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有日月

  认识陆志强是好些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在澳洲读书,暑假回来,他邀我们全家去他家做客,一进门,方正的大厅里一张方正的八仙桌子,一个方正的茶海上一把紫泥六方壶。四张长条凳齐齐围住。厅里别无其他装饰,好一个明洁爽朗。在国外与咖啡会面的机会总是频繁,猛一见到这样的一派中式气息好一阵子的神奇陌生。“来,喝茶!”抬头看,陆志强已端坐中间,摆出沏茶的架势。茶叶罐打开的时刻,茶香弥漫于一整个的堂中。   陆志强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个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他认为一把好的紫砂壶具有中国艺术审美的高度。纯朴的质地,传神写意的造型,诗、书、画、印,综合地写刻在壶上,真是深厚文化的载体。      学壶,学出“行家里手”      陆志强在学壶方面可以说真是下了一番狠功夫。他首先请教制壶大师徐达明先生。徐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制壶大师顾景舟的再传弟子,继承了传统紫砂技艺的精髓。陆志强从他那学到了很多紫砂壶的宝贵知识和赏壶,玩壶的经验。日子长了还和徐先生交上了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品茗好茶,交流紫砂的鉴赏和收藏。徐先生认为对一把紫砂壶的欣赏最高的境界还是要懂得文人绘画艺术的欣赏,于是他又钻研和收藏古代书画艺术。经常与江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名国画家大漾一起探讨画论,品赏古代名作。他认识到:紫砂壶在明代以后不断从工艺实用器皿中走到艺术性极强的艺术欣赏品,这是文人画家的功劳。明代文学家、书法家陈继儒对壶艺家时大彬的指导,清代书法家、西冷八家之一的陈曼生对杨彭年及妹妹杨凤年等壶艺家的指导,并亲自设计了著名的“曼生十八式”。近代吴大徵、吴湖帆、唐云、亚明等书画大家都直接参与紫砂壶的指导和设计。中国的传统工艺没有哪一项像紫砂壶那样有如此之多文人参与的。由于对壶的文化高度的认识,陆志强每收藏一把古壶,都会从文人书画的高度来鉴赏――气韵、骨力、韵致、品格、印章的适度、诗文刻划的传神。如今,陆志强可以算得上是紫砂收藏的行家里手,收藏的好壶聚集起来足可以做一个让行内专家一饱眼福的茶壶展览会了。      “玩”出一把好壶      文人说“玩壶”。在“赏玩”的过程中,壶被赋予了生命,壶与人产生了交流,成为了玩伴。选一把好壶,泡一壶好茶,看似简单,其实“玩味”都在泡茶的过程之中。怎样才能选择一把好壶?陆志强觉得没有绝对意义的好壶或者好茶。对壶与茶的组合恰当到位,才会显出茶的好,壶的精。不同的茶系应该选用不同的壶搭配。对于选壶配茶的讲究能看出饮茶人的品来。壶要玩出来,壶本身的品质也是关键。与壶亲密接触的春来秋往里,陆志强自有独门经验。选一把好壶,首先要去提,握上去重心能掌控,操作没有累赘。然后注入茶水,观察出水的状态,例如,流的部分是否顺畅,是否可以完全把壶的残水到干都会直接影响到茶的品质。接着,仔细观察壶是否有裂痕、瑕疵。敲击壶身,内行人就可以鉴别出壶的品相了。最后还要来闻味,新壶般都无异味,如果略带土味也无妨。这些经验是陆志强在收藏壶的过程中日积月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买来了好壶只是一个第一步。怎样养壶,养好壶,才是收藏家要精心考虑的“分内事”。壶的收藏与宝石或者古家具、字画收藏不一样。同样是“玩”收藏,壶的“玩”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性。壶拿回家,不同于古字画,要藏于高楼,收于密室。反而是要让其见光,使其活动。收藏者要抚摩摩梭,与壶朝夕相处,产生互动才可使壶产生“水色”,发出所谓的“黯然之光”。陆志强经常说:紫砂壶的光泽与瓷器的光泽是不同的,前者的光泽是从壶内透出来的。使人有悠远之感,也就是古代山水画中的远意,令人心远,让你心存温暖的感觉。   关于养壶,陆志强也有独门妙法。他养壶产生的“包浆”与常人不同,以茶汤浇壶身,用布反复擦抹形成光亮的“包浆”后,又将其“包浆”刷洗掉,再以上面的方式进行数次,你可以感觉到他养的壶沉着、润泽,生辣中透出一种古厚的辉煌。与其说他把壶养出这种境界,不如说他希望在壶上看到自己人格与精神的追求。