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关系再认识

摘要:长期以来,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存在两个对立的观念,即科学和技术独立说对一体说。作为一名即将从事科技工作的理工科学生,对于科学以技术的正确认识与区分十分重要。本文将在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现行概念、科学与技术关系观点的发展演变、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当代科学与技术体系结构与特点研究的基础上,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进行再认识。

关键词:科学与技术 关系 再认识

前言

现在,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们身边无一不充斥了科学和技术的颗粒。就是一个普通的视角看出去,笑道人们使用的牙刷和衣物,达到交通工具和房屋装饰,到处充满了科学和技术的分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雨来月趋于一体化。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就越紧密。许多新兴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直接来自于现代科学成就。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已成为了当今“大科学”的重要特征【9】。

一、

1、 科学与技术的概念及科学和技术关系的演变过程 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自然,包括认识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剖析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物质,揭示主宰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大至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小至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都是科学认识的对象。

技术侧重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去利用自然,向自自然索取,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标准的生活的需要。

2、科学和技术关系的演变过程

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目前存在两个对立的观念:科学和技术独立说对一体说。前者认为,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分离的、分立的或独立的实体,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每一个都有异于它者的本性,各自按照自身的的逻辑或路径独立发展;后者则坚持,科学和技术有许多相同之处,在现代、甚至在很早之前就密不可分,乃至融为一体。这两种观点各持己见、见仁见智,至今仍未定于一尊【1】。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经历着变化,其主要变化历程

【11】如下:

(1)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内,科学在严格的意义上(即包括“第一哲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在内的“理论知识”)与为知识而知识相关。科学知识是第一原理和第一因的知识,其他洞察可以从中推导出来;科学具有证明的特征。而且,现象的完备的科学说明总是由特别指明的所包含的四因(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动力因)构成。科学知识由永恒的、必然的真理构成,因为科学的对象局限于不可改变的实在。人能够达到科学真理的方式是沉思,这是人的心灵的官能。另一方面,技术涉及做事情。当然,这也涉及包括被亚里士多德称为生产知识的知识;但是它不同于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中,它的目标在于行动主体之外,它的对象是不可变化的实在。

对亚里士多德来说,科学和技术明确地属于人的经验的两个不同的范围(沉思对生产行为)。认为科学是比技术高贵的人类生活形式。

(2)近代科学在16世纪和17世纪的兴起使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区分变得成问题了。关于科学,几个根本性的变化发生了。首先,实验变成近代科学的奠基石之

一。近代科学家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在他的实验室积极干预自然现象的进程。在人工条件下的自然研究被作为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的有效方式被接受了。人的干预变成科学和技术的共同要素,情况不再像在亚里士多德的框架中那样区分为科学和技术。其次,数学变成研究自然的主要工具。定量的函数关系日益增长地代替了定性的因果关系。在亚里士多德科学中如此突出的终极因概念从新科学中简单地消失了。这些发展的全面影响是,近代的科学和技术比在希腊时期有更多的共同之处,相互之间处于密切的关联之中。近代科学固有地而不是偶然地与技术相关,因为它基于人对自然的干预和控制,反之亦然,科学因为在需要实验装备方面依赖技术。近代科学和技术变得相互依赖,主要由于近代科学采用了实验方法。

(3)19世纪下半叶,在西欧出现了一种强烈的倾向,把科学和技术看做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在这个时期,技术以“应用的 ”、“实践的”、“工程的”修辞,而科学则以“纯粹的”、“为真理而追求真理”、“摆脱所有约束”修辞。工程师把科学家描绘成脱离现实接触的、研究与实际无关的问题的怪人。相对照,科学家虽然强调人类只能够从科学进展中获益,但是无论如何认为他们在科学知识的技术应用之上,认为工程师的事务是“玷污”。 到 19世纪末,科学和技术的职业的和体制的分离在许多国家或多或少是一个事实。存在针对工程师和科学家的不同的教育体制。工程师和科学家不在一起工作,他们时常相互对立。

(4)直至今日,亚里士多德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区分的传统观念还统治着人们的思想。人们屡屡陈说,科学为实在而研究实在,从而科学的目的是关于关于支配世界的永恒定律的真实知识;在技术中,知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日后的目的的手段,即用以进行人工制品的设计、建造和生产;科学通过揭示现象的真实原因力图说明现象,而技术的本来目的在于为人的目的控制现象;科学研究自然现象,而技术研究通过人的行为创造的人工制品。

