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和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中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比较分析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应该是指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以及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权益性投资。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即成本法和权益法。从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和核算方法中不难看出,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因为按照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形成的影响,可以将长期股权投资化分为四种类型,即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以及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等,而成本法和权益法在很多具体情况下的会计处理也不尽相同,如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资产价值与公允价值不同、被投资单位发放现金股利、被投资单位发生超额亏损等情况,本文按照与投资有关的业务发生顺序将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初学者尽快掌握。

一、适用范围及参考判断标准

1、成本法。成本法适用于两种情况,①对子公司的投资: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实质的控制权。判断标准一般指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表决权资本,包括虽然拥有50%以下表决权资本,但具有实质表决权的。②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权益性投资。参考判断标准一般指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的股份。

2、权益法。权益法也适用于两种情况,①对合营企业的投资:即与其他合营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②对联营企业的投资:即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一般的参考判断标准为拥有被投资单位20%—50%的股份。

二、初始成本的确定

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中,对于初始成本的确定方法相同,分别有以下两种情况。

1、在同一控制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被合并方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份额确认为初始投资成本。如果被合并方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有差额的,调整资本公积,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有关资产或负债科目,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如果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即在上述基础上借记“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如果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按照面值计入“股本”,初始投资成本

与面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如果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在非同一控制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企业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初始投资成本。其公允价值与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相关资产与负债,借记“营业外支出”或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如果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按照面值计入“股本”,初始投资成本与面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如果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③合并以外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与非同一控制下的确认方法相同。

三、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如果企业进行投资时,支付的价款中包含被投资单位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无论是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均作为“应收股利”处理。

四、初始成本的调整

1、成本法。在成本法核算中,初始成本一旦确定,在以后期间不再作调整。

2、权益法。在权益法中,如果初始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份额的,不作调整,即对于被合并方的商誉暂不进行确认;如果初始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份额的,计入当期损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五、后续计量中涉及的一般业务

1、成本法。常见的业务是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

2、权益法。在以下情况下需要做出会计处理,①资产负债表日,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或净亏损。②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③被投资单位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净资产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

六、投资收益的确认

1、成本法。投资收益的确认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借记“应收股利”,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权益法。在权益法中,需要处理的业务比较多,①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公允价值)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如果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做相反的处理。②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③被投资单位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净资产价值的变动(公允价值),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其

他资本公积)”科目。

七、冲减成本

1、成本法。①对投资当年收到的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冲减成本。借记“应收股利”,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②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投资以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的净利润的份额,会计处理同上。

2、权益法。在资产负债表日,按拥有的份额计算应承担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亏损,按照 “损益调整”、“投资成本” 的顺序依次冲减。如果仍不足冲减的,继续冲减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通常指长期应收项目,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长期应收款”科目。如果仍不足冲减,确认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损失,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预计负债”科目。

八、明细科目

1、成本法。明细科目按照被投资单位的名称开设,可不再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2、权益法。首先按照被投资单位开设二级明细科目,然后按照“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设置三级明细科目。分别核算投资时发生的成本、享有或承担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对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部分。

九、计提减值准备

无论是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对资产的减值准备处理相同,即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被投资单位分别计提减值准备,并进行明细核算。资产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内不得转回。在处置、出售投资时,结转已经计提的准备。

十、资本公积的处理

在成本法核算中不涉及资本公积;在权益法核算中,投资单位因为被合并方由于其他原因形成的资本公积,在处置、出售长期股权投资时,将已经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当期损益,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中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比较分析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应该是指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以及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权益性投资。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即成本法和权益法。从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和核算方法中不难看出,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因为按照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形成的影响,可以将长期股权投资化分为四种类型,即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以及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等,而成本法和权益法在很多具体情况下的会计处理也不尽相同,如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资产价值与公允价值不同、被投资单位发放现金股利、被投资单位发生超额亏损等情况,本文按照与投资有关的业务发生顺序将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初学者尽快掌握。

一、适用范围及参考判断标准

1、成本法。成本法适用于两种情况,①对子公司的投资: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实质的控制权。判断标准一般指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表决权资本,包括虽然拥有50%以下表决权资本,但具有实质表决权的。②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权益性投资。参考判断标准一般指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的股份。

2、权益法。权益法也适用于两种情况,①对合营企业的投资:即与其他合营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②对联营企业的投资:即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一般的参考判断标准为拥有被投资单位20%—50%的股份。

