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清真寺建筑

浅谈中国清真寺建筑史

陈小明 ( [1**********]1艺术学院)

摘要 :

中国清真寺,目前见到的绝大多数为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高峰时期,中国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的。清真寺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活动场所,而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和复杂的文化特色,它既是穆斯林社会政治活动的中心,同时还是穆斯林的文化活动中心,它具有一种行为规范和社会控制功能。清真寺的这些功能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中国清真寺文化。

关键词:

伊斯兰教,穆斯林,中国清真寺。

一、历史渊源

清真寺,也称礼拜寺,是伊斯兰教穆斯林礼拜的地方,词根为“拜倒”的意思,为穆斯林礼拜时需要拜倒叩拜。

伊斯兰教初兴时,未有专门礼拜的场所,只是选择一洁净之处供叩拜之用。622年9月,先知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时,在城东南3公里处的库巴,修建了第一座简易的库巴清真寺。到达麦地那后,才建造一座正式的清真寺,后称“先知寺”,营建时穆罕默德亲自参加劳动,随后率众在寺内礼拜。637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下令远征将领,凡开拓一个新地区,首先要在该地兴建清真寺,作为宗教活动的中心。据此,欧太白·伊本·盖兹旺于637~638年在伊拉克巴士拉兴建了第一座营地清真寺,638~639年,赛尔德·伊本·艾比·瓦戛斯在库法城兴建了清真寺,642年阿慕尔·本·阿斯在埃及弗斯塔特(开罗)兴建了非洲大陆第一座清真寺;670~675年欧格白·本,纳菲尔在突尼斯凯鲁万兴建了欧格白清真寺。

从此,兴建清真寺被视为穆斯林神圣的宗教义务和信仰虔诚的体现,哪里有穆斯林,那里就建有清真寺。清真寺是伊斯兰灿烂文化的绝佳表现,是人类建筑无与伦比的财富,是我们宗教信仰的寄托与代表。

二、建筑特色

建筑艺术与建筑风格是一种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非常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一种文化,中国清真寺的建筑恰恰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一个见证之一。中国清真寺建筑大体可分为两大体系:一类是以木结构为主、羽翼式造型的中国清真寺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基本上是中国特有的建筑型制;另一类清真寺建筑则更多地

保留了阿拉伯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是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的。明代的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高峰时期,中国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的。

(一)、布局完整

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和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陕西西安化党巷清真寺、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郑州清真寺、安徽寿县清真寺就是这类建筑的代表作。院落的循序渐进,使清真寺显得深造尊严;建筑物的井然有序,突出了清真寺的严肃整齐和丰富性;整个艺术形体的重重叠落,又加强了主要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和巍峨气势,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总体艺术形象的特点。

(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

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

中国式的庙门制度、中国传统楼阁式的邦克楼、中国大木起背式的礼拜殿、勾连搭的建筑结构等都是已经民族化的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形式。

(三)、中西合壁的建筑装饰

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是中国清真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清真寺建筑的鲜明特点之一。不少清真寺都成功地将伊斯兰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融汇贯通,把握住建筑群的色彩基调,突出伊斯兰教的宗教内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装饰手段,取得富有伊斯兰教特点的装饰效果。

中国很多著名的清真寺,都以其精美的彩绘艺术见长。如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山西太原古寺、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通州清真寺等,其后宫殿乃至龛上的彩画艺术精美绝伦,显得极其富丽堂皇。一般而言,华北地区多用青绿彩画,西南地区多为五彩盒装,西北地区喜用蓝绿点金。何种颜色的彩画都源于中国传统。而这些彩画的共同之处又在于不同动物、人物图文、全用花卉、几何图案或阿拉伯语书法为饰,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

(四)、庭园处理富有中国情趣

中国清真寺大多具有浓厚生活情趣的庭园风格,反映出中国穆斯林不避世厌俗,注重现实的生活态度。他们在寺院内遍植花草树木,设置香炉、鱼、缸、立碑悬匾、堆石叠翠。园林味十足,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五)、中国清真寺的伊斯兰教特点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无论其式样如何繁多,也无论其如何吸收大量中国传统建筑手法,都必须严格遵守伊斯兰建筑的一些原则,具备伊斯兰建筑的某些基本特点。

从主要建筑设置方面,一般都有礼拜殿、邦克楼、望月楼、沐浴室、米合拉布、敏拜尔构成,方向上,大殿一律建在座西朝东方,大殿内绝对不供奉偶像,也绝不用动物图形为饰。 新月代表一种新生力量,从新月到月圆,标志着伊斯兰教摧枯拉朽、战胜黑暗、圆满功行、光明世界。