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与技术都是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两者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似乎全然无法分开,须臾不可分离。人们讲到科学常常要说到技术,谈到技术几乎同时必提到科学,或者索性把它们简称为“科技”,认为现代科学与技术已经一体化到无差别的程度。

其实,科学与技术,包括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也不是完全等同的或同一的东西,他们之间仍有一定的区别,甚至可以说有本质性的后者原则上的差异,它们是两种社会文化【6】。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从目的和任务看:科学主要是认识自然,获得自然知识,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讲求要有所发现,要解释客观过程的规律性和因果性;技术则主要是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解决实践过程中应当

“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寻求怎样去制和做的规则,讲求有所发明,要实现满主题需要的目的性。

(2)从活动过程看:科学主要从实践到认识,从物质到精神,要扬弃经验跃升到理性,其研究过程探索性强,相对不确定,选题的自由度大些,活动有比较明显的个体性;技术则是从认识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经验因素常是不可缺少的或者说是必要的补充,其研究过程计划性强,相对较确定,选题的约束度大些,活动有较明显的协作性。

(3)从形态上看: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要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析出某一种定论,占主导的事从复杂到纯化,从多样到单一;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复杂化,它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去作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造成种类繁多的人工创造物。

(4)从评价标准看:科学判断要讲是非,讲真理性标准,要淘汰谬误,追求正确,且不能得出有用的东西就是对科学的结论;技术要讲合理性,讲效用性标准,可以说更有用的手段、方法或设计就是好的技术,技术要淘汰效益差的东西,追求效率、效用和效益。

(5)从社会的相关的复杂程度上看:科学(尤其是基础自然科学在)在说明客观过程的可能性时,较少估计现实这种可能性的经济的、法律的、政策的和资源的条件,科学对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没有直接的关联,而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意义。技术则不仅要注意到可靠性、可操作性、安全性、宜人性和易于维护、维修,还要考虑到社会经济、法律政策、伦理和资源环境因素,技术对社会文明、国家实力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更为直接的和近期的影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技术是更有现实性的生产力。科学水平和技术水平相辅相成有完全成正比,科学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可能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6)从工作主体来看:科学主要是研究员、学者、教授们的事业,并因有新思想而获得荣誉和奖励;技术主要是工程师、发明家、设计师、管理者、企业家们的事业,并因创新器物得到专利和收益。技术家和工程师们得价值取向、地位作用、智能结构、认知风格、心理素质与科学家有较大的差异。

科学和技术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分离的,科学大规模地转化为技术的高峰时期也寥寥可数 ,特别是科学和技术在诸多方面确实有天渊之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现代,科学趋于技术化和技术趋于科学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2、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出课题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近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设备,自造这些仪器设备鼻血依靠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武装。恩格斯在论及近代工业技术与科学发展关系时指出:“从十字军东征以来,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并产生了许多力学上的,化学上的以物理上的新事物,这些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始新的工具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更需要有技术的推动和支持。现代的材料技术、航空技术、生物技术提出了有关固体物理、流体物理、生物化学的许多科学问题。现代技术还给现代科学一有力的武装,没有了电子显微镜,就没有分子生物学;没有超低温技术,就不可能有超导理论;没有高能加速器和电子对撞技术,就不可能有基本粒子物理学。

(2)科学研究和科学成果可以知道指导技术发展,科学可以成为技术的先导并转化为技术。

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有一个过程。古代科学与技术是独立发展的,科学知识专属于哲人、学者,技术则归工匠掌握。从欧洲中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与技术互相接近,但基本上是“技术到科学”。19世纪以来,开始了有科学到技术的转化。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更加紧密,出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双向作用。在若干领域,例如在电子计算机、新材料、新医药方面,科学与技术的极限显得模糊起来,出现了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和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趋势【9】。

三、当代科学与技术的结构及特点

现代自然科学以形成了丰富多样、门类齐全、机构完整的庞大体系,科学分类的任务艰巨复杂。

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与技术分化和综合的趋势加强,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结构进行过许多探讨,并提出多种看法,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一种有代表性的见解。他认为,我们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由六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组成

钱学森还认为,这种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个体系中,以后还可能增加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以及文艺理论、军事科学和行为科学等。较有影响的看法是按结构把现代科学技术分为以下四类:a、分之科学(如把数学分为数论、几何、代数、运筹学、数理统计、概率统计、概率论等,运筹学又可以分为排队论、对策论、规划论等);b、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如生物物理学、技术经济学);c、综合学科(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科学等);d、横断学科(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8】。

