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主观句

议论文

一、知识梳理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即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论证(论证思路、过程) 、论据(事实论

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引论部分即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应该弄明白的是:中心论点大多在引论部分提出,但不

是绝对的。本论部分是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对论点或论题进行论证分析的部分。 结构形式

一般有:层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环环相扣)、并列式(平列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段

首有中心句)

二、论点

1.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

问题的观点、态度。从形式上看论点是完整的陈述句、判断句(包括肯定和否定) 。 注意:

反问句或比喻句等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不适合直接作为论点句。 一篇文章的论点有几个?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

论点。这几个分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它们都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2.中心论点

呈现的方式:一般情况,作者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位置: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有的文章是叙述现象

后稍加分析提出论点;有的文章是在摆出对方错误观点分析否定后提出的中心论点;有的文

章是在文章的最后才提出论点;有些作者没有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

概括。

总之,论点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题目、开头,从常见位

置寻找文章的论点,是我们的习惯做法。

3.常见的开头提出论点的情况

(1)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2)交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

(3)因事设问,启人思考;

(4)从日常生活现象落笔;

(5)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三、论据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有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论据: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论据要确凿、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四、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即摆事实,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即讲道理,通过阐述道理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比喻论证其实就是议论文中的比喻修辞句,来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阐述道理。

五、常见题型

(一) 在论点上设题

1.问文章的中心论点

首先看文章的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如果是论点:或完善或直接抄写下来,如果是论题:

就要找寻作者针对这个论题的观点。

2.问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①注意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②注意方式:是否引用故事、歌谣、俗语、名言、生活中现象等。

3.问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并列和递进

(二) 论据上设题

1.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

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还是与分论点,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思路:这是?? 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 (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

否则写中心论点。)

2.补充事实或道理论据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

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

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

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解析论据与论点的一致性。

(1)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论据用来支撑或证明论点的。如《匠人与大师》中:画家的事例重点在目标和信念上,

而第④段阐述的观点是“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所以画家这一论据与论点不一致,不能

很好地证明观点。

(2)辨析论据类型及作用

语言表述:这是??(事实、道理) 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的论点,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三) 论证上设题

1.论证思路

(1)问段落(或句子) 顺序能否调换。 思路:如果是逐层深入的论证,不能换,因为逐层论证,层层深入地论证论点;如果是

并列式的论证,可能能换,因为这几段是并列式,从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但也可能不能

换,要考虑与总括句的照应关系。

(2)问怎样论述论点的。(主要是针对全文或某段论证思路的考查) 思路:①怎样提出观点;②用什么论证方法阐述观点;③得出什么结论。

(3)论证方法的判定及作用分析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思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 (概括事例)证明了?? (如果有分论点,则写

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思路: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思路: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比作?? ,证明了?? 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

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思路: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 的观点。 ⑤引

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

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

味性,吸引读者。

思路: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 证明?? 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

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

(四) 语言风格上设题

1.整体语言风格

(1)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2)语体特点:口语和书面语。 掌握一点关键词:简明平实、亲切自然,通俗浅显;含蓄委婉、庄重典雅;生动形象、

幽默风趣;富有文采等。做这类题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

子进行分析。

2、具体词语分析

思路:(1)解词;(2)这个词表达了?? 的内容,对论点起到?? 的作用;(3)体现了议论文语

言的严密性。

关注那些体现逻辑思路的语言、严密性的语言、概括性强的语言。

(五) 题目设题

题目形式新颖的最易考查其作用 思路:运用了?? 的修辞,提出?? 论点或论题;引人思索;形式新颖独特,引起读者情趣。

(六) 段落设题

1.开头段的作用

以故事、生活现象、诗词、名言的开头最易考查其作用。 思路:(1)总结段意:开头写了?? 的内容;(2)引出?? 论点(或论题) ,有时也可以作为??

论据论证论点;(3)引起读者的兴趣,增强文章趣味性;(4)引出下文。

2.结尾段的作用

答题思路:

(1)论点在题目上或开头已经提出论点的,结尾段作用是: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

强调中心论点的重要性,及其重大意义。要么是:总结全文,强调论点(或发出号召,指出希

望) 。

(2)论点在结尾在提出的文章,结尾段作用是总结全文,水到渠成得出论点。

(3)结尾补充论证的,作用是使论证更加严密或深入。

(七) 写作特点设题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

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以?? 论证

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八) 主观评价题

1.有的可支持、可反对,要自圆其说,论据充分。 思路:观点+阐述

2.有的需辩证看问题。

此类题要慎重,要结合文章论点具体分析。否则会有模棱两可、观点不明确的嫌疑。

3.主观题其实不主观,答案也在文中。要和作者站在一边,作者意思就是正确答案,只

是让你表述出来。

语言组织:层次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有文采,能用上成语、名句、排比句

更好。

(九) 结合实际谈体会

基本思路:论点+生活事例+总结重申 注意:读懂题干中“实例”要求,是具体事例还是泛叙即可。篇二:议论文知识点总结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

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正确、鲜明) ? 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 论题是议论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而论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内容所作出的明确的判断

