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人物传记叙事时间模式研究[高萍2002]

2002年第6期

5史记6人物传记叙事时间模式研究

高 萍

5史记6人物传记在叙事时序上采用以自然时序为主的连贯叙事,自然流

畅而条贯有序。对自然时序暂时打破的插叙和补叙使得顺畅的叙事时间横生姿态。在叙事

1摘要2

时距上,详今略古,疏密有间,尤其采用呈现式叙述方式加长了重点故事、重点场面的叙事时间,使叙述者能够从容描写,铺陈渲染。这种叙事时间模式对中国叙事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关键词2 5史记6人物传记;叙事时间模式;时序;时距。

1中图分类号2I206.2

1文献标识码2A

1文章编号21000-4769(2002)06-0152-04

元模式意义的主要是先秦两汉的史书,其中5左传6、5史记6以其最初的叙事形态形成了中国叙事传统中的一种模式,并作为中国叙事中集体无意识的积淀,因而最具元模式意义。

关于历史叙事模式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学界的注意,但就具体的历史文本叙事模式的研究较少。国内研究者大多关注5左传6、5史记6的体例、题材、人物形象等方面对小说的影响,而较少关注这些古老文本的文体特征、叙事模式等形式层面。国外一些研究者从叙事学的角度探求作品的叙事形式层面并以此发掘出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¹,这一研究视角对我们颇有启发性。5史记6是中国历史叙事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成为历史著作至高无上的典范,而且以其卓越的叙事成就成为先唐叙事性文体雄视一切的代表,其叙事的时间模式,视角模式,结构模式,为后起的中国叙事文学提供了榜样。本文从叙事学角度阐释5史记6人物传记的叙事时间模式。

叙事是一门时间艺术。/叙事的时间是一种线性时间,而故事发生的时间则是立体的。在

纵观中国文化史,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叙事传统虽然没有在文学领域中孕育,但在史学领域中滋生、发展,并以其唯我独尊的绝对权威性向文学领域渗透,从而形成了一条与西方叙事传统发展迥异的独特的道路。浦安迪先生说:

/如何界定中国文学叙事范畴的问

题,最终归结在传统文明之间是否的确存在其两种主要形式)))历史编纂学与小说)))的内在可比性0112。杨义先生也指出:/研究中国叙事学而仅及小说,不及历史,是难以揭示其文化意义和形式奥秘的0122。前辈的研究表明历史叙事和历史的写作在中国古代叙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古代文学叙事的研究最终要追溯到对历史叙事的研究上。历史叙事孕育了文学叙事,并以其定型的叙事范型为文学叙事提供了叙事元模式。

中国是一个史乘之国,史学之发达及地位之神圣尊崇堪称人类文化史上一大奇观。/中国民族,可算是最看重历史的民族;中国文化,亦可说是最看重历史的文化0132,繁多芜杂的史籍当中对中国叙事学影响最大,真正具有叙事

¹

参看王靖宇5从3左传4看中国古代叙事作品6,见浦安迪编5中国叙事文#理论与批评文汇6,普林斯顿大

学出版社,1987年,第3-20页;以及艾朗诺53左传4的叙事学6,见5哈佛亚洲研究学刊61977年第323-325页。

1作者简介2

高萍,西安联合大学中文系讲师,陕西西安 610065。

故事中,几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但是话语则必须把它们一件一件地叙述出来,一个复杂的形象就被投射到一条直线上0

142

表。如5卫将军骠骑列传6所写霍去病生平,即可作如下年表:建元元年,霍去病生,元朔六年,年十八,为天子侍中。是岁封为冠军侯。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出兵陇西,有功;其夏,攻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其秋,招降浑邪王。元狩三年,匈奴入右北平。元狩四年,春,出右北平。封狼居胥山。元狩六年,

卒。

这种以自然时间顺序叙事,并标明年月的方法,即金圣叹所谓的/史家章法0。5史记6在叙事时按照事件的开端、发展、结局这样的顺序记载,使人感到有头有尾,有端有绪,浑然一体。如5陈涉世家6将农民起义从发生到发展,到胜利再到失败的一幅轰轰烈烈的画卷展示出来。5魏其武安侯列传6写汉武帝刚上台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较大的矛盾和斗争,矛盾由失

分开始,围绕两势的列侯窦婴与当朝的丞相田虫

。如何将立体化

的故事时间转化为线性的叙事时间,成为叙事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叙事者对时间的操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种种时间运行方式,干扰、打断或倒装时间存在的持续性,控制时间次序;一是以文本的疏密度控制时间速度。在文本中,前者表现为叙事时序,后者表现为叙事时距(叙事速度),我们拟从这两方面考察5史记6人物传记的叙事时间模式。