圆顶是阿拉伯建筑的风格标志。

唤拜楼其功能就是:呼唤大家来礼拜安拉。唤拜楼高度一定远远高于城中各建筑,以求唤拜声音可以传得更远,那种景观与气势,是观赏伊斯兰建筑不容错过的重点。

伊斯兰教建筑装饰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用动物形纹,最常使用的花纹是卷草花卉等物,也全部以植物叶茎形式塑成,然后进行烧制

以上种种伊斯兰原则,使中国千姿百态的清真寺具有共同的特色,在中国宗教建筑之林中别具一格。

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清真寺在中国,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清真寺也不少。这类清真寺,多分布在新疆等民族地区,内地则或是早期的某些古寺或是近年来的新建寺。

中国早期清真寺采用砖石结构,平面布置,外观造型和细部处理上,基本都取阿拉伯式样,是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建筑物,这些清真寺的建造,一方面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新方式、新内容;另一方面,也作为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新建和重修的清真寺,有不少都在门楼设计上吸取了穹顶式的阿拉伯风格,如北京下坡清真寺、临夏南关大寺等。

无论是中国传统风格为主的清真寺,还是以阿拉伯风格为主的清真寺,都是中阿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教风格,同时也表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中国清真寺的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世界伊斯兰教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伊斯兰教文化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它代表了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融汇与贯通,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3[三、中国清真寺的结构类型及发展历程

(一)唐宋时期结构类型及发展历程

唐宋时期是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国时期,也是伊斯兰教建筑在中国出现时期,有人亦称之为伊斯兰教建筑的移植时期。这一时期遗存的清真寺为数不多,而且都在东南沿海地区。归纳起来,这一时期清真寺建筑的特点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工程用料上看,多为砖石结构。广州怀圣寺光塔、泉州清净寺门楼及大殿均如此。清净寺大门及大殿石墙的砌法很独特,系长石条及正方形丁头交替使用法,使石墙外观每隔一层即是一方块形物,殿面极富装饰趣味。这种砌石法,据说常见于伊朗一带,国内则极为少见。广州光塔,不仅塔身上下全用砖石砌成,塔内盘旋而上的两条蹬道也皆为砖砌。这种砖砌邦克楼双蹬道的建筑技术,对中国砖砌佛塔的建筑技术产生过明显的影响,在中国工程技术史上应占一席之地。

第二,从平面布置看,早期清真寺多非左右对称式,不甚注意中轴线。邦克楼或望月楼 一般都建在寺前右隅。清净寺大门开在寺南墙东侧,进门有甬道,沿着甬道向左转弯即为礼拜大殿。这种大门与大殿密集的平面布置,与中国传统的寺殿制度明显不同,是西方清真寺的制度。建于宋末的江苏扬州仙鹤寺,平面布置也非左右对称式,而是屈卷为仙鹤状,用小天井而非四合院式,独具特色,亦属难得。

第三,从外观造型上看,基本是阿拉伯情调。如广州怀圣寺光塔,古称“番塔”,顾名思义,其型制与中国佛塔当显然不同。塔平面圆形,底径8.85米;旧志谓塔高16.5丈;今据广东省建筑设计院测量,其露出地面部分总高度为35.75米,估计塔下土埋部分尚有几米。整座建筑恰如一支兀立苍穹的巨大蜡烛,凡两层,下层如烛身,上层如烛心。塔为双层砖壁筒式结构,内壁之中用土填实,成为塔心柱。双壁间砌蹬道两条,相对盘旋而上,从底至顶各为154级砖阶。每上数阶,即设一窗口以采光线。塔身内外均涂白灰,故外表光洁古朴,“望之如银笔”。塔顶旧有一金鸡,可随风转,以测风向;后被人盗去一足,又为飓风所坠,塔顶改装葫芦;今为葫芦形宝顶。总之,这是一座阿拉伯式样的建筑。其他如泉州清净寺门楼,核其型制,亦与中世纪阿拉伯世界普遍流行的伊斯兰教寺院的式样相若:长方形的寺门,葱头形的尖拱,包括它的门楣、门顶都颇具异国情调。

第四,从细部处理上看,早期清真寺也是阿拉伯风格。还以清净寺为例。该寺大门平面为一窄而深的长方形,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是敞开式门厅,内部为封闭式门厅。两个门厅由四道尖拱圆形门组成。第一道拱门高10米,宽3.8米,拱顶甚尖。拱门用辉绿岩石装饰,图案华丽。门内作穹顶,上有密肋8条,状似藻井,饰以龟斑纹,象征宇宙的无穷威力。在此穹顶下,即为第二道拱门。此门高6.7米,较外门略小,也以辉绿岩石为饰,层层叠叠,

