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论文

历史街区文化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现实意义。文化被誉为

历史:

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发展,城市中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盖起新楼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善了建筑,却破坏了历史环境。城镇历史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割断历史,而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所以,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的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

措施:

一是要认真总结,深入调研,进一步夯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管理基础工作。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场所,更是城市发展的文脉所在。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基础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仍然较为滞后。目前,一些街区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比如,苏州在山塘街的保护和整治过程中,致力于整体风貌保护、重要节点修复、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内涵挖掘工作,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成果惠及民众,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哈尔滨、扬州等城市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街区环境和居民生活,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依法管理、群众参与的路子。要在认真总结各地近年来历史文化名街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国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工作,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等进行全面调查,形成全国历史文化街区基础

资料信息库,并适时向社会公布。在开展全面调研的基础上,要组织行业内外的专业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廓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重大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借鉴国外经验,充实、细化相关法规,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 二是要强化责任,广泛动员,进一步形成历史文化街区点、线、面立体化保护格局。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大中城市掀起了城市面貌改造、升级换代的热潮,“旧城改造”中存在的盲目开发建设对历史文化街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2008年国务院公布执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保护措施做出了明确要求,这需要各级行政部门承担起使命,切实履行职责,真正将各项保护措施落实到位,从点、线、面形成立体化保护格局。要研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制订科学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从整体上做好保护工作。要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重点文物保护等文化遗产保护形式结合起来。和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相比,历史文化街区特殊之处在于当地居民仍居住其中,他们对历史文化街区最有感情、最有发言权,他们真心拥护是历史文化街区持久保护最可靠的力量。当地居民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人,享有知情权和管理参与权。要积极取得社会公众特别是当地居民的参与,注重培养当地的志愿者队伍,激发他们对故土的热爱和自豪感。要通过加强传统民居建筑维修、完

善生活基础设施、改善社区生态环境等措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历史文化街区的吸引力和公众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要突出特色,整体保护,进一步凸显历史文化街区的多样性真实性。由于发展水平不平衡等原因,边疆地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一些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保护困境。一些城市的发展仅仅注重经济功能而忽略其中应有的文化质量,仅仅重视物质结构而忽视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将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居民全部迁出,把民居改为旅游和娱乐场所,使历史文化街区失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即失去了文化遗产真实性。因此,提倡在保护好文物建筑的同时,注重保护传统民居及其环境,将具有突出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纳入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实施整体保护。不仅保护物质文化遗产,还要保护与之相联系的、活态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同时,要加强传统民居保护、社会生活方式的保护和传承,防止街区文化环境解体和空壳化倾向。 四是要完善程序,注重宣传,进一步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今年如何在前两届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将评选活动推向深入,在评选范围、评选标准、评选方法上达成更加明确的共识,使活动更具广泛性和公信力,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去年,我们在深入征求专家和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入选标准,提出了“历史要素”“文化要素”“保存状况”“经济文化活力”“社会知名度”“保护与管理”6项标

准,对评选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推动作用。今年,我们要深刻总结前两届评选活动的经验,继续完善标准公开、大众参与、专家主导、媒体监督的评选方式,“敞开大门”办评选。利用行业内外主流媒体阵地,不断评估和细化评选标准;通过现代高科技和新媒体力量,不断扩大大众参与范围和深度;积极接受广大媒体监督,确保评选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增强活动的公信力。 总之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绝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建设特色城市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一些着眼于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城市来说,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独一无二的精神传承特性,已经成为该城市整体发展的精华所在。 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历史,发展经济的同时, 也增强人们对所在社区的认知感、认同感,进而产生自信心、责任心,最终形成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热情。

历史街区文化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现实意义。文化被誉为

历史:

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发展,城市中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盖起新楼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善了建筑,却破坏了历史环境。城镇历史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割断历史,而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所以,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的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

措施:

一是要认真总结,深入调研,进一步夯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管理基础工作。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场所,更是城市发展的文脉所在。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基础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仍然较为滞后。目前,一些街区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比如,苏州在山塘街的保护和整治过程中,致力于整体风貌保护、重要节点修复、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内涵挖掘工作,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成果惠及民众,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哈尔滨、扬州等城市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街区环境和居民生活,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依法管理、群众参与的路子。要在认真总结各地近年来历史文化名街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国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工作,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等进行全面调查,形成全国历史文化街区基础

资料信息库,并适时向社会公布。在开展全面调研的基础上,要组织行业内外的专业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廓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重大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借鉴国外经验,充实、细化相关法规,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 二是要强化责任,广泛动员,进一步形成历史文化街区点、线、面立体化保护格局。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大中城市掀起了城市面貌改造、升级换代的热潮,“旧城改造”中存在的盲目开发建设对历史文化街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2008年国务院公布执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保护措施做出了明确要求,这需要各级行政部门承担起使命,切实履行职责,真正将各项保护措施落实到位,从点、线、面形成立体化保护格局。要研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制订科学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从整体上做好保护工作。要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重点文物保护等文化遗产保护形式结合起来。和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相比,历史文化街区特殊之处在于当地居民仍居住其中,他们对历史文化街区最有感情、最有发言权,他们真心拥护是历史文化街区持久保护最可靠的力量。当地居民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人,享有知情权和管理参与权。要积极取得社会公众特别是当地居民的参与,注重培养当地的志愿者队伍,激发他们对故土的热爱和自豪感。要通过加强传统民居建筑维修、完

