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建筑易学与人居环境]心得体会

学习《建筑易学与家居环境 》心得体会

学院:美术学院 系别:美术学四班 姓名:闫增琦 学号:[1**********]3

中国建筑易学与风水学说有着深厚的亲缘关系。风水学说是易学哲学影响中国建筑的中介理论,也是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理论、自然环境理论、人文环境理论和环境心理理论。就其主流而言,风水学说的内容大体分为两个层次:在实用的层次上,其中蕴含着前人对周围生活环境的朴素认识和对建筑经验的概括总结;在理念的层次上,其中大量吸取了易学哲学的观念和理论。就其内涵而言,风水学说,就是关于自然环境(包括天然自然环境的和人工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环境易学”,以及选择和营造人类最佳生活环境的“建筑易学”。“建筑易学” 是指在建筑活动中所应用的易学或有关建筑的易学。从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社会实践来看,鉴于易学与占术的本质区别,建筑易学不同于以往鱼龙混杂的风水学说。建筑易学,是用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来研究风水文化的学问,是对于古代风水学说的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是对风水学说的扬弃和发展。

易学与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的建筑,包括宫殿、陵寝、寺庙、祭坛、书院,甚至普通的村宅民落,几乎无一例外地打上了易学的烙印。在中国,直接以“八卦”命名的建筑就不胜枚举,如福建漳浦县有“八卦堡”、台湾高雄县有“八卦村”、四川成都有“八卦亭”、天津黄崖口关内城有“八卦街”、河南开封有“八卦监狱”等等。易学与建筑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致于研究建筑的人不得不在易学上下一番大功夫。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已有五千年的应用历史,历经伏羲、轩辕、周文王、孔子、朱熹等先贤不断补充完善,《易经》成为中华民族认识天地人的基本哲学,被尊奉为群经之首,不仅适宜于人类的自然生产实践,而且适宜于社会思想实践。《易经》观天察地,通究天人万物之象、数、理,揭示宇宙不变、当变、必变的大法则,阐明人生知变、应变、达变的大原则,历经几千年历史长河的磨洗而不烟灭。《易经》的光辉依旧,仍然指导着科学探索,指导着人

们的思想,植根于人们心中,正为西方现代科学所研究和应用,现代数学微积分原理、元素周期表、计算机二进制原理,都基于《易经》,世界上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如此永恒不变地永远接近真理。《易经》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任何科学、任何文化,都只有在不悖《易》理时才具有生命力,才得以发展至今,原因在于《易经》是涵盖天地人的真理。

易学所秉持的是一种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整体思维方式,它认为天与人形态虽殊,但本质相同,“物物皆太极”,人应该法天则地,顺应自然,通过“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等手段,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如明代建筑学家计成在其著作《园冶》中提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标准。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称为堪舆学,“堪”就是观天,“舆”就是察地,堪舆就是从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到建造,都要周密地考察天文、地理、气象等因素,从而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思想的典型体现,它是严格模拟北天极星宿的排列布局而营建的。古人在仰观天象时,将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众多星宿划分为三大区域,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其中紫微垣位于中心位置,是天皇太一神的宫殿,最为尊贵。紫禁城是天子发布政令,统御万民的长居之所,为天下至尊之地,所以它的设计要与天上星宿的布局相吻合。古人将紫禁城看成是紫微垣在人间的投影,在总体布局上,取象“天中”之象,并以中轴贯穿全城,所有的建筑都围绕中轴布局,完全体现了照搬“天中”天象的设计理念。这种模拟天象而营建的建筑思想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随处可见,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说:“无论宫殿、寺庙,或是作为建筑群体的城市、村镇,或分散于乡野田园中的民居,也一律常常体现出一种关于‘宇宙图景’的感觉,以及作为方位、时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这一评论是非常恰当的,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阴阳平衡思想是《周易》的重要思想。《周易》之卦,有的完全由阳爻组成,如乾卦;有的完全由阴爻组成,如坤卦;有的阳爻多于阴爻,如革卦;有的阴爻多于阳爻,如艮卦。但总的来说,阴爻之数和阳爻之数是相等的。《周易》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中阳爻有一百九十二,阴爻有一百九十二,两者是平