叙事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把自然时间人文化的过程。时间顺序、时间速度的变动都是叙事者在操作中进行时间变异处理的结果,渗透着叙事者的才识与智慧。5史记6以顺叙为主,但有时为了表现命运发展的某种原因和基础,暂时打破时序。而在表现人物命运发展时提及时间顺序跳跃性很大,有时一年、一月、一日之内叙述内容很多,有时三言两语就越过若干年。由于司马迁对叙述时间较为自觉的操作,使得5史记6首尾圆合,条贯清晰,疏密相间。

一、时间顺叙和时间标示

叙事时序大体有五种:顺叙、预叙、倒叙、插叙和补叙。顺叙意味着时间存在的连贯性,不可逆转性。而预叙、倒叙、插叙、补叙是对这种时间持续性的干扰、打断、破坏,使之出现矢向上的变异。

5史记6人物传记叙事时序采用顺叙。从人物的出生、成长到死亡,从事件的开端、发展到结束,从整个社会的兴盛、变动到衰亡,都按照时间的顺序,显示出各自发展的过程,时间不但具有连贯性,而且具有因果性,显示出盛衰、荣枯、生死、微巨的两极对构转变的过程。例如记人,5项羽本纪6从/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0写起,从斩会稽守、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直至乌江自刎,完全按照时序的推进而展现出项羽这一悲剧英雄的命运特征来。5李斯列传6记述了李斯由一闾巷布衣,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创建制度,位列三公;秦始皇死后,

因畏祸贪权而卖身投靠,

杀扶苏,立胡亥,并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最后被腰斩的悲惨的一生。5史记6在记人时,有时甚至逐处标明某人的生或死或种种生平际遇发生的年、月、日。我们甚至可以为之列出年

人的矛盾,除牵涉进了推波助澜的灌夫外,还牵进了窦太后、王太后、汉武帝、御史大夫韩安国、主爵都尉汲黯。/灌夫使酒骂坐0是矛盾冲突的进一步发展,/汉武帝东朝廷辩0是矛盾的高潮。整个事件按自然时序来叙述,前事是后事变化的依据,后事是前事发展的结果,前后承转自如,虽然头绪纷繁,但条贯清晰,叙事时间具有连贯性和因果性。

5史记6传记叙事时序的标示主要有四种:一是在一些合传和类传中,使用清评点家所谓的/搭天桥法0标示叙事时间的顺序。如5管晏列传6

/管仲卒,,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0。

5孙子吴起列传6/孙武死后百余年有孙膑0。叙事时间在这里跳跃最大,往往以百年、十年计。二是以历史纪年来标示叙述时间,大多以年计、以月计。如5留侯世家6记叙张良筹谋划策,协助刘邦灭项羽事,时间标示非常清晰,/汉元年正月0,/汉三年0,/汉四年秋0。三是以时间副词来标示叙述时间,如/已0、/初0、/曾0、/尝0、/顷之0、/久之0等等。这种标示时间跨度最小。往往以月计,以日计,甚至以时计。其中/初0、/曾0、/尝0标示过去时间,/已0、/将0、/久之0、/顷之0标示将来时间。四是用含有时间概念的名词,如春、夏、秋、冬、少、老、微、盛等等来标示时间的变化。如5汉高祖本纪6/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0,/夏,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复欲反,遂夷三族。秋,淮南王黥布反,,高祖自往击之0。5史记6传记以时间为轴,按自然时序将立体的故事排列成线性序列,有首有尾,有始有终,

#

如同长江大河,从它的源头谈起,直到它的入海处,奔腾万里,汹涌澎湃,又顺畅自然。

二、插叙和补叙的运用及其功能5史记6传记叙事时间并不完全遵守时序,为表现命运发展的某种原因和基础,有时暂时打破自然时序。在5史记6传记中运用最多的时序变异形态是插叙和补叙。

5史记6人物传记中插叙有两种形式,一是用/初0、/始0、/尝0等表示过去时间的副词领起,一是插入另一人物传记。这两种插叙笔法成为后代小说中最常用的/倒插笔0手法的滥觞。/初0、/始0等字在5史记6中使用频率极高。充分表现出作者在剪裁、组织叙事时间方面所具匠心。如5孟尝君列传6,前叙孟尝君之父田婴的生平,随即插入孟尝君出生之事,/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0这段插叙中叙事时序有所变化,