他的性格内敛,宽厚、善意、有同情心,在全市的四川地震捐助活动中,他出了不少力,既不求回报,也不求声张宣传。对于他来说,追求紫砂壶的特殊光泽真是他人格审美的追求。用这样养过的壶来泡茶,才能使壶更加孕育香味,发挥茶叶本身的味道来。陆志强从来不让外人泡茶,朋友相聚,总是自己亲力亲为,那一刻,他仿佛早已超然遁世,陶醉于茶香四溢的美好梦境之中。好壶寻觅好“归宿”   一把好壶,一段背后的故事。陆志强如今收藏的紫砂壶不论种类还是品相,在江浙一带可谓是名声在外的。明代惠孟臣的朱泥小壶,程寿珍的三把代表作壶,范锦甫的柿形壶,顾景舟的石瓢壶,周桂珍的汉扁壶,范大生的竹节提梁壶……好多收藏家都慕名而来,为了一睹这些存世稀少的好东西。收藏会上瘾。要是遇到好壶,陆志强都会不惜重金地把它买回来。壶的价值在他眼里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有时候在“地皮行里”花上几十元也能买到一把好壶,这是他的眼力所在。遇到知己、知壶的人,他也会不计回报地赠壶于他们。   其实,不是他觅壶,而是壶找他。曾经有一个老先生收藏一把程寿珍的仿古壶,因为晚年经济拮据,想尽快出让,可是那么多年来,壶和人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把壶托付给一个“好人家”。他找到了陆志强,一番交谈之后,兴奋不已,想不到,陆志强比他还要惜壶。终于给这把好壶找到了个“好归宿”。   近年来,台湾经常有回流的紫砂名壶。一次在宜兴的“行里”,只见一辆宝马车主在里屋与店主为一把明代朱泥小壶谈价。此壶,壶身修长而饱满,壶把弯曲有力,壶底用竹刀以晋唐小楷流畅地刻着“先占一枝春”的短句。陆志强见到这个神物,随即一把握在手里。从此就再也没有松手。他说:“好东西,它是会说话的。”   经常有一些年轻的壶艺家来他家做客,把自己做的壶请他指教,他都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壶身弱了挺不起来”,“把子软了,骨力不够”,这些行内的话语,听之受益匪浅。每每见到一把壶,他都先会远观神韵,然后再上手近观其形。也可以说陆志强是一位紫砂艺术的思想家,他认为紫砂壶艺术也要有时代性。明代大画家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生活变了,时代审美趣味在变化。对当代创新的壶艺大师。他特别看好徐达明的“现代风新壶”,特别是用红木手把与壶结合的,很有新意,构成简约、流线造型但又不失传统的精髓,有当代的审美情趣。      壶中日月需细品      好壶不论从外观、刻画或者文化内涵上都有其独树一帜的地方。一把好壶,一方日月。陆志强最喜爱的一把壶――程寿珍“掇球壶”,这把壶曾在解放前世界巴拿马博览会上得到大奖。“掇球壶”虽然在邵大亨的手中已经做到极致,但在程寿珍的手下另有一番诠释。壶盖加高,壶身在浑圆中微长。不可思议的是壶嘴在中段忽然下压,气势挺拔,神韵十足。这样的壶嘴已经成为特有的“程氏符号”了。壶身一面刻有“食德饮和”的篆书,似有邓石如的金石之气,另一面,一文人坐于东篱之下,手拿书卷,若有所思。书、画、文、壶,构成一种完美的境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壶,也是程寿珍的精品。   陆志强还有那么一把让他引以为豪的壶――范锦甫的“大柿壶”。此壶光泽古幽,落落大方,壶身瓜形,嘴及把与的子是树干虬曲状。干在转折处忽而结巴深凹,忽而凸起如树瘿,忽而斧劈利索,看似写实,实则轻盈细致,匠心独到。力度在气与势中奔赴,如张旭狂草,不可端倪。偌大的壶却在壶嘴的出水口上直径小得不到一厘米。当倾斜壶身沏茶时可谓“飞流直下三干尺”。真是妙不可言。锦甫是范家壶的高手,制壶稳健,细腻中见大气,典雅而文气。与壶相符的是镌刻大师跛陶刻画的艺术:一面是折枝芙蓉,用刀,如笔之书写,又刀味十足,深浅有度,爽利潇洒,另一面刻句云:“文成蕉叶书尤绿,吟到梅花句亦香。”书法有褚遂良韵致。好壶,好人。好心情,还要留待我们慢慢地品去。   “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如今。紫砂壶早已不是单纯的喝茶器皿。壶与文化紧密相连。陆志强收藏壶,养壶,惜壶,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与紫砂壶朝夕相伴的过程里,壶也潜移默化地陶;台了他的精神世界,影响到了他身边的一群知己好友。更重要的是紫砂文化在他周围默默地延续传承。在这里,在这么一个一张八仙桌子。一个方正茶海,一把壶,几个茶盏的小小的空间里,你能感受到的是一个收藏家对壶的爱,对壶的尊重,对中国文化的深层面的认识和保护――壶中有日月。