衡的。《周易》认为“阴阳为万物之本”,宇宙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都遵循着“阴阳”的基本规律而产生、发展、消亡。阴阳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平衡,协调并济,事物才能健康发展。这种阴阳和谐的思维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所遵循的重要原则。《黄帝宅经》开篇就说:“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认为房屋的建造应该符合阴阳平衡的原理,否则不利于人们生活安居。按照易学原理,东方为阳,西方为阴,南方为阳,北方为阴。这种思想运用到建筑中就是讲究东西对称,南北照应。以北京城为例,古都北京有一条南北中轴线,在这条线上有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午门、神武门、鼓楼、钟楼等,一些建筑或地名就以这条线为中轴,呈现东西对称的布局。如东单与西单对称,东四与西四对称,东直门与西直门对称,东便门与西便门对称,左安门与右安门对称,等等。北京城外城在南,为乾、为天、为阳;内城在北,为坤、为地、为阴。乾坤相互照应,符合《周易》阴阳合德的思想,象征阴阳平衡,社会和谐。阴阳平衡,阴阳交感的原理在风水学所讲求的“觅穴”思想中也有鲜明的体现。“觅穴”即寻找穴位,这个穴位必须是阴阳交汇之处。南唐人何涛在《灵城精义·形气》中说:“龙势必得阴阳雌雄媾会之处,而始成胎,认气者所当审也。为阴阳交媾之所,方可受穴。”风水学认为只有阴阳相互交感才能形成生气,生成万物,这是《周易》“天地氤蕴,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思想的具体运用

五行思想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所遵循的重要原则。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古人认为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元气运动化生出阴阳二气,阴阳相互交感形成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宇宙万物皆有这五种物质所构成。刘宗周在《圣学宗要》中说:“太极之妙,生生不息而已矣。生阳生阴,而生水、火、木、金、土而生万物,皆一气自然之变化。”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阴阳谐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宇宙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的,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方位、颜色、建筑命名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五行各有自己所代表方位和颜色,如《汉书·五行志》说:“木,东方也,于《易》,地上之木为《观》。„„火,南方也,扬光辉为明者也。„„土,中央,生万物者也。„„金,西方,万物

既成,杀气之始也。„„水,北方,终藏万物者也。”江慎修在《河洛精蕴》中说:“水北,火南,木东,金西,土中,天地自然之位也。”概括地说,木居东方,主春,其神为青龙,其色为青;火居南方,主夏,其神为朱雀,其色为红;金居西方,主秋,其神为白虎,其色为白;水居北方,主冬,其神为玄武,其色为黑;土居中央,主四季,其色为黄。紫禁城的营建严格遵循了五行思想,比如前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后廷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建在“土”字形台基上,象征皇帝居于中央位置,居中得正,至尊至大。土为黄色,是五色中最尊贵的颜色,故其房顶全用黄瓦。再比如,皇宫的墙用红色,代表火,火生中央土,皇宫用红色饰墙是为了火生土,寓意皇家的统治有稳固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持

中国的风水学也是在《易经》的思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中国风水学广义言之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狭义言之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有一定的规矩原则,即天地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克。它有应用中的仪器,有理论,有操作技术,所以历代列为方术和方技,因此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在中国历代传统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都存在风水规节及广阔的聚落和各式的居民,也都存在风水的约定俗成,其中鲁班尺、门公尺、罗盘等风水仪器,都起着作用,中国历代的《县志》编修中,首开的都《堪舆篇》的章节,所以说风水学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是不可或缺的。

自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和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研究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人生大约有一半以上时间是在住宅环境中度过的,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大范围的公共活动场所,比如广场公园。因此,如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一个科学合理、舒适清静的人居环境,对保障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应具备哪些条件呢?综合古今研究情况,大致应具备以下几点,即洁净而充足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以及幽静秀丽的景观等。这个适宜的自然环境,不仅应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

需求,还要适应人类特殊的心理需求,甚至要与不同的民族、风俗相协调。

但是我们看到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们的许多城市遭受了很大程度的污染,人居环境再也达不到史书上所记载的那些优美,清新,安静的程度。我们一方面在追求经济的发展,学习西方,产生些许与本土文化很不和谐的现代化产物,在破坏当地民土风情的同时,也破坏了风水,我们有的称之为龙气,地气,龙脉。我们遭受着大气,噪音,光,电磁波辐射等无处不在的侵扰。人在这样的这样的环境下当然不能与自然达到一种和谐,失去其特有的生活节奏和频率,于是焦虑. 慌乱. 迷茫. 困惑. 压抑,所有的不好统统涌向人的心灵,在如此重负下,就产生了一些列的心理和生理问题,人们一方面在花钱学着那些大道理医治心灵,一方面在这些大道理下经历另一番挣扎,殊不知——道法自然。

