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和磁]教案

《电和磁》教案

海宁市袁花镇谈桥中心小学沈千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教材共两页,分为“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制作一个电磁铁”和“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三部分。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电和磁是不相关的两种现象。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1777 — 1851)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才知道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奥斯特揭开了研究电磁的序幕,科学家们对电与磁的关系的认识迅速深入,电的应用也就大大扩展了。电磁铁的发明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成果。

第一部分: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

把拉直的导线靠近小磁针上方,小磁针不动;把导线的两端接上电池,可以看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只有铁或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而导线是铜的,因此可以推测是电流的作用使铜丝产生了磁性。当我们将电流断开,小磁针又恢复了原来指南北的状态,说明小磁针的偏转确实是导线通电造成的,也就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在这个实验中,电池处于短路状态,而学生们也会感觉到烫手,这是因为短路时电能消耗很大,并瞬间转化为热能。教材因此提醒学生们在实验中,电流只需通极短的时间。所以教学时我让学生们将导线的一端接触电池的某个极不要超过3秒,迅速断开,就能观察到小磁针的偏转。

教材中的电流方向示意图,暗示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小磁针偏转时的运动方向会有所不同,这说明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如果在实验中有学生发现这一现象时教师应予以肯定。

第二部分:制作一个电磁铁

电流的磁效应现象激发了科学家的探索热情,他们让电流通过弯成各种形状的导线,其中一种就是把导线绕成螺线管再通电。后来进一步发现当螺线管内插入铁芯时,由于铁芯被磁化,磁性大大增强,这样就产生了电磁铁。

教材引导学生们使用 1 米长的、带绝缘层的导线沿同一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导线两端各留出 1 厘米,并用砂纸擦亮,制作成一个电磁铁。在制作电磁铁时,要选择一些长铁钉,并作退火处理,即将铁钉在火上烧红一会儿,再逐渐冷却。否则,制成的电磁铁断电后仍然有剩余的磁性。学生材料袋中的熟铁钉也可以用,但要注意不要让它靠近磁铁,以免被磁化。选用的导线要软一些,而且一定要有绝缘皮或绝缘层。如果使用漆包线,则要让学生明确漆包线尽管看起来像铜丝,实际上外面涂有一层油漆。用砂纸打磨线头,主要是为了使接触点更灵敏。线头不经过打磨的漆包线,组成的电路将是“断路”。同一方向缠绕时,线圈是否整齐美观不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效果。

教材对同一方向并没有做进一步的要求,对电池的正负极的接法也没有要求。这样各组制作的电磁铁钉尖、钉帽和电池的两极就有可能不同,有利于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决定着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材要求学生用自制的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看看能吸引多少。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会自发地比较各自的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会发现自己的电磁铁可能比别人的要吸得多或吸得少。他们可能会产生“是什么决定着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之类的问题,为下一课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做好了准备。

第三部分: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教材选择了电磁铁是否具有南北极作为研究的内容,这来源于磁铁性质的研究。学生们已经

知道磁铁的性质,以及检验磁铁性质的各种实验方法,当他们发现电磁铁通电时能吸引大头针,也就产生了研究电磁铁其他性质的需求。由于学生们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因此教材要求他们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研究并作好实验记录。简单的方法是用小磁针检验:电磁铁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引,另一端与小磁针的北极相吸引。根据的原理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们回顾检验磁铁南北极的方法,再迁移到电磁铁的南北极研究中。如果要求学生们说出电磁铁的哪一端是南极、哪一端是北极?他们就可能发现各组制作的电磁铁的钉尖、钉帽的南北极不相同。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电磁铁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活动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可让学生在课外研究,但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当调换线圈两端与电池两极的连接时,或者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时,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的极性就会发生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知道通电后的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磁铁是用绝缘导线绕在铁芯上制成的,通电时有吸铁本领,也有南北两极等知识。

2、科学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观察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时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并对此现象做出解释;能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电磁铁;并能自行设计实验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内外能积极地从事电和磁的探究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能创造性地设计电磁铁南北极实验;意识到人们对电磁铁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时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并对此现象做出解释;经历制作电磁铁以及探究电磁铁指南北的性质等实验过程。

2、难点:制作电磁铁。

四、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教师自制的电磁铁,多媒体课件。

2、分组材料:漆包线、小磁针、电池、大铁钉、大头针、砂皮纸及实验记录表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上课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当你在野外迷路时你会怎么办?假如身上带了个指南针,你会辨认方向吗?,师出示指南针,让学生尝试用来辨认方向。

2、教师小结:指南针里面的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磁铁),所以里面的针我们也可以叫它小磁针,现在小磁针静止在桌面上,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谁最聪明:手不能接触小磁针,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转动起来?

3、汇报交流:用铁或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4、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教师介绍(幻灯):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小磁针靠近了通电的导线,结果他有了惊人的发现。你知道他发现了什么吗?

(二)、探究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现象

1、出示实验提示卡,让学生看后说说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些什么?如果把导线两端接通、断开电池的正负极,紧靠的小磁针会出现什么现象?(只能接通很短时间,马上断开。因为用一根短的铜导线,直接接通电源的两极,这种接法叫短路,短路是十分危险的。轻的电池损坏,严重时,可产生炸裂,危及人身安全,若家用220V交流电短路,导线将被电热烧得

发红,容易引发火灾。)

3、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小结:电可以产生磁性。(板书: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有磁性)

(三)、尝试制作电磁铁

1、过渡:科学家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后继续研究, 他们让电流通过弯成各种形状的导线,其中一种就是把导线绕成螺线管再通电。后来进一步发现当螺线管内插入铁芯时,由于铁芯被磁化,磁性大大增强,这样就发明了电磁铁。(板书:电磁铁)

大家想不想也来做一个电磁铁?

2.出示电磁铁,学生打开书看看如何制作电磁铁:制作电磁铁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制作电磁铁?

3、小组汇报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电磁铁。(注意:导线接通电池的时间不要超过三秒,导线要沿着同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导线的两端要用砂皮擦亮。)

5.选一组学生演示制作电磁铁及吸大头针过程。

6、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有什么新问题?

7.教师小结:表扬制作比较好的小组。若有不能吸起大头针的组,老师可帮助找找原因。

(四)、探究电磁铁指南北的性质

1、复习磁铁的性质。

2、过渡:磁铁能吸起大头针,说明有磁性,磁铁还有南北两极,那么电磁铁有没有南极和北极呢?

3、通过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4、分组实验,交流汇报(板书:有两极)

5、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原理找到电磁铁的南北极的?

6.大家做的电磁铁南北极都相同吗?

这说明电磁铁的两极会发生变化吗? (板书:会改变)

(五)、课外延伸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于了电磁铁?各起了什么作用?