善生活基础设施、改善社区生态环境等措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历史文化街区的吸引力和公众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要突出特色,整体保护,进一步凸显历史文化街区的多样性真实性。由于发展水平不平衡等原因,边疆地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一些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保护困境。一些城市的发展仅仅注重经济功能而忽略其中应有的文化质量,仅仅重视物质结构而忽视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将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居民全部迁出,把民居改为旅游和娱乐场所,使历史文化街区失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即失去了文化遗产真实性。因此,提倡在保护好文物建筑的同时,注重保护传统民居及其环境,将具有突出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纳入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实施整体保护。不仅保护物质文化遗产,还要保护与之相联系的、活态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同时,要加强传统民居保护、社会生活方式的保护和传承,防止街区文化环境解体和空壳化倾向。 四是要完善程序,注重宣传,进一步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今年如何在前两届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将评选活动推向深入,在评选范围、评选标准、评选方法上达成更加明确的共识,使活动更具广泛性和公信力,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去年,我们在深入征求专家和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入选标准,提出了“历史要素”“文化要素”“保存状况”“经济文化活力”“社会知名度”“保护与管理”6项标

准,对评选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推动作用。今年,我们要深刻总结前两届评选活动的经验,继续完善标准公开、大众参与、专家主导、媒体监督的评选方式,“敞开大门”办评选。利用行业内外主流媒体阵地,不断评估和细化评选标准;通过现代高科技和新媒体力量,不断扩大大众参与范围和深度;积极接受广大媒体监督,确保评选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增强活动的公信力。 总之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绝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建设特色城市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一些着眼于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城市来说,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独一无二的精神传承特性,已经成为该城市整体发展的精华所在。 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历史,发展经济的同时, 也增强人们对所在社区的认知感、认同感,进而产生自信心、责任心,最终形成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热情。


相关文章

  • 建筑经济学论文:城市紫线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 建筑经济学论文:城市紫线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摘要]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城市紫线划 定了列入法定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范围.紫线范围内的历史保护工作产生成本,与其土地经济价值的矛盾难以平衡.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的视角,怎样作出 ...查看


  • 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的实践及启示
  • 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的 实践及启示 口文/刘金 摘要:文中通过对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相关理念.制度.案例的介绍和解析,总结了在历史街 区改造设计.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并结合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现状,对其改 造复兴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历史 ...查看


  • 适宜的城市街区尺度初探
  • 第34卷第9期山 西 2008年3月 SHANXI ARCHI姗 建 筑 Vd.34No.9 Mar.2008 ・43・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109-0043-02 适宜的城市街区尺度初探 李晓西 卢一沙 摘要:针对当代城 ...查看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 姓名:杨璐和 学号:1341505049 从街区改造谈起 --历史名城保护中多样性和社会交往的意义 摘 要 从旧街区改造的角度入手,将对<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的多样性理论和<交往与空间>中对公 ...查看


  • 安阳文化保护论文
  • 安阳市古城区历史文化保护 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早期中国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先后有商朝以及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七朝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 ...查看


  • 近十年我国历史地段保护研究综述
  • 第31卷第6期 2011年12月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UIZHOU UNIVERSITY Vol. 31. No. 6Dec. 2011 近十年我国历史地段保护研究综述 胡超文 (1.东北大学 2.惠州学院 摘 ...查看


  • 漯河市城市风貌浅析
  • ・32・ 200 第35卷第3期 9年1月 山 SHA!NXI 西 建筑 ARCHITE(YFURE V01.35No.3Jan.2009 文章编号:1009.6825{2009)03.0032.02 漯河市城市风貌浅析 姜书纳 魏开云 汪 ...查看


  • 于推行开放式小区的思考
  • 于推行开放式小区的思考 摘要:现代城市里的居住小区都以封闭式结构为主.随着社会发展 和居民精神需求提高,封闭式结构居住小区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居住区作为城市形态的重要有机组成单元,而封闭式的居住小区让城市空间结构变得分离和单一,缺乏连续的公 ...查看


  • 那些带神秘字母的老缸砖
  • 开滦路修建于1905年,是秦皇岛港开埠之际建成的第一条水泥道路,史称"开平昌道".它历经百余年风雨洗礼,默默见证了秦皇岛港的历史发展变迁. 开滦路原分南.中.北3段,其中南.北段已难觅踪迹,只有中段仍保留着400米长欧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