所以理论联系实际,在了解风水学的基础上,在了解环境心理是其一个方面的投影关系上,我们应该使其有助于我们的大环境。综合体的社会环境首先是心理环境。通过营造综合体中各类参与者的亲情关系,强化预防犯罪的主动安全环境和行为环境设计,建设适应不同隐私水平的休闲空间,减轻由于高密度、大体量、超高层、风水观念和环境色彩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压抑感,创造出符合心理健康的建筑环境。

中国健康住宅的目标是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促进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住宅质量,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风水源于人对环境的认识,影响人的心理,可是人的心理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创造我们的环境,更加适宜我们的居住。“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自然和社会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都是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风水,环境,心理也是一样,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拥有了宜人的环境,风声水起,就是最好的风水。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易学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远非上述三个原则所能概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易学和建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国独特堪舆学和风水学,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中既有科学的因素,也有迷信的成份,我们应该全面分析,正确对待,对其中精华要合理吸收利用。

学习《建筑易学与家居环境 》心得体会

学院:美术学院 系别:美术学四班 姓名:闫增琦 学号:[1**********]3

中国建筑易学与风水学说有着深厚的亲缘关系。风水学说是易学哲学影响中国建筑的中介理论,也是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理论、自然环境理论、人文环境理论和环境心理理论。就其主流而言,风水学说的内容大体分为两个层次:在实用的层次上,其中蕴含着前人对周围生活环境的朴素认识和对建筑经验的概括总结;在理念的层次上,其中大量吸取了易学哲学的观念和理论。就其内涵而言,风水学说,就是关于自然环境(包括天然自然环境的和人工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环境易学”,以及选择和营造人类最佳生活环境的“建筑易学”。“建筑易学” 是指在建筑活动中所应用的易学或有关建筑的易学。从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社会实践来看,鉴于易学与占术的本质区别,建筑易学不同于以往鱼龙混杂的风水学说。建筑易学,是用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来研究风水文化的学问,是对于古代风水学说的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是对风水学说的扬弃和发展。

易学与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的建筑,包括宫殿、陵寝、寺庙、祭坛、书院,甚至普通的村宅民落,几乎无一例外地打上了易学的烙印。在中国,直接以“八卦”命名的建筑就不胜枚举,如福建漳浦县有“八卦堡”、台湾高雄县有“八卦村”、四川成都有“八卦亭”、天津黄崖口关内城有“八卦街”、河南开封有“八卦监狱”等等。易学与建筑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致于研究建筑的人不得不在易学上下一番大功夫。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已有五千年的应用历史,历经伏羲、轩辕、周文王、孔子、朱熹等先贤不断补充完善,《易经》成为中华民族认识天地人的基本哲学,被尊奉为群经之首,不仅适宜于人类的自然生产实践,而且适宜于社会思想实践。《易经》观天察地,通究天人万物之象、数、理,揭示宇宙不变、当变、必变的大法则,阐明人生知变、应变、达变的大原则,历经几千年历史长河的磨洗而不烟灭。《易经》的光辉依旧,仍然指导着科学探索,指导着人

们的思想,植根于人们心中,正为西方现代科学所研究和应用,现代数学微积分原理、元素周期表、计算机二进制原理,都基于《易经》,世界上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如此永恒不变地永远接近真理。《易经》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任何科学、任何文化,都只有在不悖《易》理时才具有生命力,才得以发展至今,原因在于《易经》是涵盖天地人的真理。

易学所秉持的是一种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整体思维方式,它认为天与人形态虽殊,但本质相同,“物物皆太极”,人应该法天则地,顺应自然,通过“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等手段,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如明代建筑学家计成在其著作《园冶》中提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标准。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称为堪舆学,“堪”就是观天,“舆”就是察地,堪舆就是从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到建造,都要周密地考察天文、地理、气象等因素,从而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思想的典型体现,它是严格模拟北天极星宿的排列布局而营建的。古人在仰观天象时,将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众多星宿划分为三大区域,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其中紫微垣位于中心位置,是天皇太一神的宫殿,最为尊贵。紫禁城是天子发布政令,统御万民的长居之所,为天下至尊之地,所以它的设计要与天上星宿的布局相吻合。古人将紫禁城看成是紫微垣在人间的投影,在总体布局上,取象“天中”之象,并以中轴贯穿全城,所有的建筑都围绕中轴布局,完全体现了照搬“天中”天象的设计理念。这种模拟天象而营建的建筑思想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随处可见,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说:“无论宫殿、寺庙,或是作为建筑群体的城市、村镇,或分散于乡野田园中的民居,也一律常常体现出一种关于‘宇宙图景’的感觉,以及作为方位、时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这一评论是非常恰当的,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阴阳平衡思想是《周易》的重要思想。《周易》之卦,有的完全由阳爻组成,如乾卦;有的完全由阴爻组成,如坤卦;有的阳爻多于阴爻,如革卦;有的阴爻多于阳爻,如艮卦。但总的来说,阴爻之数和阳爻之数是相等的。《周易》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中阳爻有一百九十二,阴爻有一百九十二,两者是平

