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高二语文限时练

0113高二语文限时练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作文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6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彩笺. jiān 锁钥. yuâ 侈.谈 chǐ 煊.

赫一时xu ǎn B .荆棘. jí 攥.住 zuàn 粗犷.gu ǎng 咬文嚼.

字ji áC .梦魇.y ǎn 悲恸. dîng 伛.偻 yǔ 翘.首以盼qi îo D .遒劲.j ìn 拈.阄 niān 鞭鞘. shāo 相.

机行事xi àng 2、下面各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笨坯 籍贯 雕象 寒暄 文采斐然

B .苍老 笨坯 枉废 祥瑞 浮想联篇

C .取缔 辐射 涣散 颠簸 衰柳长堤 D .阑珊 熨贴 蛰伏 辗转 一踏糊涂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2009年底曹操墓在安阳的发现,使各种猜测就此尘埃落定了吗?似乎不是。 之声四起,河南考古研究所公布的曹操墓六大证据,也被指非铁证。 ②大量的观察结果表明,那些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往往特别 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③《关于小区治安管理的规定》在小区管委会上获得通过,并将于4月1日开始 ,届时原暂行规定停止使用。 ④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课程设置, 教科书。 A 、质疑 贯注 施行 审定 B 、质疑 关注 实行 审订 C 、置疑 关注 施行 审定 D 、置疑 贯注 实行 审订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车商称,现在的消费者已经精明到“先上网了解车价,再挨家询价,最后往死杀价”的程度了,因此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

。 B 、再完美的机制也得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付出

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制度者也会赴汤蹈火....

,在所不辞。 C 、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骇人听闻....

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D 、她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然后凭书上的描述,到各地去缘木求鱼....,结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省药品食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

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 B 、高考阅卷已经结束,分数统计工作正在进行中,老师提醒考生可以在6月26日前去招生

办领取分数通知单。

C 、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

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D 、金秋十月,常德市有关部门针对广大橘农柑橘销售难的现象采取了减免市场设施占用费、扩大柑橘宣传力度、组织客源、减少申报环节等帮助橘农们打开销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作家对故乡这个地域的理解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这与其亲身经历有关,而且他们感触环

境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千差万别的结果。莫言因构筑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世界而举世闻名,这个地方也因为作家而为世人所知。莫言出生于高密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出身底层。底层社会的挣扎和奋斗,使莫言接触最多的是高密典型的底层文化和民间文艺。蒲松龄的《聊斋》、聂家庄泥塑和高密剪纸,是莫言小说中最重要的东西,也是高密地域文化给这位家乡

子弟最丰厚的礼物。

在莫言家乡,很多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蒲松龄式”的民间作家遍布街巷,这是莫言

文学想象力的重要资源之一,莫言就在这种环境接触了地域文化。与贾平凹受陕西商州和西安古墓、古碑、陶罐和书画等乡土文人地域文化极深的熏陶不同,莫言小学就辍学,使他接触不到更高的文化层级;这一经历,反倒让他沉浸在家乡民间文化和文艺之中。距莫言家乡不远的聂家庄泥塑,憨态可掬,拙朴生动,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效果。高密剪纸则既细密繁复,又粗糙无拘,来去放任,具有作品的“未完成性”,像一件件有待进一步加工的天籁作品。莫言小说风格汪洋恣肆,天马行空,语言粗糙,非常有力量,像是还有待进一步修改细琢并最后完成的作品。看过高密聂家庄泥塑和民间剪纸画之后,人们心里便知道何以如此。民间文艺的魂,早走进了莫言的文学世界,构筑了他的文学王国。这些带有奇思妙想和狂悍之气的高密地域文化,以它千百年非凡的艺术力量,塑造了这位当代杰出小说家。因此可以说,没有高密地域文化,就不会有莫言这个人。 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是需要通过具有当地特色的语言来实现的。不过,深究起来,这乃是作家整个的气质和灵魂问题。这种气质和灵魂,蔓延到他创作的小说作品当中,就构成了这些作品的一个个关链环节,比如叙述的节奏、语言特点、氛围、人物塑造、色彩旋律等等。莫言的小说一向长于运用色彩,在聂家庄泥塑和高密剪纸里,这些东西比比皆是。他的语言汪洋恣肆、无法控制,我们看高密剪纸那种粗糙和未完成的任意恣肆。也就一目了然。莫言在高密整整生活了21年,基本完成了从出生、成长到性格气质完全固定的生命过程,高密当地的民风早就牢牢铸就了他的整个世界。当然,所谓“当地人”的性格性情虽然大同小异,各呈异彩,但千万条之中,只要有一条被作家接收,便敷衍发展成他整个气质的主要方面,成为他文学世界的灵魂。 很大程度上,莫言小说的语言是高密当地人的语言,一种正直愤激的语言,一种粗糙大气

