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学院基础医学概论重点

第二章:人体解剖学 【名词解释】

1肝门(P20):肝的脏面中央有一横裂称为肝门,为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肝的部位。

2膀胱三角(P25):膀胱底内面,有一个左、右输尿管开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膀胱三角,此区黏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黏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充盈或排空,始终保持平滑,是膀胱肿瘤、结核和其它疾病的好发部位。

3肾门(P24):肾的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肾盂出入之门户。

4. 麦氏点(P19):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5. . 肺门(P23)

肺纵隔面中央椭圆形的凹陷, 是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部位。

6. 静脉角(P38)

头臂静脉由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合成,汇合处形成的夹角叫静脉角

7. 脾门:P42

脾的内侧面近中央处为脾门,是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之处。

8.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集聚在一起称神经核。

9. 视网膜黄斑:在视网膜内,视神经盘的颞侧的稍下方,有一黄色的小圆盘,称为黄斑,其中央为一小凹(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之处。

10.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及树突集中出色泽灰暗称灰质

11. 皮质:被覆于大、小脑表面的灰质呈层分配称皮质

12. 白质:神经纤维(轴突)集中部位,因髓鞘含有类脂质而色泽亮白称白质

13. 髓质:位于大、小脑深面的白质称髓质

14.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称神经节。

【选择题】

具有造血功能的骨髓是( A )。 P5

A 红骨髓 B 黄骨髓 C 白骨髓 D 红骨髓和黄骨髓

2. 下列骨块中,不属于上肢骨的是( A )。P8

A 胫骨 B 桡骨 C 尺骨 D 肱骨

3. 关节的基本结构不包括(D )。 P6

A 关节面 B 关节囊 C 关节腔 D 关节盘

4. 两侧胸锁乳突肌同时收缩,头将(B )P11

A 向前点头 B 向后仰 C 偏向左侧 D 偏向右侧

5. 胆汁是由( A) 生成的。

A 肝脏 B 胆囊 C 肝门静脉 D 胆总管

6. 三对唾液腺是指( C )。 P14

A 胰腺、腮腺和舌下腺 B 胰腺、腮腺和下颌下腺

C 腮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 D 腮腺、舌下腺和肾上腺

7. 结肠外形具有三大特征,包括( A )。 P20

A 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B 结肠带、结肠袋和集合淋巴结

C 结肠带、盲肠和阑尾 D 结肠带、结肠袋和散布淋巴结

8. 在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中,最狭窄处位于( C ) P25

A 尿道内口 B 尿道膜部 C 尿道外口 D 舟状窝

9. 尿液是由( A )生成的。 P24

A 肾脏 B 输尿管 C 膀胱 D 尿道

10. 二尖瓣附着于( B )的周缘上。 P34

A 心脏的右房室口 B 心脏的左房室口

C 心脏的主动脉口 D 心脏的肺动脉口

11. 眼球壁的中膜,从前往后分别为虹膜、睫状体和( C )三部分。 P43

A 视网膜 B 玻璃体 C 脉络膜 D 晶状体

12. 在大脑皮质的功能区定位中,第一躯体运动区位于( B ) P56

A 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后部 B 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前部

C 额中回后部 D 颞横回

13. 下列器官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D ) P62

A 甲状腺 B 肾上腺 C 松果体 D 舌下腺(唾液腺

14. 大脑基底神经核中的尾状核和( B )组成纹状体 P55

A 杏仁核 B 豆状核 C 屏状核 D 齿状核

【重点】

1. 体循环(大循环) :

左心室 上、下腔静脉及其属支

特点:

循环途径长, 为全身各器官带来了氧气和营养物质, 并且带走了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

2. 肺循环(小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及其分支 肺泡毛细血管 肺静脉及其属支左心房

特点:

循环途径短, 排出了二氧化碳, 摄入氧

3. 输精管道P27

此段位于皮下,易于触知,为结扎输精管的理想部位。

4. 第一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第二躯体运动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5. 三叉神经P56 咀嚼肌运动

面神经 P56 表情肌运动

6. 人体的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腺和胸腺等。

【问答题】

1. 一个小孩误吞入一个塑料扣子从肛门排出体外。请问此扣子要通过哪些主要的管道(腔)? P15 答: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体外

2. 胆汁排放途径

(1)空腹时:各级肝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

(2)进食后:

1、各级肝管-左、右肝管-肝总管

2、胆囊(储存浓缩)-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

3. 消化系统的组成。

答:1. 消化系统有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2.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口腔到十二指肠末端为上消化道,空肠及以下部分为下消化道。

3. 消化腺分为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小消化腺在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4. 一男性肾结石从肾盂下降经尿道外口排除体外。请问此结石主要通过哪些主要管道,而该结石最容易卡在这些管道的哪些地方?

答: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尿道外口。

期中该结石最容易卡在:1. 输尿管的3个狭窄处;2. 男性尿道的3个狭窄处和两个弯曲处;

第三章 组织学和胚胎学

【名词解释】 1. 排卵: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及周围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同卵泡液一起自卵巢派出的过程,称为排卵。 P90

2. 受精:发育成熟并获能的精子和卵子相互融合形成受精卵(合子),融合的过程称为受精。受精的部位发生在输卵管的壶腹部。 P92

3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起胚胎,具有广阔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4. 胎盘屏障:正常妊娠期间母血与子血分开,互不干扰,同时又进行选择性的物质交换。这一现象称为胎盘屏障。屏障的组成包括子宫内膜上皮、基膜、结缔组织等结构,当母血在绒毛间隙以及子血在绒毛内流动的同时,即能进行物质交换。 【重点】

1. 气血屏障

2. 肾单位

3孕期第3周至第8周周末,易出现流产和畸形(高危期)