/婴告其母曰-勿举

也.0故事时间在前,而/文以五月五日生0,/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0故事时间在后,这种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的错置变化,进一步说明孟尝君的来历不凡。5酷吏列传6张汤传中,以/始0开头领起一段内容叙述张汤与丞相、三位长史之间的怨恨。这段插叙旨在揭示张汤最后自杀的原因,使叙事有因有果,非常完整。5史记6传记中还经常以另一人物的插入来打破时序。如5项羽本纪6在叙述刘、项双方在鸿门宴前后激烈的斗争中,插入了一段项伯传,讲述了项伯在秦被张良所救一事,旨在交待项伯私见张良出卖项氏集团的原因。5专诸传6中前叙伍子胥知道/光有内志,乃进专诸于公子光0,后应紧接/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0,但中间插入一段公子光未能为王的经历,交待了光阴养谋臣的原因。5荆轲传6在叙述了燕太子丹从秦国做人质回来后,急于寻找刺客的过程中插入一段在秦做人质时与秦王之间的怨恨,交待了太子丹寻找刺客的原因。

插叙的目的在于交待事情发生的前因,或人物生世或遗闻轶事。而补叙的目的在于补充交待事情发生的后果,或从另一个侧面去叙述事情,使叙事时间含量增大,叙事更具立体感。5项羽本纪6描写项羽破釜沉舟,发动了巨鹿战役,九战而大破秦军。随之是一段补叙:/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0这番补叙没有直接补在项羽军败破秦军的/原叙0的位置,而是借诸侯作壁上观的眼光和感受,从侧面烘托和渲染项羽军的声势,因而它是/补叙而兼借叙也0。5史记6的补叙很多,大多出现在传记的末尾。5孟尝君列传6叙完孟尝君生平大事,又用约等于前文二分之一的篇幅补叙冯谖弹铗烧券取信于民的故事。司马迁有意打破时序,揭示了孟尝君/养士三千,仅得一士之用,其余纷纷,并鸡鸣狗盗之不若也0,具有鲜明的反讽意味。5田单列传6在叙完田单巧用计谋,出奇制胜,大破燕军于即墨之后,又补叙太史女与王

两人的事迹,这段补叙使叙事时

间伸展到另一个叙事中心,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齐国人心的归向,叙事时间具有了立体性。5廉颇蔺相如列传6叙述了赵奢的将略和赵括的虚浮丧师后,又补叙了廉颇晚年的悲慨境遇。由于叙事时序的改变,使故事一波三折,曲折生姿。司马迁有意无意地打破自然时序,使叙述更加完整,更富于变化。实际上后世的古文家和评点家都从中悟出一点安排叙事时间的笔法,只不过都以布局名之。总之,5史记6传记按自然时序叙事记人,自然流畅而条贯有序,插叙和补叙都是对自然时序的暂时打破,最终服从于自然时序,使这种顺畅的叙事时间形式小起涟漪,横生姿态。

三、历史时间和叙事时间

历史叙事要把历史时间转化为叙事时间就涉及到时间速度问题。历史时间的刻度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常数,但是当它投影到叙事过程的时候,它却成了一个变数。在一部作品中,讲述一日事情所使用的文字,有时比讲述一月、一年、甚至十年的文字还要长。

5史记6创作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0,/原始察终,见盛观衰0。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司马迁对历史时间的操作也有自己的谋略)))

/详今略古0。5史记6叙述了从黄帝

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间的历史大事,人物传记一百一十二篇,但五帝三代两千多年只写了四篇本纪,十二篇世家,七篇列传,仅占五分之一。而汉代历史仅及百年,光是列传就有

四十二篇,再加上本纪五篇,世家十二篇,共计五十九篇,是上古史的两倍半,占全书人物传记一半以上。从人物密度来看,七十列传所载正传人物一百四十人,汉代人物就占七十六人,较为重要的附传人物五十四人,汉代占到三十一人。这种叙事分量前轻后重。本纪、世家、列传时间如同大海的波浪一样,一浪赶一浪。5五帝本纪6、5夏本纪6、5殷本纪6、5周本纪6所记叙的是上古史,以5五帝本纪6的时间单位最长,5周本纪6时间单位最短,由几十年至一年不等。5秦本纪6、5秦始皇本纪6、5项羽本纪6写的是近代史,以一年或一月为时间长度单位。5高祖本纪6、5吕后本纪6、5孝文本纪6、5孝景本纪6、5孝武本纪6写的是当代史,时间单位最短,以月、日为单位。世家、列传亦是如此。叙事时间速度前快后慢,这固然有历史材料搜集上的难易丰薄问题,但更具本质意义的是,时代越远的历史事件对于当前的影响越稀薄,因而可以略述而使叙事时间速度加快。时代越近的历史事件对于当前的影响越切身,因而应该详述而使得叙事时间速度放慢。

