存在的问题

(1) 介护保险市场的供需平衡问题

介护保险中对自理程度的认定多为主观

8

评估, 尽管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但公平性仍受到广泛质疑。据2001年以来的大量调查发现, 46%的被访者认为:单凭调查员的目测和提问很难真实反映老年人家庭照顾的困难程度, 特别是对痴呆老年人自理程度的评估, 自理水平认定偏高, 使痴呆老年人通常只能得到日间护理, 对于大多数希望将痴呆老人送进机构彻底解决护理难题的家庭往往不能如愿, 从另一方面也反应了介护机构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年3月第22卷第1期

1. 6. 3 医疗费用的影响

在过去的10年中, 老年人医疗费每年都以5%~10%的速度增长, 2000年老年人医疗费占总医疗费的39%, 介护保险实施1年后老年人医疗费比1999年减少了2%。

减少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为老年人护理机构数量不足, 使很多本应该转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继续滞留在医院, 造成医疗费的控制不明显。

[17]

数量的不足[13]。

(2) 服务品质问题

介护服务质量受从业者自身素质、工作熟练程度和身心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 研究者发现:介护保险初期由于非营利性机构步入此领域比营利性机构有较长的经营期, 从业人员经验相对丰富。1. 5年后的研究发现, 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服务质量上已无明显差别, 非营利性机构人员的经验和素质略胜一筹, 但营利性机构服务方式的灵活和便捷, 弥补了人员经验上的不足[14]。

(3) 介护服务价格问题

日本银行2002年的调查指出:介护保险中个别项目价格制定不合理, 造成利用者因价格因素选择服务项目, 影响了企业收益, 造成部分企业放弃全职介护, 而更多使用兼职, 从而影响了介护质量[15]

1. 6 介护保险的评价

1. 6. 1 个人和家庭的满意度

2001年调查发现:80%~90%的老年人感到满意, 对老年人家庭而言, 介护服务

确实可以减轻家属护理老年人的身心负担, 特别是重度不能自理者和痴呆老年人家属的负担。

1. 6. 2 家庭的经济负担

介护保险制度实施前后家庭负担研究显示[16]:入住机构的中重度老年人负担最轻, 低收入者由介护政策实施前的免费到需自付一定比例, 负担有所增加, 为此政府采取优惠政策, 希望帮助低收入老年人过渡。

2 日本介护保险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现有人口总数12. 6亿人, 平均寿命男性69. 9岁, 女性73. 3岁, 我国在1997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18], 2010年以后, 我国20世纪50、60年代两次生育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 将是我国老龄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 4亿, 届时中国将成为严重的老龄化国家[19]。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些非传染病、慢性病成为主要病因和死因。1998年全国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较差和很差的比例为28. 9%, 残疾比例为14. 9%, 说明大约有20%的老年人需要不同程度的长期照顾, 存在大量照护需求[20]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会养老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识低的特点

[21]

。一方面家庭

规模的缩小、空巢家庭的增加及倒金字塔型的家庭结构使家庭养老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另一方面政策的不健全, 使老年人照顾费用主要依靠多年积蓄和子女的收入解决, 抗风险能力低。高龄老年人对社会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 对社会福利事业造成巨大的压力, 存在着社会老年人照顾机构数量严重不足、条件有限、收费不合理、服务质量没有保障等问题。

日本1970年成为老龄社会时人均收入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年3月第22卷第1期

9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21

世纪人口与发展. h ttp://www . genaco . com . cn /index . 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3年中国卫生统计

年鉴. 3 八代尚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等. 介护保险经济分析、政策研究

2003:279-289

为1689美元, 而我国2003年人均收入才约为1000美元,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我国的

老年人照顾政策无法完全实行由政府包办。收入的结构和特点, 使绝大多数老年人无力支付社会照顾的成本费用, 因此, 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 从国情出发, 实事求是通过宏观调整, 培育中国养老照顾市场, 引入竞争和市场的机制, 构建符合国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体制应是目前面临的紧迫课题。具体来视点(日本经济企划厅经济研究所) , 2002, 说具有以下意义:

(1) 借鉴介护保险的征收办法, 调整现有的城镇职工保险政策, 实现老年人照顾政策的全民覆盖;

(2) 借鉴介护保险的管理办法, 实现养老照顾基金的市场化管理;

(3) 借鉴介护保险的运行方式, 采取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办法, 为社会投资老年照顾事业创造条件;

(4) 借鉴介护保险的服务方式, 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有机地结合;

(5) 借鉴介护保险的认定制度和服务标准, 按需提供社会照顾服务, 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照顾中的不公平;

(6) 借鉴介护服务中人员管理的办法, 积极培养长期照顾的专业人才。

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照顾需求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日本的介护保险政策使我国在某种意义上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和希望。虽然日本介护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 有诸多细节需要调整, 但这种中央统筹规划, 各地具体执行, 开放老年人护理市场, 将医疗保险与社会福利的政策协调统一, 用市场规律调节老年人照顾市场的构想, 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面对中国老龄化日益严峻的现实和将来, 未雨绸缪, 早期规划, 学习和借鉴介护保险服务的长处,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老龄照顾模式,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人类进步的必然。

(12) :26-35

4 日本厚生劳动省. 2000年厚生白书. 东京:日

本厚生劳动省出版, 2001:172

5 高桥邦彰. 介护保险基础. h ttp://www. 16.

big . or . jp/-kuniaki/base/

6 金子腾. 介护医疗. 东京:东洋经济, 2002:

112

7 井手. 介护保险的思考. h ttp://www . jsdi .