【选择题】

1. 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B )组织。

A 血液 B 神经 C 骨与软骨 D 心脏

2. 皮下脂肪属于(B )组织。 P75

A 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 C 表皮组织 D 肌肉组织

3. 下列关于成熟红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 ) P75

A 核大而圆,位于中央 B 无细胞器

C 细胞内充满血红蛋白 D 具有结合与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4. 受精的意义在于(D )。 P92

A 激活了卵裂 B 恢复二倍体细胞

C 决定了性别 D 以上都对(A+B+C)

5.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有多种方式,但不包括( D )

A 易化扩散 B 主动转运

C 入胞和出胞作用 D 复杂扩散

【问答题】

1. 先天畸形诱因及如何防治。

答:

1先天性畸形是一类又胚胎发育异常引起的,以形态结构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先天性疾病。 ○

2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原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两者的共同作用。 ○

3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的畸变和基因突变。○染色体的畸变又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指BNA 密码碱基序列或组成的改变;

4引起先天性畸形发生的环境因素统称为致畸因子: ○

1. 生物性致畸因子,如风疹病毒;

2. 物理性致畸因子,如大剂量的射线照射;

3. 药物性致畸因子,如抗肿瘤药物,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等;

4. 化学性致畸因子,如工业的“三废”;农药、食品添加剂等;

5. 其他致畸因子,如孕妇长期大量吸烟和过量饮酒。

预防:

1. 孕前、孕后进行遗传咨询;

2. 做好孕期保健,预防感染;

3谨慎用药是孕妇防止药物致畸的主要途径;

4. 戒烟、戒酒,被动吸烟并不亚于主动吸烟;孕妇过量饮酒易导致胎儿酒精中毒。

5. 减少射线的照射,包括X 射线和其他射线。

第四章 生理学

【名词解释】 1.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代谢的转变过程。

2. 内环境与稳态: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的稳态。

3. 稳态:机体内的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之中。因此,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指标是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选择题】

1. 在所有生命现象中,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C ) P102

A 新陈代谢、能量转换和兴奋 B 生物电、兴奋性和生殖能力

C 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D 反应性、兴奋性和反射活动

2.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有三种,即(B ) P109

A 信号调节、神经调节和能量调节 B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C 生物电调节、激素调节和心理调节 D 信号调节、反射调节和体液调节

3. 体温的调节中枢在(D )。

A 中脑 B 丘脑 C 大脑皮层 D 下丘脑

4. B型血是指红细胞膜上只有( B )凝聚原/血清中只含有抗( B )凝集素。P115

B. B/A C. A/A D. B/B A .A/B

5. 心脏的每搏输出量是指(A )

A 一侧心室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B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B 两侧心室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C 两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6. 内呼吸是指( D )。

A 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的过程 B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过程

C 在室内的呼吸运动 D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7. 实验动物证明,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 D )。

A 大脑 B 小脑 C 间脑 D 延髓

【重点】

1. 交叉配血试验:要进行输血,除血型相合后,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2. 小肠的运动:运动形式包括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三种;

(1)紧张性收缩:小肠平滑肌紧张性是其他运动形式有效进行的基础;

(2)分节运动:这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

(3)蠕动:小肠的蠕动可发生在小肠的任何部位,近端小肠的蠕动速度大于远端;

3. 生长激素(GH ):由腺垂体分泌,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和蛋白质合成。

⏹ 缺乏:侏儒症

⏹ 幼年分泌过量:巨人症

⏹ 成年分泌过量:肢端肥大症

⏹ 促进GH 的分泌因素:睡眠、运动、应激

第五章 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1. 基因:是染色体上占有一定空间的特定DNA 片段。是DNA 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P173 2. 酶活性中心: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起催化反应的空间部位,它是酶行使催化功能的结构基础。 P179

3. 酶: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4. 基因组:指细胞或生物体一条完整单体的全部染色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包括全部基因与调控元件。(或者说基因组主要是不同的DNA 功能区域在整个DNA 分子中的分布情况,即总体DNA 核苷酸序列。)

【选择题】

1. DNA 分子是由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 D )四种碱基组成的脱氧核糖核酸。

A 尿嘧啶 B 腺嘧啶 C 鸟嘧啶 D 胞嘧啶

2. 下列哪种维生素严重缺乏时,临床上可能出现脚气病( A ) P177

A 维生素B1 B 维生素B12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A

3. 在缺氧的情况下,人体内的葡萄糖分解生成(C )。 P191

A 磷酸己糖 B 水和二氧化碳 C 乳酸 D 尿素

4.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值为( B )mmol/L。 P200

A1.05~3.50 B3.89~6.11 C6.51~8.50 D8.60~15.22

【重点】

1. 酶促反应的特点

● 酶促反应: 条件温和, 一般为常压,37 ℃水的环境;

● 高度催化效率: 常温条件下, 比非酶催化反应高107-1012倍;

● 高度的特异性(专一性): 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 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 生成一定的 产物即称特异性 (分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三类);

● 酶活性的可调节性: 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调控, 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 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凡是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同样可以使酶发生变性,一旦酶变性即丧失其原有的催化活性。

2. 维生素

(1)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C 族维生素

(2)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 、D 、E 、K 。

(3)缺乏症:B1——脚气病 (肢端麻木 健忘易怒 心衰等)

C ——坏血病.