有力度的语言,也是一种充满血性的语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凡是优秀杰出的作家,莫

不应此道理。

(选自2015年9月10日《暨南学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家经历不同,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不同,表现在作品中也各不相同。 B .高密典型的底层文化和民间文艺,构成了莫言小说最重要的内容。

C .高密地域文化铸就了莫言的气质和灵魂,构筑了他举世闻名的文学王国。 D .莫言的作品有鲜明的语言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展示了独特的文学世界。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莫言出身底层,在底层社会挣扎和奋斗过。这都让他能够更多地接触家乡民间文化和文艺,这些人生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B .莫言从家乡“蒲松龄式”的民间作家那里获取了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带有奇思妙想和狂悍之气的高密地域文化成就了他的文学世界。

C .小说作品中的关键环节,如叙述的节奏、语言特点、氛围、人物塑造、色彩旋律等,往往是作家的气质和灵魂的具体体现。

D .奠言在高密全面完成了性格气质完全固定的生命过程,聂家庄泥塑的粗糙和高密剪纸的恣肆发展成他气质的主要方面。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所论观点的一项是( ) A .《想北平》大量运用具有北京方言特色的词语,呈现出浓厚的京味,缘于北平真正融进了作者老舍的生活,深入到了血肉肌肤之中。

B .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能够细致地描绘贾府中复杂的院落、豪华的建筑、华贵的陈设,是因为他谙熟封建贵族家庭的奢华生活。

C .鲁迅在《祝福》中描写的鲁镇“祝福”时祭祀的情景、祥林嫂“捐门槛”以赎罪的迷信认识,是受他的故乡绍兴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影响。

D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散文化、抒情化的风格,与湘西山水、习俗和文化的滋养有关,长期的浸润培养了他随心、自由和天然的性格。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

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 .降跽谢.过 谢:感谢 C .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 .是岁三月朔.

朔:阴历初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遂扫石而.坐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 .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有鸟焉.,其名为鹏 C .乐其.无已乎 其.孰能讥之乎 D .始命笔追记之. 不知将军宽之.

至此也 11、对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B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C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D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 .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 .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 .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第II 卷(共114分)

1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①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 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4分)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委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15、默写(6分) ⑴、《逍遥游》中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⑵、李商隐《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⑶、辛弃疾的《水龙吟》中作者直抒胸臆,通过动作描写抒发了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

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

16、下面一则电影广告在标点、用词、语法方面有四处不妥之处,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 ①《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战争类电影,被誉为国产电影的华丽盛宴。②影片讲述了1937年的南京,一座教堂里一个冒充神父救人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3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的国军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③该影片首开华语影片邀请好莱坞一线著名影星之先河,④并大胆启用多位青年演员担任主角;⑤同时倪妮等12位“谋女郎”用苏州评弹方式演绎了歌曲《秦淮景》,也会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

文欣赏》中学过的诗歌人物或内容入联,为它拟出下联。要求:对仗工整,最后一个字平仄相对。(4分)

上联:杜子美登岳阳楼忧怀天地 下联:

18、微写作:(6分)

请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展开想象,将杜甫《旅夜书怀》中的首联和颔联改写成散文化文字。 要求:1、不少于100字。2、描写细腻,并保留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六、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9~22题。(18分)

听 雨 叶延滨

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

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

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细,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

……

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转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

……

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文化大革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

……

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山峁劳作的我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红薯,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的快乐,这种快乐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是那带着土味和草味的快乐了。)

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 19、文章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就说“雨,大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20、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①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②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21、文中三个段落末尾的内容为什么用括号作了标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22、“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6分)

23、读下面一则材料,自主立意作文(60分)