四、总结

科学与技术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有各的范畴,但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两者之间已经成为一个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

术,技术中也有科学,科学中能产生技术,技术中也能产生科学。科学需要技术支援、应用和促进,技术要科学指导、论证和带动。科学发展史表明,有时候技术先于科学,有时候科学先于技术,有时候技术与科学同步发展。19世纪中期以前,科学与技术几乎完全分离,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现代技术完全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现代科学也装备了复杂的技术设备。

科学和技术是有联系的,但并非一体化;科学和技术是有区别的,但并非决然对立;科学和技术有时是互动的,但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互动的过程错综复杂,而不是线性的和一义的。区分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他们分开而是辩证统一的加以理解。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想到技术。科学为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做好了各种知识准备;技术的发展伪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互相交融,形成了科学技术的统一体系,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鲜明特征。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科技”已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1】李克特:《科学概论——科学的自主性、历史和比较的分析》,吴忠等译,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室编辑、出版李(内部版),-1982年,第60~61页。

【2】海森伯:《物理学家的自然观》,吴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1版,第6页。

【3】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科学》,李黎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9年第1版,第62页。

【4】徐同文,宋光乐主编:《现代科学技术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林芊著:《变革社会的利维坦:科技在近代西方大国崛起与社会变革中作用的历史考察》, - 2008

【6】张平柯,陈日晓主编:《自然科学基础》, 白雅琴等撰稿 2006

【7】庞小宁主编:《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

【8】. 刘大椿、何立松主编:《现代科技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9】蔡子亮主编:《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6

【10】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11】王鸿生编著:《世界科学技术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摘要:长期以来,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存在两个对立的观念,即科学和技术独立说对一体说。作为一名即将从事科技工作的理工科学生,对于科学以技术的正确认识与区分十分重要。本文将在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现行概念、科学与技术关系观点的发展演变、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当代科学与技术体系结构与特点研究的基础上,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进行再认识。

关键词:科学与技术 关系 再认识

前言

现在,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们身边无一不充斥了科学和技术的颗粒。就是一个普通的视角看出去,笑道人们使用的牙刷和衣物,达到交通工具和房屋装饰,到处充满了科学和技术的分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雨来月趋于一体化。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就越紧密。许多新兴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直接来自于现代科学成就。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已成为了当今“大科学”的重要特征【9】。

一、

1、 科学与技术的概念及科学和技术关系的演变过程 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自然,包括认识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剖析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物质,揭示主宰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大至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小至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都是科学认识的对象。

技术侧重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去利用自然,向自自然索取,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标准的生活的需要。

2、科学和技术关系的演变过程

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目前存在两个对立的观念:科学和技术独立说对一体说。前者认为,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分离的、分立的或独立的实体,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每一个都有异于它者的本性,各自按照自身的的逻辑或路径独立发展;后者则坚持,科学和技术有许多相同之处,在现代、甚至在很早之前就密不可分,乃至融为一体。这两种观点各持己见、见仁见智,至今仍未定于一尊【1】。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经历着变化,其主要变化历程

【11】如下:

(1)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内,科学在严格的意义上(即包括“第一哲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在内的“理论知识”)与为知识而知识相关。科学知识是第一原理和第一因的知识,其他洞察可以从中推导出来;科学具有证明的特征。而且,现象的完备的科学说明总是由特别指明的所包含的四因(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动力因)构成。科学知识由永恒的、必然的真理构成,因为科学的对象局限于不可改变的实在。人能够达到科学真理的方式是沉思,这是人的心灵的官能。另一方面,技术涉及做事情。当然,这也涉及包括被亚里士多德称为生产知识的知识;但是它不同于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中,它的目标在于行动主体之外,它的对象是不可变化的实在。

对亚里士多德来说,科学和技术明确地属于人的经验的两个不同的范围(沉思对生产行为)。认为科学是比技术高贵的人类生活形式。

(2)近代科学在16世纪和17世纪的兴起使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区分变得成问题了。关于科学,几个根本性的变化发生了。首先,实验变成近代科学的奠基石之

一。近代科学家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在他的实验室积极干预自然现象的进程。在人工条件下的自然研究被作为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的有效方式被接受了。人的干预变成科学和技术的共同要素,情况不再像在亚里士多德的框架中那样区分为科学和技术。其次,数学变成研究自然的主要工具。定量的函数关系日益增长地代替了定性的因果关系。在亚里士多德科学中如此突出的终极因概念从新科学中简单地消失了。这些发展的全面影响是,近代的科学和技术比在希腊时期有更多的共同之处,相互之间处于密切的关联之中。近代科学固有地而不是偶然地与技术相关,因为它基于人对自然的干预和控制,反之亦然,科学因为在需要实验装备方面依赖技术。近代科学和技术变得相互依赖,主要由于近代科学采用了实验方法。