维生素A ——夜盲症

维生素D ——儿童-佝偻病,成人-软骨病

1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值为3.89~6.11mmol/L 3. 血糖(P201):○

2高血糖与糖尿病:空腹时血糖浓度高于7.25mmol/L称为高血糖。 ○

如果超过肾糖阈值8.96mmol/L,尿中还可出现糖,就称为糖尿病

3低血糖与低血糖昏迷:血糖浓度低于3.92mmol/L,可出现低血糖; ○

血糖浓度继续下降于2.52mmol/L,出现低血糖昏迷。

5. 氨平衡(P208):

测定尿与粪中的含氮量(排出氮)及摄入食物的含氮量(摄入氮)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人体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概况。

⑴ N 总平衡,即摄入N = 排出N (N 的收支平衡)。反映了正常成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

⑵ N 正平衡:即摄入N > 排出N (摄入的部分N 用于蛋白合成) 。儿童/ 孕妇/ 恢复期病人属于此种情况。 ⑶N 负平衡:即摄入N

第六章 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

【选择题】

1. 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是( A ) P218

A DNA的重组技术 B 基因的表达技术

2. . HGP是指( B )

A 聚合酶链式反应 B 人类基因组计划

3. 基因分子位于(A )上。

A 染色体 B 线粒体

C 基因的突变技术 C 基因诊断技术 C 内质网 D 基因的导入技术 D 基因治疗技术 D 高尔基体

第七章 医学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 1. 消毒:杀死物体或介质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2. 灭菌:杀死物体或介质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胞)的方法。

3. 病毒: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仅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 或RNA ),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的微生物。P262 4. 细菌:一类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和结构的单细胞型原核生物。 P233

5. 细菌感染:是指细菌侵入机体后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选择题】

1.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有荚膜、鞭毛、菌毛和( B )。 p239

A 衣壳 B 芽胞 C 肽聚糖 D 包涵体

2. 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 A )。 P246

A 葡萄球菌 B 链球菌 C 肺炎球菌 D 脑膜炎球菌

(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3. HIV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原体( A )。

A 艾滋病 B 甲型肝炎 C 乙型脑膜炎 D 登革热

4. 隐性感染、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是病毒感染最常见的三种类型。慢性乙型肝炎属于(C )。

A 隐性感染 B 急性感染 C 持续性感染 D 以上都不是

5. 细菌的毒力指细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构成的主要因素是(C )。

C A+B A 侵袭力 B 毒素 D 以上都不是

6. 病原菌局限于机体某一部位繁殖,但是释放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特殊的中毒症状者可诊断为( C )。P244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毒血症 D 脓毒血症

7. 细菌的毒力指细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构成的主要因素是(C )。 P242

C A+B A 侵袭力 B 毒素 D 以上都不是

8. 引起食物中毒的最常见的细菌是(C )。 P253

A 淋球菌 B 大肠杆菌 C 沙门氏菌 D 痢疾杆菌

9. 隐性感染、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是病毒感染最常见的三种类型。慢性乙型肝炎属于(C )。 P265 A 隐性感染 B 急性感染 C 持续性感染 D 以上都不是

10. SARS 冠状病毒属于(A )。 P268

A 呼吸道病毒 B 肠道病毒 C 肝炎病毒 D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1. 麻疹病后所获得的免疫,一般是( B )。 P268

A 一时性免疫 B 牢固性免疫 C 间断性免疫 D 可维持1~2年

12. HIV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原体( A )。 P276

A 艾滋病 B 甲型肝炎 C 乙型脑膜炎 D 登革热

【重点】

1.

2. 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

(1)外毒素:为细菌在生长过程产生,并可从菌体扩散到环境中。

特点:

• 毒性强,小剂量即能致死。

• 有组织器官选择性。

• 一般外毒素是蛋白质,理化性质不稳定,抗原性强。

• 纯化的肉毒杆菌外毒素毒性最强

(2)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是菌体细胞壁的外层结构成分,化学成分主要为脂多糖。

只有当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特点:

• 对组织细胞的选择性不强,毒性作用相对弱

• 耐热

• 抗原性弱

• 不同G -的内毒素,引起的病理变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

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3)类毒素:外毒素在甲醛溶液作用下,经一定时间,可以脱去毒性,但仍保有免疫原性,是为类毒素; 类毒素注入集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中和外毒素作用的抗毒素抗体。

4.

5. 猩红热:由产生致热外毒素的P248

6. 具有完整形态结构和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病毒体。病毒体大体分五类:球状、丝状、弹状、砖状和蝌蚪状。大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球形。P262

7. 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感染因病毒种类、毒力和机体免疫力不同而呈现多种类型;

(1)隐形感染:机体感染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获得免疫力;

(2)急性感染:绝大多数病毒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但病程短,病愈后病原体被清除;如流感、甲型肝炎、麻疹等;

1慢性感染;○2潜伏感染;○3慢发病毒感染;(3)持续性感染:病程较长,病毒持续存在于体内,包括三种类型:○

8. 狂犬病毒:狂犬病毒是狂犬病的病原体,为弹头状,有包膜的RNA 病毒;

一般性的预防措施为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注射犬用疫苗;

特征性预防是被咬伤后及早接种狂犬疫苗。

【问答题】

1. 什么是细菌感染?简述细菌感染的方式和类型。

答:细菌感染:是指细菌侵入机体后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感染方式: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感染类型:1依照后果不同: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

2其中显性感染又可以分成: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带菌状态

3 而全身感染又包括: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

第八章 人体寄生虫学 【名词解释】

1. 寄生虫: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选择题】

1. 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一方受害,称之为( B )。 P287

A 互利共生 B 寄生 C 共栖 D 共存

2. 生活史及各个阶段都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称为(A )。

A 专性寄生虫 B 兼性寄生虫 C 偶然寄生虫 D 机会致病寄生虫

3. 下列寄生虫属于医学原虫的是( C )

A 绦虫 B 钩虫 C 疟原虫 D 蛔虫

(医学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疟原虫)

(医学蠕虫:钩虫、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链状带绦虫)

