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头万绪一脉牵

千头万绪一脉牵

——记叙的线索

【知识小窗】

记叙文不仅要写明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还要抒发我们的感想,内容很多,可谓千头万绪。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帮助我们串联起这些内容,让人觉得繁而不乱呢?那就要在写作前先找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就是文章的线索。

线索是作者思路在文章里的反映,是把文章内容贯穿成一个整体的脉络。线索清楚,记叙文才能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写作文如果没有线索就会难以下笔,如同面对一堆散乱的珠玉难以提挈。有了线索并抓住线索,就能考虑如何安排层次,如何开头、结尾,如何伏笔、照应。

可以作为文章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

1、以感情为线索。

文章是表达作者情感的。有不少的文章在叙事时,就是以人物的某种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的。以某种感情变化串联起材料组成文章,完成主题的表达。 例:例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描写小弗郎士的心理,展现了小弗郎士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以“物”为线索。

物件在文中有时起象征或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与情节的展开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少文章是以“物”为线索的。

例:琦君的《春酒》一文就围绕着“春酒” 展开,将有关家乡的各种回忆串联起来,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

3、以事件为线索。

以事件为线索的记叙文要求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这样,人们才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进而理解文章蕴涵的意义,同时,叙事过程中涉及的人、景、物,也都应紧扣中心事件展开适当的描写。 如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4、以某句话、某种行动为线索。

文章以一个人物的一句个性化的话语或典型性的行动来串联材料,构成有机整体。如《背影》一文。

文章的线索还可以是某个人物或时间、空间的变化。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叙事线索,还有一些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

【经典赏析】

台阶

粽子里的乡愁

琦 君

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那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

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

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有一回,一个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选自大众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化名人书系 谈故乡》一书)

【阅读手记】

故乡端午的风俗,母亲包的各种粽子,“我”最爱吃的灰汤粽,还有用灰汤粽治消化不良的民间疗法,给乞丐布施“富贵粽”的场景,苦命的乞讨小姑娘,“我”的同情,母亲的叹息,以及铭记在心的教诲,无可追忆的怅惘,点点滴滴的回忆,是如此有条不紊又感人至深。作者是怎样在这短短的篇幅中传达出这样多的内容呢?千头万绪一脉牵,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线索——家乡的粽子。对往事的回忆在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这条线索中逐一展开,同时,粽子也寄托了作者真挚浑厚的情怀: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对慈爱的母亲绵绵不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这种不蔓不枝的裁剪得益于文章严密的结构,得益于线索的巧妙安排。

【病文修改】

分析提示:线索是否清晰、合理;过渡是否自然;中心是否突出;

越轨

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千古大帝——秦始皇。看着他的铁蹄踏翻六国,一统天下,站在耸立的咸阳城楼上君临天下,臣子三呼万岁。我看见他穿过无际无涯的阿房宫,以尊贵的“朕”的名义坐拥天下,我也看见娇小却又倔强的孟姜女哭倒在长城脚下,他却站在城楼上放肆地哈哈大笑。

历史课正好讲到秦汉两朝,带着眼镜的老头正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秦皇汉武,他曾夸口对秦始皇了如指掌。或许人们比较喜欢越轨英雄,秦始皇打破天下七分的格局,抹平了大地上那七条叫做边疆的界线。我还在对那个梦耿耿于怀,以至于眼镜走到跟前仍全然不晓。于是只有站着消磨了这堂课剩余的时间,我真想起身上前拉下那副眼镜,对那个自称对秦始皇了如指掌的老头大吼:秦始皇一生有多少女人,他为什么没有封后?然而我不敢,不敢做那些打破师生界限的越轨的事,因为我不是英雄。

或许我骨子里就崇拜那些敢于突破界限的人。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艳丽的牡丹。我亲自鉴证了华夏第一女皇武则天在大明宫前华美加冕,我震慑于她孤身骂天,命天下百花齐放的威严,我陪伴着她游刃于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我顶着“花魁”的名号,也放肆地令百花臣服。

