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史话"之五十四:[清白家风遗子孙]

《清白家风遗子孙》

杨震(?~公元124年),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很有学问,当时的读书人都称他是“关西孔子”。

杨震50岁时才中秀才作官,曾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要职。他为官正直、廉洁奉法、不畏权贵。当时汉安帝的乳母王圣及常侍樊丰等人,依仗权势,贪侈骄横,杨震多次上书切谏,后被樊丰所诬陷罢官,服毒自杀。

杨震在做官以前的二十多年里,一直是在当教书先生。由于他很有学问,教书又认真,对学生很和蔼。因此,学生和家长都很敬重他。

杨震为了养家糊口,课余时间还要在田里干活,种庄稼、蔬菜。学生们看到老师上了一天课之后,还要干这么重的农活,就悄悄地去帮老师干活。杨震发现后,马上制止,并一再强调说,读书是学生的本份,不要为帮我干活而耽误了你们的学习。有的学生,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送去礼物,他都一一婉言谢绝。

杨震做官以后,仍旧保持着清廉自守的好作风。他在赴东莱(今属山东)任太守的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北部)县,曾在那里住了一夜。恰好此县县令王密,是杨震在荆州任刺史时所举的秀才,与杨震有师生之谊。王密此人心术不正,他看到老师升迁,还正好是他的顶头上司,就想攀这棵“大树”,以求得杨震的提携。

就在那天夜里,王密乘夜深人静,来到杨震的住房。学生来看望老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可王密还没有说什么话,就把一个沉甸甸的包裹放在桌子上。杨震正在感到奇怪,只见王密神神密密地打开了包裹,里面包着的原来是十斤黄金。

杨震一看,勃然大怒,对他不客气地说:“我很了解你,看来你却不了解我。你这是要干什么?”

王密嬉皮笑脸地对杨震说:“老师,你先别发火。我乘夜深人静而来,没有人知道此事,您就收下吧。这是点小意思。”

杨震更加气愤,觉得这是对他人格的极大侮辱,立刻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地对他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王密讨了个没趣,只得羞愧而去。

杨震虽身居高位,但他的家庭生活仍很节俭。他的家人子孙,经常是粗茶淡饭,衣着朴素;外出办事,走亲访友,全都是步行,他从不许家人依仗自己的地位权势摆阔气,抖威风。他对家人向来要求特别的严格,要他们和平民百姓一样居家过日子。

他的一些亲朋故友,劝他趁为官之时替子孙们置办一些家产,他不愿这样做。对此,他有他的独到的见解,他说:“使后世子孙都成为清白吏子孙吧。我把清白家风留给子孙,这比什么遗产都丰厚。”

杨震留清白家风于子孙后代,美名传天下,为历代后人所赞颂。杨震是后代,也确实没有人辜负他的期望,把清白家风继承了下来。

杨震的儿子杨秉,字叔节,曾先后任豫州、荆州、徐州、兖州等四个州的刺史,后来做过太尉。他所到之处,都以清白廉洁著称。他为官刚直不阿,揭发宦官方炽及其属下50多人贪赃枉法的罪行,使那50个不法之徒,或被罢免,或被处死,都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天下人对此无不拍手称快,对杨秉也无不肃然起敬。

他曾经对人说:“我一生中有三不惑:酒、色、财也。”显然,他的这种高尚品德与父亲杨震的教育和熏陶不无关系。

杨秉的儿子杨赐,字伯献,也是“少传家学,笃志博闻。常退居隐约,教授门徒,不答州郡礼命”,这颇有点杨震年轻时的气质。后来,他曾做过侍中、侍讲华光殿、司徒、太尉、司空,被封为临晋侯。为官期间,能直言极谏,很受时人尊敬。

杨秉的弟弟杨敷,也是“笃志博闻”,时人都说他能“世其家”。

杨震传给子孙后代的清白家风,熏陶了多少代人,造就了许多有作为的人才。由此可见,良好家风的树立,对子孙后代影响是非常大的,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忽视。

《清白家风遗子孙》

杨震(?~公元124年),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很有学问,当时的读书人都称他是“关西孔子”。

杨震50岁时才中秀才作官,曾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要职。他为官正直、廉洁奉法、不畏权贵。当时汉安帝的乳母王圣及常侍樊丰等人,依仗权势,贪侈骄横,杨震多次上书切谏,后被樊丰所诬陷罢官,服毒自杀。

杨震在做官以前的二十多年里,一直是在当教书先生。由于他很有学问,教书又认真,对学生很和蔼。因此,学生和家长都很敬重他。

杨震为了养家糊口,课余时间还要在田里干活,种庄稼、蔬菜。学生们看到老师上了一天课之后,还要干这么重的农活,就悄悄地去帮老师干活。杨震发现后,马上制止,并一再强调说,读书是学生的本份,不要为帮我干活而耽误了你们的学习。有的学生,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送去礼物,他都一一婉言谢绝。

杨震做官以后,仍旧保持着清廉自守的好作风。他在赴东莱(今属山东)任太守的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北部)县,曾在那里住了一夜。恰好此县县令王密,是杨震在荆州任刺史时所举的秀才,与杨震有师生之谊。王密此人心术不正,他看到老师升迁,还正好是他的顶头上司,就想攀这棵“大树”,以求得杨震的提携。

就在那天夜里,王密乘夜深人静,来到杨震的住房。学生来看望老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可王密还没有说什么话,就把一个沉甸甸的包裹放在桌子上。杨震正在感到奇怪,只见王密神神密密地打开了包裹,里面包着的原来是十斤黄金。

杨震一看,勃然大怒,对他不客气地说:“我很了解你,看来你却不了解我。你这是要干什么?”