4. 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B ) P316

A 鱼虾 B 钉螺 C 按蚊 D 苍蝇

5. 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性是患者的(A )损伤。 P309

A 肝脏 B 胃 C 小肠 D 结肠

【问答题】

1. 试述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措施(原则)。 P291

答:1消灭传染源:普查普治带虫者和患者,查治或处理保虫幼主;处理储蓄宿主;还应做流动人口的监测,控制流行区传染源的输入和扩散。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和水源的管理,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和检疫,控制和杀灭媒介中间宿主等

3保护易感者。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改进生产方式和条件,加强个人防护。

2. 寄生虫的生活史及防治

阴道毛滴虫生活史:

仅有滋养体期。虫体以纵二分裂繁殖,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方式而感染。主要寄生在女性阴道,以阴道后穹窿多见,

也可在尿道内发现;男性感染者一般寄生于尿道、前列腺、睾丸、附睾或包皮下寄生。

防治:

1. 及时治疗带虫者及患者,夫妇双方必须同时用药方能根治;

2. 加强卫生宣传,改善公共设施,净化公共浴厕,提倡淋浴,坐厕改为蹲厕,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

【重点】

1.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 脑囊尾蚴病

三大症状:癫痫;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

第九章 医学免疫学

【名词解释】

1. 抗原:指可被T 、B 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P329

2. 抗体:是B 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P330

3. 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表现出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 P354

4. 超敏反应: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 P355

5. 免疫:机体对“自己”和“异己(非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或者机体识别非己抗原,对其产生免疫应答并清除之)。

【选择题】

1. 人类唯一能穿过胎盘屏障的免疫球蛋白是(B )。 P332

A IgM B IgG C IgE D IgA

2.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A )。 P356

A I 型超敏反应 B II型超敏反应 C III型超敏反应 D IV型超敏反应

3. 对于人类而言,用于治疗目的的动物血清及异种器官移植物属于(A )。 P329

A 异种抗原 B 同种异性抗原 C 自身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4. 下列器官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C ) P327

A 脾脏 B 淋巴结 C 骨髓 D 肝脏

5. 下列细胞中,发挥细胞免疫效应的是(A ) P323

A T 淋巴细胞 B 红细胞 C B 淋巴细胞 D 单核吞噬细胞

6. 某些个体接触油漆、燃料、化妆品等可以发生接触性皮炎,出现皮肤损伤,属于(D )。 P356

A I 型超敏反应 B II 型超敏反应 C III 型超敏反应 D IV 型超敏反应

【重点】

1. 【免疫系统的功能】 P323~324

1正常情况下,免疫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免疫系统具有中药的生物学功能,但其对机体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2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某些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具有保护性作用;○

(1)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指机体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及其毒素)侵袭的免疫保护作用;

1若应答过强或持续过长→超敏反应; 不利影响,表现为:○

2应答过低或缺如→免疫缺陷病。 ○

(2)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识别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的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异常→肿瘤发生或持续病毒感染。

(3)免疫耐受/免疫自稳: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自稳机制发生异常(应答过强或过弱)→自身免疫病。

(4)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系统

2. 将会有损害机体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P327

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发生B 细胞应答的场所之一

3. 胸腺:胸腺是T 细胞发育分化的器官。由造血干细胞分化生成的前驱T 细胞经血液循环进入胸腺,最终分化为成熟的T 淋巴细胞。 P328

4. 五类ig 的生物学性质:Ig 可分为IgM 、IgG 、IgA 、IgD 、IgE 。 P332

5. 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能够通过一系列作用帮助T 、B 淋巴细胞活化形成致敏T 细胞和产生抗体的非淋巴细胞,称为辅佐细胞。尤其是T 细胞的活化需要辅佐细胞的参与,其主要作用是向T 细胞提呈抗原,又称抗原提呈细胞

6. 疫苗:国际上把由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疫苗分为死疫苗和活疫苗。 1死疫苗:将病原微生物灭活而制成的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称死疫苗或灭活疫苗;如乙型脑炎疫苗、狂犬 ○

疫苗等;

2活疫苗:又称减毒疫苗,系采用人工变异或直接从自然界筛选出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微生物制成。如脊髓灰质炎疫苗、 ○

卡介苗等。

7. 抗毒素:用类毒素免疫马,取其血清纯化、浓缩所制成的抗体制剂,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等。

【问答题】

血浆蛋白主要功能有:

(1)运输功能–可作为载体,运输激素、药物和某些代谢产物;

(2)缓冲功能- 白蛋白及其钠盐组成缓冲对参与保持血浆PH 的稳定;

(3)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4)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IgG 、IgA 、IgM 、IgD 等,以及一些补体均为血浆球蛋白,与免疫的发生有关;

(5)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绝大多数的凝血因子、生理性抗凝物质和促纤溶物质都是血浆蛋白质。

第二章:人体解剖学 【名词解释】

1肝门(P20):肝的脏面中央有一横裂称为肝门,为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肝的部位。

2膀胱三角(P25):膀胱底内面,有一个左、右输尿管开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膀胱三角,此区黏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黏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充盈或排空,始终保持平滑,是膀胱肿瘤、结核和其它疾病的好发部位。

3肾门(P24):肾的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肾盂出入之门户。

4. 麦氏点(P19):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5. . 肺门(P23)

肺纵隔面中央椭圆形的凹陷, 是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部位。

6. 静脉角(P38)

头臂静脉由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合成,汇合处形成的夹角叫静脉角

7. 脾门:P42

脾的内侧面近中央处为脾门,是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之处。

8.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集聚在一起称神经核。

9. 视网膜黄斑:在视网膜内,视神经盘的颞侧的稍下方,有一黄色的小圆盘,称为黄斑,其中央为一小凹(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之处。

