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管理讲纲1

金 融 机 构 管 理

(教学目录)

第一章 金融机构管理概论

第二章 商业银行的业务

第三章 商业银行的管理

第四章 投资银行的管理

第五章 投资基金的管理

第六章 保险公司的管理

第七章 金融信托与租赁的管理

第八章 其它类型金融机构业务与管理

第九章 中央银行的监督管理 使用教材《金融机构管理》马君潞\王东胜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见教材中每章后面的参考资料)第一章 金融机构管理概论

第一节 金融体系及其类型

一、金融体系的概念

1.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是指与信用及货币流通有关的各种不同的金融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企业范围、分工协作的组织体系。

2.金融体系与金融制度

金融体系与金融制度密切相关,但又不尽相同。金融制度是有关资金融通的一个合法的体系或系统。它既包含了金融体系,又涵盖了整个社会资金如何流通、各资金融通机构的运行机制,以及这一系统中的监管机构。可见金融制度要比金融体系广一些。

3.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金融体系发展的产物,金融体系中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活动的主体,它们为金融市场提供各种金融和信用工具。而金融市场则为金融工具提供自由买卖的产所,并使资金的供求者聚集在市场上完成各种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动。由此可见,金融体系的发展是金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而金融市场则是金融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金融体系的类型

1.复合银行体系(二级银行体制)

复合银行体系是指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银行体系,也称二级银行体制。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形式。

2.单一银行体制(一级银行体制)

单一银行体制是指将中央银行的职能和商业银行的职能集中在单一的国家银行,并交织在一起,既掌管货币发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检查和监督各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又办理各项商业银行业务,另外,也建立少数几家专业性银行的银行体制。

3.没有中央银行的金融体系

这种体系的基本特点是整个金融体系由众多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其它各种金融机构组成,但唯独不设立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是由单纯行政机构的货币当局发行,或由政府指定某几家商业银行为货币发行银行,有权发行货币。

第二节 金融机构及其分类

一、 金融机构的概念

一般来讲,凡是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可称为金融机构。由于融资方式有两种,即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所以与之相联系,金融机构也有两类:一类是为直接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等;另一类是为间接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如银行、以及某些作为金融中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金融机构存在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起到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的作用。

二、金融机构的分类

金融机构的种类很多,通常可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大类。

1.银行

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它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汇兑等业务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融通资金。在现代经济中,银行是社会资金的中心枢纽,是金融机构的主体。

在西方国家银行的种类很多,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按资本性质分有:国营银行、公私合营银行和私营银行;按经济形式分有:独资银行、合资银行、股份制银行;按业务区域分有:全国性银行和地方性银行;按业务范围分有:全能性银行和专业银行;按经营职能分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各种专业银行。

(1)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处于金融体系的中心环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是商业银行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产物,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

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体现在金融体系中它是: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三个方面。

(2)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企业存贷款为主要业务,并以盈利为经营目的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机构数量多,业务渗透面广,所以始终居于其它金融机构不能代替的重要地位。

(3)专业银行

专业银行是指集中经营指定范围内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主要包括:开发银行、储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等。

(4)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政府相关决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

2.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那些经营各种金融业务但又不称为银行的金融中介机构。其种类繁多。

(1)保险机构

保险机构是一类经营保险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退休基金组织、社会保障组织等。

(2)信托投资类金融机构

信托投资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基金公司等。它们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受益凭证等来筹集资金,用来购买股票、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也可投资实业。

(3)证券经营机构

证券经营机构主要是证券公司以及其它金融机构附设的证券业务部。主要从事证券的发行、证券的经纪和证券自营业务。

(4)合作金融机构

合作金融机构是指有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合作为主要宗旨的金融机构。主要有: 信用合作社简称信用社。是指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其基本的经营目标是以简便的手续和较低的利率,向社员提供信贷服务,帮助经济力量薄弱的个人解决资金困难,以免遭高利贷盘剥。信用合作社的原则是: 入社和退社实行自愿;每个社员都应提供一定限额的股金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实行民主管理,社员具有平等的权利,每位社员只有一票投票权;信用合作社的盈利主要用来增进社员福利。

合作银行是由私人和信用合作社组成的互助性合作金融机构,它是在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是信用合作社的联合组织,具有与信用合作社相同的宗旨和经营原则。

(5)金融租赁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是专门经营租赁业务的公司,以租赁设备的物主,是以通过提供租赁设备而定期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6)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又称金融公司,是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务,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各国的名称不同,业务内容也有差异。但多数是商业银行的附属机构,主要吸收存款。中国的财务公司不是商业银行的附属机构,是隶属于大型集团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1.发展过程