  认识陆志强是好些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在澳洲读书,暑假回来,他邀我们全家去他家做客,一进门,方正的大厅里一张方正的八仙桌子,一个方正的茶海上一把紫泥六方壶。四张长条凳齐齐围住。厅里别无其他装饰,好一个明洁爽朗。在国外与咖啡会面的机会总是频繁,猛一见到这样的一派中式气息好一阵子的神奇陌生。“来,喝茶!”抬头看,陆志强已端坐中间,摆出沏茶的架势。茶叶罐打开的时刻,茶香弥漫于一整个的堂中。   陆志强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个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他认为一把好的紫砂壶具有中国艺术审美的高度。纯朴的质地,传神写意的造型,诗、书、画、印,综合地写刻在壶上,真是深厚文化的载体。      学壶,学出“行家里手”      陆志强在学壶方面可以说真是下了一番狠功夫。他首先请教制壶大师徐达明先生。徐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制壶大师顾景舟的再传弟子,继承了传统紫砂技艺的精髓。陆志强从他那学到了很多紫砂壶的宝贵知识和赏壶,玩壶的经验。日子长了还和徐先生交上了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品茗好茶,交流紫砂的鉴赏和收藏。徐先生认为对一把紫砂壶的欣赏最高的境界还是要懂得文人绘画艺术的欣赏,于是他又钻研和收藏古代书画艺术。经常与江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名国画家大漾一起探讨画论,品赏古代名作。他认识到:紫砂壶在明代以后不断从工艺实用器皿中走到艺术性极强的艺术欣赏品,这是文人画家的功劳。明代文学家、书法家陈继儒对壶艺家时大彬的指导,清代书法家、西冷八家之一的陈曼生对杨彭年及妹妹杨凤年等壶艺家的指导,并亲自设计了著名的“曼生十八式”。近代吴大徵、吴湖帆、唐云、亚明等书画大家都直接参与紫砂壶的指导和设计。中国的传统工艺没有哪一项像紫砂壶那样有如此之多文人参与的。由于对壶的文化高度的认识,陆志强每收藏一把古壶,都会从文人书画的高度来鉴赏――气韵、骨力、韵致、品格、印章的适度、诗文刻划的传神。如今,陆志强可以算得上是紫砂收藏的行家里手,收藏的好壶聚集起来足可以做一个让行内专家一饱眼福的茶壶展览会了。      “玩”出一把好壶      文人说“玩壶”。在“赏玩”的过程中,壶被赋予了生命,壶与人产生了交流,成为了玩伴。选一把好壶,泡一壶好茶,看似简单,其实“玩味”都在泡茶的过程之中。怎样才能选择一把好壶?陆志强觉得没有绝对意义的好壶或者好茶。对壶与茶的组合恰当到位,才会显出茶的好,壶的精。不同的茶系应该选用不同的壶搭配。对于选壶配茶的讲究能看出饮茶人的品来。壶要玩出来,壶本身的品质也是关键。与壶亲密接触的春来秋往里,陆志强自有独门经验。选一把好壶,首先要去提,握上去重心能掌控,操作没有累赘。然后注入茶水,观察出水的状态,例如,流的部分是否顺畅,是否可以完全把壶的残水到干都会直接影响到茶的品质。接着,仔细观察壶是否有裂痕、瑕疵。敲击壶身,内行人就可以鉴别出壶的品相了。最后还要来闻味,新壶般都无异味,如果略带土味也无妨。这些经验是陆志强在收藏壶的过程中日积月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买来了好壶只是一个第一步。怎样养壶,养好壶,才是收藏家要精心考虑的“分内事”。壶的收藏与宝石或者古家具、字画收藏不一样。同样是“玩”收藏,壶的“玩”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性。壶拿回家,不同于古字画,要藏于高楼,收于密室。反而是要让其见光,使其活动。收藏者要抚摩摩梭,与壶朝夕相处,产生互动才可使壶产生“水色”,发出所谓的“黯然之光”。陆志强经常说:紫砂壶的光泽与瓷器的光泽是不同的,前者的光泽是从壶内透出来的。使人有悠远之感,也就是古代山水画中的远意,令人心远,让你心存温暖的感觉。   关于养壶,陆志强也有独门妙法。他养壶产生的“包浆”与常人不同,以茶汤浇壶身,用布反复擦抹形成光亮的“包浆”后,又将其“包浆”刷洗掉,再以上面的方式进行数次,你可以感觉到他养的壶沉着、润泽,生辣中透出一种古厚的辉煌。与其说他把壶养出这种境界,不如说他希望在壶上看到自己人格与精神的追求。他的性格内敛,宽厚、善意、有同情心,在全市的四川地震捐助活动中,他出了不少力,既不求回报,也不求声张宣传。