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2015-08-13 05:18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学习经典】

——跟习大大学引经据典(三十九)

习近平: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一)

2015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爆发78周年的日子,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伟大胜利历史贡献》。

一年前的同一天,习近平主席也来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当日他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说道: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多难兴邦”,这个词语以它厚重而坚实的力量,支撑起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屹立不倒的精神,推动着中华文明于艰难困苦中也恒定有力的发展。

“多难兴邦”的意思,最早见于《左传》:“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这是说,对于邻国的灾难,不能幸灾乐祸,有时候,正是多灾多难的忧患令他们的政权更坚固、疆土更开拓,有时候,恰恰是不经历祸患的国家容易沦丧国土、失守家国。

《左传》中的论述,是从正反两面的角度说明着正确对待国家灾难的道理。有些灾患可以警醒意识、可以团结民心、可以敦促发展、可以强化国家应变能力,而无波无澜的局面却有可能使人消弭意志、消解才能、瓦解向心力、甚至造成国家执政能力的疲软。

到了晋代,刘琨《劝进表》中说:“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殷,是殷切、深切;忧,是忧虑、思考;启,是触发、激发;圣,是心智、智慧;兴,是振兴、兴盛;邦,是邦国、国家。

有时候国家在灾难中反而能转危为安、奋发图强,有时候深切的忧患进而能够激发智慧成熟、励精图治。这两句话简化为成语,就是习大大引用到的“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二)

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国人从来都有一种“祸兮福所倚”的福祸转换、相生相易的哲学思想。对于“多难兴邦”的内中道理,《新唐书》就阐释说:“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危亡关头,催发志气高昂;艰难苦恨,促发智虑深远;由此,不仅当前的危机能够转危为安,还会因为全面能力的激发,使未来都增加抗击打能力,使原本的劣势转祸为福。

对于个人来讲,殷忧启圣,自古英才多磨难。

对于家国来讲,多难兴邦,悠悠长河几多险滩。

中华民族恰恰是因为具备了太多的磨难经历,拥有着太长的苦难历史,所以能够越挫越勇、自我完备,能够披荆斩棘、自强不息。或者可以说:是苦难完善了智慧,是艰险磨练了勇气,是历史苦重无惧了未知危难,是适度摧残成就了文明千古。

这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经典思想,这句古语习大大也曾经引用。像切磋琢磨玉器那般练就你一身本领,在艰难困苦中成就你一路光芒。应该说,苦难是中华民族的老朋友了,历史的河道行走越长,遭遇过的险阻就越多,我们没有干涸断流反而冲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强国气象,是因为我们珍重了苦难、大器玉成,是因为我们把盏着忧患、无惑无惧。

勇者无惧,智者无惑。这就是“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剥尽苦难的层层外衣,就剩下了滋味甘甜、内劲顽强的节节高升;走过奔波的险途,风雨来袭的苦楚都转化成腾云驾雾、龙行天下的助力。

所以,我们还要沉浸于苦难的噩耗中不知振作吗?我们还要惧怕于苦难的袭击而杞人忧天吗?正如不接受阴影,就同时屏蔽了阳光,妄想隔离一切苦难,就是在失去机体的活力健康。

因此《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难的报酬是清醒振作,安乐的代价是醉生梦死。

《资治通鉴》中记载过一句话:“有以无难而失守,有以多难而兴邦。”有的国家,无灾无难,安乐速亡,有的国家,多难兴邦,殷忧启圣。

中国国歌里唱:“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就是形容在所有危机关头,我们一次更比一次地众志成城,我们一回更比一回地顽强不倒!岁月能吹倒青砖堆砌的长城,苦难推不倒民族精神的长城。

林则徐诗说:“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险途逐一征服后,回首沧海一声笑!

殷忧启圣,圣人的养成是怀着忧患前进;

多难兴邦,国家的兴旺是踏着苦难前行。

(文 | 曹雅欣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

[责任编辑:张璋]

2015-08-13 05:18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学习经典】

——跟习大大学引经据典(三十九)

习近平: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一)

2015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爆发78周年的日子,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伟大胜利历史贡献》。

一年前的同一天,习近平主席也来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当日他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说道: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多难兴邦”,这个词语以它厚重而坚实的力量,支撑起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屹立不倒的精神,推动着中华文明于艰难困苦中也恒定有力的发展。

“多难兴邦”的意思,最早见于《左传》:“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这是说,对于邻国的灾难,不能幸灾乐祸,有时候,正是多灾多难的忧患令他们的政权更坚固、疆土更开拓,有时候,恰恰是不经历祸患的国家容易沦丧国土、失守家国。

《左传》中的论述,是从正反两面的角度说明着正确对待国家灾难的道理。有些灾患可以警醒意识、可以团结民心、可以敦促发展、可以强化国家应变能力,而无波无澜的局面却有可能使人消弭意志、消解才能、瓦解向心力、甚至造成国家执政能力的疲软。

到了晋代,刘琨《劝进表》中说:“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殷,是殷切、深切;忧,是忧虑、思考;启,是触发、激发;圣,是心智、智慧;兴,是振兴、兴盛;邦,是邦国、国家。