(六)板书设计:

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有磁性

电磁铁有两极会改变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增加电流强度和将直线改变线圈可以增加磁性。

2、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的重要。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微软用户1]、指南针、长约2米的绝缘导线。[微软用户2]

教师准备:一定量的学生材料、指南针。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师出示一个指南针,问:这是什么?哪端指南?什么物体靠近指南针会改变指针方向?(师将一磁铁、铁块和一根导线靠近指南针,让学生观察)说明导线是不会影响指南针的。

2、师:但是在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而且正是由于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奇怪现象?(板书:让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

3、揭示课题。

(二)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偏转实验

1、你觉得这个奇怪的现象可能是什么?我们用什么办法让导线通电(要组装一个简单电路)?师出示一个简单电路,合上开关后,让学生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微软用户3]?电流过导线了吗?[板书:不通电]

2、教师简述奥斯特实验,并示范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观察:接通电流,看到什么现象;断开电流,有什么现象。把看到的现象写在书P48页相应的问题旁。[微软用户4]

让学生多做一会儿试验,学生可能有更多的发现。如通电导线离磁针远近不同,磁针的偏转程度会不同;导线在磁针下方磁针也会偏转,但方向相反;把导线顺着磁针移动,各处都一样„„如果希望学生都能有新的发现,教师可以做一些启发示范。[微软用户5]

3、汇报交流:[微软用户6]现象:板书:[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偏转,不通电,小磁针又恢复到南北向位置]。

推理得出结论:电流会产生磁性。(接通电流磁针偏转,关闭电流,指针复位,你认为引起磁针偏转主要是什么引起的?[这一现象表明:影

《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电和磁》是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能量》教学单元的第一课。儿童在日常生活和科学课的学习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但是在儿童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的一般意义的概念。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本单元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

《电和磁》这节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设计说明】

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本课设计主要围绕两个活动展开: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教学时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和存疑的问题入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然后按照“探究电能否产生磁”、“探究怎样使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包括探究短路大电流实验,通电线圈和指南针实验)”、“拓展活动(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中是否还有电)”的步骤,紧扣思维的层层深入发展,来组织学生设计、操作与实验。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使学生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流越大、线圈扎数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可以检测是否有电流。

2.过程与方法:动手探究过程中边思考边实验,作好记录,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善于思考探究,能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悟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做有心人,谁都能有所发现。

【教学重点】

电流能产生磁性。短路和通电线圈能增强磁性。

【教学难点】

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电流能产生磁。

【教学准备】

1.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其中一根较长)、指南针、自制线圈。(2人/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演示导入,悬疑激趣。

1.投影出示指南针。它为什么能指南北?(地球是一个大磁场,磁场我们是看不见的。)

你能不碰到指南针,而让磁针转动么?(演示)

为什么我们不碰到磁针它也会动?

2.还有别的办法么?

3.老师还有一种办法,能让磁针动起来。(演示)大家要看仔细了。

4.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是啊,有的同学看见了,是老师按动了一个开关。(举起简单电路)原来磁针的转动和这个简单电路有关系。 1.猜测:(1)用磁铁(2)用铁的东西。

A、磁铁为什么会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因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B、铁的东西为什么也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因为指南针本身也是一个小磁铁,磁铁会吸铁。

(板书:磁性)

2.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在等待磁针停止晃动的时候,告诉学生:我们先要等磁针静止下来,实验时身体尽量不碰到桌子,以免影响实验现象。 对地球磁场的认识,学生在中年级学习磁铁性质的时候有所耳闻,在这里提出,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磁性有相互作用。并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演示,复习磁和电路的基本知识,同时激发学生“重演”奥斯特实验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亲历实验(1):“通电导线和指南针”实验。

1.教师顺势提出任务:你能用你们桌上的材料也来做这个实验么? 首先,我们要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让开关控制小灯泡发光。(板书:光)

是什么使小灯泡发光的?(板书:电流)

指出:电能转换成光能。

接下来我们要让指南针的磁针转动起来,你准备怎么实验呢?

2.出示实验的要求:

A、磁针放在桌上不动,移动一根长导线,从不同的角度、距离反复试几次;(提示不同角度是指导线和磁针指示的方向之间的角度)

B、实验时,身体尽量不要碰到课桌;一定要让磁针停止转动以后才能接通电源;

C、仔细观察、比较通电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巡视。了解探究进展情况。

3.组织学生汇报本组的发现并适时提问或点评。

4.“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复位。”同学们都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对于这个现象,你有什么问题?

请大家猜测一下。

大家的猜测很多,但是都提到了“电流”,是吧?说明磁针偏转跟电流有没有关系?说说理由。磁针偏转跟电流有关系这一点可以确认。

为什么导线要靠近指南针,指南针才会偏转?

那为什么一定要接通电流后,才有效呢?

看来是通电的导线周围可能产生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的东西。是这种东西在影响指南针。你们觉得这个神秘东西最有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在通电导体的周围,电流能产生磁,就像我们的地球有磁场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但是可以用指南针来检验。(板书)

5.刚才我们实验中,电路产生的磁场非常微弱,对指南针的磁针影响很小,怎样才能使指南针磁针偏转得更明显呢?

6.实验指导:在不增加电池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短路”增加电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拿掉小灯泡,保留开关,安装短路的电路来实验。但这么做很危险,会使电池、导线发热,甚至会烧坏电池(课件出示)。所以要把一切准备好以后再按下开关,做到一触即放,看到效果就行。

7.组织学生汇报本组的发现并适时提问或点评。

8.教师小结。短路时磁针的偏转角度大,验证了我们的设想:短路形成大电流,产生的磁性更强了。

1.活动一:连接简单电路,使小灯泡在接通电源开关后发光。(要求各组让灯泡发光后立即断开开关。)

接通电路后,电流从导线经过小灯泡,使小灯泡发光。

电流---------光

说说实验方法,如把磁针靠近导线(多种方法);磁针怎么放,老师刚才有没有动磁针„„

2.活动二:(2人合作)将电路中的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磁针分别在通电和断电时有什么变化,不同的度反复试几次。

(分组自由有序地展开探究活动。)

3.小组利用视频展示台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在实验时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向一致,实验现象明显。)

4.磁针为什么会偏转呢?

学生猜测、分析。

学生往往只能认识到:是电使小磁针转动的,而不会意识到电流产生了磁。

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为电流产生了磁。

磁针为什么会偏转?

大家猜测。

确认跟电流有关系。

因为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复位。

磁?

因为磁是看不见的?

指南针可以被磁吸引或者排斥。

5.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提出疑问:怎样才能使指南针磁针偏转得更明显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方法:A增加电池;B用短路的方法增强电流;C用导线圈。 若学生提出第一种,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电池增多,小灯泡会烧坏,不可行,进而引导学生想把小灯泡拿掉,形成短路电路。

6.小组实验:电路短路时,观察小磁针会发生什么变化?

7.交流实验现象与发现,并得出结论:电流能产生磁性,短路时,电路中电流变大,磁针的偏转角度也变大。

从能量教学单元角度出发,指出小灯泡发光是电能转换成光能,为以后对能量的学习做

好铺垫。

创设自由地、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探究有时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奥斯特的伟大就是想到我们所没想到的。我们在课堂上就要让学生自己摸索着前进,鼓励他们自己发现,让他们创造自己的精彩,分享成功的喜悦,实现原生态的科学探究。

将这个实验分成两步完成,注重的不是只让学生看到实验现象,而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第一步探究中有机会发现更多相关的现象,把前后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作比较,能初步意识到电流大小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六年级学生是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而在这个阶段的科学学习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对事物表面的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

三、深入探究,互动实验(2):“通电线圈和指南针”实验

1.教师将导线在手上绕10圈,做成一个线圈。请学生说说从老师绕的线圈中产生了什么想法?学生对照投影的提示自主实验。

2.教师巡视。教师深入到各小组,鼓励、了解探究进展情况。

3.组织学生汇报探究结果。(你的新发现是什么?)

