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针灸疗法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77-01  高血压病或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规定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认为成年人的正常血压应在20/12千帕或以下,血压在22/12.7千帕或以上者为高血压,而血压值介于这两者之间为临界高血压。高血压病晚期可导致脑、心、肾等器官的病变。本病属于中医“头痛”、“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由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等导致肝肾功能失调所引起。由于忧思恼怒,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致肝火亢盛;或火灼肝阴,阴不敛阳,肝阳上亢;或阴损及阳,致阴阳两虚;或恣食肥甘,痰浊内阻,皆可发为头痛、眩晕、耳鸣等头目不清症状。治疗上宜以清肝、育阴、潜阳、化浊为治疗大法。  高血压在我国成年人中,平均发病率为4.94%(3~10%)。本病病因尚未十分明确。长期精神紧张而缺少体力活动,有高血压家族史,体重超重,饮食中食盐含量多和大量吸烟者,其发病率偏高。本病发病机理,学说众多。一般认为高级神经中枢功能障碍在发病中占主导地位,体液内分泌因素、肾脏等也参与发病过程。  1 症状与诊断  1.1 收缩压≥21.3千帕和(或)舒张压≥12.7千帕,并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1.2 常伴脑、心、肾损害,且可表现为头晕、头痛、头胀、耳鸣、眼花、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多尿、夜尿继而少尿、蛋白尿、血尿等。  1.3 高血压病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临床多为缓进型。急进型诊断依据为:①病情进展迅速,舒张压常持续在17.3千帕以上。②眼底出血、渗出或视神经乳头水肿。  1.4 高血压病分期标准。第一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损害。  第二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①X线透视、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肥大;②眼底检查显示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③蛋白尿或血桨肌酐浓度轻度增高。第三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②心力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有或不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1.5 辅助检查。①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有蛋白、红细胞、管型、肾功能减退。②胸部X线检查示左心室增大。③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④眼底检查示视神经水肿。  2 辨证论治  本病按中医分型。主要分肝胆火盛,肝阳上亢,阴阳两虚,痰浊中阻四个证型。  2.1 肝胆火盛。症状: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处方:风池、太冲、行间、曲池、合谷。刺灸方法:风池施捻转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提插捻转泻法。方义:太冲、行间同属肝经,清肝泻胆;合谷、曲池同属大肠经,阳明多气多血可清热泻火。风池为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清肝胆之火而止眩晕。  2.2 肝阳上亢。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或脉弦细数。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处方:风池、肝俞、肾俞、三阴交、太冲、侠溪。  随症加减:阴虚甚者加京门、太溪。  刺灸方法:太溪、三阴交、肾俞、肝俞、京门施补法;太冲、风池、侠溪施泻法。  方义: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输穴,肾俞、京门为肾之俞募穴,相伍为用,滋水涵木;三阴交益阴补肾,调和诸阴;肝俞、太冲平肝潜阳,降逆止眩;风池、侠溪泻肝胆火而潜阳止眩。  2.3 阴阳两虚。  症状:头晕目花,心悸耳鸣,腰酸腿软,筋肉瞤动,失眠多梦,夜间多尿,若偏阴虚者,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少津,脉细弦数;若偏阳虚者.有畏寒肢冷,尿清便溏,下肢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滋阴助阳。  处方:肾俞、关元、气海、百会、风池、三阴交。  随症加减:阴虚而心烦不寐者加神门、太溪;水湿潴留者加阴陵泉;阳虚加命门。  刺灸方法:肾俞、关元、气海、三阴交、太溪、均用补法,或可加灸。风池、百会、神门、阴陵泉施平补平泻法,命门艾条灸。  方义:肾俞、关元、气海补益肾阴肾阳;三阴交补肾益阴;百会平肝熄风,安脑宁神;风池疏泄浮阳,安脑定痛。神门清心安神;太溪滋阴清火;阴陵泉利尿消肿。艾灸命门,温肾补阳。  2.4 痰浊中阻。  症状:眩晕头痛,头胀如蒙,胸脘痞满,呕恶痰涎,纳呆,肢体困重。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涤痰,和中化湿。  处方:百会、风池、中脘、丰隆、太白。  随症加减:兼恶心呕吐加足三里,胸脘痞闷加内关。  刺灸方法:百会、风池施平补平泻法;中脘、足三里、丰隆、太白施平补平泻法;内关施泻法。  方义:百会、风池疏泄浮阳,调达经气,安脑定眩;足三里、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络穴,中脘为胃之募穴,刺之能健运脾胃,调达阳明经气,祛痰化浊;太白为足太阴脾经之原穴,脾为生痰之源,取此穴以治其本;内关宽胸理气。  本病除用上法治疗外,还可选用:  ①耳针取穴:降压沟、神门、下脚端、心、枕。操作:每次选3~5个穴,中等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或埋揿针,夏季2~3天,冬季5~7天。  ②放血取穴:耳尖或降压沟。操作:先轻揉患者耳尖,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直刺耳尖约1分深,并挤压针眼,令其出血,或在降压沟上放血。  ③皮肤针取穴:颈部及腰骶部的脊柱两侧。操作:轻刺激,先叩腰骶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先内后外,再叩颈部脊柱两侧,顺序同前。  3 按语  针刺降压效果较为理想,尤其对I期高血压及缓进型高血压效果更好。嘱患者调情志,避风寒,慎起居。必要时宜配合降压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林金秀,吴可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1999年02期  [2] 刘锦,乔嘉斌.针刺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08年02期  [3] 张金星,王彧,胡幼平.