的句子。

论点的引入: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例如:《谈骨气》开篇就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例如:《想和做》针对“空想”和“死做”

的现象提出论点。

(3)、根据亲身经历的某个生活事例提出论点

(4)、从故事中引出问题,在提出论点

(5)、用某种方法提出中心论点。比如,比喻、对比等等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①事实论据 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

会中存在的现象

②道理论据 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使人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或主张。 格式:用„„事例有力的论证了„„的观点或道理。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格式:引用名言格言俗语有力的论证了观点或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比喻论证:能够生动形象的证明作者的观点,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 格式: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比作„形象生动的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深入浅出。

对比论证: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格式: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从两方面论述使„„的观点更鲜明突出 论证思路:格式为:

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论证过程:格式:

首先举了(引了)„„例子(话)从正面证明了„„的观点,接着又引了(举了)„„

的话(例子)从反面证明了„„观点,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最后又通过比喻论证,证

明了„„从而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 ? 三。议论文论证方式

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驳论的方式有三种: 议论文语言特征:生动 准确 严密 鲜明 主观性试题答题格式为:文章关键句+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或现象+自己的见解 言之有理 ,

语句通顺,言简意赅。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1 、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2 、层进式结构

总--分--总 总--分 分--总 首段的作用:格式

1.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

2.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3.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 尾段的作用:格式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3.发出„„号召或劝勉人们„„4. 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篇三:高中议论文主

体语段训练

一、训练目标:学会写作议论文主体段

二、训练意义: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形

成强大的论证力量,而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部件就是议论文的主体段。一篇议论文如果能有

几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力度的主体段,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颇具层

次感,使议论文富有说服力。议论文出彩与否与标题、开头和结尾有关,更与主体段密切相

关。作者的议论能力也主要体现在主体段。因此,写好议论文的主体段至关重要。

三、主体段结构:分论点(一句话即可)+阐释句(一两句话阐释一下分论点)+论证句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分论点)+结句(对论证的内容深化一下)。 这里所说的主体段可以凝缩在在一个语段中,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小段。这个结构是一般

议论语段的基本结构,并不排斥其他语段结构。依据观点和材料的结合,可以有并列结构、

对照结构、层进结构和总分结构等结构形式。议论文语段结构也要富于变化,摇曳生姿。目

前很多学生议论文中犯的一个普遍毛病是观点材料脱节,看似联想丰富,实则东拉西扯,漫

无中心,不会构思,不会将观点材料合理结合是一大原因。不会写主体段更是议论特色不鲜

明的重要原因。

对主体段组成部分的阐释:

1、分论点。

(1)将全文的观点分解为几个相互联系的分论点 文章论点一经确定,可以对论点的内涵和外延作一个准确切分,或并列,或递进,逐一

论述。分解层次,全方位立体地表述自己的感悟,理性色彩会更浓厚,有时还有一种铺排的

效果,对读者的冲击力度很大。 分解方法:由论点关键词引发开来,先准确考虑关键词句的含义、范围、程度和色彩等

意味,然后从逻辑角度(是什麽为什么怎样做等方面做远近深浅真伪表里的引申)和联想角

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自然社会、个人集体种族国家,时间空间、古今中外,正面反面、

假设引申等)逐层深入地思考和联想,展开全文的和局部的思路,充分显示作者识见。 有三看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看了这面想那面。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考生在分析问题

的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立论有说服力,逻辑思维严密,在看到事物的某一面的同时要想一

想事物的另一面,通俗地说,就是看了这面想那面。文章能够写出两面内容,就很不错了。 二

是看到表面求实质。写议论文章必然要涉及到一些具体的事实。有不少同学以为在文章中列

举的事实越多越好,有了这些事实就有了说服力,其实不然。作者在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

看法时,注意将这一件事和周围的事情,或者说和它有关联的事情联系起来思考,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论述的深刻性就在这里。 三是看到前面推后面。为了显示问题的性质,给读者更多的启示,当考生透过现象看到

问题的实质以后,还可以“瞻前顾后”,依据已知判断未来。 分论点组合成文常见的章法有“横列式”、“纵贯式”、“对照式”、“扇面式”等。横列式,

是采用从不同的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打开思路,纵贯式,是采用层层深入的思维方式打

开思路;对照式,是采用辩证思维的方式打开思路;扇面式,是采用发散思维的方式打开思

路。 思路的展开是写好主体段的思维基础。 比如:传递话题,范围非常广,物质的、精神的、思想的、心理的、文化的传递,数量

多少的传递,客观主观的传递,单向多向或多向互动的传递的等等,但只有范围的联想,思

路略显平淡,如展开思路考虑为何要传递(传递好处和不传递的危害,传递的现状、原因、

本质、目的等),怎样传递(谁传递,传递什么,方式方法等),若考虑个人或者某个集体在

传递中在社会发展的整体链条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和所负的责任,当更显深刻。展开思路,抓

住一点,深入挖掘,写成几个主体段,当为文章增色。 又如“一步与一生”,属于关系型题目,表面并列,实则为条件因果关系,一步是条件,

人生是结果,应重点谈一步对人生的重要性,思路也应顺次展开。可以考虑这样几个分论点。

(1)一步重要,影响人生。但如果通篇只局限于此,思路展不开,挖掘不深,思维狭窄。(2)