王密嬉皮笑脸地对杨震说:“老师,你先别发火。我乘夜深人静而来,没有人知道此事,您就收下吧。这是点小意思。”

杨震更加气愤,觉得这是对他人格的极大侮辱,立刻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地对他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王密讨了个没趣,只得羞愧而去。

杨震虽身居高位,但他的家庭生活仍很节俭。他的家人子孙,经常是粗茶淡饭,衣着朴素;外出办事,走亲访友,全都是步行,他从不许家人依仗自己的地位权势摆阔气,抖威风。他对家人向来要求特别的严格,要他们和平民百姓一样居家过日子。

他的一些亲朋故友,劝他趁为官之时替子孙们置办一些家产,他不愿这样做。对此,他有他的独到的见解,他说:“使后世子孙都成为清白吏子孙吧。我把清白家风留给子孙,这比什么遗产都丰厚。”

杨震留清白家风于子孙后代,美名传天下,为历代后人所赞颂。杨震是后代,也确实没有人辜负他的期望,把清白家风继承了下来。

杨震的儿子杨秉,字叔节,曾先后任豫州、荆州、徐州、兖州等四个州的刺史,后来做过太尉。他所到之处,都以清白廉洁著称。他为官刚直不阿,揭发宦官方炽及其属下50多人贪赃枉法的罪行,使那50个不法之徒,或被罢免,或被处死,都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天下人对此无不拍手称快,对杨秉也无不肃然起敬。

他曾经对人说:“我一生中有三不惑:酒、色、财也。”显然,他的这种高尚品德与父亲杨震的教育和熏陶不无关系。

杨秉的儿子杨赐,字伯献,也是“少传家学,笃志博闻。常退居隐约,教授门徒,不答州郡礼命”,这颇有点杨震年轻时的气质。后来,他曾做过侍中、侍讲华光殿、司徒、太尉、司空,被封为临晋侯。为官期间,能直言极谏,很受时人尊敬。

杨秉的弟弟杨敷,也是“笃志博闻”,时人都说他能“世其家”。

杨震传给子孙后代的清白家风,熏陶了多少代人,造就了许多有作为的人才。由此可见,良好家风的树立,对子孙后代影响是非常大的,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忽视。


相关文章

  • 清白家风 转载
  • 清白家风 作者:子沫 前段时间,重读寿岳章子的京都系列之一<千年繁华>.一个日本的女教授,从出生到去世,一直生活在京都古城,写这本书时,她住在父母留下的一栋老房子里已五十四年了.这本书里她回忆自己在京都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喜欢这本 ...查看


  • 厦门:宣讲好家风好家训 推进党员干部好家风建设
  •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6-11-13 06:47 分享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孝老爱亲,需要感恩,需要陪伴,需要我们与人为善--""为了让良好家风代代传承,我在临街的大门前铭 ...查看


  • 收集家风家教内容挑选
  • 一个家庭良好的行为标准就是家训,一个家庭独有的风尚就是家风,良好的家风能够体现家庭成员的家教和素养,然而,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遵守,好的家风能够熏陶出有教养的家庭成员,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非常重要,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吧.我是一个在美好环境中成 ...查看


  • 古代名人如何"廉洁齐家"
  • 日前,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而践行准则,不妨从中华文化中寻找DNA,看看中国古人是如何"廉洁齐家"的. 家风,既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 ...查看


  • 5.5家风家教
  • 家风家教育新人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规.每个人都有家教,家训和家风. 好的家风家训是一所学校.有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从今日来看,从家庭入手,通过树立良好的.符合市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的家规.家风.家训可以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从社会角 ...查看


  • 领导干部要做到"五个正确对待"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领导干部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党性修养.提升 ...查看


  • 宣讲家网评论丨党风真 国风畅 家风正 民风淳 欢欢喜喜过大年
  • 摘要:十八大以来,党内打虎拍蝇,党外打黑扫黄,除恶务尽,根治创伤,有了根本性扭转.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在各地畅行开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懈灌输,抵"心"触"魂".守"根"筑 ...查看


  • 关于家风家训作文3篇
  • [篇一:家风家训] 一个良好的家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训也自然就必不可少. 孝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就是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长辈,这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就可以发现,例如:父母给爷爷奶奶买吃的和用的, ...查看


  • 盘点有关家风的书籍:[颜氏家训]为中国家训之祖
  • 经典书籍深藏纯正家风 传统中国,历朝历代不缺乏家风门风的典范,"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的文化现象并不少见.为延续家风辉煌,由此也留下了如<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流传后世的经典著作,成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