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文言文断句

怎样给文言文断句

江苏省射阳中学 倪同刚

高考考纲要求考生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语段,能正确把握文意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能够翻译成现代汉语。无论是翻译还是把握评价文意,都是以准确的标点断句为前提的。因为古人写文章一般不断句,读者读时要自己去断。假如断句断错了,也就不可能对原文的内容进行准确的分析评价,所以,要读懂文言文,首先必须具备给文言文准确断句的能力。

准确地给文言文断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词义、语法、古文化知识,在掌握了上述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从“通文意”,“抓标志”,“懂常识”,“知语法”,“明修辞”五个方面着手给文言文断句加标点。

(一)通文意

例1、给下列文言文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解析]给文章断句,首先要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文意贯通法”,例1文字是个记叙性的语段,通读全文,我们可知大致情节是说有个宋人向子罕献玉,子罕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据此,通过分析名词和动词,我们可在“宋人得玉”“献„„子罕”“子罕„„受”“献玉者曰„„”“子罕曰„„”之后分别断开,双方对话内容的部分亦如法分析。具体答案如下:

“„„得玉,„„子罕。„„受„„曰:“„„玉人,„„宝也,„„献之。”„„曰:“„„为宝,„„为宝。„„与我,„„宝也。„„其宝。”

(二)抓标志

给下列各句文言文加上恰当的标点:

例2、今君则欲逮臣先恐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例3、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例4、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

[解析]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仔细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如同识别古董,鉴别文物一样,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因此,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提高自己的断句的能力。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的这些标志常常包括:

A、表对话的字眼,如“曰”,“云”,“言”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象刚才例1中的“献者曰”,“子罕曰”以及这里例3“曰”字的后面都要停顿,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

B、发语词和句首助词,如夫、盖、初、唯、斯岂,以及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其前自可断句,如例2“夫诱道争远”的“夫”为发语词,它的前面就应点断。

C、语气词也、矣、乎、哉、与(欤)耳(尔),邪(耶),焉等常用在句末,其后往往能断句。如例3“伤人乎”中的“乎”为疑问语气词,后应点断,而不能误读成“伤人乎不”。

D、感叹词呜呼、嗟夫、噫、噫嘻、悲夫等常放在句首,一般可在它们前后点断。

E、复句中的关联词: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等大至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在这些关联词前可点断。如例4应在“故以相赏”前断句,而不能误断成“见之故,以相赏”。

以上三例具体答案为:

2、„„臣,„„臣。„„远,„„也。

3、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4、„„直,„„之,„„赏。

(三)懂常识

例:给下列文句加上恰当的标点:

5、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 6、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

7、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8、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9、凡他官入院未除学士谓之直院学士俱阙他官暂行文书谓之权直

[解析]文言文离现在的时间较长,许多词语的意义今天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我们在给文言文断句时,必须注意这些特殊的词汇现象,而不能根据词语今天的意义来想当然。如例5,这段文字写臧洪守东郡,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叫部下将士和百姓弃城逃命,断句时应注意这段话中的复音词“无事”,它是“没有必要”,“犯不上”的意思,如果误解成现代汉语的“无事生非”就很可能把句子断错。

除此外,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正确断句,如例6中的“少小”指“少年时代”,这是古人常用词语,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就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之句,懂得这点就不能将标点在“少小”之后,否则就不象话了。

再如例7,这句话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说彗星在西方出现,一共16天,不是说夏太后死在16日那天。因为古人一般是以干支纪日的,比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在《史记》中,数字与“日”连用总是说多少天,而不是说某月某日,因此这句话就不能在“十六日”前点断。

例8出自袁枚的《黄生借书说》,“省记”是把它清楚地记在脑子里的意思,过去中了进士的人,他的名字就上通到朝廷上,叫做“通籍”,“通籍后,俸去书来”是说通籍后俸禄可以买书,知道这点文化常识,就不会在“通籍”与“后”之间误点了。同样例9中的“学士”“直院”“权直”是宋代翰林的官制。宋代翰林学士掌管起草制诰诏令,别的官到该院未被任命做学士时,叫做“直院”,该院一时缺官员而暂由别的官掌管文书,叫做“权直”,若不懂这点,很容易赞成误断。