迈出怎样的第一步,就直接决定你将收获不同的人生:迈出人生正确的一步,谨慎小心,才

能收获人生的黄金;但迈出人生正确的一步,如果走不好,也不一定能创造辉煌的人生;迈

出错误的人生一步,饱尝人生酸楚,弱者从此倒下;迈出错误的人生一步,如果坚强自立,

跌倒了再爬起来,就可能重建人生。 分论点设计的好展开的好,就会在作文的立意点、材料点、语言点和构思点上取胜。

四、主体段训练方法:审题,整体构思,确立总论点,设立分论点,形成分论点的内在

联系,列出提纲,然后再写其中一段,不可断章取义。要记住: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

是部分形成的整体。

基本思路:知识引路+方法指导+典型剖析+跟踪训练+改错训练

【例文赏析】

稳中求胜

江苏一考生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

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

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

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

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

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

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

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

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

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

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

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

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

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

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

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

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

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亮点透视】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

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

令人可喜的是,这三个分论点,并非在同一平面上展开,而是“层层深入”。再者,文中所用

例证,均采自高中语文课本。文中提到的人物如宋江、刘备、孔明、班超、林则徐、秦始皇、

楚霸王等,均为人所熟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古典诗文如《出塞》、《过秦论》、《阿

房宫赋》及名人如孟子、孔明等的“名句”“信手拈来”,且运用得十分熨帖。文章语言简洁

明快、干净利落。

(2)分论点的位置:一般放在段落的开头(或单独成段),也有放在当中和后面的。

(3)分论点的风格:概括性为主,准确明白为根。而若干个分论点的恰当联系体现作者

整篇的统筹能力,能增强文章的议论性。分论点应起到良好的领起和限制作用。恰当的限制

体现议者思维的准确全面,能避免说理绝对化,加强说理的辩证性和深刻性。比如有学生对

“三思而后行”给予否定,认为这是优柔寡断的表现。这样的求异文章可以写,表现了创新

意识,但是作者忽略了前提条件,即在什么条件下“三思而后行”才是优柔寡断的表现,盲

目否定不能服人。这要求学生的认识全面正确,符合客观实际,在思维方法上要运用辩证法

分析,加强限制性。

(4)分论点的数量:全文若干;语段的分论点一个即可,不能在一段中论证多个观点,

否则会啥也想论述却啥也论不明白。

2、阐释句

提出分论点后,最好对分论点再深入阐述一下,对其意义范围程度后果等方面做一下生

发,会加深分论点的论证性。

3、论证句

主体段的论证性主要体现在论证句上。论证句应该是一组句子,一个句子论证力度不够,

显得单薄,而若干个句子就显得厚实些。整句和反问句的论证力量比较强,可以考虑多使用

些。但只在数量和句式上做文章还不够,还应该在其他方面求发展。一是注意扣题点题,反

复呈现有关话题内容的关键词,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提醒自己,不要写着写着节外生枝,离

题万里;一是提醒阅卷老师,我的作文始终紧扣了话题;二是使用多种论证方法阐发分论点,

使分论点站得住脚;三是联想丰富,感情充沛,文气贯通。

4、结句:不是分论点的简单重复,应该在论证的基础上引申一下,或强调其意义,或强

调其危害,或挖掘其本质,或扩展其范围,或表明态度,或发出呼吁„„ 典型段例析:

简评:话题为尊严,主题为历史人物用尊严描绘自己的人生

2、精神是一座丰碑,是一块基石,是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是灿烂人生的标尺。有了谦虚,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孔子缓缓吟出“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终成一代儒学大师;

有了宽容,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齐桓公摈弃私仇,任人唯贤,成就千秋伟业,终成一代霸

篇四:议论文阅读常识 议论文阅读常识

一、议论文的概念: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

理的文章体裁。

二、议论文的分类:广义的议论文,一般可分为政治论文和学术论文。通常所说的议论

文,主要指的是政治论文。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又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三、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四、议论文的要素: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

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

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来补充

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道理论据:指经

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

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

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

的问题。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

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

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

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证明论点。

五、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

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 。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

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六、议论文的语言:有如下特点——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

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 (概括事例)证明了?? (如果有分论点,则写

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③、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比作?? ,证明了?? 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

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 的观点。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

(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充当?? 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 (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

心论点。)的作用。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

(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

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

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 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

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

“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

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

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有: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 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 的中心论点;

(3)、发出?? 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

(4)、补充论证了?? 。(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类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

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

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

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

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

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

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

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

②、以?? 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

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

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 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 (或引出?? 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或引出?? 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 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 (或引出?? 的论题),

也起到吸引读者往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典型议论文及阅读例题 理想的阶梯

陈群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

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

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

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

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

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

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

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

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

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

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

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

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

理想之花。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

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爱迪生一生有一

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

出来的。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

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

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

九十四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

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三十几年,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朱

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

去;默篇五:议论文 语文议论文阅读知识与答题技巧

一、知识梳理

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

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即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2)论证:论证思路(论证过程)