傍晚,我小声地向父亲提议,希望明天和同学一起去看电影,爸爸低声呵斥,说一个女孩子成天在外乱跑,成何体统,我真想不顾一切,拉着他的耳朵大吼:女孩怎么了,女孩就只能在家闲着,别忘了你也是从女人肚子里出来的。但是我没有,我只是无声地离去,打电话拒绝了同学的邀请,因为我没有胆量冲破那界限。

从此,我喜欢上了历史课,也不再讨厌那个戴眼镜的老头。他虽然在给我制造框子,但是也在不断给我输送冲破界限与牢笼的力量。因为只有在他的课上,我才可以感受到与千古大帝和华夏女皇的共振。

【我的修改意见】

【佳作欣赏】

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个长久之计。

母亲看着我痛苦的样子,决定给我特制一个枕头。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选着棉花,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妈妈的这只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下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吸清新空气,舒畅极了,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

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然是我又睡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

没办法,只好托人从外地带回一大包绿豆壳,母亲用它又缝制了一只新枕头。这只枕头可比棉花的好多了,睡在上面,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就像是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后来我才知道,它些绿豆壳花了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因为太喜欢这绿豆枕了,我做作业时都会捧着它。终于有一天枕布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散落满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落了下来:这可是父母第二次为我做的枕头啊!

上初中了,离家那天,母亲塞给我一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一股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地上南通买的。在学校住宿的每一天,枕着药枕,听枕中药材的声,那简直是在欣赏人间最美妙的音乐,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每一次闭上眼睛,就像是一手拉着父亲,一手位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

„„

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

〔简评〕作者由小见大,以极为普通的枕头为线索,表现父母对子女的一片爱意,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文章三写枕头,让这一小物件成为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并由此构成层层递进的结构,构思新颖,不落俗套。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没有把情感的传递写成一种单向活动,而是多次以充满诗意的语言描写“我”相应的情感反应,或展现海滨之夜繁星满天之美,或述说“没有歌词的童谣”的意境,或倾诉身边“一地金黄”的林间的温馨之感,这种笔法所构筑的双向互动型的情感世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此外,本文语言朴实而含蓄,“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等句,辞短情深,耐人寻味。

【写作训练】

运用一件物品作为线索是记叙文常见的方法,请你也试试写一篇用具体的物品作为线索的记叙文。题目《 的记忆》,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人们的工作劳动对象和工作劳动的结果常常离不开物品,比如巧手的母亲做的可口的饭菜,俭朴的父亲总是骑着那辆旧自行车。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中,比如珍藏回忆的一张照片,老师窗前默默吐香的米兰等。这样的物品就可以作为我们写作时的线索。作为线索的物品要在文中反复出现,可以在故事情节中出现,也可以成为人物的一个特定标志,伴随着人物的出现而出现。如《粽子里的乡愁》以“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为线索,粽子贯穿故事的整个情节。而在《纸蝴蝶》里,“纸蝴蝶”就代表着奶奶。

千头万绪一脉牵

——记叙的线索

【知识小窗】

记叙文不仅要写明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还要抒发我们的感想,内容很多,可谓千头万绪。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帮助我们串联起这些内容,让人觉得繁而不乱呢?那就要在写作前先找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就是文章的线索。

线索是作者思路在文章里的反映,是把文章内容贯穿成一个整体的脉络。线索清楚,记叙文才能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写作文如果没有线索就会难以下笔,如同面对一堆散乱的珠玉难以提挈。有了线索并抓住线索,就能考虑如何安排层次,如何开头、结尾,如何伏笔、照应。

可以作为文章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

1、以感情为线索。

文章是表达作者情感的。有不少的文章在叙事时,就是以人物的某种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的。以某种感情变化串联起材料组成文章,完成主题的表达。 例:例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描写小弗郎士的心理,展现了小弗郎士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以“物”为线索。

物件在文中有时起象征或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与情节的展开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少文章是以“物”为线索的。

例:琦君的《春酒》一文就围绕着“春酒” 展开,将有关家乡的各种回忆串联起来,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

