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防治技术要点
1995年7月21日
一、棉铃虫识别
棉铃虫成虫大小与地虎差不多,体色为黄褐及灰福色,前翅中部靠近前缘处两个暗褐色肾状纹和环状纹。卵半球形,初产时呈乳白色,后稍变红,孵化前橙黄色,表面具有突起纵纹,形成格状纹,卵大部分散产在棉株上中部果枝嫩芽,嫩叶下面或嫩蕾的苞叶上,一只雌蛾能产卵2000粒左右,最多的可达5000粒,在这适宜温度、湿度下,三天就孵化,幼虫六龄,脱五次皮,三龄幼虫长一公分左右,体色变化很大,有淡红、黄白、淡绿、绿色等,腹面有细小象毛的褐色或黑色的小刺,老熟幼虫在土表1.5分寸处作土室化蛹,蛹纺锤形,褐色,尾端有小刺一对。
二、棉铃虫发生特点
棉铃虫一年发生五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四月羽化出生,第一代棉铃虫主要为害小麦、豌豆等作物;第二代幼虫在六月中、下旬开始危害棉花,第三代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第四代八月下旬到九月上旬进行危害,九月下旬,大量的幼虫在土内化蛹准备过冬,少数可羽化到第五代,等到来年再来。幼虫食性很广,除危害棉花外,并危害玉米、黄豆、峨嵋豆、蕃茄、辣椒、茄子、向日葵等几十种作物。
成虫白天躲藏在棉田及杂草等阴蔽的地方,对刚枯萎的杨树技的青香味很喜欢,对黑光灯有较强趋性,初孵出的幼虫先吃卵壳,后吃嫩叶。二龄后转移为害蕾铃。花蕾和幼虫铃被害后,几天就脱落,一只幼虫可危害15至30个花蕾,危害青铃时,一般从铃的基部咬一蛀孔,食害棉绒的棉籽,蛀孔较大,孔外留有虫粪,引起烂桃,生长健旺青绿的棉田发生最多。
三、棉铃虫防治方法
前年,棉铃虫在华北、华中平原大量暴发,造成相当多的棉花面积毁灭性失收,并迅速南移,越过了黄河,跨过了长江,根据病虫防治指挥部在本县七月上中旬的田间调查,二代棉铃虫株就有幼虫8条,南昌去年同期确未查到。今年,棉铃虫已全面发生,来势凶猛,预计呈大发生趋势,为了落实防治棉铃虫的技术措施,广大干群应当要掌握好如下防治技术要点:
1、诱杀成虫,开展群众性的枝把诱蛾,其枝把用杨柳、椿树等物作成,捆在一竹竿顶端,竖立在棉田间,插把高出棉株0.5至1市尺,每天清早用塑料袋抖落枝把上的蛾子并迅速杀死,晴天可把枝把放倒在棉行中,傍晚又竖立起来,枝把干枯后,应用淘米水或喷糖水使其湿润,三一五天更换一次,一亩棉田以插10至15个枝把为宜。
2、化学防治:目前应对第三代要搞好两次以上药物防治。从本月22号起,可使“卵虫净”1000倍喷雾,此种农药是目前代替杀虫眯最理想的换代产品,而杀死各种虫卵,还可以用“快杀敌”2000倍喷雾,用“来铃清”1000倍喷雾,以上药剂,应注意轮换施用,针对当前现状,化学药物防治应以普治为主,每是隔五天就要喷药一次,以施用三次为宜。
在抓好上述两项防治方法的同时,还可结合整枝,去边心、抹芽,剔除无效花蕾,减少卵量和恶化幼虫生存条件,中耕除草,破土来蛹,减少虫源,7至8月份,可实行棉株根外追施磷肥,喷施1至2%过磷酸钙澄清液,能起到驱蛾作用,减少棉田产卵量,有条件的地方,可用黑光灯诱蛾趋杀。
本文是作者写的防治棉花棉铃技术要点,1995年7月21日登载于澧县梦溪区《棉花情况》期刊第四期发至各乡镇、村、组。