象征安拉的无尚崇高。顶下为一门洞,安有普通大小双扇门板。第三道和第四道拱门,高度分别为4.3米和4.06米。在这两门之间的甬道上,罩一完整的砖砌圆顶盖,即“拱北”。拱北涂垩洁白,毫无装饰,古朴大方。这种门外有门的门楼建筑,尖拱大门的发券做法,蜂巢状的小尖拱雕饰,气势雄伟壮丽,正是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建筑特色之一。

第五,中国早期清真寺建筑中也揉进一些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比如金鸡,作为吉祥的象征,是中国古建筑装饰中喜用的题材;而伊斯兰教认为雕塑和绘制任何人物、动物形象都属非义行为,绝不用于清真寺建筑。广州怀圣寺光塔上原用金鸡为饰,显然为这座阿拉伯式伊斯兰教建筑增添了一点中国风采。再如,泉州清净寺大门虽属阿拉伯式样,但其门下柱上雕刻使用云纹,上饰卷草,则应属中国式。装饰砖墙用辉绿岩石,是中国泉州的地方特色,为他处所少见。有学者甚至认为,清净寺大门内那三层穹顶的设计和砌筑方法,其实是中国传统建筑方法中藻井式的变体;在此半圆的天花藻井上饰以龟纹图案,与中国宋代《营造法式》相若;其藻井的做法,以肋骨数据为主, 与定县古料敌塔及南京南唐李昪陵的做法多有雷同。

(二)解放后结构类型及发展历程

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建清真寺如雨后春笋。其中不少寺借鉴了阿拉伯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使伊斯兰教建筑的特色更为突出。银川南关清真寺、锦州市清真寺、北京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等,都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这类建筑的阿拉伯风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外观造型上看,这些新建清真寺不再使用大木起脊的中国传统庙宇型制,而仿阿拉伯式样。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大殿顶上的一组浑厚饱满的绿色穹顶,四个小穹顶,在形象上相互呼应,在尺度上恰成正比,组成了丰富的天际线,在整个清真寺建筑艺术形象的构成中,起着统率作用。有人说,这组穹顶含有象征意义:大穹顶象征穆罕默德,小穹顶象征伊斯兰教的四大法学派或四大哈里发。这种说法确否姑置不论,其艺术效果确实很好。如果说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清真寺外观,与其他庙宇殿堂相似,不易区别;那么,这种穹顶式建筑则使人一望便知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第二,平面布置上不再使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制度,而是采用集中式构图。银川南关清真寺,不是强调平面的中轴线,而是强调垂直的轴线,体形完整,轮廓稳定。整个建筑物被处理成上下两层,最高点是正中大穹顶上那盏月形灯,距地面近22米,从而使大寺具有一定的高度和体量。下层是宽敞明亮的小礼拜殿、阿訇休息室和会客室,其间有回廊相连。沿弧形楼梯拾级而上,是上层那座礼拜大殿。殿前有水磨石地面的月台向南北延伸,围绕着大殿,

使殿前现出一片缓冲的余地,舒展而不局促。大殿与月台之间,还有一道用汉白玉贴面的双心圆圈柱廊,这既是殿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又是穆斯林礼拜出入殿时脱履穿鞋之处。大殿呈正方形,长宽各21米。也与那种即窄而又深平面的清真寺大殿有异。大殿中部有绿色瓷砖饰面的4根方柱,支撑着那直径9.5米的巨大穹顶。穹顶底部与方柱之间,有一段圆柱体的鼓座,上开24扇高窗,加上大殿南北两侧各开出6扇大窗,可保证殿内光线充足,视野开阔。显然,这种集中式构图,强调垂直轴线的建筑,阿拉伯风格是很浓的。

第三,殿堂一般都淡雅、素洁,雕塑和彩画不多。辽宁锦州市清真寺殿内宽敞明亮, 一派淡雅、柔和、庄重的色调。10组乳白色玉兰花壁灯,整齐地装置在南北两侧洁白墙壁上。殿顶悬8盏吊灯和4组日光灯,可保证夜间礼拜时殿内亮如白昼。大殿地板一抹紫红色,承尘为乳白色,上面铺着葵花图案的钙塑板,红白相间。窑殿前有4根白色梁柱顶天立地,支撑着殿顶。壁龛上刻有涂金的赞主赞圣经文。此外,殿内再无其他彩画和雕刻,处处给人以朴实、肃穆的印象。银川南关大寺也基本如此,但阿拉伯风格更为浓些。大殿南北侧大窗上部呈尖拱状,与东部的柱圈、屋面的穹顶相呼应,尖拱中心部位雕有精美的古兰经经文。壁龛采用多圆心复叶型形式,系由汉白玉做成,晶莹洁白,上刻古兰经文,别无他饰。整个大殿色调明快,简洁、朴实无华。