四、时间跨度和情节疏密

叙事时间速度不仅表现在历史时间与叙事时间文本外部的比较上,还表现在情节疏密度的文本内部的比较上。叙事时间速度是和叙事情节的疏密度成反比。5史记6人物传记采用这种叙事方式包括两个成分,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场面描写。概括叙述有时还对人物事件进行公开的或隐蔽的评论。场面描写大多详细、密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再现主要事件,叙事速度较慢,大多是叙述者聚焦所在。如5项羽本纪6洋洋洒洒八千余言,叙述了项羽从少时学书到乌江自刎三十年的悲剧经历。其中涵盖了长达数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如果司马迁平

均使用笔墨,那么叙述一年的事情要用270字左右,但实际情形远非如此。巨鹿之战前后不到一年,用了1500字左右,占了全篇的五分之一篇幅,密度非常高。鸿门之宴在全篇中叙事速度最慢,故事时间仅有两日,但叙事文字也达到1500字左右,比叙述巨鹿之战的时间速度还要慢180多倍。叙事密度越高,跨度越小,越有利于场面的细致描写。在5史记6中,时间跨度小,密度高的场面描写有很多,如5田单列传6中的/火牛阵0,

5廉颇蔺相如列传6

中的/完璧归赵0、/渑池会0、/将相和0,5魏其武安侯列传6中的/廷辩0、/骂座0,5淮阴侯列传6中的/背水一战0等等。由于叙事速度慢,因而叙事能够尽能事去渲染,使得一些评论家视其为小说。正是由于时间速度的大起大落的操作,叙事容量增加,使千年的历史画卷显得既气吞山河,又刻画精到,令人领略到一代英雄无比壮丽的气魄。

5史记6人物传记叙事时间模式较为单一和原始,但它为后来的文学叙事提供了参照系。唐传奇作家大多以史家口吻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讲史话本和长篇历史小说时间观念更强。金圣叹评论5水浒6/一路以年计,以月计,以日计,皆史家章法。05史记6以十二本纪开头,并以5五帝本纪6把叙事时间推向渺远,体现了叙事者精心设计的/原始察终,见盛观衰0的叙事谋略,中国的小说家也往往以时间整体观为精神起点,进行宏观的大跨度的时空操作,神话小说往往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写起,历史小说则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列朝写起。中国小说在叙事时间上多以自然时序为主,采用连贯叙述,并采用5史记6中的呈现式叙述方式扩充叙事容量。总之,5史记6人物传记叙事时间模式对中国叙事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使中国叙事文学具有了独特的民族特点。

1参考文献2

112浦安迪.走向一种中国叙事的批评理论1A2.乐黛云,陈珏.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1C2.江

苏人民出版社,1996.370.

122杨义.中国叙事学1M2.人民出版社,1997.15.

132钱穆.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史学与文学1A2.姜义华,等.港台及海外学者论中国文化:下1C2.上海人民出

版社,1988.409.

142兹韦坦#托多罗夫.叙事作为话语1A2.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1C2.北京大学出版

社,1987.506.

(责任编辑:尹 富)

#

2002年第6期

5史记6人物传记叙事时间模式研究

高 萍

5史记6人物传记在叙事时序上采用以自然时序为主的连贯叙事,自然流

畅而条贯有序。对自然时序暂时打破的插叙和补叙使得顺畅的叙事时间横生姿态。在叙事

1摘要2

时距上,详今略古,疏密有间,尤其采用呈现式叙述方式加长了重点故事、重点场面的叙事时间,使叙述者能够从容描写,铺陈渲染。这种叙事时间模式对中国叙事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关键词2 5史记6人物传记;叙事时间模式;时序;时距。

1中图分类号2I206.2

1文献标识码2A

1文章编号21000-4769(2002)06-0152-04

元模式意义的主要是先秦两汉的史书,其中5左传6、5史记6以其最初的叙事形态形成了中国叙事传统中的一种模式,并作为中国叙事中集体无意识的积淀,因而最具元模式意义。

关于历史叙事模式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学界的注意,但就具体的历史文本叙事模式的研究较少。国内研究者大多关注5左传6、5史记6的体例、题材、人物形象等方面对小说的影响,而较少关注这些古老文本的文体特征、叙事模式等形式层面。国外一些研究者从叙事学的角度探求作品的叙事形式层面并以此发掘出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¹,这一研究视角对我们颇有启发性。5史记6是中国历史叙事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成为历史著作至高无上的典范,而且以其卓越的叙事成就成为先唐叙事性文体雄视一切的代表,其叙事的时间模式,视角模式,结构模式,为后起的中国叙事文学提供了榜样。本文从叙事学角度阐释5史记6人物传记的叙事时间模式。

