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期间获得的利益出生后存活应得到保护-人民法院报

胎儿期间获得的利益出生后存活应得到保护

◇ 付春兵 崔析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案情】

余某与应某系夫妻。2006年11月,余某与杨某相识并同居,2007年12月,杨某生下一女余小某。在2007年5月至7月期间(即在杨某怀孕期间),余某分5次交给杨某共计60万元,杨某在余某写好的收据上签名,收据载明给付事项为余小某的生活费或营养费等。后余某之妻应某对余某的赠与行为产生异议,诉至法院称:余某与杨某系同居关系,余某于2007年5月至7月期间陆续赠给杨某的60万元侵害了其合法权益,要求确认余某的行为无效,并判令杨某、余小某共同归还60万元。

【分歧】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余某给付钱款时余小某尚未出生,未出生的胎儿能否作为接受钱款的民事主体?对于这一争议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我国民法通则第九条明确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据该规定,胎儿尚未出生,不能成为民事主体,当然也无从享有民事权利。本案中,余小某接受钱款之时尚未出生,不具有权利能力,当然不能成为接受钱款的民事主体。故应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第二种意见认为,胎儿原则上无权利能力,但本案涉及胎儿利益之保护且余小某出生后为活体,可视余小某已溯及地取得民事权利能力,应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1.余小某出生后为活体,其在胎儿期间获得的收益属于纯受益之行为,应受到保护

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胎儿原则上无权利能力。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处理此类问题时仍应照顾到余小某为弱势群体及出生后为活体这一实际情况,对活着出生胎儿的权利能力向前进行必要的延伸,并对受孕期间的胎儿所获得的合法收益进行保护。另外,在“胎儿出生后为活体”的约束下,并非是泛泛地承认余小某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只是在涉及胎儿利益之保护时,将其父余某给付其女余小某钱款60万元的行为视为是一种出生后为活体这一附条件的法律行为,这样的处理模式既维护了传统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的原则,也避免了司法实践与立法规定的潜在冲突,保持了法律体系内部的融贯性。再者,本案是在杨某怀孕期间其多次以堕胎、吃药等方式威胁情况下,余某附条件给付胎儿钱款的行为,这是一种对胎儿本人有利而又不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对于这种“纯获法律上利益”的行为进行适当的保护,并非必然引发对应某合法权利的侵害,因为若胎儿未能活着出生,则上述钱款支付行为因无受益人余某完全可以向杨某主张不当得利返还从而获得保护。

2.余小某出生后为活体,可视为已溯及地取得接受钱款的民事权利能力

直接承认胎儿的民事主体地位在很多国家都还未实现,我国的民事立法亦如此。但是,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此类案件和层出不穷的诸多难题表明,若灵活适用“出生后为活体的,则溯及地取得权利能力”将会有助于尽快稳定法律关系。实际上,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瑞士民法典》第31条第2项规定:“出生之前之胎儿,以活着出生为条件,有权利能力。”我国台湾民法第7条规定:“胎儿以将来非死产者为限,关于其个人利益之保护,视为即已出生。”从广义上讲,我国继承法第二十八条关于胎儿“特留份”的规定其实也应属于对胎儿出生后为活体的则溯及取得相应权利能力的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只不过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相比对胎儿进行保护的范围有所不同而已。

从本案而言,判决驳回原告应某要求确认给付胎儿钱款行为无效的诉讼请求,即是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经验和做法的一种借鉴。从本案判决后的法律效果看,对出生后为活体的胎儿进行适当扩展性保护的判决模式既实现了对出生后活体胎儿权益的周延保护,避免了胎儿期间所获得的合法利益处于不稳定状态;与此同时,又没有泛泛地认可所有胎儿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资格,即若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视为自始不存在。从而避免了一纸判决作出后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难题,比如可能侵害了本案被告余某的合法权益,以及因为权利义务的两面性使得胎儿成为义务主体的可能,进而陷于既保护胎儿又对其不利的尴尬境地。

综上,因为余小某出生后为活体,视其已溯及取得民事权利能力,对其胎儿期间纯利益之获得权应给予法律上的保护,故应判决驳回原告应某的诉讼请求。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胎儿期间获得的利益出生后存活应得到保护

◇ 付春兵 崔析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案情】

余某与应某系夫妻。2006年11月,余某与杨某相识并同居,2007年12月,杨某生下一女余小某。在2007年5月至7月期间(即在杨某怀孕期间),余某分5次交给杨某共计60万元,杨某在余某写好的收据上签名,收据载明给付事项为余小某的生活费或营养费等。后余某之妻应某对余某的赠与行为产生异议,诉至法院称:余某与杨某系同居关系,余某于2007年5月至7月期间陆续赠给杨某的60万元侵害了其合法权益,要求确认余某的行为无效,并判令杨某、余小某共同归还60万元。

【分歧】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余某给付钱款时余小某尚未出生,未出生的胎儿能否作为接受钱款的民事主体?对于这一争议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我国民法通则第九条明确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据该规定,胎儿尚未出生,不能成为民事主体,当然也无从享有民事权利。本案中,余小某接受钱款之时尚未出生,不具有权利能力,当然不能成为接受钱款的民事主体。故应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第二种意见认为,胎儿原则上无权利能力,但本案涉及胎儿利益之保护且余小某出生后为活体,可视余小某已溯及地取得民事权利能力,应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1.余小某出生后为活体,其在胎儿期间获得的收益属于纯受益之行为,应受到保护