棉铃虫防治技术要点
1995年7月21日
一、棉铃虫识别
棉铃虫成虫大小与地虎差不多,体色为黄褐及灰福色,前翅中部靠近前缘处两个暗褐色肾状纹和环状纹。卵半球形,初产时呈乳白色,后稍变红,孵化前橙黄色,表面具有突起纵纹,形成格状纹,卵大部分散产在棉株上中部果枝嫩芽,嫩叶下面或嫩蕾的苞叶上,一只雌蛾能产卵2000粒左右,最多的可达5000粒,在这适宜温度、湿度下,三天就孵化,幼虫六龄,脱五次皮,三龄幼虫长一公分左右,体色变化很大,有淡红、黄白、淡绿、绿色等,腹面有细小象毛的褐色或黑色的小刺,老熟幼虫在土表1.5分寸处作土室化蛹,蛹纺锤形,褐色,尾端有小刺一对。
二、棉铃虫发生特点
棉铃虫一年发生五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四月羽化出生,第一代棉铃虫主要为害小麦、豌豆等作物;第二代幼虫在六月中、下旬开始危害棉花,第三代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第四代八月下旬到九月上旬进行危害,九月下旬,大量的幼虫在土内化蛹准备过冬,少数可羽化到第五代,等到来年再来。幼虫食性很广,除危害棉花外,并危害玉米、黄豆、峨嵋豆、蕃茄、辣椒、茄子、向日葵等几十种作物。
成虫白天躲藏在棉田及杂草等阴蔽的地方,对刚枯萎的杨树技的青香味很喜欢,对黑光灯有较强趋性,初孵出的幼虫先吃卵壳,后吃嫩叶。二龄后转移为害蕾铃。花蕾和幼虫铃被害后,几天就脱落,一只幼虫可危害15至30个花蕾,危害青铃时,一般从铃的基部咬一蛀孔,食害棉绒的棉籽,蛀孔较大,孔外留有虫粪,引起烂桃,生长健旺青绿的棉田发生最多。
三、棉铃虫防治方法
前年,棉铃虫在华北、华中平原大量暴发,造成相当多的棉花面积毁灭性失收,并迅速南移,越过了黄河,跨过了长江,根据病虫防治指挥部在本县七月上中旬的田间调查,二代棉铃虫株就有幼虫8条,南昌去年同期确未查到。今年,棉铃虫已全面发生,来势凶猛,预计呈大发生趋势,为了落实防治棉铃虫的技术措施,广大干群应当要掌握好如下防治技术要点:
1、诱杀成虫,开展群众性的枝把诱蛾,其枝把用杨柳、椿树等物作成,捆在一竹竿顶端,竖立在棉田间,插把高出棉株0.5至1市尺,每天清早用塑料袋抖落枝把上的蛾子并迅速杀死,晴天可把枝把放倒在棉行中,傍晚又竖立起来,枝把干枯后,应用淘米水或喷糖水使其湿润,三一五天更换一次,一亩棉田以插10至15个枝把为宜。
2、化学防治:目前应对第三代要搞好两次以上药物防治。从本月22号起,可使“卵虫净”1000倍喷雾,此种农药是目前代替杀虫眯最理想的换代产品,而杀死各种虫卵,还可以用“快杀敌”2000倍喷雾,用“来铃清”1000倍喷雾,以上药剂,应注意轮换施用,针对当前现状,化学药物防治应以普治为主,每是隔五天就要喷药一次,以施用三次为宜。
在抓好上述两项防治方法的同时,还可结合整枝,去边心、抹芽,剔除无效花蕾,减少卵量和恶化幼虫生存条件,中耕除草,破土来蛹,减少虫源,7至8月份,可实行棉株根外追施磷肥,喷施1至2%过磷酸钙澄清液,能起到驱蛾作用,减少棉田产卵量,有条件的地方,可用黑光灯诱蛾趋杀。
本文是作者写的防治棉花棉铃技术要点,1995年7月21日登载于澧县梦溪区《棉花情况》期刊第四期发至各乡镇、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