叙事是一门时间艺术。/叙事的时间是一种线性时间,而故事发生的时间则是立体的。在

纵观中国文化史,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叙事传统虽然没有在文学领域中孕育,但在史学领域中滋生、发展,并以其唯我独尊的绝对权威性向文学领域渗透,从而形成了一条与西方叙事传统发展迥异的独特的道路。浦安迪先生说:

/如何界定中国文学叙事范畴的问

题,最终归结在传统文明之间是否的确存在其两种主要形式)))历史编纂学与小说)))的内在可比性0112。杨义先生也指出:/研究中国叙事学而仅及小说,不及历史,是难以揭示其文化意义和形式奥秘的0122。前辈的研究表明历史叙事和历史的写作在中国古代叙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古代文学叙事的研究最终要追溯到对历史叙事的研究上。历史叙事孕育了文学叙事,并以其定型的叙事范型为文学叙事提供了叙事元模式。

中国是一个史乘之国,史学之发达及地位之神圣尊崇堪称人类文化史上一大奇观。/中国民族,可算是最看重历史的民族;中国文化,亦可说是最看重历史的文化0132,繁多芜杂的史籍当中对中国叙事学影响最大,真正具有叙事

¹

参看王靖宇5从3左传4看中国古代叙事作品6,见浦安迪编5中国叙事文#理论与批评文汇6,普林斯顿大

学出版社,1987年,第3-20页;以及艾朗诺53左传4的叙事学6,见5哈佛亚洲研究学刊61977年第323-325页。

1作者简介2

高萍,西安联合大学中文系讲师,陕西西安 610065。

故事中,几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但是话语则必须把它们一件一件地叙述出来,一个复杂的形象就被投射到一条直线上0

142

表。如5卫将军骠骑列传6所写霍去病生平,即可作如下年表:建元元年,霍去病生,元朔六年,年十八,为天子侍中。是岁封为冠军侯。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出兵陇西,有功;其夏,攻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其秋,招降浑邪王。元狩三年,匈奴入右北平。元狩四年,春,出右北平。封狼居胥山。元狩六年,

卒。

这种以自然时间顺序叙事,并标明年月的方法,即金圣叹所谓的/史家章法0。5史记6在叙事时按照事件的开端、发展、结局这样的顺序记载,使人感到有头有尾,有端有绪,浑然一体。如5陈涉世家6将农民起义从发生到发展,到胜利再到失败的一幅轰轰烈烈的画卷展示出来。5魏其武安侯列传6写汉武帝刚上台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较大的矛盾和斗争,矛盾由失

分开始,围绕两势的列侯窦婴与当朝的丞相田虫

。如何将立体化

的故事时间转化为线性的叙事时间,成为叙事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叙事者对时间的操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种种时间运行方式,干扰、打断或倒装时间存在的持续性,控制时间次序;一是以文本的疏密度控制时间速度。在文本中,前者表现为叙事时序,后者表现为叙事时距(叙事速度),我们拟从这两方面考察5史记6人物传记的叙事时间模式。

叙事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把自然时间人文化的过程。时间顺序、时间速度的变动都是叙事者在操作中进行时间变异处理的结果,渗透着叙事者的才识与智慧。5史记6以顺叙为主,但有时为了表现命运发展的某种原因和基础,暂时打破时序。而在表现人物命运发展时提及时间顺序跳跃性很大,有时一年、一月、一日之内叙述内容很多,有时三言两语就越过若干年。由于司马迁对叙述时间较为自觉的操作,使得5史记6首尾圆合,条贯清晰,疏密相间。

一、时间顺叙和时间标示

叙事时序大体有五种:顺叙、预叙、倒叙、插叙和补叙。顺叙意味着时间存在的连贯性,不可逆转性。而预叙、倒叙、插叙、补叙是对这种时间持续性的干扰、打断、破坏,使之出现矢向上的变异。

