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教育理论与心理学第26卷 第1期
浅析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张树弘
(河南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周口 466001)
摘 要:随着国际就业形势与中国“入世”影响以及我国高职院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加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据此提出调适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方法,主张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来解决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以此更好的促进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1)01-0104-01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已逐渐普及为“大众教育”。但由于起步晚、各个方面基础薄弱,在人才层次普遍高移的就业市场中,由于不懂得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严重的影响了高职学生就业。因此全面开展高职大学生的心理调适势在必行。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中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为了了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笔者对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2006~2009届毕业生择业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 1000份,回收 998份,有效问卷 998份。问卷从职业认知、就业准备、就业趋向、择业心态和途径等四个方面共 36个问题了解高职大学生就业思想动态。调查显示高职大学生主要有攀高、依赖、自卑与自负、焦虑与急躁、从众等心理问题。
(一)攀比心理
调查显示:有80%的高职学生都是“80”的独生子女,相对缺乏独立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过于理想化。因此,一方面 喜欢享受和受人关注,从事体面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另一方面缺少艰苦创业的勇气和耐心,从而导致在就业过程中挑三拣四,即使签了协议也要违约。
(二)自卑与自负心理
调查显示有 62%的高职学生对就业缺乏信心、 20%有信心、16%充满信心。这说明高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自卑心理占主流。这类学生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不是毕业于重点院校,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不主动参与就业竞争而错失就业机会。
在职业规划的教育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兴趣、个性特点、价值观、能力等方面,制定一套完全适合自己的计划。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刚入学时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活进行规划,确立大学三年的学习目标,以及毕业后的工作目标,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规划的课程,多参加社会实践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使得将来的职业与自己的意愿相符合。
1.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只有正确地评价自己,提出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才可避免择业受挫。毕业生应全面的评价自我,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冷静分析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找出自己的差距,适时合理地调整就业期望值。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应立足社会需求,切忌功利主义。
2.积极提升心理防御能力。大学生走出校门初次就业难免遇到一些挫折,心理上产生困惑,大学生应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正确的做法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提升信心;向家长、老师、同学、朋友倾诉,寻求安慰和支持;通过旅游、健身、听音乐等有益的活动放松心情。通过各种方法调节自己,提高在择业过程中的挫折承受能力。
(三)做好实训工作 让学生对工作有初步的认识(四)加强职业指导
加强职业指导。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人生目标,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措施
根据上述对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问卷调查分析,正确、及时地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心理问题十分必要。主要可通过社会、家庭、个人三方面进行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一)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要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让学生准确定位
三、结论
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与他们的思想不成熟有关,因此,研究分析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引导和消除,不仅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实际就业率,而且对促进高职教育和社会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 锐,王庄严,陈丽燕.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思考[J].[2]宋 环.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3]张鹏程.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及教育策略[J].
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employment psycholog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Zhang Shu-hong
(Zhou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houkou Henan,466001,China)
Abstract: With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and the impact of Chinese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trategy
[责任编辑:胡 勇]
收稿日期:2010-12-14
作者简介:张树弘(1974-),女,河南扶沟人,从事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1年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教育理论与心理学第26卷 第1期
浅析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张树弘
(河南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周口 466001)
摘 要:随着国际就业形势与中国“入世”影响以及我国高职院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加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据此提出调适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方法,主张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来解决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以此更好的促进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1)01-0104-01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已逐渐普及为“大众教育”。但由于起步晚、各个方面基础薄弱,在人才层次普遍高移的就业市场中,由于不懂得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严重的影响了高职学生就业。因此全面开展高职大学生的心理调适势在必行。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中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为了了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笔者对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2006~2009届毕业生择业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 1000份,回收 998份,有效问卷 998份。问卷从职业认知、就业准备、就业趋向、择业心态和途径等四个方面共 36个问题了解高职大学生就业思想动态。调查显示高职大学生主要有攀高、依赖、自卑与自负、焦虑与急躁、从众等心理问题。
(一)攀比心理
调查显示:有80%的高职学生都是“80”的独生子女,相对缺乏独立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过于理想化。因此,一方面 喜欢享受和受人关注,从事体面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另一方面缺少艰苦创业的勇气和耐心,从而导致在就业过程中挑三拣四,即使签了协议也要违约。
(二)自卑与自负心理
调查显示有 62%的高职学生对就业缺乏信心、 20%有信心、16%充满信心。这说明高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自卑心理占主流。这类学生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不是毕业于重点院校,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不主动参与就业竞争而错失就业机会。
在职业规划的教育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兴趣、个性特点、价值观、能力等方面,制定一套完全适合自己的计划。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刚入学时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活进行规划,确立大学三年的学习目标,以及毕业后的工作目标,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规划的课程,多参加社会实践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使得将来的职业与自己的意愿相符合。
1.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只有正确地评价自己,提出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才可避免择业受挫。毕业生应全面的评价自我,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冷静分析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找出自己的差距,适时合理地调整就业期望值。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应立足社会需求,切忌功利主义。
2.积极提升心理防御能力。大学生走出校门初次就业难免遇到一些挫折,心理上产生困惑,大学生应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正确的做法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提升信心;向家长、老师、同学、朋友倾诉,寻求安慰和支持;通过旅游、健身、听音乐等有益的活动放松心情。通过各种方法调节自己,提高在择业过程中的挫折承受能力。
(三)做好实训工作 让学生对工作有初步的认识(四)加强职业指导
加强职业指导。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人生目标,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措施
根据上述对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问卷调查分析,正确、及时地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心理问题十分必要。主要可通过社会、家庭、个人三方面进行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一)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要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让学生准确定位
三、结论
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与他们的思想不成熟有关,因此,研究分析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引导和消除,不仅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实际就业率,而且对促进高职教育和社会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 锐,王庄严,陈丽燕.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思考[J].[2]宋 环.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3]张鹏程.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及教育策略[J].
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employment psycholog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Zhang Shu-hong
(Zhou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houkou Henan,466001,China)
Abstract: With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and the impact of Chinese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trategy
[责任编辑:胡 勇]
收稿日期:2010-12-14
作者简介:张树弘(1974-),女,河南扶沟人,从事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