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土地规划对社会环境问题的影响

  (浙江省测绘大队 浙江)

  摘要: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土地合理科学地规划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类型出发,分析土地规划对城乡区域环境的深刻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土地规划;社社会环境问题;影响;措施

  我国是一个资源少、人口多的发展中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土地又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而土地规划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占有很大比重。土地是环境的一部分,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土地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但同时如果土地得不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也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 土地规划不科学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

  由于我国的土地规划理论起步晚、基础薄弱,导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土地主要分为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城乡居民点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生态用地等,而不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会给社会环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

  1、 制约农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蒸蒸日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下降,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增多。农业的基础地位一直薄弱,加之越来越多的土地规划不合理导致农业环境问题也逐渐突显。近年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大幅增长,致使农业用地减少,农用地大量流失。农村大量人员进城务工,使大量土地荒废,土地遭到严重的浪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不仅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更长远的影响是致使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最终导致城乡差异更加扩大,“三农“问题更加严峻。

  此外,在1986年之前,我国的土地规划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后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才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开始了我国的土地管理规划。但是从实际的实施情况来看,管理法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它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土地规划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在正确的土地规划思想的指导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强化土地资源的管理与监督。

  2、 增加交通问题

  经济社火的发展促使城市进程的加快,而城市的发展又带来了城市的交通问题。城市交通问题的出现,是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但一定程度上与城市土地规划有着密切联系。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认识不足,没有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规划土地,缺乏科学的预见性。城市“摊大饼“的发展模式,使得交通用地不足,交通拥挤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又一大交通工具,在拥挤的马路上排放着热气浓浓的尾气,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 加重污染问题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除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还有土壤污染。由于对各种工业用地不合理地布局,造成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而土壤污染除了大量使用农药,还有就是对土地的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在2003年之前,我国还未对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只对大的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是无从评估各项项目对环境的作用与效应。从2003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该法明确规定对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从而使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有法可依。

  4、 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的地形以山区为主,山地面的占了总面积的2/3,生态环境本身脆弱不堪。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在某些地区得到改善,但总体上却呈现恶化趋势。农业的发展大国,人口的居住大国,粮食的需求大国,这些都需要在土地上得以实现。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没有重视对土地的合理规划,或者规划了但没有有效实施,人们为了一己之利,去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破坏湿地和滩涂,使环境变得更为不堪一击,一遇到洪水灾害,就出现泥石流、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土地板结、土地盐碱化等派生的自然灾害。而更多的土地荒漠化、沙化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人们对土地的破坏,严重影响到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遭到了自然的无情惩罚,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也是我国越来越重视的问题。

  5、 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

  土地总体规划使得土地的需求与供给达到平衡,从经济发展与自然条件整体出发,全面考虑土地资源在时空结构和产业结构上的合理配置,对土地的开发、使用、整治与保护进行科学布局。但是由于我国的规划是以行政单位为标准展开的。不同的行政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有利于本单位的规划策略,这样使规划变得分散,难以协调,使各个单位间产生明显的差异,加剧了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 土地合理规划的若干有效措施

  土地规划对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为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使环境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福利,必须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下面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1、 保护特色土地

  特色土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方或者区域的特色,是一个区域历史象征性的标志,具有重大的意义。现在很多地方为了获得商业效益,在进行新的土地规划时,把那些具有地方和区域特色的土地排除在外,例如摧毁一些历史遗址、文物古迹等。作为一个地方标志性的土地,具有历史文化的内涵,这些场所、地形、地貌、遗址等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后无法恢复。

  2、保护开放空地

  在农村和城市都有开放空地,很多城市里已经不存在开放空地了,因为开放空地已经被高楼大厦、公路铁路所占用。高楼林立、工厂增多,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也带来了人们精神上的压力。而农村中,则是缺乏对开放空地的保护,农民盲目开垦或者任意荒废土地,都造成了土地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村开放空地利用的指导与保护,促进开放空地的有效配置永久保护。

  3、控制城市增长边界

  城市的发展并不是对土地的扩张而是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确定城市的增长边界,把边界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城市的发展来自于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防止盲目以地域面积为标准的城市发展观念。