5史记6人物传记叙事时序采用顺叙。从人物的出生、成长到死亡,从事件的开端、发展到结束,从整个社会的兴盛、变动到衰亡,都按照时间的顺序,显示出各自发展的过程,时间不但具有连贯性,而且具有因果性,显示出盛衰、荣枯、生死、微巨的两极对构转变的过程。例如记人,5项羽本纪6从/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0写起,从斩会稽守、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直至乌江自刎,完全按照时序的推进而展现出项羽这一悲剧英雄的命运特征来。5李斯列传6记述了李斯由一闾巷布衣,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创建制度,位列三公;秦始皇死后,

因畏祸贪权而卖身投靠,

杀扶苏,立胡亥,并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最后被腰斩的悲惨的一生。5史记6在记人时,有时甚至逐处标明某人的生或死或种种生平际遇发生的年、月、日。我们甚至可以为之列出年

人的矛盾,除牵涉进了推波助澜的灌夫外,还牵进了窦太后、王太后、汉武帝、御史大夫韩安国、主爵都尉汲黯。/灌夫使酒骂坐0是矛盾冲突的进一步发展,/汉武帝东朝廷辩0是矛盾的高潮。整个事件按自然时序来叙述,前事是后事变化的依据,后事是前事发展的结果,前后承转自如,虽然头绪纷繁,但条贯清晰,叙事时间具有连贯性和因果性。

5史记6传记叙事时序的标示主要有四种:一是在一些合传和类传中,使用清评点家所谓的/搭天桥法0标示叙事时间的顺序。如5管晏列传6

/管仲卒,,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0。

5孙子吴起列传6/孙武死后百余年有孙膑0。叙事时间在这里跳跃最大,往往以百年、十年计。二是以历史纪年来标示叙述时间,大多以年计、以月计。如5留侯世家6记叙张良筹谋划策,协助刘邦灭项羽事,时间标示非常清晰,/汉元年正月0,/汉三年0,/汉四年秋0。三是以时间副词来标示叙述时间,如/已0、/初0、/曾0、/尝0、/顷之0、/久之0等等。这种标示时间跨度最小。往往以月计,以日计,甚至以时计。其中/初0、/曾0、/尝0标示过去时间,/已0、/将0、/久之0、/顷之0标示将来时间。四是用含有时间概念的名词,如春、夏、秋、冬、少、老、微、盛等等来标示时间的变化。如5汉高祖本纪6/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0,/夏,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复欲反,遂夷三族。秋,淮南王黥布反,,高祖自往击之0。5史记6传记以时间为轴,按自然时序将立体的故事排列成线性序列,有首有尾,有始有终,

#

如同长江大河,从它的源头谈起,直到它的入海处,奔腾万里,汹涌澎湃,又顺畅自然。

二、插叙和补叙的运用及其功能5史记6传记叙事时间并不完全遵守时序,为表现命运发展的某种原因和基础,有时暂时打破自然时序。在5史记6传记中运用最多的时序变异形态是插叙和补叙。

5史记6人物传记中插叙有两种形式,一是用/初0、/始0、/尝0等表示过去时间的副词领起,一是插入另一人物传记。这两种插叙笔法成为后代小说中最常用的/倒插笔0手法的滥觞。/初0、/始0等字在5史记6中使用频率极高。充分表现出作者在剪裁、组织叙事时间方面所具匠心。如5孟尝君列传6,前叙孟尝君之父田婴的生平,随即插入孟尝君出生之事,/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0这段插叙中叙事时序有所变化,

/婴告其母曰-勿举

也.0故事时间在前,而/文以五月五日生0,/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0故事时间在后,这种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的错置变化,进一步说明孟尝君的来历不凡。5酷吏列传6张汤传中,以/始0开头领起一段内容叙述张汤与丞相、三位长史之间的怨恨。这段插叙旨在揭示张汤最后自杀的原因,使叙事有因有果,非常完整。5史记6传记中还经常以另一人物的插入来打破时序。如5项羽本纪6在叙述刘、项双方在鸿门宴前后激烈的斗争中,插入了一段项伯传,讲述了项伯在秦被张良所救一事,旨在交待项伯私见张良出卖项氏集团的原因。5专诸传6中前叙伍子胥知道/光有内志,乃进专诸于公子光0,后应紧接/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0,但中间插入一段公子光未能为王的经历,交待了光阴养谋臣的原因。5荆轲传6在叙述了燕太子丹从秦国做人质回来后,急于寻找刺客的过程中插入一段在秦做人质时与秦王之间的怨恨,交待了太子丹寻找刺客的原因。