另外,这些新建寺的设计师们很注意整体色彩的运用。银川南关大寺下层按基座处理,色调全灰,从而增加了沉稳之感。二层是全寺核心部分,墙面用绿色水刷石,与汉白玉柱在质感上是粗细对比,在色度上是深浅对比,形成一种典雅明快的色调。整个建筑使用最多的是中国穆斯林喜爱的绿色,绿色穹顶,厚3公分,系用铅丝网水泥薄壳外罩玻璃钢制成。穹顶上托一弯新月,直插天际,与蓝天、白云、红日构成一幅艳丽的彩画。

二十一世纪后新建和重修的清真寺,有不少都在门楼设计上吸收了上述穹顶式阿拉伯建筑风格。北京下坡清真寺,宁夏永宁县新寨子清真寺,甘肃临潭旧城清真大寺,临夏南关及前河沿清真大寺,辽宁本溪市清真寺,贵州威宁县马坡清真寺,陕西安康清真寺等都是这样。当然纯属中国风格的也不少,如河北泊头清真寺、河北临西县老关寨乡洪官营清真寺、吉林市清真寺、镇江城西清真寺等,重修后依然保持着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古朴大方,雄伟庄严。可以说,当代中国清真寺建筑呈现出一派百花竞放的兴旺景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清真寺是一个涵盖很广的综合体,它包含了教制文化、教育文化、建筑文化等许多方面,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它是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斯兰宗教文化是开启中东大门乃至伊斯兰世界文明之窗的一把钥匙,只有熟悉并掌握伊斯兰宗教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中东,了解伊斯兰世界,才能对穆斯林群体的社会生活做出正确解读。清真寺首先作为宗教建筑出现和存在,且从其建筑形制看,它又同时满足了多种功能的需要。因此,在世界各地的清真寺建筑中,都凝聚着穆斯林的情感与智慧、历史与文化。 随着伊斯兰教逐渐向外传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主要建筑形式,受异域文化的影响在所难免,其结果是,基本形制不变,但反映时代、本土、民族特色的变化因地因民族而各不相同,这种变化实际上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外族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体现出极强的包容性。就清真寺建筑而言,在保持基本形制的基础上,与当地的建筑风格充分融合,有利于拉近与当地民族的心理距离,使伊斯兰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为大众所接受。

在伊斯兰国家,凡是人群居住的地方都有清真寺,而且都是当地最好的建筑。高耸的宣礼塔使穆斯林感受到伊斯兰的威严。可以说,清真寺不仅标志着历史上伊斯兰的辉煌与荣耀,代表了延续千年不断兴旺的伊斯兰文明,而且作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载体,也向世界展现着更加丰富而深厚的内涵。

参考文献 :

[1]. 苏向东.《回族和伊斯兰教的历史渊源.》

[2]. 曾传辉. 《中国清真寺建筑》 科学出版社2009

[3. 杨远、刘莉莉、曹永智《中外建筑简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 .王文思《中国建筑》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9

[5] . 《问不倒的导游——中国传统建筑》作者:包世轩 刘义丰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2

浅谈中国清真寺建筑史

陈小明 ( [1**********]1艺术学院)

摘要 :

中国清真寺,目前见到的绝大多数为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高峰时期,中国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的。清真寺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活动场所,而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和复杂的文化特色,它既是穆斯林社会政治活动的中心,同时还是穆斯林的文化活动中心,它具有一种行为规范和社会控制功能。清真寺的这些功能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中国清真寺文化。

关键词:

伊斯兰教,穆斯林,中国清真寺。

一、历史渊源

清真寺,也称礼拜寺,是伊斯兰教穆斯林礼拜的地方,词根为“拜倒”的意思,为穆斯林礼拜时需要拜倒叩拜。

伊斯兰教初兴时,未有专门礼拜的场所,只是选择一洁净之处供叩拜之用。622年9月,先知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时,在城东南3公里处的库巴,修建了第一座简易的库巴清真寺。到达麦地那后,才建造一座正式的清真寺,后称“先知寺”,营建时穆罕默德亲自参加劳动,随后率众在寺内礼拜。637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下令远征将领,凡开拓一个新地区,首先要在该地兴建清真寺,作为宗教活动的中心。据此,欧太白·伊本·盖兹旺于637~638年在伊拉克巴士拉兴建了第一座营地清真寺,638~639年,赛尔德·伊本·艾比·瓦戛斯在库法城兴建了清真寺,642年阿慕尔·本·阿斯在埃及弗斯塔特(开罗)兴建了非洲大陆第一座清真寺;670~675年欧格白·本,纳菲尔在突尼斯凯鲁万兴建了欧格白清真寺。