以上各例答案为:

5、„„大义,„„不死,„„此祸,„„未败,„„出。 6、„„相与。„„说,„„采。

7、„„日。„„死。

8、„„览,„„记。„„后,„„来,„„满。

9、„„院,„„学士,„„直院。„„俱阙,„„文书,„„权直。

这种以古文化常识帮助断句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常识避误法”古文化常识内容较多,涉及到古人的衣食住行礼等各方面高考一般考查中学课本里学过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做有心人,将课本上出现的文化常识熟记于心。这样才能从容应试。

(四)知语法

例:给下列文句中加上标点符号:

10、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11、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妻 (下拜地时以额触地,古代人的一种礼节)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

12、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患之至也

13、且夫天者气邪体也

[解析]语句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不通语法,自然也容易弄错句断。文言文的语法有其独特的体系,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我们在断句时不但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等现象,还要留心文言文的句式规则(这主要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这些句式一般都有明显标志,掌握它们可帮助我们断句。这种靠语法帮助断句的方法我们称之为“语法定夺法”。

现在我们看例10,这是个省略句,出自《鸿门宴》。文言文省略往往有承前省,蒙后省等形式,这里到底是“以撞卫士,仆地”还是“以撞,卫士仆地”呢?联系前文“交戟之卫士欲止不纳”,“撞”的宾语在这里承前省略了,可补“之”代卫士。若断成“以撞卫士,仆地”,则“仆地”的人到底是谁?樊哙还是卫士?很难搞清,容易造成歧义。

例11、12是两个倒装句,11中的“仁夫,公子重耳”是主谓倒装,12中的“君臣是忧”是宾语前置句,“是”是提宾标志,明白这两点就不会把句子误断成“夫公子重耳„„。”“是忧患之至也”了。

据此,我们要注意中学课本中常接触到的文言文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格式,以便帮助断句,另外,文言文的固定结构也是一种句式,其主要形式有如„„何,奈„„何„„,„„奈何„„,若„„何„„,谁„„者„„,何„„焉不„„,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等,掌握它也可帮助我们断句。如例13是个选择性的问句,这种句子往往用“邪”字和“也”字相呼应,如韩愈《马说》中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译成现代汉语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呢?”选择问句前一个分句后用“,”后一个分句未用“?”,原文标点成“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误),知道这点,我们点断该句就比较容易了。

以上各例具体答案为:

10、„„撞,„„仆地。

11、„„曰:“仁夫,„„重耳!„„不拜,„„后也,„„拜。”

12、„„不恤,„„忧,„„也。

13、„„者,„„邪,„„也?

(五)明修辞

例:给下列文句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4、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1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解析]古人写文章常常运用一些修辞技巧来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因此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对偶、排比、互文、顶真、层递、反复等常用文言文辞格,并以此作为断句的依据,这种方法我们姑且称为“修辞辐射法”。如例14,我们只要抓住对偶句式,例15只要抓住排比句式的特点,就不难得出如下答案:

14、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遣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15、„„者,„„根本;„„者„„泉源;„„者,„„德义。

以上谈到的文言文断句方法,我们可简单地归结为下表:

当然,上面提到的这些方法使用时并非单一的,有的时候在一个语段中往往要交叉用到多种方法。如要点例1,既要通文意,又要抓“曰”“故”“若”等标志,还要注意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这样的对比句式,才能将标点准确,因此,要点好文言文的标点,

必须从上述五方面进行通盘考虑,推敲,除此外还要多读文言文,以增强语感,提高点断能力,否则难免挂万漏一。

[能力训练]

1、下面一段文字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地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徙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注:“畔”通“叛”,“说”通“悦”,末,没有(什么地方),已,止,算了。“何必公山氏之之也”中前一个“之”为提宾标志,后一个“之”为往、到的意思]

A 、扰,子,路,说,曰:“何?也。”曰:“者,哉:者,乎?”

