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阅读答案

此心安处是吾乡

徐怀谦

①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到哪一个乡呢?是自己的出生地还是工作所在的城市?是父母的身边还是妻儿的身边?是旅途中一见钟情的他乡还是魂牵梦绕的故乡?

②其实,精神的故乡并不单指一处,它可能是一种混合了的给人以安宁的精神皈依。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无所谓他乡故乡的。

③而我,一个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妻女的男人,混了20多年,却依然觉得我不属于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对我也不理不睬。

④我的故乡在山东农村老家,在每一片有着乡野气息的田园村庄,在离大自然最近的泥土中。

⑤老家,承载了我童年的梦。犹记夏夜乘凉时,躺在庭院里的草席上,看繁星满天,听知了鸣唱,长辈们叼着烟袋,火星明灭间,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懒婆娘的故事讲孤魂野鬼的故事,也许太有趣了,风也赶来偷听,蹑手蹑脚的,听了几耳朵便窃窃私语着离开了。老家,因了父母的存在,挽系住了一颗游子的心。

⑥然而,老家并不是我唯一的故乡,因为它有很多陌生的地方让我难以走近。比如,鱼肉乡里的村官,污水横流的街道,越来越势利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让我对故乡望而生畏。

⑦于是,我的心灵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根,寻找的结果仍然是乡土,只要那里有和煦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只要那里能让我忘却都市的喧嚣,它们都可以给我故乡般的慰藉。

⑧在都市里我们所见的除了水泥丛林,就是人,我们早已习惯了单调,习惯了远离大自然,习惯了悬浮在空中的无根生活。于是无端地替都市人难过起来——他们的精神故乡在哪里?

⑨人类不能没有故乡。没有精神故乡的人必将陷于虚无。苏东坡获得的关于故乡的最初启悟不是来自儒、释、道的学说,竟是来自于一名歌伎。东坡有一位好友叫王巩,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南下时,其歌伎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1083年王巩北归,与苏东坡劫后重逢,席间请出柔奴为东坡劝酒。苏东坡问及岭南生活的酸甜苦辣,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东坡听后,大受感动,作《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一首献给王巩:“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想想看,东坡自中进士后,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宦游生涯。当年近60的东坡听到自己被贬岭南的消息时,我猜想他一定想起了十几年前柔奴说的那句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否则,他很难做到“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⑩与东坡相比,我们的背井离乡算得了什么?泥土中固然有我的故乡梦,而城市中唯我独尊的那间书房、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写作生活、三两知己的倾心交流,又何尝不是吾心安处?人生无常,我们不过是世间的匆匆过客,如果让自己的心终生流浪,不得安处,岂不是太对不起带我们来世上的父母?那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呢?在我看来,“节欲”是最根本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欲望太强,那么即使他身居乡下,也不会领略那些优美的田园趣的,相反,他会认定是噪音,会觉得烦人,会继续因为股票的涨跌而失眠。如果他节欲有方,那么都市的霓虹灯不会迷失他回家的路,别人的豪宅洋车不会打乱他行走的步伐,交际场的纸醉金迷不会让他眼花缭乱,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浮华都是外在的,进入不了自己的心灵。

○11去年应邀访问澳门,在这个有着“东方蒙特卡罗”之称的地方,一边是各地富豪灯红酒绿,挥金如土,一边是澳门百姓安分守己,安居乐业。当地老百姓有感于自己的前辈大多因赌 博而倾家荡产,由此悟到“不赌就是赢”,因而主动远离赌场,只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心安,是比归隐田园更要难能可贵的。

○12“此心安处是吾乡”,就冲这句话,真想回到1083年的那个夜晚,慨然敬柔奴一杯酒。

                                                     (摘自《广州日报》,有改动)

19.文中说“心安处”就是精神的故乡,对作者来说,自己的“心安处”又在哪里?(4分)

20. 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和效果?(4分)

21.第⑨段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苏轼写《定风波》一词的经过,其用意是什么?(4分)

22.结合作者的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6分)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一)19.有乡野气息的田园村庄,离大自然最近的泥土之中(2分);城市中唯我独尊的书房、能安身立命的写作生活、与知己的倾心交流(2分)。(4分。意思对即可)