(3)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引论部分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应该弄明白的是:中心论点多在引论部分提出,但不是绝

对的。本论部分是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对论点或论题进行论证分析的部分。 结构形式一般有:a 、层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环环相扣。b 、并列式:平列中心

论点的几个方面,段首有中心句。 一般借助过渡性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如“有”“还有”是并列或对照。“虽然”“但是”

“固然”“诚然”“由此”是递进。结论部分是文章的最后部分,总结、重申论点、水到渠成,

得出论点、发出号召、勉励、警示等。

二、论点

1、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论点是作者看

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观点、态度。从形式上

看论点是完整的陈述句、判断句(包括肯定和否定) 注意:反问句或比喻句等带有修辞手法的

句子不适合直接作为论点句。 一篇文章的论点有几个?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

论点。这几个分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它们都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2、中心论点呈现的方式

a、作者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3、中心论点的位置

a、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b、有的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c、有的文章是叙述现象后稍加分析提出论点; d、有的文章是在摆出对方错误观点分析否定后提出的中心论点; e、有的文章是在文章的最后才提出论点。 有些作者没有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总之,论点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题目、开头,从常见位

置寻找文章的论点,是我们的习惯做法。

4、常见的开头提出论点的情况

(1)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2)交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

(3)因事设问,启人思考。

(4)从日常生活现象落笔。

(5)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三、论据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有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类。

a、事实论据: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b、道理论据: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论据要确凿、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四、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即摆事实,举出具体事例 来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即讲道理,通过阐述道理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是将性质、特点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比喻论证

其实就是议论文中的比喻修辞句,来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阐述道理。

五、考什么?

(一) 题型一:在论点上设题

1、问文章的中心论点。 首先看文章的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如果是论点:或完善或直接抄写下来,如果是论题:

就要找寻作者针对这个论题的观点。

2、问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①注意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②注意方式:是否引用故事、歌谣、俗语、名言、生活中现象等。

3、问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并列和递进

(二) 题型二:论据上设题

1、概括事实论据

答题指导:概括时和记叙类的方法有点不同,在点明人物、事件、结果的同时,要把论

点融进去。 比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中的事例概括为:罗兰布歇内尔善于运用知识发

明了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机。

2、补充事实或道理论据 注意:要有积累(困难/勤奋/诚信/感恩/读书/做人等); 表述时要紧扣论点。 例:①居里

夫人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她专注于此,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现了镭并分离出纯镭,

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19岁第一次接触到有关昆虫的书籍后,便立志写一本有关昆虫

书。他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惯,耗费一生精力,终于写成了《昆虫记》。 整理课本中名人事迹 七上:鲁迅、居里夫人、海伦·凯勒 七下:邓稼先、闻一多、安徒生、贝多芬、吕蒙、英国南极科考队斯科特等。 注意:补写论据要看清类型;是否有字数限制; 尽量用名人事例或名言,不要用大家不熟

悉的内容。

3、解析论据与论点的一致性

(1)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论据用来支撑或证明论点的。如2010年河南中考《匠人与大师》中:画家的事例重点在

目标和信念上,而第④段阐述的观点是“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所以画家这一论据与论

点不一致,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

(2)辨析论据类型及作用 语言表述:这是„„(事实、道理) 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使论点更有说

服力。

(三) 题型三:论证上设题

1、在论证思路上设题

(1)问段落(或句子) 顺序能否调换。 答题思路:

a。如果是逐层深入的论证:不能换,因为逐层论证,层层深入地论证论点。 b。如果是

并列式的论证:可能能换,因为这几段是并列式,从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也可能不能换,

要考虑与总括句的照应关系。

(2)问怎样论述论点的。(主要是针对全文或某段论证思路的考查) 答题指导:①怎样提出观点②用什么论证方法阐述观点③得出什么结论。

议论文

一、知识梳理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即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论证(论证思路、过程) 、论据(事实论

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引论部分即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应该弄明白的是:中心论点大多在引论部分提出,但不

是绝对的。本论部分是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对论点或论题进行论证分析的部分。 结构形式

一般有:层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环环相扣)、并列式(平列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段

首有中心句)

二、论点

1.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

问题的观点、态度。从形式上看论点是完整的陈述句、判断句(包括肯定和否定) 。 注意:

反问句或比喻句等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不适合直接作为论点句。 一篇文章的论点有几个?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

论点。这几个分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它们都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2.中心论点

呈现的方式:一般情况,作者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位置: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有的文章是叙述现象

后稍加分析提出论点;有的文章是在摆出对方错误观点分析否定后提出的中心论点;有的文

章是在文章的最后才提出论点;有些作者没有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

概括。

总之,论点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题目、开头,从常见位

置寻找文章的论点,是我们的习惯做法。

3.常见的开头提出论点的情况

(1)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2)交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

(3)因事设问,启人思考;

(4)从日常生活现象落笔;

(5)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三、论据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有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论据: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论据要确凿、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四、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即摆事实,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即讲道理,通过阐述道理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比喻论证其实就是议论文中的比喻修辞句,来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阐述道理。

