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诗: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原文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赏析

  第二首从“山家”一家一户的小环境扩大到周围的大环境。前三句写自然景色。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一对对鸳鸯、鸂鶒,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前村后垄”犹言“到处”,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鸂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蚕娘在渌溪边漂洗着白花花的蚕茧。牧童哥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山翁挽着诗人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他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比起晚唐那些典雅、雕饰、绮丽、纤弱的诗来,贯休以其作品明快、清新、朴素、康健之美,独树一帜。明代杨慎指出:“贯休诗中多新句,超出晚唐”(《升庵诗话》),真可谓独具只眼。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作者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今浙江兰溪)人,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原文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赏析

  第二首从“山家”一家一户的小环境扩大到周围的大环境。前三句写自然景色。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一对对鸳鸯、鸂鶒,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前村后垄”犹言“到处”,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鸂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蚕娘在渌溪边漂洗着白花花的蚕茧。牧童哥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山翁挽着诗人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他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比起晚唐那些典雅、雕饰、绮丽、纤弱的诗来,贯休以其作品明快、清新、朴素、康健之美,独树一帜。明代杨慎指出:“贯休诗中多新句,超出晚唐”(《升庵诗话》),真可谓独具只眼。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作者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今浙江兰溪)人,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相关文章

  • 写景诗: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一
  •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一>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一>原文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 ...查看


  •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阅读答案
  • 诗歌鉴赏.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 ...查看


  • 写景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
  •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原文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 ...查看


  • 写景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赏析 ...查看


  • 写景诗: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二>原文 秋声无不搅离心, 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 干君何事动哀吟?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二>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查看


  • 秋词刘禹锡是不是写景的古诗
  • 匿名网友分类: 诗歌被浏览160次昨天 检举 孤独尤里 乐帮达人采纳率:66%42级昨天 前言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 ...查看


  •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 ...查看


  • 高考作文三大要点之写景篇
  • 3.写景的文章也要有高远的立意有些作文题看着比较空灵,适合写景抒情,如<那一片绿色>,如<季节>.我们同学看到这样的作文题,都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要写"一片绿色",便想到童年时在农村所见的田 ...查看


  • 名人书斋对联
  • 篇一:古代名人书房对联赏析 平时翻书见有名人书室楹联,便随手抄录,日积月累,遂成数百条.这些对联或抒发情感.或戏弄人生.或针砭时事.或表达雅兴.从这些对联中可以探讨出历代学者名人的心情和嗜好,是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 陆 游 万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