二、初始成本的确定

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中,对于初始成本的确定方法相同,分别有以下两种情况。

1、在同一控制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被合并方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份额确认为初始投资成本。如果被合并方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有差额的,调整资本公积,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有关资产或负债科目,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如果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即在上述基础上借记“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如果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按照面值计入“股本”,初始投资成本

与面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如果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在非同一控制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企业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初始投资成本。其公允价值与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相关资产与负债,借记“营业外支出”或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如果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按照面值计入“股本”,初始投资成本与面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如果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③合并以外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与非同一控制下的确认方法相同。

三、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如果企业进行投资时,支付的价款中包含被投资单位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无论是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均作为“应收股利”处理。

四、初始成本的调整

1、成本法。在成本法核算中,初始成本一旦确定,在以后期间不再作调整。

2、权益法。在权益法中,如果初始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份额的,不作调整,即对于被合并方的商誉暂不进行确认;如果初始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份额的,计入当期损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五、后续计量中涉及的一般业务

1、成本法。常见的业务是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

2、权益法。在以下情况下需要做出会计处理,①资产负债表日,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或净亏损。②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③被投资单位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净资产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

六、投资收益的确认

1、成本法。投资收益的确认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借记“应收股利”,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权益法。在权益法中,需要处理的业务比较多,①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公允价值)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如果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做相反的处理。②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③被投资单位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净资产价值的变动(公允价值),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其

他资本公积)”科目。

七、冲减成本

1、成本法。①对投资当年收到的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冲减成本。借记“应收股利”,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②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投资以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的净利润的份额,会计处理同上。

2、权益法。在资产负债表日,按拥有的份额计算应承担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亏损,按照 “损益调整”、“投资成本” 的顺序依次冲减。如果仍不足冲减的,继续冲减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通常指长期应收项目,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长期应收款”科目。如果仍不足冲减,确认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损失,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预计负债”科目。

八、明细科目

1、成本法。明细科目按照被投资单位的名称开设,可不再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2、权益法。首先按照被投资单位开设二级明细科目,然后按照“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设置三级明细科目。分别核算投资时发生的成本、享有或承担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对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部分。

九、计提减值准备

无论是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对资产的减值准备处理相同,即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被投资单位分别计提减值准备,并进行明细核算。资产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内不得转回。在处置、出售投资时,结转已经计提的准备。

十、资本公积的处理

在成本法核算中不涉及资本公积;在权益法核算中,投资单位因为被合并方由于其他原因形成的资本公积,在处置、出售长期股权投资时,将已经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当期损益,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相关文章

  • 长期股权投资中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对比分析
  • FINANCE 长期股权投资中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对比分析 ■ 赵玲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0) 02-058-02 1.初始计量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 ...查看


  • 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比较
  • 一.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定义比较 (一)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定义的比较我国会计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的方法.在该方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取得股权时的成本计价,其后,除投资企业追加投资.收回 ...查看


  • 新会计准则下成本法与权益法转化核算的科学比较
  • [摘要]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与成本法的核算与转化历来是会计实际业务中的棘手难题,按照新会计准则对这两个方法进行细致探讨是会计优化的关键,也对正确进行财务分析,正确核算投资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转化问题探讨 新会 ...查看


  •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比较及转换
  • 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比较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权益法的处理要体现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 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而成本法却不体现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这从权益法的定义中是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的,理解了这一点,记忆权 ...查看


  •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比较
  •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比较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条途径: 第一条是题目给出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 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也应该采用成本法:权益法:投资方对 ...查看


  •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比较
  •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比较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条途径: 第一条是题目给出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 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也应该采用成本法:权益法:投资方对 ...查看


  • 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成本法转权益法
  • 成本法转权益法ⅰ 众所周知,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应该是投资中最难懂的了,但在经过前面的" 解题妙法系列之投资篇(二)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训练学习之后,再来学就容易多了. 准备期:学习前,请首先测试一下你对成本法和权益 ...查看


  • 长期股权投资的7种转换
  • 长期股权投资的七种转换 (1).增资:金融资产转长投权益法 1.6%部分:卖可供买长投,差额入投资收益 2.6%部分其他综合收益全部转投资收益 3.6%公允+14%初始代价的合计初始投资成本与被投资方可辨认公允净资产*总持股比例对比:前者大 ...查看


  •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变更的会计处理
  • [摘要]笔者发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教学难点.本文试图用案例来说明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的常见情形与其会计处理方法,以解决读者的疑惑.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转换 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1 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