20.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风人格化,既表现出风儿轻柔的特点,又侧面表现出长辈们所讲的故事引人入胜(2分);运用一系列动词“躺”“看”“听”“叼”“讲”等,将夏夜在老家乘凉时其乐融融的场景描写得生动具体(1分);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美感(1分)。(4分。意思对即可)

21.照应题目,点明“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来历;呼应文章结尾,使文章结构严谨(2分)。丰富内涵,深化题旨,申明“心安”就是“泊然无所蒂芥”,强调人不能没有精神故乡和“心安”的重要性(2分)。(4分。意思对即可)

22.节制人生的欲望,抵制浮华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宁静。身处逆境而泊然无所蒂芥,面对来自生活的挫折、打击要有一种淡然的心态。应在学习和事业上有恒定的目标和追求,有健康的精神寄托;真诚地与人交流,坦然地看待人生和社会。(6分。要在概括作者观点的前提下,再阐发个人的认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此心安处是吾乡

徐怀谦

①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到哪一个乡呢?是自己的出生地还是工作所在的城市?是父母的身边还是妻儿的身边?是旅途中一见钟情的他乡还是魂牵梦绕的故乡?

②其实,精神的故乡并不单指一处,它可能是一种混合了的给人以安宁的精神皈依。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无所谓他乡故乡的。

③而我,一个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妻女的男人,混了20多年,却依然觉得我不属于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对我也不理不睬。

④我的故乡在山东农村老家,在每一片有着乡野气息的田园村庄,在离大自然最近的泥土中。

⑤老家,承载了我童年的梦。犹记夏夜乘凉时,躺在庭院里的草席上,看繁星满天,听知了鸣唱,长辈们叼着烟袋,火星明灭间,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懒婆娘的故事讲孤魂野鬼的故事,也许太有趣了,风也赶来偷听,蹑手蹑脚的,听了几耳朵便窃窃私语着离开了。老家,因了父母的存在,挽系住了一颗游子的心。

⑥然而,老家并不是我唯一的故乡,因为它有很多陌生的地方让我难以走近。比如,鱼肉乡里的村官,污水横流的街道,越来越势利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让我对故乡望而生畏。

⑦于是,我的心灵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根,寻找的结果仍然是乡土,只要那里有和煦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只要那里能让我忘却都市的喧嚣,它们都可以给我故乡般的慰藉。

⑧在都市里我们所见的除了水泥丛林,就是人,我们早已习惯了单调,习惯了远离大自然,习惯了悬浮在空中的无根生活。于是无端地替都市人难过起来——他们的精神故乡在哪里?

⑨人类不能没有故乡。没有精神故乡的人必将陷于虚无。苏东坡获得的关于故乡的最初启悟不是来自儒、释、道的学说,竟是来自于一名歌伎。东坡有一位好友叫王巩,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南下时,其歌伎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1083年王巩北归,与苏东坡劫后重逢,席间请出柔奴为东坡劝酒。苏东坡问及岭南生活的酸甜苦辣,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东坡听后,大受感动,作《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一首献给王巩:“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想想看,东坡自中进士后,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宦游生涯。当年近60的东坡听到自己被贬岭南的消息时,我猜想他一定想起了十几年前柔奴说的那句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否则,他很难做到“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⑩与东坡相比,我们的背井离乡算得了什么?泥土中固然有我的故乡梦,而城市中唯我独尊的那间书房、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写作生活、三两知己的倾心交流,又何尝不是吾心安处?人生无常,我们不过是世间的匆匆过客,如果让自己的心终生流浪,不得安处,岂不是太对不起带我们来世上的父母?那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呢?在我看来,“节欲”是最根本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欲望太强,那么即使他身居乡下,也不会领略那些优美的田园趣的,相反,他会认定是噪音,会觉得烦人,会继续因为股票的涨跌而失眠。如果他节欲有方,那么都市的霓虹灯不会迷失他回家的路,别人的豪宅洋车不会打乱他行走的步伐,交际场的纸醉金迷不会让他眼花缭乱,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浮华都是外在的,进入不了自己的心灵。

