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的诗句: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朝代:元代

  作者:詹玉

  原文: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

  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

  吹香弄碧。

  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

  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

  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

  今回记得。

  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鉴赏

  “相逢”,该有多少话可说,多少事可忆,却是“唤醒京华梦”。在战后京华梦,指故朝南宋的京都生活。京华梦醒,“吴尘暗斑吟发”。吟发,即词人的头发。这两句,饱含词人的沧桑之慨。以下作具体抒写。“倚担”三句,写了三件令人难以忘怀的趣事:一是“倚担评花”。宋代的风俗是人皆不戴花,而挑担卖花者亦众。当时倚靠花担,品评着各色鲜花,一种风流趣事。二是“认旗沽酒”。游兴既高,自当有美酒助兴,觅酒家畅饮,说不尽的风流洒脱!三是“行歌奇迹”。一边游赏,一边吟诗,江山处处留足迹,也是风流闲雅!“历历”意为一切游乐情事都历历如昨。

  由杭州景色转写西湖胜景。从“吹香弄碧”“吹香”句先总写,作者不直接写花草树木,而先写其色彩与香味,便已画出一幅花团成阵,绿树成行的绚丽春景图,吹、弄二字表意准确而形象,和煦的春风吹来阵阵香气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坡柳”典出自苏东坡。苏轼曾两度出任杭州地方长官,写出了古今传诵的吟咏西湖的名作,并曾于西湖筑堤名为“苏堤”。“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九亭”说的就是苏堤景色。“坡柳”杨柳依依,写苏堤风光旖旎,承上“弄碧”。林逋长住于西湖孤山,酷嗜梅花,并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咏梅名篇。“逋梅”之典盖由其传出。词人在“吹香弄碧”的景物中特地拈出坡柳、逋梅,使如画的西湖风光更富于浓郁的诗意,在柳树、梅花和月色中,都融进了诗人的精神与风度,“画鼓”三句由岸上转写水面。春游时人头簇动,画楫船坊,栉次鳞比,箫鼓动地词中的“”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正是对这种盛况的艺术概括。

  上片写杭州和西湖景色,下片笔锋转向人事。

  “当时”点明故事为回忆,表明一种时态。此后虽然江南之地,依旧景物宜人,但时局已换,友人一个个风流云散。“花天月地,人被云隔”两句以一“甚”字领起怅怨之情油然而生。“却载”由“当时”写眼前。在国破家亡之际,只得过一种苍烟为伴、鸥鹭为友的隐居生活。以“却”表明生活境遇的转折,“更”,则是推进一层。欣逢故人,举怀畅饮,追怀往事,然而转眼之间又要在长江边上分手了,留恋之情引发悲伤之感。以“又别”点题,并慨叹这次相聚何其短暂。

  “今回”三句,推想别后之事。“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的西湖胜景,在战后还会依旧罢!在此一别,你不要忘记去“折柳穿鱼、赏梅摧雪。”这里蕴含一种兴亡之感和家国之恨。

  这是一首内涵却十分丰富送别词,决非一般离情所能概括得了的。词人把依依惜别之情和故国之思、兴亡之叹熔铸于一炉,浑然一体。通过游乐来表现故国的怀念主要是景美人旺是深深铭刻在词人心中的美好的故国形象。

  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朝代:元代

  作者:詹玉

  原文: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

  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

  吹香弄碧。

  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

  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

  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

  今回记得。

  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鉴赏

  “相逢”,该有多少话可说,多少事可忆,却是“唤醒京华梦”。在战后京华梦,指故朝南宋的京都生活。京华梦醒,“吴尘暗斑吟发”。吟发,即词人的头发。这两句,饱含词人的沧桑之慨。以下作具体抒写。“倚担”三句,写了三件令人难以忘怀的趣事:一是“倚担评花”。宋代的风俗是人皆不戴花,而挑担卖花者亦众。当时倚靠花担,品评着各色鲜花,一种风流趣事。二是“认旗沽酒”。游兴既高,自当有美酒助兴,觅酒家畅饮,说不尽的风流洒脱!三是“行歌奇迹”。一边游赏,一边吟诗,江山处处留足迹,也是风流闲雅!“历历”意为一切游乐情事都历历如昨。

  由杭州景色转写西湖胜景。从“吹香弄碧”“吹香”句先总写,作者不直接写花草树木,而先写其色彩与香味,便已画出一幅花团成阵,绿树成行的绚丽春景图,吹、弄二字表意准确而形象,和煦的春风吹来阵阵香气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坡柳”典出自苏东坡。苏轼曾两度出任杭州地方长官,写出了古今传诵的吟咏西湖的名作,并曾于西湖筑堤名为“苏堤”。“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九亭”说的就是苏堤景色。“坡柳”杨柳依依,写苏堤风光旖旎,承上“弄碧”。林逋长住于西湖孤山,酷嗜梅花,并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咏梅名篇。“逋梅”之典盖由其传出。词人在“吹香弄碧”的景物中特地拈出坡柳、逋梅,使如画的西湖风光更富于浓郁的诗意,在柳树、梅花和月色中,都融进了诗人的精神与风度,“画鼓”三句由岸上转写水面。春游时人头簇动,画楫船坊,栉次鳞比,箫鼓动地词中的“”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正是对这种盛况的艺术概括。

  上片写杭州和西湖景色,下片笔锋转向人事。

  “当时”点明故事为回忆,表明一种时态。此后虽然江南之地,依旧景物宜人,但时局已换,友人一个个风流云散。“花天月地,人被云隔”两句以一“甚”字领起怅怨之情油然而生。“却载”由“当时”写眼前。在国破家亡之际,只得过一种苍烟为伴、鸥鹭为友的隐居生活。以“却”表明生活境遇的转折,“更”,则是推进一层。欣逢故人,举怀畅饮,追怀往事,然而转眼之间又要在长江边上分手了,留恋之情引发悲伤之感。以“又别”点题,并慨叹这次相聚何其短暂。

  “今回”三句,推想别后之事。“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的西湖胜景,在战后还会依旧罢!在此一别,你不要忘记去“折柳穿鱼、赏梅摧雪。”这里蕴含一种兴亡之感和家国之恨。

  这是一首内涵却十分丰富送别词,决非一般离情所能概括得了的。词人把依依惜别之情和故国之思、兴亡之叹熔铸于一炉,浑然一体。通过游乐来表现故国的怀念主要是景美人旺是深深铭刻在词人心中的美好的故国形象。


相关文章

  • 描写冬天的诗句:描写冬天的诗句诗句大全
  • 出自当代诗人陈毅的<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赏析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冬夜杂咏>:这一组最初发表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含"冬"字的诗句的描写冬天的诗句
  • 1.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2.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3.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4.鸣笙起秋风,置酒飞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描写冬天的诗句大全
  • 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冬日归旧山>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描写冬天寒冷的诗句
  • 描写冬天寒冷的诗句 1.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唐·刘驾<苦寒吟> 2.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3.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描写冬天的诗句有哪些
  • 出自盛唐诗人张谓的<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赏析 自古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 ...查看


  • 描写冬天风的诗句
  • 1.长啸出原野,凛然寒风生.  --<酬崔五郎中>唐. 李白 2.冻结南云,寒风朔吹,纷纷六出飞花坠.  --<踏莎行 咏雪>元. 白朴 3.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描写冬天的诗句精选
  •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30句描写冬天的优美诗句
  •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高骈<对雪>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毛泽东<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必背的描写冬天的诗句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 卓文君<白头吟>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王冕<墨梅>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不含"冬"字的描写冬天的诗句
  • 1.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2.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