对于他来说,追求紫砂壶的特殊光泽真是他人格审美的追求。用这样养过的壶来泡茶,才能使壶更加孕育香味,发挥茶叶本身的味道来。陆志强从来不让外人泡茶,朋友相聚,总是自己亲力亲为,那一刻,他仿佛早已超然遁世,陶醉于茶香四溢的美好梦境之中。好壶寻觅好“归宿”   一把好壶,一段背后的故事。陆志强如今收藏的紫砂壶不论种类还是品相,在江浙一带可谓是名声在外的。明代惠孟臣的朱泥小壶,程寿珍的三把代表作壶,范锦甫的柿形壶,顾景舟的石瓢壶,周桂珍的汉扁壶,范大生的竹节提梁壶……好多收藏家都慕名而来,为了一睹这些存世稀少的好东西。收藏会上瘾。要是遇到好壶,陆志强都会不惜重金地把它买回来。壶的价值在他眼里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有时候在“地皮行里”花上几十元也能买到一把好壶,这是他的眼力所在。遇到知己、知壶的人,他也会不计回报地赠壶于他们。   其实,不是他觅壶,而是壶找他。曾经有一个老先生收藏一把程寿珍的仿古壶,因为晚年经济拮据,想尽快出让,可是那么多年来,壶和人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把壶托付给一个“好人家”。他找到了陆志强,一番交谈之后,兴奋不已,想不到,陆志强比他还要惜壶。终于给这把好壶找到了个“好归宿”。   近年来,台湾经常有回流的紫砂名壶。一次在宜兴的“行里”,只见一辆宝马车主在里屋与店主为一把明代朱泥小壶谈价。此壶,壶身修长而饱满,壶把弯曲有力,壶底用竹刀以晋唐小楷流畅地刻着“先占一枝春”的短句。陆志强见到这个神物,随即一把握在手里。从此就再也没有松手。他说:“好东西,它是会说话的。”   经常有一些年轻的壶艺家来他家做客,把自己做的壶请他指教,他都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壶身弱了挺不起来”,“把子软了,骨力不够”,这些行内的话语,听之受益匪浅。每每见到一把壶,他都先会远观神韵,然后再上手近观其形。也可以说陆志强是一位紫砂艺术的思想家,他认为紫砂壶艺术也要有时代性。明代大画家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生活变了,时代审美趣味在变化。对当代创新的壶艺大师。他特别看好徐达明的“现代风新壶”,特别是用红木手把与壶结合的,很有新意,构成简约、流线造型但又不失传统的精髓,有当代的审美情趣。      壶中日月需细品      好壶不论从外观、刻画或者文化内涵上都有其独树一帜的地方。一把好壶,一方日月。陆志强最喜爱的一把壶――程寿珍“掇球壶”,这把壶曾在解放前世界巴拿马博览会上得到大奖。“掇球壶”虽然在邵大亨的手中已经做到极致,但在程寿珍的手下另有一番诠释。壶盖加高,壶身在浑圆中微长。不可思议的是壶嘴在中段忽然下压,气势挺拔,神韵十足。这样的壶嘴已经成为特有的“程氏符号”了。壶身一面刻有“食德饮和”的篆书,似有邓石如的金石之气,另一面,一文人坐于东篱之下,手拿书卷,若有所思。书、画、文、壶,构成一种完美的境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壶,也是程寿珍的精品。   陆志强还有那么一把让他引以为豪的壶――范锦甫的“大柿壶”。此壶光泽古幽,落落大方,壶身瓜形,嘴及把与的子是树干虬曲状。干在转折处忽而结巴深凹,忽而凸起如树瘿,忽而斧劈利索,看似写实,实则轻盈细致,匠心独到。力度在气与势中奔赴,如张旭狂草,不可端倪。偌大的壶却在壶嘴的出水口上直径小得不到一厘米。当倾斜壶身沏茶时可谓“飞流直下三干尺”。真是妙不可言。锦甫是范家壶的高手,制壶稳健,细腻中见大气,典雅而文气。与壶相符的是镌刻大师跛陶刻画的艺术:一面是折枝芙蓉,用刀,如笔之书写,又刀味十足,深浅有度,爽利潇洒,另一面刻句云:“文成蕉叶书尤绿,吟到梅花句亦香。”书法有褚遂良韵致。好壶,好人。好心情,还要留待我们慢慢地品去。   “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如今。紫砂壶早已不是单纯的喝茶器皿。壶与文化紧密相连。陆志强收藏壶,养壶,惜壶,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与紫砂壶朝夕相伴的过程里,壶也潜移默化地陶;台了他的精神世界,影响到了他身边的一群知己好友。更重要的是紫砂文化在他周围默默地延续传承。在这里,在这么一个一张八仙桌子。一个方正茶海,一把壶,几个茶盏的小小的空间里,你能感受到的是一个收藏家对壶的爱,对壶的尊重,对中国文化的深层面的认识和保护――壶中有日月。