五、常见题型

(一) 在论点上设题

1.问文章的中心论点

首先看文章的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如果是论点:或完善或直接抄写下来,如果是论题:

就要找寻作者针对这个论题的观点。

2.问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①注意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②注意方式:是否引用故事、歌谣、俗语、名言、生活中现象等。

3.问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并列和递进

(二) 论据上设题

1.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

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还是与分论点,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思路:这是?? 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 (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

否则写中心论点。)

2.补充事实或道理论据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

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

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

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解析论据与论点的一致性。

(1)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论据用来支撑或证明论点的。如《匠人与大师》中:画家的事例重点在目标和信念上,

而第④段阐述的观点是“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所以画家这一论据与论点不一致,不能

很好地证明观点。

(2)辨析论据类型及作用

语言表述:这是??(事实、道理) 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的论点,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三) 论证上设题

1.论证思路

(1)问段落(或句子) 顺序能否调换。 思路:如果是逐层深入的论证,不能换,因为逐层论证,层层深入地论证论点;如果是

并列式的论证,可能能换,因为这几段是并列式,从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但也可能不能

换,要考虑与总括句的照应关系。

(2)问怎样论述论点的。(主要是针对全文或某段论证思路的考查) 思路:①怎样提出观点;②用什么论证方法阐述观点;③得出什么结论。

(3)论证方法的判定及作用分析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思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 (概括事例)证明了?? (如果有分论点,则写

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思路: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思路: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比作?? ,证明了?? 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

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思路: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 的观点。 ⑤引

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

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

味性,吸引读者。

思路: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 证明?? 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

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

(四) 语言风格上设题

1.整体语言风格

(1)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2)语体特点:口语和书面语。 掌握一点关键词:简明平实、亲切自然,通俗浅显;含蓄委婉、庄重典雅;生动形象、

幽默风趣;富有文采等。做这类题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

子进行分析。

2、具体词语分析

思路:(1)解词;(2)这个词表达了?? 的内容,对论点起到?? 的作用;(3)体现了议论文语

言的严密性。

关注那些体现逻辑思路的语言、严密性的语言、概括性强的语言。

(五) 题目设题

题目形式新颖的最易考查其作用 思路:运用了?? 的修辞,提出?? 论点或论题;引人思索;形式新颖独特,引起读者情趣。

(六) 段落设题

1.开头段的作用

以故事、生活现象、诗词、名言的开头最易考查其作用。 思路:(1)总结段意:开头写了?? 的内容;(2)引出?? 论点(或论题) ,有时也可以作为??

论据论证论点;(3)引起读者的兴趣,增强文章趣味性;(4)引出下文。

2.结尾段的作用

答题思路:

(1)论点在题目上或开头已经提出论点的,结尾段作用是: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

强调中心论点的重要性,及其重大意义。要么是:总结全文,强调论点(或发出号召,指出希

望) 。

(2)论点在结尾在提出的文章,结尾段作用是总结全文,水到渠成得出论点。

(3)结尾补充论证的,作用是使论证更加严密或深入。

(七) 写作特点设题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

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以?? 论证

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八) 主观评价题

1.有的可支持、可反对,要自圆其说,论据充分。 思路:观点+阐述

2.有的需辩证看问题。

此类题要慎重,要结合文章论点具体分析。否则会有模棱两可、观点不明确的嫌疑。

3.主观题其实不主观,答案也在文中。要和作者站在一边,作者意思就是正确答案,只

是让你表述出来。

语言组织:层次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有文采,能用上成语、名句、排比句

更好。

(九) 结合实际谈体会

基本思路:论点+生活事例+总结重申 注意:读懂题干中“实例”要求,是具体事例还是泛叙即可。篇二:议论文知识点总结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

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正确、鲜明) ? 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 论题是议论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而论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内容所作出的明确的判断

的句子。

论点的引入: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例如:《谈骨气》开篇就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例如:《想和做》针对“空想”和“死做”

的现象提出论点。

(3)、根据亲身经历的某个生活事例提出论点

(4)、从故事中引出问题,在提出论点

(5)、用某种方法提出中心论点。比如,比喻、对比等等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①事实论据 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

会中存在的现象

②道理论据 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使人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或主张。 格式:用„„事例有力的论证了„„的观点或道理。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格式:引用名言格言俗语有力的论证了观点或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比喻论证:能够生动形象的证明作者的观点,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 格式: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比作„形象生动的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深入浅出。

对比论证: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格式: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从两方面论述使„„的观点更鲜明突出 论证思路:格式为:

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论证过程:格式:

首先举了(引了)„„例子(话)从正面证明了„„的观点,接着又引了(举了)„„

的话(例子)从反面证明了„„观点,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最后又通过比喻论证,证

明了„„从而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 ? 三。议论文论证方式

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驳论的方式有三种: 议论文语言特征:生动 准确 严密 鲜明 主观性试题答题格式为:文章关键句+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或现象+自己的见解 言之有理 ,

语句通顺,言简意赅。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1 、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2 、层进式结构

总--分--总 总--分 分--总 首段的作用:格式

1.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

2.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3.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 尾段的作用:格式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3.发出„„号召或劝勉人们„„4. 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篇三:高中议论文主