3、以事件为线索。

以事件为线索的记叙文要求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这样,人们才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进而理解文章蕴涵的意义,同时,叙事过程中涉及的人、景、物,也都应紧扣中心事件展开适当的描写。 如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4、以某句话、某种行动为线索。

文章以一个人物的一句个性化的话语或典型性的行动来串联材料,构成有机整体。如《背影》一文。

文章的线索还可以是某个人物或时间、空间的变化。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叙事线索,还有一些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

【经典赏析】

台阶

粽子里的乡愁

琦 君

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那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

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

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有一回,一个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选自大众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化名人书系 谈故乡》一书)

【阅读手记】

故乡端午的风俗,母亲包的各种粽子,“我”最爱吃的灰汤粽,还有用灰汤粽治消化不良的民间疗法,给乞丐布施“富贵粽”的场景,苦命的乞讨小姑娘,“我”的同情,母亲的叹息,以及铭记在心的教诲,无可追忆的怅惘,点点滴滴的回忆,是如此有条不紊又感人至深。作者是怎样在这短短的篇幅中传达出这样多的内容呢?千头万绪一脉牵,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线索——家乡的粽子。对往事的回忆在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这条线索中逐一展开,同时,粽子也寄托了作者真挚浑厚的情怀: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对慈爱的母亲绵绵不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这种不蔓不枝的裁剪得益于文章严密的结构,得益于线索的巧妙安排。

【病文修改】

分析提示:线索是否清晰、合理;过渡是否自然;中心是否突出;

越轨

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千古大帝——秦始皇。看着他的铁蹄踏翻六国,一统天下,站在耸立的咸阳城楼上君临天下,臣子三呼万岁。我看见他穿过无际无涯的阿房宫,以尊贵的“朕”的名义坐拥天下,我也看见娇小却又倔强的孟姜女哭倒在长城脚下,他却站在城楼上放肆地哈哈大笑。

历史课正好讲到秦汉两朝,带着眼镜的老头正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秦皇汉武,他曾夸口对秦始皇了如指掌。或许人们比较喜欢越轨英雄,秦始皇打破天下七分的格局,抹平了大地上那七条叫做边疆的界线。我还在对那个梦耿耿于怀,以至于眼镜走到跟前仍全然不晓。于是只有站着消磨了这堂课剩余的时间,我真想起身上前拉下那副眼镜,对那个自称对秦始皇了如指掌的老头大吼:秦始皇一生有多少女人,他为什么没有封后?然而我不敢,不敢做那些打破师生界限的越轨的事,因为我不是英雄。

或许我骨子里就崇拜那些敢于突破界限的人。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艳丽的牡丹。我亲自鉴证了华夏第一女皇武则天在大明宫前华美加冕,我震慑于她孤身骂天,命天下百花齐放的威严,我陪伴着她游刃于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我顶着“花魁”的名号,也放肆地令百花臣服。

傍晚,我小声地向父亲提议,希望明天和同学一起去看电影,爸爸低声呵斥,说一个女孩子成天在外乱跑,成何体统,我真想不顾一切,拉着他的耳朵大吼:女孩怎么了,女孩就只能在家闲着,别忘了你也是从女人肚子里出来的。但是我没有,我只是无声地离去,打电话拒绝了同学的邀请,因为我没有胆量冲破那界限。

从此,我喜欢上了历史课,也不再讨厌那个戴眼镜的老头。他虽然在给我制造框子,但是也在不断给我输送冲破界限与牢笼的力量。因为只有在他的课上,我才可以感受到与千古大帝和华夏女皇的共振。

【我的修改意见】

【佳作欣赏】

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个长久之计。

母亲看着我痛苦的样子,决定给我特制一个枕头。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选着棉花,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妈妈的这只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下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吸清新空气,舒畅极了,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

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然是我又睡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

没办法,只好托人从外地带回一大包绿豆壳,母亲用它又缝制了一只新枕头。这只枕头可比棉花的好多了,睡在上面,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就像是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后来我才知道,它些绿豆壳花了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因为太喜欢这绿豆枕了,我做作业时都会捧着它。终于有一天枕布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散落满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落了下来:这可是父母第二次为我做的枕头啊!

