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咏老赠梦得

  《咏老赠梦得》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咏老赠梦得》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咏老赠梦得》原文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咏老赠梦得》赏析

  这首诗可以与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赠诗对比赏析:

  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这首《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从白老的“咏老”诗中,看到作者的性格和行为。他们两人同在一年出生,也同享古稀高龄;而在遭际上,则大不相同,刘禹锡比白居易坎坷很多。早期,二人初入仕途,都有匡国救民之宏志。但遇到挫折后,白则本着传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旨而明哲保身。但刘则屡经坎坷而不屈不挠,直至老而不休。所以在思想上两人是同而又有别的。他们万劫余生,都享古稀高寿,晚年同在洛阳,亦官亦隐,日夕唱酬。上述两诗就是当时之作也,道出了他们各自肺腑之言。

  在两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人对老的态度。白居易的诗生动地揭述老人之处境和心态;而刘禹锡诗除了写老态入木三分之外,更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难怪结语两句能脍炙人口,历千年而不衰了。这并不是说刘写诗技巧比白高明,而是由于诗是言志,两人对人生看法有所不同。人生观的差异,反映在文字上也就各异其趣。结果就表现为消极和积极的分歧。刘禹锡诗之前六句是对白诗的回答和补充,后六句则是对“老”的颂赞,使人读后会觉得“老”并不可怕,而更充满希望。这是诗的可贵之处,自然百读不厌了。

  《咏老赠梦得》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 《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咏老赠梦得》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咏老赠梦得》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咏老赠梦得》原文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咏老赠梦得》赏析

  这首诗可以与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赠诗对比赏析:

  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这首《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从白老的“咏老”诗中,看到作者的性格和行为。他们两人同在一年出生,也同享古稀高龄;而在遭际上,则大不相同,刘禹锡比白居易坎坷很多。早期,二人初入仕途,都有匡国救民之宏志。但遇到挫折后,白则本着传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旨而明哲保身。但刘则屡经坎坷而不屈不挠,直至老而不休。所以在思想上两人是同而又有别的。他们万劫余生,都享古稀高寿,晚年同在洛阳,亦官亦隐,日夕唱酬。上述两诗就是当时之作也,道出了他们各自肺腑之言。

  在两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人对老的态度。白居易的诗生动地揭述老人之处境和心态;而刘禹锡诗除了写老态入木三分之外,更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难怪结语两句能脍炙人口,历千年而不衰了。这并不是说刘写诗技巧比白高明,而是由于诗是言志,两人对人生看法有所不同。人生观的差异,反映在文字上也就各异其趣。结果就表现为消极和积极的分歧。刘禹锡诗之前六句是对白诗的回答和补充,后六句则是对“老”的颂赞,使人读后会觉得“老”并不可怕,而更充满希望。这是诗的可贵之处,自然百读不厌了。

  《咏老赠梦得》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 《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相关文章

  • 白居易的诗:[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 [作品介绍]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人生不同时段的感受;颔联.颈联明写"醉听清吟"对饮的乐趣,暗含对政治上遭冷遇的不满;尾联紧扣题意,作者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和梦得冬日晨兴
  • <和梦得冬日晨兴>这首诗写的非常好,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和梦得冬日晨兴>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和梦得冬日晨兴>原文 漏传初五点,鸡报第三声. 帐下从容起,窗间昽惖明. 照书灯未灭,暖酒火 ...查看


  • 白居易的诗:雪夜小饮赠梦得
  • 雪夜小饮赠梦得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注释 ①永夜:长夜,整夜. ②残年: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查看


  • 思乡的诗句: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
  • <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原文 南国碧云客,东京白首翁. 松江初有月,伊水正无风. 远思两乡断,清光千里同. 不知娃馆上,何似石楼中. <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
  • <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原文 南国碧云客,东京白首翁. 松江初有月,伊水正无风. 远思两乡断,清光千里同. 不知娃馆上,何似石楼中. <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初冬即事呈梦得
  • <初冬即事呈梦得>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初冬即事呈梦得>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初冬即事呈梦得>原文 青毡帐暖喜微雪,红地炉深宜早寒. 走笔小诗能和否,泼醅新酒试尝看. 僧来乞食因留宿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雪夜小饮赠梦得
  • 雪夜小饮赠梦得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注释 ①永夜:长夜,整夜.②残年: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查看


  •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课作者简介
  • 第一课:古诗三首 (1)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1李白简介: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生于碎叶城,成长于绵州昌隆县,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今存990多首诗歌,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李白 ...查看


  • 诗歌手抄报资料:"诗豪"刘禹锡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