体语段训练

一、训练目标:学会写作议论文主体段

二、训练意义: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形

成强大的论证力量,而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部件就是议论文的主体段。一篇议论文如果能有

几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力度的主体段,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颇具层

次感,使议论文富有说服力。议论文出彩与否与标题、开头和结尾有关,更与主体段密切相

关。作者的议论能力也主要体现在主体段。因此,写好议论文的主体段至关重要。

三、主体段结构:分论点(一句话即可)+阐释句(一两句话阐释一下分论点)+论证句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分论点)+结句(对论证的内容深化一下)。 这里所说的主体段可以凝缩在在一个语段中,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小段。这个结构是一般

议论语段的基本结构,并不排斥其他语段结构。依据观点和材料的结合,可以有并列结构、

对照结构、层进结构和总分结构等结构形式。议论文语段结构也要富于变化,摇曳生姿。目

前很多学生议论文中犯的一个普遍毛病是观点材料脱节,看似联想丰富,实则东拉西扯,漫

无中心,不会构思,不会将观点材料合理结合是一大原因。不会写主体段更是议论特色不鲜

明的重要原因。

对主体段组成部分的阐释:

1、分论点。

(1)将全文的观点分解为几个相互联系的分论点 文章论点一经确定,可以对论点的内涵和外延作一个准确切分,或并列,或递进,逐一

论述。分解层次,全方位立体地表述自己的感悟,理性色彩会更浓厚,有时还有一种铺排的

效果,对读者的冲击力度很大。 分解方法:由论点关键词引发开来,先准确考虑关键词句的含义、范围、程度和色彩等

意味,然后从逻辑角度(是什麽为什么怎样做等方面做远近深浅真伪表里的引申)和联想角

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自然社会、个人集体种族国家,时间空间、古今中外,正面反面、

假设引申等)逐层深入地思考和联想,展开全文的和局部的思路,充分显示作者识见。 有三看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看了这面想那面。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考生在分析问题

的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立论有说服力,逻辑思维严密,在看到事物的某一面的同时要想一

想事物的另一面,通俗地说,就是看了这面想那面。文章能够写出两面内容,就很不错了。 二

是看到表面求实质。写议论文章必然要涉及到一些具体的事实。有不少同学以为在文章中列

举的事实越多越好,有了这些事实就有了说服力,其实不然。作者在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

看法时,注意将这一件事和周围的事情,或者说和它有关联的事情联系起来思考,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论述的深刻性就在这里。 三是看到前面推后面。为了显示问题的性质,给读者更多的启示,当考生透过现象看到

问题的实质以后,还可以“瞻前顾后”,依据已知判断未来。 分论点组合成文常见的章法有“横列式”、“纵贯式”、“对照式”、“扇面式”等。横列式,

是采用从不同的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打开思路,纵贯式,是采用层层深入的思维方式打

开思路;对照式,是采用辩证思维的方式打开思路;扇面式,是采用发散思维的方式打开思

路。 思路的展开是写好主体段的思维基础。 比如:传递话题,范围非常广,物质的、精神的、思想的、心理的、文化的传递,数量

多少的传递,客观主观的传递,单向多向或多向互动的传递的等等,但只有范围的联想,思

路略显平淡,如展开思路考虑为何要传递(传递好处和不传递的危害,传递的现状、原因、

本质、目的等),怎样传递(谁传递,传递什么,方式方法等),若考虑个人或者某个集体在

传递中在社会发展的整体链条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和所负的责任,当更显深刻。展开思路,抓

住一点,深入挖掘,写成几个主体段,当为文章增色。 又如“一步与一生”,属于关系型题目,表面并列,实则为条件因果关系,一步是条件,

人生是结果,应重点谈一步对人生的重要性,思路也应顺次展开。可以考虑这样几个分论点。

(1)一步重要,影响人生。但如果通篇只局限于此,思路展不开,挖掘不深,思维狭窄。(2)

迈出怎样的第一步,就直接决定你将收获不同的人生:迈出人生正确的一步,谨慎小心,才

能收获人生的黄金;但迈出人生正确的一步,如果走不好,也不一定能创造辉煌的人生;迈

出错误的人生一步,饱尝人生酸楚,弱者从此倒下;迈出错误的人生一步,如果坚强自立,

跌倒了再爬起来,就可能重建人生。 分论点设计的好展开的好,就会在作文的立意点、材料点、语言点和构思点上取胜。

四、主体段训练方法:审题,整体构思,确立总论点,设立分论点,形成分论点的内在

联系,列出提纲,然后再写其中一段,不可断章取义。要记住: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

是部分形成的整体。

基本思路:知识引路+方法指导+典型剖析+跟踪训练+改错训练

【例文赏析】

稳中求胜

江苏一考生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

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

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

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

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

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

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

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

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

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

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

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

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

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

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

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

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

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亮点透视】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

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

令人可喜的是,这三个分论点,并非在同一平面上展开,而是“层层深入”。再者,文中所用

例证,均采自高中语文课本。文中提到的人物如宋江、刘备、孔明、班超、林则徐、秦始皇、

楚霸王等,均为人所熟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古典诗文如《出塞》、《过秦论》、《阿

