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信息栏

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同组成员:张冰、杨亚楠

专业:应用心理学学号:[1**********]16

姓名:张东星实验日期:2016.5.25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实验报告

结果

1.实验结果的原始记录数据,经整理后参见附表1实验记录表(单位:Hz)。2.求出被试左右眼渐增、渐减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以及左、右眼的临界频率的平均值。数据处理结果见下表:

表2被试左右眼渐增、渐减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以及左、右眼的临界频率的平均值(单位:Hz)

从表2可以看出:被试右眼递增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为21.49Hz,递减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为19.06Hz,平均值为20.28Hz。左眼递增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为21.02Hz,递减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为18.97Hz,平均值为19.99Hz。

讨论

分析本实验的误差

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第二类,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习惯误差是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当刺激和感觉早已发生了变化,被试还以先前的感觉来报告。判断习惯误差的方法:分别计算出递增序列和递减序列的阈值大小,如果在递增序列中求得阈值显著大于递减序列,则表示有习惯误差;反之如果在递增序列中求得阈值显著小于递减序列,则表示有期望误差。练习误差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渐提高的现象;疲劳误差于此相反,是导致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渐低的现象。

为控制误差,应使渐增渐减序列按ABBA顺序交替呈现,各自所用次数相等,整个序列在前在后机会相等,这样可减少格外干扰。

结论

本实验用最小变化法测出了左眼和右眼的cff值,并且左眼与右眼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在实验中发现被试可能存在期望效应和习惯误差。

附录

表1实验记录表(单位:Hz)

右眼实验顺序临界频率

21.7

17.5

18.6

18.4

22.3

22.8

21.0

19.8

19.0

17.3

17.3

20.7

20.1

19.7

20.7

19.8

实验顺序临界频率

↑22.6

↓18.0

↓19.6

↑21.6

↓19.6

↑25.0

↑23.6

↓19.6

↑19.9

↓18.0

↓19.7

↑21.0

↓18.3

↑22.4

↑23.7

↓19.5

左眼实验顺序临界频率

↑21.9

↓18.8

↓18.4

↑19.4

↓19.1

↑23.6

↑17.2

↓17.9

↑18.2

↓18.6

↓19.4

↑22.1

↓19.8

↑20.9

↑20.4

↓18.6

实验顺序临界频率

↑23.5

↓18.4

↓20.6

↑23.0

↓20.6

↑20.7

↑19.0

↓18.2

↑20.4

↓18.0

↓18.9

↑21.2

↓19.0

↑23.4

↑21.4

↓19.2

实验报告信息栏

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同组成员:张冰、杨亚楠

专业:应用心理学学号:[1**********]16

姓名:张东星实验日期:2016.5.25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实验报告

结果

1.实验结果的原始记录数据,经整理后参见附表1实验记录表(单位:Hz)。2.求出被试左右眼渐增、渐减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以及左、右眼的临界频率的平均值。数据处理结果见下表:

表2被试左右眼渐增、渐减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以及左、右眼的临界频率的平均值(单位:Hz)

从表2可以看出:被试右眼递增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为21.49Hz,递减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为19.06Hz,平均值为20.28Hz。左眼递增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为21.02Hz,递减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为18.97Hz,平均值为19.99Hz。

讨论

分析本实验的误差

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第二类,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习惯误差是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当刺激和感觉早已发生了变化,被试还以先前的感觉来报告。判断习惯误差的方法:分别计算出递增序列和递减序列的阈值大小,如果在递增序列中求得阈值显著大于递减序列,则表示有习惯误差;反之如果在递增序列中求得阈值显著小于递减序列,则表示有期望误差。练习误差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渐提高的现象;疲劳误差于此相反,是导致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渐低的现象。

为控制误差,应使渐增渐减序列按ABBA顺序交替呈现,各自所用次数相等,整个序列在前在后机会相等,这样可减少格外干扰。

结论

本实验用最小变化法测出了左眼和右眼的cff值,并且左眼与右眼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在实验中发现被试可能存在期望效应和习惯误差。

附录

表1实验记录表(单位:Hz)

右眼实验顺序临界频率

21.7

17.5

18.6

18.4

22.3

22.8

21.0

19.8

19.0

17.3

17.3

20.7

20.1

19.7

20.7

19.8

实验顺序临界频率

↑22.6

↓18.0

↓19.6

↑21.6

↓19.6

↑25.0

↑23.6

↓19.6

↑19.9

↓18.0

↓19.7

↑21.0

↓18.3

↑22.4

↑23.7

↓19.5

左眼实验顺序临界频率

↑21.9

↓18.8

↓18.4

↑19.4

↓19.1

↑23.6

↑17.2

↓17.9

↑18.2

↓18.6

↓19.4

↑22.1

↓19.8

↑20.9

↑20.4

↓18.6

实验顺序临界频率

↑23.5

↓18.4

↓20.6

↑23.0

↓20.6

↑20.7

↑19.0

↓18.2

↑20.4

↓18.0

↓18.9

↑21.2

↓19.0

↑23.4

↑21.4

↓19.2


相关文章

  • 影响闪光融合频率的因素实验报告
  • 影响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因素实验报告 韩璐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4 摘要:本实验以颜色(红,绿,黄).亮度(1,1/4,1/8)和占空比(1︰3,1︰1,3︰1) 为自变量,探究对闪光融合频率的影响.以本组五名组员为被试,用JGW-B ...查看


  • 12闪光融合频率
  • 闪光融合频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闪光融合频率 姓名:张雪琳 地点:绵阳师范学院一教203基础实验室 学号:1406020105 时间:2015.10.28 班级:教科院2014级1班 一.前言 当某一间隙闪光的光源,其闪烁频率由低逐渐升高并 ...查看


  • 受迫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
  • 受迫振动的研究 摘要: 振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之一,由受迫振动引发的共振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极为普遍.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破坏作用.表征受迫振动性质的是受迫振动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本实验采用玻耳共振仪定量测定了阻尼振动的振幅比值 ...查看


  •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1
  • 力 学 实 验 报 告 标 准 答 案 安徽理工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目 录 一. 拉伸实验·········································································· ...查看


  • 阻尼振动与受迫振动 实验报告
  • <阻尼振动与受迫振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观测阻尼振动,学习测量振动系统基本参数的方法: 2. 研究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观察共振现象: 3. 观测不同阻尼对受迫振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 有粘滞阻尼的阻 ...查看


  • 近代生物学技术复习归纳
  • 近代生物学技术复习归纳 一.质粒的结合转移 1. 二亲本杂交:供体菌中有完整的RP4片段,无需辅助菌,可直接转入受体菌中. 2. 三亲本杂交:供体菌中无RP4,需要含有tra 基因的辅助菌,诱动质粒中的oriT 片段,才能使质粒转移到受体菌 ...查看


  •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3
  • 力学实验报告 标准答案 长安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目录 一. 拉伸实验···············································································2 二. 压 ...查看


  •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 力 学 实 验 报 告 标 准 答 案 长安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目 录 一. 拉伸实验············································································ ...查看


  • 大学实验方法总结
  •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SFE ) 1.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