10.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及树突集中出色泽灰暗称灰质

11. 皮质:被覆于大、小脑表面的灰质呈层分配称皮质

12. 白质:神经纤维(轴突)集中部位,因髓鞘含有类脂质而色泽亮白称白质

13. 髓质:位于大、小脑深面的白质称髓质

14.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称神经节。

【选择题】

具有造血功能的骨髓是( A )。 P5

A 红骨髓 B 黄骨髓 C 白骨髓 D 红骨髓和黄骨髓

2. 下列骨块中,不属于上肢骨的是( A )。P8

A 胫骨 B 桡骨 C 尺骨 D 肱骨

3. 关节的基本结构不包括(D )。 P6

A 关节面 B 关节囊 C 关节腔 D 关节盘

4. 两侧胸锁乳突肌同时收缩,头将(B )P11

A 向前点头 B 向后仰 C 偏向左侧 D 偏向右侧

5. 胆汁是由( A) 生成的。

A 肝脏 B 胆囊 C 肝门静脉 D 胆总管

6. 三对唾液腺是指( C )。 P14

A 胰腺、腮腺和舌下腺 B 胰腺、腮腺和下颌下腺

C 腮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 D 腮腺、舌下腺和肾上腺

7. 结肠外形具有三大特征,包括( A )。 P20

A 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B 结肠带、结肠袋和集合淋巴结

C 结肠带、盲肠和阑尾 D 结肠带、结肠袋和散布淋巴结

8. 在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中,最狭窄处位于( C ) P25

A 尿道内口 B 尿道膜部 C 尿道外口 D 舟状窝

9. 尿液是由( A )生成的。 P24

A 肾脏 B 输尿管 C 膀胱 D 尿道

10. 二尖瓣附着于( B )的周缘上。 P34

A 心脏的右房室口 B 心脏的左房室口

C 心脏的主动脉口 D 心脏的肺动脉口

11. 眼球壁的中膜,从前往后分别为虹膜、睫状体和( C )三部分。 P43

A 视网膜 B 玻璃体 C 脉络膜 D 晶状体

12. 在大脑皮质的功能区定位中,第一躯体运动区位于( B ) P56

A 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后部 B 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前部

C 额中回后部 D 颞横回

13. 下列器官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D ) P62

A 甲状腺 B 肾上腺 C 松果体 D 舌下腺(唾液腺

14. 大脑基底神经核中的尾状核和( B )组成纹状体 P55

A 杏仁核 B 豆状核 C 屏状核 D 齿状核

【重点】

1. 体循环(大循环) :

左心室 上、下腔静脉及其属支

特点:

循环途径长, 为全身各器官带来了氧气和营养物质, 并且带走了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

2. 肺循环(小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及其分支 肺泡毛细血管 肺静脉及其属支左心房

特点:

循环途径短, 排出了二氧化碳, 摄入氧

3. 输精管道P27

此段位于皮下,易于触知,为结扎输精管的理想部位。

4. 第一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第二躯体运动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5. 三叉神经P56 咀嚼肌运动

面神经 P56 表情肌运动

6. 人体的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腺和胸腺等。

【问答题】

1. 一个小孩误吞入一个塑料扣子从肛门排出体外。请问此扣子要通过哪些主要的管道(腔)? P15 答: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体外

2. 胆汁排放途径

(1)空腹时:各级肝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

(2)进食后:

1、各级肝管-左、右肝管-肝总管

2、胆囊(储存浓缩)-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

3. 消化系统的组成。

答:1. 消化系统有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2.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口腔到十二指肠末端为上消化道,空肠及以下部分为下消化道。

3. 消化腺分为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小消化腺在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4. 一男性肾结石从肾盂下降经尿道外口排除体外。请问此结石主要通过哪些主要管道,而该结石最容易卡在这些管道的哪些地方?

答: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尿道外口。

期中该结石最容易卡在:1. 输尿管的3个狭窄处;2. 男性尿道的3个狭窄处和两个弯曲处;

第三章 组织学和胚胎学

【名词解释】 1. 排卵: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及周围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同卵泡液一起自卵巢派出的过程,称为排卵。 P90

2. 受精:发育成熟并获能的精子和卵子相互融合形成受精卵(合子),融合的过程称为受精。受精的部位发生在输卵管的壶腹部。 P92

3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起胚胎,具有广阔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4. 胎盘屏障:正常妊娠期间母血与子血分开,互不干扰,同时又进行选择性的物质交换。这一现象称为胎盘屏障。屏障的组成包括子宫内膜上皮、基膜、结缔组织等结构,当母血在绒毛间隙以及子血在绒毛内流动的同时,即能进行物质交换。 【重点】

1. 气血屏障

2. 肾单位

3孕期第3周至第8周周末,易出现流产和畸形(高危期)

【选择题】

1. 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B )组织。

A 血液 B 神经 C 骨与软骨 D 心脏

2. 皮下脂肪属于(B )组织。 P75

A 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 C 表皮组织 D 肌肉组织

3. 下列关于成熟红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 ) P75

A 核大而圆,位于中央 B 无细胞器

C 细胞内充满血红蛋白 D 具有结合与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4. 受精的意义在于(D )。 P92

A 激活了卵裂 B 恢复二倍体细胞

C 决定了性别 D 以上都对(A+B+C)

5.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有多种方式,但不包括( D )

A 易化扩散 B 主动转运

C 入胞和出胞作用 D 复杂扩散

【问答题】

1. 先天畸形诱因及如何防治。

答:

1先天性畸形是一类又胚胎发育异常引起的,以形态结构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先天性疾病。 ○

2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原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两者的共同作用。 ○

3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的畸变和基因突变。○染色体的畸变又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指BNA 密码碱基序列或组成的改变;

4引起先天性畸形发生的环境因素统称为致畸因子: ○

1. 生物性致畸因子,如风疹病毒;