房宫赋》及名人如孟子、孔明等的“名句”“信手拈来”,且运用得十分熨帖。文章语言简洁

明快、干净利落。

(2)分论点的位置:一般放在段落的开头(或单独成段),也有放在当中和后面的。

(3)分论点的风格:概括性为主,准确明白为根。而若干个分论点的恰当联系体现作者

整篇的统筹能力,能增强文章的议论性。分论点应起到良好的领起和限制作用。恰当的限制

体现议者思维的准确全面,能避免说理绝对化,加强说理的辩证性和深刻性。比如有学生对

“三思而后行”给予否定,认为这是优柔寡断的表现。这样的求异文章可以写,表现了创新

意识,但是作者忽略了前提条件,即在什么条件下“三思而后行”才是优柔寡断的表现,盲

目否定不能服人。这要求学生的认识全面正确,符合客观实际,在思维方法上要运用辩证法

分析,加强限制性。

(4)分论点的数量:全文若干;语段的分论点一个即可,不能在一段中论证多个观点,

否则会啥也想论述却啥也论不明白。

2、阐释句

提出分论点后,最好对分论点再深入阐述一下,对其意义范围程度后果等方面做一下生

发,会加深分论点的论证性。

3、论证句

主体段的论证性主要体现在论证句上。论证句应该是一组句子,一个句子论证力度不够,

显得单薄,而若干个句子就显得厚实些。整句和反问句的论证力量比较强,可以考虑多使用

些。但只在数量和句式上做文章还不够,还应该在其他方面求发展。一是注意扣题点题,反

复呈现有关话题内容的关键词,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提醒自己,不要写着写着节外生枝,离

题万里;一是提醒阅卷老师,我的作文始终紧扣了话题;二是使用多种论证方法阐发分论点,

使分论点站得住脚;三是联想丰富,感情充沛,文气贯通。

4、结句:不是分论点的简单重复,应该在论证的基础上引申一下,或强调其意义,或强

调其危害,或挖掘其本质,或扩展其范围,或表明态度,或发出呼吁„„ 典型段例析:

简评:话题为尊严,主题为历史人物用尊严描绘自己的人生

2、精神是一座丰碑,是一块基石,是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是灿烂人生的标尺。有了谦虚,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孔子缓缓吟出“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终成一代儒学大师;

有了宽容,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齐桓公摈弃私仇,任人唯贤,成就千秋伟业,终成一代霸

篇四:议论文阅读常识 议论文阅读常识

一、议论文的概念: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

理的文章体裁。

二、议论文的分类:广义的议论文,一般可分为政治论文和学术论文。通常所说的议论

文,主要指的是政治论文。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又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三、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四、议论文的要素: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

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

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来补充

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道理论据:指经

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

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

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

的问题。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

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

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

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证明论点。

五、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

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 。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

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六、议论文的语言:有如下特点——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

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 (概括事例)证明了?? (如果有分论点,则写

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③、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比作?? ,证明了?? 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

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 的观点。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

(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充当?? 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 (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

心论点。)的作用。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

(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

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

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 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

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

“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

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

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有: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 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 的中心论点;

(3)、发出?? 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

(4)、补充论证了?? 。(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类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

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

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

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

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

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

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

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

②、以?? 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

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

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 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 (或引出?? 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或引出?? 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 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 (或引出?? 的论题),

也起到吸引读者往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典型议论文及阅读例题 理想的阶梯

陈群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

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

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

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

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

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

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

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

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

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

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

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

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

理想之花。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

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爱迪生一生有一

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

出来的。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

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

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

九十四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

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三十几年,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朱

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

去;默篇五:议论文 语文议论文阅读知识与答题技巧

一、知识梳理

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

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即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2)论证:论证思路(论证过程)

(3)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引论部分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应该弄明白的是:中心论点多在引论部分提出,但不是绝

对的。本论部分是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对论点或论题进行论证分析的部分。 结构形式一般有:a 、层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环环相扣。b 、并列式:平列中心

论点的几个方面,段首有中心句。 一般借助过渡性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如“有”“还有”是并列或对照。“虽然”“但是”

“固然”“诚然”“由此”是递进。结论部分是文章的最后部分,总结、重申论点、水到渠成,

得出论点、发出号召、勉励、警示等。

二、论点

1、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论点是作者看

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观点、态度。从形式上

看论点是完整的陈述句、判断句(包括肯定和否定) 注意:反问句或比喻句等带有修辞手法的

句子不适合直接作为论点句。 一篇文章的论点有几个?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

论点。这几个分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它们都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2、中心论点呈现的方式

a、作者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3、中心论点的位置

a、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b、有的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c、有的文章是叙述现象后稍加分析提出论点; d、有的文章是在摆出对方错误观点分析否定后提出的中心论点; e、有的文章是在文章的最后才提出论点。 有些作者没有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总之,论点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题目、开头,从常见位

置寻找文章的论点,是我们的习惯做法。

4、常见的开头提出论点的情况

(1)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2)交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

(3)因事设问,启人思考。

(4)从日常生活现象落笔。

(5)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三、论据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有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类。

a、事实论据: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b、道理论据: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论据要确凿、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四、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即摆事实,举出具体事例 来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即讲道理,通过阐述道理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是将性质、特点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比喻论证

其实就是议论文中的比喻修辞句,来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阐述道理。

五、考什么?