(3)19世纪下半叶,在西欧出现了一种强烈的倾向,把科学和技术看做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在这个时期,技术以“应用的 ”、“实践的”、“工程的”修辞,而科学则以“纯粹的”、“为真理而追求真理”、“摆脱所有约束”修辞。工程师把科学家描绘成脱离现实接触的、研究与实际无关的问题的怪人。相对照,科学家虽然强调人类只能够从科学进展中获益,但是无论如何认为他们在科学知识的技术应用之上,认为工程师的事务是“玷污”。 到 19世纪末,科学和技术的职业的和体制的分离在许多国家或多或少是一个事实。存在针对工程师和科学家的不同的教育体制。工程师和科学家不在一起工作,他们时常相互对立。

(4)直至今日,亚里士多德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区分的传统观念还统治着人们的思想。人们屡屡陈说,科学为实在而研究实在,从而科学的目的是关于关于支配世界的永恒定律的真实知识;在技术中,知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日后的目的的手段,即用以进行人工制品的设计、建造和生产;科学通过揭示现象的真实原因力图说明现象,而技术的本来目的在于为人的目的控制现象;科学研究自然现象,而技术研究通过人的行为创造的人工制品。

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与技术都是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两者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似乎全然无法分开,须臾不可分离。人们讲到科学常常要说到技术,谈到技术几乎同时必提到科学,或者索性把它们简称为“科技”,认为现代科学与技术已经一体化到无差别的程度。

其实,科学与技术,包括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也不是完全等同的或同一的东西,他们之间仍有一定的区别,甚至可以说有本质性的后者原则上的差异,它们是两种社会文化【6】。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从目的和任务看:科学主要是认识自然,获得自然知识,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讲求要有所发现,要解释客观过程的规律性和因果性;技术则主要是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解决实践过程中应当

“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寻求怎样去制和做的规则,讲求有所发明,要实现满主题需要的目的性。

(2)从活动过程看:科学主要从实践到认识,从物质到精神,要扬弃经验跃升到理性,其研究过程探索性强,相对不确定,选题的自由度大些,活动有比较明显的个体性;技术则是从认识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经验因素常是不可缺少的或者说是必要的补充,其研究过程计划性强,相对较确定,选题的约束度大些,活动有较明显的协作性。

(3)从形态上看: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要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析出某一种定论,占主导的事从复杂到纯化,从多样到单一;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复杂化,它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去作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造成种类繁多的人工创造物。

(4)从评价标准看:科学判断要讲是非,讲真理性标准,要淘汰谬误,追求正确,且不能得出有用的东西就是对科学的结论;技术要讲合理性,讲效用性标准,可以说更有用的手段、方法或设计就是好的技术,技术要淘汰效益差的东西,追求效率、效用和效益。

(5)从社会的相关的复杂程度上看:科学(尤其是基础自然科学在)在说明客观过程的可能性时,较少估计现实这种可能性的经济的、法律的、政策的和资源的条件,科学对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没有直接的关联,而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意义。技术则不仅要注意到可靠性、可操作性、安全性、宜人性和易于维护、维修,还要考虑到社会经济、法律政策、伦理和资源环境因素,技术对社会文明、国家实力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更为直接的和近期的影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技术是更有现实性的生产力。科学水平和技术水平相辅相成有完全成正比,科学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可能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6)从工作主体来看:科学主要是研究员、学者、教授们的事业,并因有新思想而获得荣誉和奖励;技术主要是工程师、发明家、设计师、管理者、企业家们的事业,并因创新器物得到专利和收益。技术家和工程师们得价值取向、地位作用、智能结构、认知风格、心理素质与科学家有较大的差异。

科学和技术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分离的,科学大规模地转化为技术的高峰时期也寥寥可数 ,特别是科学和技术在诸多方面确实有天渊之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现代,科学趋于技术化和技术趋于科学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2、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出课题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近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设备,自造这些仪器设备鼻血依靠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武装。恩格斯在论及近代工业技术与科学发展关系时指出:“从十字军东征以来,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并产生了许多力学上的,化学上的以物理上的新事物,这些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始新的工具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更需要有技术的推动和支持。现代的材料技术、航空技术、生物技术提出了有关固体物理、流体物理、生物化学的许多科学问题。现代技术还给现代科学一有力的武装,没有了电子显微镜,就没有分子生物学;没有超低温技术,就不可能有超导理论;没有高能加速器和电子对撞技术,就不可能有基本粒子物理学。