B 、畔,召,往。说,曰:“已,也?”曰:“者,哉:者,乎!”

C 、子,往。说,曰:“也。已,也?”曰:“者,哉:者,乎?”

D 、费,子,路,曰:“已,也。”曰:“者,哉:者,乎!”

2、下面一段文言文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夫学者所以求益尔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A 、尔,大。者,列,敌,枭。损,也。

B 、者,尔。书,大,者,列。敌,枭。损,也。

C 、者,益,书,大。者,列。敌,枭,损,也。

D 、益。书,忽。慢,敌,枭。损,也。

3、指出下列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

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

A 、清,穴,世,訾。清,也,业,卫,犯。

B 、清,擅,世,訾。清,也,业,卫,犯。

C 、清,穴,世,清,也,业,卫,犯。

D 、妇,清。擅,世,訾,也,业,卫,犯。

4、下文划线处标点正确的一项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徙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

A 、徙,举,相,令。

B 、徙,辟,策,后,令

C 、辟,第,相,令。

D 、初,举,相,征,令。

5、选出下边一段文言文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B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C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D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6、下列文言文断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A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B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C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D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答案及解析]

1、B .这段文字选自《论语·阳货》公山弗扰,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泄,鲁国季氏的家臣。公元前502年,他追随阳货(也是季氏的家臣)在费邑叛变季氏。并想招揽孔子,但子路不同意,孔子谈了自己准备接受招揽的想法。本段即述此事。断句时,只要抓住“也”“者”“哉”“乎”这些语气词的标志,即可排除A 、C 、D 项,得出答案。但要注意两点:一是末之也已中“也”表句中停顿,不能断开。二是要弄明白“召”是谁召,召的谁?联系上下文“公山弗扰”子曰“夫召我者”,就明白了公山弗扰召孔子了。

2、B .答题时从三方面考虑:(1)通文意:这是个议论性的语段,主要是谈学习的态度的,开头列出观点,接着列举了某些人的错误做法进行分析。(2)抓“夫”“者”“尔”“也”等虚词标志,结合(1)可知“尔”处应标句号。(3)再根据对偶修辞可排除A 、

C 、D 项。

3、A .先通文意,这是个记叙性语段,讲了一个叫清的寡妇以财自卫的事,可知寡妇清“应”是复指短语,不能断开,排除D ,根据动词“擅”要带宾语的语法规则,排除B 剩下A 、C ,比较这两项,

把矛盾聚集在“清寡妇也”的句子上,只要知道这是个判断句,就容易排除C 了。

4、C .根据文化常识“北海相”“洛阳令”为官称,可排除B ,再根据“辟”“举”“迁”“征”这些词都表示古代官员的升迁,因此辟举不能连用排除A 、D 项,另外,A 、B 项也可根据“为„„所„„”的被动句式来排除。

5、A .抓标志。“与”通“欤”,是疑问语气句,后面点断用“?”,再根据“„„孰„„”的句式排除B 、D ,将矛盾聚焦在“师也过商也不及”上,通读全文,这句话就是对“师”、“商”二人分别进行评价,排除C 。

6、B .先明修辞,全句用了排比句式,排除C ,再根据“如”“而”两个词的用法:如是“比”的意思要带宾语排除D ,“而”并列连词其前后词性应相同,排除A 。

怎样给文言文断句

江苏省射阳中学 倪同刚

高考考纲要求考生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语段,能正确把握文意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能够翻译成现代汉语。无论是翻译还是把握评价文意,都是以准确的标点断句为前提的。因为古人写文章一般不断句,读者读时要自己去断。假如断句断错了,也就不可能对原文的内容进行准确的分析评价,所以,要读懂文言文,首先必须具备给文言文准确断句的能力。

准确地给文言文断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词义、语法、古文化知识,在掌握了上述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从“通文意”,“抓标志”,“懂常识”,“知语法”,“明修辞”五个方面着手给文言文断句加标点。