插叙的目的在于交待事情发生的前因,或人物生世或遗闻轶事。而补叙的目的在于补充交待事情发生的后果,或从另一个侧面去叙述事情,使叙事时间含量增大,叙事更具立体感。5项羽本纪6描写项羽破釜沉舟,发动了巨鹿战役,九战而大破秦军。随之是一段补叙:/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0这番补叙没有直接补在项羽军败破秦军的/原叙0的位置,而是借诸侯作壁上观的眼光和感受,从侧面烘托和渲染项羽军的声势,因而它是/补叙而兼借叙也0。5史记6的补叙很多,大多出现在传记的末尾。5孟尝君列传6叙完孟尝君生平大事,又用约等于前文二分之一的篇幅补叙冯谖弹铗烧券取信于民的故事。司马迁有意打破时序,揭示了孟尝君/养士三千,仅得一士之用,其余纷纷,并鸡鸣狗盗之不若也0,具有鲜明的反讽意味。5田单列传6在叙完田单巧用计谋,出奇制胜,大破燕军于即墨之后,又补叙太史女与王

两人的事迹,这段补叙使叙事时

间伸展到另一个叙事中心,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齐国人心的归向,叙事时间具有了立体性。5廉颇蔺相如列传6叙述了赵奢的将略和赵括的虚浮丧师后,又补叙了廉颇晚年的悲慨境遇。由于叙事时序的改变,使故事一波三折,曲折生姿。司马迁有意无意地打破自然时序,使叙述更加完整,更富于变化。实际上后世的古文家和评点家都从中悟出一点安排叙事时间的笔法,只不过都以布局名之。总之,5史记6传记按自然时序叙事记人,自然流畅而条贯有序,插叙和补叙都是对自然时序的暂时打破,最终服从于自然时序,使这种顺畅的叙事时间形式小起涟漪,横生姿态。

三、历史时间和叙事时间

历史叙事要把历史时间转化为叙事时间就涉及到时间速度问题。历史时间的刻度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常数,但是当它投影到叙事过程的时候,它却成了一个变数。在一部作品中,讲述一日事情所使用的文字,有时比讲述一月、一年、甚至十年的文字还要长。

5史记6创作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0,/原始察终,见盛观衰0。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司马迁对历史时间的操作也有自己的谋略)))

/详今略古0。5史记6叙述了从黄帝

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间的历史大事,人物传记一百一十二篇,但五帝三代两千多年只写了四篇本纪,十二篇世家,七篇列传,仅占五分之一。而汉代历史仅及百年,光是列传就有

四十二篇,再加上本纪五篇,世家十二篇,共计五十九篇,是上古史的两倍半,占全书人物传记一半以上。从人物密度来看,七十列传所载正传人物一百四十人,汉代人物就占七十六人,较为重要的附传人物五十四人,汉代占到三十一人。这种叙事分量前轻后重。本纪、世家、列传时间如同大海的波浪一样,一浪赶一浪。5五帝本纪6、5夏本纪6、5殷本纪6、5周本纪6所记叙的是上古史,以5五帝本纪6的时间单位最长,5周本纪6时间单位最短,由几十年至一年不等。5秦本纪6、5秦始皇本纪6、5项羽本纪6写的是近代史,以一年或一月为时间长度单位。5高祖本纪6、5吕后本纪6、5孝文本纪6、5孝景本纪6、5孝武本纪6写的是当代史,时间单位最短,以月、日为单位。世家、列传亦是如此。叙事时间速度前快后慢,这固然有历史材料搜集上的难易丰薄问题,但更具本质意义的是,时代越远的历史事件对于当前的影响越稀薄,因而可以略述而使叙事时间速度加快。时代越近的历史事件对于当前的影响越切身,因而应该详述而使得叙事时间速度放慢。

四、时间跨度和情节疏密

叙事时间速度不仅表现在历史时间与叙事时间文本外部的比较上,还表现在情节疏密度的文本内部的比较上。叙事时间速度是和叙事情节的疏密度成反比。5史记6人物传记采用这种叙事方式包括两个成分,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场面描写。概括叙述有时还对人物事件进行公开的或隐蔽的评论。场面描写大多详细、密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再现主要事件,叙事速度较慢,大多是叙述者聚焦所在。如5项羽本纪6洋洋洒洒八千余言,叙述了项羽从少时学书到乌江自刎三十年的悲剧经历。其中涵盖了长达数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如果司马迁平

均使用笔墨,那么叙述一年的事情要用270字左右,但实际情形远非如此。巨鹿之战前后不到一年,用了1500字左右,占了全篇的五分之一篇幅,密度非常高。鸿门之宴在全篇中叙事速度最慢,故事时间仅有两日,但叙事文字也达到1500字左右,比叙述巨鹿之战的时间速度还要慢180多倍。叙事密度越高,跨度越小,越有利于场面的细致描写。在5史记6中,时间跨度小,密度高的场面描写有很多,如5田单列传6中的/火牛阵0,