从此,兴建清真寺被视为穆斯林神圣的宗教义务和信仰虔诚的体现,哪里有穆斯林,那里就建有清真寺。清真寺是伊斯兰灿烂文化的绝佳表现,是人类建筑无与伦比的财富,是我们宗教信仰的寄托与代表。

二、建筑特色

建筑艺术与建筑风格是一种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非常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一种文化,中国清真寺的建筑恰恰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一个见证之一。中国清真寺建筑大体可分为两大体系:一类是以木结构为主、羽翼式造型的中国清真寺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基本上是中国特有的建筑型制;另一类清真寺建筑则更多地

保留了阿拉伯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是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的。明代的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高峰时期,中国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的。

(一)、布局完整

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和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陕西西安化党巷清真寺、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郑州清真寺、安徽寿县清真寺就是这类建筑的代表作。院落的循序渐进,使清真寺显得深造尊严;建筑物的井然有序,突出了清真寺的严肃整齐和丰富性;整个艺术形体的重重叠落,又加强了主要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和巍峨气势,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总体艺术形象的特点。

(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

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

中国式的庙门制度、中国传统楼阁式的邦克楼、中国大木起背式的礼拜殿、勾连搭的建筑结构等都是已经民族化的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形式。

(三)、中西合壁的建筑装饰

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是中国清真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清真寺建筑的鲜明特点之一。不少清真寺都成功地将伊斯兰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融汇贯通,把握住建筑群的色彩基调,突出伊斯兰教的宗教内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装饰手段,取得富有伊斯兰教特点的装饰效果。

中国很多著名的清真寺,都以其精美的彩绘艺术见长。如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山西太原古寺、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通州清真寺等,其后宫殿乃至龛上的彩画艺术精美绝伦,显得极其富丽堂皇。一般而言,华北地区多用青绿彩画,西南地区多为五彩盒装,西北地区喜用蓝绿点金。何种颜色的彩画都源于中国传统。而这些彩画的共同之处又在于不同动物、人物图文、全用花卉、几何图案或阿拉伯语书法为饰,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

(四)、庭园处理富有中国情趣

中国清真寺大多具有浓厚生活情趣的庭园风格,反映出中国穆斯林不避世厌俗,注重现实的生活态度。他们在寺院内遍植花草树木,设置香炉、鱼、缸、立碑悬匾、堆石叠翠。园林味十足,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五)、中国清真寺的伊斯兰教特点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无论其式样如何繁多,也无论其如何吸收大量中国传统建筑手法,都必须严格遵守伊斯兰建筑的一些原则,具备伊斯兰建筑的某些基本特点。

从主要建筑设置方面,一般都有礼拜殿、邦克楼、望月楼、沐浴室、米合拉布、敏拜尔构成,方向上,大殿一律建在座西朝东方,大殿内绝对不供奉偶像,也绝不用动物图形为饰。 新月代表一种新生力量,从新月到月圆,标志着伊斯兰教摧枯拉朽、战胜黑暗、圆满功行、光明世界。

圆顶是阿拉伯建筑的风格标志。

唤拜楼其功能就是:呼唤大家来礼拜安拉。唤拜楼高度一定远远高于城中各建筑,以求唤拜声音可以传得更远,那种景观与气势,是观赏伊斯兰建筑不容错过的重点。

伊斯兰教建筑装饰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用动物形纹,最常使用的花纹是卷草花卉等物,也全部以植物叶茎形式塑成,然后进行烧制

以上种种伊斯兰原则,使中国千姿百态的清真寺具有共同的特色,在中国宗教建筑之林中别具一格。

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清真寺在中国,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清真寺也不少。这类清真寺,多分布在新疆等民族地区,内地则或是早期的某些古寺或是近年来的新建寺。

中国早期清真寺采用砖石结构,平面布置,外观造型和细部处理上,基本都取阿拉伯式样,是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建筑物,这些清真寺的建造,一方面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新方式、新内容;另一方面,也作为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新建和重修的清真寺,有不少都在门楼设计上吸取了穹顶式的阿拉伯风格,如北京下坡清真寺、临夏南关大寺等。

无论是中国传统风格为主的清真寺,还是以阿拉伯风格为主的清真寺,都是中阿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教风格,同时也表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中国清真寺的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世界伊斯兰教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伊斯兰教文化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它代表了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融汇与贯通,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3[三、中国清真寺的结构类型及发展历程