  4、完善土地规划制度和规划方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土地规划需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完善相关的土地规划制度,并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不断检验制度的可行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政府是土地资源的最高所有者,应该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完善土地规划的法律法规,强化土地规划的监督机制。针对农村与城市的具体用地情况,办法具体适应的规定政策。

  同时,正确的土地规划方法也至关重要。土地规划是对土地使用情况的提前预测估算,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为指导,采取详细可行的规划方法是实现土地合理规划的前提。土地规划除了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还可以创新定量与定性综合分析的方法。在动态观测中分析而不仅仅采用静态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也能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三、结束语

  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土地资源必须得到合理科学的规划,才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对土地规划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制定出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土地规划制度,严格执行土地规划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环节,才能实现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华.关于土地规划对社会环境所构成的影响研究[J].华章,2012(35).

  [2]袁顺全,李文利, 杨玲,赵烨.土地规划对社会环境问题的影响[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2).

  [3]玛依努尔・米吉提.土地规划对环境的影响评价研究[J].科技风,2012(9).

  (浙江省测绘大队 浙江)

  摘要: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土地合理科学地规划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类型出发,分析土地规划对城乡区域环境的深刻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土地规划;社社会环境问题;影响;措施

  我国是一个资源少、人口多的发展中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土地又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而土地规划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占有很大比重。土地是环境的一部分,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土地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但同时如果土地得不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也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 土地规划不科学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

  由于我国的土地规划理论起步晚、基础薄弱,导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土地主要分为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城乡居民点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生态用地等,而不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会给社会环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

  1、 制约农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蒸蒸日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下降,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增多。农业的基础地位一直薄弱,加之越来越多的土地规划不合理导致农业环境问题也逐渐突显。近年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大幅增长,致使农业用地减少,农用地大量流失。农村大量人员进城务工,使大量土地荒废,土地遭到严重的浪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不仅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更长远的影响是致使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最终导致城乡差异更加扩大,“三农“问题更加严峻。

  此外,在1986年之前,我国的土地规划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后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才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开始了我国的土地管理规划。但是从实际的实施情况来看,管理法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它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土地规划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在正确的土地规划思想的指导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强化土地资源的管理与监督。

  2、 增加交通问题

  经济社火的发展促使城市进程的加快,而城市的发展又带来了城市的交通问题。城市交通问题的出现,是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但一定程度上与城市土地规划有着密切联系。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认识不足,没有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规划土地,缺乏科学的预见性。城市“摊大饼“的发展模式,使得交通用地不足,交通拥挤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又一大交通工具,在拥挤的马路上排放着热气浓浓的尾气,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 加重污染问题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除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还有土壤污染。由于对各种工业用地不合理地布局,造成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而土壤污染除了大量使用农药,还有就是对土地的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在2003年之前,我国还未对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只对大的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是无从评估各项项目对环境的作用与效应。从2003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该法明确规定对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从而使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有法可依。

  4、 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的地形以山区为主,山地面的占了总面积的2/3,生态环境本身脆弱不堪。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在某些地区得到改善,但总体上却呈现恶化趋势。农业的发展大国,人口的居住大国,粮食的需求大国,这些都需要在土地上得以实现。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没有重视对土地的合理规划,或者规划了但没有有效实施,人们为了一己之利,去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破坏湿地和滩涂,使环境变得更为不堪一击,一遇到洪水灾害,就出现泥石流、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土地板结、土地盐碱化等派生的自然灾害。而更多的土地荒漠化、沙化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人们对土地的破坏,严重影响到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遭到了自然的无情惩罚,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也是我国越来越重视的问题。

  5、 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

  土地总体规划使得土地的需求与供给达到平衡,从经济发展与自然条件整体出发,全面考虑土地资源在时空结构和产业结构上的合理配置,对土地的开发、使用、整治与保护进行科学布局。但是由于我国的规划是以行政单位为标准展开的。不同的行政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有利于本单位的规划策略,这样使规划变得分散,难以协调,使各个单位间产生明显的差异,加剧了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 土地合理规划的若干有效措施

  土地规划对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为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使环境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福利,必须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下面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1、 保护特色土地

