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防治技术要点

棉铃虫防治技术要点

1995年7月21日

一、棉铃虫识别

棉铃虫成虫大小与地虎差不多,体色为黄褐及灰福色,前翅中部靠近前缘处两个暗褐色肾状纹和环状纹。卵半球形,初产时呈乳白色,后稍变红,孵化前橙黄色,表面具有突起纵纹,形成格状纹,卵大部分散产在棉株上中部果枝嫩芽,嫩叶下面或嫩蕾的苞叶上,一只雌蛾能产卵2000粒左右,最多的可达5000粒,在这适宜温度、湿度下,三天就孵化,幼虫六龄,脱五次皮,三龄幼虫长一公分左右,体色变化很大,有淡红、黄白、淡绿、绿色等,腹面有细小象毛的褐色或黑色的小刺,老熟幼虫在土表1.5分寸处作土室化蛹,蛹纺锤形,褐色,尾端有小刺一对。

二、棉铃虫发生特点

棉铃虫一年发生五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四月羽化出生,第一代棉铃虫主要为害小麦、豌豆等作物;第二代幼虫在六月中、下旬开始危害棉花,第三代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第四代八月下旬到九月上旬进行危害,九月下旬,大量的幼虫在土内化蛹准备过冬,少数可羽化到第五代,等到来年再来。幼虫食性很广,除危害棉花外,并危害玉米、黄豆、峨嵋豆、蕃茄、辣椒、茄子、向日葵等几十种作物。

成虫白天躲藏在棉田及杂草等阴蔽的地方,对刚枯萎的杨树技的青香味很喜欢,对黑光灯有较强趋性,初孵出的幼虫先吃卵壳,后吃嫩叶。二龄后转移为害蕾铃。花蕾和幼虫铃被害后,几天就脱落,一只幼虫可危害15至30个花蕾,危害青铃时,一般从铃的基部咬一蛀孔,食害棉绒的棉籽,蛀孔较大,孔外留有虫粪,引起烂桃,生长健旺青绿的棉田发生最多。

三、棉铃虫防治方法

前年,棉铃虫在华北、华中平原大量暴发,造成相当多的棉花面积毁灭性失收,并迅速南移,越过了黄河,跨过了长江,根据病虫防治指挥部在本县七月上中旬的田间调查,二代棉铃虫株就有幼虫8条,南昌去年同期确未查到。今年,棉铃虫已全面发生,来势凶猛,预计呈大发生趋势,为了落实防治棉铃虫的技术措施,广大干群应当要掌握好如下防治技术要点:

1、诱杀成虫,开展群众性的枝把诱蛾,其枝把用杨柳、椿树等物作成,捆在一竹竿顶端,竖立在棉田间,插把高出棉株0.5至1市尺,每天清早用塑料袋抖落枝把上的蛾子并迅速杀死,晴天可把枝把放倒在棉行中,傍晚又竖立起来,枝把干枯后,应用淘米水或喷糖水使其湿润,三一五天更换一次,一亩棉田以插10至15个枝把为宜。

2、化学防治:目前应对第三代要搞好两次以上药物防治。从本月22号起,可使“卵虫净”1000倍喷雾,此种农药是目前代替杀虫眯最理想的换代产品,而杀死各种虫卵,还可以用“快杀敌”2000倍喷雾,用“来铃清”1000倍喷雾,以上药剂,应注意轮换施用,针对当前现状,化学药物防治应以普治为主,每是隔五天就要喷药一次,以施用三次为宜。

在抓好上述两项防治方法的同时,还可结合整枝,去边心、抹芽,剔除无效花蕾,减少卵量和恶化幼虫生存条件,中耕除草,破土来蛹,减少虫源,7至8月份,可实行棉株根外追施磷肥,喷施1至2%过磷酸钙澄清液,能起到驱蛾作用,减少棉田产卵量,有条件的地方,可用黑光灯诱蛾趋杀。

本文是作者写的防治棉花棉铃技术要点,1995年7月21日登载于澧县梦溪区《棉花情况》期刊第四期发至各乡镇、村、组。

棉铃虫防治技术要点

1995年7月21日

一、棉铃虫识别

棉铃虫成虫大小与地虎差不多,体色为黄褐及灰福色,前翅中部靠近前缘处两个暗褐色肾状纹和环状纹。卵半球形,初产时呈乳白色,后稍变红,孵化前橙黄色,表面具有突起纵纹,形成格状纹,卵大部分散产在棉株上中部果枝嫩芽,嫩叶下面或嫩蕾的苞叶上,一只雌蛾能产卵2000粒左右,最多的可达5000粒,在这适宜温度、湿度下,三天就孵化,幼虫六龄,脱五次皮,三龄幼虫长一公分左右,体色变化很大,有淡红、黄白、淡绿、绿色等,腹面有细小象毛的褐色或黑色的小刺,老熟幼虫在土表1.5分寸处作土室化蛹,蛹纺锤形,褐色,尾端有小刺一对。

二、棉铃虫发生特点

棉铃虫一年发生五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四月羽化出生,第一代棉铃虫主要为害小麦、豌豆等作物;第二代幼虫在六月中、下旬开始危害棉花,第三代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第四代八月下旬到九月上旬进行危害,九月下旬,大量的幼虫在土内化蛹准备过冬,少数可羽化到第五代,等到来年再来。幼虫食性很广,除危害棉花外,并危害玉米、黄豆、峨嵋豆、蕃茄、辣椒、茄子、向日葵等几十种作物。