衡的。《周易》认为“阴阳为万物之本”,宇宙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都遵循着“阴阳”的基本规律而产生、发展、消亡。阴阳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平衡,协调并济,事物才能健康发展。这种阴阳和谐的思维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所遵循的重要原则。《黄帝宅经》开篇就说:“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认为房屋的建造应该符合阴阳平衡的原理,否则不利于人们生活安居。按照易学原理,东方为阳,西方为阴,南方为阳,北方为阴。这种思想运用到建筑中就是讲究东西对称,南北照应。以北京城为例,古都北京有一条南北中轴线,在这条线上有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午门、神武门、鼓楼、钟楼等,一些建筑或地名就以这条线为中轴,呈现东西对称的布局。如东单与西单对称,东四与西四对称,东直门与西直门对称,东便门与西便门对称,左安门与右安门对称,等等。北京城外城在南,为乾、为天、为阳;内城在北,为坤、为地、为阴。乾坤相互照应,符合《周易》阴阳合德的思想,象征阴阳平衡,社会和谐。阴阳平衡,阴阳交感的原理在风水学所讲求的“觅穴”思想中也有鲜明的体现。“觅穴”即寻找穴位,这个穴位必须是阴阳交汇之处。南唐人何涛在《灵城精义·形气》中说:“龙势必得阴阳雌雄媾会之处,而始成胎,认气者所当审也。为阴阳交媾之所,方可受穴。”风水学认为只有阴阳相互交感才能形成生气,生成万物,这是《周易》“天地氤蕴,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思想的具体运用

五行思想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所遵循的重要原则。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古人认为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元气运动化生出阴阳二气,阴阳相互交感形成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宇宙万物皆有这五种物质所构成。刘宗周在《圣学宗要》中说:“太极之妙,生生不息而已矣。生阳生阴,而生水、火、木、金、土而生万物,皆一气自然之变化。”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阴阳谐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宇宙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的,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方位、颜色、建筑命名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五行各有自己所代表方位和颜色,如《汉书·五行志》说:“木,东方也,于《易》,地上之木为《观》。„„火,南方也,扬光辉为明者也。„„土,中央,生万物者也。„„金,西方,万物

既成,杀气之始也。„„水,北方,终藏万物者也。”江慎修在《河洛精蕴》中说:“水北,火南,木东,金西,土中,天地自然之位也。”概括地说,木居东方,主春,其神为青龙,其色为青;火居南方,主夏,其神为朱雀,其色为红;金居西方,主秋,其神为白虎,其色为白;水居北方,主冬,其神为玄武,其色为黑;土居中央,主四季,其色为黄。紫禁城的营建严格遵循了五行思想,比如前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后廷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建在“土”字形台基上,象征皇帝居于中央位置,居中得正,至尊至大。土为黄色,是五色中最尊贵的颜色,故其房顶全用黄瓦。再比如,皇宫的墙用红色,代表火,火生中央土,皇宫用红色饰墙是为了火生土,寓意皇家的统治有稳固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持

中国的风水学也是在《易经》的思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中国风水学广义言之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狭义言之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有一定的规矩原则,即天地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克。它有应用中的仪器,有理论,有操作技术,所以历代列为方术和方技,因此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在中国历代传统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都存在风水规节及广阔的聚落和各式的居民,也都存在风水的约定俗成,其中鲁班尺、门公尺、罗盘等风水仪器,都起着作用,中国历代的《县志》编修中,首开的都《堪舆篇》的章节,所以说风水学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是不可或缺的。

自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和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研究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人生大约有一半以上时间是在住宅环境中度过的,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大范围的公共活动场所,比如广场公园。因此,如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一个科学合理、舒适清静的人居环境,对保障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应具备哪些条件呢?综合古今研究情况,大致应具备以下几点,即洁净而充足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以及幽静秀丽的景观等。这个适宜的自然环境,不仅应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