○11去年应邀访问澳门,在这个有着“东方蒙特卡罗”之称的地方,一边是各地富豪灯红酒绿,挥金如土,一边是澳门百姓安分守己,安居乐业。当地老百姓有感于自己的前辈大多因赌 博而倾家荡产,由此悟到“不赌就是赢”,因而主动远离赌场,只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心安,是比归隐田园更要难能可贵的。

○12“此心安处是吾乡”,就冲这句话,真想回到1083年的那个夜晚,慨然敬柔奴一杯酒。

                                                     (摘自《广州日报》,有改动)

19.文中说“心安处”就是精神的故乡,对作者来说,自己的“心安处”又在哪里?(4分)

20. 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和效果?(4分)

21.第⑨段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苏轼写《定风波》一词的经过,其用意是什么?(4分)

22.结合作者的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6分)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一)19.有乡野气息的田园村庄,离大自然最近的泥土之中(2分);城市中唯我独尊的书房、能安身立命的写作生活、与知己的倾心交流(2分)。(4分。意思对即可)

20.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风人格化,既表现出风儿轻柔的特点,又侧面表现出长辈们所讲的故事引人入胜(2分);运用一系列动词“躺”“看”“听”“叼”“讲”等,将夏夜在老家乘凉时其乐融融的场景描写得生动具体(1分);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美感(1分)。(4分。意思对即可)

21.照应题目,点明“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来历;呼应文章结尾,使文章结构严谨(2分)。丰富内涵,深化题旨,申明“心安”就是“泊然无所蒂芥”,强调人不能没有精神故乡和“心安”的重要性(2分)。(4分。意思对即可)

22.节制人生的欲望,抵制浮华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宁静。身处逆境而泊然无所蒂芥,面对来自生活的挫折、打击要有一种淡然的心态。应在学习和事业上有恒定的目标和追求,有健康的精神寄托;真诚地与人交流,坦然地看待人生和社会。(6分。要在概括作者观点的前提下,再阐发个人的认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章

  • [阳光故乡路]阅读答案
  • 阳光故乡路 周伟 ①故乡的路程其实很近,却离我很远. ②我站在笔直的水泥村道旁,望而却步.当俯下身来时,我看见成群结队的蚂蚁.顿时,我觉得自己渺小得就像一只蚂蚁,甚至还不如一只蚂蚁.它们也许小得只是一只蚂蚁,也许贱如草根,却总是无比的勤劳. ...查看


  • 时文花雨·聆听春天花开的声音阅读答案
  • 讨债(15分) 杨国华 ⑴那是一个除去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钱,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令全家焦虑万千. ⑵全家人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 ...查看


  • 顺便的爱(鲁小莫)阅读答案
  • 顺便的爱 那段时间她生病住院,来看望她的人很多,亲戚.朋友.下属„„她不得不打起精神,一一应对. 每一位来访者,嘘寒问暖,嘱咐她安心养病.她应对.知道大家都很忙,耽误了别人的时间,她感觉的抱歉.目光在来者中逡巡,她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垂 ...查看


  • 六年级上基础训练答案
  • 小学语文基础训练六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1 山中访友 自学提示 2.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巩固运用 2.古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喜欢热爱大自然 3.(1)第二人称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默默无闻为 ...查看


  • 天使心?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天使心? ①我在灯下批阅学生作文,一个10岁小女孩的独特心意吸引了我,那歪斜的小字认真而又稚气地躺在纸页上. ②在这篇题为"假如我有七十二变"的作文中,孩子写道:"假如我有七十二变, ...查看


  • [喂--出来]阅读答案
  • (2010·山东省东营市,14-16,8分) 看上去,这个洞似乎永远也填不满似的.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并且,也许越往深处洞的直径越大吧."填洞公司"的经营规模一点一点地扩大了起来. -- 这个洞使得 ...查看


  • 陈元方候袁公阅读答案[选自吉安市2011七年级单元测试卷]
  • 陈元方候袁公 吉安市2011七年级单元测试卷(五) 第二大题第(三)小题答案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 ...查看


  • 答案遮蔽了问题本身
  • 许多人在回想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时,都会发现自己做得不够或者做得不对,然后自责就产生了.我们都试图去消除这些自责,或者消除自责里面所产生的内容. 自责有什么好处呢?自责让我们有机会反省.反省什么呢?反省我们的所作所为,今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我们 ...查看


  • 泥土的声音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泥土的声音 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