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9年11期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77-01  高血压病或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规定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认为成年人的正常血压应在20/12千帕或以下,血压在22/12.7千帕或以上者为高血压,而血压值介于这两者之间为临界高血压。高血压病晚期可导致脑、心、肾等器官的病变。本病属于中医“头痛”、“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由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等导致肝肾功能失调所引起。由于忧思恼怒,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致肝火亢盛;或火灼肝阴,阴不敛阳,肝阳上亢;或阴损及阳,致阴阳两虚;或恣食肥甘,痰浊内阻,皆可发为头痛、眩晕、耳鸣等头目不清症状。治疗上宜以清肝、育阴、潜阳、化浊为治疗大法。  高血压在我国成年人中,平均发病率为4.94%(3~10%)。本病病因尚未十分明确。长期精神紧张而缺少体力活动,有高血压家族史,体重超重,饮食中食盐含量多和大量吸烟者,其发病率偏高。本病发病机理,学说众多。一般认为高级神经中枢功能障碍在发病中占主导地位,体液内分泌因素、肾脏等也参与发病过程。  1 症状与诊断  1.1 收缩压≥21.3千帕和(或)舒张压≥12.7千帕,并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1.2 常伴脑、心、肾损害,且可表现为头晕、头痛、头胀、耳鸣、眼花、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多尿、夜尿继而少尿、蛋白尿、血尿等。  1.3 高血压病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临床多为缓进型。急进型诊断依据为:①病情进展迅速,舒张压常持续在17.3千帕以上。②眼底出血、渗出或视神经乳头水肿。  1.4 高血压病分期标准。第一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损害。  第二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①X线透视、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肥大;②眼底检查显示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③蛋白尿或血桨肌酐浓度轻度增高。第三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②心力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有或不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1.5 辅助检查。①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有蛋白、红细胞、管型、肾功能减退。②胸部X线检查示左心室增大。③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④眼底检查示视神经水肿。  2 辨证论治  本病按中医分型。主要分肝胆火盛,肝阳上亢,阴阳两虚,痰浊中阻四个证型。  2.1 肝胆火盛。症状: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处方:风池、太冲、行间、曲池、合谷。刺灸方法:风池施捻转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提插捻转泻法。方义:太冲、行间同属肝经,清肝泻胆;合谷、曲池同属大肠经,阳明多气多血可清热泻火。风池为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清肝胆之火而止眩晕。  2.2 肝阳上亢。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或脉弦细数。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处方:风池、肝俞、肾俞、三阴交、太冲、侠溪。  随症加减:阴虚甚者加京门、太溪。  刺灸方法:太溪、三阴交、肾俞、肝俞、京门施补法;太冲、风池、侠溪施泻法。  方义: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输穴,肾俞、京门为肾之俞募穴,相伍为用,滋水涵木;三阴交益阴补肾,调和诸阴;肝俞、太冲平肝潜阳,降逆止眩;风池、侠溪泻肝胆火而潜阳止眩。  2.3 阴阳两虚。  症状:头晕目花,心悸耳鸣,腰酸腿软,筋肉瞤动,失眠多梦,夜间多尿,若偏阴虚者,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少津,脉细弦数;若偏阳虚者.有畏寒肢冷,尿清便溏,下肢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滋阴助阳。  处方:肾俞、关元、气海、百会、风池、三阴交。  随症加减:阴虚而心烦不寐者加神门、太溪;水湿潴留者加阴陵泉;阳虚加命门。  刺灸方法:肾俞、关元、气海、三阴交、太溪、均用补法,或可加灸。风池、百会、神门、阴陵泉施平补平泻法,命门艾条灸。  方义:肾俞、关元、气海补益肾阴肾阳;三阴交补肾益阴;百会平肝熄风,安脑宁神;风池疏泄浮阳,安脑定痛。神门清心安神;太溪滋阴清火;阴陵泉利尿消肿。艾灸命门,温肾补阳。  2.4 痰浊中阻。  症状:眩晕头痛,头胀如蒙,胸脘痞满,呕恶痰涎,纳呆,肢体困重。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涤痰,和中化湿。  处方:百会、风池、中脘、丰隆、太白。  随症加减:兼恶心呕吐加足三里,胸脘痞闷加内关。  刺灸方法:百会、风池施平补平泻法;中脘、足三里、丰隆、太白施平补平泻法;内关施泻法。  方义:百会、风池疏泄浮阳,调达经气,安脑定眩;足三里、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络穴,中脘为胃之募穴,刺之能健运脾胃,调达阳明经气,祛痰化浊;太白为足太阴脾经之原穴,脾为生痰之源,取此穴以治其本;内关宽胸理气。  本病除用上法治疗外,还可选用:  ①耳针取穴:降压沟、神门、下脚端、心、枕。操作:每次选3~5个穴,中等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或埋揿针,夏季2~3天,冬季5~7天。  ②放血取穴:耳尖或降压沟。操作:先轻揉患者耳尖,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直刺耳尖约1分深,并挤压针眼,令其出血,或在降压沟上放血。  ③皮肤针取穴:颈部及腰骶部的脊柱两侧。操作:轻刺激,先叩腰骶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先内后外,再叩颈部脊柱两侧,顺序同前。  3 按语  针刺降压效果较为理想,尤其对I期高血压及缓进型高血压效果更好。嘱患者调情志,避风寒,慎起居。必要时宜配合降压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林金秀,吴可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1999年02期  [2] 刘锦,乔嘉斌.针刺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08年02期  [3] 张金星,王彧,胡幼平.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9年11期