(一) 题型一:在论点上设题

1、问文章的中心论点。 首先看文章的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如果是论点:或完善或直接抄写下来,如果是论题:

就要找寻作者针对这个论题的观点。

2、问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①注意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②注意方式:是否引用故事、歌谣、俗语、名言、生活中现象等。

3、问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并列和递进

(二) 题型二:论据上设题

1、概括事实论据

答题指导:概括时和记叙类的方法有点不同,在点明人物、事件、结果的同时,要把论

点融进去。 比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中的事例概括为:罗兰布歇内尔善于运用知识发

明了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机。

2、补充事实或道理论据 注意:要有积累(困难/勤奋/诚信/感恩/读书/做人等); 表述时要紧扣论点。 例:①居里

夫人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她专注于此,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现了镭并分离出纯镭,

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19岁第一次接触到有关昆虫的书籍后,便立志写一本有关昆虫

书。他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惯,耗费一生精力,终于写成了《昆虫记》。 整理课本中名人事迹 七上:鲁迅、居里夫人、海伦·凯勒 七下:邓稼先、闻一多、安徒生、贝多芬、吕蒙、英国南极科考队斯科特等。 注意:补写论据要看清类型;是否有字数限制; 尽量用名人事例或名言,不要用大家不熟

悉的内容。

3、解析论据与论点的一致性

(1)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论据用来支撑或证明论点的。如2010年河南中考《匠人与大师》中:画家的事例重点在

目标和信念上,而第④段阐述的观点是“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所以画家这一论据与论

点不一致,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

(2)辨析论据类型及作用 语言表述:这是„„(事实、道理) 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使论点更有说

服力。

(三) 题型三:论证上设题

1、在论证思路上设题

(1)问段落(或句子) 顺序能否调换。 答题思路:

a。如果是逐层深入的论证:不能换,因为逐层论证,层层深入地论证论点。 b。如果是

并列式的论证:可能能换,因为这几段是并列式,从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也可能不能换,

要考虑与总括句的照应关系。

(2)问怎样论述论点的。(主要是针对全文或某段论证思路的考查) 答题指导:①怎样提出观点②用什么论证方法阐述观点③得出什么结论。


相关文章

  • 省直事业单位考试"主观题"特点总结
  • 福建省事业单位考试的"主观题"考查灵活多样,既有限定150分钟,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作答2-3道题,满分100分的考试形式(2014年5月24日福建泉州石狮事业单位为例);又有将"综合写作"与" ...查看


  • 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述评
  • ・700・ 主国垡鐾:叠墨堂鍪查!!!!生箜!!鲞箜!塑.£!i!!』!!!!!!!!蔓!!!!!呈!∑!!!!!业:!!!!∑堕!!!型!:! 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述评+ 王晓彦① 郑 涌③ [摘要]目的探索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 ...查看


  • 散文的种类
  • 散文的种类 抒情性散文.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偏重于抒情的散文应写出意境,偏重于写人叙事的散文应写出生活情趣.这应该是我们创作和评价散文的标准和尺度. 抒情性散文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 ...查看


  • 生主观幸福感与人口统计学变量关系论文
  •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关系研究 摘 要:本研究使用了总体幸福感量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用spss11.5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与有关分析.针对南京地区三所大学一至三年级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中随机发放问卷500份,对其主观幸福感 ...查看


  • 中国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第22卷第7期 -群体心理卫生・ 中国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李德明①陈天勇①昊振云①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 庭研究中心2002年< ...查看


  • 多属性群决策中决策者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lo卷第4期(总第106期) 2001年7月棠统5-程SystemsEngineeringV0119.No.4Jul.,200l 文章编号:i001-4098(2001)04-0084-06 多属性群决策中决策者权重的确定方法' 宋光兴, ...查看


  • 司考分析:国家司法考试方式与题型的改进
  • ; 考试方式和题型的选择是国家司法考试技术环节的重要问题,它决定了预期的考试目标能否在试题中体现出来.所谓考试方式是指考试以何种方式进行,如口头考试还是书面考试.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一次考试还是二次甚至多次考试等.题型则是指试题的表现方式 ...查看


  • 论文学的目的性
  • 论文学的目的性 一.从文学产生过程中,看文学的目的性. 文学是作者在认识外部世界和自我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主客观现实,而创造出来的.因此,文学必定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作者在创造时,总是会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 ...查看


  • 评测指标权重确定的结构熵权法
  • 第30卷第7期 2010年7月 文章编号:1000-6788(2010)07-1225-04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SystemsEngineering-Theory&PracticeVbl.30.No.7July,2010中图分类号:0 ...查看


  • 关于房地产类的论文
  • [摘要] 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低技能者和大学毕业生在地区间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收入不均和社会保障资金不足问题,伴随着低出生率而出现的快速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欠发达地区的持续贫困问题等等.由于竞争的加剧,个人偏好的不同,信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