2. 物理性致畸因子,如大剂量的射线照射;

3. 药物性致畸因子,如抗肿瘤药物,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等;

4. 化学性致畸因子,如工业的“三废”;农药、食品添加剂等;

5. 其他致畸因子,如孕妇长期大量吸烟和过量饮酒。

预防:

1. 孕前、孕后进行遗传咨询;

2. 做好孕期保健,预防感染;

3谨慎用药是孕妇防止药物致畸的主要途径;

4. 戒烟、戒酒,被动吸烟并不亚于主动吸烟;孕妇过量饮酒易导致胎儿酒精中毒。

5. 减少射线的照射,包括X 射线和其他射线。

第四章 生理学

【名词解释】 1.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代谢的转变过程。

2. 内环境与稳态: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的稳态。

3. 稳态:机体内的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之中。因此,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指标是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选择题】

1. 在所有生命现象中,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C ) P102

A 新陈代谢、能量转换和兴奋 B 生物电、兴奋性和生殖能力

C 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D 反应性、兴奋性和反射活动

2.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有三种,即(B ) P109

A 信号调节、神经调节和能量调节 B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C 生物电调节、激素调节和心理调节 D 信号调节、反射调节和体液调节

3. 体温的调节中枢在(D )。

A 中脑 B 丘脑 C 大脑皮层 D 下丘脑

4. B型血是指红细胞膜上只有( B )凝聚原/血清中只含有抗( B )凝集素。P115

B. B/A C. A/A D. B/B A .A/B

5. 心脏的每搏输出量是指(A )

A 一侧心室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B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B 两侧心室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C 两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6. 内呼吸是指( D )。

A 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的过程 B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过程

C 在室内的呼吸运动 D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7. 实验动物证明,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 D )。

A 大脑 B 小脑 C 间脑 D 延髓

【重点】

1. 交叉配血试验:要进行输血,除血型相合后,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2. 小肠的运动:运动形式包括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三种;

(1)紧张性收缩:小肠平滑肌紧张性是其他运动形式有效进行的基础;

(2)分节运动:这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

(3)蠕动:小肠的蠕动可发生在小肠的任何部位,近端小肠的蠕动速度大于远端;

3. 生长激素(GH ):由腺垂体分泌,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和蛋白质合成。

⏹ 缺乏:侏儒症

⏹ 幼年分泌过量:巨人症

⏹ 成年分泌过量:肢端肥大症

⏹ 促进GH 的分泌因素:睡眠、运动、应激

第五章 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1. 基因:是染色体上占有一定空间的特定DNA 片段。是DNA 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P173 2. 酶活性中心: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起催化反应的空间部位,它是酶行使催化功能的结构基础。 P179

3. 酶: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4. 基因组:指细胞或生物体一条完整单体的全部染色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包括全部基因与调控元件。(或者说基因组主要是不同的DNA 功能区域在整个DNA 分子中的分布情况,即总体DNA 核苷酸序列。)

【选择题】

1. DNA 分子是由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 D )四种碱基组成的脱氧核糖核酸。

A 尿嘧啶 B 腺嘧啶 C 鸟嘧啶 D 胞嘧啶

2. 下列哪种维生素严重缺乏时,临床上可能出现脚气病( A ) P177

A 维生素B1 B 维生素B12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A

3. 在缺氧的情况下,人体内的葡萄糖分解生成(C )。 P191

A 磷酸己糖 B 水和二氧化碳 C 乳酸 D 尿素

4.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值为( B )mmol/L。 P200

A1.05~3.50 B3.89~6.11 C6.51~8.50 D8.60~15.22

【重点】

1. 酶促反应的特点

● 酶促反应: 条件温和, 一般为常压,37 ℃水的环境;

● 高度催化效率: 常温条件下, 比非酶催化反应高107-1012倍;

● 高度的特异性(专一性): 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 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 生成一定的 产物即称特异性 (分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三类);

● 酶活性的可调节性: 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调控, 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 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凡是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同样可以使酶发生变性,一旦酶变性即丧失其原有的催化活性。

2. 维生素

(1)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C 族维生素

(2)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 、D 、E 、K 。

(3)缺乏症:B1——脚气病 (肢端麻木 健忘易怒 心衰等)

C ——坏血病.

维生素A ——夜盲症

维生素D ——儿童-佝偻病,成人-软骨病

1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值为3.89~6.11mmol/L 3. 血糖(P201):○

2高血糖与糖尿病:空腹时血糖浓度高于7.25mmol/L称为高血糖。 ○

如果超过肾糖阈值8.96mmol/L,尿中还可出现糖,就称为糖尿病

3低血糖与低血糖昏迷:血糖浓度低于3.92mmol/L,可出现低血糖; ○

血糖浓度继续下降于2.52mmol/L,出现低血糖昏迷。

5. 氨平衡(P208):

测定尿与粪中的含氮量(排出氮)及摄入食物的含氮量(摄入氮)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人体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概况。

⑴ N 总平衡,即摄入N = 排出N (N 的收支平衡)。反映了正常成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

⑵ N 正平衡:即摄入N > 排出N (摄入的部分N 用于蛋白合成) 。儿童/ 孕妇/ 恢复期病人属于此种情况。 ⑶N 负平衡:即摄入N

第六章 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

【选择题】

1. 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是( A ) P218

A DNA的重组技术 B 基因的表达技术

2. . HGP是指( B )

A 聚合酶链式反应 B 人类基因组计划

3. 基因分子位于(A )上。

A 染色体 B 线粒体

C 基因的突变技术 C 基因诊断技术 C 内质网 D 基因的导入技术 D 基因治疗技术 D 高尔基体

第七章 医学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 1. 消毒:杀死物体或介质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2. 灭菌:杀死物体或介质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胞)的方法。