在读者杂志上有一篇印度人写的文章,题目叫“我染上了中国急”。其中描述中国人坐飞机、火车等长途交通工具,总在停稳之前就急忙排好队,准备下车。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匆匆的神色,仿佛都在紧张地赶时间。而在北欧却不是这样,乘客们总是在车停稳了,开门之后,才不慌不忙地提着行李,悠闲地向门口走去。没人着急下车,也没人赶着趟儿,忙别的事。在他们看来,即使赶路,也要享受其间的过程——多花一点儿时间看看外面的风景。给身边的陌生人一个舒心的微笑,喝一盏茶,看一会儿书,时光就这样悠闲地从指间轻轻地、慢慢地划过去……虽然没留下什么痕迹,就如清风吹开了一片云,却着实显示着一种悠然的态度。读完材料,你作何感想呢?请根据材料,结合你的人生体验,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要用“六字连珠法”,体现思辨性,不少于800字。

附加题:请将划线的句子用/先断句,然后翻译。

(1)断句: (2)译文:

0113高二语文限时练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作文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6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彩笺. jiān 锁钥. yuâ 侈.谈 chǐ 煊.

赫一时xu ǎn B .荆棘. jí 攥.住 zuàn 粗犷.gu ǎng 咬文嚼.

字ji áC .梦魇.y ǎn 悲恸. dîng 伛.偻 yǔ 翘.首以盼qi îo D .遒劲.j ìn 拈.阄 niān 鞭鞘. shāo 相.

机行事xi àng 2、下面各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笨坯 籍贯 雕象 寒暄 文采斐然

B .苍老 笨坯 枉废 祥瑞 浮想联篇

C .取缔 辐射 涣散 颠簸 衰柳长堤 D .阑珊 熨贴 蛰伏 辗转 一踏糊涂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2009年底曹操墓在安阳的发现,使各种猜测就此尘埃落定了吗?似乎不是。 之声四起,河南考古研究所公布的曹操墓六大证据,也被指非铁证。 ②大量的观察结果表明,那些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往往特别 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③《关于小区治安管理的规定》在小区管委会上获得通过,并将于4月1日开始 ,届时原暂行规定停止使用。 ④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课程设置, 教科书。 A 、质疑 贯注 施行 审定 B 、质疑 关注 实行 审订 C 、置疑 关注 施行 审定 D 、置疑 贯注 实行 审订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车商称,现在的消费者已经精明到“先上网了解车价,再挨家询价,最后往死杀价”的程度了,因此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

。 B 、再完美的机制也得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付出

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制度者也会赴汤蹈火....

,在所不辞。 C 、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骇人听闻....

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D 、她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然后凭书上的描述,到各地去缘木求鱼....,结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省药品食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

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 B 、高考阅卷已经结束,分数统计工作正在进行中,老师提醒考生可以在6月26日前去招生

办领取分数通知单。

C 、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

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D 、金秋十月,常德市有关部门针对广大橘农柑橘销售难的现象采取了减免市场设施占用费、扩大柑橘宣传力度、组织客源、减少申报环节等帮助橘农们打开销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作家对故乡这个地域的理解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这与其亲身经历有关,而且他们感触环

境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千差万别的结果。莫言因构筑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世界而举世闻名,这个地方也因为作家而为世人所知。莫言出生于高密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出身底层。底层社会的挣扎和奋斗,使莫言接触最多的是高密典型的底层文化和民间文艺。蒲松龄的《聊斋》、聂家庄泥塑和高密剪纸,是莫言小说中最重要的东西,也是高密地域文化给这位家乡