5廉颇蔺相如列传6

中的/完璧归赵0、/渑池会0、/将相和0,5魏其武安侯列传6中的/廷辩0、/骂座0,5淮阴侯列传6中的/背水一战0等等。由于叙事速度慢,因而叙事能够尽能事去渲染,使得一些评论家视其为小说。正是由于时间速度的大起大落的操作,叙事容量增加,使千年的历史画卷显得既气吞山河,又刻画精到,令人领略到一代英雄无比壮丽的气魄。

5史记6人物传记叙事时间模式较为单一和原始,但它为后来的文学叙事提供了参照系。唐传奇作家大多以史家口吻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讲史话本和长篇历史小说时间观念更强。金圣叹评论5水浒6/一路以年计,以月计,以日计,皆史家章法。05史记6以十二本纪开头,并以5五帝本纪6把叙事时间推向渺远,体现了叙事者精心设计的/原始察终,见盛观衰0的叙事谋略,中国的小说家也往往以时间整体观为精神起点,进行宏观的大跨度的时空操作,神话小说往往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写起,历史小说则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列朝写起。中国小说在叙事时间上多以自然时序为主,采用连贯叙述,并采用5史记6中的呈现式叙述方式扩充叙事容量。总之,5史记6人物传记叙事时间模式对中国叙事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使中国叙事文学具有了独特的民族特点。

1参考文献2

112浦安迪.走向一种中国叙事的批评理论1A2.乐黛云,陈珏.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1C2.江

苏人民出版社,1996.370.

122杨义.中国叙事学1M2.人民出版社,1997.15.

132钱穆.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史学与文学1A2.姜义华,等.港台及海外学者论中国文化:下1C2.上海人民出

版社,1988.409.

142兹韦坦#托多罗夫.叙事作为话语1A2.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1C2.北京大学出版

社,1987.506.

(责任编辑:尹 富)

#


相关文章

  • 也谈"莫言对司马迁的承续与对话"
  • 也谈"莫言对司马迁的承续与对话" 张志忠教授是最早关注莫言文学创作的学者之一.早在莫言发表"红高粱"系列小说不久,他就出版了同步追踪研究莫言的专著<莫言论>.2014年,张教授在<首 ...查看


  • _史记_的叙事特点及小说因素分析
  • 2011年第2期总第221期 齐鲁学刊 QILU JOURNAL No.2 GeneralNo.221 <史记>的叙事特点及小说因素分析 刘新生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摘:<史记>" ...查看


  • 学年论文题目
  • 学年论文题目 转载自: 张玲 转载于:2010-12-08 15:14 | 分类:个人日记 阅读:(1) 评论:(0) 文学类(现当代文学方向)学年论文选题 1.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表征. 2.当代"女性诗歌&quo ...查看


  •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 一.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其一生大约"与武帝相始终". 汉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开始写作<史记>,太初四年(前93年)完成.有著名散文<报 ...查看


  • 虢季子白盘铭文及似赋之铭考论
  • 第10卷第3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01.10No.32008年6月 JournalofEasternLiaonia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Jun.2008 [辞赋研究] 虢季子白盘铭文及似赋之铭考 ...查看


  • 中国电视剧历史主义批评模式探析
  • 王黑特宗敏:中国电视剧历史主义批评模式探析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中国电视剧历史主义批评模式探析 ■ 王黑特 宗 敏 [内容摘要]体系化的历史主义作为理论模式发源于欧洲,但是作为一种批评的方法论亦是中国自 发的学术传统.在中国电视剧批评领域, ...查看


  • "古之巫书"与[山海经]的神话叙事
  • "古之巫书"与<山海经>的神话叙事 作者:郑晓峰 来源:<汉语言文学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 ;要:本文从<山海经>"古之巫书"的思维特质出发,探讨方位叙事与方 ...查看


  • 古代文学 考试题答案整理
  • <中国古代文学>(大一上) 一.二:成句默写.成段默写(40分) 三.名词解释(2道,共10分) (作者+内容+语言风格+思想+地位/别人对它的评价,150字左右) 1.<战国策>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战国时期的 ...查看


  • 论"后革命时代"下的小说与历史
  • 作者:王春云 文艺评论 2006年09期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内忧外患,革命主宰着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理论研究大都肩负着救国拯民的大任,其政治功利性尤显突出.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g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