(一)通文意

例1、给下列文言文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解析]给文章断句,首先要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文意贯通法”,例1文字是个记叙性的语段,通读全文,我们可知大致情节是说有个宋人向子罕献玉,子罕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据此,通过分析名词和动词,我们可在“宋人得玉”“献„„子罕”“子罕„„受”“献玉者曰„„”“子罕曰„„”之后分别断开,双方对话内容的部分亦如法分析。具体答案如下:

“„„得玉,„„子罕。„„受„„曰:“„„玉人,„„宝也,„„献之。”„„曰:“„„为宝,„„为宝。„„与我,„„宝也。„„其宝。”

(二)抓标志

给下列各句文言文加上恰当的标点:

例2、今君则欲逮臣先恐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例3、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例4、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

[解析]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仔细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如同识别古董,鉴别文物一样,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因此,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提高自己的断句的能力。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的这些标志常常包括:

A、表对话的字眼,如“曰”,“云”,“言”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象刚才例1中的“献者曰”,“子罕曰”以及这里例3“曰”字的后面都要停顿,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

B、发语词和句首助词,如夫、盖、初、唯、斯岂,以及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其前自可断句,如例2“夫诱道争远”的“夫”为发语词,它的前面就应点断。

C、语气词也、矣、乎、哉、与(欤)耳(尔),邪(耶),焉等常用在句末,其后往往能断句。如例3“伤人乎”中的“乎”为疑问语气词,后应点断,而不能误读成“伤人乎不”。

D、感叹词呜呼、嗟夫、噫、噫嘻、悲夫等常放在句首,一般可在它们前后点断。

E、复句中的关联词: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等大至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在这些关联词前可点断。如例4应在“故以相赏”前断句,而不能误断成“见之故,以相赏”。

以上三例具体答案为:

2、„„臣,„„臣。„„远,„„也。

3、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4、„„直,„„之,„„赏。

(三)懂常识

例:给下列文句加上恰当的标点:

5、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 6、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

7、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8、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9、凡他官入院未除学士谓之直院学士俱阙他官暂行文书谓之权直

[解析]文言文离现在的时间较长,许多词语的意义今天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我们在给文言文断句时,必须注意这些特殊的词汇现象,而不能根据词语今天的意义来想当然。如例5,这段文字写臧洪守东郡,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叫部下将士和百姓弃城逃命,断句时应注意这段话中的复音词“无事”,它是“没有必要”,“犯不上”的意思,如果误解成现代汉语的“无事生非”就很可能把句子断错。

除此外,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正确断句,如例6中的“少小”指“少年时代”,这是古人常用词语,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就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之句,懂得这点就不能将标点在“少小”之后,否则就不象话了。

再如例7,这句话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说彗星在西方出现,一共16天,不是说夏太后死在16日那天。因为古人一般是以干支纪日的,比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在《史记》中,数字与“日”连用总是说多少天,而不是说某月某日,因此这句话就不能在“十六日”前点断。

例8出自袁枚的《黄生借书说》,“省记”是把它清楚地记在脑子里的意思,过去中了进士的人,他的名字就上通到朝廷上,叫做“通籍”,“通籍后,俸去书来”是说通籍后俸禄可以买书,知道这点文化常识,就不会在“通籍”与“后”之间误点了。同样例9中的“学士”“直院”“权直”是宋代翰林的官制。宋代翰林学士掌管起草制诰诏令,别的官到该院未被任命做学士时,叫做“直院”,该院一时缺官员而暂由别的官掌管文书,叫做“权直”,若不懂这点,很容易赞成误断。

以上各例答案为:

5、„„大义,„„不死,„„此祸,„„未败,„„出。 6、„„相与。„„说,„„采。

7、„„日。„„死。

8、„„览,„„记。„„后,„„来,„„满。

9、„„院,„„学士,„„直院。„„俱阙,„„文书,„„权直。

这种以古文化常识帮助断句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常识避误法”古文化常识内容较多,涉及到古人的衣食住行礼等各方面高考一般考查中学课本里学过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做有心人,将课本上出现的文化常识熟记于心。这样才能从容应试。

(四)知语法

例:给下列文句中加上标点符号:

10、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11、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妻 (下拜地时以额触地,古代人的一种礼节)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

12、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患之至也

13、且夫天者气邪体也

[解析]语句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不通语法,自然也容易弄错句断。文言文的语法有其独特的体系,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我们在断句时不但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等现象,还要留心文言文的句式规则(这主要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这些句式一般都有明显标志,掌握它们可帮助我们断句。这种靠语法帮助断句的方法我们称之为“语法定夺法”。

现在我们看例10,这是个省略句,出自《鸿门宴》。文言文省略往往有承前省,蒙后省等形式,这里到底是“以撞卫士,仆地”还是“以撞,卫士仆地”呢?联系前文“交戟之卫士欲止不纳”,“撞”的宾语在这里承前省略了,可补“之”代卫士。若断成“以撞卫士,仆地”,则“仆地”的人到底是谁?樊哙还是卫士?很难搞清,容易造成歧义。

例11、12是两个倒装句,11中的“仁夫,公子重耳”是主谓倒装,12中的“君臣是忧”是宾语前置句,“是”是提宾标志,明白这两点就不会把句子误断成“夫公子重耳„„。”“是忧患之至也”了。

据此,我们要注意中学课本中常接触到的文言文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格式,以便帮助断句,另外,文言文的固定结构也是一种句式,其主要形式有如„„何,奈„„何„„,„„奈何„„,若„„何„„,谁„„者„„,何„„焉不„„,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等,掌握它也可帮助我们断句。如例13是个选择性的问句,这种句子往往用“邪”字和“也”字相呼应,如韩愈《马说》中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译成现代汉语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呢?”选择问句前一个分句后用“,”后一个分句未用“?”,原文标点成“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误),知道这点,我们点断该句就比较容易了。

以上各例具体答案为:

10、„„撞,„„仆地。

11、„„曰:“仁夫,„„重耳!„„不拜,„„后也,„„拜。”

12、„„不恤,„„忧,„„也。

13、„„者,„„邪,„„也?

(五)明修辞

例:给下列文句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4、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1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解析]古人写文章常常运用一些修辞技巧来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因此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对偶、排比、互文、顶真、层递、反复等常用文言文辞格,并以此作为断句的依据,这种方法我们姑且称为“修辞辐射法”。如例14,我们只要抓住对偶句式,例15只要抓住排比句式的特点,就不难得出如下答案:

14、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遣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15、„„者,„„根本;„„者„„泉源;„„者,„„德义。

以上谈到的文言文断句方法,我们可简单地归结为下表:

当然,上面提到的这些方法使用时并非单一的,有的时候在一个语段中往往要交叉用到多种方法。如要点例1,既要通文意,又要抓“曰”“故”“若”等标志,还要注意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这样的对比句式,才能将标点准确,因此,要点好文言文的标点,

必须从上述五方面进行通盘考虑,推敲,除此外还要多读文言文,以增强语感,提高点断能力,否则难免挂万漏一。

[能力训练]

1、下面一段文字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地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徙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注:“畔”通“叛”,“说”通“悦”,末,没有(什么地方),已,止,算了。“何必公山氏之之也”中前一个“之”为提宾标志,后一个“之”为往、到的意思]

A 、扰,子,路,说,曰:“何?也。”曰:“者,哉:者,乎?”

B 、畔,召,往。说,曰:“已,也?”曰:“者,哉:者,乎!”

C 、子,往。说,曰:“也。已,也?”曰:“者,哉:者,乎?”

D 、费,子,路,曰:“已,也。”曰:“者,哉:者,乎!”