4.教师小结小结: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力比直导线强多了,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5.其实,刚才的实验就是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教师向学生讲述奥斯特的故事。

1.在一个电路中,多根导线周围的磁场会不会更强呢?

2.进行实验:a、将线圈通电后,靠近小磁针,观察磁针的变化;b、试一试线圈怎么放置,指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3.汇报探究结果。

学生可能的发现:指南针放在线圈中间小指针偏转角度最大;通电线圈的磁性更强。(板书小组的发现。)

这个环节把实验的主动权完全放给学生,教师更多的是协调、鼓励。

为节省时间,老师发自制线圈。绕制线圈后面要继续学习。

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科学发现就这么简单,但是只有有心人才会获得成功;科学实验需要反复做,要不怕失败

四、课堂总结,巩固运用。

1.出示两节电池:我们平时怎么知道电池是否有电的,或者电池带电的强弱?这里有许多旧电池,装在电路中已经不能点亮小灯泡了,电池还有电吗?有什么办法来证明?

2.演示。

3.教师小结,完成板书。

4.今天我们做了一回小奥斯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自由设计检测方案。用电和磁的关系的办法。

2.分组活动:制作一个电流检测器,用通电线圈检测电池是否带电。

3.交流小结:有电流就有磁,没电流就没磁。

4.让学生畅所欲言。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体悟。 最后这个活动是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从能量单元角度这一活动出发,为后续学习做好了准备,而且使本课学习的知识得以运用,让科学探究从课堂走进生活。

五、拓展延伸,激励探究。

1.出示课件:生活中,很多电器都是根据电磁原理工作的。如:媒体出示图片:电动机、喇叭等。

同学们的玩具里也有这样的小电动机和小喇叭等,课后你可以拆出来研究研究,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1.学生观看课件,成功的探索激发出求知的欲望和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这个课后练习环节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身边,激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身边的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作出解释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电路检测器、导线、指南针、电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后,指南针会指示什么方向?不碰指南针你们有办法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吗?(磁铁)为什么它会影响指南针?因为磁铁有磁性。还有办法吗?(铁,镍,钴)为什么它们会影响指南针?生:小磁针是用磁铁做的,具有磁性。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除了刚才的方法,你们还有办法让指针转起来吗?

100多年前,有一位科学家在给学生做实验时,偶然让电线靠近指南针,当接通电流时的瞬间,磁针发生了偏转。当断开电流的瞬间,磁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没偏转。

2.等一下同学们做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先看电路的灯泡会不会亮,再让一个同学把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同方向,同时还要完成表格,老师给你们5分钟,做好之后马上把表格送到老师这,明白了吗?

3.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4.组织汇报:从全班的实验结果来看,发现了什么?

生:接通电流时,磁针有偏转;断开电流时,磁针没有偏转。

那这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电流产生了磁性。(板书:电流磁性)

有没有可能是导线的原因?导线是什么材料做的?(铜和塑料)

5.利用短路时实验效果更明显

如果说刚实验的小磁针的偏转角度太小,你有办法使实验效果明显一些吗?

生:A加粗导线(粗导线演示可以);

B加些电池;1)灯泡的承受能力很有限,加电池的话,灯泡可能很快被烧坏。

2)如果用导线直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连的话就形成了什么电路?(短路)

讲解:短路的时候电流会很强,会使电池发热,所以接一下后就要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教师演示实验:看到什么了?(磁针偏转的角度很大)

小结:这说明了什么?(加大电流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四)

1.刚我们已经知道了通电导线能使磁针偏转,那通电线圈会使指南针偏转吗?

同学先看老师怎么做线圈,先留5厘米的线头,再在四指上绕10圈,最后固定线圈。

2.线圈做好之后该怎么放呢?(介绍上放下放,平放立放,套放)

3.等一下同学们都放一下,看磁针会不会偏转怎样放偏转最大,再把苹果贴上来

4.汇报归纳:线圈立放和套放,磁针偏转最大。

(四)拓展

一天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电视遥控板按过去没反应了,他怀疑是电池用完了,里面一点电都没了。你有办法帮他检测吗?可以用什么物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 学生活动

3. 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 学生活动

5. 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 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 学生活动

3. 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 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 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反思:

1、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基点。“电流可以磁性”是建立在对实验现象的整理、分析基础上的,应通过把新发现的现象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作出解释的能力。同样,关于怎样使指南针偏转的现象更明显的设计,学生一时无从下手,这时老师点拨学生,从电流、导线角度去思考,从而打开他们的思路。

2、预设要依据学生实际能力。虽说“电和磁”这一课的最后一个活动是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教材设计者是从单元角度这一活动出发,为后续学习做准备而安排的,而且本课的学习知识得以运用,立意较新,但可能各地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差异,在一些班级课上往往没时间开展,因此,应视教学具体情况而定。

3、探究过程应注重细节。探究前要组织好学生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中应强调细致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组织讨论时尽量多通过视频展示将实验数据、事实直观展现在学生面

前,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分析、归纳的引导,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如磁针的偏转,偏转的角度,怎样偏转?通电时怎样?断电后怎样?因为断电后指南针要转回原来的位置,也会动。有的学生就会认为通电、断电都会偏转,那就说明与电无关了。所以要学生通过讨论明白,断电后的转动是指南针要回到原来的位置,不是发生新的或再一次的偏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 学生活动

3. 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 学生活动

5. 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 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 学生活动

3. 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 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 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反思:

1、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基点。“电流可以磁性”是建立在对实验现象的整理、分析基础上的,应通过把新发现的现象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作出解释的能力。同样,关于怎样使指南针偏转的现象更明显的设计,学生一时无从下手,这时老师点拨学生,从电流、导线角度去思考,从而打开他们的思路。

2、预设要依据学生实际能力。虽说“电和磁”这一课的最后一个活动是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教材设计者是从单元角度这一活动出发,为后续学习做准备而安排的,而且本课的学习知识得以运用,立意较新,但可能各地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差异,在一些班级课上往往没时间开展,因此,应视教学具体情况而定。

3、探究过程应注重细节。探究前要组织好学生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中应强调细致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组织讨论时尽量多通过视频展示将实验数据、事实直观展现在学生面

前,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分析、归纳的引导,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如磁针的偏转,偏转的角度,怎样偏转?通电时怎样?断电后怎样?因为断电后指南针要转回原来的位置,也会动。有的学生就会认为通电、断电都会偏转,那就说明与电无关了。所以要学生通过讨论明白,断电后的转动是指南针要回到原来的位置,不是发生新的或再一次的偏转。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善于思考探究,能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悟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做有心人,谁都能有所发现。