相关文章

  • 秋天的诗句:秋晚悲怀
  • 秋晚悲怀 朝代:宋代 作者:李觏 原文: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赏析 这首诗题为<秋晚悲怀>,诗人把主题定得十分明 ...查看


  • 最新热门2012与中秋节有关的成语
  • 冰壶秋月 宾饯日月 宾饯日月 冰壸秋月 不日不月 霸王风月 百星不如一月 步月登云 闭月羞花 残冬腊月 嘲风弄月 嘲风咏月 春花秋月 长年累月 成年累月 常年累月 撑霆裂月 蹉跎日月 蹉跎岁月 裁月镂云 喘月吴牛 雕风镂月 得月较先 戴月披 ...查看


  • 2012年与中秋节有关的成语
  • 冰壶秋月 宾饯日月 宾饯日月 冰壸秋月 不日不月 霸王风月 百星不如一月 步月登云 闭月羞花 残冬腊月 嘲风弄月 嘲风咏月 春花秋月 长年累月 成年累月 常年累月 撑霆裂月 蹉跎日月 蹉跎岁月 裁月镂云 喘月吴牛 雕风镂月 得月较先 戴月披 ...查看


  • 中秋节手抄报:中秋节成语大全
  • 冰壶秋月 宾饯日月 宾饯日月 冰壸秋月 不日不月 霸王风月 百星不如一月 步月登云 闭月羞花 残冬腊月 嘲风弄月 嘲风咏月 春花秋月 长年累月 成年累月 常年累月 撑霆裂月 蹉跎日月 蹉跎岁月 裁月镂云 喘月吴牛 雕风镂月 得月较先 戴月披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新雁过妆楼--吴文英
  • 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朝代:宋代 作者: 吴文英 阆苑高寒.金枢动.冰宫桂树年年.翦秋一半,难破万户连环.织锦相思楼影下,钿钗暗约小帘间.共无眠.素娥惯得,西坠阑干. 谁知壶中自乐,正醉围夜玉,浅斗婵娟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 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朝代:宋代 作者: 吴文英 阆苑高寒.金枢动.冰宫桂树年年.翦秋一半,难破万户连环.织锦相思楼影下,钿钗暗约小帘间.共无眠.素娥惯得,西坠阑干. 谁知壶中自乐,正醉围夜玉,浅斗婵娟 ...查看


  • 关于月亮的成语列表
  • 关于月亮的成语列表 众星攒月 众星拱月 樽前月下 众星捧月 正大光明 月坠花折 月中折桂 月圆花好 月明星稀 月落参横 玉走金飞 月落星沉 月晕而风 夜郎自大 一团漆黑 悬若日月 虚无飘渺 星月交辉 乌踆兔走 乌飞兔走 无边风月 枉费心机 ...查看


  • 行酒令大全
  • 行酒令大全 劝酒者起身敬酒,被劝者会说:屁股一抬,喝了重来,意让劝酒者再喝一个,此时劝酒者应对:屁股一动,表示尊重. 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女士劝酒: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到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 ...查看


  • 酒桌上的面子话
  • 酒桌上的面子话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