(1)1949-1978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制;

(2)1979-1983恢复和建立各专业银行

(3)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另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接替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经营职能。

(4)1993年,成立政策性银行剥离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

(5)1994年,按照“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对金融机构体系进行系统改革。

2.现在结构

银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其它商业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信托、证券、租赁、信用社、投资基金、典当行)P9图

第三节 金融机构业务及管理的特点

一、金融机构业务的基本特征

金融机构属于服务性行业,是专门为满足人们的各种金融服务需求而设立的。它既不同于工业企业,也不同于其它服务行业,它有如下特征:

1. 无形性。(服务是无形的:建议、观念)

2. 非歧视性。(一视同仁,无差别)

3. 不可分性(供应与消费同时进行)

4. 无差异性(金融服务内容大致相同)

5. 专业性(对银行人员要求专业化)

6. 收益与风险的平衡性(保持平衡性)

二、金融机构管理的特点

1.强调系统化(管理要有系统化的观念)

2.重视人的因素(即管理强调以人为本)

3.广泛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4.加强信息工作(强调信息的重要作用)

5.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即又快有好)

6.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把规律用于实践)

7.强调“预见”能力(强调预测的重要)

8.强调不断创新(即利用一切机会变革)

三、金融机构管理的原则

1.战略原则(要有远见) 2.市场原则(市场导向)

3.素质原则(人才素质) 4.创新原则(不断发展)

5.经营原则(提高效益) 6.变革原则(及时调整)

7.竞争原则(力争向前) 8.服务原则(顾客至上)

9.安全原则(防范风险)

第四节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风险的定义、特征和效应

1.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指未来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发生的机会及其对经营事项价值的影响大小。

要注意:风险与不确定性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不确定性是指未来经济环境中某些因素的不可预见性。一般来说,不确定性是导致风险的基本因素,而风险是不确定性因素对价值的影响程度。

2.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客观存在)(2)不确定性(难以确定)

(3)可测性(可以预测)(4)潜在性(是一种可能性)

3.风险的效应

(1)诱惑效应(利益驱使) (2)约束效应(损失威胁)

(3)平衡效应(选择平衡)

二、风险管理的目标、体制和程序

1.风险管理的目标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是风险管理的宗旨,也是风险管理的总目标。具体可分为:

1)损前目标(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尽可能选择费用低、代价小又能保证风险管理效果的方案和措施)

(2)损后目标(维持生存目标,实现稳定收入目标)

注意:在制定风险管理目标时,要做到量力而行;进行成本与效益的比较。

2.风险管理体制

(1)在高层管理者中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

(2)按照经营活动的特点安排具体的风险管理活动。

(3)将风险管理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可作为专项工作来做。

3.风险管理程序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明确本金融机构存在着那些风险,导致这些风险的因素是什么?

(2)风险衡量(估价)

风险衡量就是判断风险产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造成损失的范围和程度。

(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针对风险选择控制减少风险的方法。

(4)风险处理(评估)

就是采取某些措施补偿风险,并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以便改进风险管理工作。

三、风险管理的对策

1.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就是对于风险太大的业务拒绝受理,不参与此业务。这是对付风险最彻底的手段,但同时也就失去了盈利的可能,故一般比较少用。

2.减少风险(预防风险、控制风险)

减少风险就是在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过程中采取各种风险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尽量减少风险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损失。包括: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

3.转移风险

就是对可能发生风险损失的资产,用转移方法转移出去。(如转让、远期交易、期权交易、期货交易、互换交易等)

4.接受风险(风险补偿)

就是提前做好接受风险的准备,如建立各种准备金制度等。 作业:

1. 为什么说企业离不开金融机构?

2. 金融机构为什么要进行风险管理?

金 融 机 构 管 理

(教学目录)

第一章 金融机构管理概论

第二章 商业银行的业务

第三章 商业银行的管理

第四章 投资银行的管理

第五章 投资基金的管理

第六章 保险公司的管理

第七章 金融信托与租赁的管理

第八章 其它类型金融机构业务与管理

第九章 中央银行的监督管理 使用教材《金融机构管理》马君潞\王东胜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见教材中每章后面的参考资料)第一章 金融机构管理概论

第一节 金融体系及其类型

一、金融体系的概念

1.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是指与信用及货币流通有关的各种不同的金融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企业范围、分工协作的组织体系。

2.金融体系与金融制度

金融体系与金融制度密切相关,但又不尽相同。金融制度是有关资金融通的一个合法的体系或系统。它既包含了金融体系,又涵盖了整个社会资金如何流通、各资金融通机构的运行机制,以及这一系统中的监管机构。可见金融制度要比金融体系广一些。