2、下面一段文言文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夫学者所以求益尔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A 、尔,大。者,列,敌,枭。损,也。

B 、者,尔。书,大,者,列。敌,枭。损,也。

C 、者,益,书,大。者,列。敌,枭,损,也。

D 、益。书,忽。慢,敌,枭。损,也。

3、指出下列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

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

A 、清,穴,世,訾。清,也,业,卫,犯。

B 、清,擅,世,訾。清,也,业,卫,犯。

C 、清,穴,世,清,也,业,卫,犯。

D 、妇,清。擅,世,訾,也,业,卫,犯。

4、下文划线处标点正确的一项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徙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

A 、徙,举,相,令。

B 、徙,辟,策,后,令

C 、辟,第,相,令。

D 、初,举,相,征,令。

5、选出下边一段文言文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B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C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D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6、下列文言文断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A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B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C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D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答案及解析]

1、B .这段文字选自《论语·阳货》公山弗扰,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泄,鲁国季氏的家臣。公元前502年,他追随阳货(也是季氏的家臣)在费邑叛变季氏。并想招揽孔子,但子路不同意,孔子谈了自己准备接受招揽的想法。本段即述此事。断句时,只要抓住“也”“者”“哉”“乎”这些语气词的标志,即可排除A 、C 、D 项,得出答案。但要注意两点:一是末之也已中“也”表句中停顿,不能断开。二是要弄明白“召”是谁召,召的谁?联系上下文“公山弗扰”子曰“夫召我者”,就明白了公山弗扰召孔子了。

2、B .答题时从三方面考虑:(1)通文意:这是个议论性的语段,主要是谈学习的态度的,开头列出观点,接着列举了某些人的错误做法进行分析。(2)抓“夫”“者”“尔”“也”等虚词标志,结合(1)可知“尔”处应标句号。(3)再根据对偶修辞可排除A 、

C 、D 项。

3、A .先通文意,这是个记叙性语段,讲了一个叫清的寡妇以财自卫的事,可知寡妇清“应”是复指短语,不能断开,排除D ,根据动词“擅”要带宾语的语法规则,排除B 剩下A 、C ,比较这两项,

把矛盾聚集在“清寡妇也”的句子上,只要知道这是个判断句,就容易排除C 了。

4、C .根据文化常识“北海相”“洛阳令”为官称,可排除B ,再根据“辟”“举”“迁”“征”这些词都表示古代官员的升迁,因此辟举不能连用排除A 、D 项,另外,A 、B 项也可根据“为„„所„„”的被动句式来排除。

5、A .抓标志。“与”通“欤”,是疑问语气句,后面点断用“?”,再根据“„„孰„„”的句式排除B 、D ,将矛盾聚焦在“师也过商也不及”上,通读全文,这句话就是对“师”、“商”二人分别进行评价,排除C 。

6、B .先明修辞,全句用了排比句式,排除C ,再根据“如”“而”两个词的用法:如是“比”的意思要带宾语排除D ,“而”并列连词其前后词性应相同,排除A 。


相关文章

  • 高考文言高考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 . . . . . . . 高考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2004年全国高考题,在众多省市中,北京卷在第Ⅱ卷的第11小题考查了文言文的断句题(只断句,不标点),5个小题,共5分.2005年,北京卷在第Ⅱ卷的第11小题又考查了文言文的断句题(只断句 ...查看


  • 怎样学好高中语文文言文
  • 怎样学好高中语文文言文 导读:虽然文言文不是现实中的语言,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文言基础. 步骤/方法 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 ...查看


  • 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
  • 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 一.考点概述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 ...查看


  • 高考文言文翻译及断句练习
  • 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 曾子之妻 之 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 适 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查看


  • 文言文如何断句
  • 文言文如何断句 一.由一个故事引出"句读"的概念. 从前,有一位阔少爷,总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qu ...查看


  •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
  • 姓名:__________ (一)王子猷见戴安道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 <招隐>③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 ...查看


  • 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
  • 点上方          求关注         么么哒- 断句小故事 (一) 明末著名画家徐渭,据说他家里穷得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 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 ...查看


  •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
  •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归纳总集练习 安乡一中 龚德国 方法:断句练习 举例: 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 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 ...查看


  •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和内容分析
  •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和内容分析 四川省苍溪歧坪中学校 向凌峰628421 古代汉语常用句式和现代汉语常用句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今人在学习古代汉语时常用现代汉语去套用古代汉语,这固然是正确的,但仍然存在问题,毕竟古代汉语与今天的现代汉语是有差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