需求,还要适应人类特殊的心理需求,甚至要与不同的民族、风俗相协调。

但是我们看到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们的许多城市遭受了很大程度的污染,人居环境再也达不到史书上所记载的那些优美,清新,安静的程度。我们一方面在追求经济的发展,学习西方,产生些许与本土文化很不和谐的现代化产物,在破坏当地民土风情的同时,也破坏了风水,我们有的称之为龙气,地气,龙脉。我们遭受着大气,噪音,光,电磁波辐射等无处不在的侵扰。人在这样的这样的环境下当然不能与自然达到一种和谐,失去其特有的生活节奏和频率,于是焦虑. 慌乱. 迷茫. 困惑. 压抑,所有的不好统统涌向人的心灵,在如此重负下,就产生了一些列的心理和生理问题,人们一方面在花钱学着那些大道理医治心灵,一方面在这些大道理下经历另一番挣扎,殊不知——道法自然。

所以理论联系实际,在了解风水学的基础上,在了解环境心理是其一个方面的投影关系上,我们应该使其有助于我们的大环境。综合体的社会环境首先是心理环境。通过营造综合体中各类参与者的亲情关系,强化预防犯罪的主动安全环境和行为环境设计,建设适应不同隐私水平的休闲空间,减轻由于高密度、大体量、超高层、风水观念和环境色彩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压抑感,创造出符合心理健康的建筑环境。

中国健康住宅的目标是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促进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住宅质量,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风水源于人对环境的认识,影响人的心理,可是人的心理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创造我们的环境,更加适宜我们的居住。“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自然和社会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都是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风水,环境,心理也是一样,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拥有了宜人的环境,风声水起,就是最好的风水。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易学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远非上述三个原则所能概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易学和建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国独特堪舆学和风水学,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中既有科学的因素,也有迷信的成份,我们应该全面分析,正确对待,对其中精华要合理吸收利用。


相关文章

  • 浅谈易学风水与环境心理
  • 浅谈易学风水与环境心理 摘要:一个和谐社会具备自然环境和谐以及人文环境和谐两个条件.风水学和环 境心理学以不同的方式对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诠释,正确处理传统易学风水思想和 环境心理之间的关系,使其为人类创造美好家园服务很有必要. 关键字: 建筑 ...查看


  • 韩海军简介|韩海军易学官方网站
  • 韩海军,当代中国易经大师,1964年出生于景色秀丽,风光旖旎的河南省南阳市.该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具有兼容南北风光的自然山水,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 50 万年前,与北京猿人生活于同一个时代的"南召猿人",就 ...查看


  • 建筑工程制图与CAD的实践报告
  • 一. 课程实践的目的与要求: 土木工程CAD与计算软件的应用(实践)主要是与土木工程CAD与计算软件的应用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课程,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实 ...查看


  • 中国风水学与现代建筑学建筑1002班李威
  • 中国风水学与现代建筑学 建筑1002班 李威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人类均面临"资源枯竭"."环境仍染"."人口爆炸"的"三大危机",迫 ...查看


  • 姓名演八卦预测一生
  • 姓名演八卦预测一生 易有先天与后天之分.伏羲八卦为先天八卦,文王八卦为后天八卦.先天有体有用,后天有用无体.先天指规律,后天指现象.先天指未成,后天指既成.未成可以改变,既成不可改变.未来可以改变,过去不可改变.先天与后天,在时间上仅有一线 ...查看


  • 易学"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 易学"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2006-12-19 16:31:25) 转载 分类:周易哲学 在易学研究方面历来有"三易"之说.所谓"三易"有三种含义.一种是指远古时期的"连山.归藏 ...查看


  • 易学入门系列一:阴阳
  • 易学入门系列一:阴阳 很多朋友希望提供一些简单入门的方法,或者推荐一些适合初学者学习的书籍.资料,现在我简单整理了一些易学常识.你如果想打开易学这扇神奇的大门,以下这些基础知识是必须要熟悉和领会的.如果你还想在易学的海洋里随心所欲的畅游,就 ...查看


  • 如果人生只读一本书,我推荐[易经]--北师大张涛教授讲座摘录
  • 如果人生只读一本书,我推荐大家看<易经>.可以说,真正承载了中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进程的经典著作,只有这部2万多字的<易经>. 那么,有人就会问,为什么不是<论语>.<道德经>呢?我们知道 ...查看


  • 阎河冰奇门遁甲讲座-奇门遁甲到底是什么?颠覆你的认知!(下)
  • 我们先来定义奇门遁甲是什么?奇门遁甲是一门天文物理学,又叫磁场学,是衡量天地间五行能量场强弱的标尺和工具. 奇门遁甲四个字应分开来解读,我们先说奇门.奇门指的是奇门遁甲包含八个门,包括开.休.生.死.惊.伤.杜.景八个门.遁甲是什么?我们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