3.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金融体系发展的产物,金融体系中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活动的主体,它们为金融市场提供各种金融和信用工具。而金融市场则为金融工具提供自由买卖的产所,并使资金的供求者聚集在市场上完成各种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动。由此可见,金融体系的发展是金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而金融市场则是金融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金融体系的类型

1.复合银行体系(二级银行体制)

复合银行体系是指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银行体系,也称二级银行体制。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形式。

2.单一银行体制(一级银行体制)

单一银行体制是指将中央银行的职能和商业银行的职能集中在单一的国家银行,并交织在一起,既掌管货币发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检查和监督各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又办理各项商业银行业务,另外,也建立少数几家专业性银行的银行体制。

3.没有中央银行的金融体系

这种体系的基本特点是整个金融体系由众多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其它各种金融机构组成,但唯独不设立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是由单纯行政机构的货币当局发行,或由政府指定某几家商业银行为货币发行银行,有权发行货币。

第二节 金融机构及其分类

一、 金融机构的概念

一般来讲,凡是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可称为金融机构。由于融资方式有两种,即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所以与之相联系,金融机构也有两类:一类是为直接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等;另一类是为间接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如银行、以及某些作为金融中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金融机构存在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起到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的作用。

二、金融机构的分类

金融机构的种类很多,通常可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大类。

1.银行

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它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汇兑等业务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融通资金。在现代经济中,银行是社会资金的中心枢纽,是金融机构的主体。

在西方国家银行的种类很多,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按资本性质分有:国营银行、公私合营银行和私营银行;按经济形式分有:独资银行、合资银行、股份制银行;按业务区域分有:全国性银行和地方性银行;按业务范围分有:全能性银行和专业银行;按经营职能分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各种专业银行。

(1)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处于金融体系的中心环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是商业银行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产物,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

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体现在金融体系中它是: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三个方面。

(2)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企业存贷款为主要业务,并以盈利为经营目的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机构数量多,业务渗透面广,所以始终居于其它金融机构不能代替的重要地位。

(3)专业银行

专业银行是指集中经营指定范围内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主要包括:开发银行、储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等。

(4)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政府相关决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

2.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那些经营各种金融业务但又不称为银行的金融中介机构。其种类繁多。

(1)保险机构

保险机构是一类经营保险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退休基金组织、社会保障组织等。

(2)信托投资类金融机构

信托投资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基金公司等。它们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受益凭证等来筹集资金,用来购买股票、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也可投资实业。

(3)证券经营机构

证券经营机构主要是证券公司以及其它金融机构附设的证券业务部。主要从事证券的发行、证券的经纪和证券自营业务。

(4)合作金融机构

合作金融机构是指有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合作为主要宗旨的金融机构。主要有: 信用合作社简称信用社。是指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其基本的经营目标是以简便的手续和较低的利率,向社员提供信贷服务,帮助经济力量薄弱的个人解决资金困难,以免遭高利贷盘剥。信用合作社的原则是: 入社和退社实行自愿;每个社员都应提供一定限额的股金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实行民主管理,社员具有平等的权利,每位社员只有一票投票权;信用合作社的盈利主要用来增进社员福利。

合作银行是由私人和信用合作社组成的互助性合作金融机构,它是在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是信用合作社的联合组织,具有与信用合作社相同的宗旨和经营原则。

(5)金融租赁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是专门经营租赁业务的公司,以租赁设备的物主,是以通过提供租赁设备而定期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6)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又称金融公司,是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务,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各国的名称不同,业务内容也有差异。但多数是商业银行的附属机构,主要吸收存款。中国的财务公司不是商业银行的附属机构,是隶属于大型集团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1.发展过程

(1)1949-1978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制;

(2)1979-1983恢复和建立各专业银行

(3)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另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接替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经营职能。

(4)1993年,成立政策性银行剥离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

(5)1994年,按照“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对金融机构体系进行系统改革。

2.现在结构

银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其它商业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信托、证券、租赁、信用社、投资基金、典当行)P9图

第三节 金融机构业务及管理的特点

一、金融机构业务的基本特征

金融机构属于服务性行业,是专门为满足人们的各种金融服务需求而设立的。它既不同于工业企业,也不同于其它服务行业,它有如下特征:

1. 无形性。(服务是无形的:建议、观念)

2. 非歧视性。(一视同仁,无差别)

3. 不可分性(供应与消费同时进行)

4. 无差异性(金融服务内容大致相同)

5. 专业性(对银行人员要求专业化)

6. 收益与风险的平衡性(保持平衡性)

