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诗句: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是如何的。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原文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注释

  ①罗床帏:罗帐。

  ②寐:入睡。

  ③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④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⑤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

  ⑥裳衣:一作“衣裳”。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的诗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的意思

  明月如此皎洁,照亮了我的床帏;

  我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还是不如早日回家;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赏析

  此诗选自《古诗十九首》。关于此诗主题,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写女子闺中望夫,一说写游子久客思归。从全诗情调看,以前说为佳。

  此诗写闺怨离愁,诗中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其愁由明月引起。“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夜深人静,孤寂难耐的时候,月光皎洁照耀着床帐。原本“忧愁不能寐”,月光的照临更勾起若许的情思,只好披衣而起,徘徊于闺室。开头两联,就形象生动地把一个辗转徘徊的孤闺女子亮相于明月清辉之中。第三联:“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女子心头对“客行”在外游子的劝说,有抱怨,也有期许。这一联是对全诗主题的揭示。但说归说,怨归怨,在此时此刻他能听见?他能回来?这满腹的愁思啊该告诉谁去?无可奈何,只好孤独地到院子里去流连彷徨,去对月倾诉。古乐府《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但月亮照我影,却难慰我情,抬头仰望愈久,而“忧愁”愈添,不得不回到房屋里去,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后两联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如何描写人物心理,往往是小说家们醉心探讨的问题。其实,这对诗人也至关重要。我国古代抒情诗中,就有很细致很精采的心理描写,这一篇《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就突出地表现出这种艺术特点。

  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他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羁旅人的思绪。谢庄《月赋》曰:“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静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于这首无名氏古诗中的主人公来说,同样是这种情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不是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是“忧愁不能寐”。他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清代朱筠评曰:“神情在‘徘徊’二字。”(《古诗十九首说》)的确,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诗写到这里,写出了“忧愁不能寐”的种种情状,但究竟为什么“忧愁”:“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是全诗的关键语,画龙点睛,点明主题。这两句虽是直说缘由,但语有余意,耐人寻味。“客行”既有“乐”,却又说“不如早旋归”,是因为实际上他乡作客,无乐而言。正如《相如歌·饮马长城窟行》所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与相为言。”然而异乡游子又欲归不归,这是和他们所处的客观现实是密切联系着的。即如此诗的作者,大概是东汉时一个无名文人吧,在他那个时代,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很两难。这两句诗正刻划出他想归而不得归无可奈何的心情,是十分真切的。清代陈祚明说得好:“客行有何乐?故言乐者,言虽乐亦不如归,况不乐乎!”(《采菽堂古诗选》)朱筠也说:“把客中苦乐思想殆遍,把苦且不提,‘虽云乐’亦是‘客’,‘不如早旋归’之为乐也”(《古诗十九说》)他们是道出了此中凄凉味的。

  作者点出这种欲归不得的处境后,下面四句又像开头四句那样,通过主人公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他心灵最深层的痛苦。前面写到“揽衣起徘徊”,尚是在室内走走,但感到还是无法排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走出户外了。然而,“出户彷徨”,半夜三更,他像梦游似的,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阵孤独感袭上心头。“愁思当告谁?”正是这种“独”、这种“彷徨”的具体感受了。古乐府《悲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又不可能获得“可以当归”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实在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内去。从“出户”到“入房”,这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再也禁不住“泪下沾裳衣”了。

  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手法是很高明的。清代张庚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层次说:“因‘忧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既‘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层次井井,而一节紧一节,直有千回百折之势,百读不厌。”(《古诗解》)

  一首短小的抒情诗,能够细致地表现如此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在我国古诗中是不多见的。俄国有一位大作家屠格涅夫,是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但是他的心理描写,大都是对人物心理的一些说明,有时不免使人感到沉闷和厌烦。而这首古诗,却没有这个毛病,它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来表现的,通过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形。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这种艺术经验是值得注意的。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的作者简介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是如何的。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原文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注释

  ①罗床帏:罗帐。

  ②寐:入睡。

  ③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④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⑤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

  ⑥裳衣:一作“衣裳”。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的诗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的意思

  明月如此皎洁,照亮了我的床帏;

  我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还是不如早日回家;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赏析

  此诗选自《古诗十九首》。关于此诗主题,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写女子闺中望夫,一说写游子久客思归。从全诗情调看,以前说为佳。