3. 病毒: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仅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 或RNA ),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的微生物。P262 4. 细菌:一类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和结构的单细胞型原核生物。 P233

5. 细菌感染:是指细菌侵入机体后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选择题】

1.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有荚膜、鞭毛、菌毛和( B )。 p239

A 衣壳 B 芽胞 C 肽聚糖 D 包涵体

2. 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 A )。 P246

A 葡萄球菌 B 链球菌 C 肺炎球菌 D 脑膜炎球菌

(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3. HIV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原体( A )。

A 艾滋病 B 甲型肝炎 C 乙型脑膜炎 D 登革热

4. 隐性感染、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是病毒感染最常见的三种类型。慢性乙型肝炎属于(C )。

A 隐性感染 B 急性感染 C 持续性感染 D 以上都不是

5. 细菌的毒力指细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构成的主要因素是(C )。

C A+B A 侵袭力 B 毒素 D 以上都不是

6. 病原菌局限于机体某一部位繁殖,但是释放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特殊的中毒症状者可诊断为( C )。P244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毒血症 D 脓毒血症

7. 细菌的毒力指细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构成的主要因素是(C )。 P242

C A+B A 侵袭力 B 毒素 D 以上都不是

8. 引起食物中毒的最常见的细菌是(C )。 P253

A 淋球菌 B 大肠杆菌 C 沙门氏菌 D 痢疾杆菌

9. 隐性感染、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是病毒感染最常见的三种类型。慢性乙型肝炎属于(C )。 P265 A 隐性感染 B 急性感染 C 持续性感染 D 以上都不是

10. SARS 冠状病毒属于(A )。 P268

A 呼吸道病毒 B 肠道病毒 C 肝炎病毒 D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1. 麻疹病后所获得的免疫,一般是( B )。 P268

A 一时性免疫 B 牢固性免疫 C 间断性免疫 D 可维持1~2年

12. HIV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原体( A )。 P276

A 艾滋病 B 甲型肝炎 C 乙型脑膜炎 D 登革热

【重点】

1.

2. 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

(1)外毒素:为细菌在生长过程产生,并可从菌体扩散到环境中。

特点:

• 毒性强,小剂量即能致死。

• 有组织器官选择性。

• 一般外毒素是蛋白质,理化性质不稳定,抗原性强。

• 纯化的肉毒杆菌外毒素毒性最强

(2)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是菌体细胞壁的外层结构成分,化学成分主要为脂多糖。

只有当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特点:

• 对组织细胞的选择性不强,毒性作用相对弱

• 耐热

• 抗原性弱

• 不同G -的内毒素,引起的病理变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

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3)类毒素:外毒素在甲醛溶液作用下,经一定时间,可以脱去毒性,但仍保有免疫原性,是为类毒素; 类毒素注入集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中和外毒素作用的抗毒素抗体。

4.

5. 猩红热:由产生致热外毒素的P248

6. 具有完整形态结构和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病毒体。病毒体大体分五类:球状、丝状、弹状、砖状和蝌蚪状。大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球形。P262

7. 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感染因病毒种类、毒力和机体免疫力不同而呈现多种类型;

(1)隐形感染:机体感染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获得免疫力;

(2)急性感染:绝大多数病毒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但病程短,病愈后病原体被清除;如流感、甲型肝炎、麻疹等;

1慢性感染;○2潜伏感染;○3慢发病毒感染;(3)持续性感染:病程较长,病毒持续存在于体内,包括三种类型:○

8. 狂犬病毒:狂犬病毒是狂犬病的病原体,为弹头状,有包膜的RNA 病毒;

一般性的预防措施为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注射犬用疫苗;

特征性预防是被咬伤后及早接种狂犬疫苗。

【问答题】

1. 什么是细菌感染?简述细菌感染的方式和类型。

答:细菌感染:是指细菌侵入机体后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感染方式: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感染类型:1依照后果不同: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

2其中显性感染又可以分成: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带菌状态

3 而全身感染又包括: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

第八章 人体寄生虫学 【名词解释】

1. 寄生虫: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选择题】

1. 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一方受害,称之为( B )。 P287

A 互利共生 B 寄生 C 共栖 D 共存

2. 生活史及各个阶段都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称为(A )。

A 专性寄生虫 B 兼性寄生虫 C 偶然寄生虫 D 机会致病寄生虫

3. 下列寄生虫属于医学原虫的是( C )

A 绦虫 B 钩虫 C 疟原虫 D 蛔虫

(医学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疟原虫)

(医学蠕虫:钩虫、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链状带绦虫)

4. 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B ) P316

A 鱼虾 B 钉螺 C 按蚊 D 苍蝇

5. 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性是患者的(A )损伤。 P309

A 肝脏 B 胃 C 小肠 D 结肠

【问答题】

1. 试述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措施(原则)。 P291

答:1消灭传染源:普查普治带虫者和患者,查治或处理保虫幼主;处理储蓄宿主;还应做流动人口的监测,控制流行区传染源的输入和扩散。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和水源的管理,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和检疫,控制和杀灭媒介中间宿主等

3保护易感者。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改进生产方式和条件,加强个人防护。

2. 寄生虫的生活史及防治

阴道毛滴虫生活史:

仅有滋养体期。虫体以纵二分裂繁殖,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方式而感染。主要寄生在女性阴道,以阴道后穹窿多见,

也可在尿道内发现;男性感染者一般寄生于尿道、前列腺、睾丸、附睾或包皮下寄生。

防治:

1. 及时治疗带虫者及患者,夫妇双方必须同时用药方能根治;

2. 加强卫生宣传,改善公共设施,净化公共浴厕,提倡淋浴,坐厕改为蹲厕,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