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胎儿原则上无权利能力。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处理此类问题时仍应照顾到余小某为弱势群体及出生后为活体这一实际情况,对活着出生胎儿的权利能力向前进行必要的延伸,并对受孕期间的胎儿所获得的合法收益进行保护。另外,在“胎儿出生后为活体”的约束下,并非是泛泛地承认余小某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只是在涉及胎儿利益之保护时,将其父余某给付其女余小某钱款60万元的行为视为是一种出生后为活体这一附条件的法律行为,这样的处理模式既维护了传统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的原则,也避免了司法实践与立法规定的潜在冲突,保持了法律体系内部的融贯性。再者,本案是在杨某怀孕期间其多次以堕胎、吃药等方式威胁情况下,余某附条件给付胎儿钱款的行为,这是一种对胎儿本人有利而又不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对于这种“纯获法律上利益”的行为进行适当的保护,并非必然引发对应某合法权利的侵害,因为若胎儿未能活着出生,则上述钱款支付行为因无受益人余某完全可以向杨某主张不当得利返还从而获得保护。

2.余小某出生后为活体,可视为已溯及地取得接受钱款的民事权利能力

直接承认胎儿的民事主体地位在很多国家都还未实现,我国的民事立法亦如此。但是,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此类案件和层出不穷的诸多难题表明,若灵活适用“出生后为活体的,则溯及地取得权利能力”将会有助于尽快稳定法律关系。实际上,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瑞士民法典》第31条第2项规定:“出生之前之胎儿,以活着出生为条件,有权利能力。”我国台湾民法第7条规定:“胎儿以将来非死产者为限,关于其个人利益之保护,视为即已出生。”从广义上讲,我国继承法第二十八条关于胎儿“特留份”的规定其实也应属于对胎儿出生后为活体的则溯及取得相应权利能力的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只不过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相比对胎儿进行保护的范围有所不同而已。

从本案而言,判决驳回原告应某要求确认给付胎儿钱款行为无效的诉讼请求,即是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经验和做法的一种借鉴。从本案判决后的法律效果看,对出生后为活体的胎儿进行适当扩展性保护的判决模式既实现了对出生后活体胎儿权益的周延保护,避免了胎儿期间所获得的合法利益处于不稳定状态;与此同时,又没有泛泛地认可所有胎儿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资格,即若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视为自始不存在。从而避免了一纸判决作出后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难题,比如可能侵害了本案被告余某的合法权益,以及因为权利义务的两面性使得胎儿成为义务主体的可能,进而陷于既保护胎儿又对其不利的尴尬境地。

综上,因为余小某出生后为活体,视其已溯及取得民事权利能力,对其胎儿期间纯利益之获得权应给予法律上的保护,故应判决驳回原告应某的诉讼请求。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相关文章

  • 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
  • 李拥军: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民事主体制度与理念的历史变迁 admin 发表于: 2007-11-12 16:24 点击:1036 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q ...查看


  • 被扶养人生活费怎样算
  • 被扶养人生活费怎样算 □案件提供:张 玉□评 说:刘文升 张云刚 被告人冯某酒后驾车肇事,致被害人段某死亡后逃逸,其应当承担刑事及民事赔偿责任.段某系农民,生前与其妻共同扶养以下四人:长子 1992年4月出生,差6年满18周岁:次子 199 ...查看


  • 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
  • 汪 渊智 在现代社会,各种工业灾害事故层出不穷,未出生的胎儿的利益屡遭侵犯,但由于胎儿未能成为各国民法上的"人",因此对胎儿利益的保护民法显得捉襟见肘,这与当今尊重人权.保护人权的思想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探讨民法如何保护胎 ...查看


  • 胎儿肺囊腺瘤
  • 本人2012年发表在<临床小儿外科杂志>上的文章,可供各位有需要的准妈妈阅读. 对于胎儿就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请各位准妈妈们不用过早以及过分的担心.我们在实际的医疗过程中,发现好多这样的情况下首先得到的都是非专业人士给予的消 ...查看


  • 毕业论文[浅析胎儿利益的人权保护]
  • 山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胎儿利益的人权保护 姓 名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 成 绩 段 全 政法系 法 学 法学0801班 0890020113 安 晖 浅析胎儿利益的人权保护 内容摘要 胎儿利益的 ...查看


  • 中国最小早产儿:体重1.3斤 仅1根筷子长
  • 2014-11-18 07:58:43 来源: 网易亲子综合 孩子体重只有660克,身长28厘米,跟一根筷子差不多.因为妈妈的胎盘前置,她只能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比足月出生早了15周. 女婴的小手只有正常人手指的一个关节大小 如果能够活下来 ...查看


  • 关于胎儿的论文-法学班陈莹
  • 胎儿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法学班 陈莹 摘要:胎儿利益的法律保护究竟该如何确立,并以何种方式进行,是我国有争议的一个话题.<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而胎儿尚未出生,因此不享有权利能力,完全否定了 ...查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附修改说明(打印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 目 录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二章 自 然 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节 监 护 第三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第四节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三章 法 人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营利 ...查看


  • 子宫孕育生命全过程
  • 子宫孕育生命全过程 一.受精卵在输卵管中行进4天到达子宫腔,然后在子宫腔内自由地停留3天左右,等待子宫内膜准备好了,便在那里找个合适的地方埋进去,这就叫做着床. 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一个细胞团,逐渐长大,同时开始分化,一部分变成胎儿,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