  此诗写闺怨离愁,诗中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其愁由明月引起。“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夜深人静,孤寂难耐的时候,月光皎洁照耀着床帐。原本“忧愁不能寐”,月光的照临更勾起若许的情思,只好披衣而起,徘徊于闺室。开头两联,就形象生动地把一个辗转徘徊的孤闺女子亮相于明月清辉之中。第三联:“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女子心头对“客行”在外游子的劝说,有抱怨,也有期许。这一联是对全诗主题的揭示。但说归说,怨归怨,在此时此刻他能听见?他能回来?这满腹的愁思啊该告诉谁去?无可奈何,只好孤独地到院子里去流连彷徨,去对月倾诉。古乐府《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但月亮照我影,却难慰我情,抬头仰望愈久,而“忧愁”愈添,不得不回到房屋里去,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后两联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如何描写人物心理,往往是小说家们醉心探讨的问题。其实,这对诗人也至关重要。我国古代抒情诗中,就有很细致很精采的心理描写,这一篇《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就突出地表现出这种艺术特点。

  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他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羁旅人的思绪。谢庄《月赋》曰:“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静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于这首无名氏古诗中的主人公来说,同样是这种情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不是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是“忧愁不能寐”。他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清代朱筠评曰:“神情在‘徘徊’二字。”(《古诗十九首说》)的确,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诗写到这里,写出了“忧愁不能寐”的种种情状,但究竟为什么“忧愁”:“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是全诗的关键语,画龙点睛,点明主题。这两句虽是直说缘由,但语有余意,耐人寻味。“客行”既有“乐”,却又说“不如早旋归”,是因为实际上他乡作客,无乐而言。正如《相如歌·饮马长城窟行》所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与相为言。”然而异乡游子又欲归不归,这是和他们所处的客观现实是密切联系着的。即如此诗的作者,大概是东汉时一个无名文人吧,在他那个时代,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很两难。这两句诗正刻划出他想归而不得归无可奈何的心情,是十分真切的。清代陈祚明说得好:“客行有何乐?故言乐者,言虽乐亦不如归,况不乐乎!”(《采菽堂古诗选》)朱筠也说:“把客中苦乐思想殆遍,把苦且不提,‘虽云乐’亦是‘客’,‘不如早旋归’之为乐也”(《古诗十九说》)他们是道出了此中凄凉味的。

  作者点出这种欲归不得的处境后,下面四句又像开头四句那样,通过主人公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他心灵最深层的痛苦。前面写到“揽衣起徘徊”,尚是在室内走走,但感到还是无法排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走出户外了。然而,“出户彷徨”,半夜三更,他像梦游似的,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阵孤独感袭上心头。“愁思当告谁?”正是这种“独”、这种“彷徨”的具体感受了。古乐府《悲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又不可能获得“可以当归”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实在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内去。从“出户”到“入房”,这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再也禁不住“泪下沾裳衣”了。

  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手法是很高明的。清代张庚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层次说:“因‘忧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既‘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层次井井,而一节紧一节,直有千回百折之势,百读不厌。”(《古诗解》)

  一首短小的抒情诗,能够细致地表现如此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在我国古诗中是不多见的。俄国有一位大作家屠格涅夫,是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但是他的心理描写,大都是对人物心理的一些说明,有时不免使人感到沉闷和厌烦。而这首古诗,却没有这个毛病,它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来表现的,通过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形。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这种艺术经验是值得注意的。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的作者简介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相关文章

  • 中秋节的诗句:[明月何皎皎]
  • 名句"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作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昨风一吹无人会
  • 20.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21.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2.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苏轼.<中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古诗中的秋和月
  • 古诗: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怨歌行 ...查看


  • 古代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来临之际,本站为远在异乡的游子整理的<古代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快给亲朋好友送上祝福吧! 汉魏诗 1.古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 行香子 朝代:宋代 作者: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鉴赏 此词只冷雪盦本<漱玉词&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行香子--李清照
  • 行香子 朝代:宋代 作者: 李清照 天与秋光, 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 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 一番雨, 一番凉. 黄昏院落, 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 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 蛩声细, 漏声长. 鉴赏 此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咏月名句积累
  •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望月怀远
  • <望月怀远>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注释 ⑴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 ...查看


  • 中秋节的最新诗句:望月怀远
  • 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是"天涯共此时".整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年代: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