【重点】

1.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 脑囊尾蚴病

三大症状:癫痫;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

第九章 医学免疫学

【名词解释】

1. 抗原:指可被T 、B 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P329

2. 抗体:是B 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P330

3. 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表现出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 P354

4. 超敏反应: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 P355

5. 免疫:机体对“自己”和“异己(非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或者机体识别非己抗原,对其产生免疫应答并清除之)。

【选择题】

1. 人类唯一能穿过胎盘屏障的免疫球蛋白是(B )。 P332

A IgM B IgG C IgE D IgA

2.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A )。 P356

A I 型超敏反应 B II型超敏反应 C III型超敏反应 D IV型超敏反应

3. 对于人类而言,用于治疗目的的动物血清及异种器官移植物属于(A )。 P329

A 异种抗原 B 同种异性抗原 C 自身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4. 下列器官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C ) P327

A 脾脏 B 淋巴结 C 骨髓 D 肝脏

5. 下列细胞中,发挥细胞免疫效应的是(A ) P323

A T 淋巴细胞 B 红细胞 C B 淋巴细胞 D 单核吞噬细胞

6. 某些个体接触油漆、燃料、化妆品等可以发生接触性皮炎,出现皮肤损伤,属于(D )。 P356

A I 型超敏反应 B II 型超敏反应 C III 型超敏反应 D IV 型超敏反应

【重点】

1. 【免疫系统的功能】 P323~324

1正常情况下,免疫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免疫系统具有中药的生物学功能,但其对机体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2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某些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具有保护性作用;○

(1)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指机体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及其毒素)侵袭的免疫保护作用;

1若应答过强或持续过长→超敏反应; 不利影响,表现为:○

2应答过低或缺如→免疫缺陷病。 ○

(2)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识别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的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异常→肿瘤发生或持续病毒感染。

(3)免疫耐受/免疫自稳: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自稳机制发生异常(应答过强或过弱)→自身免疫病。

(4)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系统

2. 将会有损害机体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P327

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发生B 细胞应答的场所之一

3. 胸腺:胸腺是T 细胞发育分化的器官。由造血干细胞分化生成的前驱T 细胞经血液循环进入胸腺,最终分化为成熟的T 淋巴细胞。 P328

4. 五类ig 的生物学性质:Ig 可分为IgM 、IgG 、IgA 、IgD 、IgE 。 P332

5. 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能够通过一系列作用帮助T 、B 淋巴细胞活化形成致敏T 细胞和产生抗体的非淋巴细胞,称为辅佐细胞。尤其是T 细胞的活化需要辅佐细胞的参与,其主要作用是向T 细胞提呈抗原,又称抗原提呈细胞

6. 疫苗:国际上把由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疫苗分为死疫苗和活疫苗。 1死疫苗:将病原微生物灭活而制成的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称死疫苗或灭活疫苗;如乙型脑炎疫苗、狂犬 ○

疫苗等;

2活疫苗:又称减毒疫苗,系采用人工变异或直接从自然界筛选出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微生物制成。如脊髓灰质炎疫苗、 ○

卡介苗等。

7. 抗毒素:用类毒素免疫马,取其血清纯化、浓缩所制成的抗体制剂,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等。

【问答题】

血浆蛋白主要功能有:

(1)运输功能–可作为载体,运输激素、药物和某些代谢产物;

(2)缓冲功能- 白蛋白及其钠盐组成缓冲对参与保持血浆PH 的稳定;

(3)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4)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IgG 、IgA 、IgM 、IgD 等,以及一些补体均为血浆球蛋白,与免疫的发生有关;

(5)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绝大多数的凝血因子、生理性抗凝物质和促纤溶物质都是血浆蛋白质。


相关文章

  • 电气学科概论报告
  • 电气学科概论讲座 课程报告 大,年纪轻轻的的他就已经是国家"青年千人计划教授",而且还是留学归来的海归派.我们只有默默地感慨,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那么多优秀的老师都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榜样. 学院一位优秀的女教师杨苹教 ...查看


  • 对于2015年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
  • 名牌大学≠"211工程" 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很多人都将其称为第二次高考,也有许多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不论如何,将高考归结为"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是不为过的. ...查看


  • 药学概论论文
  • <药学概论>课程论文 设计题目现代药学的主要任务 英文题目The main task of modern pharmacy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院部国际医药商学院 学号姓名钟港棚 指导教师周玲教授 现代药学的主要任务 钟港棚 摘 ...查看


  • 统计学专业生物统计学方向教学计划
  • 统计学专业生物统计学方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数理统计与生物统计知识,熟练的编程和统计软件应用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 并掌握生物学.医学背景知识,能从事生物医药卫生统计.市场研究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及应用的高级 ...查看


  • 旅游管理硕士培养方案
  • 旅游管理(硕士) (120203) 一.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查看


  • 华中师范大学专业教师及研究方向
  • <政治社会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主编)等教材7部. 向德平:男,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 ...查看


  • 英语专业就业方向
  • 英语专业就业方向 英语专业有以下几个比较主要的大方向,其它一些小方向都是挂在这些大方向之下的. 1.英语语言学方向,主要是研究语言的结构.性质等,一般会细分为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分别具体是什么内容,这里无法细说 ,不妨到百度搜一下 ...查看


  • 社会保障概论案例教学分析
  • 社会保障概论案例教学分析 作者:李晓燕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年第08期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社会保障概论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在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应用效果.文章以专业教学论理论为依据,在总结问题的 ...查看


  • 英语专业考研方向及就业形势分析
  • 英语专业研究生11大热门研究方向,就业形势分析 考研热门专业一样,英语专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方向设置非常细,不同学校的方向设置类别不一,名称也各异. 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有语言方向.文学方向.教学法方向.翻译学方向.口译学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