成虫白天躲藏在棉田及杂草等阴蔽的地方,对刚枯萎的杨树技的青香味很喜欢,对黑光灯有较强趋性,初孵出的幼虫先吃卵壳,后吃嫩叶。二龄后转移为害蕾铃。花蕾和幼虫铃被害后,几天就脱落,一只幼虫可危害15至30个花蕾,危害青铃时,一般从铃的基部咬一蛀孔,食害棉绒的棉籽,蛀孔较大,孔外留有虫粪,引起烂桃,生长健旺青绿的棉田发生最多。

三、棉铃虫防治方法

前年,棉铃虫在华北、华中平原大量暴发,造成相当多的棉花面积毁灭性失收,并迅速南移,越过了黄河,跨过了长江,根据病虫防治指挥部在本县七月上中旬的田间调查,二代棉铃虫株就有幼虫8条,南昌去年同期确未查到。今年,棉铃虫已全面发生,来势凶猛,预计呈大发生趋势,为了落实防治棉铃虫的技术措施,广大干群应当要掌握好如下防治技术要点:

1、诱杀成虫,开展群众性的枝把诱蛾,其枝把用杨柳、椿树等物作成,捆在一竹竿顶端,竖立在棉田间,插把高出棉株0.5至1市尺,每天清早用塑料袋抖落枝把上的蛾子并迅速杀死,晴天可把枝把放倒在棉行中,傍晚又竖立起来,枝把干枯后,应用淘米水或喷糖水使其湿润,三一五天更换一次,一亩棉田以插10至15个枝把为宜。

2、化学防治:目前应对第三代要搞好两次以上药物防治。从本月22号起,可使“卵虫净”1000倍喷雾,此种农药是目前代替杀虫眯最理想的换代产品,而杀死各种虫卵,还可以用“快杀敌”2000倍喷雾,用“来铃清”1000倍喷雾,以上药剂,应注意轮换施用,针对当前现状,化学药物防治应以普治为主,每是隔五天就要喷药一次,以施用三次为宜。

在抓好上述两项防治方法的同时,还可结合整枝,去边心、抹芽,剔除无效花蕾,减少卵量和恶化幼虫生存条件,中耕除草,破土来蛹,减少虫源,7至8月份,可实行棉株根外追施磷肥,喷施1至2%过磷酸钙澄清液,能起到驱蛾作用,减少棉田产卵量,有条件的地方,可用黑光灯诱蛾趋杀。

本文是作者写的防治棉花棉铃技术要点,1995年7月21日登载于澧县梦溪区《棉花情况》期刊第四期发至各乡镇、村、组。


相关文章

  • 西红柿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 西红柿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西红柿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可发生多种病虫害,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将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县农技中心植保站结合当地气候及发病规律制定了西红柿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以供种植户参考. 一.西红柿晚疫病 症状识别:西 ...查看


  • 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 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番茄,在植物分类学上均属茄科植物. ● 茄果类蔬菜性喜温暖,不耐寒冷也不耐炎热,温度低于10℃时生长停滞,温度超过35℃,植株容易早衰. ●主要栽培期间要求较强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属于喜光.半耐干燥性蔬菜:幼苗生长缓 ...查看


  • 葡萄主要病虫害原色图谱(修改稿)
  • 葡萄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谱手册 楚燕杰.李秀英编著 摄影 一.葡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1.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 Regalis Butler) 田间危害识别要点:以幼虫蛀食葡萄枝蔓髓部.以7-8月为害最重,被害部位肿大,致使上部落 ...查看


  • 花生生产四大关键八项改进技术要点
  • 山东省花生生产四大关键八项改进技术要点 花生生产四大关键技术措施概括为:深耕翻,广覆膜,增密度,防早衰.八项改进技术为:改长期自留种为定期更换新品种,改速效化肥一次施用为控释肥精准施用,改早播早收为适当晚播晚收,改人工播种收获为机械化作业, ...查看


  • 油葵种植技术
  • 油葵栽培技术要点 油葵是菊科向日葵属的一个种,属喜温热而又耐低温的短.在13-30℃度都能正常生长,其生育期在 80-100天间,株高在1.6-2.2米间,根系发达,抗旱抗逆性强,抗旱.抗倒伏.抗霜霉病和锈病.各类土壤均可种植,但不宜在低洼 ...查看


  • 玉米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时期称为玉米的苗期,春玉米为40-45天.这一时期玉米的主要生长特点是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迅速.此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为高产打下基础.这一时期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查苗.补苗 玉 ...查看


  • [枸杞种植技术](怎样种植枸杞)
  • 枸杞栽培技术要点 一. 育苗 我县种植的枸杞大多数是二果.育苗以插条育苗为主,春.夏.秋季插条均可,但以夏季为主,春果采摘后结合夏剪剪育苗枝条,剪无病虫害一年生健壮枝条,条长16-18厘米,上口平,下口呈马蹄形,剪口距第一芽1厘米,插前用生 ...查看


  • (经验版)棉花种植技术
  • 棉花种植技术 一.严把播种质量关 1.选择优质高产品种.以适合我县种植的山农丰抗棉6.鲁棉研18.21:邯郸284:鲁棉研15(F1)等品种: 2.播前晒种.选晴天,将种子摊在非水泥地上,晒种4-5天,以促进种子后熟,提高发芽率. 3.适时 ...查看


  • 园林植物昆虫学复习要点
  • 园林植物昆虫学复习要点 1. 昆虫触角.翅.口器和胸足的构造和主要类型:2. 昆虫体壁的构造: 3. 昆虫激素的种类和功能:4. 昆虫的生殖方式:5. 昆虫的变态:6. 幼虫和蛹的类型: 7. 昆虫的食性:8. 昆虫的趋性: 9. 命名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