【教学重点】

如何让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

【教学难点】

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教学准备】

1. 小组准备:一号新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针、长导线

2. 教师准备:学生材料3组、演示用指南针1个、条形磁铁一块,铁钉一枚、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投影仪出示指南针:知道这是什么吗?有什么作用(静止的时候指示南北方向)里面的指针是用什么制造的(磁铁)(板书:磁)

2、我再来考考大家:在不碰到指南针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让指针动起来?(预设:磁铁和铁类物质,学生说到磁铁或铁的时候就请上来演示)

3、小结:磁铁和铁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那还有其它办法吗?(预设:如有学生说出电,师:你做过这个实验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看看电是否真的能是指南针发生偏转)

如学生说不上来:师出示一根导线并提问: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吗?(教师演示,发现不能使导线发生偏转,导线是铜做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想个办法,让导线也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大家想不想试试。

二、通电导线周围有磁性

1、要想做这个实验,大家得先组装一个电路,使小电珠发光。(ppt出示电路图)会组装吗?请拿出抽屉中的相关材料,马上开始组装。

2、学生合作组装电路,师巡视

3、大家真能干,小电珠都亮了,那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板书:“电”)

4、我们回忆一下,电在电路中是怎么流动的呢?。

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真了不起,过去学过的知识掌握得真好)

那电是否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呢?接下来,请大家先把灯给“关”了。

ppt出示:将指南针水平放在桌面上,等指南针静止后把我们刚才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指针方向一致。

仔细观察:1、接通电流之前,小磁针有没有变化?接通电流时指南针有没有变化?断开电流后又怎样?反复做几次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记录表1上

5、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请同学拿实验记录单展示汇报(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7、是什么原因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呢?(电产生了磁)

如学生说出来了,反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是电产生了磁啊?如学生说不上来,引导:我们知道什么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磁铁或铁类物质)那导线是铜的,不可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说明了什么?——电流

动过程中产生了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8、小结:通过实验和讨论,我们探究出了“电能产生磁”(师板书:电能产生磁)

三、怎样使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1、师:刚才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指南正偏转的角度很小,那有办法使指针偏转角度大一些吗?

预设:电池多几节(追问为什么?得出可以增大电流)

增加导线(引导增加线圈圈数)

2、师小结:同学们刚才其实是从两个思路去设计实验,一是想办法增大电流,二是增加导线圈数,

(板书“增大电流”、“增加导线圈数”)

3、要增大电流我们可以增加电池数量,可现在每组就一节电池,你还有其他办法增大电流吗?(引导短路,教师演示简单的短路电路)

温馨提示:这样做很危险,会使电池、导线发热,甚至会烧坏电池。(ppt出示)

做实验时,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把一切准备好以后再通电,看到指针偏转现象后马上断开电路,时间不能过长。反复做几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实验记录单(二)中,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的要求老师已经试验记录单上,请同学们先做短路的实验,做好后到老师这里领取线圈,再按照试验单上的提示完成实验。

5、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6、交流汇报实验。

师引导:短路时,指针偏转角度变大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电能产生磁性,增大电流也就增强了磁性,所以指针偏转角度就变大了。)

师引导:用了线圈,导线偏转角度更大了,是什么原因?(线圈把磁性都集中起来了)线圈怎样放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呢?(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教师板书小结:增大电流

都能增强磁力

增加导线圈数

7、同学们今天真了不起,今天这节课我们做的实验其实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180多年前就做过的,大家想不想认识他?

四、简介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

1、(ppt出示奥斯特图片)介绍:1820年4月的一天,奥斯特在一次讲演快结束的时候,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个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喜出望外,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但是因为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是很规则,这一跳并没有引起听众注意。奥斯特是个有心人,他紧紧抓住这个现象,又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终于确定了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电流磁效应。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看来我们要向科学家奥斯特学习,留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2、老师这里有节废电池,它已经不能使小电珠发光了(演示)。但废电池里一点电都没有了吗?引导用什么方法来检测?(——用线圈和指南针来检测。)(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还有电,磁针不偏转说明废电池里没有电。)教师演示,或者留到课后。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一回小奥斯特,学习了电和磁有关的知识(板书“和”)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对于“电和磁”还想知道些什么?

电和磁之间还存在许多奥秘,我们下节课再去继续探究!

六、板书设计:

电和磁

电能产生磁

增大电流

都能增强磁力

增加导线圈数

教学反思:

本课“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两个实验的安排是为了让实验更具探究性、趣味性,同时孕伏了电流大小、圈数多少对磁力的影响的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很荣幸在新教师汇报课交流教研活动上上了这节课,收获颇多,下面我谈一谈本次上课的一点体会。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语言的组织,提问的技巧等教学经验上都还有所欠缺,所以备课时我尽量把教案备的详细一点,让教学流程流畅一些,经过试教,在上课时确实有了较大的提高。

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有电池盒、电池、开关、导线等,如果哪一个小组电路出现了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将无法进行。本人在试教中就碰到了电池盒接触不好,小组实验无法进行的情况。因此在上课之前我将每一小组的实验材料都自己试过,确定是否正常,另外还多准备了3组材料,以防课堂上出现意外影响实验。事实在课堂上的确有一小组因为操作不当,烧坏了电珠,教师及时给予了替换。所以材料的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

课堂上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时,教师能深入每一小组,关注小组学习情况的指导。

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1、材料的收发做的不够好,一个实验完成后,有的同学意犹未尽,结果在汇报时出现了有的小组同学还在实验。在进行下一个实验之前,有的同学又经不起材料的诱惑,摩拳擦掌,导致实验目标都不是很明确,对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过多的环节设计。活动的整合不够,虽然已经将短路和线圈的实验整合在一起,但总体看上去整节课还是感觉有点繁琐。

3、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过快的给予评价,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没有很好的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而给予引导。

4、部分学生参照了书本作了汇报,虽然汇报的正确,却不是经过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后得出的结论,限制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电和磁》教案

海宁市袁花镇谈桥中心小学沈千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教材共两页,分为“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制作一个电磁铁”和“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三部分。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电和磁是不相关的两种现象。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1777 — 1851)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才知道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奥斯特揭开了研究电磁的序幕,科学家们对电与磁的关系的认识迅速深入,电的应用也就大大扩展了。电磁铁的发明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成果。

第一部分: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

把拉直的导线靠近小磁针上方,小磁针不动;把导线的两端接上电池,可以看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只有铁或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而导线是铜的,因此可以推测是电流的作用使铜丝产生了磁性。当我们将电流断开,小磁针又恢复了原来指南北的状态,说明小磁针的偏转确实是导线通电造成的,也就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在这个实验中,电池处于短路状态,而学生们也会感觉到烫手,这是因为短路时电能消耗很大,并瞬间转化为热能。教材因此提醒学生们在实验中,电流只需通极短的时间。所以教学时我让学生们将导线的一端接触电池的某个极不要超过3秒,迅速断开,就能观察到小磁针的偏转。

教材中的电流方向示意图,暗示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小磁针偏转时的运动方向会有所不同,这说明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如果在实验中有学生发现这一现象时教师应予以肯定。