有时候国家在灾难中反而能转危为安、奋发图强,有时候深切的忧患进而能够激发智慧成熟、励精图治。这两句话简化为成语,就是习大大引用到的“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二)

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国人从来都有一种“祸兮福所倚”的福祸转换、相生相易的哲学思想。对于“多难兴邦”的内中道理,《新唐书》就阐释说:“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危亡关头,催发志气高昂;艰难苦恨,促发智虑深远;由此,不仅当前的危机能够转危为安,还会因为全面能力的激发,使未来都增加抗击打能力,使原本的劣势转祸为福。

对于个人来讲,殷忧启圣,自古英才多磨难。

对于家国来讲,多难兴邦,悠悠长河几多险滩。

中华民族恰恰是因为具备了太多的磨难经历,拥有着太长的苦难历史,所以能够越挫越勇、自我完备,能够披荆斩棘、自强不息。或者可以说:是苦难完善了智慧,是艰险磨练了勇气,是历史苦重无惧了未知危难,是适度摧残成就了文明千古。

这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经典思想,这句古语习大大也曾经引用。像切磋琢磨玉器那般练就你一身本领,在艰难困苦中成就你一路光芒。应该说,苦难是中华民族的老朋友了,历史的河道行走越长,遭遇过的险阻就越多,我们没有干涸断流反而冲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强国气象,是因为我们珍重了苦难、大器玉成,是因为我们把盏着忧患、无惑无惧。

勇者无惧,智者无惑。这就是“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剥尽苦难的层层外衣,就剩下了滋味甘甜、内劲顽强的节节高升;走过奔波的险途,风雨来袭的苦楚都转化成腾云驾雾、龙行天下的助力。

所以,我们还要沉浸于苦难的噩耗中不知振作吗?我们还要惧怕于苦难的袭击而杞人忧天吗?正如不接受阴影,就同时屏蔽了阳光,妄想隔离一切苦难,就是在失去机体的活力健康。

因此《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难的报酬是清醒振作,安乐的代价是醉生梦死。

《资治通鉴》中记载过一句话:“有以无难而失守,有以多难而兴邦。”有的国家,无灾无难,安乐速亡,有的国家,多难兴邦,殷忧启圣。

中国国歌里唱:“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就是形容在所有危机关头,我们一次更比一次地众志成城,我们一回更比一回地顽强不倒!岁月能吹倒青砖堆砌的长城,苦难推不倒民族精神的长城。

林则徐诗说:“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险途逐一征服后,回首沧海一声笑!

殷忧启圣,圣人的养成是怀着忧患前进;

多难兴邦,国家的兴旺是踏着苦难前行。

(文 | 曹雅欣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

[责任编辑:张璋]


相关文章

  • 阅兵解说词70周年
  • 崔志刚: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一座拥有三千零六十年历史的城市.迎来特别的一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停转)此时此刻,长安街上,三军列阵,铁甲生辉,万名官兵正等待三军统帅习近平主席的检阅.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东方古国,屡遭蹂躏 ...查看


  • 习近平七七事变纪念活动77周年讲话
  • x 习近平七七事变纪念活动77周年讲话全稿 发稿时间:2014-07-07 10:27:50 来源: 人民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 ...查看


  • 国家公祭鼎揭秘
  • 国家公祭鼎: (图) 2014-12-14 国家公祭鼎鼎高1650毫米,鼎上外口径1266毫米,内口径1156毫米,鼎耳高498毫米,鼎足高915毫米,底座为高450毫米.长宽各2000毫米的黑金沙石.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 ...查看


  • 93阅兵感想
  •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后感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是中国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举行的阅兵.然而,对于青少年而言,70年前那场浴火奋战的反法西斯战争可能是只是一个历史概念,可能只是通过图片.文字等途径对这段 ...查看


  •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和平宣言
  • 2014 年 12 月 13 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祭日的公祭仪式上,77 名中学生齐声诵读的<和平宣 言> ,发出了南京对和平的呼唤.引用大量古今名句, 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南京大屠杀的悼念与哀思.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 ...查看


  • 国家公祭日上的有关信息
  • 国家公祭日上的有关信息 一.有关数字的特定意义 1.77名青少年朗诵<和平宣言>.和平大钟撞响3次,放飞了3000羽和平鸽. "77"名青少年寓意南京大屠杀案发生77周年."3"声钟响和& ...查看


  •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永远铭记历史 奋力强军兴军
  • 78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进犯卢沟桥,炮轰宛平城,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激起我全民族抗战的总爆发.回顾那段血与火的岁月,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那是一段无比惨痛的历史.七七事变爆发后,短短 ...查看


  • 姚启圣才厚功高,为何康熙最恨的就是他,深思而后快!
  • 在<康熙王朝>中,有三名汉臣贯穿了整部电视剧,分别是周培公,姚启圣和李光地.三人都属才华横溢但是性格为人迥异不同,再加上所处时代经历的不同时间,造成了三人结局的差别. 因周培公的举荐,姚启圣开始被康熙发现.据索额图口述,姚启圣是 ...查看


  • 70周年阅兵观后感想(共7篇)
  • 篇一:观看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感想 观<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有感 时光荏苒,万物从生长到收获的季节到来,而在这个充满着金黄色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九月三日这个伟大的日子,在70年前的今天日本天皇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