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之旅》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世界文化之旅》是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课主要帮助学生感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文化没有优劣之别,从而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它民族文化的价值,把学生逐步培养成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新一代中学生。这为以后学生学习第二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奠定了知识、思想和行为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学生和其他文化的距离拉近了。但有些同学迷失在其他文化中,对本民族文化不了解或不屑了解;有些同学对外来文化有偏见,采取了防卫心态。所以需要对学生给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懂得文化和自然界一样:单一性导致脆弱性,多样性导致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初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还了解得不多也不全面,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书报、杂志等途径,搜集各个国家、民族有关节日、饮食、服装、音乐、标志和代表人物等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知识,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三、设计理念:
1、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首创精神;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资料搜集、材料交流、课堂讨论、小组竞赛、模拟情境等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竞争与合作,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2、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与图片、显示知识框架,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不同文化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对待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培养学生收集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提高整理、分析、比较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鉴赏、讨论和知识竞赛让学生感受世界各国文化的特点,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现实生活中文化融合的例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多样性的统一的道德情感;通过辩论让学生领悟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通过情境故事来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存在差异的事实,初步让学生对多样性的统一有认知。通过城市名片的设计让学生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平等交流,互相学习,克服面对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安和焦虑。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知道对待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 2.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文化存在差异,帮助学生面对不同文化应树立平等、尊重、接纳的态度,从而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框题重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文化差异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正确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难点在于正确对待文化的差异,奏响和谐的乐章,这是一个较辨证的东西,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将这一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外化为学生的行动,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中本人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比较与归纳、体验、情景剧、辩论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学自练,自得自悟,互相交流,在集体活动中发现、感悟、体验、探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尤其是知识竞赛时,气氛推向高潮。
本人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感受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设计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千万不能纸上谈兵,尤其是教学活动设计,主题要鲜明,数量要适中,能为教学服务。在教学时还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否则,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实效。另外本课的课堂气氛的调控在有些班级是比较难以把握的。
第二,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很多东西不能实现预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现场产生的资源,及时开发,进行教学。当代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部分学生知识面相当广,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激发学生思维,要鼓励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当然,有时有些问题老师当场无法解决,可以借机发动学生利用课后去找资料、去探究、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教学目标的提升和内化。
南平三中 黄海英
《世界文化之旅》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世界文化之旅》是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课主要帮助学生感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文化没有优劣之别,从而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它民族文化的价值,把学生逐步培养成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新一代中学生。这为以后学生学习第二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奠定了知识、思想和行为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学生和其他文化的距离拉近了。但有些同学迷失在其他文化中,对本民族文化不了解或不屑了解;有些同学对外来文化有偏见,采取了防卫心态。所以需要对学生给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懂得文化和自然界一样:单一性导致脆弱性,多样性导致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初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还了解得不多也不全面,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书报、杂志等途径,搜集各个国家、民族有关节日、饮食、服装、音乐、标志和代表人物等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知识,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三、设计理念:
1、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首创精神;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资料搜集、材料交流、课堂讨论、小组竞赛、模拟情境等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竞争与合作,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2、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与图片、显示知识框架,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不同文化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对待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培养学生收集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提高整理、分析、比较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鉴赏、讨论和知识竞赛让学生感受世界各国文化的特点,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现实生活中文化融合的例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多样性的统一的道德情感;通过辩论让学生领悟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通过情境故事来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存在差异的事实,初步让学生对多样性的统一有认知。通过城市名片的设计让学生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平等交流,互相学习,克服面对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安和焦虑。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知道对待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 2.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文化存在差异,帮助学生面对不同文化应树立平等、尊重、接纳的态度,从而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框题重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文化差异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正确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难点在于正确对待文化的差异,奏响和谐的乐章,这是一个较辨证的东西,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将这一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外化为学生的行动,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中本人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比较与归纳、体验、情景剧、辩论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学自练,自得自悟,互相交流,在集体活动中发现、感悟、体验、探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尤其是知识竞赛时,气氛推向高潮。
本人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感受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设计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千万不能纸上谈兵,尤其是教学活动设计,主题要鲜明,数量要适中,能为教学服务。在教学时还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否则,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实效。另外本课的课堂气氛的调控在有些班级是比较难以把握的。
第二,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很多东西不能实现预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现场产生的资源,及时开发,进行教学。当代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部分学生知识面相当广,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激发学生思维,要鼓励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当然,有时有些问题老师当场无法解决,可以借机发动学生利用课后去找资料、去探究、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教学目标的提升和内化。
南平三中 黄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