第二部分:制作一个电磁铁

电流的磁效应现象激发了科学家的探索热情,他们让电流通过弯成各种形状的导线,其中一种就是把导线绕成螺线管再通电。后来进一步发现当螺线管内插入铁芯时,由于铁芯被磁化,磁性大大增强,这样就产生了电磁铁。

教材引导学生们使用 1 米长的、带绝缘层的导线沿同一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导线两端各留出 1 厘米,并用砂纸擦亮,制作成一个电磁铁。在制作电磁铁时,要选择一些长铁钉,并作退火处理,即将铁钉在火上烧红一会儿,再逐渐冷却。否则,制成的电磁铁断电后仍然有剩余的磁性。学生材料袋中的熟铁钉也可以用,但要注意不要让它靠近磁铁,以免被磁化。选用的导线要软一些,而且一定要有绝缘皮或绝缘层。如果使用漆包线,则要让学生明确漆包线尽管看起来像铜丝,实际上外面涂有一层油漆。用砂纸打磨线头,主要是为了使接触点更灵敏。线头不经过打磨的漆包线,组成的电路将是“断路”。同一方向缠绕时,线圈是否整齐美观不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效果。

教材对同一方向并没有做进一步的要求,对电池的正负极的接法也没有要求。这样各组制作的电磁铁钉尖、钉帽和电池的两极就有可能不同,有利于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决定着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材要求学生用自制的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看看能吸引多少。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会自发地比较各自的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会发现自己的电磁铁可能比别人的要吸得多或吸得少。他们可能会产生“是什么决定着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之类的问题,为下一课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做好了准备。

第三部分: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教材选择了电磁铁是否具有南北极作为研究的内容,这来源于磁铁性质的研究。学生们已经

知道磁铁的性质,以及检验磁铁性质的各种实验方法,当他们发现电磁铁通电时能吸引大头针,也就产生了研究电磁铁其他性质的需求。由于学生们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因此教材要求他们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研究并作好实验记录。简单的方法是用小磁针检验:电磁铁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引,另一端与小磁针的北极相吸引。根据的原理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们回顾检验磁铁南北极的方法,再迁移到电磁铁的南北极研究中。如果要求学生们说出电磁铁的哪一端是南极、哪一端是北极?他们就可能发现各组制作的电磁铁的钉尖、钉帽的南北极不相同。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电磁铁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活动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可让学生在课外研究,但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当调换线圈两端与电池两极的连接时,或者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时,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的极性就会发生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知道通电后的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磁铁是用绝缘导线绕在铁芯上制成的,通电时有吸铁本领,也有南北两极等知识。

2、科学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观察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时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并对此现象做出解释;能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电磁铁;并能自行设计实验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内外能积极地从事电和磁的探究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能创造性地设计电磁铁南北极实验;意识到人们对电磁铁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时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并对此现象做出解释;经历制作电磁铁以及探究电磁铁指南北的性质等实验过程。

2、难点:制作电磁铁。

四、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教师自制的电磁铁,多媒体课件。

2、分组材料:漆包线、小磁针、电池、大铁钉、大头针、砂皮纸及实验记录表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上课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当你在野外迷路时你会怎么办?假如身上带了个指南针,你会辨认方向吗?,师出示指南针,让学生尝试用来辨认方向。

2、教师小结:指南针里面的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磁铁),所以里面的针我们也可以叫它小磁针,现在小磁针静止在桌面上,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谁最聪明:手不能接触小磁针,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转动起来?

3、汇报交流:用铁或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4、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教师介绍(幻灯):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小磁针靠近了通电的导线,结果他有了惊人的发现。你知道他发现了什么吗?

(二)、探究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现象

1、出示实验提示卡,让学生看后说说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些什么?如果把导线两端接通、断开电池的正负极,紧靠的小磁针会出现什么现象?(只能接通很短时间,马上断开。因为用一根短的铜导线,直接接通电源的两极,这种接法叫短路,短路是十分危险的。轻的电池损坏,严重时,可产生炸裂,危及人身安全,若家用220V交流电短路,导线将被电热烧得

发红,容易引发火灾。)

3、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小结:电可以产生磁性。(板书: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有磁性)

(三)、尝试制作电磁铁

1、过渡:科学家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后继续研究, 他们让电流通过弯成各种形状的导线,其中一种就是把导线绕成螺线管再通电。后来进一步发现当螺线管内插入铁芯时,由于铁芯被磁化,磁性大大增强,这样就发明了电磁铁。(板书:电磁铁)

大家想不想也来做一个电磁铁?

2.出示电磁铁,学生打开书看看如何制作电磁铁:制作电磁铁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制作电磁铁?

3、小组汇报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电磁铁。(注意:导线接通电池的时间不要超过三秒,导线要沿着同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导线的两端要用砂皮擦亮。)

5.选一组学生演示制作电磁铁及吸大头针过程。

6、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有什么新问题?

7.教师小结:表扬制作比较好的小组。若有不能吸起大头针的组,老师可帮助找找原因。

(四)、探究电磁铁指南北的性质

1、复习磁铁的性质。

2、过渡:磁铁能吸起大头针,说明有磁性,磁铁还有南北两极,那么电磁铁有没有南极和北极呢?

3、通过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4、分组实验,交流汇报(板书:有两极)

5、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原理找到电磁铁的南北极的?

6.大家做的电磁铁南北极都相同吗?

这说明电磁铁的两极会发生变化吗? (板书:会改变)

(五)、课外延伸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于了电磁铁?各起了什么作用?

(六)板书设计:

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有磁性

电磁铁有两极会改变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增加电流强度和将直线改变线圈可以增加磁性。

2、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的重要。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微软用户1]、指南针、长约2米的绝缘导线。[微软用户2]

教师准备:一定量的学生材料、指南针。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师出示一个指南针,问:这是什么?哪端指南?什么物体靠近指南针会改变指针方向?(师将一磁铁、铁块和一根导线靠近指南针,让学生观察)说明导线是不会影响指南针的。

2、师:但是在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而且正是由于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奇怪现象?(板书:让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

3、揭示课题。

(二)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偏转实验

1、你觉得这个奇怪的现象可能是什么?我们用什么办法让导线通电(要组装一个简单电路)?师出示一个简单电路,合上开关后,让学生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微软用户3]?电流过导线了吗?[板书:不通电]

2、教师简述奥斯特实验,并示范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观察:接通电流,看到什么现象;断开电流,有什么现象。把看到的现象写在书P48页相应的问题旁。[微软用户4]

让学生多做一会儿试验,学生可能有更多的发现。如通电导线离磁针远近不同,磁针的偏转程度会不同;导线在磁针下方磁针也会偏转,但方向相反;把导线顺着磁针移动,各处都一样„„如果希望学生都能有新的发现,教师可以做一些启发示范。[微软用户5]

3、汇报交流:[微软用户6]现象:板书:[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偏转,不通电,小磁针又恢复到南北向位置]。

推理得出结论:电流会产生磁性。(接通电流磁针偏转,关闭电流,指针复位,你认为引起磁针偏转主要是什么引起的?[这一现象表明:影

《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电和磁》是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能量》教学单元的第一课。儿童在日常生活和科学课的学习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但是在儿童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的一般意义的概念。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本单元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