子弟最丰厚的礼物。

在莫言家乡,很多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蒲松龄式”的民间作家遍布街巷,这是莫言

文学想象力的重要资源之一,莫言就在这种环境接触了地域文化。与贾平凹受陕西商州和西安古墓、古碑、陶罐和书画等乡土文人地域文化极深的熏陶不同,莫言小学就辍学,使他接触不到更高的文化层级;这一经历,反倒让他沉浸在家乡民间文化和文艺之中。距莫言家乡不远的聂家庄泥塑,憨态可掬,拙朴生动,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效果。高密剪纸则既细密繁复,又粗糙无拘,来去放任,具有作品的“未完成性”,像一件件有待进一步加工的天籁作品。莫言小说风格汪洋恣肆,天马行空,语言粗糙,非常有力量,像是还有待进一步修改细琢并最后完成的作品。看过高密聂家庄泥塑和民间剪纸画之后,人们心里便知道何以如此。民间文艺的魂,早走进了莫言的文学世界,构筑了他的文学王国。这些带有奇思妙想和狂悍之气的高密地域文化,以它千百年非凡的艺术力量,塑造了这位当代杰出小说家。因此可以说,没有高密地域文化,就不会有莫言这个人。 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是需要通过具有当地特色的语言来实现的。不过,深究起来,这乃是作家整个的气质和灵魂问题。这种气质和灵魂,蔓延到他创作的小说作品当中,就构成了这些作品的一个个关链环节,比如叙述的节奏、语言特点、氛围、人物塑造、色彩旋律等等。莫言的小说一向长于运用色彩,在聂家庄泥塑和高密剪纸里,这些东西比比皆是。他的语言汪洋恣肆、无法控制,我们看高密剪纸那种粗糙和未完成的任意恣肆。也就一目了然。莫言在高密整整生活了21年,基本完成了从出生、成长到性格气质完全固定的生命过程,高密当地的民风早就牢牢铸就了他的整个世界。当然,所谓“当地人”的性格性情虽然大同小异,各呈异彩,但千万条之中,只要有一条被作家接收,便敷衍发展成他整个气质的主要方面,成为他文学世界的灵魂。 很大程度上,莫言小说的语言是高密当地人的语言,一种正直愤激的语言,一种粗糙大气

有力度的语言,也是一种充满血性的语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凡是优秀杰出的作家,莫

不应此道理。

(选自2015年9月10日《暨南学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家经历不同,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不同,表现在作品中也各不相同。 B .高密典型的底层文化和民间文艺,构成了莫言小说最重要的内容。

C .高密地域文化铸就了莫言的气质和灵魂,构筑了他举世闻名的文学王国。 D .莫言的作品有鲜明的语言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展示了独特的文学世界。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莫言出身底层,在底层社会挣扎和奋斗过。这都让他能够更多地接触家乡民间文化和文艺,这些人生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B .莫言从家乡“蒲松龄式”的民间作家那里获取了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带有奇思妙想和狂悍之气的高密地域文化成就了他的文学世界。

C .小说作品中的关键环节,如叙述的节奏、语言特点、氛围、人物塑造、色彩旋律等,往往是作家的气质和灵魂的具体体现。

D .奠言在高密全面完成了性格气质完全固定的生命过程,聂家庄泥塑的粗糙和高密剪纸的恣肆发展成他气质的主要方面。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所论观点的一项是( ) A .《想北平》大量运用具有北京方言特色的词语,呈现出浓厚的京味,缘于北平真正融进了作者老舍的生活,深入到了血肉肌肤之中。

B .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能够细致地描绘贾府中复杂的院落、豪华的建筑、华贵的陈设,是因为他谙熟封建贵族家庭的奢华生活。

C .鲁迅在《祝福》中描写的鲁镇“祝福”时祭祀的情景、祥林嫂“捐门槛”以赎罪的迷信认识,是受他的故乡绍兴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影响。

D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散文化、抒情化的风格,与湘西山水、习俗和文化的滋养有关,长期的浸润培养了他随心、自由和天然的性格。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

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 .降跽谢.过 谢:感谢 C .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 .是岁三月朔.

朔:阴历初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遂扫石而.坐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 .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有鸟焉.,其名为鹏 C .乐其.无已乎 其.孰能讥之乎 D .始命笔追记之. 不知将军宽之.