  特色土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方或者区域的特色,是一个区域历史象征性的标志,具有重大的意义。现在很多地方为了获得商业效益,在进行新的土地规划时,把那些具有地方和区域特色的土地排除在外,例如摧毁一些历史遗址、文物古迹等。作为一个地方标志性的土地,具有历史文化的内涵,这些场所、地形、地貌、遗址等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后无法恢复。

  2、保护开放空地

  在农村和城市都有开放空地,很多城市里已经不存在开放空地了,因为开放空地已经被高楼大厦、公路铁路所占用。高楼林立、工厂增多,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也带来了人们精神上的压力。而农村中,则是缺乏对开放空地的保护,农民盲目开垦或者任意荒废土地,都造成了土地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村开放空地利用的指导与保护,促进开放空地的有效配置永久保护。

  3、控制城市增长边界

  城市的发展并不是对土地的扩张而是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确定城市的增长边界,把边界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城市的发展来自于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防止盲目以地域面积为标准的城市发展观念。

  4、完善土地规划制度和规划方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土地规划需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完善相关的土地规划制度,并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不断检验制度的可行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政府是土地资源的最高所有者,应该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完善土地规划的法律法规,强化土地规划的监督机制。针对农村与城市的具体用地情况,办法具体适应的规定政策。

  同时,正确的土地规划方法也至关重要。土地规划是对土地使用情况的提前预测估算,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为指导,采取详细可行的规划方法是实现土地合理规划的前提。土地规划除了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还可以创新定量与定性综合分析的方法。在动态观测中分析而不仅仅采用静态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也能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三、结束语

  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土地资源必须得到合理科学的规划,才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对土地规划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制定出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土地规划制度,严格执行土地规划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环节,才能实现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华.关于土地规划对社会环境所构成的影响研究[J].华章,2012(35).

  [2]袁顺全,李文利, 杨玲,赵烨.土地规划对社会环境问题的影响[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2).

  [3]玛依努尔・米吉提.土地规划对环境的影响评价研究[J].科技风,2012(9).


相关文章

  • 土地整治规划专题研究技术方案
  • XXX 市土地整治规划专题研究 技术方案 XXX 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XXX 市上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实施情况评价研究技术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统一安排和XXX 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部署,编制XX ...查看


  • 第八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 第八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基本原则和目的 2.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掌握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3.掌握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分类及其控制分析 4.掌握区域环境承载力的 ...查看


  • 现代物流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 现代物流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现代物流园区发展综合解决方案 现代物流园区发展的核心点在哪里? 现代物流园区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现代物流园区发展水平通过什么方法和路径提升? 如何衡量和评价现代物流园区的发展提升--- --中研智业为您提供系统 ...查看


  •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号:21050140/32050700 总学时: 48学时,其中讲授/理论44学时,上机/课外实践4学时 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地理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先修课程: ...查看


  • 土地生态学课程论文
  • XX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土地生态学 专业年级: 级土地资源管理 学 号: 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 浅谈城镇土地生态系统的利用与规划 成 绩: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目录 1城镇土地生态系统 ........... ...查看


  • 城市规划考研整理
  • 目录 建设史理论辨析(P1~21)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阿尔伯蒂--<论建筑>.阿尔伯蒂--<理想城市>.田园城市.盖迪斯--综合规划思想.芒福德.马塔--带形城市.戈涅--工业城市.柯布西耶.广亩 ...查看


  •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格式
  •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项目申请报告 通用文本的通知 (发改投资[2007]1169号) 国务院各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各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中央管理 ...查看


  • 人文地理学作业论文
  • 玉溪市江川县住宅选址规划研究分析 林平坦(玉溪师范学院资环学院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2012026134) 摘要:农村住宅选址优化规划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以玉溪市元江县为例的农村住宅选址规划不合理,导致农村土地资源浪费 ...查看


  • 试论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划
  • 城市规划汇刊 2001年第3期总第133期 11 试论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划 与管理的完善 郑 正 扈 媛 提要 本文论述城市土地使用兼容性的涵义, 兼容性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及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划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与土地使 用兼容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