上初中了,离家那天,母亲塞给我一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一股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地上南通买的。在学校住宿的每一天,枕着药枕,听枕中药材的声,那简直是在欣赏人间最美妙的音乐,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每一次闭上眼睛,就像是一手拉着父亲,一手位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

„„

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

〔简评〕作者由小见大,以极为普通的枕头为线索,表现父母对子女的一片爱意,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文章三写枕头,让这一小物件成为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并由此构成层层递进的结构,构思新颖,不落俗套。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没有把情感的传递写成一种单向活动,而是多次以充满诗意的语言描写“我”相应的情感反应,或展现海滨之夜繁星满天之美,或述说“没有歌词的童谣”的意境,或倾诉身边“一地金黄”的林间的温馨之感,这种笔法所构筑的双向互动型的情感世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此外,本文语言朴实而含蓄,“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等句,辞短情深,耐人寻味。

【写作训练】

运用一件物品作为线索是记叙文常见的方法,请你也试试写一篇用具体的物品作为线索的记叙文。题目《 的记忆》,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人们的工作劳动对象和工作劳动的结果常常离不开物品,比如巧手的母亲做的可口的饭菜,俭朴的父亲总是骑着那辆旧自行车。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中,比如珍藏回忆的一张照片,老师窗前默默吐香的米兰等。这样的物品就可以作为我们写作时的线索。作为线索的物品要在文中反复出现,可以在故事情节中出现,也可以成为人物的一个特定标志,伴随着人物的出现而出现。如《粽子里的乡愁》以“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为线索,粽子贯穿故事的整个情节。而在《纸蝴蝶》里,“纸蝴蝶”就代表着奶奶。


相关文章

  • 作文讲座9:线索,千头万绪一脉牵
  • 作文讲座9:线索,千头万绪一脉牵作文讲座9:线索,千头万绪一脉牵 知识点透视 记叙文不仅要写明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还要抒发我们的感想,内容很多,可谓千头万绪.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帮助我们串联起这些内容,让人觉得繁而不乱呢? ...查看


  • 爱心播种希望
  • 爱心播种希望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人物,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要做好它,首当其冲要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及时鼓励学生,真诚的赞扬学生,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一切为了孩 ...查看


  • 11-11统筹方法
  • 11.统筹方法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统筹方法"是把数学原理用于工农业生产规划及工程施工过程的一种管理方法,作者把这种方法涉及到的深奥的科学道理和复杂的实践过程写得通俗易懂,既介绍了有关知识,又说明 ...查看


  • 统筹方法doc
  • 课题:二十.统筹方法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举例子.画图表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2.了解统筹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习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课前预习] 一.了解作者(读一读)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 ...查看


  •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刘剑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2期 摘要:步入教坛已经十几个春秋,谈到教学,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下面仅从"如何提高 ...查看


  • 班主任最关键的管理细节读书笔记
  • 班主任最关键的管理细节读书笔记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赵国忠编着的<班主任最关键的管理细节>一书,学习到班主任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对教育细节的把握.记得老子曾说过: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在告诉我们想有所 ...查看


  • 清代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一)
  • <太极拳十大要论>采自<赵本>,并与<旺本>附录所辑之该文进行相互校勘.<旺本>.<赵本>都未注明辑自何处.<十大要论>共有十篇论说文,相互连贯,实为十章.从该文作者的 ...查看


  • 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
  • 附件: 工作经验 不知不觉,当班主任已经有了三个年头,三个年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尝到了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我们都知道,班主任工作是千头万绪,所以,当个班主任不难,但当个合格的称职的班主任确实不易. 毕业参加工作后,就当上了班主任,班主任工作 ...查看


  • 数字成语:千方百计数字成语
  • 1. 绝大多数是表示非确指的,只有极少数是表示确数,如:一字之师.二竖为虐.三纲五常.三足鼎立.三元及第.三从四德.三皇五帝.三姑六婆.四时八节.四大皆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体投地.六神无主.七窍生烟.七擒七纵.八仙过海.九鼎大吕.十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