(2)科学研究和科学成果可以知道指导技术发展,科学可以成为技术的先导并转化为技术。

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有一个过程。古代科学与技术是独立发展的,科学知识专属于哲人、学者,技术则归工匠掌握。从欧洲中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与技术互相接近,但基本上是“技术到科学”。19世纪以来,开始了有科学到技术的转化。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更加紧密,出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双向作用。在若干领域,例如在电子计算机、新材料、新医药方面,科学与技术的极限显得模糊起来,出现了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和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趋势【9】。

三、当代科学与技术的结构及特点

现代自然科学以形成了丰富多样、门类齐全、机构完整的庞大体系,科学分类的任务艰巨复杂。

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与技术分化和综合的趋势加强,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结构进行过许多探讨,并提出多种看法,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一种有代表性的见解。他认为,我们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由六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组成

钱学森还认为,这种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个体系中,以后还可能增加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以及文艺理论、军事科学和行为科学等。较有影响的看法是按结构把现代科学技术分为以下四类:a、分之科学(如把数学分为数论、几何、代数、运筹学、数理统计、概率统计、概率论等,运筹学又可以分为排队论、对策论、规划论等);b、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如生物物理学、技术经济学);c、综合学科(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科学等);d、横断学科(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8】。

四、总结

科学与技术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有各的范畴,但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两者之间已经成为一个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

术,技术中也有科学,科学中能产生技术,技术中也能产生科学。科学需要技术支援、应用和促进,技术要科学指导、论证和带动。科学发展史表明,有时候技术先于科学,有时候科学先于技术,有时候技术与科学同步发展。19世纪中期以前,科学与技术几乎完全分离,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现代技术完全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现代科学也装备了复杂的技术设备。

科学和技术是有联系的,但并非一体化;科学和技术是有区别的,但并非决然对立;科学和技术有时是互动的,但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互动的过程错综复杂,而不是线性的和一义的。区分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他们分开而是辩证统一的加以理解。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想到技术。科学为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做好了各种知识准备;技术的发展伪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互相交融,形成了科学技术的统一体系,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鲜明特征。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科技”已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1】李克特:《科学概论——科学的自主性、历史和比较的分析》,吴忠等译,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室编辑、出版李(内部版),-1982年,第60~61页。

【2】海森伯:《物理学家的自然观》,吴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1版,第6页。

【3】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科学》,李黎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9年第1版,第62页。

【4】徐同文,宋光乐主编:《现代科学技术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林芊著:《变革社会的利维坦:科技在近代西方大国崛起与社会变革中作用的历史考察》, - 2008

【6】张平柯,陈日晓主编:《自然科学基础》, 白雅琴等撰稿 2006

【7】庞小宁主编:《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

【8】. 刘大椿、何立松主编:《现代科技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9】蔡子亮主编:《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6

【10】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11】王鸿生编著:《世界科学技术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相关文章

  •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 1. 解析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在传统中医典籍启示下研究青藁素获得成功并获得今年诺贝尔奖,充分证明了我国中医中药的科学性.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 ...查看


  • 自然辩证法概论书本思考题答案
  • 2013<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 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 ...查看


  • 自然辩证法题库答案
  • 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抚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哲学概括所形成的学科,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查看


  •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再认识论文
  •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再认识 摘要:科学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借助于一定物质手段来生产新知识的极具创造性的活动.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在文明发展的历程中, ...查看


  • 马哲知识点总结
  • §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述 1.世界是物质的: 2.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3.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4.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来改造世界和获得自由.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章重点:划 ...查看


  • 科技为民思想
  • 论科技为民思想 摘要: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生活亦或人类思想伦理方面的进步都有科学技术的参与.科学技术已经由过去单纯的生产力因素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 ...查看


  •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1
  • 自然辩证法理论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如今的信息技术几乎触及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了信息技术,现代文明的生活将无从谈起:那么我们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也是科学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络发展的 ...查看


  • 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 一般地说,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是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这两者构成了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因素的内部因素. (一)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quo ...查看


  • [自然辩证法]导言和[反杜林论]旧序读后感
  • <自然辩证法>导言和<反杜林论>旧序读后感 通信学院 贾海峰 S100101045 内容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