相关文章

  • 针灸减肥查重10%
  •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本科毕业论文 针灸减肥优秀论文查重10% 题 目:针灸方药并用减肥临床疗效与思考 姓 名: 夏先 指导老师: 蔡国伟 学 号: [1**********]8 专 业: ...查看


  • 中医宣传册样本
  • 中医传统疗术科简介 中医传统疗术科成立于2008年,为我院特色专科,由马福俊副主任医师担任科主任.本科室人员通过外出深造,专家指导等方式不断增强实力,现已初具规模,目前开展的主要治疗项目介绍如下: 中医正骨.针灸.推拿.小针刀疗法.拔罐.熏 ...查看


  • 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实验研究与前景探讨
  • 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实验研究与前景探讨 [摘要]:针灸基础实验研究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针灸临床实践进一步发展的原动力.针灸治疗高血压病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对其的相关基础实验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本文试图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动物模 ...查看


  • 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研究进展_曹世强
  • 浙江中医杂志年月第卷第期·385· [文献综述] 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研究进展 曹世强 于金栋 吕丽柯 张 坤 张 静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300150 摘要 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贝尔麻痹,是指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 ...查看


  • 放血疗法治百病图解
  • 放血疗法治百病图解: "放血疗法"相信很多人对这种古中医自然疗法不甚了解,但是从<皇帝内经>流传至今,无不感叹临床所治愈的无数疑难杂症,也不得不佩服先人的伟大创举.那么放血疗法可以治疗哪些常见的疾病呢?下方图 ...查看


  •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副作用和禁忌事项
  • 2015年01月28日 13:21 编辑:谢婷婷 现在很多的人都非常的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养生保健已经成为了时代热门的话题,很多的人都有自己的养生计划!很多人都喜欢通过中医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你们知道艾灸的作用和艾灸的副作用都有哪些吗?下 ...查看


  • 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
  • 中医特色治疗技术 1.传统针灸特色治疗技术 (1) 普通针刺 毫针刺法是用毫针刺激人体腧穴等部位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是针刺疗法的主体,临床应用最广.毫针规格以针身的长短和粗细来区分.针刺练习有纸垫练针法.棉团练针法.自身试针法.针刺前体位 ...查看


  • [推荐]刺络疗法之运用 杨维杰 - 杏林论坛
  • 刺络疗法之运用 本人研究刺血系随董师而起,现今临床应用者亦率多以董师之穴位及刺法为主.董师之刺血穴位及主治见于本书各章.现附录此文,可使各位读者对全书之刺血有一较全面之了解,并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刺络治疗是中国医学精彩的内容之一,尤其是在针 ...查看


  • 1958年资料11 中医治疗脑溢血经验介绍
  •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