《电和磁》这节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设计说明】

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本课设计主要围绕两个活动展开: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教学时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和存疑的问题入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然后按照“探究电能否产生磁”、“探究怎样使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包括探究短路大电流实验,通电线圈和指南针实验)”、“拓展活动(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中是否还有电)”的步骤,紧扣思维的层层深入发展,来组织学生设计、操作与实验。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使学生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流越大、线圈扎数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可以检测是否有电流。

2.过程与方法:动手探究过程中边思考边实验,作好记录,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善于思考探究,能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悟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做有心人,谁都能有所发现。

【教学重点】

电流能产生磁性。短路和通电线圈能增强磁性。

【教学难点】

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电流能产生磁。

【教学准备】

1.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其中一根较长)、指南针、自制线圈。(2人/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演示导入,悬疑激趣。

1.投影出示指南针。它为什么能指南北?(地球是一个大磁场,磁场我们是看不见的。)

你能不碰到指南针,而让磁针转动么?(演示)

为什么我们不碰到磁针它也会动?

2.还有别的办法么?

3.老师还有一种办法,能让磁针动起来。(演示)大家要看仔细了。

4.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是啊,有的同学看见了,是老师按动了一个开关。(举起简单电路)原来磁针的转动和这个简单电路有关系。 1.猜测:(1)用磁铁(2)用铁的东西。

A、磁铁为什么会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因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B、铁的东西为什么也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因为指南针本身也是一个小磁铁,磁铁会吸铁。

(板书:磁性)

2.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在等待磁针停止晃动的时候,告诉学生:我们先要等磁针静止下来,实验时身体尽量不碰到桌子,以免影响实验现象。 对地球磁场的认识,学生在中年级学习磁铁性质的时候有所耳闻,在这里提出,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磁性有相互作用。并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演示,复习磁和电路的基本知识,同时激发学生“重演”奥斯特实验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亲历实验(1):“通电导线和指南针”实验。

1.教师顺势提出任务:你能用你们桌上的材料也来做这个实验么? 首先,我们要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让开关控制小灯泡发光。(板书:光)

是什么使小灯泡发光的?(板书:电流)

指出:电能转换成光能。

接下来我们要让指南针的磁针转动起来,你准备怎么实验呢?

2.出示实验的要求:

A、磁针放在桌上不动,移动一根长导线,从不同的角度、距离反复试几次;(提示不同角度是指导线和磁针指示的方向之间的角度)

B、实验时,身体尽量不要碰到课桌;一定要让磁针停止转动以后才能接通电源;

C、仔细观察、比较通电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巡视。了解探究进展情况。

3.组织学生汇报本组的发现并适时提问或点评。

4.“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复位。”同学们都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对于这个现象,你有什么问题?

请大家猜测一下。

大家的猜测很多,但是都提到了“电流”,是吧?说明磁针偏转跟电流有没有关系?说说理由。磁针偏转跟电流有关系这一点可以确认。

为什么导线要靠近指南针,指南针才会偏转?

那为什么一定要接通电流后,才有效呢?

看来是通电的导线周围可能产生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的东西。是这种东西在影响指南针。你们觉得这个神秘东西最有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在通电导体的周围,电流能产生磁,就像我们的地球有磁场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但是可以用指南针来检验。(板书)

5.刚才我们实验中,电路产生的磁场非常微弱,对指南针的磁针影响很小,怎样才能使指南针磁针偏转得更明显呢?

6.实验指导:在不增加电池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短路”增加电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拿掉小灯泡,保留开关,安装短路的电路来实验。但这么做很危险,会使电池、导线发热,甚至会烧坏电池(课件出示)。所以要把一切准备好以后再按下开关,做到一触即放,看到效果就行。

7.组织学生汇报本组的发现并适时提问或点评。

8.教师小结。短路时磁针的偏转角度大,验证了我们的设想:短路形成大电流,产生的磁性更强了。

1.活动一:连接简单电路,使小灯泡在接通电源开关后发光。(要求各组让灯泡发光后立即断开开关。)

接通电路后,电流从导线经过小灯泡,使小灯泡发光。

电流---------光

说说实验方法,如把磁针靠近导线(多种方法);磁针怎么放,老师刚才有没有动磁针„„

2.活动二:(2人合作)将电路中的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磁针分别在通电和断电时有什么变化,不同的度反复试几次。

(分组自由有序地展开探究活动。)

3.小组利用视频展示台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在实验时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向一致,实验现象明显。)

4.磁针为什么会偏转呢?

学生猜测、分析。

学生往往只能认识到:是电使小磁针转动的,而不会意识到电流产生了磁。

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为电流产生了磁。

磁针为什么会偏转?

大家猜测。

确认跟电流有关系。

因为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复位。

磁?

因为磁是看不见的?

指南针可以被磁吸引或者排斥。

5.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提出疑问:怎样才能使指南针磁针偏转得更明显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方法:A增加电池;B用短路的方法增强电流;C用导线圈。 若学生提出第一种,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电池增多,小灯泡会烧坏,不可行,进而引导学生想把小灯泡拿掉,形成短路电路。

6.小组实验:电路短路时,观察小磁针会发生什么变化?

7.交流实验现象与发现,并得出结论:电流能产生磁性,短路时,电路中电流变大,磁针的偏转角度也变大。

从能量教学单元角度出发,指出小灯泡发光是电能转换成光能,为以后对能量的学习做

好铺垫。

创设自由地、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探究有时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奥斯特的伟大就是想到我们所没想到的。我们在课堂上就要让学生自己摸索着前进,鼓励他们自己发现,让他们创造自己的精彩,分享成功的喜悦,实现原生态的科学探究。

将这个实验分成两步完成,注重的不是只让学生看到实验现象,而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第一步探究中有机会发现更多相关的现象,把前后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作比较,能初步意识到电流大小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六年级学生是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而在这个阶段的科学学习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对事物表面的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

三、深入探究,互动实验(2):“通电线圈和指南针”实验

1.教师将导线在手上绕10圈,做成一个线圈。请学生说说从老师绕的线圈中产生了什么想法?学生对照投影的提示自主实验。

2.教师巡视。教师深入到各小组,鼓励、了解探究进展情况。

3.组织学生汇报探究结果。(你的新发现是什么?)

4.教师小结小结: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力比直导线强多了,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5.其实,刚才的实验就是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教师向学生讲述奥斯特的故事。

1.在一个电路中,多根导线周围的磁场会不会更强呢?

2.进行实验:a、将线圈通电后,靠近小磁针,观察磁针的变化;b、试一试线圈怎么放置,指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3.汇报探究结果。

学生可能的发现:指南针放在线圈中间小指针偏转角度最大;通电线圈的磁性更强。(板书小组的发现。)

这个环节把实验的主动权完全放给学生,教师更多的是协调、鼓励。

为节省时间,老师发自制线圈。绕制线圈后面要继续学习。

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科学发现就这么简单,但是只有有心人才会获得成功;科学实验需要反复做,要不怕失败

四、课堂总结,巩固运用。

1.出示两节电池:我们平时怎么知道电池是否有电的,或者电池带电的强弱?这里有许多旧电池,装在电路中已经不能点亮小灯泡了,电池还有电吗?有什么办法来证明?