至此也 11、对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B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C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D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 .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 .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 .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第II 卷(共114分)

1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①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 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4分)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委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15、默写(6分) ⑴、《逍遥游》中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⑵、李商隐《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⑶、辛弃疾的《水龙吟》中作者直抒胸臆,通过动作描写抒发了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

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

16、下面一则电影广告在标点、用词、语法方面有四处不妥之处,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 ①《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战争类电影,被誉为国产电影的华丽盛宴。②影片讲述了1937年的南京,一座教堂里一个冒充神父救人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3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的国军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③该影片首开华语影片邀请好莱坞一线著名影星之先河,④并大胆启用多位青年演员担任主角;⑤同时倪妮等12位“谋女郎”用苏州评弹方式演绎了歌曲《秦淮景》,也会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

文欣赏》中学过的诗歌人物或内容入联,为它拟出下联。要求:对仗工整,最后一个字平仄相对。(4分)

上联:杜子美登岳阳楼忧怀天地 下联:

18、微写作:(6分)

请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展开想象,将杜甫《旅夜书怀》中的首联和颔联改写成散文化文字。 要求:1、不少于100字。2、描写细腻,并保留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六、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9~22题。(18分)

听 雨 叶延滨

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

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

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细,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

……

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转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

……

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文化大革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

……

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山峁劳作的我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红薯,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的快乐,这种快乐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是那带着土味和草味的快乐了。)

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 19、文章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就说“雨,大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20、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①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②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21、文中三个段落末尾的内容为什么用括号作了标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22、“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6分)

23、读下面一则材料,自主立意作文(60分)

在读者杂志上有一篇印度人写的文章,题目叫“我染上了中国急”。其中描述中国人坐飞机、火车等长途交通工具,总在停稳之前就急忙排好队,准备下车。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匆匆的神色,仿佛都在紧张地赶时间。而在北欧却不是这样,乘客们总是在车停稳了,开门之后,才不慌不忙地提着行李,悠闲地向门口走去。没人着急下车,也没人赶着趟儿,忙别的事。在他们看来,即使赶路,也要享受其间的过程——多花一点儿时间看看外面的风景。给身边的陌生人一个舒心的微笑,喝一盏茶,看一会儿书,时光就这样悠闲地从指间轻轻地、慢慢地划过去……虽然没留下什么痕迹,就如清风吹开了一片云,却着实显示着一种悠然的态度。读完材料,你作何感想呢?请根据材料,结合你的人生体验,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要用“六字连珠法”,体现思辨性,不少于800字。

附加题:请将划线的句子用/先断句,然后翻译。

(1)断句: (2)译文:


相关文章

  • 2015-2015(上)高二语文天天练(1)(整理精校版)
  • 2015高考模拟(上)高二语文天天练(1) 高一高二阶段测试集锦 0113 19:37 :: 2015高考模拟(上)高二语文天天练(1) [1]成语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 .卫生筷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 ...查看


  • 高二语文限时练
  • 语文限时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援助) B.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 .. C.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沿着) D.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连续) .. 2.下列 ...查看


  • 高二语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高二语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工作计划 2014-9 一. 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为方向,学习外地经验,在教学改革方面创出自己的路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把高二当高三过,为2016年的高考奠定基础. 二. 工作目标及重点 1.完成 ...查看


  • 2015-2015(上)高二语文天天练(2)(整理精校版)
  • 2015高考模拟(上)高二语文天天练(2) 高一高二阶段测试集锦 0113 19:37 :: [1]成语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席间杨六通意气风发,纵论时势,谈锋之健,无人可及,充分展示了他的纵横捭阖之才. ...查看


  • 高二期末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高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本学期担任高二(1).(10)班的语文教学,高效的课堂,一定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一定是充满活力情趣盎然的课堂:一定是充满探索与创造.严谨严密的课堂.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将本学期的 ...查看


  • 高二年级主任在家长会讲话稿
  • 高二年级主任在家长会讲话稿 作者:佚名 图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8199 更新时间:2010-10-14 热 ★★★ [字体:小 大] 促孩子进步 助孩子腾飞 --高二年级家长会工作汇报 高彦生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感谢各位在繁忙的事务 ...查看


  • 高二化学限时训练 碳.氯
  • 排查落实 碳.硅.氯 一.重要方程式的书写 1.碳.硅及其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Si 和NaOH 溶液的反应 ②SiO 2和NaOH 溶液的反应 ③SiO 2和C ...查看


  • 陆特"快速作文"的新发展
  • --隆回二中肖国彪 一.问题的提出 1.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生在学习写作时,存在着三大难点:(1)害怕作文,畏惧心理:(2)写作速度慢,思维迟钝:(3)词不达意,立意不明.害怕作文是由于作文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学生难以写出"像样&qu ...查看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