(一)唐宋时期结构类型及发展历程

唐宋时期是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国时期,也是伊斯兰教建筑在中国出现时期,有人亦称之为伊斯兰教建筑的移植时期。这一时期遗存的清真寺为数不多,而且都在东南沿海地区。归纳起来,这一时期清真寺建筑的特点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工程用料上看,多为砖石结构。广州怀圣寺光塔、泉州清净寺门楼及大殿均如此。清净寺大门及大殿石墙的砌法很独特,系长石条及正方形丁头交替使用法,使石墙外观每隔一层即是一方块形物,殿面极富装饰趣味。这种砌石法,据说常见于伊朗一带,国内则极为少见。广州光塔,不仅塔身上下全用砖石砌成,塔内盘旋而上的两条蹬道也皆为砖砌。这种砖砌邦克楼双蹬道的建筑技术,对中国砖砌佛塔的建筑技术产生过明显的影响,在中国工程技术史上应占一席之地。

第二,从平面布置看,早期清真寺多非左右对称式,不甚注意中轴线。邦克楼或望月楼 一般都建在寺前右隅。清净寺大门开在寺南墙东侧,进门有甬道,沿着甬道向左转弯即为礼拜大殿。这种大门与大殿密集的平面布置,与中国传统的寺殿制度明显不同,是西方清真寺的制度。建于宋末的江苏扬州仙鹤寺,平面布置也非左右对称式,而是屈卷为仙鹤状,用小天井而非四合院式,独具特色,亦属难得。

第三,从外观造型上看,基本是阿拉伯情调。如广州怀圣寺光塔,古称“番塔”,顾名思义,其型制与中国佛塔当显然不同。塔平面圆形,底径8.85米;旧志谓塔高16.5丈;今据广东省建筑设计院测量,其露出地面部分总高度为35.75米,估计塔下土埋部分尚有几米。整座建筑恰如一支兀立苍穹的巨大蜡烛,凡两层,下层如烛身,上层如烛心。塔为双层砖壁筒式结构,内壁之中用土填实,成为塔心柱。双壁间砌蹬道两条,相对盘旋而上,从底至顶各为154级砖阶。每上数阶,即设一窗口以采光线。塔身内外均涂白灰,故外表光洁古朴,“望之如银笔”。塔顶旧有一金鸡,可随风转,以测风向;后被人盗去一足,又为飓风所坠,塔顶改装葫芦;今为葫芦形宝顶。总之,这是一座阿拉伯式样的建筑。其他如泉州清净寺门楼,核其型制,亦与中世纪阿拉伯世界普遍流行的伊斯兰教寺院的式样相若:长方形的寺门,葱头形的尖拱,包括它的门楣、门顶都颇具异国情调。

第四,从细部处理上看,早期清真寺也是阿拉伯风格。还以清净寺为例。该寺大门平面为一窄而深的长方形,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是敞开式门厅,内部为封闭式门厅。两个门厅由四道尖拱圆形门组成。第一道拱门高10米,宽3.8米,拱顶甚尖。拱门用辉绿岩石装饰,图案华丽。门内作穹顶,上有密肋8条,状似藻井,饰以龟斑纹,象征宇宙的无穷威力。在此穹顶下,即为第二道拱门。此门高6.7米,较外门略小,也以辉绿岩石为饰,层层叠叠,

象征安拉的无尚崇高。顶下为一门洞,安有普通大小双扇门板。第三道和第四道拱门,高度分别为4.3米和4.06米。在这两门之间的甬道上,罩一完整的砖砌圆顶盖,即“拱北”。拱北涂垩洁白,毫无装饰,古朴大方。这种门外有门的门楼建筑,尖拱大门的发券做法,蜂巢状的小尖拱雕饰,气势雄伟壮丽,正是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建筑特色之一。

第五,中国早期清真寺建筑中也揉进一些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比如金鸡,作为吉祥的象征,是中国古建筑装饰中喜用的题材;而伊斯兰教认为雕塑和绘制任何人物、动物形象都属非义行为,绝不用于清真寺建筑。广州怀圣寺光塔上原用金鸡为饰,显然为这座阿拉伯式伊斯兰教建筑增添了一点中国风采。再如,泉州清净寺大门虽属阿拉伯式样,但其门下柱上雕刻使用云纹,上饰卷草,则应属中国式。装饰砖墙用辉绿岩石,是中国泉州的地方特色,为他处所少见。有学者甚至认为,清净寺大门内那三层穹顶的设计和砌筑方法,其实是中国传统建筑方法中藻井式的变体;在此半圆的天花藻井上饰以龟纹图案,与中国宋代《营造法式》相若;其藻井的做法,以肋骨数据为主, 与定县古料敌塔及南京南唐李昪陵的做法多有雷同。