二、金融机构管理的特点

1.强调系统化(管理要有系统化的观念)

2.重视人的因素(即管理强调以人为本)

3.广泛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4.加强信息工作(强调信息的重要作用)

5.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即又快有好)

6.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把规律用于实践)

7.强调“预见”能力(强调预测的重要)

8.强调不断创新(即利用一切机会变革)

三、金融机构管理的原则

1.战略原则(要有远见) 2.市场原则(市场导向)

3.素质原则(人才素质) 4.创新原则(不断发展)

5.经营原则(提高效益) 6.变革原则(及时调整)

7.竞争原则(力争向前) 8.服务原则(顾客至上)

9.安全原则(防范风险)

第四节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风险的定义、特征和效应

1.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指未来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发生的机会及其对经营事项价值的影响大小。

要注意:风险与不确定性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不确定性是指未来经济环境中某些因素的不可预见性。一般来说,不确定性是导致风险的基本因素,而风险是不确定性因素对价值的影响程度。

2.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客观存在)(2)不确定性(难以确定)

(3)可测性(可以预测)(4)潜在性(是一种可能性)

3.风险的效应

(1)诱惑效应(利益驱使) (2)约束效应(损失威胁)

(3)平衡效应(选择平衡)

二、风险管理的目标、体制和程序

1.风险管理的目标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是风险管理的宗旨,也是风险管理的总目标。具体可分为:

1)损前目标(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尽可能选择费用低、代价小又能保证风险管理效果的方案和措施)

(2)损后目标(维持生存目标,实现稳定收入目标)

注意:在制定风险管理目标时,要做到量力而行;进行成本与效益的比较。

2.风险管理体制

(1)在高层管理者中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

(2)按照经营活动的特点安排具体的风险管理活动。

(3)将风险管理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可作为专项工作来做。

3.风险管理程序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明确本金融机构存在着那些风险,导致这些风险的因素是什么?

(2)风险衡量(估价)

风险衡量就是判断风险产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造成损失的范围和程度。

(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针对风险选择控制减少风险的方法。

(4)风险处理(评估)

就是采取某些措施补偿风险,并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以便改进风险管理工作。

三、风险管理的对策

1.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就是对于风险太大的业务拒绝受理,不参与此业务。这是对付风险最彻底的手段,但同时也就失去了盈利的可能,故一般比较少用。

2.减少风险(预防风险、控制风险)

减少风险就是在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过程中采取各种风险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尽量减少风险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损失。包括: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

3.转移风险

就是对可能发生风险损失的资产,用转移方法转移出去。(如转让、远期交易、期权交易、期货交易、互换交易等)

4.接受风险(风险补偿)

就是提前做好接受风险的准备,如建立各种准备金制度等。 作业:

1. 为什么说企业离不开金融机构?

2. 金融机构为什么要进行风险管理?


相关文章

  • [重磅]银监会首次发布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 为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9月30日,银监会网站正式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为加强和规范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银监会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 ...查看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银监会行政许可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
  • [时效性]:现行有效 [发文字号]:银监发[2004]48号 [颁布日期]:2004-06-30 [生效日期]:2004-06-30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颁布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银监会行政许可 ...查看


  •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16]44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会管金融机构: 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印发 ...查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决定> ...查看


  • 我国现行金融管理的特点
  • [摘要]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即指货币.信用.银行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包活货币流通,信贷资金的吸收与运用,全权.外汇.有价证券的买卖,保险信托租赁以及国内国际之货币支付结算等.而这些活动都直接涉及到企业经营,因此,金融管理实际上是 ...查看


  • 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正式发文版
  • 银行业金融机构 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科技外包活动,降低信息科技外包引发的风险,保持信息科技核心能力,促进银行业信息科技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查看


  • 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
  • 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 银监会[2005]7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不良金融资产处置行为,明确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工作尽职要求,防范道德风险,促进提高资产处置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 ...查看


  • 试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
  • [文章摘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业的动荡,昭示着金融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金融创新迫在眉睫,呈必然之势.但在金融创新的道路上,各种不可预知的问题都有可能发生.创新既为金融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形成了较大的风险与挑战.本文从金融创新本身及金融 ...查看


  • 互联网金融经济师培训
  • 互联网金融经济师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 互联网金融经济师培训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意义及其依据 为培训互联网金融市场从业人员,提升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推动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应用,促进国家互联网金融战略的实施,全面促进互联网 ...查看


  • 西南交通大学机构设置及管理暂行办法
  • 西南交通大学机构设置及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我校机构管理机制,加强对机构设置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校机构设置与调整的原则:机构设置必须适应学校教学.科研.各项管理工作和管理体制改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