2.演示。

3.教师小结,完成板书。

4.今天我们做了一回小奥斯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自由设计检测方案。用电和磁的关系的办法。

2.分组活动:制作一个电流检测器,用通电线圈检测电池是否带电。

3.交流小结:有电流就有磁,没电流就没磁。

4.让学生畅所欲言。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体悟。 最后这个活动是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从能量单元角度这一活动出发,为后续学习做好了准备,而且使本课学习的知识得以运用,让科学探究从课堂走进生活。

五、拓展延伸,激励探究。

1.出示课件:生活中,很多电器都是根据电磁原理工作的。如:媒体出示图片:电动机、喇叭等。

同学们的玩具里也有这样的小电动机和小喇叭等,课后你可以拆出来研究研究,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1.学生观看课件,成功的探索激发出求知的欲望和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这个课后练习环节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身边,激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身边的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作出解释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电路检测器、导线、指南针、电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后,指南针会指示什么方向?不碰指南针你们有办法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吗?(磁铁)为什么它会影响指南针?因为磁铁有磁性。还有办法吗?(铁,镍,钴)为什么它们会影响指南针?生:小磁针是用磁铁做的,具有磁性。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除了刚才的方法,你们还有办法让指针转起来吗?

100多年前,有一位科学家在给学生做实验时,偶然让电线靠近指南针,当接通电流时的瞬间,磁针发生了偏转。当断开电流的瞬间,磁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没偏转。

2.等一下同学们做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先看电路的灯泡会不会亮,再让一个同学把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同方向,同时还要完成表格,老师给你们5分钟,做好之后马上把表格送到老师这,明白了吗?

3.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4.组织汇报:从全班的实验结果来看,发现了什么?

生:接通电流时,磁针有偏转;断开电流时,磁针没有偏转。

那这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电流产生了磁性。(板书:电流磁性)

有没有可能是导线的原因?导线是什么材料做的?(铜和塑料)

5.利用短路时实验效果更明显

如果说刚实验的小磁针的偏转角度太小,你有办法使实验效果明显一些吗?

生:A加粗导线(粗导线演示可以);

B加些电池;1)灯泡的承受能力很有限,加电池的话,灯泡可能很快被烧坏。

2)如果用导线直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连的话就形成了什么电路?(短路)

讲解:短路的时候电流会很强,会使电池发热,所以接一下后就要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教师演示实验:看到什么了?(磁针偏转的角度很大)

小结:这说明了什么?(加大电流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四)

1.刚我们已经知道了通电导线能使磁针偏转,那通电线圈会使指南针偏转吗?

同学先看老师怎么做线圈,先留5厘米的线头,再在四指上绕10圈,最后固定线圈。

2.线圈做好之后该怎么放呢?(介绍上放下放,平放立放,套放)

3.等一下同学们都放一下,看磁针会不会偏转怎样放偏转最大,再把苹果贴上来

4.汇报归纳:线圈立放和套放,磁针偏转最大。

(四)拓展

一天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电视遥控板按过去没反应了,他怀疑是电池用完了,里面一点电都没了。你有办法帮他检测吗?可以用什么物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 学生活动

3. 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 学生活动

5. 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 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 学生活动

3. 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 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 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反思:

1、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基点。“电流可以磁性”是建立在对实验现象的整理、分析基础上的,应通过把新发现的现象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作出解释的能力。同样,关于怎样使指南针偏转的现象更明显的设计,学生一时无从下手,这时老师点拨学生,从电流、导线角度去思考,从而打开他们的思路。

2、预设要依据学生实际能力。虽说“电和磁”这一课的最后一个活动是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教材设计者是从单元角度这一活动出发,为后续学习做准备而安排的,而且本课的学习知识得以运用,立意较新,但可能各地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差异,在一些班级课上往往没时间开展,因此,应视教学具体情况而定。

3、探究过程应注重细节。探究前要组织好学生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中应强调细致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组织讨论时尽量多通过视频展示将实验数据、事实直观展现在学生面

前,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分析、归纳的引导,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如磁针的偏转,偏转的角度,怎样偏转?通电时怎样?断电后怎样?因为断电后指南针要转回原来的位置,也会动。有的学生就会认为通电、断电都会偏转,那就说明与电无关了。所以要学生通过讨论明白,断电后的转动是指南针要回到原来的位置,不是发生新的或再一次的偏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 学生活动

3. 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 学生活动

5. 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 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 学生活动

3. 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 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 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反思:

1、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基点。“电流可以磁性”是建立在对实验现象的整理、分析基础上的,应通过把新发现的现象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作出解释的能力。同样,关于怎样使指南针偏转的现象更明显的设计,学生一时无从下手,这时老师点拨学生,从电流、导线角度去思考,从而打开他们的思路。

2、预设要依据学生实际能力。虽说“电和磁”这一课的最后一个活动是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教材设计者是从单元角度这一活动出发,为后续学习做准备而安排的,而且本课的学习知识得以运用,立意较新,但可能各地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差异,在一些班级课上往往没时间开展,因此,应视教学具体情况而定。

3、探究过程应注重细节。探究前要组织好学生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中应强调细致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组织讨论时尽量多通过视频展示将实验数据、事实直观展现在学生面

前,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分析、归纳的引导,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如磁针的偏转,偏转的角度,怎样偏转?通电时怎样?断电后怎样?因为断电后指南针要转回原来的位置,也会动。有的学生就会认为通电、断电都会偏转,那就说明与电无关了。所以要学生通过讨论明白,断电后的转动是指南针要回到原来的位置,不是发生新的或再一次的偏转。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善于思考探究,能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悟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做有心人,谁都能有所发现。

【教学重点】

如何让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

【教学难点】

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教学准备】

1. 小组准备:一号新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针、长导线

2. 教师准备:学生材料3组、演示用指南针1个、条形磁铁一块,铁钉一枚、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投影仪出示指南针:知道这是什么吗?有什么作用(静止的时候指示南北方向)里面的指针是用什么制造的(磁铁)(板书:磁)

2、我再来考考大家:在不碰到指南针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让指针动起来?(预设:磁铁和铁类物质,学生说到磁铁或铁的时候就请上来演示)

3、小结:磁铁和铁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那还有其它办法吗?(预设:如有学生说出电,师:你做过这个实验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看看电是否真的能是指南针发生偏转)

如学生说不上来:师出示一根导线并提问: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吗?(教师演示,发现不能使导线发生偏转,导线是铜做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想个办法,让导线也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大家想不想试试。

二、通电导线周围有磁性

1、要想做这个实验,大家得先组装一个电路,使小电珠发光。(ppt出示电路图)会组装吗?请拿出抽屉中的相关材料,马上开始组装。

2、学生合作组装电路,师巡视

3、大家真能干,小电珠都亮了,那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板书:“电”)

4、我们回忆一下,电在电路中是怎么流动的呢?。

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真了不起,过去学过的知识掌握得真好)

那电是否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呢?接下来,请大家先把灯给“关”了。

ppt出示:将指南针水平放在桌面上,等指南针静止后把我们刚才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指针方向一致。

仔细观察:1、接通电流之前,小磁针有没有变化?接通电流时指南针有没有变化?断开电流后又怎样?反复做几次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记录表1上

5、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请同学拿实验记录单展示汇报(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7、是什么原因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呢?(电产生了磁)

如学生说出来了,反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是电产生了磁啊?如学生说不上来,引导:我们知道什么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磁铁或铁类物质)那导线是铜的,不可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说明了什么?——电流

动过程中产生了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8、小结:通过实验和讨论,我们探究出了“电能产生磁”(师板书:电能产生磁)

三、怎样使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1、师:刚才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指南正偏转的角度很小,那有办法使指针偏转角度大一些吗?