(二)解放后结构类型及发展历程

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建清真寺如雨后春笋。其中不少寺借鉴了阿拉伯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使伊斯兰教建筑的特色更为突出。银川南关清真寺、锦州市清真寺、北京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等,都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这类建筑的阿拉伯风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外观造型上看,这些新建清真寺不再使用大木起脊的中国传统庙宇型制,而仿阿拉伯式样。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大殿顶上的一组浑厚饱满的绿色穹顶,四个小穹顶,在形象上相互呼应,在尺度上恰成正比,组成了丰富的天际线,在整个清真寺建筑艺术形象的构成中,起着统率作用。有人说,这组穹顶含有象征意义:大穹顶象征穆罕默德,小穹顶象征伊斯兰教的四大法学派或四大哈里发。这种说法确否姑置不论,其艺术效果确实很好。如果说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清真寺外观,与其他庙宇殿堂相似,不易区别;那么,这种穹顶式建筑则使人一望便知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第二,平面布置上不再使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制度,而是采用集中式构图。银川南关清真寺,不是强调平面的中轴线,而是强调垂直的轴线,体形完整,轮廓稳定。整个建筑物被处理成上下两层,最高点是正中大穹顶上那盏月形灯,距地面近22米,从而使大寺具有一定的高度和体量。下层是宽敞明亮的小礼拜殿、阿訇休息室和会客室,其间有回廊相连。沿弧形楼梯拾级而上,是上层那座礼拜大殿。殿前有水磨石地面的月台向南北延伸,围绕着大殿,

使殿前现出一片缓冲的余地,舒展而不局促。大殿与月台之间,还有一道用汉白玉贴面的双心圆圈柱廊,这既是殿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又是穆斯林礼拜出入殿时脱履穿鞋之处。大殿呈正方形,长宽各21米。也与那种即窄而又深平面的清真寺大殿有异。大殿中部有绿色瓷砖饰面的4根方柱,支撑着那直径9.5米的巨大穹顶。穹顶底部与方柱之间,有一段圆柱体的鼓座,上开24扇高窗,加上大殿南北两侧各开出6扇大窗,可保证殿内光线充足,视野开阔。显然,这种集中式构图,强调垂直轴线的建筑,阿拉伯风格是很浓的。

第三,殿堂一般都淡雅、素洁,雕塑和彩画不多。辽宁锦州市清真寺殿内宽敞明亮, 一派淡雅、柔和、庄重的色调。10组乳白色玉兰花壁灯,整齐地装置在南北两侧洁白墙壁上。殿顶悬8盏吊灯和4组日光灯,可保证夜间礼拜时殿内亮如白昼。大殿地板一抹紫红色,承尘为乳白色,上面铺着葵花图案的钙塑板,红白相间。窑殿前有4根白色梁柱顶天立地,支撑着殿顶。壁龛上刻有涂金的赞主赞圣经文。此外,殿内再无其他彩画和雕刻,处处给人以朴实、肃穆的印象。银川南关大寺也基本如此,但阿拉伯风格更为浓些。大殿南北侧大窗上部呈尖拱状,与东部的柱圈、屋面的穹顶相呼应,尖拱中心部位雕有精美的古兰经经文。壁龛采用多圆心复叶型形式,系由汉白玉做成,晶莹洁白,上刻古兰经文,别无他饰。整个大殿色调明快,简洁、朴实无华。

另外,这些新建寺的设计师们很注意整体色彩的运用。银川南关大寺下层按基座处理,色调全灰,从而增加了沉稳之感。二层是全寺核心部分,墙面用绿色水刷石,与汉白玉柱在质感上是粗细对比,在色度上是深浅对比,形成一种典雅明快的色调。整个建筑使用最多的是中国穆斯林喜爱的绿色,绿色穹顶,厚3公分,系用铅丝网水泥薄壳外罩玻璃钢制成。穹顶上托一弯新月,直插天际,与蓝天、白云、红日构成一幅艳丽的彩画。