or . jp/-y -ide/961kaigo . htm

8 日本厚生劳动省. 介护保险法实施细则. 东

京:日本厚生劳动省出版, 1998:8

9 李光廷. 台湾社会福利学刊, 2001, (3) :145

-197

10 经济广报中心. 关于高龄者介护问题的调查报

告. http://www . kkc . or . jp /japanese/release/1999/re10617. html

11 日本厚生劳动省. 2002年介护服务设施事业所

调查的概况. 东京:日本厚生劳动省出版, 2002:27

12 庄司洋子等. 介护保险者利用介护保险和保

健福利设施相关的分析. http ://www . city . se -tagaya . tokyo . jp/kaigo /da tabase /2000repor t /2000repor t -05. pdf

13 经济广报中心. 有关高龄者介护问题的调查问

卷的结果报告书. ht tp ://www . kkc . or . jp /japanese/release/1999/re10617. html

14 岩田正美等. 在宅介护费用的问题. 东京:

东京中央法院, 1997:65

15 川村匡. 年金和介护保险的基础常识. 东京:

事业日本社, 2000:111-112

16 简井孝子. 介护服务论. 东京:东京有斐阁,

2001:50

17 清水谷裕等. 介护市场的实证研究. 东京:

10

东京内阁府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 2001:5618 日本厚生劳动省. 介护给付费实态的调查报

告. 东京:日本厚生劳动省出版, 2003:15319 刘明辉. 21世纪我国养老的现状与思考.

http://women . sohu . com/07/09/column 215349907. shtm l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年3月第22卷第1期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8年国家卫生服务

总调查分析报告. http://www . moh . gov . cn /tjsj /tjgb

21 徐林. 宁夏社会科学, 1999, (6) :59-62

(收稿:2004-09-15)

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状况及预防控制策略

王红 左俊英 陈世蓉 梅乔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社会医学系(武汉, 430030)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世界各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比例不断增加, 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全球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展趋势、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对策作一综合性描述。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心血管病 糖尿病 癌症 预防控制

  目前世界各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迅速增加, 这对全球公共卫生提出了一项重大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第57届大会及2004年世界卫生报告:2002年全球死亡达5702. 9万人, 其中以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占总死亡的58. 8%, 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6. 8%, 并预计到2020年将分别上升到73%和6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有66%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并且受影响的人群的平均年龄比发达国家的人群更为年轻。目前在全世界, 慢性病是死亡和丧失劳动力的主要原因。

[1,2]

球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为1670万, 占全球总死亡比例的29. 2%, 其中720万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 550万人死于脑血管性疾病, 另外还有390万人死于高血压和其他的心脏病。如此说来, 每年至少有2000万人罹患心脏病和脑卒中, 其中的绝大多数需要昂贵的临床治疗, 长期治疗给卫生资源运作带来了巨大负担。每年由心脏病和脑卒中引起的死亡和失去体能者人数达1200多万人, 如果采取国家和个人相结合的简单的、低成本高效益的健康行动, 如控制高血压、高血胆固醇、肥胖和吸烟等主要危险因素, 那么, 在这些人群中, 50%以上的人都可以避免这种结局。心脏病的发生没有地理上的、政治制度上的或社会、经济方面的边界

[3~5]

1 心血管疾病

1. 1 全球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

展趋势

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①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 ; ②脑血管性疾病(脑卒中) ; ③高血压; ④心脏衰竭; ⑤风湿性心脏病。根据W H O 2003年的报告, 每年全

发达国家中较低社会经济群体内较大规

模通行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疾病和死亡率, 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同样流行着。心血管疾病已不再仅限于在发达国家中发生, 8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发生在一些发展中的


相关文章

  •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解决方案
  •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解决方案 适用于老龄工作主管部门.从事社区服务的各类机构.养老社区的运营机构.从事老龄人群的医疗服务机构等. 一. 项目背景 1.政府一贯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重视是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条 ...查看


  • 国内外老年家庭护理的发展现状及启示_万霞
  • ·1422·14 McKenzie C ,Thim L ,Parsons ME. Topical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trefoil factors protect the gastric ...查看


  •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 2007年第2期(总第162期) 人口学刊 POPULATI ON JOUR NAL N o 12, 2007 (Tot1N o . 162)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高连克 (集美大学社会学系, 福建厦门361021) =摘 要&g ...查看


  •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中老年长期护理分级标准研究
  • ·2544· ·世界全科医学工作瞭望·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中老年长期护理分级标准研究 张莹 [摘要]1997年日本制定了老年长期护理需求分级标准-要介护认定制度.200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介护保险法,规定所有需要国家提供护理服务的老人都首先要 ...查看


  • 日本老龄化问题的探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 科技信息.本刊重稿o SCmNCE&TECI刑oLOGY玎师O砌雌TION 2012年第11期 日本老龄化问题的探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Research on Japan'sAgingProbIemsandItsImplications ...查看


  • 2015年养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5年中国养老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趋势 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7696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 ...查看


  • 日本医疗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作者:陈德君罗元文 日本研究 2003年04期 一.日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日本是世界上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比较早的国家之一,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形式早期从德国引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采用美国的一些做法,逐步制定了一系列卫生立法和政策, ...查看


  • 美国医疗保险照顾计划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2011年11月第33卷第6 期国际法与比较法论坛 ModernLawScience Nov.,2011Vol.33No.6 文章编号:1001-2397(2011)06-0161-09 美国医疗保险照顾计划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何佳馨 (上海 ...查看


  •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会保险的逆向选择研究
  •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逆向选择对老年人健康险市场的影响,借鉴西方的老年人社保制度,提出老年人保险逆向选择的应对措施,探求削弱逆向选择的影响,以期建立起符合中国老年人实际的健康保险市场的可能性和方法. 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