预设:电池多几节(追问为什么?得出可以增大电流)

增加导线(引导增加线圈圈数)

2、师小结:同学们刚才其实是从两个思路去设计实验,一是想办法增大电流,二是增加导线圈数,

(板书“增大电流”、“增加导线圈数”)

3、要增大电流我们可以增加电池数量,可现在每组就一节电池,你还有其他办法增大电流吗?(引导短路,教师演示简单的短路电路)

温馨提示:这样做很危险,会使电池、导线发热,甚至会烧坏电池。(ppt出示)

做实验时,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把一切准备好以后再通电,看到指针偏转现象后马上断开电路,时间不能过长。反复做几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实验记录单(二)中,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的要求老师已经试验记录单上,请同学们先做短路的实验,做好后到老师这里领取线圈,再按照试验单上的提示完成实验。

5、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6、交流汇报实验。

师引导:短路时,指针偏转角度变大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电能产生磁性,增大电流也就增强了磁性,所以指针偏转角度就变大了。)

师引导:用了线圈,导线偏转角度更大了,是什么原因?(线圈把磁性都集中起来了)线圈怎样放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呢?(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教师板书小结:增大电流

都能增强磁力

增加导线圈数

7、同学们今天真了不起,今天这节课我们做的实验其实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180多年前就做过的,大家想不想认识他?

四、简介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

1、(ppt出示奥斯特图片)介绍:1820年4月的一天,奥斯特在一次讲演快结束的时候,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个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喜出望外,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但是因为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是很规则,这一跳并没有引起听众注意。奥斯特是个有心人,他紧紧抓住这个现象,又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终于确定了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电流磁效应。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看来我们要向科学家奥斯特学习,留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2、老师这里有节废电池,它已经不能使小电珠发光了(演示)。但废电池里一点电都没有了吗?引导用什么方法来检测?(——用线圈和指南针来检测。)(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还有电,磁针不偏转说明废电池里没有电。)教师演示,或者留到课后。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一回小奥斯特,学习了电和磁有关的知识(板书“和”)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对于“电和磁”还想知道些什么?

电和磁之间还存在许多奥秘,我们下节课再去继续探究!

六、板书设计:

电和磁

电能产生磁

增大电流

都能增强磁力

增加导线圈数

教学反思:

本课“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两个实验的安排是为了让实验更具探究性、趣味性,同时孕伏了电流大小、圈数多少对磁力的影响的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很荣幸在新教师汇报课交流教研活动上上了这节课,收获颇多,下面我谈一谈本次上课的一点体会。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语言的组织,提问的技巧等教学经验上都还有所欠缺,所以备课时我尽量把教案备的详细一点,让教学流程流畅一些,经过试教,在上课时确实有了较大的提高。

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有电池盒、电池、开关、导线等,如果哪一个小组电路出现了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将无法进行。本人在试教中就碰到了电池盒接触不好,小组实验无法进行的情况。因此在上课之前我将每一小组的实验材料都自己试过,确定是否正常,另外还多准备了3组材料,以防课堂上出现意外影响实验。事实在课堂上的确有一小组因为操作不当,烧坏了电珠,教师及时给予了替换。所以材料的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

课堂上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时,教师能深入每一小组,关注小组学习情况的指导。

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1、材料的收发做的不够好,一个实验完成后,有的同学意犹未尽,结果在汇报时出现了有的小组同学还在实验。在进行下一个实验之前,有的同学又经不起材料的诱惑,摩拳擦掌,导致实验目标都不是很明确,对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过多的环节设计。活动的整合不够,虽然已经将短路和线圈的实验整合在一起,但总体看上去整节课还是感觉有点繁琐。

3、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过快的给予评价,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没有很好的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而给予引导。

4、部分学生参照了书本作了汇报,虽然汇报的正确,却不是经过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后得出的结论,限制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相关文章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八> 教案 2.doc <语文园地八> 教案 1.doc <语文园地七> 教案 .doc <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教案 3.doc <语文园地六& ...查看


  •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人教版) 初中语文第一册目录 第-单元 阅读 1<短文两篇>教案及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课件及音频朗读 2<背影>教案及同步练习 <背影>课件及音频朗读 3&l ...查看


  • 外贸单证教案
  •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教案编写规范及要求(修订稿) 教案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必备教学文件,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教师备课及教案编写工作,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查看


  •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优质课.公开课]手机版
  • 首页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小班数学 小班科学 小班语言 小班音乐 小班美术 小班安全 小班社会 小班健康 小班主题 小班体育 小班英语 小班游戏 位置:屈老师 > 幼儿园小班教案 >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 ...查看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提供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备课资料,包括教案.课件.复习题.试题等,内容丰富,可供老师们备课参考. 小学数学一上备课室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案全- 08-11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 ...查看


  • 培训教案编写模板
  • 培训教案编写与评定办法(试行) 一.目的 为充分挖掘公司内部的培训资源,鼓励内部培训教案开发与共享:规范培训教材与课件编写,确保培训效果和授课质量: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培训课程体系,促进内部培训师队伍的成长,特制定本办法. 二.职责 教案开发者 ...查看


  • 2016.9.7教案检查反馈
  • 宁江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案检查反馈 为了加强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深化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督促老师备好课,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9月6日至8日教导处五人分工合作对各科各类教案从进度安排.学科教 ...查看


  • 英语教案的创新
  • 中学英语教案的创新 泰顺一中夏剑影 内容摘要:教案作为教师教学工作中一环,是教师的观念和专业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但是中学英语教师由于深受教学大纲.教材.教参的束缚以及对于教案缺乏必要的自主权等理由,当前的中学英语教案存在着一些问题(一)英语 ...查看


  • 成本会计.第三版.电子教案
  • 教 案 2010/2011学年第 一 学期 课 程 计划学时 授课专业 主讲教师 2012年 1 月 30 日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商贸.财经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熟悉工业企业 ...查看


  • 小学二年级语文月亮湾教案-小学二年级教案-课件之家
  • 小学二年级语文月亮湾教案-小学二年级教案-课件之家 首页 课件 论文 试卷 教案 范文 作文 试题 动画 地图 首页 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化学教案 物理教案 生物教案 历史教案 政治教案 地理教案 信息技术 其他科教案 音乐教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