二十一世纪后新建和重修的清真寺,有不少都在门楼设计上吸收了上述穹顶式阿拉伯建筑风格。北京下坡清真寺,宁夏永宁县新寨子清真寺,甘肃临潭旧城清真大寺,临夏南关及前河沿清真大寺,辽宁本溪市清真寺,贵州威宁县马坡清真寺,陕西安康清真寺等都是这样。当然纯属中国风格的也不少,如河北泊头清真寺、河北临西县老关寨乡洪官营清真寺、吉林市清真寺、镇江城西清真寺等,重修后依然保持着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古朴大方,雄伟庄严。可以说,当代中国清真寺建筑呈现出一派百花竞放的兴旺景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清真寺是一个涵盖很广的综合体,它包含了教制文化、教育文化、建筑文化等许多方面,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它是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斯兰宗教文化是开启中东大门乃至伊斯兰世界文明之窗的一把钥匙,只有熟悉并掌握伊斯兰宗教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中东,了解伊斯兰世界,才能对穆斯林群体的社会生活做出正确解读。清真寺首先作为宗教建筑出现和存在,且从其建筑形制看,它又同时满足了多种功能的需要。因此,在世界各地的清真寺建筑中,都凝聚着穆斯林的情感与智慧、历史与文化。 随着伊斯兰教逐渐向外传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主要建筑形式,受异域文化的影响在所难免,其结果是,基本形制不变,但反映时代、本土、民族特色的变化因地因民族而各不相同,这种变化实际上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外族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体现出极强的包容性。就清真寺建筑而言,在保持基本形制的基础上,与当地的建筑风格充分融合,有利于拉近与当地民族的心理距离,使伊斯兰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为大众所接受。

在伊斯兰国家,凡是人群居住的地方都有清真寺,而且都是当地最好的建筑。高耸的宣礼塔使穆斯林感受到伊斯兰的威严。可以说,清真寺不仅标志着历史上伊斯兰的辉煌与荣耀,代表了延续千年不断兴旺的伊斯兰文明,而且作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载体,也向世界展现着更加丰富而深厚的内涵。

参考文献 :

[1]. 苏向东.《回族和伊斯兰教的历史渊源.》

[2]. 曾传辉. 《中国清真寺建筑》 科学出版社2009

[3. 杨远、刘莉莉、曹永智《中外建筑简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 .王文思《中国建筑》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9

[5] . 《问不倒的导游——中国传统建筑》作者:包世轩 刘义丰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2


相关文章

  • 中国清真寺建筑的艺术特点
  • 伊斯兰教建筑艺术中最具有特色的建筑非清真寺莫属,不同地区的清真寺建筑各具特色,各民族清真寺表现风格也不尽相同,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举行礼拜.宗教功课.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为中心的主 ...查看


  • 同心清真大寺是中国著名清真寺之一
  • 1. 同心清真大寺是中国著名清真寺之一,始建于明朝初年(1369年),历经明万历三年(1575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清光绪丁末年(1907年)和1983年等几次大的修缮,完整保留了原有建筑风格.同心清真大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 ...查看


  • 香港清真寺综述
  • <香港特别行政区清真寺建筑综述> 班 级 指导教师 姓 名 学 号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香港为数不多的几座清真寺中,从香港的这些清真寺我们可以了解穆斯林在香港的现状,还有香港清真寺与内地不同的特点.现代穆斯林生活现状等等. 关键 ...查看


  • 维吾尔族伊斯兰建筑价值
  • 浅议维吾尔族伊斯兰建筑的价值 维吾尔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点.维吾尔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自己所处的地理优势.社会经济状况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华丽而神奇的建筑艺术.维吾尔族建筑文化 ...查看


  • 事业编考试题11
  • (一)中国古代建筑简史 1.从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3.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4.宋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 5.元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又一发展时期. ...查看


  • 世界建筑史
  • 建筑的技术性要高于艺术性.×  包豪斯建筑学派是德国的著名建筑学派 √  下列不属于远古建筑代表的是:C.埃菲尔铁塔  中国古建筑最多的保留地是长安.×  建筑史()交汇的产物.C.技术与艺术  柯布西耶是()的建筑师.D.法国 ...查看


  • 桃江县鲊埠回族乡清真寺
  • 桃江地处湖南中北部,这里依山傍水,物产丰富,溪河纵横,稻香鱼肥,素称为"湘中半岛之鱼米之乡",素有"美人窝"之称的"桃花江"贯穿其中.在这块神奇而富饶的土地上,资水河孕育了异彩纷呈 ...查看


  • 你了解回族建筑吗?
  • 回民房屋建筑均为土木结构的瓦房,间数多少和质量优劣,根据各家人口与经济而有所差异.现多以长三间的正房为基本住房,左右两边增设厢房,围墙.正房三间,长3.6丈,进深(宽)1.2丈,正中一间前方设五尺空地,称院窝,左右两房称为耳房,用围墙相连, ...查看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广东教材)总结+试题
  • 全 第三部分 导 游 基 础 知 识 国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业知识概述 一.要点归纳 1.旅游的概念:离开惯常环境的旅行距离: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旅行目的不是就业和移民. 2.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服务及其设施三个方面. ...查看


热门内容